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纸的起源
中国报学史
![中国报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e34f2fc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9.png)
中国报学史引言中国报学是中国近代现代报刊之父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近代报刊在中国的兴起,不仅是新闻传播方式的一次重大革命,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
中国报学史是研究中国报业发展历程、报业制度与法律、报业理论与实践的学科领域。
本文将从中国报学的起源、发展与变革、技术革新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起源中国报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晚清时期。
1872年,中国第一份由中国人创办的报纸《清晨报》在上海创刊,这标志着中国报业的开始。
不久之后,中国报业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大量的报纸刊物,如《申报》、《时务报》等,这些报纸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发展与变革中国报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
最初的报纸以刊载政治新闻为主,起到了反清起义的作用。
到了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报纸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思想启蒙等。
此后,中国报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中国报业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控制。
所有的报纸都成为党的宣传机器,言论自由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报业才重新得到发展。
现代报业的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从传统的纸质报纸向电子报纸、网络媒体转变,加大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
技术革新中国报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革新。
20世纪初,蒸汽印刷术的引进使报纸的印刷效率大大提高,使得报业发展迅速。
在改革开放之后,电子技术的应用使报纸的制作过程进一步优化,从而提供更好的读者体验。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移动媒体的兴起,中国报业正在经历又一次技术革新。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报学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报纸在社会转型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为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源,推动了社会进步。
报纸也是舆论的重要阵地,通过对社会事件的报道和评论,引导了人们的思想和舆论,起到了监督政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正是由于中国报学的发展,中国现代报业在思想启蒙、民主进程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简述报纸和图书
![简述报纸和图书](https://img.taocdn.com/s3/m/fc778ae7551810a6f5248682.png)
简述报纸和图书、期刊、广电、新媒体之间的不同报纸于1609诞生至今日,已有500年历史,报纸不但承担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作用,而且是传承世界文明的重要载体。
在报纸之后,又出现了图书、期刊、广电、新媒体等传播媒体,他们与报纸一样,记载人类的文明历程,但在很多方面又区别于报纸。
一、报纸与图书的不同①就起源看,“图书”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萧相围世家》,刘邦攻入咸阳时,“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这里的“图书”指的是地图和文书档案,它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图书是有区别。
进一步探求“图书”一词的渊源,可追溯到《周易·上系辞》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这个典故上来,它反映了图画和文字的密切关系。
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却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文字起源于图画。
而报纸起源于“进奏院状报”,它是由邸吏或者是进奏官们,为地方长官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而传抄的报告,而“邸”或“进奏院”这样的机构,也就成为藩镇首领们设在首都的、了解朝廷和全国情况的信息中心。
只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的,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还有称“留邸状报”的等等。
②就其形式看,报纸不装订,没有封面、不超过49页,也没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图书的定义是: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在内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
③就内容看,报纸是个大杂家,一期报纸中可以涉及天文、地理、社会、人文、情感等多方面内容;而图书则必须记载专业一方面的知识。
④就时效看,报纸报道的是当天的新闻,时效性最强;而图书具有很强的收藏价值,没有过期之说。
二、报纸与期刊的区别①就发行周期看;期刊由多位作者撰写的不同题材的作品构成的定期出版物,可以看出期刊是定期出版,而且周期比报刊长。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资料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7eff91858fb770bf78a55d8.png)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内容提要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 二、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唐代的“报”、“状”)
第二节 官方邸报的发展与最终消亡 一、中国古代官报发行体制变迁 二、中国古代官报名称、报道内容及读者演化
唐代出现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朝报和进奏院状)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1.“报”(朝报) (1)报(朝报) 朝报,唐代朝廷每日在宫门外,分条发布的有关皇帝
