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丸,巧治五更泻

合集下载

患奇症老叟五更泻医痼疾名方四神汤

患奇症老叟五更泻医痼疾名方四神汤

患奇症老叟五更泻医痼疾名方四神汤
王老汉早起浇菜受了点凉,觉得肚子不大好受。

第二天黎明时分,肚子里咕噜噜串了一阵气后,便隐隐约约地痛起来。

他急忙披上衣服去了趟厕所,大便稀薄如水,疼痛稍减。

到村里的卫生所拿了点治腹泻的药,吃了几天也不见效。

奇怪的是,每天五更(即凌晨4~6点)时,肚子准痛一阵,非得上趟厕所不可,泻下不爽,似痢非痢。

折腾了20多天,王老汉自觉神疲气短,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脘闷纳呆。

老伴说他病得挺蹊跷,催他赶紧到医院看看。

王老汉来到医院,医生仔细询问了病情,诊察了舌苔,切了脉后,对他说:“大爷,奇病不奇,您患的病中医叫'五更泻’,也叫'鸡鸣泻’。


王老汉:“这症候是怎么个起因,碍不碍事?”
医生:“老年人脏气虚弱,尤以脾肾阳虚为甚。

若肾虚不能温煦脾阳,则阴寒内盛、水谷不化,而致凌晨泄泻。


王老汉:“我吃了那么多帮助消化、消炎止泻的药,怎么也不见效?”
医生:“中医治病标本兼顾,五更泻古医书上又称'肾泻’,认为是由肾气虚弱,元阳不足而致,单纯止泻涩肠疗效不佳。


医生一边说一边挥笔处方:补骨脂15克,吴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肉豆蔻10克。

水煎2次兑匀,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开完处方,他又叮嘱王老汉注意腹部保暖,不食生冷之品。

王老汉服了5剂药后果然痊愈了。

这天,他特地来到医院拜谢大
夫,询问是什么妙方神药,疗效那么好。

大夫笑了:“四神丸治五更泻,是明代医家王肯堂的名方。

四味药共收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之功。

我不过将丸剂变成了汤剂罢了。

四神丸治五更头痛,效果也是杠杠的!

四神丸治五更头痛,效果也是杠杠的!

四神丸治五更头痛,效果也是杠杠的!四神丸出自明薛己《内科摘要),是治疗五更泄泻的专方,这个方子主要是治疗脾肾阳虚导致的腹泻,以凌晨五更时候容易出现的腹泻,或伴有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等症状。

四神丸这个药方里面用到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4味药物,方中补骨脂温补肾阳散寒,吴茱萸温中散寒祛湿止痛,肉豆蔻温脾固摄,五味子收敛止泻。

中医上讲“异病同治”,所以根据四神丸温肾暖脾的功效,那么与脾肾阳虚相关的疾病,也是可以用四神丸来治疗的。

有这么一个病:每天早上五更的时候开始发作,患者会感到头痛难忍,在脖子后处呈连续性隐痛,然后不需要做什么,头痛在上午九十点左右又会逐渐得到缓解,其他时间则头痛不明显,甚至说完全不痛。

有这么一位患者:男,43岁。

患者近一个月来,出现上述情况,每次头痛发作时口服去痛片或头痛散,只能略微缓解痛苦,也曾用西比灵、小柴胡汤、川芎茶调散等中西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佳。

此外,患者还有口淡,大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的现象。

经过头颅CT检查后未见异常。

头痛可单独出现,也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病因各异。

上述患者头痛特点是定时于五更时分发病,其他时间则一如常人。

五更黎明之时,阴气散尽,阳气萌发。

阳来阴去,这是自然变化规律。

如果阳虚,无力祛除阴浊,阴浊之气上犯清窍,则头目易滋生诸多疾痛。

这么一看,也是脾肾阳虚导致的疾病,那么在治疗时主要是温肾暖脾。

四神丸加味:吴茱萸、甘草各5g,补骨脂、葛根各15g,五味子、肉豆蔻、川芎各10g,细辛3g。

服用方法:分3剂,每天1剂,水煎服。

服第1剂后头痛可去大半,服完3剂后基本上头痛消失。

方中补骨脂辛苦而温,补肾助阳,为壮火益土之要药;肉豆蔻温中行气,与补骨脂相配可助温肾暖脾之功;吴茱萸辛热温中,散寒止痛,消除阴霾之气;五味子收敛固精,补肾宁心;再配伍川芎、葛根、细辛祛头风,止头痛。

