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操作指南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771c05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9.png)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一、皮内接种法(一)合用疫苗:卡介苗。
(二)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处下缘皮内。
(三)操作方法:1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
2、用iml-次性注射器或者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 号针头吸取1 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
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份,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 1 800 角后,拔出针头。
勿按摩注射部位。
二、皮下接种法(一)合用疫苗: A 群流脑疫苗、A+C 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麻风减毒活疫苗、麻腮减毒活疫苗(麻风腮)。
(二)注射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
(三)操作方法:1。
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座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2、接种人员用iml 注射器配上5,5 号针头,吸取1 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0-400 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三、肌内接种法(一)合用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
(二)注射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三)操作方法:1、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座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大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者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
2、用适当规格的注射器吸取1 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0 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操作指南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操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2ec2a4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e.png)
对于不符合接种条件而未接种的,接种单位应做好登记并注 明原因。
03
接种单位应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相关信息系统,确保数据的 准确性和完整性。
定期上报汇总数据
01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收集、汇总辖区内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包括接种 人数、疫苗使用情况、异常反应发生情况等,并按照要求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和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苗接种前准备 • 疫苗接种现场操作 • 疫苗接种后观察与处理 • 数据记录与报告制度 • 宣传教育与心理支持服务 • 质量管理与监督评估机制建设
01
疫苗接种前准备
了解疫苗种类与特性
目前国内批准使用的新冠 病毒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 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 白疫苗三种类型。
不同类型疫苗的接种程序、 适用人群和安全性等方面 存在一定差异,应提前了 解相关信息。
了解所选疫苗的保护效果、 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 接种后的注意事项等。
评估接种者健康状况
接种前应详细询问接种者的健康 状况,了解其是否有发热、咳嗽、
乏力等症状。
对于患有严重慢性疾病、急性疾 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等人群,应谨慎评估其接种风险。
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定期对接种点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质 量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针对疫苗接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强化社会监督
鼓励社会各界对接种工作进行监督,及时 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开展效果评估工作
建立效果评估机制
制定疫苗接种效果评估方案,明确评估指 标、方法和程序。
等相关情况。
告知接种禁忌
向接种者说明哪些情况下 不能接种疫苗,如怀孕、 哺乳期、严重疾病等。
预防接种操作规则
![预防接种操作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7ba1225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d.png)
预防接种操作规则1. 洗手在进行预防接种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必须彻底洗手,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洗手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用流水将双手湿润。
- 取适量的肥皂,揉搓双手,包括手指、指甲、手腕和手背。
- 搓洗双手至少20秒。
- 用流水充分冲洗双手,确保洗净肥皂。
- 使用纸巾或洁净手布擦干双手。
2. 操作场所准备进行预防接种操作时,操作场所必须保持整洁,并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准备:- 清理操作场所,确保无杂物和污垢。
- 使用消毒剂清洁操作台面、器具和其他表面。
- 准备所需的疫苗、注射器、针头等必要设备,确保其在有效期内。
- 检查设备和器具的完整性和卫生状况,如果有损坏或脏污,应立即更换或清洁。
3. 接种程序在进行预防接种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接种程序:- 检查患者的接种记录,确认所需接种疫苗和剂量。
- 向患者解释接种的目的和风险,并征得其同意。
- 使用消毒剂清洁接种部位。
- 打开疫苗包装,准备注射器并吸收正确剂量的疫苗。
- 将针头插入患者皮肤并注射疫苗。
- 用洁净的棉球或纱布进行轻轻的按压,以防止渗出和感染。
4. 接种后护理接种疫苗后,操作人员必须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指导,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监测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等。
