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小学说明文阅读技巧(一) ppt
合集下载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a717209e314332386893a9.png)
具体确切
作比较
两个事物之间的对比
突出
举例子 打比方
有“例如、如、像” 等词
具体有力地
把要说明的事物用人们熟悉的事 物来
作比喻。
生动形象地
说明了……事物 的……特征
分类别
分门别类说明
有条理更清楚
地
4
下定义
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 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
征做简明、概括的说明
地
画图表
画图、照片或列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 形象地
作诠释 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 具体的解释说明(最后写 说明了……事
体的解释说明
上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物的……特征
。
形象化的描摹
形象化的描摹,具体生动 形象 地
引资料
引用古诗谚语俗话 等
增强说服力
5
掌握说明方法,辨析具体作用。 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常见的有:
1.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 作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2.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 作用: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 作用: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 特点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作用: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
区
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作用: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画图表: 作用:一目了然,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小学说明文ppt课件
![小学说明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1709809e314332396893d9.png)
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 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 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一个东西 是什么有什么用)。
1
说明文阅读特点和技巧
把握说明对象
1.看标题 2.看首尾段 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 )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 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5.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 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 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8
做假设: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作用: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
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 睁开眼睛。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由于只存在气体对阳光 的散射,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
12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 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 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 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7
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作用: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
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 用。
2
说明文阅读特点和技巧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下定义 做假设
分类别 …… 说明方法的使用能让说明对象更加 形象具体,生动有趣。
3
举例子: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 作用: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 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 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 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 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一个东西 是什么有什么用)。
1
说明文阅读特点和技巧
把握说明对象
1.看标题 2.看首尾段 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 )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 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5.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 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 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8
做假设: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作用: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
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 睁开眼睛。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由于只存在气体对阳光 的散射,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
12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 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 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 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7
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作用: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
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 用。
2
说明文阅读特点和技巧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下定义 做假设
分类别 …… 说明方法的使用能让说明对象更加 形象具体,生动有趣。
3
举例子: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 作用: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 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 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说明文文体知识及阅读技巧PPT课件
![说明文文体知识及阅读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160fea02020740bf1e9b1a.png)
第10页/共29页
说 明 方 法
考点3: 辨析并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 况或事理,有时列举一些既通俗 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进行说 明。举例说明可以通过有代表性 的例子,清楚、真实、有力地说 明事物或事理。
列数字:数字有约数和确数, 不管哪一类数字,都能起到更准 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 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 日的不是列数字。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 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 (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 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 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 体形象/充满感情。
第24页/共29页
说 明 文 开 方头 法的 及 作 用
结
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
构
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
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
一层地剖析事理。
第8页/共29页
考点3: 辨析并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说 明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 子,作比较,列数字, 打比方,画图表,作引
方 用、作诠释,摹状貌等 。 法 采用什么说明方
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
说明事物的文章常采用空间顺序 和时间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常采用 逻辑顺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要找 出体现说明顺序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有时一篇文章,可能兼用几种说明顺 序。
第7页/共29页
考点2 :理清说明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
说
式有两种。
明 的
1.总分式:包括“总 --分、分--总、总--分--总等, 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
内容决定的。
第9页/共29页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常见阅读之说明文阅读技巧总结上篇(部编版) (共26张PPT)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常见阅读之说明文阅读技巧总结上篇(部编版) (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1154d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2.png)
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
“首先” “其次” “还” “也” “此外”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②
小试牛刀
阅读下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在《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 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 ,也就说明我们的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色污染”难以根除。
说明方法的作用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 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小试牛刀
例:人工消雾有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 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凝 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 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气空中混合,促使雾滴蒸发而消失。
说 对 说 说目
明 对
象 特
明 方
明 顺
录
象征法序
①
说明对象
Hale Waihona Puke 一、如何找到“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 点之一,其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 么?”
方法一:看题目,
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 的对象。如《中国石 拱桥》。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
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 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 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
“首先” “其次” “还” “也” “此外”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②
小试牛刀
阅读下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在《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 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 ,也就说明我们的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色污染”难以根除。
说明方法的作用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 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小试牛刀
例:人工消雾有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 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凝 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 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气空中混合,促使雾滴蒸发而消失。
说 对 说 说目
明 对
象 特
明 方
明 顺
录
象征法序
①
说明对象
Hale Waihona Puke 一、如何找到“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 点之一,其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 么?”