药症相应,故疗效快捷。

不过《本草别说》中记载:“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古代的一钱是现今的3克,所以也有“细辛不过钱”的说法,上述的方子里细辛的克数正好是3克,所以此方安全。

四神丸(王肯堂)肾虚脾泻

四神丸(王肯堂)肾虚脾泻

四神丸(王肯堂)肾虚脾泻
四神①丸 (王肯堂)肾虚脾泻。

(《証治准绳》)
【歌诀】
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五味四般须
大枣百枚姜八两五更肾泻火衰扶
【词解】①四神:本方用四味药治脾肾阳虚有寒的五更泻有神效,故名四神丸。

【组成】破故纸四两(120g) 吴茱萸一两(30g) 肉豆蔻二两(60g) 五味子二两(60g)
【用法】上4药共研细末,用生姜八两(240g).大枣百枚同煮,煮熟取枣肉和药末捣匀做成丸药,每次服6—9g,临睡时淡盐汤或白开水送下。

【功用】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主治】脾肾虚寒。

症见每日五更天明时大便泄泻,不思饮食,或久泻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分析】脾肾阳虚有寒,五更泄泻为本方的主证。

脾胃气虚为本方的兼证。

故方中用辛苦大温的补骨脂(即破故纸)以补命门之火,温肾暖脾,为君药。

吴茱萸温中暖肾散寒,肉豆蔻温暖脾胃,涩肠止泻,共为臣药。

五味子补肾涩精止泻;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中益气,合生姜调补脾胃,共为佐药。

诸药相伍,成为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之方,治疗五更泄泻(又名“肾泻”“鸡鸣泻”)甚效。

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型五更泻86例疗效观察

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型五更泻86例疗效观察

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型五更泻86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型五更泻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医院提高脾肾阳虚型的整体治疗水平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2008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脾肾阳虚型五更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其临床相关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治疗后,本组86例患者中,共有72例获得有效治愈,总有效率为83.7%,包括54例(62.8%)治愈,18例(20.9%)有效;另有14例治疗无效,占16.3%。

结论给予脾肾阳虚型五更泻者应用四神丸进行治疗,能够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四神丸;脾肾阳虚型;五更写;疗效五更泻是中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腹泻,因多在黎明之时发作而得名,也可称之为晨泻或鸡鸣泻,并且具有慢性、反复性发作的典型特征,其主要症状为每至黎明寅卯之时脘腹作痛或不痛,肠鸣即泻,泻后即安,病情缠绵难愈[1]。

为临床常见的、多发的病证,往往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五更泻的病机关键在于肾阳虚衰,故又有”肾泻”之称[2]。

本科采用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五更泻患者进行救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6例患者选自2008年2月~2012年2月来我科就诊的患者。

其中男47例,女39例。

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6.1±5.4)岁。

病程6~92 d。

所有入选患者均经常规化验、粪便培养、血常规检查和腹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无常见致病菌以及明显异常现象,粪便主要呈黄色稀便状。

1.2方法入院后,给予患者口服四神丸(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9g/次,2次/d,饭后服用,连续服用15d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做好相关数据记录。

1.3评定标准[3]1.3.1粪便性状评分0分:粪便光滑而软;1分:粪便边缘清楚而软,呈团状;2分:粪便边缘模糊而稀软,呈黏糊状;3分:水样便。

1.3.2腹泻次数评分0分:每日腹泻在2次及以下;1分:每日腹泻在3次~4次左右;2分:每日腹泻在5次~6次左右;3分:每日腹泻超过7次(含7次)。

天蒙蒙亮就拉肚子,脾肾阳虚的“五更泻”,用“四神丸”适合

天蒙蒙亮就拉肚子,脾肾阳虚的“五更泻”,用“四神丸”适合

天蒙蒙亮就拉肚子,脾肾阳虚的“五更泻”,用“四神丸”适合导读:五更泻我们不熟悉,但是我们的长辈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