- 向患者提供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如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饮食和生活方式建议等。
- 记录接种信息,包括接种日期、疫苗类型和剂量等重要信息。
以上为预防接种操作规则的简要概述,请操作人员在进行预防接种操作时遵守以上规则,以确保操作的效果和安全性。
预防接种操作手册
![预防接种操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6b0179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6.png)
预防接种操作手册简介本操作手册详细介绍了预防接种的相关信息和操作流程,旨在帮助医生和护士正确地进行疫苗接种。
以下是预防接种操作手册的内容和要点:1. 接种前准备在接种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仔细阅读疫苗说明书,了解疫苗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运输储存条件等信息。
- 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和疫苗的完整性,确保疫苗质量良好。
- 准备好接种工具和设备,如注射器、棉球、酒精消毒剂等。
2. 接种流程接种流程应遵循以下步骤:1. 验证接种者身份,确认接种者的个人信息和接种历史记录。
2. 解释疫苗的目的、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回答接种者和家长的疑问。
3. 消毒接种部位,使用酒精棉球或其他消毒剂在接种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4. 准备疫苗,根据疫苗说明书的剂量要求正确配制疫苗。
5. 注射疫苗,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方法,确保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6. 观察接种者,确保接种后适当观察接种者的身体反应,及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7. 记录接种信息,准确记录接种者的个人信息、接种时间和接种疫苗的详细信息。
3. 接种后注意事项接种后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提醒接种者和家长注意疫苗可能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并告知相应的处理方法。
2. 强调接种者回访的重要性,及时跟踪接种者的疫苗反应情况。
3. 妥善处理疫苗残余物品,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未使用的疫苗。
4. 接种记录管理良好的接种记录管理对于预防接种的监测和管理至关重要:- 确保接种记录的准确性,及时记录接种者的个人信息和接种疫苗的详细信息。
- 建立完善的接种档案系统,方便查询和跟踪接种者的接种情况。
- 定期更新疫苗库存和接种率统计数据,为疫苗供应和疫苗接种工作提供依据。
以上是预防接种操作手册的主要内容和要点,通过正确遵循操作流程,将有助于提高预防接种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本手册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疫苗接种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详解
![疫苗接种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b58964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a.png)
疫苗接种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详解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措施,能够有效保护人们的健康。
本文将对疫苗接种的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进行详细解析。
一、疫苗接种的操作流程1. 信息咨询与登记在接种前,工作人员会向接种者提供相关疫苗的相关信息,包括疫苗的种类、接种的禁忌症以及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接种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工作人员指引填写接种登记表。
2. 健康状况评估接种者进入接种区域后,医务人员会询问接种者的过敏史、疾病状况以及是否出现发热等症状。
根据接种者的健康状况,医务人员会做出是否接种的判断。
3. 皮肤消毒与注射接种前,医务人员会先检查接种者的注射部位,确保无损伤或其他异常。
随后,医务人员会对接种部位进行皮肤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接下来,医务人员将适量的疫苗通过注射器注射到接种者的肌肉组织中。
4. 观察与记录接种后,接种者需要在接种区域内进行观察一段时间,常见观察时间为15到30分钟。
这是为了监测接种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医务人员会记录接种者的注射时间、接种的型号以及接种者的身份信息等重要信息。
5. 教育与咨询接种后,医务人员会向接种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处理。
同时,医务人员会提醒接种者关注接种后的反应,并告知如何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
二、疫苗接种评分标准为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有效,相关机构和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评分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接种者的适宜性评估评分标准中,包括对接种者年龄、健康状况和免疫史等的评估。
不同疫苗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特定的适应症,因此在接种前会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满足接种条件。
2. 接种场所的规范性评估评分标准中,对接种场所的环境、设施和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性评估。
确保接种场所符合卫生要求,接种设备齐全、无损坏,并且有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接种。
3. 接种操作的准确性评估评分标准中,对医务人员的操作准确性进行评估。
正确的疫苗接种操作方法
![正确的疫苗接种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c8ed2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1.png)
正确的疫苗接种操作方法
正确的疫苗接种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确保疫苗存放条件良好,冷链设备正常运行。
准备所需的注射器、针头和酒精棉球等消毒用品。
2. 患者准备:清洁患者皮肤,并确保注射部位清洁。
3. 消毒注射器和针头:使用酒精棉球彻底消毒注射器和针头,确保无细菌污染。
4. 技术操作:
- 使用一只手将患者的皮肤稍微拨拉起来,以准备注射。
- 将注射器垂直地插入皮下组织(肌肉注射)或真皮层(皮下注射)。
- 缓慢地注射疫苗液体,在注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手势,以免针头变斜或跳动。
- 完成注射后,按压注射部位数秒钟,以减少出血和渗漏。
- 随即将注射器与针头丢弃到特殊垃圾桶或容器中,并按规定处理涉及到的医疗废弃物。
