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处理2015

合集下载

如何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

如何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帮助患者面对和处理创伤事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和应对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患者情绪稳定和心理平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预防复发和减少并发症
治疗方法的选择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不合理的思维和信念 眼动脱敏再处理:通过眼球快速转动,帮助患者面对恐惧并缓解症状 虚拟现实暴露治疗:利用虚拟技术,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并克服恐惧和焦虑 家庭治疗:帮助家庭成员共同应对和解决患者的问题
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
选择药物:根据 患者症状和病因 选择合适的药物
使用方法:剂量和 用药时间需严格遵 循医生建议,注意 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疗程:根据病情 需要制定合理的 疗程,一般为数 周至数月不等
疗效评估:定期 评估疗效,调整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痛、失眠等 注意事项: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停药或减量,定期复查 特殊人群:孕妇、儿童、老年人等需谨慎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与家人和朋友共同应对
分享感受和经历 获得支持和理解 互相鼓励和支持 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
06 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
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接受心理辅导: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学习应对技巧 增强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自我调节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分享感受和经历 培养积极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05 应对特殊情况
长期影响和复发
长期心理影响: 持续的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
生理影响:睡眠 障碍、心血管疾 病等健康问题
复发风险:应激 障碍症状在特定 情况下可能再次 出现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创伤后应激障 碍的科普知识
PPT课件
目录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 法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方 法
什么是创伤后 应激障碍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定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 一种由于个人经历或目睹重到失眠、焦虑 、愤怒、回忆创伤等,这些症状会 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方法
心理调适:学会自我放松、生 活规律等。 支持性环境:社会、家庭等环 境因素对于预防PTSD非常重要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方法
预防教育:提高公众对PTSD的 认知和了解,从而改善社会对 于创伤事件的负面影响。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情绪症状:PTSD患者还会表现 出抑郁、焦虑、无助等情绪问 题。
创伤后应激障 碍的治疗方法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群 体治疗、暴露疗法等。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和安眠药等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
组合治疗:将心理治疗和药物 治疗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创伤后应激障 碍的预防方法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原因:PTSD的发病原因包括生 理原因、环境原因、心理原因 等。
创伤后应激障 碍的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内向症状:PTSD患者会经常回 忆创伤事件,梦魇、闪回等症 状也比较常见。
外向症状:PTSD患者常表现出 过度警觉、易发脾气、注意力 不集中、易惊等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整理)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

(整理)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

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第一节应激反应: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一、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一)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作出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是生物界赖以发展的原始动力。

对于个体来说,一定的应激反应不但可以看成是及时调整与环境的契合关系,而且这种应激性锻炼有利于人格和体格的健全,从而为将来适应环境提供条件。

应激的反应并不总是对人体是有害的。

各种应激反应涉及到个体的心身功能的整体平衡。

平衡一生理,健康不平衡一病理,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当中,多数与心理应激因素的长期作用有关, 这些疾病即心身疾病。

这些心理应激源包括:①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突然亡故、失业、破产、患绝症、被强暴、目睹特大车祸及死亡场面、突遇地震、火灾、洪水、风暴等重大灾难。

②生活、工作方面的应激,如:人际关系长期紧张、工作压力大。

③生存环境改变的应激,如:突然被拘禁、难民、移居国外。

这些强烈或持久的应激因素,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可引起应激反应。

1.应激的情绪反应①焦虑(anxiety)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②恐惧(fear)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

③抑郁(depression)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

④愤怒(anger)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

2.应激的行为反应①逃避与回避:逃避(escape)是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回避(avoidance)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

②退化与依赖:退化(regression)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与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与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种由经历或目睹创伤事件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

此障碍对个体的情绪、思维和日常生活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将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诱因以及治疗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焦虑障碍,通常发生在个体经历过生命威胁、身体伤害、自然灾害、战争、重大事故或其他极端心理创伤后。

