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必须教每个学生学会做人
教会孩子做人发言稿
![教会孩子做人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cc36dd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5.png)
教会孩子做人发言稿
亲爱的家长们、亲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人的重要事情。
做人,不仅仅是指我们的存在,更是指我们的品质、态度和行为。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教导孩子们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
首先,我们要培养孩子们的道德感。
道德感是我们判断是非善恶的准则,是指导我们行为的灯塔。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要诚实待人、友善相待,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只有在与人为善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我们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已经做出的承诺和决定付诸行动。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这样,孩子们不仅能够成为可靠的人,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收获更多的成功。
另外,我们也要传授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
这包括尊重他人、珍惜友谊、追求知识、助人为乐等等。
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基础,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它是我们的底气和坚持。
最后,我们要教育孩子们要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才能,我们要鼓励他们去发现、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只有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他们才能变得更加自信、坚韧和有意义。
亲爱的家长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好榜样,引导孩子们成为有道德感、有责任感、有正确价值观、有勇气追求梦想的人。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必将成为社会的栋梁,为我们的家庭、社会带来更多的荣耀和幸福。
谢谢大家!。
教会学生做人比学习成绩好更重要
![教会学生做人比学习成绩好更重要](https://img.taocdn.com/s3/m/0b305ca1482fb4daa58d4be8.png)
教会学生做人比学习成绩好更重要推荐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且要以“育人”为本。
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合作,教会学生生存,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做人。
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同样,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怎样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
教师只注重教学成绩的提高,轻视对学生行为品德的养成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没有形成良好人生观,这可能是我们办教育最大的失误。
教会学生做人比学生成绩好更重要。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把“教人做人”作为培养人的根本任务,如果我们按照老先生所说的那样去做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教育孩子学做能人。
让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坚信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让学生有一个较现实的欲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的欲望;让学生始终有一个快乐的好心情,快乐的游戏、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从小就要按规则去办事,遵守各种公共秩序、各种活动规则。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勇敢、坚强,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心理特点。
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孩子勇敢的面对,并积极的想办法,排除困难和挫折,提高学生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培养学生喜欢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会做人,对学生而言,要尊重师长,关爱他人。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团结互助。
理解父母的艰辛,明白父母将全部的心血和希望倾注在我们身上,懂得疼爱父母,尊重父母,珍惜父母的血汗钱;更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听讲,珍惜少年时光,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师长和社会。
教育学生,要学会与人相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浅谈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浅谈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https://img.taocdn.com/s3/m/7826ec87581b6bd97e19ea5f.png)
浅谈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岭湖小学陈惠华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关心他人的人,做一个自尊、自强、自爱、自信的人,做一个能够承受困难和挫折、勇于进取的人,做一个旷达超脱、悦纳他人的人。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江总书记报告的有关论述,进一步为我国基础教育战线指出了教育目标和根本任务。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应从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本身发展的要求,顺应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根本上是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
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为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且要以“育人”为本。
我们要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为社会办事,教会学生锻炼健体,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做人。
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同样,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怎样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
教师一践行三学会内容
![教师一践行三学会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fffb29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f.png)
教师一践行三学会内容一、践行师德,学会做人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要注重自身修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和感染学生。
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二、践行规律,学会育人教师要掌握教育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特点,因材施教。
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路人。
三、践行专业,学会教学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践行创新,学会发展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要关注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求,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创新和实践。