方法一:看题目,
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 的对象。如《中国石 拱桥》。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
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 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 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
说明文阅读指导ppt课件(35页)说课材料
![说明文阅读指导ppt课件(35页)说课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2ce10d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4.png)
文学性标题的作用
描述性、抒情性语言常用修辞 方法提示: 1分析语言修辞特点 2说明作用:
A吸引读者引起思考 B引出全文内容
大自然的现象——风 [叶冰] 大自然的现象真是千奇百怪,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风,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 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 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 恶煞凶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 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只不过, 空气有时流动得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地球上,有6 个空气流动系统,即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 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 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 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 等。
明 打比方
方 画图表
法
下定义 作诠释
分类别 摹状貌
• 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 , • • 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 , • • 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 。
➢掌握说明方法 (语言标志)
•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 ★列数据: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
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明 代,郑和7次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2000多吨重,足以 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巨大作用。近代,由 于热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由于现代 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 逐渐回升了。日本曾提出造5万吨的风帆货轮的方案, 荷兰也设想建设更大吨位的集装箱船。新型的帆船会乘 风破浪地驰骋在辽阔的海洋上。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ppt(1)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ppt(1)](https://img.taocdn.com/s3/m/d2c2bc3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6.png)
⑴ 、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下定义) ⑵ 、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⑶ 、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 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 这种光圈叫做晕。(作诠释)
分析: ⑴ 、 ⑵两句都是判断句, ⑴句使用了 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食物的概念,它还可变为 :“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就是 食物。 ⑵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 ,如果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 那就荒谬了,因为不是所有有颜色“单纯的光 ”都是激光。 ⑶句不是判断句,说明的内容没 有解说“晕”的本质特征,只是描摹了它的具 体表象,因而是作诠释。
答题模式:
①不能删。
②因为“……”表示……(起…作用),在 这里说明了……,删掉后就变成了……,这
与事实不符。
③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中考典型试题
1.“×××”词好在哪里?(或作用是什么)
“大型油轮失事以后,其中的原油全部 流入海洋中,从而造成严重的海洋石油污 染。 ” 这一句话中“严重”一词好在哪 里?
方法。
(下定义)
5、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 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
(举例子)
6、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
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
来解释。
(引用)
7、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
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
于猫。
(作诠释)
8、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 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
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一般为文章所阐释的事理。 判定:先看题目后观全文,提炼或概括全文内容或 中心内容。
说明文阅读PPT_课件
![说明文阅读PPT_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1830b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1.png)
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 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
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 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24
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 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 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 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 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 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格式: 介绍了_____的____.) 如:《死海不死》,科学地说明了死 海不死的原因在于 \" 海水的咸度很 高 \" 。
•3
说明对象的特征:
• 1、找原词原句。 • 如《苏州园林》,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 说明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2.注意段意、中心句。 •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 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 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1
说明对象:
• 1、看标题: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 2、看首尾段 :事理说明文一般找准开头结尾的 总结句。 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 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2
• 5、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
3、逻辑顺序。
•13
1.时间顺序。
•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 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 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 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 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比如我们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 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 “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 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 的。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 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
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 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24
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 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 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 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 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 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格式: 介绍了_____的____.) 如:《死海不死》,科学地说明了死 海不死的原因在于 \" 海水的咸度很 高 \" 。
•3
说明对象的特征:
• 1、找原词原句。 • 如《苏州园林》,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 说明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2.注意段意、中心句。 •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 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 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1
说明对象:
• 1、看标题: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 2、看首尾段 :事理说明文一般找准开头结尾的 总结句。 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 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2
• 5、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
3、逻辑顺序。
•13
1.时间顺序。
•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 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 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 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 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比如我们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 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 “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 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 的。
说明文答题技巧PPT课件
![说明文答题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ae1dc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0.png)
答题模式: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 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8)引资料: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 诗词、农谚俗语等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充实。
答题模式:引用……突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 具体充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16
பைடு நூலகம்
(9)摹状貌: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将事物 特征表现出来。
“多”“有余”等表数量。
•23
方法归纳一:
1、解释、分析词语本义 2、结合语境分析具体内容; 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格式:
“×××”词,表示------意思,从( 时间、 程度、 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结 合原句)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作用: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 答题模式: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
的……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2)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
