第一讲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及案例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简短5篇)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简短5篇)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简短5篇)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简短5篇)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简短5篇)【篇一】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区别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区别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区别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引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联。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一、区域的含义1、区域的概念:是在地理区别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2、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区别性、整体性、可变性⑴层次性。

即区域是有等级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又如漳州市既是福建省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芗城区、龙文区等。

(2)区别性。

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区别。

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区别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区别也小。

例如中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区别明显,根据气候等要素的区别,又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3)整体性。

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

(4)可变性。

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

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_开学第一课专题_

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_开学第一课专题_

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地理教案应该怎么设计?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列举地理学的用处与如何来进行地理研究的例子;了解高中地理的学习内容以及如何学好高中地理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听老师讲解,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地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地理学能做什么,地理学通过什么方法与技术进行研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理学对生产生活的意义;高中地理的内容与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2. 教学难点:地理学对生产生活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2.小组合作探究法3.启发式讲授法四.教学内容()童年的我,认为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这可以算是我对地理的最初印象。

而当第一张世界地图出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发现原来世界是那么得丰富多彩。

可以说,每一个喜欢地理的少年都有一种地图情结,而这种情结最终使今天的我站到了大家面前。

大家好,我是杨青。

这一年的地理课,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

(环节一)地理学是什么? (师)讲到地图,下面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全球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不过这回我们要提高一点难度,我们要用英文哦? (生)。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地理?是不是学地理就是识记一些大洲、一些国家呢? (生)。

(师)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巨系统的科学,研究范围相当广,但并不是什么东东都要研究。

地理学不研究一滴水,但研究无数的一滴水上升到空中后成为的云朵,地理学不研究一棵树,但研究无数的树长大后形成的森林。

地理学不关心闯荡NBA的姚明有什么独特的身理构造,但它关心无数个像姚明一样的黄种人的总体特征。

地理学很大方。

其实这就是地理学的第一个特点,宏观性或者综合性。

小学地理第一节课教案模板

小学地理第一节课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位置等。

2.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索地球奥秘的欲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的位置和运动。

教学难点:1. 地球形状的理解。

2. 地球运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或地球仪。

2. 地球图片、地球形状演示图。

3. 地理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颜色。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二、新课讲解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a. 教师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

b. 介绍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通过图片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

c. 介绍地球的大小,包括赤道周长、极半径、赤道半径等数据。

2. 地球的位置和运动a. 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包括太阳系、银河系等。

b. 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通过动画或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c. 介绍地球运动的规律,如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2. 角色扮演: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地球的运动。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大小、位置和运动规律。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地理现象,培养地理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中的相关练习题。

2. 搜集地球图片,了解地球的不同地貌特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球仪和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初中地理第一节课教案

初中地理第一节课教案

初中地理第一节课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节课,教学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为学生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地理、主动探索地理奥秘的良好习惯。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新生。

他们刚刚步入初中生活,对地理学科的了解尚浅,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

此外,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还需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学科特点;(2)认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地理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3)掌握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地图阅读、地理图表分析等;(4)培养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2)运用问题驱动、情境创设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注重课堂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2)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5)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

1.0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1.0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五、案例亮点
1.创新的教学导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球的美丽和神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地理信息系统工具等多种现代教育手段,并结合了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多种感官体验中全面掌握地球与地图的相关知识。
5.反思与评价的环节: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同时,通过测试题和作业小结,检查学生对地球与地图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3.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在讲授地球与地图知识的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设计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地理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团队合作与个人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我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结合了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掌握地球与地图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地理知识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等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美丽和神奇。
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地球环境,增强他们的地理感受。
3.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地理素养,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 地理的定义和内涵- 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 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 实地考察法- 资料分析法- 比较法- 地图法3. 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经济地理- 城市地理4. 地理与生活的关系- 地理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地理是什么?地理学科研究什么?- 简要介绍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讲解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 结合实例讲解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 引导学生了解地图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使用地图。

3. 介绍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 概述各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

4. 讨论地理与生活的关系- 组织学生讨论地理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地理环境对聚落、交通、产业等的影响。

