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56e72ba6c30c2259019e70.png)
高中物理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篇一:高中物理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总结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1. 实验原理本实验的原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 具体方法a) 利用实验图10-1所示电路,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从电流表、电压表中读出几组U、I值,由U=E-Ir,可得:U1?E?I1r,U2?E?I2r,解之得:I1U2?I2U1?E??I1?I2??r?U2?U1?I1?I2b) 利用如实验图10-1所示的电路,通过改变R的阻值,多测几组U、I的值,并且变化范围昼大些,然后用描点法在U-I图象中描点作图,由图象纵截距找出E,由图象斜率tan?所示.?UE??r?IIm找出内电阻,如实验图10-2由于电源内阻r很小,故电流表对电源而言要外接,不然的话,测r?r?Rg内阻测量的误差太大.由于偶数误差的存在,方法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在实验中采取方法处理数据.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开关、导线及被测干电池.3. 实验步骤1) 恰当选择实验器材,照图连好实验仪器,使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滑到使接入电阻值最大的一端.2) 闭合开关S,接通电路,记下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3)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至某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4) 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至其他几个不同位置,记下各位置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5) 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6) 在坐标纸上以U为纵轴,以I为横轴,作出U—I图象,利用图象求出E、r.4. 数据处理的方法1) 本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一般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即根据各次测出的U、I值,做U-I图象,所得图线延长线与U轴的交点即为电动势E,图线斜率的值即r为电源的内阻r,即?UE??IIm.如实验图10-2所示.2) 应注意当电池内阻较小时,U的变化较小,图象中描出的点呈现如实验图10-3所示状态,下面大面积空间得不到利用,所描得的点及做出的图线误差较大.为此,可使纵轴不从零开始,如实验图10-3所示,把纵坐标比例放大,可使结果误差小些.此时,图线与纵轴的交点仍代表电源的电动势,但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不再代表短路状态,计算内阻要在直线上选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由它们的坐标值计算出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阻r.5. 实验误差分析1) 偶然误差:主要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以及作U—I图象时描点不很准确.2) 系统误差a) 电流表相对电源外接如图,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U=E-Ir中的I是通过电源的电流,而图1电路由于电压表分流存在系统误差,导致电流表读数(测量值)小于电源的实际输出电流(真实值)。
测量电源电动势内阻的实验报告
![测量电源电动势内阻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934835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d.png)
测量电源电动势内阻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加深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 U + Ir$,其中$E$为电源电动势,$U$为路端电压,$I$为电路中的电流,$r$为电源内阻。
2、本实验采用伏安法测量。
通过改变外电路电阻$R$,测量出多组路端电压$U$和电流$I$的值,然后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出方程组,求解出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三、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电源(干电池或蓄电池)。
四、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注意电表的量程选择和正负接线柱的连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和电压表有合适的示数,记录此时的电流$I_1$和电压$U_1$。
3、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多测量几组数据,一般测量5 6 组,分别记录电流$I_2$、$I_3$、$I_4$、$I_5$、$I_6$和对应的电压$U_2$、$U_3$、$U_4$、$U_5$、$U_6$。
4、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次数|电流 I(A)|电压 U(V)||::|::|::|| 1 |$I_1$ |$U_1$ || 2 |$I_2$ |$U_2$ || 3 |$I_3$ |$U_3$ || 4 |$I_4$ |$U_4$ || 5 |$I_5$ |$U_5$ || 6 |$I_6$ |$U_6$ |以$U$为纵坐标,$I$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尽量使直线通过更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这条直线就是$UI$图线。
根据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直线的斜率$k = r$,截距$b = E$。