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 发布宫廷新闻的重要形式。 朝报的发布方式大约是,由中书部门发布,京师官员 及驻京进奏官进行抄录,随后转递传阅。 朝报最早出现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并无名目,直 到后唐和宋代才称为“朝报”,并沿用至明清。 有关朝报记载最详尽的是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 (851年)。
文字
20:40
口语
零时
费德瑞克·威廉斯《传播革命》
0 00 23 57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广播 语言 印 刷
::
20:40
费德瑞克·威廉斯:《传播革命》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1.先秦:口语传播为主 (1)最早的口语传播不晚于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青海民和县阳山新石器后期的考古发现:陶制喇叭。 舜(前2255年即位)设“纳言”官职——即所谓“喉舌之官,
(3)文字传播在先秦仅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辅助形式 存在。
原因,一是文字掌握在少数巫师、贵族手中;二是传播 载体(甲骨、金文、岩刻,及春秋时的简)的局限。
(4)先秦信息传播的活跃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时, 口头传播、人际传播的效果被发挥到了极致。
【22秋】中国新闻事业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22秋】中国新闻事业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2ccbb64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1.png)
【22秋】中国新闻事业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明代邸报没有固定的报头答案:对2.我国明代朝廷默许民间报房翻印并出售,人们称之为京报答案:对3.唐代进奏院状报是一种新闻信,具有时效性答案:错4.中国古代报纸起源于唐代答案:对5.《开元杂报》是全世界最早的印刷报纸答案:对6.中国报纸(官报)起源于汉代答案:错7.两汉时期已进入文字传播的为主的时代答案:对8.我国在秦朝时期统一了文字答案:对9.1942 年3月 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提出党报改革的基本要求是()答案: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增强报纸的党性;增强报纸的群众性;增强报纸的战斗性10.1927年,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后,设在首都南京的某些中央宣传机构,成为国民党新闻事业的中心,机构有()答案:《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11.五四时期,我国出现的影响较大的著名副刊是()答案:《晨报副镌》;《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副刊》;《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12.1926年,相继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杀害,成为震惊全国的事件的著名记者有()答案:邵飘萍;林白水13.《资政新篇》中所反映的洪仁玕的新闻思想有()答案:设新闻馆;准卖新闻篇;兴新闻官;只须实写14.手抄新闻内容包括答案:航期;行情;战争;政治宗教15.现代新闻事业主要包括()等专门机构答案: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16.与广播电视相比,报纸的主要优点是()答案:载体质地稳定;便于选择和保存;宜于表达深刻的内容17.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形势中,法律的控制包括哪几项答案:维护国家安全;报道内容真实;不得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严禁传播污染精神的内容18.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采访报道红色区域情况的第一个中国的记者是()答案:范长江19.《中央日报》1932 年实行社长制,首任社长是()答案:程沧波20.第一部全面地、系统地记叙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著作,被公认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的是()答案:《中国报学史》21.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及在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出版的是()答案:《向导》22.1918年欧战结束后,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唯一的中国记者是()答案:胡政之23.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是()答案:黄远生24.1897年11月24日《字林沪报》创办的《消闲报》是我国第一个()答案:副刊25.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是答案:定本制度26.大众化报纸的兴起原因是答案:厌恶报纸党争,大众生活丰富27.党的政治机关必须由()来引导答案:党28.《庶民的胜利》是()于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答案:李大钊29.明确地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是()答案:毛泽东30.20世纪初,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中国的是()答案:徐宝璜31.人们对新闻的最基本要求是答案:真实3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机构是()答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33.马克思早期的新闻思想被概括为()答案:人民报刊思想34.从新闻本质和特性到新闻价值及其规律的研究,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答案:什么是新闻和怎样获取名副其实的新闻35.新闻事业的传播方式是( )答案:点—面传播36.中国报纸最早出现于()答案:唐代37.中国古代最早和最常用的传播手段是()答案:口头传播38.()的《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答案:林则徐39.《天下新闻》,月刊,于()在马六甲创办答案:1828。
浅谈都市报纸的历史起源与传承
![浅谈都市报纸的历史起源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287cc533580216fc710afd02.png)
《 新闻报 》,在刻意经营中资金 日渐雄厚 ,开始向现代 文化转换 。
企业化报业方向迈步。12 年 , 《 96 申报》和 《 闻报 》 新 作家刘 心武是这样描绘一幅新的现代 中国都市景观 的: “ 在建国门外 ,不足两公里的马路旁 ,便密布着长
的 目销数均 由2 年代初的5 0 万份左右突破到1万份以上 , 0 面 ,由日出3 大张扩为57  ̄ 大张 ,增设多种专栏 、专刊 、
关键词 :
都 市报 纸 中国城 市发展 起 源 与传承
商品经济的发展拓展 了宋代城市 的功能 ,一批从商