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比、而、相对于、 较……) • 作用: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 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鲜明具体。
段找“特征”; • 4、由段意归纳整合“特征”。
•7
考点二. 说明顺序:
本文主要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1)时间顺序:以时间的推移说明事物的变化过程。 (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先后顺序等)
(2)空间顺序:按照被说明事物的的空间存在形式,或 自上而下,或由前而后,或从外到内,或由一中心点向 四面扩散进行说明。
作用:增强说明对象的形象生动性。
答题模式: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8)引资料: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 诗词、农谚俗语等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充实。
答题模式:引用……突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 具体充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16
பைடு நூலகம்
(9)摹状貌: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将事物 特征表现出来。
“多”“有余”等表数量。
•23
方法归纳一:
1、解释、分析词语本义 2、结合语境分析具体内容; 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格式:
“×××”词,表示------意思,从( 时间、 程度、 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结 合原句)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作用: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 答题模式: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
的……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2)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
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比、而、相对于、 较……) • 作用: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 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鲜明具体。
段找“特征”; • 4、由段意归纳整合“特征”。
•7
考点二. 说明顺序:
本文主要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1)时间顺序:以时间的推移说明事物的变化过程。 (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先后顺序等)
(2)空间顺序:按照被说明事物的的空间存在形式,或 自上而下,或由前而后,或从外到内,或由一中心点向 四面扩散进行说明。
作用:增强说明对象的形象生动性。
答题模式: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PPT课件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7ea2da9ec3d5bbfd0a7492.png)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 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 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 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 么作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1、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句子生 动形象。
2、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 象的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 3、这段文字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 人民英雄纪念碑比做顶天立地的巨人,生动形 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 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说明文开头一段、末尾一段、 中间段的作用。
开头:①、引出说明对象 ②、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③、引出 下文 末尾:总结全文 中间段:过渡(承上、启下、 承上启下)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 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 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 的词语,如“首先”“其 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 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 括。
“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松鼠 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害怕强烈的日光 ,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 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说说划线词语 “可能”的表达作用。
作用:“可能”表揣测语气,说明火炬 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加 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阅读复习
说明文的考点
1.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2.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3.说明的方法及作用。 4.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5.筛选信息,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 6.主题的拓展和延伸。
说明文阅读指导
——说明方法及说明语 言
说明文阅读 一、辨析说明方法 二、体会说明语言
辨别说明方法
举例子 打比方 作诠释 引资料 列数字 作比较 配图?(答出一种即可) 其作用是什么? 示例一: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说明了钓鱼 岛有悠久的历史。
说明文阅读(第一课时)(说明对象及特征)精品PPT课件
![说明文阅读(第一课时)(说明对象及特征)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8de1b7e009581b6ad9eb2d.png)
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
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
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
不死也不长膘。
从分析材料着手
概括水葫芦的三个特点 :外表美、繁殖快、养分低
小结一(2min)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 象。如《中国石拱桥》。
• 自学检测二(5min)例文:
•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 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 多个国家。 抓住关键词语
• 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
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 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4、5段的说明对象是:
赵州桥
• 《中国石拱桥》6、7、8段的说明对象是:
卢沟桥
自学检测一(共8min)
下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例文: 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英国《卫报》在2002年评出“人类 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 一称号——因为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似乎 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 高山、海洋……塑料袋无所不在。直到有 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家伙仍然占据 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说明对象是?
苏州园林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 象。如《中国石拱桥》。
•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 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 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 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
• 举例导航:
《中国石拱桥》全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文阅读技巧PPT课件
![说明文阅读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a9596add3383c4ba4cd295.png)
答题格式为:本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准确有力、
具体真切、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内容) 。
易错点:
(1)答题时不用原文的句子;
(2)规律性词语用得不准。
-
17
➢ 归纳答题方法
列数字 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
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 打比方 摹状貌 作引用 :生动形象地说明···
一、说明文的分类
1.事物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 (说明对象)是什么?]
2.事理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 (说明对象)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
3
二、把握文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一、明确说明对象(一个词)。 1.看题目、开头。(全文)如:《中国石拱桥》、《苏
州园林》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段落) 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1.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 2.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
说明文阅读指导
-
1
考点
近年来对说明文阅读的考查与评价,越来越突出新课程理念。从涉 及内容看,多取材科技、环保,体现当今发展水平和人类认识水平的科 技说明文比重增大;从考查角度看,更注重对文本材料的整体理解与感 悟,其中联系生活实际或综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类的“开 放性试题”备受青睐。
说明文的考点: 1.归纳说明的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的相关特点。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提取文中信息或用自己的话回答对文意的理解。 3.整体把握文章,分析篇章结构与内容,提取“具体所指”信息。 4.能根据说明文文体特点理解并运用主要说明方法。 5.通过对词语的把握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6.根据文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阐明自己的看法并尝试探讨。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 们去探索、去寻求。
-
8
6、仔细阅读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恰当的关联 词语 A、_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_。 7、请指出第①段中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答:⑴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 8、第②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 答:“这一特性”指代:_______“它”指代:_________ 9、请分别指出第①段和第②段的中心句。 答:第①段的中心句是: 第②段的中心句是: 10、根据文中的介绍,请用简略的语言谈一谈指纹有哪些用途。
-
2
二、典型例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智慧也可以移植 王金宝
①《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读书人朱尔旦天生愚笨,学习成绩很 糟,几次参加科考都未及第。后来,他结识了一位主管人间生死的陆判官,请 求帮忙。陆判官施展法术,从死人身上选了一颗“慧心”,调换给了朱尔旦。 从此朱尔旦变得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下笔神思飞扬,不久就考中了举人。 这个故事虽说是蒲松龄先生编造的,但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用生物工程方法把 知识“拷贝”到大脑里,使一个知识不多的人很快获得很高的常识,而且有可 能将人的智慧从一个人的身上搬到另一个人身上,使后者拥有前者的记忆。
⑨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一旦获得成功,《聊斋志 异》中的神话将变成现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飞跃。 假如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即将离世,只要把他大脑中的记忆物质 取出来,移植到一些年轻科学家的头脑里,他的工作就可以有人 接替了。
(选自《中国科协报》)
-
5
1、开头一段的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将第②段分为两层,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3、文中②—⑥段大致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文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什么?作用如何?