同时,要关注自身专业发展需求,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五、践行合作,学会共进教师要具备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活动。
要加强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同时,要关注团队合作和协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和交流活动,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六、践行责任,学会担当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尽心尽力地为学生服务。
同时,要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教育改革活动,为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七、践行文化,学会传承教师要具备文化意识和传承能力,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要了解和掌握本国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精髓,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
同时,要关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
小学学做人实施方案
![小学学做人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9f125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2.png)
小学学做人实施方案
学做人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品德修养,更关乎他
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小学学做人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就小学学做人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包括班级纪律、考勤制度、奖惩机
制等。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明确学生的行为准则,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品德教育活动,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举办主题班会、开展志愿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美好的品德风采。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品德教育中来。
学校可
以定期举行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学生品德教育的讨论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最后,学校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预防和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
总之,小学学做人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
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品德高尚、心理健康的新一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希望各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真思考,不断完善小学学做人实施方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2019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范文word版 (12页)
![2019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范文word版 (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29bbc49ad1f34693daef3e80.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篇一:201X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201X年教师结构化面试试题汇总自我认知类1教师要耐得住寂寞、清贫、教师要守住这片净土,你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参加教师招考进行教师队伍你的动机是什么?你觉得做教师的伟大之处在哪里?【参考答案】:首先,我十分热爱教师这个写满奉献、充满挑战的行业,这里有可爱的孩子,令人敬佩的同事,他们是人生路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尽管在物质上是贫乏的,但是在精神上却是富裕的。
其次,我在大学期间系统的学习了教育理论知识和所报考职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基础。
第三,我在大学期间做过家教,暑假做过教师兼职,因此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基础。
第四,如果我有幸能通过面试,那么我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到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教育事业增添一片瓦。
2、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参考答案】:我崇拜的教育家很多,在这里我想想说说陶行知先生。
我之所以崇拜陶行知,就在于他担任校长期间与教师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道路。
他曾经倡导“六大解放”这一民主的教学方法。
即“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巴、解放时间、解放空间”。
我们在实践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就是要创设民主、平等、开放的教育氛围,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你平常看的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和杂志有哪些?我喜欢读一些中国教育大师的作品,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的教育理论和知识。
比如说:《陶行知文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当今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当今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https://img.taocdn.com/s3/m/ff50c94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60.png)
当今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这些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的过程,学生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因而,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关键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教师应具有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师观,新的教学观。
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教学改革的首要位置。
首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观念,构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
当然,尊敬老师,尊重知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继承和发展。
可是,一旦给老师披上神秘的外衣,把教师看成真理的化身,智者、能者的体现,那就和“个人崇拜”没什么两样。
我班就有不少家长反映:学生不听家长的话,但是把老师的话奉为圣旨,言听计从。
见到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无创造性,无进取心,将会成为“师道尊严”的牺牲品。
作为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祭坛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
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互尊、互爱的关系。
课堂气氛应是民主愉快、和谐的,这是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师的态度应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
不应该是盛气凌人的、生硬粗暴的、冷嘲热讽的态度。