六、实验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值并非电源的真实路端电压和电流,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得电流表测量的电流小于通过电源的电流,导致测量结果的电动势$E$偏小,内阻$r$偏小。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edef2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9.png)
实验报告(一)姓名:班级:年级班实验时间:实验名称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目的1.掌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2.学会用图象法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电池(被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坐标纸、刻度尺、铅笔等.实验原理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U+Ir,改变R阻值,测出两组U、I值,解方程组即可解出E和r.。
为减小偶然误差,可测多组U、I值,求出多个E、r值,然后求E、r的平均值。
或根据测出的多组U、I值,画U-I图象,由图线的纵截距和斜率的绝对值找出E、r。
实验装置或电路图实验步骤1、电流表用0.6 A量程,电压表用3 V量程,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2、把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使阻值最大的一端.3、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并记录一组数据(I1,U1).用同样方法测量出多组I、U值.填入表格中.4、断开开关,拆除电路,整理好器材.实验数据记录表格1 2 3 4 5 6 U/VI/A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结论实验注意事项1、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选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干电池).2、要测出不少于6组的(I,U)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些,然后用方程组求解,并求平均值.3、干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极化现象严重,电动势E会下降,内阻r会增大,故每次读完数立即断电。
4、画U-I图线时,应使图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并使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可舍去。
5、由于干电池的内阻较小,路端电压U的变化也较小,这时画U-I图线时,纵轴的刻度可以不从零开始,而是根据测得的数据从某一恰当值开始(横坐标I必须从零开始).但这时图线和横轴的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而图线与纵轴的截距仍为电源电动势,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仍为内阻.实验误差分析1.偶然误差(1)由读数不准和电表线性不良引起误差.(2)用图象法求E和r时,由于作图不准确造成的误差.(3)测量过程中通电时间过长或电流过大,都会引起E、r变化2.系统误差——由于电压表分流作用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如图甲所示,在理论上E=U+(I V+I A)r,其中电压表示数U是准确的电源两端电压.而实验中忽略了通过电压表的电流I V而形成误差.①当电压表示数为零时,I V=0,I A=I短,短路电流测量值=真实值.②E测<E真.③因为r测= E测/I短,所以r测<r真.(若采用如右图所示的电路,I A为电源电流真实值,理论上有E=U+U A+I A r,其中U A不可知,而造成误差,当电流为零时,U A=0,电压为准确值,等于E.①E为真实值.②I短测<I短真.③因为r测=E测/ I短所以r测>r真,r测为r真和R A的串联值,由于通常情况下电池的内阻较小,所以这时r测的测量误差非常大)。
实验报告单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
![实验报告单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https://img.taocdn.com/s3/m/baa73a4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d.png)
班级 实验名称: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报告
姓名
实验目的:掌握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学会用图象法处理数 据.
实验原理: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改变时, 电路中路端电压和电流
也随之改变.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可得方程组: .
由此方程组可求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I1U2 I2U1 , r U 2 U1 .
将所得的直线延长,则直线跟纵轴的交点即为电源的电动势值,
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阻 r 的值;也可用直线与横轴的交点 I 短 与ε求得 r
I短
实验器材:被测电池(干电池), 电压表, 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 开关、 导线等.
实验步骤: 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按电路图把器材连接好. 2.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最大. 3.闭合开关, 调节变阻器, 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 记录电流表和电压 表的示数. 4.用与步骤 3 同样的方法测量并记录 6-8 组 U、I 值. 5.断开开关, 整理好器材. 6.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方程求出几组ε、r 值, 最后算出它们的平均 值. 7.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 U-I 图象求得ε、r.
平均值
[结论]该电池的电动势ε=
V, 内阻 r=
Ω.
[实验要点] 1. 应当选择比较旧的干电池, 可用一节或两节 1 号干电池串联, 连
接处要用焊接.