- 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期中和期末考试:设置地理学科相关知识点的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理学科知识。

2.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3. 加强地图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地图技能。

4. 关注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材与参考书-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选用合适的地理教材。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活动,需要想提早编写好教学教案。

那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地理教学设计案例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东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势特点、河流特点、气候特点。

2.通过浏览地图,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应地理信息,提升识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3.形成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山河散布特点和蔼候特点。

难点:山河散布及气候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进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法。

给学生播放李谷一先生的《赠缅甸友人》,引导学生注意听其中的歌词: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穷,共饮一江水。

提问学生:这里的江水是指的哪一条江?引发学生的摸索,进而导入到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地理位置与国家【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地图和东南亚地势图,引导学生视察,点拨识图技能。

【提问】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吗?并试着说一说他们的地理位置特点?【学生回答】连两大洲,通两大洋,类似于一个十字路口。

【教师总结】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大致位于23.5°N与10°S之间。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有哪些?哪些与我国接壤?(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东南亚包含的国家主要由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11个国家,其中与我国接壤的有老挝、缅甸、越南。

2.自然地理特点【教师活动】出示中南半岛的地势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视察。

【提问】中南半岛的地势、地势有什么特点?与之相干的河流呢?【学生回答】山河相间,地势北高南低。

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教师总结】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

北部的地势高峻,与中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散布的地表形状。

河流上游湍急,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模板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模板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3.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地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如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介绍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教师准备地理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自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地理学科有什么了解?你们对高中地理课程有什么期待?二、课程介绍1.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教师简要介绍高中地理课程涵盖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3.教师强调高中地理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的重要性。

三、学习方法和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地理学习有哪些方法和技巧?a.熟悉地图:学会读图、析图、绘图,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b.理解概念:掌握地理概念,明确地理知识体系。

c.记忆技巧:运用口诀、歌谣等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d.理论联系实际: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应用能力。

e.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究问题。

3.教师举例说明每种学习方法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四、激发兴趣1.教师通过有趣的地理故事、案例,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

五、课堂小结2.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加深对高中地理课程的认识。

2.选择一种地理学习方法,结合课后作业进行实践,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地理教育教学案例(3篇)

地理教育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案例以《中国地理——长江经济带》为主题,设计了一堂地理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经济带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长江经济带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长江流经的省份、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长江经济带的地理位置: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南起广东,北至内蒙古,覆盖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

(2)长江经济带的地形地貌:长江经济带地形复杂,有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3)长江经济带的气候特点:长江经济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长江经济带的城市,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该城市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状况等。

(2)角色扮演:请一位学生扮演导游,向其他学生介绍所选择城市的地理特点、旅游景点等。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江经济带的基本情况,强调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长江经济带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思维能力: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思考过程,如分析、解决问题等。

4. 爱国情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地理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丰富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高一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1)

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高一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1)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现象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3.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共同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这种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且具有逻辑性,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条理清晰。教师运用人性化的语言,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涵和外在表现。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5篇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5篇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5篇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中列举实例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板书设计第五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三、土壤的形成过程形成过程①x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地理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1

地理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1

地理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1第一篇:地理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1地理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我介绍,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2、以趣味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3、全面介绍地理的内容、学习方法学情分析:地理在教学中是通过大量的幻灯图片,从学生接触到的地理知识或地理现象入手,使学生直观的感知地理,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亲近地理,进而热爱地理。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初步知道学习的方法,就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目的。

教学流程:一、自我介绍二、视频播放三、图片展示获取信息四、趣味激发:猜猜看,这你会吗?1、中国的面积有多大?2、泰坦尼克沉没在哪里?3、五岳中的南岳指哪座?4、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5、《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是今天的?6、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是?7、谁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8、地球的自转方向是?9、北京和东京相差几小时?10、大气对流层高度每上升100m,温度如何变化?11、如何在野外判断自己的方位?方法1:使用罗盘,即指北针;方法2:房屋坐北朝南;方法3:植物观察法:树叶生长茂盛的方向为南方,长苔藓的方向为北方;方向4:动物观察法:蚂蚁洞口:朝南开蝎子洞口:朝北开挑战诸葛亮,你行吗?1、借东风与季风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