PTSD常常表现出多种症状,可能严重影响个体的社交功能、工作表现和自我感知。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因PTSD通常源自以下几种因素:创伤经历:与暴力、战争、自然灾害及其他极端事件相关的经历可能是PTSD的重要诱因。

心理易感性:有些人可能由于早期生活经历或遗传因素,对心理创伤更为敏感。

社会支持: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也可能导致个体在经历创伤后更容易发展为PTSD。

生物因素:一些研究表明,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可能与PTSD有关,特别是与焦虑和压力反应相关的激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PTSD的症状通常可以分为四类,包括侵入性回忆、避免反应、负面变化和生理反应。

1. 侵入性回忆这类症状包括:常常回忆起创伤事件,无法摆脱这些记忆。

做恶梦,内容涉及创伤事件。

遇到与创伤有关的事物时产生强烈的情绪和生理反应,例如心跳加速或出汗。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对这段经历的強烈思考,感觉像是在重新经历事件。

2. 避免反应个体可能会表现出以下行为:尽量避免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人、地点或活动。

避免讨论与创伤相关的话题。

难以感受愉快情绪,对生活缺乏兴趣。

感觉与他人疏远,难以建立情感联系。

3. 负面变化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负面的情绪,例如愧疚、羞耻或绝望感。

对曾经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认为自己或者他人处于危险之中。

突然的情绪波动,易怒或攻击性强。

4. 生理反应这种生理反应通常表现在:提高对潜在危险信号的警觉,时刻保持警惕。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识与应对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识与应对
中华精神科学会于2000年颁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在创 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中,2008年7月由卫生部修改了病程
症状标准
➢ 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 ➢ 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并至少有下列1项:
1、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2、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恶梦 3、反复发生错觉、幻觉 4、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 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 面色苍白等
51.9% 47.9% 43.3% 34.5%
➢ 品行障碍指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期出现的持久性反社会型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 立违抗行为。这些异常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与正常儿童的调皮 和青少年的逆反行为相比更为严重。国内调查发现患病率1.45%~7.35%,男性高 于女性,男女之比为9:1,患病高峰年龄为13岁。
易感人群
幸存者
目击者
救援者
➢ 通常在事件发生后几天或几周内表现出一些PTSD的症状 ➢ 8%的男性和20%的女性会持续发展PTSD ➢ 大约有30%的这些个体会表现出持续整个后半生的慢性症状
创伤后应急反应综合症
PDST核心症状
1
2
3
闯入性症状
回避症状
激惹性增高
闯入性症状
➢ 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 ➢ 反复出现以错觉、幻觉(幻想)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Stein MB1997)
中国PTSD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 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 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

《创伤后应激障碍》课件

《创伤后应激障碍》课件

0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调整患者不良的思维和行为 模式,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对创伤 事件的正确认知,从而缓解症状

眼动脱敏再处理
通过引导患者回忆创伤事件,同时 观察与创伤事件相关的视觉刺激, 逐渐降低患者对该刺激的恐惧和焦 虑。
暴露疗法
通过逐步暴露患者于与创伤事件相 关的刺激,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并克 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瑜伽和冥想
通过放松身心,有助于缓 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
自然疗法
如光照疗法、温泉疗法等 ,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 抑郁症状。
03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早期干预
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及 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以降低PTSD的发生风
险。
心理健康教育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 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重 视程度,增强自我保护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创伤后应激障碍通常由暴力、灾难或 战争等极端事件引发。
发病机制
目前的研究认为,PTSD的发生与大脑 的神经生物学改变、心理社会因素以 及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PTSD的症状包括反复回忆创伤、噩梦、逃避行为、情感麻木、易怒、焦虑和 抑郁等。
诊断标准
根据DSM-5诊断标准,诊断PTSD需要考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是 否符合特定的诊断标准。
总结词
性侵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创伤,性侵后人们可能会出现性侵创伤后应激障碍。
详细描述
性侵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经历了性侵事件中的羞耻、恐惧和无助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症状包括反复做恶梦、易 怒、焦虑、抑郁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倾向。治疗方式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社会支持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创伤事件,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暴力袭击、性侵犯等。