- 建议记录疫苗接种的日期、时间、剂量和注射部位。
5. 患者护理:在接种后监测患者的身体反应,咨询患者是否出现任何不适,给予必要的护理和指导。
6. 整理和清洁工作:清理工作台面和消毒工具,包括注射器和针头。
7. 记录和报告:将疫苗接种的相关信息记录在患者的疫苗接种卡或健康档案中,并根据相关规定上报统计数据。
此外,接种疫苗的操作应遵守相关的卫生和感染控制准则,并根据具体疫苗的使
用说明进行操作。
最可靠和准确的操作方法应遵循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
预防接种操作步骤
![预防接种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f03d4e0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9.png)
预防接种操作步骤
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用于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控制。
以下是预防接种的操作步骤:
1. 确定接种计划:根据国家和地区的预防接种计划,了解所需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时间表。
2. 提前预约:在接种前提前预约接种点,以便安排时间和准备所需材料。
3. 健康评估:在接种时,进行健康评估,回答相关问题,以确保接种的安全性。
4. 接种区域准备:对接种区域进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5. 疫苗准备:将所需的疫苗从冷藏处取出,检查疫苗的过期日期和完整性。
6. 注射操作:准备好注射器和针头,确保使用无菌器具。
按照正确的注射技术将疫苗注射到正确的部位。
7. 包扎处理:在接种后,对注射部位进行包扎处理,以防止感染和出血。
8. 监测观察:在接种后,观察接种者的反应和疫苗副作用,记录相关信息。
9. 给予相关建议:在接种后,向接种者提供相关的注意事项和建议,以确保接种效果和后续的健康管理。
10. 记录和报告:将接种相关信息记录在个人接种卡或电子健康档案中,并向相关部门报告接种情况。
以上是预防接种操作的基本步骤,确保按照相关指南和标准进行操作,提供有效的预防接种服务。
疫苗接种操作指引
![疫苗接种操作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8b8f645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5.png)
疫苗接种操作指引一、引言近年来,疫苗接种成为了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让广大民众正确了解和掌握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本指引将重点介绍疫苗接种的操作步骤,帮助人们正确进行疫苗接种,确保接种效果最大化。
二、准备工作在进行疫苗接种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整个接种过程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准备工作的步骤:1. 确认接种时间和地点:提前了解接种时间和所在地点,确保按时到达接种点。
2. 咨询医生:如果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及时向医生咨询,明确接种的相关细节和注意事项。
3. 了解疫苗种类和接种方式:针对不同的传染病,疫苗种类和接种方式会有所不同,需要提前了解清楚。
4. 携带相关证件和疫苗本:前往接种点时,携带相关证件和疫苗本,方便工作人员核对和记录。
三、接种程序疫苗接种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登记和核对信息:到达接种点后,工作人员会进行登记,核对接种者的身份信息和接种史,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2. 提供知情同意书:根据相关要求,提供知情同意书,接种者需仔细阅读并签署。
3. 体温测量:接种前需要对接种者进行体温测量,身体温度正常的人方可进行接种。
4. 疫苗准备和混合:工作人员根据接种者的年龄和接种计划,准备好相应的疫苗,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混合。
5. 注射疫苗:接种者应配合工作人员就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等待工作人员进行注射。
6. 观察和记录:接种后,工作人员会对接种者进行观察,记录接种时间和接种剂次,以便后续追踪。
四、接种后注意事项在完成疫苗接种后,接种者需要遵守以下注意事项,以确保接种效果的最大化:1. 观察身体反应:接种后,接种者应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有异常症状出现,及时向医生报告。
2. 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接种后,接种者应尽量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3. 注意个人卫生:接种后,接种者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增强免疫力。
4. 定期复查和补种:根据接种计划,接种者应定期复查免疫抗体水平,并按时补种疫苗,确保免疫效果。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方法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947e1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b.png)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方法
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
以下是预防接种技术操作的一般方法:
1. 准备工作:
- 检查疫苗和接种工具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 确保接种者和接种者家属没有对疫苗过敏反应的风险。
- 准备所需的消毒剂、棉球、注射器、针头等。
2. 注射场所准备:
- 选择干净、安静、避光的室内或室外场所。
- 确保有足够的光线和适当的仪器和设备。
- 清洁和消毒注射椅或床、注射台及其周围区域。
3. 消毒:
- 使用70%乙醇、2%氯己定等消毒剂清洁注射者和接种者的皮肤。
- 使用消毒液清洁注射器、针头和注射椅或床。
4. 疫苗准备:
- 打开疫苗容器,检查疫苗是否过期或有任何异常。
- 摇匀悬浊液状疫苗。
- 准备正确剂量的疫苗。
5. 注射技术:
-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通常是上臂三角肌)。
-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
- 用注射橡胶套管束住接种者的上臂,帮助定位注射部位和减轻注射疼痛。
- 快速且稳定地注射疫苗。
- 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受到任何感染。
6. 疫苗后的护理:
- 观察接种者是否有任何不适反应。
- 记录接种日期、剂量和接种者的个人信息。
- 告知接种者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常见不适症状和如何处理。
以上为一般的预防接种技术操作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预防接种操作手册
![预防接种操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b77522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a.png)
预防接种操作手册一、引言概述嘿,小伙伴们!预防接种可是超级重要的事儿呢。
它就像是给我们的身体请来一群小卫士,让我们能健健康康的,远离好多厉害的病菌。
不管是小宝宝还是大朋友,都可能需要接种疫苗哦。
二、使用范围说明1. 小宝宝们那肯定是重点接种人群啦。
从出生开始,就有一系列的疫苗在等着他们呢,像乙肝疫苗,这是为了预防乙肝这种可能会影响肝脏健康的疾病。