2. 注意合理选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 3. 干电池在大电池放电时极化现象很严重, 电动势ε会明显下降,
内阻 r 会明显增大, 故长时间放电不宜超过 0.3A, 短时间放电不 宜超过 0.5A.因此, 实验中不要将 I 调得过大, 读电表要快, 每次 读完立即断电. 4. 要测出不少于 6 组 I、U 数据, 且变化范围要大些. 5. 在画 U-I 图线时, 要使较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使各点均匀分 布在直线的两侧, 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可舍去不予考虑. 在画 U-I 图线时, 纵轴 U 的刻度可不从零开始, 而是根据测得的数据 从某一恰当值开始(横坐标 I 必须从零开始).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230d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9.png)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目的:掌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了解电源的实际特性及其参数。
实验仪器:数字万用表,电流表,电阻箱,直流电源。
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可以得出电源电动势与电池内阻的计算公式。
电源电动势U=E-Ir;其中,E表示电源电动势,I表示电路中的电流,r表示电池的内阻。
内阻的计算公式为:r=(E-U)/I。
实验步骤:1、将电阻箱调整到最大电阻,断开输出端,使电源仅提供开路电压U0。
2、连接电路:将电源的正极接到正极线圈的一端,电源负极和电阻箱依次接在另一根导线上,再接在负极线圈一端。
3、用万用表测量正负极线圈间的电压U1,即电动势E。
4、打开电路,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I。
5、再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U2,即终端电压。
6、根据公式计算内阻r=(E-U2)/I,得出结果。
7、将电阻箱的电阻分别减小数倍,重复以上步骤,测量内阻。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一次测量得到电动势E=12V、电流I=0.5A、终端电压U2=11.5V,计算得到内阻r=(E-U2)/I=1Ω。
第二次测量时,将电阻减小到一半,得到的内阻为0.5Ω。
第三次测量时,将电阻减小到1/3,得到的内阻为0.333Ω。
由此可知,当电路中电流增大时,电池的内阻也随之减小。
而当电路中电流较小时,电池的内阻相应地较大。
实验结论:1、本实验通过实验测量的结果说明,电池的内阻会影响到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本实验中得到的电池内阻值随着电路中电流增大而逐渐减小。
3、本实验结果表明,电池内阻对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电池选择和使用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其内阻值。
实验报告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报告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https://img.taocdn.com/s3/m/5b98876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2.png)
实验报告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一: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电动势的方法。
2.了解不同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器材:1.电池(不同种类)。
2.伏特表。
3.导线。
实验步骤:1.准备电池和伏特表以及适当的导线。
2.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伏特表的正负极连接。
3.打开伏特表,记录下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我们得到了不同电池的电动势如下:1.电池A:1.5V2.电池B:1.2V3.电池C:1.3V实验二:测定电池的内阻1.了解测量电池内阻的方法。
2.掌握内阻的计算步骤。
实验器材:1.电源(直流电源)。
2.可变电阻箱。
3.万用表。
4.导线。
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源、可变电阻箱、万用表和电池。
2.打开电源,将可变电阻值设为最小。
3.读取电池端电压和电源端电压。
4.逐渐增大可变电阻的阻值,重新读取电池端和电源端电压。
5.根据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压值计算电池的内阻。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我们得到了电池的内阻如下:1.电池A:0.5Ω2.电池B:0.8Ω3.电池C:1.2Ω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不同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我们发现不同电池的电动势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电池的化学反应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同时,我们还发现电池的内阻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电池内部结构和电解液阻抗的差异导致的。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不同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电动势是电池在没有负载情况下提供的电压,而内阻则是电池提供电流时的阻抗。
这些参数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电池的性能和适用范围,并为电池的选用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https://img.taocdn.com/s3/m/e6ab3c8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8.png)
数据记录与处理
01
将实验中测量的数据记录在实验 报告中,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 值。
02
根据测量的数据,利用欧姆定律 计算出电源的内阻,并分析误差 来源。
04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数据处理
通过测量电源在不同负载下的电压和电流,绘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并利用线性拟合得到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从而计算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分析
根据测量结果,分析电动势和内阻的大 小及变化趋势,判断电源的性能和特性 。
VS
讨论
结合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 的误差来源及改进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的 可靠性和精度。同时,也可以探讨不同类 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特性,为实际应用 提供参考。
05
实验总结与思考
实验收获与体会
01 掌握了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
分析方法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电动势和内阻值,探究电源性能的 变化规律。同时,还可以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了解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
02
实验原理
电动势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电动势
电源的电动势是指电源将其他形式的 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在数值上等于 非静电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经 电源内部移送到正极时所做的功。
误差分析
根据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如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的内阻等,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判断测量 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结果
电动势
通过线性拟合得到的直线斜率即为 电源的电动势,单位为伏特(V)。
内阻