这些创伤经历可能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 PTSD)的发生。

PTSD 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其家庭和社会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

因此,了解 PTSD 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因1、创伤事件的严重程度创伤事件的严重程度是导致 PTSD 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创伤事件越严重、越具有生命威胁性,越容易引发 PTSD。

例如,经历战争、严重的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极端事件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PTSD。

2、个体的易感性个体的易感性也是影响 PTSD 发生的关键因素。

易感性包括遗传因素、人格特质、早年生活经历等。

研究表明,具有某些遗传基因变异的人可能更容易在创伤后出现心理障碍。

此外,性格内向、敏感、神经质、低自尊等人格特质的人,以及早年经历过虐待、忽视、家庭功能失调等不良生活事件的人,在遭遇创伤时也更有可能发展为 PTSD。

3、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的质量和数量对 PTSD 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支持,如家人、朋友、同事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可以帮助个体有效地应对创伤事件,降低 PTSD 的发生风险。

相反,缺乏社会支持或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会增加个体患上 PTSD 的可能性。

4、认知评价个体对创伤事件的认知评价方式也会影响 PTSD 的发展。

如果个体将创伤事件视为无法应对、无法控制、对自身生命和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的,那么他们更容易出现 PTSD 症状。

相反,如果个体能够以更积极、更理性的方式看待创伤事件,认为自己有能力从创伤中恢复,那么他们患上 PTSD 的风险就会相对较低。

5、创伤后的恢复环境创伤后的恢复环境包括身体的康复状况、生活环境的稳定性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治疗【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治疗【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治疗【2】【创伤后应激障碍定义】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的精神反应。

它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疾病。

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

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导致产生PTSD的事件,是发生在一个人经历或目睹威胁生命的事件。

这类事件包括战争、地震、严重灾害、严重事故、被强暴、受酷刑、被抢劫等。

几乎所有经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感。

这类事件称为创伤性事件。

许多创伤后的生还者恢复正常生活所需时间不长,但一些人却会因应激反应而无法恢复为平常的自己,甚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更加糟糕,这些个体可能会发展成PTSD。

PTSD患者通常会经历诸如发噩梦和头脑中不时记忆闪回,并有睡眠困难,感觉与人分离和疏远。

这些症状若足够严重并持续时间够久,将会显著地损害个人的日常生活。

PTSD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它的复杂性表现在常与相关的精神失调合并发展,如抑郁、药物滥用、记忆和认知问题,以及其他的生理和精神健康问题。

这类失调也会伴随损害个人在社交及家庭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包括职业不稳定性,婚姻问题和离异,家庭失调,和子女教养的困难。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形成和发展】许多人经历了创伤性和应激性事件后,会在接下来几天或几周内表现出一些PTSD的症状。

可提供的数据显示8%的男性和20%的女性会持续发展PTSD,大约有30%的这些个体会表现出持续整个后半生的慢性症状。

PTSD通常在创伤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出现(在这之前的被称为急性应激障碍),但也可能在事发后数个月至数年间延迟发作(delay onset )。

引发创伤的事件包括战争、暴力犯罪、性侵害、严重交通意外、自然灾害、技术性灾难(technological disaster)、难民、长期监禁与拷问等,罹患PTSD多为直接或接触创伤事件的幸存者(受害者)、目击者与救援者。

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诊断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诊断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诊断治疗摘要灾难性事件往往会使人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威胁生命事件之后出现的一组有特征性和持续存在的症状群。

对未来的情绪体验具有创伤性影响和对躯体或生命产生极大的伤害或威胁的事件是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先决条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有闯入(intrusions)体验、回避(avoidance)和警觉性增高三大核心症状。

依据症状标准、严重程度和病程等对求助者给以诊断,并通过帮助求助者调整情绪、认知,以及配合适当的药物和技术治疗等方式帮助求助者实现心理平衡状态。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不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如地震、水灾、火灾、疫病的流行、战争、恐怖主义活动等。