五更泻每天就和闹钟一样准点肚子疼上厕所,上完厕所就会好多了,但是这个病症是和脾肾阳虚有关系。

今天的【医话连篇】就和大家讲讲“五更泻”到底要怎么办?先总结下五更泻几大特点!1、怕凉怕冷,秋冬季较重,夏季稍轻,换季最易复发,喝啤酒吃冷食很容易腹泻;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也会腹泻;吃得过饱也易腹泻。

2、每天凌晨3-5点腹泻2-3次,尤其在冬季,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

3、有一部分患者便意来了必须立刻上厕所,容易憋不住。

4、轻者每日3-5次,重者每日5-10次以上。

5、便前腹部有不适或腹痛,便后疼痛减轻。

6、夏天不能吹空调、电扇,遇冷风也可腹痛腹泻。

五更泻与脾肾阳虚有关,肾阳虚导致脾失温煦,不能正常运化水谷。

“五更”是指黎明前,此时是天时和人体内阳气最为衰弱之时,而阴盛达到极点。

而此时又是阳气生萌之时,但是肾阳虚者,不能行水,脾虚不能制水,致使阴气向下而行,引起泄泻,故称为“五更泻”。

这种情况年纪大的人居多。

脾肾阳虚还有一种情况也可以发生,总是喜欢吃生冷寒凉食物、或者吃硬的食物、刺激的食物等对脾胃造成损伤,伤脾阳了。

脾胃就不能正常的运化水谷,身体也不能正常营养肾了,肾阳不足,最终形成了脾肾阳虚,引起泄泻了。

这种情况年轻的人居多。

五更泻的主要表现为:黎明泄泻,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混杂不消食物,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

舌质淡,舌体胖、多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若食肥甘厚味之品,则肠鸣腹泻加重、次数增多。

此症多见于由炎夏转入秋凉时期,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中老年人。

这类腹泻往往积年累月,给病人带来很大烦恼。

四神丸以补骨脂温补肾阳,暖脾止泻,为主药。

吴茱萸暖脾胃而散寒湿,肉豆蔻温脾助阳而涩肠止泻,均为辅药;五味子酸敛固涩,涩肠止泻;大枣补中益气。

诸药合用,共奏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的功效。

????【四神丸—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泻、遗尿】...

????【四神丸—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泻、遗尿】...

【四神丸—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泻、遗尿】...
【四神丸—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泻、遗尿】
—附:真人养脏汤与四神丸比较表
四神丸出自《内科摘要》,为治疗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的五更泄或久泻之常用方,由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6味药物组成,本方因其由《普济本事方》中之二神丸(补骨脂、肉豆蔻) 五味子散(五味子、吴茱萸)组成,又名四神方,本方具有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临床应用以五更泄泻、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辨证要点。

【方证辨析】
肾泄又称五更泄、鸡鸣泻,多由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所致。

五更是阴气极盛,阳气萌发之际,命门火衰在五更时,因阴寒内盛,命门之火不能上温脾土,脾阳上升而水谷下趋 故见五更泄泻。

一般久泻多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若脾失健运 故见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脾肾阳虚,阳气不能化精微以养神 导致神疲乏力。

【现代应用】
现代医家根据“异病同治”原则,将四神丸广泛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肠结核、肠道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矢气过频、儿童遗尿症、尿失禁、带下病等属脾肾虚寒之证。

