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呼吸系统

合集下载

【组胚】11.呼吸系统

【组胚】11.呼吸系统

C.外膜
外膜最厚,致密结缔组织和 “C”形透明软骨环组成,其缺 口由弹性纤维和平滑肌束连接。 咳嗽反射时平滑肌收缩,使气 管腔缩小,有助于清除痰液。
V.肺(Lung)
机体与外界进行气 体交换的器官; 属实质性器官,外 覆浆膜(胸膜脏层), 分实质和间质: 实质: 肺内支气管的 各级分支直至肺泡; 间质: 肺内结缔组织、 血管、神经和淋巴 管等。
a.散在于纤毛细胞之间; b.粘液屏障: 分泌的粘液覆盖在 上皮表面,与气管腺的分泌物 共同形成粘液屏障[可粘附吸入 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细菌、溶 解吸入有毒气体等]。
基底细胞
③基细胞(Basal cell) 未分化细胞[干细胞]; 远离上皮的游离面; 可增殖分化为上皮中的 其他各类细胞。
纤毛细胞 杯状细胞
基底细胞
④小颗粒细胞(Small granule cell) 属于DNES; 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内含 生物活性物质[脑啡肽等]; 可调节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缩 和腺体的分泌。
杯状细胞
刷细胞
⑤刷细胞(Brush cell) 无纤毛的柱状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基底面与神经末 梢形成上皮-树突突触(Epitheliodendritic synapse),是具有 感受能力的细胞;RER发达,无分泌颗粒。
呈非炎症表型,表现为气管上皮基底膜及肺泡壁透明膜样变, 间质纤维化,Ⅱ型肺泡细胞增生。
人禽流感: 肺组织多处发生化脓性感染,肺组织空洞化。
H5N1型禽流感病毒不会轻易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
禽流感病毒和人类流感病毒锁定的受体略微不同。人类流感病毒 较常选择鼻窦粘膜、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细胞为受体;禽流感 病毒则倾向以肺泡细胞为受体。这意味着很难通过咳嗽或者打喷 嚏的方式将该病毒“喷射”出人体之外,因此也就很难传染给他 人,而咳嗽和喷嚏正是流感病毒人传人的典型传播方式。 [Nature, 2006, 440(7083):435-436]

大一组胚呼吸系统知识点

大一组胚呼吸系统知识点

大一组胚呼吸系统知识点胚胎发育过程中,呼吸系统的形成至关重要。

了解大一组胚胎的呼吸系统知识点对于理解人体发育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大一组胚胎的呼吸系统知识点。

1. 呼吸系统的形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呼吸系统起源于前肠内的内呼吸道。

随着胚胎的发育,内呼吸道逐渐分化为气管和肺。

气管形成后,会进一步分化成两个主支气管,最终形成左右肺。

呼吸系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基因和信号分子的协调作用。

2. 肺的结构大一组胚胎的肺主要由肺泡、支气管和血管组成。

肺泡是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负责气体交换。

支气管将气体从气管传输到肺组织,血管则提供氧气和养分供给肺组织。

3.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氧气通过胎盘进入胚胎体内,而二氧化碳则通过胎盘排出。

这种气体交换方式称为胎盘通气。

同时,胚胎的肺部在发育过程中也在逐渐成熟,为出生后的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做准备。

4. 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节律是指正常的呼吸节奏和深度。

在大一组胚胎中,呼吸节律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调节呼吸中枢和肺的发育而实现的。

呼吸中枢是指位于脑干的一组神经细胞,负责调控呼吸节律。

随着胚胎的发育,呼吸中枢逐渐成熟,从而实现了呼吸节律的自主调节。

5. 胚胎呼吸系统的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呼吸系统的异常可能会导致胎儿发育迟缓或者其他严重的后果。

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异常包括先天性肺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等。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胎儿呼吸困难甚至威胁生命。

总结:大一组胚胎的呼吸系统知识点包括呼吸系统的形成、肺的结构、气体交换、呼吸节律的形成以及呼吸系统的异常等。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胚胎发育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学习医学或者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大一组胚胎的呼吸系统有更全面的了解。

组织胚胎学ppt课件呼吸系统

组织胚胎学ppt课件呼吸系统

肺泡孔:
相邻肺泡间 气体流通的 小孔
肺泡隔: 肺泡间结缔组织
• 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 丰富的毛细血管 • 尘细胞(心衰细胞)、
成纤维细胞、浆细胞等
气-血屏障(呼吸膜)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液体层 • I型肺泡上皮 • 上皮基膜 • 血管基膜 • 血管内皮细胞
(三)肺泡囊 1、管壁:无 2、结节性膨大:无 3、数个肺泡开口
(四)肺泡(气体交换的场所)
1、半球形小囊 2、主要为单层扁平上皮
肺泡上皮细胞
I型肺泡细胞