这些灾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还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创伤。

人们在面对这些灾难性事件时,往往会出现应激障碍,我们称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delayed psychogenic reaction),是一种与遭遇到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有关并延迟出现和(或)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

患者常出现创伤性体验的反复重现、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等。

1 病因根据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严重事故、目睹他人的惨死、深受酷刑等)是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这些应激源常引起患者极度的恐惧、紧张害怕、无助感等。

这主要是由于机体在遭受重大创伤性事件后,其心理应激的“重建和再度平衡”机制失调的结果。

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而只有部分人最后成为PTSD。

存在精神障碍家族史、早期或童年的心理创伤(如遭受性虐待、10岁前父母离异等)、性格内向既往曾患心理疾病以及创伤性事件前后存在负性事件、家庭困难、躯体健康状况欠佳等,易发生PTSD。

第三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处理2015

第三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处理2015
共患难期
①积极的活动
②爱护他人共同协助感情


时间的推移
幻灭期
茫然自失期
英雄期
① 受刺激
② 被救助
①是不是只有自己被落下
②生活再建不安
编辑版pppt
32
汶川地震后,PTSD发生率统计
关于汶川震后居民或学生PTSD发生率,因为样本不同,测量结果差异比较
大,如:
2.58%(孙倩等)、3.97%(戴琴等)、5.4%(江瑞芳等)、12.4% (赵高
消化的个体方式
个体意识
创伤
厌倦的童年事件
智力减弱
创伤体验
缺乏社会支持
缺乏自尊
药物史
贫穷
周围环境的因素
亲戚朋友的存在和反应
社交圈
保护因素
健康的童年
安全的亲属行为
平均水平之上的智商
社会的鼓励
压力的忍受力
虔诚
编辑版pppt
25
灾难使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产生阻碍,正如一
列飞驰的列车发生故障后停止运行
编辑版pppt
第三章 灾难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处理
陶明达
编辑版pppt
1
重大自然灾害等灾难对人的心理影响
群体创伤
编辑版pppt
家庭创伤
个体创伤
2
救灾需要什么?
人力
物质
心理
编辑版pppt
3
一、灾难有关心理影响的评估
编辑版pppt
4
评估
1.
确定问题
4.
审视可行的方法
2.
保证安全
5.
做出计划
3.
提供支持
6.
获得承诺
第四、 关系型创伤:生命中本该担任保护、照顾、关心的角色却带来

创伤后应激障碍 ppt课件

创伤后应激障碍 ppt课件

创伤性事件
创伤性事件
1、人为灾难 2、自然灾难 3、暴力、犯罪和恐怖主义事件
生物学因素
1、遗传学的研究认为,有其他焦虑障碍家族史的人发生 PTSD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2、PTSD患者两个重要的大脑结构(海马和杏仁核)发生 改变。 3、不少PTSD患者和正常人的对比研究表明,创伤可激活 NE系统,导致患者警觉性和情绪体验比正常人表现出更强 烈的反应。
心理治疗的初期目标:减轻焦虑症状,缓和其 情绪痛苦。 重视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症状不严重者有效
鼓励患者倾诉其痛苦体验 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的情感 常见症状的来龙去脉——正常化
深入系统的心理治疗
澄清创伤性经验 对于创伤性经验的再加工
急性应激障碍:支持性干预 PTSD:深入系统治疗
行为疗法:主要采用暴露为主的技术 认知疗法:常和行为疗法联合使用 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
34.4%。
患病率与发病率
患者的偏好 安全性、耐受性和预期不良反应
美国911后的PTSD的发生率:3个月 7.5%,6个月0.6%。
药物的药理学特征
洪灾受害者4个月和6个月PTSD的发生率 分别为22%和16%。
患病率与发病率
既往对药物的反应
药物的药理学特征
癌症患者PTSD的先患病率3-19%,终生 患病率10-22%。
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或情感麻木
避免或努力避免与创 伤事件相关联的记忆、 想法或情感。
避免或努力避免可能唤起与创 伤事件有关的记忆、想法或情 感的外在线索(比如人、场地、 会谈、活动、处境等)
负性认知和情感
1、无法回忆出创伤事件的重要部分(分离性遗忘) 2、对自己、他人或世界存在持续性的夸大的负性认识 3、对创伤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持续的不合理认知导致对自 己或他人的责备 4、持续的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愤怒、内疚或羞耻 感 5、在日常活动中显著的兴趣消失或不愿参与 6、情感上与他人隔离或疏远 7、无法持续体验正性情绪