著名教育艺术家魏书生老师尊重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学会学习。
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而他是成功的,他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强。
其次,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把机会让给每位同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心理接触的过程。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一个没有情感交流的课堂一定是不成功的课堂。
教师应该注重保护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教师的爱应面向全体,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优生,特别对那些后进生应加倍爱护。
俗话说:“越是干旱的禾苗越需要雨露的滋润,越是受冻的秧苗越需要阳光的照耀,越是得不到尊重的人越需要别人的尊重。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做人](https://img.taocdn.com/s3/m/245ecfd03186bceb19e8bba4.png)
好班规打造好班级——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教师的两大任务就教书和育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育人更重要。
新时代的发展,不仅需要科技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建设者。
教育学生做人有多种方式,通过班规教育学生做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
教师可借助班规,让自己的学生彻底地明白做人的道理,从而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经典案例呈现:山东省日照港中的优秀教师秦玉彬认为,制定班规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并严格要求自己。
秦老师所制定的班规中有这样一条:“每位同学应该自觉遵守纪律,为人诚实,自尊、自爱、自重、奋发向上。
”这条班规说明了它的目标指向正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其中“诚实”恰是学会做人的风向标。
在秦老师的班上曾经发生很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学生小明拿了50元钱交给秦老师,并告诉老师这钱是自己在上学的路上捡到的。
对于小明的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秦老师特意在班里表扬了他,并给他所在的小组加了分。
可是过了几天,孩子的家长打来电话,说自己的孩子在家有偷钱的行为,最近发现家里的50元钱不见了。
大家肯定都猜到了,学生小明是拿了家里的钱来博得老师的表扬。
秦老师把小明叫到了办公室,并没有斥责他的不诚实。
而是关爱地向他提出班规中关于诚信的条例,并给他讲了一个关于战争年代“滚雷英雄”的故事。
以真实的故事,去触动小明的心灵。
让小明意识到诚实的重要性,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之后,秦老师再晓之以理。
肯定他“拾钱交公”有集体荣誉感,同时,又指出,“以偷代拾”,就不算是一个诚实的学生,这样会损害一个人的道德。
这样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以后的日子里,小明逐渐地改掉了说谎的坏毛病,并始终用这个故事鞭策自己。
案例解析:诚实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良好品德的体现,也是当代教育者特别关注的问题。
要想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首先要着眼于诚实,如果没有诚实作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抵达成功的彼岸的。
为此,我们要通过班规使学生明确做人的目标指向,让学生明白学做事首先要学做人的道理。
身教言传学生学会做人
![身教言传学生学会做人](https://img.taocdn.com/s3/m/5ae6f510bcd126fff7050b9e.png)
“身教言传”让学生学会做人新华中学徐弟强最近,经常听到诸如此类的报道:学生在课堂上肆无忌惮的侮辱老师,女学生威胁殴打自己的同学,学生因为一些小事把自己的父母杀害,甚至由于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得了抑郁症或自杀,等等。
这一桩桩匪夷所思的事件很值得去深思,教会孩子做人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塑造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形成完善的人格、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且要以“育人”为本。
到底应该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我认为可以从“言传”“身教”两个方面去做。
首先我们先说身教。
为什么不先说“言传”而先说“身教”我认为“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无德无以为师。
”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
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
学生接纳、喜爱某个教师,往往是从对这位教师的敬佩开始的。
这种敬佩来自于教师的素质和修养,包括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感、品格、工作能力、知识水平、生活态度、艺术修养等诸多方面。
下面我结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探索,来谈谈如何“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一个教师对自己育人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这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也是师德规范的首要问题。
(一)、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中小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
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崐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
教学生学会做人心得体会
![教学生学会做人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fa1c5d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0.png)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尝试探索和实践,现将我在教学生学会做人方面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生的导向,教会学生学会做人,首先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通过讲解道德规范、案例分析、实践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强化法治意识。
引导学生学习法律法规,让他们明白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注重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课外活动。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3. 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做人品质的体现。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以下良好行为习惯:1. 自律。
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守时、守纪、守规矩。
2. 责任心。
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负责,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
3. 团队合作。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四、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他们发挥潜能。
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1. 鼓励学生发挥特长。
在课堂上,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 尊重学生个性。
“学会做人”是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核心
![“学会做人”是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核心](https://img.taocdn.com/s3/m/0a93df2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9.png)