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

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

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

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

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

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

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

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2、火烧葫芦峪与对流雨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

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5篇)

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5篇)

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5篇)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地理教案吧。

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教学具器材地图导学过程批注(一)新课引入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

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二)新课讲授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黑板文字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事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

世界地理学详细教案

世界地理学详细教案

世界地理学详细教案第一章:世界地理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使学生掌握世界地理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世界的定义和意义世界地理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世界地理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世界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3 教学活动引入世界地理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地理的重要性。

通过地图和图像,展示世界地理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世界地理的理解和观点。

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世界气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气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使学生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培养学生对世界气候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气候的定义和分类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区域世界气候的变化趋势和应对措施2.3 教学活动引入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地图和图像,展示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世界气候的理解和观点。

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世界气候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世界人文地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使学生掌握世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对世界人文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人文地理的定义和意义世界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世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世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3 教学活动引入人文地理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人文地理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和图像,展示世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世界人文地理的理解和观点。

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世界人文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世界自然资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使学生掌握世界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利用状况。

培养学生对世界自然资源的兴趣和好奇心。

高三地理第一课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第一课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第一课教案范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三地理第一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三地理第一课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2.理解各种天气系统所产生的天气状况。

二、能力目标识读简易天气图。

三、德育目标了解我国天气系统,初步学会解释天气现象成因,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锋面气旋的原理。

教学设计【引言、设疑】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一些天气图并播放天气形势预报,你能识读哪些天气图,听懂天气预报吗激发学生思索导出本课的课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新课】引出重点:要掌握识读天气图和听懂天气形势预报中的常用术语,首先要了解一些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关系的基础知识,即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一、锋面系统及其与天气关系:锋面系统是由气流运动而产生的天气现象,因而可采用电脑动画将复杂的气流运动进行分解变空间想象为直观形象的动感画面,帮助学生理解。

(-)锋面结构与特性:1.演示软件:冷暖气流交汇之间产生分界面,分界面闪动定义为锋面。

2.演示软件:几组冷暖气流交汇之后相互运动图,学生分析画面,总结锋面的共同点均为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3.提问:为何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学生思考得出:暖气团暖而轻密度小,冷气团冷而重密度大,因而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

4.设疑:一上一下的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5.演示软件:冷暖气流交汇后产生天气现象,学生观察画面分析总结得出因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高中地理课程简介2.高中地理学习方法3.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性4.地理学习的实际应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将一起学习高中地理。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既有趣又有挑战性。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高中地理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它的重要性。

2.高中地理课程简介高中地理课程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如气候、水文、土壤等;人文地理则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城市、交通、人口等。

我们将从这两方面来探讨地理的奥秘。

3.高中地理学习方法(1)注重课堂笔记:在课堂上,老师会讲解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同学们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及时记录下来,便于课后复习。

(2)课后阅读:地理知识涉及到很多实际案例,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动手实践:地理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同学们动手实践。

例如,通过绘制地图、制作模型等方式,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4)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上,同学们要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分享学习心得。

4.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性(1)提高综合素质:地理课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环保意识:地理课程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环境,增强环保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适应社会发展: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地理知识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5.地理学习的实际应用(1)城市规划:地理知识可以用于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2)农业发展:地理知识可以指导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地理教案设计范文

地理教案设计范文

地理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能够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学生培养从地理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1. 导入:通过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

2. 讲解: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海陆位置)、特点及对气候的影响。

3. 练习:学生阅读地图,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优势。

第2课时:地图的阅读与绘制1. 导入: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和作用。

2. 讲解:教授地图的阅读方法(比例尺、坐标轴、图例等)。

3. 实践:学生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巩固地图绘制技巧。

第3课时: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 导入:通过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讲解: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中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地理位置、地图阅读等知识的掌握。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应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表现。

四、教学资源1. 地图:提供各种类型的地图,方便学生阅读和绘制。

2. 案例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

3. 地球仪:用于展示我国地理位置和地球的整体结构。

五、教学建议1.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地理观察和实践,培养地理素养。

六、教学内容第4课时:气候类型及分布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典型地区。

地理教学案例及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地理教学案例及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安家初级中学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材分析(一)教材编写意图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