心理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创伤是指在个体经历或目睹了对自身或他人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后,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无助、恐慌等消极情绪,并对个体的生活和心理产生长期的影响。

而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症状包括回忆或重现创伤事件、避免相关刺激、负性情感和情绪调节障碍等。

本文将探讨心理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

一、心理创伤的特征与表现心理创伤通常是由灾难、事故、战争、暴力、虐待等巨大威胁性事件引起的。

个体在面对这些事件时,会感受到巨大的恐惧、绝望和无助,甚至可能患上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心理创伤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 闪回和重现:个体可能会出现对创伤事件的不断回忆和重现,这些回忆可能是在白天的噩梦、恶劣的情绪或触发事件下。

这些闪回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扰,同时也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2. 避免刺激:为了避免对创伤事件的回忆和触发,个体可能会主动回避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地点、人物或事物。

他们可能会努力回避任何能够唤起冲击回忆和情感的刺激。

3. 情感调节障碍:心理创伤可能导致个体对负性情感的无法适度调节。

他们可能常常体验到焦虑、恐惧、愤怒和绝望等情绪,并难以从这些情绪中解脱出来。

有时,他们可能会变得冷漠、麻木或情感迟钝。

4. 社交问题:心理创伤会给个体的社交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对创伤事件的回忆和闪回,个体可能会出现对他人的猜疑、敌意、冷漠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与人交往的障碍。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心理创伤的一种常见后遗症,可以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个体经历了或目睹了一个或多个创伤事件,并且这些事件对其构成了巨大威胁。

2. 个体经历了创伤事件后,出现了创伤后应激症状,如回忆、避免、情感调节障碍等。

3. 这些症状持续存在超过一个月。

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曝光疗法等,帮助个体应对和处理创伤事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突然失去自由
创伤性事件是 PTSD发生的必备条件,只有其 强度与主 观体验超出个体耐受能力时,才成为 PTSD的致病因素
经历这些异乎 寻常的精神创 伤性事件后, 大多数人都会 逐步恢复正常。
有4类人群是精
神创伤的高危 人群
? 个体易感因素或高危因素
? 存在精神障碍的家族史与既往史 ? 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如遭受性虐待、10岁前父
? SSRI: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伏沙明、艾司 西酞普兰
? 抗焦虑药:BZ(阿普唑仑、劳拉西拌、氯硝西泮 ) 、 非BZ(丁螺环酮、坦度螺酮)
? 作用:降低警觉程度、治疗惊恐发作、抑制记忆再现。 BZ慎用。
? 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喹硫平、 利培酮)
? 作用:辅助治疗作用
时间:3-5小时,数周或数月随访。 ? 时间 —24至48小时的理想干预时间 ? 地点 —尽快脱离应激源,改变与创伤有关的生活环境
小结
? PTSD是严重损害健康的精神疾病,需要高度关注; ? PTSD的发生与精神创伤和易感素质有关; ? PTSD的诊断还要要注意共病的存在、自杀的评估; ? PTSD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其他治疗。
暴露和想象是PTSD心理治疗中的核心要素。目的是使患者在治疗师的 帮助下,有意识去面对他们努力想回避的记忆,然后将合理的、现实 的成分整合到该病理的结构中以修正其病理性的成分。
其他治疗
? 一般治疗:保证睡眠 和休息;合理饮食; 文体活动;避免烟酒
? 生物反馈治疗 ? MECT治疗 ? 经颅合群体事件危机干预、早期识别时
诊断流程
诊断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个体差异、共病的存在等可影响诊断; ? 安全问诊的评估应包括患者和周围人,如攻击性、冲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与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与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与治疗1. 引言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在经历或目击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后产生。