报纸最早 出现在 中国唐代 ,它仅仅是一种雏形状态
的官报 ,被称作 “ 进奏院状”。直到公元1 0年 ,宋代 的城镇居民开始具备了初步的市民意识。大批的手工业 08 才出现 了以刊登消息为主的民间大众读物 ,类似于此后 者、商人 、小业主构成了宋代的中产阶级 。他们经济富 不久诞生的 “ 小报”。『 1 公元12年左右 ,北宋都城开封 足 ,又有 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 。市民们富裕闲暇的生活 17 首次出现 以普通市民为发行对象 ,可在市场公开 叫卖的 以及他们的审美趣味促成了宋代城市里大众文化的高度 “ 朝报”。 “ 朝报 ”实际上就是经过编定后的邸报的复 繁荣 ,戏曲、杂技、音乐 、诗歌 、小说等都在宋代城市
在我国城市从传统 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转
在上海这个大都市 中,随着现代化市场体系的不断 变的 自然历史过程 中,农村人 口不断向城市集中 ,城市
扩张 ,人 口的不断流入 ,产生了栖身于弄堂、亭子间的 数 目增多 ,城市人 口在 总人 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同时 都市大众 。与此相应 ,适应都市大众 口味的商业报纸也 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 。在乡村社会 向城市 开始出现 了。其 中历史悠久的 《 申报 》和 19年创办的 社会转变的过程 中,传统的民间文化也开始向现代大众 83
中外新闻史知识点梳理
![中外新闻史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221630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1.png)
中外新闻史知识点梳理
中外新闻史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中国新闻史
1. 古代部分:包括口头传播、结绳记事、击鼓传讯、实物表意、烽火报警、木铎等。
手书新闻时代则包括金文、刻石、竹简、绢帛、甲骨文、露布等。
其中,《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是最古老的原始状态报纸。
2. 近代部分: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它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化报刊,性质为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宗旨是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此外,还有《遐迩贯珍》和《申报》等重要报纸。
二、外国新闻史
1. 报纸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不同国家的报纸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如英国、美国、法国等。
2. 通讯社的兴起:通讯社是新闻采集和发布的重要机构,如法国的路透社、美国的合众社等。
3. 广播与电视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广播和电视逐渐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渠道。
了解世界各国广播和电视的发展历史,如英国的BBC、美国的CBS等。
4. 互联网与新媒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的新渠道。
了解新媒体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如微博、社交媒体等。
5. 新闻自由与媒体伦理:了解新闻自由的基本原则,以及媒体伦理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
6. 国际新闻传播:了解不同国家的新闻传播特点,以及国际新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以上内容仅作参考,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发展演变情况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发展演变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f08e6ffc81c758f5f61f6774.png)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发展演变情况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媒介——木铎。
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等。
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中国古代特别是三国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工具,主要用帛,也有用木版的,因此也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
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简明朝政公报,到了后唐,人们便把这类官文书成为“朝报”,又称“进奏院状”是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
(“敦煌进奏院状”: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纸,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意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宋代的邸报改革:(1 )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
变成了中央报纸。
(2 )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
中国最早的报纸
![中国最早的报纸](https://img.taocdn.com/s3/m/8c0231d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4.png)
中国最早的报纸过去我们在互联网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一直通过报纸关注时事,但你们知道中国最早的报纸是什么吗?店铺现在分享有关资料。
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邸报”是否最早出现于汉朝,目前在新闻史研究工作者中还有不同的看法。
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
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
但有史可依的中国最早的报纸,起源于唐朝的邸报。
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但这个称呼出现,是从宋朝开始的。
中国的报业中国的《邸报》是世界最古老的报纸。
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却是舶来品。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诸多机构出于方便传教的目的,在中国建立报馆。
但当时的报纸多为宗教性质的。
并无太多新闻性质。
直到19世纪末,中国官办、民办的报纸才逐渐多了起来。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是中国报业的鼎盛时期,仅北京就有报馆一百多家,发行报纸三百多种。
