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节为高中化学必修一(鲁科技版)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样的培养目的,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出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本节课堂教学模式是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进行活动探究,总结得出结论。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分析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然后探讨氧化还原的本质。

教材分析

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中学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正确探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许多化学反应,并能根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但是,没有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更没有形成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由于得氧失氧并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本节课引导学生直接从化合价的层面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认识化学中常用的元素的化合价,有能力分析清楚物质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也初步了解了电子转移对元素化合价的影响。为课堂上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来自各个初中,讨论问题能力参差不齐,但是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前期培养,分析,讨论的能力有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②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掌握探究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体会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普遍存在,并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复习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元素的化合价,预习氧化剂还原剂知识。

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锌-石墨-硫酸铜原电池装置。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思考与交流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教师总结】注意:有单质生成或有

单质参与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

应。

【讨论分析】

【学生总结】

1、置换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

反应

3、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均为

氧化还原反应

4、有单质生产的分解反应均为

氧化还原反应学会用图示法总结知识结构关系

同学们在初中接触过氧化还原反应吗?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从化合价升降角度看,他们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以H2 + CuO = Cu + H2O为例,进行分析,同一个反应随着历史的发展,认识不断深化将初中学的氧化反应、还原反

应与今天讲的氧化还原反应联

系起来

举出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的例子

判断出这些例子都是氧化还原

反应

初中和高一的知识

不矛盾,高中电子转

移认识氧化还原的

层次更高,原有理论

并不是完全抛弃,是

认识发展的体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后反思】

从对学生的调查来看,学生初中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是这个观点并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所以在这里没有必要再去强化这种认识。教师直接从实验室如何得到氯化钠引入,学生举出了一些反应,挑了两个代表性的反应进行分析,找出两个反应微观上的不同点:HCl + NaOH =NaCl + H2O

2Na + Cl2 = 2NaCl

这个引入有以下优点:

(1)避开对学生思维发展没有实质性帮助的原有概念(即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更容易建立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认识。

(2)站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及分类方法的角度入手,找到学习新知识的突破口。如NaOH与HCl的反应,是典型的复分解反应,是典型的离子反应,在第二节离子反应中学生对此认识已经比较清楚,学生能从微观的角度——离子的角度认识这个反应。对于Na与氯气的反应,学生是很熟悉的,所以学生很容易找到这两个反应在微观粒子上的差别。为后面更深入的研究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3)是对分类方法的灵活应用:既然是要得到氯化钠,其组成元素就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则寻找的反应物就应该是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的物质,然后才是物质发生反应的类型,这样学生就已经在不自觉的应用分类方法认识物质和反应了,也使得本节课建立一个新的认识物质及其反应的新视角的教学活动变得很自然,因为人的认识总是要发展的,要更加揭示事物的本质。

(4)是可以区分出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是整体的还是零散的,是结构化的还是无体系,例如,按类思考的学生就优于单个反应考虑的学生。了解学生思维的情况,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例如引导学生用分类的思想按类思考,可以使学生学会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