2. 小朋友们随着年龄增长,要接种的疫苗也不少。
比如麻疹疫苗,能让他们不会被麻疹这个小恶魔缠上,出疹子又发烧可不好受。
3. 大朋友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哦。
像流感疫苗,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不一样,接种一下就可以在流感季的时候少生病,不耽误学习、工作和玩耍。
三、操作步骤指南1. 接种前要先登记信息。
护士姐姐或者医生叔叔会问你的基本情况,像年龄啊,有没有过敏史之类的。
可一定要如实回答哦,这关系到接种安不安全呢。
要是对鸡蛋过敏,有些疫苗可能就不能打了。
看看身体状态。
如果正在生病,特别是发烧的时候,那最好先不要接种。
等病好了,身体棒棒的再去。
2. 接种时放松心情啦。
不要害怕打针,虽然有点小疼,但是就像小蚂蚁咬一口。
医生会先消毒接种的部位,一般是胳膊,然后把疫苗注射进去。
这个时候可不要乱动哦,不然扎歪了会更疼的。
3. 接种后在接种的地方休息一会儿。
观察个十几分钟到半小时,看看有没有不舒服的反应。
如果感觉头晕、恶心或者接种的部位肿得特别厉害,一定要马上告诉医生。
注意接种后的护理。
不要马上洗澡,特别是接种部位不要沾水,避免感染。
四、功能特点介绍1. 预防疾病疫苗就是针对特定的病菌研制的。
打了相应的疫苗,身体就能识别这些病菌,下次它们要是想来捣乱,身体的免疫系统就能快速反应,把它们赶跑。
2. 群体免疫当很多人都接种了疫苗,就会形成群体免疫。
这样即使有个别没接种的人,也不容易感染疾病,因为病菌很难找到可以传播的对象了。
五、常见问题解答1. 接种疫苗后发烧了怎么办?这是比较常见的反应。
预防接种操作指南
![预防接种操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844060aeff9aef8941e067a.png)
预防接种服务操作指南预防接种是针对传染病综合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接种疫苗使接种对象获得对疫苗所针对传染病的免疫力,是传染病免疫预防的具体实施,是控制乃至消灭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也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措施。
因此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是落实免疫规划,搞好预防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策略。
目前,预防接种服务已经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之一,由政府出资购买。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制定本指南。
一、总则1.1 目的通过预防接种的过程,达到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及社会的健康状况,即通过接种自动或被动免疫制剂使个体和群体产生自动或被动免疫力,保护个体和人群不受病原因子的感染和发病。
进一步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最终消除或消灭所针对的传染病,提高全市居民健康水平。
1.2 目标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预防接种工作体系,建立预防接种绩效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经费支付的依据。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参与氛围,加强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掌握接种对象基数,提高接种率,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水平。
1.3 基本原则1.3.1 政府主导原则。
各乡镇(社区)在实施过程中,取得政府的支持,在乡镇政府及主管部门和村委会的支持下,依靠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室)开展工作,努力提高预防接种率,降低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
1.3.2 市场竞争原则。
各乡镇(社区)在选择服务提供者时,应在同等条件下,鼓励符合准入条件的村级医疗机构参与预防接种服务工作,形成竞争的机制。
建立退出机制,对服务质量与绩效考核差的服务提供者,由其它服务提供者竞争性替代。
1.3.3 绩效优先原则。
绩效考核结果是提供方获得服务报酬的前提和基础,是购买方(政府)支付报酬的依据,从而鼓励提供方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1.3.4 需方考核原则。
在对服务提供者进行绩效考核时,注重接受预防接种服务的群众(或家长)对服务满意度的考核。
接种技能操作步骤 → 疫苗接种操作步骤
![接种技能操作步骤 → 疫苗接种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9db33c8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d.png)
接种技能操作步骤→ 疫苗接种操作步骤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保证接种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疫苗接种的操作步骤:1. 确认接种资格:在接种疫苗之前,确保患者符合接种该疫苗的资格要求。
这可能包括年龄限制、健康状况等要求。
请咨询医生或接种机构以获取准确的资格要求。
2. 准备接种场所和设备:选择一个清洁、有足够空间的接种场所,并准备好所需的接种设备,例如注射器、棉球、消毒液等。
确保设备和场所的卫生条件良好,以避免感染风险。
3. 患者信息登记:在接种前,必须登记患者的个人信息,例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这有助于跟踪接种记录和监测副作用。
4. 洗手和戴手套:在接种疫苗之前,接种者应正确洗手,并在接种过程中戴上消毒过的手套。
这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 疫苗准备:根据疫苗的使用说明,正确准备疫苗。
这可能包括注射器的组装、疫苗的稀释等。
6. 注射疫苗:在选择适当的部位上皮肤消毒后,用注射器注射疫苗。
根据疫苗的要求,注射的深度和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7. 资料记录:在接种后,及时记录接种的信息,包括疫苗的名称、剂量、接种部位等。
这有助于记录和跟踪患者的接种历史。
8. 监测和观察:在接种后,患者需要在接种场所接受一段时间的观察,以确保没有副作用或过敏反应发生。
有必要对可能的不良反应进行适当的监测和处理。
9. 咨询和指导:在接种过程中,接种者应提供有关接种后注意事项的咨询和指导。
这可能包括正常反应、不良反应的症状等。
以上是疫苗接种的一般操作步骤,具体步骤可能因不同的疫苗而有所变化。
在进行疫苗接种时,请遵循医生或接种机构的指导,并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注意:本文档提供的是一般性的疫苗接种操作步骤,并不适用于所有接种情况。
请在接种前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的操作指南。
成人预防接种操作指南
![成人预防接种操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ae5604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6.png)
成人预防接种操作指南成人预防接种操作指南1. 引言成人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保健措施,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各种传染病和提高免疫力。
虽然很多人往往只把接种与儿童联系起来,但事实上成人同样需要接种疫苗来保护自己免受疾病侵害。