【加减用药】
四神丸 理中丸,可增强温中止泻之力。

若腰酸肢冷较甚者➕附子、肉桂以增强温阳补肾之力;少腹痛甚者➕小茴香、木香以理气止痛;久用无效者➕参苓白术散。

关注@核桃医生,学习更多中医知识[玫瑰]。

灸穴位配合四神丸加味治疗五更泻疗效观察

灸穴位配合四神丸加味治疗五更泻疗效观察
2 研 究 结 果
由结果 可 见 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9 0 . 4 8 %, 对 照
组 总有 效率 为 6 6 . 6 7 %, 两 者 相 比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明显高 于对 照组 。治 疗 组 平 均 疗 程 4 . 1疗 程 , 对 照
组平 均 疗 程 5 . 0 7疗 程 , 治疗 组 短 于 对 照组 , 但 二 者
转: 大便 次数 减 少 , 其 他 症 状改 善 。③ 无 效 : 症 状 未
见改 善 。 1 . 5 数 据 统计 与分 析 数 据 采 用 S P S S 1 6 . 0进 行
安, 大 便不 成形 , 呈 糊状 , 夹 有不 消化 之物 , 无 黏液无
脓血 , 大 便 常 规化 验 无 异 常 。冷 天 加 重 , 腹 部喜 暖 , 常伴 有 形寒 肢 冷 , 腰膝酸软 , 舌淡苔白, 脉 沉 细 。患
1 . 1 病例 纳入 标 准 参 照 《中医 病 症 诊 断疗 效 标
准》 ¨ , 患者 出现 以下症状 者均 可确 诊 为“ 五 更
泻 ”: ① 黎 明时分 腹 痛 , 肠鸣 , 泻后好转, 大 便 不成 形 呈 糊状 , 无黏液无脓血 , 大便常规 ( 一) 。② 腹 部 喜
穴位 皮 肤发 热 , 红晕 , 微痛 能 耐受 为度 。上 午下 午各

典 型病 例 : 张 X X, 男。 6 6岁 , 2 0 0 9年 1 O月 9 日首 诊 , 每 至
次, 1 0 d为 一疗 程 。② 四神 丸 加 味 : 补骨脂 1 5 g ,
黎 明时 脐腹 作痛 , 肠 鸣 即泻 , 泻后腹 安 , 病史 2 3 a , 纳 差 消瘦 , 形寒 肢冷 , 舌 胖淡 , 苔 白, 脉 沉 细缓 。多 处求 治, 服抗 生 素 多 种 , 未 见 好 转 。取 关 元 , 神 阙, 足 三 里, 隔姜 灸 , 每穴 灸 九壮 , 每 天 2次 , 1 0 d一 疗 程 , 四 神丸 加 味 , 每 日一 剂 , 水煎 , 早 晚分 2次 温 服 , 1 0剂

《医学三字经》(泄泻方)

《医学三字经》(泄泻方)

《医学三字经》(泄泻方)
《医学三字经》为清代医学家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福建长乐人) 所著,以《内经》、仲景之书为宗旨,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

以下为《医学三字经》的泄泻方:
1.胃苓散
方见《胀满》。

加减详《三字经》注。

2.四神丸
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

补骨脂(四两,酒炒)、肉豆蔻(面煨,去油)、吴茱萸(泡) 五味(炒,各二两),用红枣五两,生姜五两,同煮。

去姜,将枣去皮核捣烂为丸,如桐子大。

每日五更服三钱,临卧服三钱,米汤下。

加白术、附子、罂粟、人参更效。

3.生姜泻心汤、黄连汤、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以上六方,俱见《伤寒论读》。

按∶以上诸法,与《内经》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一节,揆脉证而择用,甚验。

张石顽《医通》载之甚详,但古调不弹久矣!
余新悟出一方,有泻心之意。

上可消痞,下可止泻。

肠热胃寒,能分走而各尽其长。

非有他方,即伤寒厥阴条之乌梅丸也,屡用屡验。

四神丸的功能主治和功效

四神丸的功能主治和功效

四神丸的功能主治和功效简介四神丸是中医药领域中一种常用的药物,具有广泛的功能主治和功效。

本文将介绍四神丸的主要功能和主治范围,以及其具体的功效和作用。

功能主治四神丸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和症状:1.脘腹胀满:四神丸能够调和脾胃,缓解脘腹胀满的不适感,对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2.便秘:四神丸具有通便润肠的功效,能够有效改善便秘问题,帮助顺利排便。

3.腹痛腹泻:四神丸对于腹痛腹泻有一定的疗效,可以平喘散结,解决腹痛、腹泻等问题。

4.惊风感冒:四神丸能够驱散寒湿,发汗解表,对于惊风感冒、伤寒风湿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功效和作用除了上述的功能主治外,四神丸还有以下的功效和作用:1.调理脾胃:四神丸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功能,帮助消化食物,缓解脾胃不适引起的症状。