扁平

无核部分极薄

吞饮小泡

细胞间紧密连接
功 能
气体交换
II型肺泡细胞
立方 嗜锇性板层小体 内含表面活性物质 (棕榈酰卵磷脂)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增生修复I型细胞
粘膜上 皮
纤毛细胞 : 净化空气
杯状细胞: 分泌粘蛋白
刷细胞: 功能不定
基细胞: 干细胞
小颗粒细胞: 分泌5-羟色胺等
四、肺
表面被覆浆膜
实质: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 大量肺泡(即支气管树)组成
间质:肺内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 神经等
结构
叶支气管
小支气管
导气部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由一系列连续而不断分支的管道组成。 分两部分: 导气部:鼻 肺内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部:肺内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
三、 气管与主支气管
气管组织结构
粘膜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固有层:L.C.T.
粘膜下层 L.C.T.含血管、淋巴管、混合腺等
外膜
‘C’形透明软骨环和L.C.T.平滑肌等

动物组织胚胎学--呼吸系统 ppt课件

动物组织胚胎学--呼吸系统  ppt课件
的基本概念。 肺的血液循环有何特点?
ppt课件
42
ppt课件
呼吸性细支气管 10
ppt课件
11
气管光镜结构
ppt课件
12
气管模式图
ppt课件
13
气管上皮的超微ppt课件结构模式图
14
呼吸道粘膜扫描电镜图
G表示杯p状pt课件细胞
15
假复层纤毛 柱状上皮
透明软骨
外膜
ppt课件
16
气管
固有层
粘膜下层
ppt课件
17
气管腺
蓝色箭头示;绿色pp箭t课件 头示粘液性腺泡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概述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导气部:鼻→终末细支气管
组成
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
内呼吸:细胞与血液间,组织内
1.呼吸性细支气管
管壁结构与终末细支气管相似,但有肺泡开口 上皮为单层立方→单层扁平 上皮外有少量环形平滑肌和弹性纤维
2.肺泡管
与大量肺泡相连 管壁结构在相邻肺泡开口间保留少许,呈结节状膨
大 单层立方上皮下方为少量平滑肌和弹性纤维
ppt课件
24
3.肺泡囊(alveolar sac)
ppt课件
39
尘细胞
ppt课件
40
肺的循环
肺有两种血循环管道,即肺循环和支 气管循环。
肺循环是肺的功能性循环。 支气管循环是肺的营养性循环。
ppt课件
41
复习题
简述肺内导气部组成及结构变化规律。 试述肺泡的微细结构及功能。 试述气—血屏障的微细结构和生理功能。 试述肺小叶、肺泡隔、肺泡孔和表面活性物质

组织胚胎学--呼吸系统

组织胚胎学--呼吸系统
2.呼吸部:占大部分;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多; 固有层内有粘液腺、浆液腺和混合腺; 丰富的静脉丛与淋巴组织.
3.嗅部(嗅细胞、支持细胞、基细胞) • 位于鼻中隔上部、上鼻甲及鼻腔顶部 • 假复层柱状上皮,称嗅上皮: (1)嗅细胞:梭形,为双极神经元,其树
突细长,末端膨大形成嗅泡并发出嗅毛 (嗅觉感受器);其轴突穿入固有层与 嗅鞘细胞形成无髓神经纤维,即嗅神经
单层柱状 薄层
支气管 有肺泡开口 单层立方
肺泡管 管壁四周均 单层立方 少量 有肺泡开口
肺泡囊 肺泡
几个肺泡共 肺泡上皮 无 同开口
多面形囊泡 肺泡上皮 无
肺泡上皮细胞
形状
胞质 特点
功能
I型肺 泡细胞
扁平
吞饮 小泡
覆盖肺泡95%的 表面积,利于气体
交换
II型肺 泡细胞
圆 立方
嗜锇性 板层小

释放表面活性物 质,降低肺泡表面 张力,稳定肺泡大 小,占5%表面积
气管模式图
气管壁光镜像
气管粘膜(左)和混合性腺(右)光镜像
粘膜上皮细胞组成
• 纤毛细胞(ciliated cell) 柱状,纤毛密集,可快速摆动排出痰液
• 杯状细胞(goblet cell) 分泌粘液
• 刷细胞(brush cell) 柱状,微绒毛密集整齐,部分基部有突触, 可感受刺激
• 小颗粒细胞(small granule cell) 锥形,含致密核芯颗粒,为内分泌细胞,分 泌5-羟色胺等,调节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 泌
(一)肺导气部
1、叶支气管~小支气管:
管壁结构同主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 皮;杯状细胞、腺体渐减少;有软骨片、平 滑肌纤维。
2、细支气管(bronchiole):