“学会做人”是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核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变革加快,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德育教育不仅是个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而学会做人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会做人”涵盖了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道德素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行为准则、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人际交往规则的内在修养,是人们在处理与他人关系、处理问题和解决冲突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
学会做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明确什么是善良、正直、诚信和友善。
要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尊重他人的个体差异,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养成自律的习惯,培养自我约束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会做人,学生能够明辨是非,遵守规则,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学会做人”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切、恢复力和主动承担相应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学会做人,就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突出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发挥自己的作用。
学会做人还涉及到学生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和选择,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责任,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会做人”塑造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观。
自我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评价和期望,是人们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认知和评价。
学会做人,就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同时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学会做人还意味着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明确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努力追求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通过学会做人,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会做人是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核心。
它不仅包括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还涉及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价值观的形成。
论教育学生首先学会做人的重要性
![论教育学生首先学会做人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263641c0f8c75fbfc77db25d.png)
论教育学生首先学会做人的重要性作者:吕艳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3期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大家众说纷纭。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教师都应该明确学生跟我们教师学什么?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认识到,学生进入学校,接受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教学任务,但那不是教育的主体。
教师的首要教育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
美国的家庭教育手册非常有意义。
他规定了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应该完成哪些家务劳动,而中国的家长更注重自己的孩子参加了几种补习班,考试成绩多少分,然后捧着他们吃好、喝好。
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走向成功,而忽略自己的孩子能否有应对生活考验的能力。
一个个生活实例摆在我们面前,但是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因为这些例子而彻底改变呢?这在我们教师的眼中,真的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孩子连最起码的为人处世都没有学好怎样面对生活。
当然这加大了教育工作者的难度。
我主要注重以下方面来教育学生学会为人处事:一、教学中在教学工作中,我非常珍惜各种课程资源,把它们优先组合在一起,当然还必须通过设计各种活动来锻炼孩子们。
在我的教育理念中,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他又怎么懂得做人,不懂得做人,拥有再高的学识水平,进入社会,也会成为一颗毒瘤,只等私欲灌溉罪恶之花,终有一天会释放。
所以,总会有许多大师在选择合适的传承人的时候,摒弃那些心术不正的人。
我们肩上的担子更加重大,这是不同的时期,教育赋予教师不一样的使命,我们的教育将关系国家的兴盛,关系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危。
针对孩子为人处事的教育,在小学阶段我的教育目标有:(1)具有积极人生观;(2)具有健康身体和心理;(3)会学习、有智慧;(4)会合作、待人以宽;(5)会生存、能独立;(6)正直、善良;(7)自控、自律、自省。
教育的经典 育人的真谛
![教育的经典 育人的真谛](https://img.taocdn.com/s3/m/9d0e12f583c4bb4cf6ecd162.png)
教育的经典育人的真谛教育的真谛: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必须教每个学生学会做人,那就是让学生在现实中、在快乐中、在生活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教会学生做人的真谛,可以说是不合格的教育,甚至是误人子弟的教育;如果我们的老师不教会学生做人的真谛,可以说是不称职的老师,甚至是误人子弟的老师。
因此教学生“做人求真、做事讲慎”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学会做人”已成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正是基于此我们明确提出“不求人人升学,必须人人成人”,特别强调“真言慎行”,即做人求“真”、做事讲“慎”。
一直以来我校始终坚持德育首要位置,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目标,以“三做”为载体(即做诚实、正派、正直的人;做有远大理想的人;做有责任心的人),以“做事”文化为内涵(即在做成事中学会做人),以“三会”为内容,(即会说话、会走路、会讲卫生的文明行为规范);不断创新德育模式和方法,实施“三轮驱动和谐育德”,致力于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从学生最现实的经济利益入手,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学生头脑,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帮助他们确立坚定的政治信念,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使初中学生初步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个人理想,确立初中阶段勤奋学习、发展才能、为实现崇高理想打好基础的近期理想。
并鼓励学生与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培养“具有积极人生观”的人学生要做“真实”的自我,让学生对生活、前途充满希望,努力做到天天有进步。
老师在教育教学进程中,注意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成绩或闪光点,并给予客观表扬和赞许,学生就会表现得非常积极、乐观、学习有活力,有积极性。
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
![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https://img.taocdn.com/s3/m/271d111416fc700abb68fc3b.png)