也一时间正处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时期,民主思想,人文精神通过大大小小的报纸被人们深入理解,渐入人心。
其中共产主义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以传播,其中报纸功不可没。
《新青年》、《国民》、《每周评论》、《京报》、《新生活》等报刊为中国的革命点燃了最初的星火。
《晨报》每期的发行量更是创记录的达到了一万份。
今天,中国的报业发展已经不仅仅用迅猛就可以形容。
从“报纸”的概念看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
![从“报纸”的概念看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2dfb2b207375a417866f8fde.png)
邢 台学 院学 报
J 0URNAL 0F XI NGT AI UNI VE RS I TY
Vo 1 . 2 8 . No . 4 De c . 2 0 l 3
从 “ 报 纸 " 的概 念 看 中 国古代 报 纸 的起 源
张
摘
虹 ,李 方 海
2 3 7 0 1 2 )
( 皖西学 院文 化与传媒 学院,安徽六 安
要 :要 判断报纸 的起 源,根 本性的前提 是明确 “ 报纸 ”的概念 。报纸 不等 于大众报 纸 ,报纸 的概念 表现 的应该
是 中国古代报 纸和近现代报 纸之 间的共 同属性 。报 纸作为信 息传 播媒 介 ,以刊登新 闻为主,单期传播 内容具有 集纳性 , 传 播 范围具有 公开性 ,连 续发行 ,以文字为主要传 播符号 、以纸质 复制形 态传 播。 由此 ,分析认为唐进 奏院状报 不是报
一
。
学技术 等方面的发展,新 闻媒介的传播 范围越来越 广 ,因此,判断一种媒介信 息传播的公开与否,需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7 — 2 4 [ 作 者简介 ] 张 虹 ( 1 9 7 7 一 ), 女, 山东济 南 人, 硕士 , 安徽 省皖 西学 院文 化与 传媒 学 院讲师 , 研 究方 向: 新 闻传 播学
纸 , 宋 代 邸报 是 中 国古 代 报 纸 的 起 源 。
关键词:报纸;概念;起源 ;官文 书;唐进奏 院状 ;邸报
中图分类号:K 2 4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 6 7 2 . 4 6 5 8 ( 2 0 1 3 ) 0 4 . 0 0 9 7 . 0 3
在报纸的起源 问题上,新闻史界一直存在争议, 争议集中在对唐代进奏院状报、邸报的性质认定上, 它们是 “ 官府公文”、 “ 官方文件”还是报纸? 其实,不论是唐进奏院状、邸报还是其他媒介 , 要判断它们是 否是报纸,根本性 的前提是 明确 “ 报 纸” 的概念,有 了准确的概念才谈得上正确 的判断 和推理。概念是 “ 在 一定研究视角 内,解释纷杂社 会现象的众 目之纲,是学派 、范式的定位 点,也是 理论和研 究方法的基本单位和 出发 点”… 。 对 “ 报纸 ”概 念 的再 认识 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 ,概念的内涵 ( 本 质属性 )往往通过 下定义 的方 式揭 示出来 。关于 “ 报纸”的定义,目前有多种,如 “ 以刊登新 闻和 时事评论为主,以定期、连续、散页的方式向公众 发行 的出版物” ;李 良荣 “ 以刊登新 闻为主的定 期连续 向大众发行 的印刷品”” 。廖基添列 出了报 纸的三个核心特征 : “ 一、物理形 态: 通过平面介 质 、 以文字为主要传播符号;二、传播范 围: 在公 众范围,或至少若干群体或 阶层的范围内,公开连 续发行;三、内 容特征: 传播新近发生的事情。”” 综观这些定义和对特征的描述,结合学界多种 语境 中的论述 ,不难发现,人们所谓 的 “ 报纸”其 实指 的是 “ 大众报纸”,也就是说,大众报纸才是 报纸。 以此为前提,所谓 “ 报纸的起源”就只能是 “ 大众报纸的起源”。但 显然,大众报纸并不等于 报纸 ,大众报纸是 报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报 纸的外延大于大众报纸的外延,报纸的内涵规定性 小于大众报纸 的内涵规定性。 大众报纸作为近现代报纸的代表 ,与古代报纸 必然存在 区别 ,但二者应该有一组让人们把它们统 称之为 “ 报纸”的共 同属性。这些共 同属性将中国 古代报纸 、近现代报纸与那些跟它们极其相似 的传 播媒介进行有效的 区分。本文将要进行的分析,就 是力 图确定这样一组具有 区别性的本质属性。 下面从传播 内容、传播范围、传播载体等方面 对 “ 报纸”概念的内涵进行重新分析。
[专业课]中国新闻史笔记
![[专业课]中国新闻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1f8bf7ba0116c175e0e481d.png)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最早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
其辅助手段有结绳,图画,雕刻,标示,烽烟,旗鼓等。
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
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
两汉的传播载体仍然以竹简,木简,绢帛为主。
中国著名学者戈公振在他的名著《中国报学史》中首先提出汉代有邸报的说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
而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那么有童谣和谣言。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最早的官报的雏形是经由进奏官发给各藩镇的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
最早关于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的《读开元杂报》。
其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敦煌进奏院状”是世界上仅存的两份最早的报纸,现在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东方及印度部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是1907年先后被英籍匈牙利考古学家斯坦因和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取走。
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代,宋代设立了都进奏院对官报实行统一管理。
宋代为了加强对邸报传播活动的控制实行“定本”制度——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邸报样本。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的报纸。
流行于元代民间的新闻传播媒介主要是“小本”。
明代邸报抄传和发行的三个环节是通政司,六科,提塘。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XX可考的和邸报发行活动有关的人是何甥,名光烨。
《天变邸钞》是一份专门报道发生在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
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是《急选报》,是雕版印刷,其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有民办的雕版印刷的报纸了。
是全世界最早的自称是“报”的印刷品。
清代民间报房所处的报纸统称京报。
露布是报纸诞生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载体。