组胚呼吸系统的实训报告

组胚呼吸系统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呼吸系统组织结构的理解,掌握呼吸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提高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19日三、实训地点生物学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呼吸系统组织结构的观察2. 呼吸系统功能实验3.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五、实训过程1. 呼吸系统组织结构的观察(1)观察肺泡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肺泡结构,观察肺泡壁的厚度、肺泡腔的形态以及肺泡间隔的特点。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肺泡壁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肺泡腔内充满气体,肺泡间隔薄而均匀。

(2)观察支气管结构观察支气管的横切面,观察支气管壁的组成,包括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支气管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构成,其中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富含血管和神经。

(3)观察鼻腔结构观察鼻腔的横切面,观察鼻腔黏膜的形态和结构。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鼻腔黏膜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固有层构成,黏膜层富含腺体和血管。

2. 呼吸系统功能实验(1)肺活量测定使用肺活量计测定受试者的肺活量,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受试者的肺活量情况,为后续的健康评估提供依据。

(2)气体交换实验通过观察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气体交换是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膜实现的。

3.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 呼吸系统组织结构复杂,具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有利于气体交换和呼吸调节。

-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壁薄,有利于气体通过。

- 呼吸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可以适应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六、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主要有以下几点:1. 加深了对呼吸系统组织结构的理解,认识到呼吸系统在人体生理功能中的重要性。

2. 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肺活量计等实验仪器。

3. 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与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组胚——呼吸系统

组胚——呼吸系统

肺 泡 管
肺泡
(pulmonary alveolus pulmonary alveolus)
I型肺泡细胞
肺泡上皮
II型肺泡细胞 II型肺泡细胞
毛细血管
肺泡上皮
扁平细胞, I型肺泡细胞 扁平细胞,覆盖肺泡表面积 95%,有利于气血交换。 ,有利于气血交换。
Ⅱ型肺泡细胞 较少,立方或圆形胞质着色 较少,
肺内小支气管
小 支
软骨
气 管
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呼吸性细支气管
管壁不完整, 管壁不完整,有肺泡开口
肺泡管
相邻肺泡开口之间见结节 状膨大
肺泡
肺泡囊
几个肺泡共同开口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小叶
小支气管 呼吸性 细支气管 肺泡管
终末 细支气管
肺泡囊
呼吸性细支气管
浅,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维持 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表面张力。
II型肺泡细胞 II型肺泡细胞
巨噬细胞 I型肺泡细胞
气血屏障
肺泡隔: 肺泡隔:肺泡间结缔组织 (alveolar septum) 大量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大量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维持肺泡形状,有利肺泡回缩 维持肺泡形状, 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 丰富的毛细血管: 尘细胞:吞噬, 尘细胞:吞噬,防御 (dust cell) 心衰细胞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透明软骨
软骨环
气管
气管的组织结构: 气管的组织结构: 粘 膜 粘膜下层 外 膜
气 管
一、气管壁的一般结构
粘膜
上皮: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固有层: 固有层: CT(富含淋巴组织) (富含淋巴组织)

组胚学课件-呼吸系统-

组胚学课件-呼吸系统-
3.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____,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1.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管壁上环行平滑肌明显 2.Ⅰ型肺泡细胞覆盖95% 肺泡表面 3.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 4.结节性膨大是肺泡囊的结构特征 5.呼吸部是指支气管树末端的肺泡
II型肺泡细胞
II型肺泡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II型肺泡细胞
嗜锇性板层小体
II型 I型
I型、II型 肺泡细胞
II型Leabharlann 肺泡上皮I型肺泡细胞
II型肺泡细胞
形 胞体宽大扁平 态 无核部分极薄
立方/圆形,核圆 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
数 数量少,占25% 量 覆盖肺泡表面95%
数量多,占75% 覆盖肺泡表面5%
2、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混合腺
2、粘膜下层
结缔组织+16-20个“C”型透明软骨环
小结
气管壁的层次
1. 粘膜层 = 上皮+固有层 假复层纤毛柱状… 纤毛C, 杯状C, 刷C, 基底C, 小颗粒C
2. 粘膜下层 = CT+混合腺 3. 外膜 = 16-20 ‘C’ 字形透明软骨环。
3、呼吸部-肺泡囊
▪数个肺泡的共同开口, 单扁上皮 ▪无平滑肌,无结节状膨大。
1 终末细支气管
2 3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4
肺泡囊
4、呼吸部-肺泡
半球形的小囊,直径约 为200um,是肺进行气 体交换的部位,
肺泡壁很薄,由单层肺 泡上皮组成。
成人肺约有3-4亿个肺 泡,吸气时总面积可达 140m²。
肺呼吸部的结构变化规律