②早在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就用涡虫做过记忆移植的实验。他 用一束光去照射一群涡虫,同时用电流刺激它们。时间久了,这群涡虫就形成 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光束,即使没有电流也会马上避开。麦康纳尔把这些 涡虫碾成了浆液,用来喂没有训练过的涡虫。奇迹发生了,没有经过训练的涡 虫看到光束也马上避开了。这个实验表明,动物的记忆可能存在于某种物质之 中,因而可以从一个个体移植给另一个个体。
⑥到目前为止,从高等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记忆物质还不很多。经分析发现,这些 记忆物质都是由某种特殊的蛋白质组成,因为构成的形式不一样,性质也就大不一样。
⑦瓦加尔进一步预言:记忆也像动物的遗传那样,是通过一种密码来实现的,一 切动物的记忆密码都相同。
-
4
⑧既然记忆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那么记忆蛋白能否应用于 人类呢?为此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他们用加压素喷 洒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鼻子,一天后这位青年记起了一 些车祸的情况,一星期后恢复了记忆。以后他们发现加压素不仅 能恢复病人的记忆,而且能提高记忆力、识别力和注意力。
现代文阅读之 ——说明文阅读技巧(一)
-
1
一、感受新知 (一)、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说明内容的理解; 2.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理解; 3.说明顺序; 4.说明语言的准确。 (二)、命题范围: 1.要求指出文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辨析说明方法并能指出该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4.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层次,概括文章的文意、层意、段意; 5.体味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捕捉文中重要信息; 7.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解、发现、创新或提出建议。 根据上述考点和命题范围,在进行说明文阅读训练时,可以从答题技巧上入 手,抓住重点,把握规律,准确表述。
4、文中是怎样说明“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的?
5、全文说明的是移植“记忆”,可标题却是移植“智慧”,这个标题有问题吗?为 什么?
-
6
指纹的奥秘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
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__A__人的遗传特性,_B_
指纹人人皆有,_C_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
完全相同的呢。更有趣的是,指纹是胎儿从第4个月便开
.. . 始产生,到第6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当婴儿长成大人时,
指纹只不过变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
7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 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 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 友。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 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 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 开了。
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
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
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
叫弓型纹。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
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
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
同。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
④马田的“换脑术”轰动了欧洲,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得不相信,记忆是完全 可以移植的。
⑤美国的神经化学家瓦加尔,曾从大鼠的脑中分离出了3种记忆物质,它们是黑暗 恐惧素、嗓声忍受素、蓝绿色辨别素。把这3种物质中的一种注入大鼠的脑中,大鼠就 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荷兰化学家戴维德从大鼠脑中分离出另外一种记忆物 质,把这种物质注射到大鼠的脑中,大鼠的记忆力就显著提高。
-
③1978年,联邦德国有位生物学家叫马田,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实麦康 纳尔的结论。马田选择了两只健康的蜜蜂,对其中的一只作专门训练,每天让它在一 个固定的时刻从蜂房里飞到另一个蜂房去寻找一碗糖蜜。时间久了,这只蜜蜂就养成 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作一次这种飞行的习惯。马田从被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取 出某些物质,移植到未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奇迹出现了,未训练过的蜜蜂的 伤口长好后,居然像训练过的蜜蜂一样,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毫不迟疑地飞到放着 糖蜜的那个蜂房里去。
-
8
6、仔细阅读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恰当的关联 词语 A、_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_。 7、请指出第①段中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答:⑴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 8、第②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 答:“这一特性”指代:_______“它”指代:_________ 9、请分别指出第①段和第②段的中心句。 答:第①段的中心句是: 第②段的中心句是: 10、根据文中的介绍,请用简略的语言谈一谈指纹有哪些用途。
-
2
二、典型例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智慧也可以移植 王金宝
①《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读书人朱尔旦天生愚笨,学习成绩很 糟,几次参加科考都未及第。后来,他结识了一位主管人间生死的陆判官,请 求帮忙。陆判官施展法术,从死人身上选了一颗“慧心”,调换给了朱尔旦。 从此朱尔旦变得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下笔神思飞扬,不久就考中了举人。 这个故事虽说是蒲松龄先生编造的,但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用生物工程方法把 知识“拷贝”到大脑里,使一个知识不多的人很快获得很高的常识,而且有可 能将人的智慧从一个人的身上搬到另一个人身上,使后者拥有前者的记忆。
⑨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一旦获得成功,《聊斋志 异》中的神话将变成现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飞跃。 假如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即将离世,只要把他大脑中的记忆物质 取出来,移植到一些年轻科学家的头脑里,他的工作就可以有人 接替了。
(选自《中国科协报》)
-
5
1、开头一段的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将第②段分为两层,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3、文中②—⑥段大致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文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什么?作用如何?