中国报纸开始出现在唐朝,是中国开始有新闻事业的朝代。
中国报纸的起源
![中国报纸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11e75778770bf78a64295443.png)
从中国报纸的起源与发展探究其未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唐朝开元年间,在长安出的<<开元杂报>>是第一份用纸印刷的报纸.投递这份报纸的机构,当时叫邮驿,投递人员为唐朝兵部军卒,腰束革袋,带上铃铛,骑着快马传邮,听到铃声,行人都远离路旁。
1638年(崇祯11年)以后,由于普遍采用活字排版,报纸的发行量增大,但因战争频繁,交通堵塞等情况,江南一代当天的报纸要个一个月后才能看到。
1878年(清光绪四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开展包括投递报刊在内的邮政业,才脱离兵部转为民用。
1900年后,随着报纸的陆续创办,北京出现了六大报房,字号是:聚兴,聚恒,合成,信义,集文.这些报房控制着京城各报业的发行权,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报房。
1911年北京各报社在琉璃厂南柳巷永兴寺,联合开办了一个报刊发行处,自此我国的报纸事业便蒸蒸日上,为其献身的人士也不计其数!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报纸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在这期间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起与衰落,但是报纸的流行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方便。
早在距今2000年前,中国就出现过类似的文书抄本。
它是当时的官府用以抄发皇帝谕旨和臣僚奏议等文件及有关政治情况的刊物,称为《邸报》。
它具有报刊的某些特点。
可认为是最早形式的“政府公报”。
原藏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进奏院状》,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一份手抄邸报,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
使用印刷术印报大约出现在1450年的欧洲。
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经历的报纸出现在1493年,是罗马当时印制的第一份报纸。
当时的报纸并非天天出版,只是在有新的消息时才临时刊印。
1609年,索恩在德国出版了《艾维苏事务报》,每周出版一次,这是世界上最早定期出版的报纸。
不久,报纸便在欧洲流行起来,消息报道的来源一般都依赖于联系广泛的商人。
日报首次发行于1650年,是德国人蒂莫特里茨出版的。
虽然只发行了3个月左右,但却是世界上第一份日报。
报纸指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https://img.taocdn.com/s3/m/c13126c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6.png)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1)起始和发展脉络: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媒介——木铎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等。
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两汉时期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传播媒介是露布和布告。
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主要是童谣和谣言。
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元化的,既包括木简、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2)古代报纸的诞生:新闻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一种手段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互动有无,交流情况,判断敌情和获取生产物资,甲骨卜辞、情报信、烽火狼烟等都算是传播的手段。
则中原始的新闻活动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体系。
直到报纸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
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3,唐代官报新闻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
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近代报纸格式
![近代报纸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b46b803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9.png)
近代报纸格式【原创版】目录一、近代报纸的起源和发展二、近代报纸的格式和特点三、近代报纸的影响和启示正文一、近代报纸的起源和发展近代报纸是指 19 世纪初至 20 世纪中叶的报纸,这一时期的报纸经历了从传统的手抄新闻到现代印刷媒体的演变。
在 19 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新闻传播速度加快,报纸逐渐普及。
同时,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政治新闻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报道,报纸成为了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二、近代报纸的格式和特点1.格式近代报纸的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报头:报纸名称、出版日期、出版地等基本信息。
(2)目录:列出当天报纸的主要内容和版面,帮助读者快速定位感兴趣的文章。
(3)社论:报纸编辑部对时事或政策的评论,代表报纸的立场和态度。
(4)新闻: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类新闻。
(5)副刊: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文章,有时还包括漫画、插图等。
2.特点近代报纸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效性强:报纸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新闻,满足读者的知情权。
(2)内容丰富:报纸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3)立场鲜明:报纸通过社论、评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影响读者的观念和行为。