组胚学课件呼吸系统

组胚学课件呼吸系统
1. 上皮:I 型上皮细胞 + II 型肺泡上皮细胞
图15-12 肺泡与肺泡隔模式图
肺泡
1、上皮 1)I 型细胞
结构
Lm:扁平有突起;含核部略厚,其他部分菲薄。 Em:核小致密;核周少量Mit,Golig’s ,内质网等,
周边细胞器少;细胞间连接复合体。
功能: 形成广泛、菲薄的气体交换面。
1、上皮 2)II 型细胞
平静呼气时: 肺泡缩小 单位面积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张力
肺泡回缩力 防止肺泡塌陷,易于吸气
吸气时: 肺泡
单位面积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张力
肺泡回缩
2. 肺泡隔 (alveolar septum)
为相邻肺泡上皮之间的薄层结构,为结缔组织, 结构特点: ▪ 网状纤维,防止肺泡过度扩张 ▪ 弹性纤维,有助于肺泡扩张后的回缩 ▪ 巨噬细胞(尘细胞),起防御作用 ▪ 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of alveolar structures, enlargement of the alveolar airspaces distal to the
terminal bronchioles, and loss of elasticity of the lung tissue without obvious fi
保持管腔通畅。
图15-9C 肺切片 HE染色 低倍
C. 终末细支气管
图15-10A 终末细支气管上皮 纤毛细 胞及分泌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图15-10 B.终末细支气管上皮 克拉拉细胞透射电镜像
G分泌颗粒 S 滑面内质

Clara cells, terminal bronchioles. Clara cells are secretory cells that are scattered among ciliated cells and often project into the lumen of the bronchioles. They are dome-shaped cells without cilia and contain apical granules (visible only with a special sta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气血屏障:
•是肺泡内气体和血液内 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组成: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 Ⅰ型肺泡细胞与基膜 薄层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
CO2
外界气体需经哪些结构到达肺泡隔上的毛细 血管?
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肺 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气 血屏障→毛细血管
•参与构成气血屏障
(1)肺泡上皮:
❖ Ⅱ型肺泡细胞 type II cells:
• LM:胞体较小, 立方形或圆形, 色浅
(1)肺泡上皮:
❖ Ⅱ型肺泡细胞 type II cells:
EM:表面微绒毛、内 富
含线粒体和溶酶体 及分泌颗粒(内含 • 板形层成小表体面)活性物质 可分化为Ⅰ型细胞
肺泡上皮细胞
➢终末细支气管:
▪管壁结构特点 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杯状细胞 腺体 完全消失 软骨片 平滑肌成完整环行
导气部管壁的结构变化规律
区别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管壁