②早在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就用涡虫做过记忆移植的实验。他 用一束光去照射一群涡虫,同时用电流刺激它们。时间久了,这群涡虫就形成 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光束,即使没有电流也会马上避开。麦康纳尔把这些 涡虫碾成了浆液,用来喂没有训练过的涡虫。奇迹发生了,没有经过训练的涡 虫看到光束也马上避开了。这个实验表明,动物的记忆可能存在于某种物质之 中,因而可以从一个个体移植给另一个个体。
⑥到目前为止,从高等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记忆物质还不很多。经分析发现,这些 记忆物质都是由某种特殊的蛋白质组成,因为构成的形式不一样,性质也就大不一样。
⑦瓦加尔进一步预言:记忆也像动物的遗传那样,是通过一种密码来实现的,一 切动物的记忆密码都相同。
-
4
⑧既然记忆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那么记忆蛋白能否应用于 人类呢?为此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他们用加压素喷 洒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鼻子,一天后这位青年记起了一 些车祸的情况,一星期后恢复了记忆。以后他们发现加压素不仅 能恢复病人的记忆,而且能提高记忆力、识别力和注意力。
现代文阅读之 ——说明文阅读技巧(一)
-
1
一、感受新知 (一)、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说明内容的理解; 2.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理解; 3.说明顺序; 4.说明语言的准确。 (二)、命题范围: 1.要求指出文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辨析说明方法并能指出该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4.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层次,概括文章的文意、层意、段意; 5.体味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捕捉文中重要信息; 7.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解、发现、创新或提出建议。 根据上述考点和命题范围,在进行说明文阅读训练时,可以从答题技巧上入 手,抓住重点,把握规律,准确表述。
4、文中是怎样说明“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的?
5、全文说明的是移植“记忆”,可标题却是移植“智慧”,这个标题有问题吗?为 什么?
-
6
指纹的奥秘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
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__A__人的遗传特性,_B_
指纹人人皆有,_C_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
完全相同的呢。更有趣的是,指纹是胎儿从第4个月便开
.. . 始产生,到第6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当婴儿长成大人时,
指纹只不过变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
7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 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 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 友。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 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 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 开了。
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
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
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
叫弓型纹。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
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
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
同。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
④马田的“换脑术”轰动了欧洲,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得不相信,记忆是完全 可以移植的。
⑤美国的神经化学家瓦加尔,曾从大鼠的脑中分离出了3种记忆物质,它们是黑暗 恐惧素、嗓声忍受素、蓝绿色辨别素。把这3种物质中的一种注入大鼠的脑中,大鼠就 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荷兰化学家戴维德从大鼠脑中分离出另外一种记忆物 质,把这种物质注射到大鼠的脑中,大鼠的记忆力就显著提高。
-
③1978年,联邦德国有位生物学家叫马田,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实麦康 纳尔的结论。马田选择了两只健康的蜜蜂,对其中的一只作专门训练,每天让它在一 个固定的时刻从蜂房里飞到另一个蜂房去寻找一碗糖蜜。时间久了,这只蜜蜂就养成 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作一次这种飞行的习惯。马田从被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取 出某些物质,移植到未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奇迹出现了,未训练过的蜜蜂的 伤口长好后,居然像训练过的蜜蜂一样,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毫不迟疑地飞到放着 糖蜜的那个蜂房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