症状表现为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警觉性增高及过度唤醒。

本手册旨在为医护人员和家属提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与治疗指导。

2. 护理评估在护理评估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创伤经历、症状表现、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至关重要。

此外,评估患者的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系统及资源,以便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

3. 护理目标护理目标主要包括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应对能力、促进心理康复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4. 护理措施4.1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建立信任关系。

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感受,给予关心和支持。

鼓励患者表达情感,帮助其认识创伤后应激障碍,并积极寻求治疗。

4.2 症状缓解根据患者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对于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的患者,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放松训练等方法;对于警觉性增高的患者,注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突然的刺激。

4.3 康复锻炼鼓励患者参加康复锻炼,提高身体功能。

根据患者的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散步、瑜伽、太极等。

4.4 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朋友和同事。

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5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包括:症状识别、护理技巧、治疗配合及心理调适等。

5. 治疗配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综合干预等。

医护人员需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护理评价在护理评价过程中,关注患者症状的减轻程度、生活质量的改善、心理康复状况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 ►
► ►
临床表现与分型
第一组,为反复体验创伤事件 第二组,为保护性的反应 第三组,为高度警觉的症状


PTSD的反复体验症状
这种症状表现为反复闯入性地,痛苦地记忆起这 些事件,没有警告,就像从天而降,不需要刺激或 相关引发物,PTSD个体可能会生动的看到当时的情 况,好像创伤再次发生,称为侵入性回忆或者闪回

个体将创伤记忆,当时的想法和感受等细节写下来,并大声 朗读,治疗师帮助个体识别冲突,然后对个体的非理性信念 进行处理,调整患者错误的归因方式和对未来的期望,从而 减轻自责,厌恶自己,愤怒和不知所措等症状,进一步控制 闯入性记忆和回避行为的发生。这种治疗方法对于并发有罪 恶感的个体更为有效。
►案例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与预防
► 治疗 ► PTSD早期治疗甚为重要,创伤受害者如能得到支 PTSD早期治疗甚为重要,创伤受害者如能得到支
持,尤其是家庭的支持,则可能减缓PTSD的发生。 持,尤其是家庭的支持,则可能减缓PTSD的发生。 PTSD比较肯定的是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的效果更 PTSD比较肯定的是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的效果更 佳。对各种应激障碍,心理治疗至为重要。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1.诊断 1.诊断