通过线性拟合得到的直线截距即为 电源的内阻,单位为欧姆(Ω)。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94479561ed9ad51f01df2a6.png)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临高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姓名:班级: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掌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2、学会用图像法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池(被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定值电阻、开关、导线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E=U+Ir,改变 R 的阻值,测出几组电表的数据,绘制其相关图像,求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一:电路如图所示按如图所示连接电路,通过改变电阻值的大小,测出几组U、I 的值,绘制 U-I 图像,求出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次数 1 2 3 4电压 U电流 I1图像绘制:U/v求解电源电动势与内阻:I/A误差分析:实验二:电路如图所示 按如图所示连接电路,通过改变电阻值的大小,测出几 组 I、R 的值,求出电源电动势 和内阻。
2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次数 1电阻 R234求解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电流 I实验三:电路如图所示按如图所示连接电路,通过改变电阻值的大小,测出几组 U、R 的值,求出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次数电阻 R电压 U12343求解电源电动势与内阻:拓展练习:某同学按如图所示连接电路,通过开关连接不同阻值的电阻,测出几组 I 的值,请你根据 下列实验数据求出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次数 1 2电阻 R 14Ω 9Ω电流 I 0.2A 0.3A求解电源电动势与内阻:4。
实验探究七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探究七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https://img.taocdn.com/s3/m/9ffd62a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7.png)
注意:在测量过程中,应保持电路连接稳定,避 免出现误差。
数据记录与处理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 本上,包括调整的阻值、对应的
电流和电压读数。
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公式$E = U + Ir$计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 阻。其中E为电源电动势,U为 电压表的读数,I为电流表的读
数,r为电源内阻。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电源电动势 和内阻的测量值,并评估实验误
差。
04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整理与图表绘制
数据整理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电流、电压等测量值,以及对应 的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
图表绘制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通常采用散点图或线性图来表示。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动势和内阻
03
问题3
无法准确判断电源内阻是否为零。
05
06
04
解决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应多次测量并取平均 值,以减小偶然误差;同时,应正确 选择仪器量程,避免仪器误差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
解决方法
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结合理论 分析,对电源内阻是否为零进行合理的推断。
对实验误差来源的认识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进行总结
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 误差来源2:读数误差。 误差来源3:环境干扰。
减小方法: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并进行定期 校准。
减小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应熟练掌握仪器的读数方法 ,提高读数精度;同时,应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减 小读数误差。
减小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外界干扰,如关 闭门窗、减少人员走动等;同时,可以采用滤波电路等 手段对干扰进行抑制。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473a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2.png)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引言:电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气设备,它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所需的电能。
然而,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影响电源性能的重要参数。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探究电源的特性,并分析其对电路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1.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 理解电源的特性,探究其对电路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直流电源;2. 变阻器;3. 电压表;4. 电流表;5. 连接线。
三、实验步骤:1. 将直流电源连接至电路板上的正负极;2. 将变阻器连接至电路板上,调节变阻器的阻值;3. 通过连接线将电压表并联至电路板上,测量电源的电动势;4. 通过连接线将电流表串联至电路板上,测量电源的输出电流;5.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电源的内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数值。
电动势是指电源提供给电路的电压,它决定了电流的大小。
内阻是电源内部的电阻,它会降低电源输出的电压。
实验结果显示,电动势随着电流的增大而略微下降,而内阻则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加。
这说明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与电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电动势和内阻是电源的重要特性,它们影响着电源的性能。
电动势越高,电源输出的电压越稳定,能够满足更多电子设备的需求。
而内阻越低,电源输出的电压衰减越小,能够更有效地传输电能。
因此,在选择电源时,我们应该关注其电动势和内阻的数值,以满足不同电路的需求。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并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它们的数值。
电动势和内阻是电源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了电源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源,以确保电路正常运行。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还深入理解了电源的特性和对电路的影响。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电源和电路提供了基础。
测量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
![测量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573ed1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d.png)
测量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测量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引言: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对电动势和内阻进行测量的实验结果。