2.清热解毒:四神丸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对于一些热病、感染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通经活血:四神丸能够调理经脉,促进血液循环,对于一些经络阻塞、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调理气血:四神丸对于调理气血有显著效果,可以增强气血循环,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5.护肝保肝:四神丸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帮助清除肝脏中的毒素,减轻肝脏负担,起到护肝的功效。

总体而言,四神丸具有调理脾胃、清热解毒、通经活血、调理气血等多种功效和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四神丸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用量:一般每次口服4-6粒,每日2-3次,餐后口服。

2.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过敏体质者禁用。

3.注意事项:在使用四神丸的过程中,应遵医嘱,不可随意更改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

如出现不良反应或未见好转,请及时就医。

4.药物相互作用:四神丸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四神丸的同时,应向医生确认是否需要避免或减少其他药物的使用。

总结四神丸作为中医中药领域中的一种常用药物,具有广泛的功能主治和功效。

四神丸的功能主治和副作用

四神丸的功能主治和副作用

四神丸的功能主治和副作用功能主治四神丸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被广泛用于中医领域。

下面是四神丸的功能主治的列点介绍:•舒缓疲劳:四神丸中的成分具有镇静作用,可以帮助舒缓身体疲劳,提高精神状态。

•缓解头痛:四神丸中的药物成分能够舒缓头部血管紧张,缓解头痛症状。

•改善失眠:四神丸中的某些成分具有安神作用,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问题。

•消除恶心:四神丸中的药物成分可以对抗胃酸,并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除恶心感。

•缓解腹泻:四神丸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收敛作用,可以帮助缓解腹泻情况。

•调节肠胃功能:四神丸中的药物成分能够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有助于促进食欲和消化吸收。

•缓解神经痛:四神丸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神经痛症状。

•改善食欲不振:四神丸中的药物成分有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可以改善食欲不振问题。

副作用尽管四神丸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但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下面是四神丸的副作用的列点介绍:•口干舌燥:使用四神丸后,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的不适感。

•眩晕头晕:四神丸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对中枢神经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眩晕头晕。

•胃肠不适:使用四神丸后,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胃肠不适的症状,如腹胀、腹痛等。

•反应迟钝:四神丸中的成分可能会对神经传导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反应迟钝。

•过敏反应:个别人群对四神丸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皮疹、红肿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使用四神丸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遵循剂量规定,避免超量使用和长期使用。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饮酒和四神丸不宜同时进行,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四神丸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可以舒缓疲劳、缓解头痛、改善失眠等。

然而,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口干舌燥、眩晕头晕等。

在使用四神丸之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自身病情和对药物的适应性。

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的发生。

四神丸

四神丸

四神丸《内科摘要》[组成]肉豆蔻二两(6克)补骨脂四两(12克)五味子吴茱萸各二两(各6克) [用法] 上为末,生姜四两,红枣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枣,水干,取枣肉,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6至9克),空心食前服。

[功用] 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 肾泄。

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方解] 肾泄,又称五更泄。

鸡鸣泻。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脾肾阳虚,阳虚则生内寒,而五更正是阴气极盛,阳气萌发之际,阳气当至而不至,阴气极而下行,故为泄泻。

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上温脾土,脾失健运,故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脾肾阳虚,阴寒凝聚,则腹痛肢冷。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

脾肾阳虚,阳气不能化精微以养神,以致神疲乏力。

治宜温肾暖脾,固涩止泻。

方中重用补骨脂辛苦大温,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本草纲目》谓其“治肾泄”。

故为君药。

肉豆蔻辛温,温脾暖胃,涩肠止泻,配合补骨脂则温肾暖脾,固涩止泻之功益彰,故为臣药。

五味子酸温,固肾益气,涩精止泻;吴茱萸辛苦大热,温暖肝脾肾以散阴寒,共为佐药。

生姜暖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为使药。

诸药合用,使火旺土强,肾泄自愈。

方名“四神”,正如《绎雪国古方选注》所说:“四神之药,治肾泄有神功也。

”本方由《普济本事方》的二神丸与五昧子散两方组合而成。

二神丸用肉豆蔻、补骨脂组成,主治“脾肾虚弱,全不进食”;五味子散用五味子、吴茱萸组成,专“治肾泄”。

今两方相合,则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之功益佳。

本方与真人养脏汤同为固涩止泻之剂,但所治各异。

本方重用补骨脂为君药,以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主治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的肾泄。