创伤事件后个体出现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保护性的反应,高度警觉三种主要 创伤事件后个体出现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保护性的反应,高度警觉三种主要 症状,持续超过一个月以上,而且带来了明显的痛苦,或者造成其他重要方面的 症状,持续超过一个月以上,而且带来了明显的痛苦,或者造成其他重要方面的 功能受损,可能被视为满足PTSD诊断标准。 功能受损,可能被视为满足PTSD诊断标准。
创伤后应激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Cz
-200
200
400
600
800
1000 ms
uV 5
➢ 听觉的敏感性提高(MMN波幅更大)
PTSD (n=16) Non-PTSD (n=16)
-3
MMN
-2
Wu Jianhu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In Press
MMN
➢ 空间工作记忆水平下降
Fz
-4
N2
Pz
-2
-100 100 200 300 400 500 ms 2
4
6
8
uV 10
PTSD nogo (n=16)
P3
Non-PTSD nogo (n=16)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Institute of Psychology,Chinese Academyof Sciences
第二级 与一级受灾者有密切的个人和家庭的关联关系, 可能遭受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个体幸存者需要心理 社会工作队的援助,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
第三级 从事救援或搜寻工作者,但也是社区成员,帮助 进行重建或康复工作的成员和志愿者
潜在受灾者
第四级 受影响区域以外的社区成员。向受灾者提供物资 与援助。他们可能隶属某些组织,这些组织对灾难的 可能原因负有一定责任。
剧压状态 1.剧压状态下的生理学功能变化
精神变化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指个体 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 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 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 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 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PTSD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女性比男 性更易发展为PTSD。
则称为延迟性PTSD。
病程与 PTSD亚型
创伤
1
3620来自40月月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 PTSD
慢性 PTSD 迟发性 PTSD
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国际:闯入(Intrusion)、回避(Avoidance )、高警觉(Hyper arousal) 我国:闯入、主动回避、情感麻木、高警觉
事件 (“压力”)
跟事件有关的因素
重量 长度 事件的紧张度
冒险因素
厌倦的童年事件 智力减弱 创伤体验 缺乏社会支持 缺乏自尊 药物史 贫穷
个体因素
性别 年龄 个性结构 气质类型 应对的个体方式 消化的个体方式 个体意识
创伤
周围环境的因素
亲戚朋友的存在和反应 社交圈
保护因素
健康的童年 安全的亲属行为 平均水平之上的智商 社会的鼓励 压力的忍受力 虔诚
300(6.6%)至500(11%)万人需要及时 的心理疏导。
200(4.4%)多万人需要长期的专业心 理干预。
大地震同时也对灾害心理与行 为的研究提出了诉求:
灾后心理创伤的状况调查 灾后心理创伤行为、认知和生理表现 灾后社会群体动力学研究 灾后心理干预方法、服务与政策
二、灾难和突发事件对人们心身的影响
地震伤残者的临床心理表现 •急性期心理表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肌肉紧张、剧痛、紧张不安 –反复重现灾难体验或逃避回忆受伤情境 –绝望、悲伤、社交退缩 •慢性期心理表现: –自我形象紊乱������ –恐惧、焦虑和抑郁 –自尊心和社会功能降低 –强烈的不安全感 –孤独无助, 信任感丧失
2013年5月9日 北川教师培训学校
从事于被虐待儿童的心理治疗 ・ 2008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
开始参加中日学术交流(1次/年) ・ 2011年,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
协助日本红十字・心理援助队的派遣 开始了援助县外生活的避难者“明天会议”
东日本大地震的受灾情况
震源 离海岸130km附近 深度 24km Mw9.0
2013年3月11日下午14時46分 东日本大地震 在世界观测史上第4位 大约6分钟的摇晃
灾难使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产生阻碍,正如一 列飞驰的列车发生故障后停止运行
Progression of Psychological Shockwave 心理冲击波发展图
创伤性障碍1
创伤性障碍2
健康运行3
探索灾后心理创伤个体认知功能变化
S1
➢ 对即将来临的刺激更加期待和
-10
焦虑(CNV波幅更大)
S2 CNV