杯状细胞 多 气管腺 多
渐少 渐少
软骨片 多
渐少
平滑肌 无
渐多
终末细支
薄 无 无 无 完整环行
(二)肺呼吸部:
1.呼吸性细支
2.肺泡管 3.肺泡囊 4.肺泡
·管壁有少量肺泡开口 ·单层立方 ·上皮下方有平滑肌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管壁有大量肺泡开口 •单层立方,扁平 •平滑肌 结节状膨大
肺泡囊
无平滑肌
肺呼吸部的结构变化规律
呼吸性细 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管壁
上皮
不完整
单层柱状
有肺泡开口 单层立方
管壁四周均有 单层立方 肺泡开口
几个肺泡共同 肺泡上皮 开口
平滑肌束 可调节管径大小
软骨 混合性腺
外膜 混合性腺 平滑肌
气管模式图
主支气管
➢管壁结构与气管相似,随着分支,管 腔变小,管壁变薄,三层分界不明显。
➢环状软骨逐渐变为不规则的软骨片, 平滑肌逐渐增多,呈螺旋形排列
二、肺
• 浆膜:胸膜脏层 • 肺实质:
肺叶、肺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肺 终末细支气管 小 呼吸性细支气管 叶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小颗粒细胞 : 产生5-羟色胺
一、气管
1.黏膜mucosa:
• 固有层
细密结缔组织 弹性纤维丰富 含淋巴组织, 分泌sIgA
一、气管
2.黏膜下层Submucosa:
*疏松结缔组织 *含混合性腺 *与黏膜、外膜间分界
不清
一、气管
2.外膜adventitia:
主要含“C”透明软骨环 环缺口:弹性纤维
丰富弹性纤维、 成纤维细胞、 浆细胞 肺巨噬细胞、 肥大细胞、 淋巴管和神经纤维
• 肺巨噬细胞:
来源:单核细胞演化
பைடு நூலகம்分布:肺间质、 肺泡隔及肺泡腔内
功能:吞噬、 免疫 分泌功能
➢尘细胞、心衰细胞
(3)肺泡孔:
•肺泡间气体流通的小孔 •均衡各肺泡内气体含量 •侧支通气,防止肺泡萎缩 •感染时可通过肺泡孔蔓延
导气部
呼吸部 (换气部)
• 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等
二、肺
二、肺
▪支气管树:主支气管以下反复分支管道
二、肺
▪支气管树:主支气管以下反复分支管道
▪肺叶Lobe of lung
二、肺
▪肺小叶:细支气管和其以下 的肺实质
锥形, 肺结构单位
二、肺
实质分: ❖导气部
➢叶、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管→肺泡 ✓嗅觉:鼻嗅部 ✓发音:喉
一、气管
管壁从内向外分: 黏膜 mucosa
黏膜下层Submucosa
外膜adventitia
一、气管
1.黏膜mucosa
• 上皮
• 固有层
一、气管
1.黏膜mucosa
• 上皮
➢纤毛细胞 : 净化空气
➢杯状细胞 : 产生粘蛋白
➢刷细胞 : 功能不定
➢基细胞 : 干细胞
❖呼吸部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一)肺导气部:
叶支气管
段支气管
导 气 小支气管 部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
气管 呼吸性细支
气管
肺泡管
呼 吸
肺泡囊 部
肺泡
(一)肺导气部:
1.叶至小支气管:
▪管壁结构与主支气管 相似,较薄. ▪特点: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
上皮
杯状细胞、腺渐少 软骨呈片状, 平滑肌增多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学习要求
1、掌握气管的管壁结构特点。 2、掌握肺的分部及各自的功能。 3、掌握肺导气部的组成及其管壁变化
规律 4、掌握肺呼吸部的组成及功能特点。
概述
•组成— 鼻、咽、喉、气管、 支 •功气能管、肺
✓导气:鼻→肺的终末细支气管 ✓气体交换:肺的呼吸性细支气
2. 细支气管和终末性细支管:
➢细支气管bronchiole
管壁薄 ▪管壁结构特点 假复纤→单纤
杯状细胞 腺体 少 消失 软骨片 平滑肌增多
➢终末细支气管:
管壁更薄,内径0.5mm
▪上皮内含克拉拉细胞
*柱状 *游离面圆顶状凸向管腔 *顶部胞质内有较多低电 子密度的分泌颗粒.分泌 类表面活性物质,形成 保护膜(含蛋白水解 酶)。
1.呼吸性细支气管:
▪管壁有肺泡开口 ▪单层立方上皮 ▪结缔组织内有
少量平滑肌
2.肺泡管:
▪管壁有大量肺泡开口 ▪残留管壁
在相邻肺泡间 呈结节状膨大 ▪膨大表面单立或单扁
内有平滑肌断面
3.肺泡囊:
▪缺乏管壁结构 ▪是多个肺泡共同开口
形成的囊腔 ▪相邻肺泡间无平滑肌
无结节状膨大
肺的呼吸部
终末细支气管
多面形囊泡 肺泡上皮
平滑肌 薄层
少量 结节状 膨大 无

4.肺泡:
薄壁半球形囊泡,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1)肺泡上皮 (2)肺泡隔 (3)肺泡孔 (4)气血屏障
(1)肺泡上皮: 组成: ❖ Ⅰ型肺泡细胞 ❖ Ⅱ型肺泡细胞
(1)肺泡上皮:
❖Ⅰ型肺泡细胞 type I cells :
• 胞体扁平,覆盖肺泡 表面绝大部分 胞质内含较多小泡 (吞饮微小尘粒 和表面活性物质)
形状 胞质特点
功能
I型肺 扁平 吞饮小泡 覆盖肺泡95%的表面
泡C
积,利于气体交换
II型 圆 肺泡 立方 C
嗜锇性板 释放表面活性物质,降 层小体 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
肺泡大小
** I型肺泡C无增殖能力, II型肺泡C增殖分化为I型肺泡C。
(2)肺泡隔:
•肺泡之间薄层CT. •主要有连续毛细血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