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梅南镇中心小学危万能作为一位低年级的班主任,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得法的老师”,由于我所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活动就不单是靠语言文字教育,而是如何将教育活动渗透到每一日学习生活中去。
下面我将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将门出虎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都是“行为场”的作用。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坚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
他的衣服不求考究,只求整洁;他的衣服永远整整齐齐,一丝不苟。
这些都直接得益于他的母亲。
正如他自己所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可见,父母给其子女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因此,我在家长会上要求学生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二、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可以造就人我始终认为,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赏识教育,并且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https://img.taocdn.com/s3/m/3e82016402768e9951e738a3.png)
我以为,百年来的中国语文教育,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弊端,其中一个弊端是“伪圣化”。
所谓“伪圣化”,就是用一套唯一的“群性话语”“公共思维”模式,钳制师生丰富多元的精神方式、说话方式,压抑精神自由,禁绝个性语言,让全体师生都用一个模式思维、用一套话语说话;就是用专制色彩的、伪神圣、假崇高的观点去看待“高尚”。
“健康”、“先进”、“有意义”等真正的人文价值范畴,让师生的语言,远离真实的人生和真实的现实生活。
“伪圣化”产生于语文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情结。
推动它的是中国语文教育中的两股思潮,“文以载‘道’”思潮和“文‘道’合一”思潮(“道”之所以加引号,是因所谓“道”不过是狭隘的、急功近利的、甚至带有极左色彩的政治思想)。
它是极左政治在中国语文教育中的遗留物,又与封建传统的教化教育接上了渊源。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语文教育中较严重地存在着。
第一种表现——禁绝个人语言、个性语言、多元解读譬如,我们总喜欢面命耳提地引导十几岁的学生“要写有意义的事情”,“说崇高的话”;我们总爱说,“《项链》是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雷雨》是揭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麦琪的礼物》是表达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小人物悲惨生活同情”,甚至“《绿》是对祖国山水和大自然的热爱。
”崇高、有意义这些人文价值并不错,理应倡导;但关键问题是,怎样理解、如何把握“有意义”、“崇高”?那些课文也的确可以如此解读,但是,是否只有如此唯一的解读?必须强制性地如此解读?可否允许教师与学生做出自我的、多元的“最令人气愤的就是作文课了……所谓练习议论文是怎么个练法呢?合理解读?一位高中生说,第1段必须在四行以内,并且提出论点;第2、3段都必须先设立分论点,然后行文;第4段总结全文,提出口号,也必须在四行以内。
纯粹一个‘四股文’!且慢,论点还有要求,必须是靠近理想、奉献、爱国等重大主题。
有一次老师要求评述《祥林嫂》一文,我评论的是她的几个希望的首先产生与幻灭,自以为文采等都还可以,没想到被判为零分,并被勒令重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必须教每个学生学会做人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的过程既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接收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过程。
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等多种能力;同时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
因此,教育必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一切工作中心任务,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能从学习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和人生哲理,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使学生心中美好人性的萌芽慢慢地滋生,强壮。
完善学生人格,做个有志向的人、善良的人、有教养的人、乐观的人、宽容的人、实在的人、智慧的人、正直的人和谨慎的人。
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天经地义的责任。
教育必须教每个学生学会做人,那就是让学生在现实中、在快乐中、在生活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教会学生做人的真谛,可以说是不合格的教育,甚至是误人子弟的教育;如果我们的老师不教会学生做人的真谛,可以说是不称职的老师,甚至是误人子弟的老师。
有道是:学习不好会误事,品德不好会坏事,坏事比误事更可怕。
也有人说:身体不好的学生是废品,成绩不好的学生是次品,品行不好的学生是危险品。
两种说法都说明,如果不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品德教育、做人教育,不仅影响学生本人和家庭,更严重的是危及他人和社会。
一、教每个学生学会做人是教育天经地义的责任本人曾在博文《在学习中学会做人的道理》谈过: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
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
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
每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渴望着成功,而且很多有志之士为了心中的梦想,付出了很多,然而得到的却很少,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你不能说他们不够努力,不够勤劳,可为什么偏偏落得个一事无成的结局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从表面上看,做人做事似乎很简单,有谁不会呢?其实不然,比如说你当一名教师,你的主观愿望是当好教师,但事实上却不受学生欢迎;你去做生意,你的主观愿望是赚大钱,可偏偏就赔了本。
抛开这些表层现象,去发掘问题的症结,你就会发现做人做事的确是一门很难掌握的学问。
可以这么说,做人做事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学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入手研究,都不可能窥其全貌。
要掌握这门学问,抓住其本质,就必须对现实生活加以提炼总结,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来,人们才能有章可循,而不至于迷然无绪。
让教学内容成为学生通向真实生活,通向广阔世界的桥梁。
通过教学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学得更深,更广。
在当今的中国教育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应该是中国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
而如今,表面上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潮下,这种天经地义的责任已经没有了任何神圣可言,似乎它也必须为学校追求升学率让路。
履今天,在不少学校,教书育人成为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教书与育人不再具有天然的联系,教书却与考试、与升学、与升学率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教育人、培养人、陶冶人、帮助人,不再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应试的本领,追求学生考高分,已成为老师职业生活的主要任务。
这就从教育的天然使命中排斥了“教会学生做人”的本质诉求。
日常的德育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弱化,做学生工作,做学生德育工作,成了班主任、成了德育老师的事。
今天,在不少学校,德育课程成了应试教育的附庸。
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少得可怜的德育课程,人们还用传授知识的办法来实施,致使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也彻头彻尾地成了应试教育的附庸。
在不少学校,学生的道德养成无法得到社会生活实践的滋养。
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上课、作业、考试,几乎成了学生生活的全部内容,家庭生活实践、社会生活实践、劳动生活实践、行业生活体验,几乎成了学生生活的空白。