(4)传播广泛:报纸发行量大,传播范围广,对于宣传政策、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近代报纸的影响和启示近代报纸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和参与,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同时,近代报纸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1)新闻传播需要客观、真实、公正,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2)报纸应该关注民生,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报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报纸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近代报纸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纸张的起源知识点总结
![纸张的起源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fe99c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1.png)
纸张的起源知识点总结一、纸张的起源1. 古代纸张的起源纸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5年前后,汉代窦婴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张制作工艺,它的使用标志着世界文明的重大进步。
古代人们使用蚕丝、树皮、麻等原料,经过粗糙的加工制成了最初的纸张。
2. 纸张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从西汉窦婴发明纸张的开始,到东汉时期纸张逐渐普及,直至唐代进入繁荣发展时期。
唐代纸张制作工艺不断改进,纸张的质量和工艺日臻完善。
手工造纸成为一项繁盛的手工业,纸张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 纸张的传入和传播纸张在中国的发展不仅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在唐代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亚、中东等地区,成为世界各国书写和文化传播的基本工具。
二、纸张的发展1. 纸张制作工艺的发展纸张的制作工艺在中国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后出现了手工造纸、水力制纸和蒸汽制纸等不同的技术体系。
这些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为纸张的生产提供了更加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
2. 纸张品种的丰富随着纸张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纸张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古典纸、书写纸、包装纸、卫生纸等多种品种,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3. 现代纸张工业的发展20世纪以来,随着纸张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纸张工业化生产的飞速发展,纸张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必备品,不断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
三、纸张的应用1. 纸张在书写传播方面的应用纸张最早被用于书写和绘画,成为人们记录生活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
古代的书籍、书信和绘画作品,几乎都是利用纸张制作而成。
2. 纸张在出版印刷方面的应用纸张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出版和印刷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古代的经书、典籍、报纸等都是利用纸张制作而成。
3. 纸张在包装和卫生方面的应用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纸张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包装纸、卫生纸、生活用纸等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四、纸张的重要性纸张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https://img.taocdn.com/s3/m/37d2ae1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6c.png)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报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信息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日常的方式之一,那你知道报纸最早出现是在哪个国家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出现在古老的中国《邸报》是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
西汉时期,为加强皇权,汉王朝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大郡,在郡下一级又分若干县,由中央统一管理。
各郡在首都长安都设有办事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各省驻京办事处,这个办事处称为“邸”。
“邸”内派驻有办事员,负责将上峰的信息收集起来,写在竹简或绢帛上,通过驿站传送给各郡的太守参阅。
而这一写有信息的竹帛就称之为《邸报》。
伴随着古代中央王权的不断加强,“邸报”也一直得以很好的发展,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纸张的出现使得“邸报”的书写与发行更加的容易,到了唐代,由于雕版印刷的广泛运用,同时,中国中央王朝的版图扩大,《邸报》的运用就更加数量化、规范化。
第一份用纸印刷的报纸,投递这份报纸的机构, 当时叫邮驿,投递人员为唐朝兵部军卒,腰束革袋,带上铃铛,骑着快马传邮,听到铃声,行人都远离避让。
唐玄宗时期,《邸报》又称为《开元杂报》。
到了明代,中央已有专门的机构通政司进行《邸报》的编发工作,发行日期和发行对象也日趋稳定,形成国家性新闻刊物。
已经初步具有了现在报纸的某些元素。
1638年( 明崇祯11 年),《邸报》开始使用活字排版,报纸的发行量增大, 但因战争频繁, 交通堵塞等情况, 江南一带当天的报纸要个一个月后才能看到。
清代《邸报》发行量更多了,后来改名为《京报》,成为广大官吏、学者、甚至平民都能阅读的报纸了。
一直出版到清朝皇帝退位,《邸报》才正告寿终。
西方人一直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60年创建的《每日纪闻》,他最早是一块树立在罗马元老院门口的木牌,用于向广大罗马市民发布元老院的最新决策。
第五章 报纸文化传播
![第五章 报纸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73f214a765ce05087632139e.png)
• 无产阶级报纸
英国《北极星报》 德国《新莱茵报》 俄国《真理报》
13
无产阶级报纸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 众的利益,宣传本组织纲领。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社会针对性,广泛地 争取劳动群众团结的同时,打击敌对阶级 或意见不同的党派。 不以趣味和娱乐为旨归,更多地发挥报纸 的宣传功能与社会功能。