•确定自我或对他人伤害的危险性 •预测灾后精神卫生问题及服务需求
•本身也是干预过程
确定灾难的严重程度
什么样的灾 谁受灾 影响面
影响程度
不同的灾难
单次和反复 慢性和急性 有下限灾难和无下限灾难
汶川地震灾难民众带来了各种心理创伤
潜在受灾者
第一级 直接卷入大规模灾难;丧亲;财产损失 幸 存 者 需要即时心理社会援助
Fz -1
-100 1 uV
100 200 300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Institute of Psychology,Chinese Academyof Sciences
Cz
400 ms
PTSD (n=20) Non-PTSD (n=20)
26 /42
探索灾后心理创伤个体认知功能变化
➢ 反应抑制能力下降(N2波幅降低),心理负荷升高(P3波幅增加) ➢ 速度变化知觉水平变高
17.3%(张姝玥等)、18.3%(毛文君等)。
863计划项目的调查结果
▲地震后四川灾区民众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PTSD(创伤后应急障碍) 患病率与以往案例有很大不同,PTSD患病率大致为2%—4%左右(儿童少年 2.5%;成人4.5% ),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事件
后15%左右的患病率。
5% 0%
医务人员
伤残儿童
孤儿
基层干部
灾后特殊人群PTSD的发病率
6个月 12个月
23 /42
2、创伤及类型
第一、 简单创伤:仅经受一种惊吓,如地震、战争、灾荒、 虐待等的其中一种。
第二、复杂创伤:
a)多重创伤:一生中经历多种创伤,且不是同一种;
b)系列创伤:多次经历同一PT种SD创伤,如家暴;
27 /42
PTSD在一个人精神世界中的位置。
物质滥用
家庭问题
PTSD
抑郁
人际关系问题 焦虑
灾害
伴随危机生命,丧失 生命的心理事态
地区/人命/住宅/财产 /身体的损伤/失去重要 的人・・・
反应通过身体/感情/思考/行动等形式表现出来
正常的心理压力反应
随着时间推移的一般反应
共患难期
①积极的活动 ②爱护他人共同协助感情
(河北新報,2011)
原子能发电所 事故 堆芯熔化,氢气爆炸,放射性物质的扩散 国际原子力事象评价量表 7级(最恶劣) 食品和自然的污染 半径20km范围内的避难命令 周边地区的主动撤离 电力不足,赔偿问题 声誉受损,关于人体健康的争论等等 县外避难者 315,196人( 2013年2月现在) (相当于北川羌族自治县人口的大约2倍)
第五级 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易感性高, 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
第六级 不同人群的混合。在家中等候消息的与第三级受 灾者(但处境安全)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救援 或搜寻工作者的家属)。
确定受灾者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
精神状态 情感状态 认知状态 行为状态
现有情绪力量与应对能力 影响现有功能水平的因素
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两个重要的词
平衡状态-失平衡
精神或情绪的稳定、平衡状态,或有机体的平衡状态。
能动性-无能动性
生理健康的一种状态,即一个人对不同心境、感受、情绪、需要、条件、影 响,能自动作出反应;对物理和社会世界的适应能力。
重大自然灾害对人的心理影响
大地震提出了急迫的现实需要:
超过1000(20%)万直接经历灾难的人 需要心理安抚。
(日本气象厅,2011
巨大海啸 世界观测史上最高级 大约30~60分钟后 海浪的高度 8~9m 从海岸最长达到6km 海浪冲向内陆的高度 最高超过40m 被水淹地区 561㎢ (相当于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面积)
(NHK,2011)
(名古屋电视,2011)
(河北新報,2011)
c)发育性创伤:发生在孩子发育阶段的创伤,如常打,性侵 犯或无人照料的孩子;
第三、羞辱性创伤:孩子遭受的羞辱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四、 关系型创伤:生命中本该担任保护、照顾、关心的角色却带来
伤害时造成的创伤,如家暴或虐待、亲人性侵。此类型的创伤伤害性最大。
3、一个事件如何变成创伤
一个事件如何变成创伤
ASD (急性应激障碍): 国际:分离症状、再体验/闯入、回避、高唤起 ,四个症状单独计分 我国:四维度结构得到验证,但分离症状与其 他三个维度相关较高初步探明我国灾后心理创 伤反应症状的结构特点,为我国灾后心理创伤 的诊断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灾后心理创伤发生的基本状况
➢ 总体来看,我国灾后心理疾患的发病率较高,仅PTSD一项的发病 率往往都在10%以上,甚至高达84.8%
第5届 中日灾害个案研讨会
为了避开放射污染而到县外生活的避难者们, 我们能做什么样的援助?
~兵库县临床心理士主办的“明天会议”的实践报告和讨论~
兵库县临床心理士会 樋口 纯一郎 赤田 太郎
报告者和震灾
・ 1980年,出生于神戸市(赤田) ・ 1995年,经历了阪神・淡路大地震 ・ 2002年,作为临床心理士成为神戸市公务员(樋口)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儿童
青少年
成人
老年
灾后不同年龄PTSD发病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Institute of Psychology,Chinese Academyof Scienc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