真人养脏汤重用罂粟壳为君药,配伍温中补脾之人参、白术、肉桂,主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而以脾虚为主者。

[运用]1.临床以五更泄泻,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证治要点。

五更泻,用四神丸

五更泻,用四神丸

五更泻,用四神丸原创王蓄之天下无疾今天四神丸是一张治腹泻的方子。

不过,不是所有的腹泻,它都能治。

四神丸治的,是一种特定的腹泻,叫做五更泻。

什么意思?五更,是古代夜间的一种计时方法,每两个小时是一更。

半夜,从11点到1点,这个时间段,是三更;那从凌晨1点到3点,就是四更;然后从3点到5点,就是五更了。

凌晨5点,那就是天刚蒙蒙亮的时候。

五更泻,就相当于天还没亮,甚至还在睡梦中,突然感到肚子一疼,然后就马上从床上跳下来,直接冲到厕所,拉肚子,一泻千里。

那这种五更泻,是怎么引起的呢?这种腹泻,和我们前面讲的腹泻,脾气虚也好,脾阳虚也好,湿邪盛也好,和那些腹泻,有什么区别吗?如果断一下病性,五更泻的人,身上往往是一派虚寒表现:乏力、怕冷,不敢吃凉东西。

所以,是以阳气虚为主的。

再断一下病位,有腹泻,就表示脾气化的功能有问题。

另外,五更泻的人,往往同时还能见到腰酸膝软,小便无力等等,肾脏不足的表现。

所以,从脏腑角度来认识五更泻,主要问题就是四个字,脾肾阳虚。

不过,这有个问题。

我们前面讲过理中丸,主要治的是脾胃虚寒。

现在的中成药,在理中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味附子,也有一定的温肾作用。

那治疗五更泻,用附子理中,可不可以呢?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效果通常不太好。

因为理中丸的作用,还是以温补脾胃阳气为主的。

但五更泻,会涉及到更多肾脏的问题。

怎么说是肾脏呢?除了刚才提到的几个常见的肾虚表现,还需要体会一下五更这个时间。

我们想想看,五更泻,这个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从阴阳的角度看,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呀?如果夜晚是阴,白天是阳。

那黎明这个时候,就是天从阴转阳的时刻。

这个时间,阳气开始发力,变得越来越强大。

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就是一个可以得到外界阳气资助的重要时刻。

不过,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要靠天的阳气资助,才能完成一件事,说明这个人身上的阳气,实在已经是一个很虚弱的状态。

而阳气虚弱到最后,就是肾脏的阳虚。

接下来,我们再看腹泻这件事。

我们知道,腹泻是因为脾气化谷不利,水谷里的精微和糟粕,没有得到很好的区分,混在一起排出来,就成腹泻了。

四神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五更泻268例

四神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五更泻268例

四神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五更泻268例
陈仁昌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
【年(卷),期】2009(029)006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四神丸方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五更泻的临床疗效.方法268例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泄泻之肾阳亏虚型诊断标准,应用四神丸方化裁进行治疗.其中男216例,女53例;年龄在32~60岁之间,平均46岁;病程1~23年.20天为1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平均1.5个疗程.结果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泄泻疗效评定标准,治愈202例,占75.37%;好转51例,占19.03%;无效15例,占5.60%;总有效率94.40%.结论四神丸方辩证化裁治疗五更泻之脾肾阳虚型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总页数】1页(P80-80)
【作者】陈仁昌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棱县牙病防治所,黑龙江,绥棱,152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
【相关文献】
1.温针灸合四神丸加减方治疗五更泻79例 [J], 董平高
2.四神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五更泻60例 [J], 黄晓锐;黄燕玲;陈鹏典
3.灸穴位配合四神丸加味治疗五更泻疗效观察 [J], 李旭
4.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五更泻体会 [J], 张志旺
5.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型五更泻86例疗效观察 [J], 张胜男;樊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案说医】叶小汉:四神丸加减治疗五更泻案

【以案说医】叶小汉:四神丸加减治疗五更泻案

【以案说医】叶小汉:四神丸加减治疗五更泻案▲叶小汉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大内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心血管病科)学科带头人。