本文将为您介绍成人预防接种的操作指南,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并管理个人的免疫健康。
2. 为什么成人需要接种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会低估自己患上传染病的风险,但成人同样面临感染疾病的威胁。
成人接种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以下几类疾病:2.1 流感流感是一种高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成人易感染。
接种流感疫苗有助于预防季节性流感,并降低罹患流感的严重程度。
2.2 肺炎球菌疾病肺炎球菌疾病包括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
成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有助于预防这些疾病,并减少疾病的传播。
2.3 百日咳百日咳是一种高度传染的呼吸系统疾病,成人容易成为传播者。
接种百日咳疫苗不仅可保护成人自身免受感染,还可以预防传播给其他人。
2.4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一种严重传染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成人易感染。
接种流感疫苗有助于降低患流感的风险以及相关并发症。
3. 成人接种指南以下是成人接种的操作指南,供您参考:3.1 咨询医师在进行任何疫苗接种之前,建议您首先咨询医师。
医师可以根据您的个人情况,评估您的风险和需求,并为您提供相应的建议。
3.2 接种时间表根据疫苗种类和接种史,医师会为您制定一个接种时间表。
按照时间表定期进行接种,可以确保您的免疫系统持续受到充分保护。
3.3 常规接种根据您的年龄和生活环境,医师会为您推荐一些常规接种。
常规接种通常包括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百日咳疫苗等。
3.4 特定接种除了常规接种外,根据您的个人情况,医师可能会为您推荐一些特定接种。
如果您计划前往某些地区旅行,医师可能会建议您接种疫苗以预防该地区特定疾病。
4. 成人接种的注意事项在接种疫苗之前,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4.1 健康状况如果您正在患病或患有慢性疾病,请告知医师。
接种操作手册
![接种操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55ce3e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6.png)
接种操作手册导言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接种疫苗成为防控疫情的重要措施。
为了确保接种的安全、有效和顺利进行,本手册旨在向接种人员和受种者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
请在接种前仔细阅读本手册,并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一、接种前准备1. 接种场所准备1.1 确保接种场所干净、通风良好且无异味。
1.2 配备充足的疫苗、注射器、棉球、消毒剂等接种所需物品和设备。
1.3 安排足够的接种工作人员,并确保他们具备接种知识和技能。
2. 接种人员准备2.1 确保接种人员身体健康,无感染性疾病。
2.2 接种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并佩戴帽子、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2.3 接种人员应熟悉疫苗接种操作流程,并接受相关培训。
3. 受种者准备3.1 受种者应按照预约时间前往接种场所,并提前了解相关疫苗信息。
3.2 受种者应主动告知接种人员自身的健康状况,包括过敏史、慢性病等。
3.3 受种者应主动配合接种人员进行身份核验,确保接种的准确性。
二、接种操作流程1. 登记和核验1.1 接种人员应核对受种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等。
1.2 接种人员将受种者的相关信息手动录入登记系统,并确保准确无误。
2. 消毒和准备2.1 接种人员应对工作区域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接种环境的清洁。
2.2 接种人员应使用消毒剂对受种者的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风险。
3. 疫苗配制和取用3.1 接种人员应仔细查看疫苗信息,确保疫苗的名称、批号等与登记系统一致。
3.2 接种人员应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制和取用,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4. 注射操作4.1 接种人员应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并确保其无损坏和污染。
4.2 接种人员应按照正确的注射技术和方法,将疫苗注射到受种者的适当部位。
4.3 接种人员应注意注射的速度和力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或不完全接种。
5. 观察和记录5.1 接种人员应观察受种者在接种后的反应,包括局部不适、全身症状等。
5.2 接种人员应及时记录受种者的相关信息,并向受种者提供相关的应对措施。
预防接种流程图
![预防接种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dcf8197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8.png)
预防接种流程图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旨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以下是预防接种的标准流程图,详细介绍了接种前、接种中和接种后的步骤。
1. 接种前准备1.1 确认接种对象: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情况,确定接种对象,如儿童、成人、老年人等。
1.2 确认接种疫苗:根据接种对象的年龄、性别和病史等信息,确定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
1.3 定期接种提醒:通过各种渠道(如短信、电话、邮件等)提醒接种对象进行定期接种。
1.4 接种点准备:接种点准备接种所需的设备、疫苗和人员,并确保环境清洁和安全。
2. 接种中的步骤2.1 登记和核对信息:接种对象到达接种点后,工作人员会登记和核对其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2.2 健康评估:工作人员会对接种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包括测量体温、询问病史等。
2.3 解答疑问:工作人员会解答接种对象和家长的疑问,包括疫苗的作用、副作用、接种时间等。
2.4 签署知情同意书:接种对象或其监护人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确认知晓接种的风险和效果。
2.5 疫苗准备和注射:工作人员会准备疫苗,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注射部位进行注射。
2.6 记录接种信息:工作人员会将接种信息记录在接种卡或接种记录系统中,包括接种日期、疫苗名称、批号等。
3. 接种后的注意事项3.1 观察期:接种后,接种对象需要在接种点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2 给予接种证明:接种完成后,工作人员会给接种对象提供接种证明,包括接种日期、疫苗名称、批号等。
3.3 健康宣教:工作人员会向接种对象和家长提供有关接种后注意事项的健康宣教,包括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接种后的饮食和生活注意事项等。
3.4 定期跟踪:接种完成后,工作人员会进行定期跟踪,了解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和接种效果。