通过测量电动势和内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电源的性能和电路的特性。
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直流电源和电阻来进行测量,以便获得准确的结果。
实验目的:1. 测量电动势:通过连接电池和电阻,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差,以确定电动势的大小。
2. 测量内阻: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差变化,以确定内阻的大小。
实验步骤:1. 将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阻的两端相连。
2.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差,即两个测量点之间的电压。
3. 记录电压差和电流的数值,并计算电动势和内阻的数值。
4. 重复步骤2和3,但是改变电阻的大小,以获得更多的数据点。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电压差和电流的数值。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电动势和内阻的数值。
讨论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电动势的数值与理论值相符合,这表明我们的实验方法是准确可靠的。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内阻的数值会随着电阻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内阻是电源本身的特性,而电阻的变化会影响电路中的总电流,从而影响内阻的测量结果。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实验中,电源的电动势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会随着时间和使用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电动势和内阻的数值,并且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准确性。
我们还了解到了电源和电路的特性,以及它们对电压差和电流的影响。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实际应用中的电源和电路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变化、电阻的变化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电源和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31e8dd58f5f61fb73666f0.png)
高二物理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班级 姓名【实验目的】(1) 知道伏安法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进一步理解电源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关系。
(2) 学会根据图像合理外推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3) 尝试进行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测量误差的分析,了解测量中减小误差的办法。
【实验原理】(1) 实验依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3) E 和r 的求解:由U =E -Ir 得⎩⎨⎧U 1=E -I 1r U 2=E -I 2r,解得⎩⎪⎨⎪⎧E =I 1U 2-I 2U 1I 1-I 2r =U 2-U 1I 1-I 2或用作图的方法得出实验结果【实验器材】 电源、电压表( )、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直尺【数据记录】1 2 3 4 5 6 U/ I/【作图U-I 】【实验结果】电池的电动势E= 、内电阻r= (=|ΔUΔI )|。
【注意事项】1.使用内阻大些(用过一段时间)的干电池,在实验中不要将I 调得过大,每次读完U 、I 读数立即断电,以免于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极化现象过重,E 、r 明显变化.2.在画U -I 图线时,要使较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而不要顾及个别离开较远的点以减少偶然误差. 3.如果下部大面积空间得不到利用,可使坐标不从零开始,有时也可以把坐标的比例放大,可使结果的误差减小些.此时图线与横轴交点不表示短路电流.4.计算内阻要在直线上任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用r=|ΔU/ΔI|计算出电池的内阻r . 【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1) 电流表相对于待测电阻(电源内阻)外接:实测的E 和r 都小于真实值。
(2) 电流表相对于待测电阻(电源内阻)内接: E 测=E 真,r 测>r 真 2.偶然误差【其他设计】。
实验十测定电源电动势与内阻
![实验十测定电源电动势与内阻](https://img.taocdn.com/s3/m/683a09a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1.png)
电流表
用于测量电流,一般选用内阻较 小的电流表
电压表
用于测量电压,一般选用内阻较 大的电压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开关
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
导线
用于连接电路
滑动变阻器
用于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 变电流和电压
搭建实验电路
按照实验原理图连接 电路,注意电流表、 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 的接线方式
实验十测定电源电动势与内 阻
目录
• 引言 • 实验步骤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误差来源与减小方法 • 实验结论与总结 • 拓展应用与探讨
01
引言
实验目的
测定电源电动势
通过测量电源的路端电压和电流 ,计算得到电源的电动势。
测定电源内阻
通过测量电源在不同负载下的路 端电压和电流,计算得到电源的 内阻。
06
拓展应用与探讨
电源电动势与内阻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电池性能评估
01
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是评价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电池的选
择、使用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电路设计
02
在电路设计中,了解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有助于合理选择元器
件,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能源利用效率
03
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
实验原理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内、外电路电压之和,即E=U+Ir,其中E 为电源电动势,U为路端电压,I为电流,r为电源内阻。
测量方法
通过改变外电路的负载电阻,测量不同负载下的路端电压和电流,利用闭合电 路欧姆定律计算得到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02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附详图示)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附详图示)](https://img.taocdn.com/s3/m/d4645512e518964bcf847ce0.png)
电源(以干电池为例)是一种可以长时间稳定释放电能的装置。在高中,有一个专门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实验,有很多方法,但是无外乎要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写出关于E和r的方程,根据测量数据画图象得。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主要训练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图象法”处理数据:①写出函数表达式②用换元法将①中的表达式整理成“一次函数”——y=kx+b③确定y轴、x轴④记录多组数据,列表,画出图象⑤利用图象中的斜率k,截距b,求出相未知量“图象法”处理数据的重中之重是:第②点用换元法将①中的表达式整理成“一次函数”——y=kx+b下面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如何将一个复杂的表达式整理成“一次函数”——y=kx+b的形式!