参与编写中医论著3部,主持并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近10项,多次荣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2017年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四届广东省名中医称号。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

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

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刘某,男性,时年54岁。

腹泻6月。

【首诊证候】6月前因进食不洁后出现腹泻,时间集中于天亮之前,4-5次/日,不成形,黏腻,少许腹痛,纳呆,口干口苦,饮水量偏少,眠易醒,多梦,怕冷,腰酸,小便调。

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

【辨证论治】证候:脾肾阳虚,湿热下注。

治法:健补脾肾,清热化湿止泻。

处方:煨葛根15克、栀子10克、炙甘草5克、熟党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厚朴10克、佩兰15克、肉豆蔻10克、补骨脂10克、牡蛎15克、首乌藤15克,7剂,日1剂。

【随诊过程】二诊:腹泻较前减,2-3次/日,大便黏腻,神疲减,夜尿2--3次,少许口干,饮水一般,眠欠佳。

去栀子,加肉桂5克(焗)、陈皮10克,7剂。

三诊:腹泻基本缓解。

按语:辨证思路:患者腹泻,大便黏,伴腹痛,口干口苦,饮水量少,结合苔薄黄,考虑为湿热下注为标,但是患者底子本虚,病程日久,又有怕冷,腰酸,腹泻集中于晨间等表现,考虑为脾肾阳虚,不能固摄所致泄泻,总的来说,患者病症属于虚实夹杂。

叶师运用四神丸加减求本治标,方中补骨脂补命门之火,以温阳脾土,肉豆蔻温中涩肠,五味子固肾涩肠,煨葛根升阳止泻,党参、麦冬配伍五味子取生脉散之意益气生津,厚朴、佩兰芳香化湿醒脾,牡蛎、首乌藤安神助眠,少佐栀子清热;二诊时患者腹泻次数减少,大便仍黏腻,去清热之栀子,加用肉桂温肾助阳,陈皮加强健脾行气化湿之功。

四神丸治疗五更泄泻28例临床体会

四神丸治疗五更泄泻28例临床体会

四神丸治疗五更泄泻28例临床体会作者:张性成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9期五更泄泻是指患者泄泻发生于清晨4~5时之间。

它是一种慢性疾病,大多久治不愈,时作时止,系疑难病范畴,多发生在一些慢性胃肠道疾病之中。

笔者自2000年以来,通过对28例五更泄泻病人进行治疗观察,体会到五更泄泻病人只要辨证准确,用药恰当,’便可获得较好疗效。

现将明代医家王肯堂四神丸治疗五更泄泻的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8例病人中,男22例,女6例,年龄26~63岁,病程多在10个月以上。

病人均有黎明前泄泻,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腹痛喜按,面色舶等临床表现。

基本方药及用法补骨脂12g,肉豆蔻10g,五味子6g,吴茱萸6g。

酌加附子6g,炮姜6g 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

腹痛甚者加白芍12g,砂仁6g;泄泻呈清水者加车前子9g,炒升麻10g;年老体衰,久泄不止,中气下陷者加黄芪30g,党参15g,土炒白术10g,大枣5枚,以益气健脾。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第1次于下午16时服用,第2次于22~23时服用。

治疗期间避免生冷,禁食荤腥油腻之品。

典型案例患者,男,55岁,患慢性泄泻5年余,每日6~8次,确诊为“慢性结肠炎”。

经服中西药泄泻有好转,但停药后泄泻仍作,为此患者禁烟、忌酒、避辣多年。

邀余诊治,见患者形体消瘦,精神疲惫,面色(白光)白,声低音沉,问其病情,每天晨5时左右发生腹泻,泄前下腹冷痛,有下坠感,便中含有未消化食物,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胀食少,头晕身重,舌体胖大,舌淡苔白,脉沉细而迟。

细察病情,脉证合参,符合四神丸之症。

补骨脂12g,肉豆蔻10g,五味子6g,吴茱萸6g,党参10g,炒白术10g,附子6g,炮姜5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于16时、22时各服1次,并嘱患者禁生冷油腻之品。