要了解中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分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这是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

因此,本节内容能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他各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节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分布。

2、教学难点:众多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的位置和疆域特点,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掌握省级行政区德分布,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3)培养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1)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2)查找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爱国之情、兴国之志。

(2)了解港澳台都是我国的领土,培养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地理知识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学生会浅意识的应用所储备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往往还不得法,不能熟练、准确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加大对地图的使用,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分析1、教法本课是学生了解中国人文环境的第一课。

该课主要是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本课教学活动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在学生看书、读图基础上,以问题引路,着重采用地图教学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游戏法等,即“导、学、议、展、练”五位一体教学策略,重点突出一个展字。

通过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反复运用地图、开展游戏活动等,把“死”图变成“活”图,帮助学生将已有知识迁移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过程与方法
• 是指运用相关的认知策略在达到知识、技能、情 感态度价值观各教学目标水平的过程中获得的能 力与方法,行为动词如经历、感知、发现、探究 、考察、解决问题等。相关的认知策略达到应用 的水平,但对不同阶段学生,水平要求不同。比 如对于初中学生,侧重于他们感性认识水平,和 在教师指导下的运用水平;对高中学生,侧重于 他们高级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水平。
• 一是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 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行 为动词如尝试、重复、模仿等。 • 二是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 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行为动 词如测定、操作、制作、查阅等。如,进行等高 线地形模型制作。 • 三是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 ;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性等。行为 动词如联系、转换、灵活运用等。
• • • • • • • • 知识点的性质通常有如下几类: “事实”、 “概念”、 “技能”、 “原理”、 “策略” “情意” 不同性质特征的知识点,其教学目标达到度是有所不同的 。
• “事实”类知识点:包括地理名称、地理事物、 地理分布、地理演变、地理数据等,常要求达到 “识记”。其中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说出, 解释它们的大意、要点;另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 能够准确表述,并且能够在地图上指出相应位置 ,如地名等。 • “原理”类知识点:常要求达到“理解”;能用 自己的语言表述和解释课程标准规定的地理现象 、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地理过程等 。
念、地理原理等知识,分析实际地理问题,找出
其影响因素,说明诸因素的综合效果。
• “情意”类知识点:常要求达到“评价”、“发
表观点”。如能够依据一定的准则,对一定范围 内的地理事物和人地相互关系作出恰当评价等。
案例:七年级(上)“地球与地球 仪”
第三步:确定教学目标的层次
• 参考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及其层级关系 , 对地理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进行目 标水平层次划分并拟定相应的可测量的行 为动词如
第一步:进行目标陈述前的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要分析哪些要素?
背景分析三大要素
1 2 3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1
课标分析 “课标”一般指地理课程标准中“第三部分”中 的“标准”栏目中的各个条目或“活动建议”中的相
应条目。

有效教学设计要素与案例
1
课标分析 课标分析是指设计者对“标准”中相应条目
的解读。解读出课标“内容标准” 的具体目标 ,
国内学者认为:“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 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 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讨 论
你如何: 看待教学目标设计? 对待教学目标设计?
• 教学专家认为:
• “一位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应用 至少60%的时间来从事教学目
标的设计”
学习内容
• • • • • 一、地理教学目标概念 二、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 三、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四、地理教学目标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五、地理教学目标的陈述技术
行为动词如排列、辨认、区别、比较、举例说明、归
纳、判断、预测、收集、整理、分析、概述(括)、
解释、阐述、选择、鉴别……等。
• 三是应用水平。指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
理、规则。行为动词如运用、应用、评估、评论、计
算、质疑、辩护、设计、撰写、修改、解决、拟定、
检验、计划、总结、评价……等。
“技能”分三个学习水平