预防接种流程图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接种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通过明确的流程和步骤,可以保证接种对象的安全和健康,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预防接种操作要点
![预防接种操作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a9e4b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e.png)
预防接种操作要点
1. 接种准备
- 确保接种者和接种设备的卫生
- 准备和核对接种所需的疫苗和注射器具
- 根据接种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选择适当的疫苗- 与接种者及其家人交流接种的重要性和益处
2. 注射操作
- 具备正确的注射技术和操作技巧
- 采取适当的姿势和位置来确定注射部位
- 在注射前进行皮肤消毒
- 使用新的注射器具和针头,确保无划痕或污染- 按照疫苗使用说明正确注射剂量
- 确保有效且安全地处理和储存废弃物和有害物质
3. 监测与评估
- 观察接种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记录相关信息
- 提供必要的监测和评估,例如测量体温等
- 及时报告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任何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4. 健康教育和宣传
- 向接种者及其家人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材料
- 解答接种者或家人的疑虑和问题
- 推广接种的重要性和提高接种率
5. 记录和报告
- 确保详细和准确记录每次接种的信息,包括日期、疫苗种类、剂量等
- 按照相关的程序和要求报告接种信息
- 及时更新接种记录和接种卡
以上是预防接种操作的要点,通过遵循这些要点,可以确保接
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预防疾病的效果。
预防接种服务操作流程
![预防接种服务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7d1514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4.png)
预防接种服务操作流程一、预约接种1.1 在接种服务机构或者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预防接种门诊提前预约接种时间。
1.2 提供预约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等。
1.3 根据接种疫苗的种类,选择适合的预防接种服务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站。
1.4 根据预约接种时间,提前到达接种地点,准备好相关证件和材料。
二、登记核验2.1 接种服务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核验预约人的身份信息。
2.2 核验预约人是否患有禁忌症,例如过敏史、疾病史等。
2.3 根据核验结果,判断预约人是否适合进行接种。
三、咨询与告知3.1 接种服务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向预约人提供相关疫苗的咨询和告知。
3.2 解答预约人对疫苗的疑问,包括接种方式、副作用、注意事项等。
3.3 向预约人提供接种明细表或接种证明书,并告知其重要性。
四、签署知情同意书4.1 预约人在接种服务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签署知情同意书。
4.2 知情同意书包括接种疫苗的目的、风险、效果、副作用等内容。
4.3 预约人在签署前应认真阅读,并对文中内容有充分理解。
五、接种疫苗5.1 按照接种服务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安排,前往接种区域。
5.2 接种服务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准备好疫苗和相关接种器具。
5.3 工作人员对接种器具进行消毒,并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5.4 工作人员按照接种程序,为预约人进行接种。
六、观察和记录6.1 接种后,预约人需在指定的观察区域等待一段时间。
6.2 工作人员观察预约人的身体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6.3 工作人员记录预约人的接种信息,包括接种日期、疫苗名称、接种剂次等。
七、接种后护理7.1 接种后,预约人需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导进行接种后护理。
7.2 预约人需遵守接种后注意事项,如不揉搓接种部位、避免剧烈运动等。
7.3 如果出现接种后不适症状,预约人应及时向接种服务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反映。
八、接种证明8.1 接种服务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提供接种证明或接种明细表。
儿童预防接种操作流程
![儿童预防接种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ab03d2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9.png)
儿童预防接种操作流程第一步:确认接种计划孩子的接种计划通常在出生时进行确定。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接种的疫苗名称、接种时间、接种间隔等详细信息。
同时,确认孩子是否符合接种条件,例如孩子是否健康、是否患有过敏等状况。
第三步:签署知情书在接种前,医生会要求家长签署知情书。
这封信是医生向家长解释接种疫苗的内容、目的和可能的风险的一份说明。
家长需要仔细阅读并签字,以表示自己已经了解并同意接种计划。
第四步:体检在进行疫苗接种之前,医生会对孩子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体检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常规检查,并查看家长提供的疫苗接种历史记录。
医生还可能要求进行一些特殊的检查,以确保孩子身体状况良好,无法接种的情况。
第五步:疫苗接种当医生确认孩子身体状况合适接种疫苗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前往接种地点。
接种疫苗的地点可以是医院、诊所或接种中心。
接种前,医生会再次核对接种计划,以确保正确无误。
在接种过程中,医生会将疫苗注射到孩子的上臂、大腿或臀部。
针头通常很小,注射时可能会感到轻微的疼痛或刺痛。
接种过程通常很快,只需要几秒钟。
接种后,医生会告诉家长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何处理副作用以及下一次接种的时间等。
第六步:保持接种记录接种结束后,医生会给家长一份接种证明。
这个证明包括接种的疫苗名称、接种日期和下一次接种的时间等信息。
家长需要妥善保管这份证明,并在每次接种后及时更新记录。
第七步:定期复查和补种在儿童接种计划中,往往需要接种多次疫苗,有些疫苗需要进行补种。
家长需要牢记接种的时间和间隔,并按计划及时前往医院或接种中心进行复查和补种。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a8186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f.png)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1.接种前准备在进行接种前,医务人员首先需要确认儿童的疫苗接种史,并检查接种记录,确保接种的类型和接种间隔时间。
同时,对儿童的个人信息进行核对,确认其身份和是否有禁忌症,以确保接种的安全性。