11Βιβλιοθήκη 这两家报纸被新闻界称为黄色报纸,其情 绪化地、夸张地或不准确地强调犯罪、暴 力和性的煽情主义报道也被称为黄色新闻。 到19世纪末,有三分之一的城市日报跟上 了黄色报刊的潮流。 他们的黄色新闻极大地煽动了美国政府和 人民,推动了美西战争的进程。由此可见, 报纸在制造轰动性新闻时对政治所产生的 重大影响。
25
• 报纸: 目前,全世界约有8000多种日报、世 界各地的发行量近5000万份,其中一半以 上是由发达国家出版发行的。 世界上著名的报纸: 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中国:
俄罗斯:
26
• 2.报业趋势
(1)发达国家江河日下发展中国家突飞猛 进 (2)竞争兼并 (3)与互联网对接 (4)地方化、娱乐化
34
在英国,传统上的大报与小报不仅是报纸 样式上的差别,同时也是报纸身份和地位 的一种象征。 2003年9月30日,《独立报》推出小报版本, 在继续出版大报的同时还出了一份同样内 容的小报版本,两报在市场上同时销售, 价格也一样。《独立报》的小报版本迅猛 地提升了报纸的发行量。
35
• 2003年11月26日,为求变图存《泰晤士报》 紧随其后在伦敦地区推出了小报版本,内 容与价格与大报一样,只是规格样式不同。 小报式样的报纸方便每天乘坐交通工具的 上班族读者阅读,更受妇女、年轻人这些 广告商追逐的重点人群青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报纸的起源与发展探究其未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唐朝开元年间,在长安出的<<开元杂报>>是第一份用纸印刷的报纸.投递这份报纸的机构,当时叫邮驿,投递人员为唐朝兵部军卒,腰束革袋,带上铃铛,骑着快马传邮,听到铃声,行人都远离路旁。
1638年(崇祯11年)以后,由于普遍采用活字排版,报纸的发行量增大,但因战争频繁,交通堵塞等情况,江南一代当天的报纸要个一个月后才能看到。
1878年(清光绪四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开展包括投递报刊在内的邮政业,才脱离兵部转为民用。
1900年后,随着报纸的陆续创办,北京出现了六大报房,字号是:聚兴,聚恒,合成,信义,集文.这些报房控制着京城各报业的发行权,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报房。
1911年北京各报社在琉璃厂南柳巷永兴寺,联合开办了一个报刊发行处,自此我国的报纸事业便蒸蒸日上,为其献身的人士也不计其数!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报纸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在这期间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起与衰落,但是报纸的流行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方便。
早在距今2000年前,中国就出现过类似的文书抄本。
它是当时的官府用以抄发皇帝谕旨和臣僚奏议等文件及有关政治情况的刊物,称为《邸报》。
它具有报刊的某些特点。
可认为是最早形式的“政府公报”。
原藏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进奏院状》,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一份手抄邸报,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
使用印刷术印报大约出现在1450年的欧洲。
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经历的报纸出现在1493年,是罗马当时印制的第一份报纸。
当时的报纸并非天天出版,只是在有新的消息时才临时刊印。
1609年,索恩在德国出版了《艾维苏事务报》,每周出版一次,这是世界上最早定期出版的报纸。
不久,报纸便在欧洲流行起来,消息报道的来源一般都依赖于联系广泛的商人。
日报首次发行于1650年,是德国人蒂莫特里茨出版的。
虽然只发行了3个月左右,但却是世界上第一份日报。
报纸指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
有固定名称,面向公众,定期、连续发行。
现在多数报纸每日出版一次或数次,也有每周出版几次或每周出版一次的。
这种意义上的报纸只出现在现代社会,古代社会的“报纸”或不是纸质的,或不是印刷的,或非定期、连续发行,一定意义上也不是面向公众的。
现代报纸的直接起源是德国15世纪开始出现的印刷新闻纸(单张单条的新闻传单)。
一般把1615年创刊的《法兰克福新闻》视为第一张“真正的”报纸,因为该报有固定名称、每周定期出版一次、每张纸上印有数条而不是单条新闻(但是该报是单面印刷)。
“报纸”的英文一词(Newspaper)最早出现于1665年英国第一家报纸《牛津公报》上。
1650年在德国莱比锡出现最早的日报《新到新闻》,但是日报成为报纸的主角,是在18世纪以后。
日报的普及,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新闻业得以成熟,因为日报的连续出版,对信息的采集和发送、印刷技术、新闻人员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初期的报纸和杂志是混同的,有新闻,也有各种杂文和文学作品,简单地装订成册。
对于这个时期的报纸和杂志,通常笼统地称“报刊”,英国、法国、中国早期的“报刊”概念,便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
英国和法国从18世纪起,报纸与杂志开始明显地分离,中国在本土出现现代“报刊”后约二十年,报纸和杂志的分野得到明确。
报纸可以作为商品,也可以作为政治斗争的宣传品。
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报纸大多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官报时期、党报时期和商业报纸时期。
在官报时期,报纸对于封建王权来说.主要是政治斗争的宣传品,但对于特许经营报纸的出版商来说,它是一种通过出售而获利的商品。
党报时期,相当多的报纸从属于各个政党或派别,为各自的利益作宣传,但也存在较大的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商业性报纸。
19世纪中叶,美国、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多数报纸,每份报纸的价格便宜到只是本国货币的最小单位(美分、便士)。
当报纸面向下层公众之时,它们开始最大限度地争取公众,以赢利为主要目的。
于是,党报时期结束,进入了商业报纸时期。
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发行量,报纸除了刊登新闻和强化新闻的平民化外,越来越多地增加了娱乐方面的内容。
在与电子媒介的竞争中,报纸新闻的深度报道得到更大的重视。
大众化报纸逐渐在报纸总体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但是,以中上层公众为读者对象的所谓“高级报纸”也逐渐稳定下来,于是形成大众化报纸、“高级报纸”各自的生存空间。
前者发行量巨大,获利较多,后者发行量有限,但在影响舆论和赢得声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情形较为明显的国家,例如英国、德国;而另一些国家,这种分野并不很清晰,例如美国、法国、日本。
在中国,我国的古代报纸,分为官报和民报两种。
其中官报指的是“邸报”,它有很多名称,比如“状”、“邸吏状”、“进奏院状报”、“朝报”、“邸钞”等等,“邸报”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通称。
民报又包括两种,一种是产生于宋代的非法的小报,另一种是出现于清朝的合法的京报。
它们突破了官方的信息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和邸报比起来,形式和内容都更为先进,具有更多的社会进步性。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不论是官方的“邸报”,还是民间的小报和京报,都只能是古代报纸。