案例7
“标准”陈述为:“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
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那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细化、分解陈述中应紧
紧抓住和围绕“标准”陈述中的“分析”、“举例
说明”两个关键词思考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与策略,并细化陈述到教学目标中
2
教材分析 包括教学内容特点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 用、知识内在联系、重点与难点分析等内容。其中 ,教学内容的特点与联系分析是重点。它不仅要说 , 明教科书内容体系,还要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 以及如何组织这些内容,最后,要对教科书内容选
农业的区位选择
案例3
课标: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 a.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 条件; • b.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 成条件,评价某地农业类型的潜在自然经 济优势,说明人类如何发挥该优势对当地 农业区位选择进行积极的影响;
案例4
知 识 与 技 能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概括”梯度 式教学目标设计
• 二是反应(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
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行为
动词如遵守、拒绝、唤起、认同、尊重、接受、
同意、反对、关心、关注等。 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长江是世界著 名大河及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学生能主动关注水 资源对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洪水灾害 现象,唤起学生对长江流域进行生态保护的责任感。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黄莉敏
华中师大、湖北大学硕士生导师
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核专家
教学设计四大要素
教学反思
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要素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教学媒体
教学设计发端
教学设计学的构想来源
[美]杜威(1859-1952) [美]桑代克(1874-1949)
教学设计发端
教学设计概念的产生追溯
教学设计最初萌芽于二战。 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 : 按知识学习从简单到复杂;
3.激励功能
在教学开始之初,向学生明确而具体地陈述教学 目标,能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的期望和达到教 学目标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



4.反馈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提问、讨论、交谈、测验 和评改作业等各种信息反馈教学目标达成度,从而
, 修正自己的教学策略、方法与进程。
人教版“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情分 析
案例 11

第二步:列出知识网络确定知识点
• 知识点是课时教学内容中相对独立的与其 他知识项目不交叉的若干要素,知识点的 划分有粗有细,常需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 ,按一定的规则将课时教学内容分解成知 识点,这是编制教学目标的基础工作。
第二步:列出知识网络确定知识点
和目标陈述行为动词。
有效教学设计要素与案例
案例5
“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标分 析 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 评 价 ?
有效教学设计要素与案例
案例6
“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标分 析 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 评 价 ?
案例分析

高中“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
案例1
• 二是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教学方法的选 择与运用
2.评价功能
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获得哪些知识与能力,达到 什么程度?获得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
评价功能说明: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 活动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宿
八年级(上)“水资源”
案例2
《 中 地 参》 20 10 年 第 10 期

3
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现在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准备 状况、学习者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班级学习风
, 气、性格、生活体验、生理心理特点等。学情分析
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实施教学的依据之一 。考虑到各学校、班级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教 学设计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把学生视为他(她) 所在学校的常模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一是体验(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
加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行为动词如经历
、感受、参加、参与、尝试、讨论、交流、合作
、考察、体验等。
•例,用温度计持续观测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感受
太阳辐射对身边农业活动的影响,激发学习兴趣,形
成学以致用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功能和反馈功能说明:教学目标 设计指导和约束着教学过程
总结
激励功能和反馈功能说明:教学目标 设计指导和约束着教学过程 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共同说明:教学 目标设计是教学活动的的出发点和归 宿
三.设计原则
• 系统性、全面性、差异性、主体性、可操作性
地理新课程:“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 ” • 传统把学生智力整齐划一,设计同一水平层次的教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 A。认识我国流河众多,水资源总量大,但 开发利用不够的国情,增强学生建设祖国 的责任感。 • B。认识我国河流众多,水资源总量大,但 开发利用不够的国情;懂得治理大河大河 的任务仍很艰巨,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 任感。
讨 论
地理教学目标陈述前作 哪些准备工作?
四、地理教学目标编制前的准备
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等级化的安排教学步骤,从而促进知识的获得。
加涅——当代心理科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典范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1965、1970、1977、1985英文版 《教学设计原理》1974、1979、1988、1992英文版
什么是教学设计
许多教学设计理论大师给予了不同的界定: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版)中界定 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 教学系统的过程”。 布里格斯:“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 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
• “技能”类知识点:常要求达到“能”、“会操
作”。例如,能够读懂地图和地理图表,比较顺
利地在地图上找到需要的内容;正确解释地理图
表中数字、符号的意义;能够按照要求,正确填
注地图和绘制地理图表;能够使用简单的教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