此外,医务人员应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确保疫苗的质量。
2.接种手术台的准备接种手术台应处于清洁状态,并配备必要的器具和设备。
医务人员需要使用无菌的消毒液对接种台进行清洁处理,并将所需的注射器、针头等准备齐全。
此外,还需要准备适当数量的保险针头和一次性注射器,以防止交叉传染。
3.接种部位的选择接种部位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在给儿童进行接种时,通常选择上臂三角肌部位或股外侧部位作为接种部位。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接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注射技术在进行注射时,医务人员需要采用正确的注射技术。
首先,需要确保注射器和针头是无菌的,并要注意使用合适尺寸的针头。
接着,将皮肤上擦拭酒精棉球,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让皮肤紧张。
注射时需要掌握合适的注射角度和深度,避免针头插入过深或浅。
注射结束后,应将针头迅速收回并按压接种部位,然后用棉球轻轻按压,以促进血液塞栓。
5.注射后处理注射结束后,医务人员需要对儿童进行观察,确保没有异常反应。
同时,应指导家长进行相关的护理,如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剧烈活动等。
6.记录和储存接种后,医务人员需要及时记录接种信息,并将其存档。
同时,疫苗的剩余量应进行记录,以便做好补充和储存管理。
7.安全操作总之,在进行预防接种技术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遵循规范流程和注意事项。
只有正确地操作和执行,才能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定期的培训和学习也是提高医务人员接种技术的关键。
预防接种操作指南
![预防接种操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2657f189ec3d5bbfc0a743a.png)
导读:一、术语解释及接种程序/5,(一)术语解释(二)接种程序二、预防接种实施/11(一)受种对象的掌握/13一、,(二)预防接种卡、证、册、簿的管理/14一、成立卡、证、簿/14,(5)接种史索取及转移/17(三)制品管理/18,一、制订制品利用计划/18(1)常规接种剂次数/18(2)特殊接种剂次数/192,二、测温管理/23(五)门诊接种工作流程/23一、接种前准备工作/23(1)肯定,二、接目录一、术语解释及接种程序/ 5(一)术语解释(二)接种程序二、预防接种实施/ 11 (一)受种对象的掌握/ 13 一、受种对象的掌握途径/ 13二、受种对象通知/ 13(二)预防接种卡、证、册、簿的管理/ 14 一、成立卡、证、簿/ 14二、卡、证、册、簿的利用管理/ 15(1)记录/ 15 (2)保管/ 16 (3)寄存/ 16(4)整理/ 17(5)接种史索取及转移/ 17 (三)制品管理/ 18一、制订制品利用计划/ 18 (1)常规接种剂次数/ 18 (2)特殊接种剂次数/ 19 二、制品出入库管理/ 20 3、注意事项/ 21 (四)冷链管理/ 21 一、设备管理/ 22二、测温管理/ 23 (五)门诊接种工作流程/ 23 一、接种前准备工作/ 23 (1)肯定受种对象/ 23 (2)通知儿童监护人/ 24 (3)接种场所的准备/ 24 (4)准备接种器材、药品、器械/ 24二、接种步骤/ 253、接种后工作/ 28(六)接种技术操作规范/ 28 一、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28 二、操作中的冷链要求/ 303、注射剂型疫苗利用要点(安瓿抽吸法)4、皮肤消毒与接种/ 31 五、接种技术及方式/ 33六、其它接种注意事项/ 357、疫苗预防接种信息一览表/ 36 (七)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和处置/ 39 (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 41 一、接种率报告/ 41/ 31二、接种率调查/ 42三、资料管理/ 45 一、资料搜集/ 47二、统计与报告/ 48 3、资料保留时限/ 49编写人员名单/ 51 附录/ 52一、术语解释及接种程序(一)术语解释疫苗: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一、术语解释及接种程序/5,(一)术语解释(二)接种程序二、预防接种实施/11(一)受种对象的掌握/131、,(二)预防接种卡、证、册、簿的管理/141、建立卡、证、簿/14,(5)接种史索取及转移/17(三)制品管理/18,1、制订制品使用计划/18(1)常规接种剂次数/18(2)特殊接种剂次数/192,2、测温管理/23(五)门诊接种工作流程/231、接种前准备工作/23(1)确定,2、接目录一、术语解释及接种程序/ 5(一)术语解释(二)接种程序二、预防接种实施/ 11 (一)受种对象的掌握/ 13 1、受种对象的掌握途径/ 132、受种对象通知/ 13(二)预防接种卡、证、册、簿的管理/ 14 1、建立卡、证、簿/ 142、卡、证、册、簿的使用管理/ 15(1)登记/ 15 (2)保管/ 16 (3)存放/ 16(4)整理/ 17(5)接种史索取及转移/ 17 (三)制品管理/ 181、制订制品使用计划/ 18 (1)常规接种剂次数/ 18 (2)特殊接种剂次数/ 192、制品出入库管理/ 203、注意事项/ 21 (四)冷链管理/ 21 1、设备管理/ 222、测温管理/ 23 (五)门诊接种工作流程/ 23 1、接种前准备工作/ 23 (1)确定受种对象/ 23 (2)通知儿童监护人/ 24 (3)接种场所的准备/ 24 (4)准备接种器材、药品、器械/ 242、接种步骤/ 253、接种后工作/ 28(六)接种技术操作规范/ 28 1、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28 2、操作中的冷链要求/ 303、注射剂型疫苗使用要点(安瓿抽吸法)4、皮肤消毒与接种/ 315、接种技术及方法/ 336、其它接种注意事项/ 357、疫苗预防接种信息一览表/ 36 (七)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和处置/ 39 (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 41 1、接种率报告/ 41/ 312、接种率调查/ 42三、资料管理/ 45 1、资料收集/ 472、统计与报告/ 483、资料保存时限/ 49编写人员名单/ 51 附录/ 52一、术语解释及接种程序(一)术语解释疫苗: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
预防接种:广义的概念是指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对机体进行接种,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它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狭义的概念指的是仅接种疫苗,使个体或群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分析,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
免疫规划: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计划免疫业已取得的成果,提高和维持接种率,扩大预防接种服务人群,积极推广新疫苗应用,使我国预防接种工作领域与国际接轨。
它是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为更加合理地使用疫苗和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以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受种对象/受种者:准备接受接种/已接种的人或人群。
免疫规划制品(简称制品):是指纳入免疫规划工作管理范围的生物制品,包括主动免疫制剂(疫苗)、被动免疫制剂(含特异抗体的制品)和一些测试免疫效果的试剂。
“免疫规划制品”是管理分类概念,“生物制品”是科学分类概念,两者内涵有重叠,但分类理念不同。