在这种教育生态下,学生的道德生活体验极其匮乏,在学校中习得的少得可怜的道德知识,根本无法经过道德生活的体验,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事实上,离开了生活实践,离开了生活中的价值体验,道德教育必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必然是学生在做人方面留下的种种缺陷:在乘坐交通工具出行时,年轻人与老年人抢坐位;在人际交往中,文明素养不高,甚至缺乏教养;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自主管理能力差;在家庭生活中,不尊重老人、不孝顺父母;在工作中,不敬业,不任劳任怨……。
学校道德教育缺位、道德教育扭曲、道德教育缺乏社会生活实践滋养,带来的必然是学生道德生活世界的种种失范。
教每个学生学会做人是教育天经地义的责任,更是万事的前提和根本。
教每个学生学会做人,应面向世界,面向现在,面向未来,牢牢把握做人的最基本的内涵和要求,将做人的道理和行为习惯,渗透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中,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最坚实的基础。
二、教每个学生学会做人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天职老师的天职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塑造学生“灵魂”。
在当今时代,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也可以说它是整体优化教育。
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爱的教育是真诚的,可贵的,富有生命意义的。
对学生的爱与尊重不是给予,更不是说教:它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信任,相互宽容,相互期待,相互了解。
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对每个学生抱有希望,把每一个学生看成是最好的,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教师的欣赏往往能使学生内在的潜力发挥出来。
以一个欣赏者的身份看待每个学生,就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这就为在班级中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重要的心理基础。
今天的学生长在独特的年代,他们应学会关心、爱护、同情、支持、帮助、友爱等种种现代人非常缺乏的交往品质,学会文明竞争、互相帮助。
每个老师只要坚持走“以人为本,关爱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每一个学生在当今教育的舞台上,都可以找到能够体现自己个性尊严的角色,从而实现让每一粒种子在教育的原野上破土发芽,让每一株幼苗茁壮成长,每一朵鲜花自由开放,每一个果实散发芬芳的教育愿景。
“子不教,父之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习惯和追求,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家庭氛围是孩子今后爱好和品行的重要“培养液”。
所以说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教育孩子学会做人。
2005年“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表明,分别有88.2%和78.7%的少年儿童认为父亲和母亲对其最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均位居榜首。
而只有23.1%的父亲和19.3%的母亲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分别排在学习成绩(88.2%)、身体健康(42.9%)、安全(39.8%)和学习成绩(78.7%)、身体健康(42. 4%)、安全(40.4%)、做作业(22.7%)之后。
中国儿童中心承办的“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抽样调查”中,当让父母回答“对孩子前途最大的期望是什么”时,有53.47%的父母把“将来上大学”当作孩子最有前途的选择,远远超过了“只要他/她将来生活幸福”(17.8%)和“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13.75%);仅有27%的父母“完全不同意”“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什么事情都不重要”的说法。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关注孩子将来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已经成为当今大多数父母关注的焦点,甚至是关注的全部所在。
其实,孩子学业成绩的提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勤奋程度、刻苦精神、进取精神等等。
既有学校教育的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的因素、社会环境的因素,更有孩子自身的因素。
其中,孩子自身的因素是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因素。
孩子自身的因素包括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想不想学、会不会学。
想不想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和前提,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会不会学则是方法问题,相对于想不想学而言属于矛盾的次要方面。
解决了“想不想学”的问题,即矛盾的主要方面,“会不会”学的问题,即矛盾的次要方面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从家庭教育的实际来看,即使是高学历的家长,也很难完成各学科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学校教育。
家长的主要责任是配合学校教育,解决孩子想学、爱学、会学等问题,而想学、爱学的教育需从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做起。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关鸿宇教授撰文指出: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多,存在的问题也多。
根据调查,在行为习惯方面,孩子主要存在着“十小”问题。
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依赖”、“小散漫”、“小野蛮”、“小磨蹭”、“小马虎”、“小攀比”。
所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都是个习惯问题,可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对家庭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是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的关键是习惯培养。
要解决这十个问题,家长必须抓紧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我们应当清醒的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十小”问题,不仅存在与独生子女身上,在多子女家庭子女身上也同样存在。
从表现方式上看这“十小”问题是行为问题、习惯问题,实则属于道德问题,即“问题道德”的外化或外在表现。
追其原因有孩子自身的原因,有学校教育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道德教育即学会做人教育滞后所至。
当今很多学生缺乏爱心,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对父母不能进孝心,对同伴缺少诚心,对给予自己帮助的人缺少感恩心,对需要帮助的人缺少同情心,对与自己有不同见解或观点的人缺少宽容心,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缺少责任心。
这是不争的事实,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同仁和家长的广泛共识。
因此,培养学生成为富有爱心、胸怀大度、乐观向上、勇于负责的人,是教育孩子学会做人的重要任务,更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天职。
三、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一项民心工程、战略工程,它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大量问题的出现已经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提出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做人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它指的是一个健全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它是思想品德、道德规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毅力等方面的总和。
它的核心内涵是人格或心理素质。
而“德育实力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