它们共同的具有古代报纸的特征。
这些特征是什么呢?是通过与现代报纸相比较,而得出的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言论。
其次,它的形式也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只是一个材料又一个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不同新闻体裁的区分。
它没有四开或对开的版面,而是抄印在单张的纸上,或者装订成小册子的形式。
中国古代的邸报,有1100多年的历史,小报有近千年的历史,民间报房出版的京报、辕门抄,也有近400年的历史。
它们从诞生到结束,持续的时间都不算短,但发展不快,形式内容的变化不大,在信息量和新闻的时效性等方面,都难以和西方的近代报纸相比。
这些报纸之所以发展缓慢,固然受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各王朝限制报纸出版的文化政策的影响,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制约。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生活,安土重迁、分散经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状态,都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土壤上,很难产生对新闻的数量和时效要求较高,和商品化的程度较高的报纸。
明末清初,受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影响,一度出现过产生这类报纸的契机,但很快就在日益激化的阶级和民族矛盾面前,被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扼杀了。
古代报纸长期发展不快、变化不大的状态,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被迫瓦解,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取消,和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以后,才有所改变。
但是这时,旧时的邸报和京报,从形式到内容都已完全僵化,适应不了改变的要求,无法再继续发展下去,只得逐渐被近代化的新型报纸所取代。
至此现代报纸便产生了。
其特点有:最初是来华外国人创办,既有外文的,也有中文的,以后国人开始仿效自办。
早期的报刊大多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及周边地区,后来内地省份的一些大中城市也开始办报。
甲午战争后:在维新思潮的推动下,许多有识之士都将报刊视为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宣传变法的一种有效手段,竭力鼓吹办报。
出现了以《时务报》、《国闻周报》为代表的一批维新报刊。
20世纪后:华资民办报刊大量创办,国内报刊业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态势,涌现出《苏报》、《时报》、《民立报》等报刊。
此外,留学生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党人在海外也创办了一些报刊,《清议报》、《新民丛报》、《民报》等。
这些报刊的发行为后来我国现代报纸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了外国社会的先进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从而也使得他们深思:我们的报纸又该如何发展与壮大?从我国的国情及综合国力方面看来,我国报业现在的格局存在的问题有:一、.报业市场竞争加剧是经济体制转型的结果。
过去,特别是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报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转,很多地方是“一报独大”的局面。
报业资源相对垄断,没有竞争。
广播、电视同样如此。
那时,传统媒体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中获得了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
但随着报业市场逐渐开放,报业首当其冲,成为传媒行业竞争最充分的地带,同业竞争、集团内部竞争、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
对于这种竞争环境的改变,对于报业市场的运行规则和运作规律,从政府管理部门到报业人员,从各级领导到新闻采编、经营人员,普遍缺乏认识。
报道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经营不到位等成为共性的问题,因此,报业竞争出现许多突出的问题是必然结果。
比如北京,过去报纸的种类少,报业市场基本上被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和几家中央级所属报纸所分割,这是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现在,北京地区报纸总量达到了303种,其中综合性报纸就多达十几种。
尽管这些年投放到北京报业市场上的广告总量扩大了,但分切广告蛋糕的报纸增多了。
因此,有的报纸收入滑坡,发行量下降,这是管理体制转型造成的。
二、.报业自相残杀的根源是不规范竞争、恶性竞争。
中国报业进入到竞争环境,但竞争并不规范。
在国外发达国家,传媒竞争经历了若干次大规模的市场整合,建立健全了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
在政府管理之外,行业协会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构建了比较成熟的传媒竞争形态。
那些世界级的权威报纸,就是通过这种相对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确立了主流媒体地位。
新兴报业的胜出,只能在这种成熟的竞争环境下,依赖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实现。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新闻资源使用不平等,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乏对市场秩序管理的有效手段,行业协会协调作用不能有效发挥,阻碍了报业市场的正常规范竞争。
个别不负责任的报纸为了欺骗读者,误导客户,常常昧着良心,收买调查公司;有的报纸为了夺取市场份额,挑起“报刊发行大战”,把报纸的售价一降再降;有的报纸为了抢夺广告客户,恶性竞争,竞相杀价,大打广告折扣战。
因此,报业竞争陷入到无序、混战状态,一些广告客户坐收渔利。
报业的这种困境不是跟互联网竞争的结果,也不是跟广电媒体竞争的结果,而是行业内部恶性竞争造成的。
三、报业失去读者是因为报道不力、经营无方。
高质量的内容是报纸的生命。
社会主流人群最关注的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思路、大政方针。
另外,高品位的文化娱乐,负责任的社会新闻,入木三分的新闻评论,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这些都是社会发展需要、公众普遍欢迎的报纸内容。
但目前很多报纸并没有做到位,比如,正面宣传报道不到位,成就报道没亮点、没分量,宣传报道不得要领,浮皮潦草;舆论监督不到位,要么不敢拿起批评的武器,要么在批评时把握不住问题的实质,打不中要害,没有力度;新闻策划不到位,报纸策划不出生动、有趣、可读性强的新闻,很多记者撞上一条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