本操作指南中根据不同的上下文需要,选择使用“疫苗”或“制品”。
(二)接种程序表一免疫规划第一类疫苗接种程序(2008版,≤16岁人群适用)1. #:表示为减活疫苗。
2. 上表中部分疫苗同时有第2类疫苗产品可供受种者自愿选择、自费接种。
3. 如果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和甲肝减活疫苗,请参考产品说明书。
4. 卡介苗:有卡介苗接种史或有卡疤者不再复种。
无卡介苗接种史且无卡疤者中,<3月龄者可以直接接种卡介苗;≥3月龄者先作PPD试验,阴性者接种1剂次卡介苗。
5. 乙脑疫苗:乙脑减活疫苗接种2剂。
接种过乙脑灭活疫苗4剂者,不再接种乙脑减活疫苗;接种过乙脑灭活疫苗2~3剂者,再接种乙脑减活疫苗1剂;接种过乙脑灭活疫苗1剂者,再接种乙脑减活疫苗2剂。
乙脑灭活疫苗与乙脑减活疫苗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为1个月。
6. 乙肝疫苗:产科机构出生的母亲乙肝抗原/病毒检测阳性或是未做检测的新生儿,满2000克后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母亲乙肝抗原/病毒检测阴性的新生儿满2500克后方可接种乙肝疫苗。
表二第二类疫苗接种程序(2008版)1. 乙肝疫苗:新生儿第1剂应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成人接种的年龄和剂量参考产品说明书。
2. 流感嗜血杆菌疫苗:适用于2月龄~5岁儿童。
外膜蛋白结合疫苗(PRP-OMP)接种程序有3种:①2~10月龄接种2剂,间隔2个月,12~15月龄接种第3剂;②11~14月龄接种2剂,间隔2个月;③15~71月龄接种1剂。
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PRP-TT)接种程序有3种:①2~6月龄接种3剂,间隔1~2个月,15~18月龄接种第4剂;②7~11月龄接种2剂,间隔1~2个月,15~18月龄接种第3剂;③≥13月龄接种1剂。
请详细参考产品说明书。
3. 肺炎球菌疫苗:肺炎球菌7价结合疫苗适用于3月龄~5岁儿童,接种程序有4种:①3~6月龄初种3剂,各剂间间隔≥1个月,12~15月龄接种第4剂;②7~11月龄初种2剂,间隔≥1个月,≥13月龄接种第3剂,并与第2剂间隔≥2个月;③12月龄~23月龄初种2剂,间隔≥2个月;④24月龄~5岁接种1剂。
肺炎球菌23价多糖疫苗适用于≥50岁人群和2岁以上有慢性疾病、体弱或免疫功能受损者,通常接种1剂,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可复种1剂,与第1剂间隔5年以上。
请详细参考产品说明书。
4. 轮状病毒疫苗:适用于2月龄~3岁儿童,每次口服1剂,每年应服1次。
5. 流感疫苗:适用于≥6月龄人群,可每年接种1次。
儿童剂量适用于6月龄~3岁儿童,接种2剂,间隔4周。
成人剂量适用于≥3岁人群,接种1剂。
6. 水痘疫苗:适用于≥12月龄人群。
12月龄~12岁接种1剂,≥13岁接种2剂间隔6~10周。
7. 甲肝疫苗:适用于1岁人群,0、6个月接种2剂。
儿童和成人接种的年龄和剂量参考产品说明书。
8. 麻腮风疫苗:适用于≥18月龄人群。
9. 霍乱疫苗:适用于≥2岁人群。
初免0、7、28天各1剂,接种过的人员在流行季节前可加强1剂。
10.甲乙肝疫苗:适用于≥1岁人群,0、1、6个月各接种1剂。
儿童和成人接种的年龄和剂量参考产品说明书。
11. 狂犬病疫苗:暴露后免疫:0、3、7、14、28天各1剂,自接种最后1剂起,半年内再次暴露不需接种,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0、3天各1剂,1~3年内再次暴露0、3、7天各1剂,超过3年全程免疫。
暴露前免疫:0、7天、28天各1剂,1年后加强1剂,以后每隔3~5年加强1剂。
*接种程序如有修订,请按修订后的执行。
不同种类疫苗接种的间隔要求:①原则上不推荐同一天接种三种或三种以上疫苗。
②两种或两种以上接种途径相同的减毒活疫苗可以同一天接种,否则接种日期应间隔≥1个月。
③其它不同种类疫苗的接种无间隔要求。
(一)受种对象的掌握1、受种对象的掌握途径(1)每月通过公安部门提供的资料,掌握本地区新生儿出生及儿童迁入迁出变更情况。
(2)妇幼部门在访视新生儿时,帮助掌握受种对象。
(3)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医生、乡村医生、信息员和村(居委会)干部、计生员、外口办人员了解儿童出生及户口变动情况,并获得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的信息。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定期(至少每月一次)上门调查核实,掌握漏建卡、证情况。
2、受种对象通知(1)在办理预防接种证时,积极主动地向受种方宣传预防接种的知识,强调按照接种程序及时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告知预约接种日期和接种地点。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整理一次接种卡,选定每月受种对象,填写接种通知单,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规划专业人员或乡村医生、信息员发放给受种对象,或采用短信等形式通知受种对象。
(3)未按时接种的对象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规划专业人员或乡村医生、信息员负责催访接种。
(4)接种门诊医生在接种时,负责预约下一次接种日期(详细填写预防接种证的预约接种表并告知受种方)。
(5)已实现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的单位可以实行网上预约。
(二)预防接种卡、证、册、簿的管理1、建立卡、证、簿(1)本市产院或产科的医疗机构接种单位应为所有接生的新生儿发放预防接种证。
(2)沪籍儿童和在沪出生的外来儿童应在30天内建立预防接种卡和索引簿。
(3)新迁入本市的0~6岁儿童在迁入并居住二个月内建卡,并在预防接种索引簿中登记。
接种证上须加盖接种单位公章。
(4)非本市户籍的0~6岁外来儿童在本市寄居寄养三个月以上,应建立预防接种卡、簿。
(5)实行凭证入托、入园、入学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规划人员应督促、指导幼托、学校保健老师对所有入学(托、园)及在校(托、园)学生、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资料(小学为预防接种卡,幼托为凭证入学登记表),并逐项填写完整。
(6)接种单位应对无预防接种证者建证,为预防接种证遗失者补证。
2、卡、证、册、簿的使用管理(1)登记用钢笔或水笔填写,书写工整、规范,各项内容应填写完整、准确。
日期使用公历。
所有记录(包括卡、证、册、簿)内容应全部相符。
填写笔误采用划改(在笔误处划二横,在上面或两旁填写正确的内容),不得涂改、擦改,严禁弄虚作假。
接种证和预防接种现场登记流水册(以下称“流水册”):应在接种时当场登记。
接种卡和索引簿:接种后3天内将流水册记录抄录于接种卡和索引簿上(接种卡也可当场登记)。
(2)保管①接种证一律由受种方保管。
若遗失或破损应及时到原接种单位补证(以接种卡的内容为准)。
②接种卡由接种单位保管。
儿童入学后转交学校由学校卫生老师保管。
遗失或破损应及时补卡(以接种证或索引簿的内容为准)。
(3)存放接种单位应配有专用卡箱存放接种卡。
①年度接种卡箱应按里委(村)分年龄或按年龄分里委(村)存放接种卡。
②门诊台式卡箱存放当月或当日受种对象的接种卡。
③当月或当日完成接种者的卡可插回年度接种卡箱,未种者的卡可继续存放在门诊台式卡箱内。
④已完成各种疫苗全程接种的0~6岁儿童接种卡及索引簿应按出生年份及里委(村)的排列顺序统一存放,留档备查。
导读:⑤儿童入学后预防接种卡转入学校,⑥外来儿童的预防接种卡或索引簿应单独存放,①每次接种前整理出受种对象的接种卡,接种完毕,③接种单位每半年至少要核对、整理一次辖区内所有的接种卡、索引簿,(5)接种史索取及转移,按“预防接种转移管理制度”执行,预防接种证是接种史的主要凭证,迁出地的接种单位所建立的接种资料应留存备查,接种卡交由受种方转交迁入地接种单位,迁入地的接种单位应主动向受种方索取接种证和迁出⑤儿童入学后预防接种卡转入学校,索引簿应按年份及里委(村)的排列顺序存档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