原理与上图第一种方法相同。但是,同学们注意,此时,
由于电流表的“分压效应”,电压表测量的不再是电源的路端电压,要比其值偏小!
也就是说此时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的是“新电源”的路端电压和干路电流!接下来我们需要知道,“新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此即为我们的测量值!
“等效内阻”的定义外电路短路时,等效电源的电动势除以干路电流即等效电源的内阻。我们将ab之间的外电路短路,如图:
此时,ab之间外电路的电流为,
由于电压表的分流效应,导致电流表测量值偏小,最终导致实验的测量值,电动势偏小内阻偏小还有另外一种实验电路,如图:
例1:
写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注意:表达式中应该有“测量”量U和I,并且应该有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还好这个方程无需整理,就是一个“一次函数”,并且四个物理量都在,图象如下图:
其中纵截距b=E,斜率-k=r
例2:
写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变形一:
实验: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学案及答案
![实验: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377449a8956bec0975e3df.png)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掌握利用仪器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并通过设计电路和选择仪器,开阔思路激发兴趣。
2.学会利用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及相关的误差分析二、实验原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rR E I +=可知有Ir U E +=,那只需通过改变外电阻R ,测出两组U 和I 值我们就可求出E 和r ,比如:r I U E 11+=r I U E 22+=, 自己联立求解计算出E 和r :三、实验器材:电流表0~0.6A 量程,电压表0~3V 量程,滑动变阻器0~50Ω,开关,两节电池,电池盒,导线若干。
四、实验过程:准备工作:按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原则,读出下列示数:最小刻度为“1”,按十分之一估读最小刻度为“2”,按二分之一估读;最小刻度为“5”,按五分之一估读;1、利用实物器材按电路图所示连接电路。
注意要求:电表的正负极、开关控制主电路、开始时接入滑动变阻器的有效值最大。
2、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将对应的U 和I 值填入表格中。
组数 12 3 4 5 6 V U /A I /五、数据处理:(1)公式法:分别利用上表中的12、34、56组数据计算出E 和r ,我们利用多测几组求平均值来减小测量误差。
______1=E ,_______1=r______2=E ,_______2=r ______=E _______=r______3=E ,_______3=r(2)图像法:图像法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式,具有误差小的优点,在高考中也是物理实验能力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①图像法处理数据一般是数据遵循线性规律,通过数据描点拟合出一条直线,然后对图像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结论。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猜想U和I 应该遵循的线性规律,在方框中画出大致的图像,并分析能得到的物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实验数据在下列坐标纸中选取适当的坐标轴,并描点拟合成一条直线,得到E 和r 值。
实验报告: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报告: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https://img.taocdn.com/s3/m/1630c13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7.png)
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 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目的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伏安法:E=U+Ir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中的电流I与电源电动势E、外电压以及电源内阻r的关系为E = U + I r电源的电动势E及内阻r是固定的,当外电阻R增大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内电路上的电压减小,端电压增大。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外电阻R,得到两组端电压U1、U2及电路中的电流I1、I2,并可列出两个方程:⎩⎨⎧+=+=rIUEIUE2211r解此二元一次方程组,就可得到电源的电动势E及内阻r实验器材干电池一节、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20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实验步骤(1)按照如图所示实验电路进行连接;(2)接通电路,将滑动变阻器调节到一个适当的值,测出端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将数据填到实验表格中;(3)改变外电阻的值,再测出一组端电压和电流的值,将数据填到教材中的实验表格中;(4)重复上面步骤(2)和(3),得到6组数据。
数据采集1 2 3 4 5 6 电压U电流I数据处理(1)计算法求E、r:要测出不少于6组I、U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些,用方程组求解时,要将测出的I、U数据中,第1和第4为一组、第2和第5为一组、第3和第6为一组,分别解出E、r值再求平均值.rIuEr IuE2211+=+=211221I-IuI-uIE=2112I-Iu-ur=(2)作图法纵轴U表示路端电压,横轴表示闭合电路中的电流,由E=U+Ir 得;U=E-Ir ,U与I是一次函数,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①图线与纵轴交点为电动势E②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为短路电流③图线的斜率表示内电阻r=⎪⎪⎪⎪ΔUΔI误差分析本实验的误差分析对于(甲)电路,U值正确,I值偏小,I真=I测+Iv,Iv=U/Rv,U趋于零时,Iv也趋于零,关系图线见(甲)图。