服药5剂后,复诊,患者诉泄泻次数明显减少,食欲增加,睡眠转佳,脉仍沉迟。

效不更方,继续上方加大枣5枚,陈皮10g,药再进10余剂,经电话随访2年,大便基本保持在每日1~2次,工作、生活精力充沛。

治五更泄泻之药——二神丸、四神丸

治五更泄泻之药——二神丸、四神丸

治五更泄泻之药——二神丸、四神丸
秋季是腹泻疾病的高发时节,长期以往就会逐渐发展为五更泻。

五更泻主要是由于肾阳不足、阴寒内盛所致。

时常表现为起床就要跑厕所,睡梦中就会感到腹痛。

中医认为古方二神丸具有固肾暖阳的作用,做到温补肝肾,能有效帮助缓解此类情况。

二神丸出自《普济本事方》,方中由补骨脂、肉豆蔻两味药材组成。

一个温肾阳、一个温脾阳。

当肾脾暖起来了,腹泻的情况就会很快得到有效的缓解,所以说二神就体现在这。

将两味药研磨成细末备好,加入大枣、生姜煮开,枣烂去姜,取枣剥去皮核,用枣肉调和药末制成丸即可。

二神丸在市面上比较难买,如果买不到,可以用四神丸代替。

四神丸仅仅在二神丸的基础上添加了两味中药,五味子、吴茱萸。

五味子有补肾宁心、益气生津的功效;吴茱萸助阳止泻、散寒止痛。

同样四神丸也是治疗五更泻的经典古方,四神丸的温补与固摄的作用更强大。

四神丸的临床感悟

四神丸的临床感悟

四神丸出自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可以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临床常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是临床中比较常用的一个成方。

本人在这里想以四神丸为例就中成药的剂型及加工方法做一下介绍和说明目前市售的四神丸以水丸为主,配料及加工方法如下:肉豆蔻(煨)200g、补骨脂(盐炒)400g、五味子(醋制)200g、吴茱萸(制)100g、大枣(去核)200g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取上述粉末用生姜汁和水泛丸,干燥,即得。

让我们看看《医方集解》中的描述:补骨脂(四两酒浸一宿炒)五味子(三两炒)肉豆蔻(二两面裹煨)吴茱萸(一两盐汤泡)用大枣百枚生姜八两切片同煮,枣烂去姜,取枣肉捣丸,每服二钱,临卧盐汤下。

首先从药物组成上并无差异,但是药物的配伍比例存在差异,五味子用量在现在配伍中被降低了,“五味咸能补肾,酸能涩精”五味子用量的减少对整体疗效的影响如何,需要我们在临床使用中加以反思;生姜大枣用量在现在配伍中也被降低了,《医方集解》中“大枣百枚生姜八两”而现代配伍中想当然的给减少到可怜的200g,这样“生姜暖胃,大枣补土所”的效果是否还能够充分发挥,需要好好考虑。

其次部分中药炮制方法出现偏差,补骨脂在《医方集解》中要求用酒浸泡后再炒,其目的借用原文“补骨脂辛苦大温能补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故以为君”而现在想当然的给换成了盐炒的补骨脂,其引药入经方向有偏差,疗效是否会打折扣这个需要我们深思熟虑结合临床做出选择;吴茱萸在《医方集解》中要求用盐汤泡,其目的借用原文“吴茱萸辛热,除湿燥脾能入少阴厥阴气分而补火”而现在却简单粗暴的换成甘草水制吴茱萸,其引药入经的效果是否会大打折扣,这个也是需要我们在临床使用时需要反思的。

制作加工方法的差异,《医方集解》中指出“大枣百枚生姜八两切片同煮,枣烂去姜,取枣肉捣丸”强调将生姜、大枣一起煎煮,将枣煮烂后把姜捡出来,把药粉与枣肉均匀混合做成丸,现代的制作方法简化到将所有药物打粉后用姜汁调和水泛丸,撇开其他的药物成分不谈,单独看看大枣与生姜的处理方法,生姜大枣同煮和大枣粉与生姜汁混合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用生活常识就能做出判断,用当归炖鸡汤,当归与鸡分别煎煮后再混合与当归与鸡一起煎煮这两者的味道会一样么?同理生姜大枣同煮和大枣粉与生姜汁混合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不言而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