由图可知E测<E真、r测<r真,对于图(乙)电路,由图可知:E测=E真,r测>r真(内阻测量误差非常大)。
测定电源电动势及内阻实验报告
![测定电源电动势及内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ad0fdf052d380eb63946d98.png)
U/V测定电源电动势及内阻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实验目的:利用伏安法测定电源电动势及内阻 实验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 =E -Ir具体做法如下:(1)、利用实验图所示电路,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从电流表、电压表中读出几组U 、I 值,由U =E -Ir ,列两方程,解之得:E=,r= 。
2、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通过 ,多测几组U 、I 的值至少测出6组,并且变化范围尽量大些,然后用描点法在U -I 图象中描点作图,由图象的找出E ,由图象的 找出内电阻。
思考:1、在此实验过程中为什么不用电流表的内接法?用外接法有什么好处?2、利用上述实验电路图测量E 及r 能测准确吗?若不能试推导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
用电流表的外接法情况又如何?3、如果实验室准备有新旧电池在该实验中选用什么电池更好一些?试说明理由。
4、在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图像法和解方程组再求平均值的方法哪种方法较好一些?为什么?5、你还能想到用其它不同的方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吗?试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1、恰当选择实验器材,照图连好实验仪器,使开关处于 状态且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的一端.(2)、闭合开关S ,接通电路,记下 。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至某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4、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至其他几个不同位置,记下各位置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5、断开开关S ,拆除电路。
6、在坐标纸上以U 为纵轴,以I 为横轴,作出U —I 图象,利用图象求出E 、r . 思考:1、在实验过程中通电电流能否太大?若电流太大对实验会有什么影响?电流能否太小?太小又会如何? 2、为了不使通过电源的电流时间太长,在实验过程中开关应如何使用? 数据记录: 1 2 3 4 UV IA在右边坐标纸内作出U-I 图像,求出电源电动势及内阻。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4eb7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0.png)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引言在电路实验中,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MF)和内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源的性能和电路的稳定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量步骤,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材料•一个直流电源•一个电阻箱•一个安培计•一根连接电线•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一台万用表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将直流电源连接到电阻箱,并将电阻箱的阻值设置为一个已知的数值,例如100欧姆。
2.将电阻箱的一个端口连接到安培计的输入端,将另一个端口连接到电源的正极。
步骤二:测量电源的电动势1.将电压表的红色探头连接到电源的正极,将黑色探头连接到电源的负极。
2.打开电源,记录电压表上显示的电压数值,这个数值即为电源的电动势。
步骤三:测量电源的内阻1.将电压表和电流表并联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
2.打开电源,记录电流表上显示的电流数值。
3.通过万用表测量电压表的内阻,记录下内阻的数值。
步骤四:更改电阻箱的阻值1.改变电阻箱的阻值为另一个已知数值,例如200欧姆。
2.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记录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电源的电动势计算公式电源的电动势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电压和已知的电阻值计算得出,公式为:EMF = V + I * R其中,EMF为电源的电动势,V为测量得到的电压,I为测量得到的电流,R为已知的电阻值。
电源的内阻计算公式电源的内阻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电压、电流和已知的电阻值计算得出,公式为:r = (V - EMF) / I其中,r为电源的内阻,V为测量得到的电压,EMF为电源的电动势,I为测量得到的电流。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根据实验中记录的数据计算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结论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到了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这些数据对于电路设计和性能分析非常重要。
实验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源的质量和电路的稳定性,并为进一步的电路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实验9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9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https://img.taocdn.com/s3/m/e3293d0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1.png)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结论
01
实验目的
掌握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其他形 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物理 量,等于非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 从电源负极经电源内部移送到正
极所做的功。
电源内阻
电桥法
利用电桥平衡原理,通过 测量桥臂电阻来计算电动 势和内阻。
补偿法
通过测量电源在补偿电路 中的电压和电流,利用补 偿原理计算电动势和内阻。
03
实验步骤
实验设备介绍
电流表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滑动变阻器
用于调节电路中的 电流和电压。
电源
提供稳定的直流电 源,电动势可调。
电压表
测量电源两端的电 压。
对测量数据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随机误差的 影响;
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 准确性和一致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导线若干
连接电路元件。
实验操作流程
调节电源电动势
根据实验要求,调节电源的电 动势值。
记录数据
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填入数据记录表格中。
连接电路
将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 动变阻器和导线按照电路图正 确连接。
调节滑动变阻器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和 电压表读数稳定。
重复实验
改变电源的电动势,重复上述 步骤,获取多组数据。
理解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际意义
电动势
电动势是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反映 了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能力。在电路中,电动势决定 了电源输出的电压大小。
内阻
内阻是电源内部存在的电阻,反映了电源内部能量损失的 情况。内阻越大,电源内部能量损失越大,输出电压越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
年 月 日( )班编号( )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利用仪器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并通过设计电路和选择仪器,开阔思路激发兴趣。
2.学会利用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及相关的误差分析 二、实验原理: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_________________,所以,路端电压U=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r
R E
I +=
可知有Ir U E +=,那只需通过改变外电阻R ,测出两组U 和I 值我们就可求出E 和r ,比如:r I U E 11+=
r I U E 22+=, 自己联立求解计算出E 和r : 2、E 和r 的求解 (1)解方程法:
(2)描点作图法
作(U-I )图处理数据:纵轴代表___________;横轴代表___________;y 截距是__________,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x 截距是______________;图像的斜率等于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电路图: 实验实物图:
三、实验器材:电流表0~0.6A 量程,电压表0~3V 量程,滑动变阻器0~50Ω,开关,两节电池,电池盒,导线若干。
四、实验过程:
1、准备工作:按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原则,读出下列示数:
最小刻度为“1”,按十分之一估读
最小刻度为“2”,按二分之一估读; 最小刻度为“5”,按五分之一估读;
2、实验步骤:
1、电流表用0.6 A 量程,电压表用3 V 量程,连接好电路.
2、利用实物器材按电路图所示连接电路。
注意要求:电表的正负极、开关控制主电路、开始
时接入滑动变阻器的有效值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并记录一组数据(I 1、U 1)。
4、用同样方法测量几组I 、U 值. 填入表格中.
5、.断开开关,拆除电路,整理好器材.
五、实验数据: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U/V I/A
P
六、数据处理:
方法一、解方程法,又叫公式法:分别利用上表中的组数据计算出E和r,尽量选电流或电压相差较大的组联立求解,我们利用多测几组求平均值来减小测量误差。
计算结果:
物理量1(1和4)2(2和5)3(3和6)平均值
电动势E(V)
内阻r(Ω)
方法二、描点作图法:图像法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式,具有误差小的优点,在高考中也是物理实验能力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①图像法处理数据一般是数据遵循线性规律,通过数据描点拟合出一条直线,然后对图像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结论。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猜想U和I应该遵循的线性规律,在方框中画出大致的图像,并分析能得到的物理量。
②根据实验数据在下列坐标纸中选取适当的坐标轴,并描点拟合成
一条直线,得到E和r值。
规范作图要求:描点连线一定要用铅笔,连直线一定要用直尺,
连成曲线要平滑,不能成折线。
由图可知:
电源电动势E=____________。
电源内阻r=_____________。
误差分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要点:
1.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应选得__________些。
(选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
干电池).
2.在实验中不要将I调得过大,每次读完U和I的数据后应立即断开__________,以免干电池在大电
流放电时极化现象严重,使得E和r明显变化.
3.在画U—I图线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分布在直线两侧,__________(“保留”或“忽略”)个别离开直线较远的点,以减小偶然误差.
所得结论:______
=
E_______
=
r
讨论并实验:
1、你认为解方程的方法和图像法哪种方法更好?
2、设计其它测量方案要,至少两个。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