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新)

合集下载

2010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

2010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

电击治疗主要更改
2010新
目前尚不确定最佳 除颤剂量
2005旧
•使用2-4J/kg的剂量作 为初始除颤能量 除颤的首剂量是2J/kg。 •为方便培训可使用2J/kg 为首剂量。 第二次及后续是4J/kg。 •对后续电击能量应至少 为4J/kg并可考虑使用更高 能量,但不超过10J/kg 或成人最大剂量。 护理实践指南要求: 单项波:200-360J 直线双向波:120-200J 双向指数截断波:(BTE):150-200J
培训、实施和团队
主要讨论有关指导培训和学习复苏技术的最佳实践、 实施生存链以及治疗团队和系统的相关最佳实践方面 越来越多的正面证据。
进一步强调 团队形式给 予心肺复苏
,医务人员都以团体形式工作
• 进一步强调以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由不 同的施救者同时完成多个操作 例如:
• 一名施救者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 另一名施救者拿到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并求援, 而第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通气。
2005年前后发表的研究表明
• 05心肺复苏指南实施后心肺复苏质量已提 高且存活率已上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仍 需提高。 • 各个急救系统(EMS)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 活率相差较大。 • 对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由任何 旁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2010年新指南的主要改变
根据29个国家的356名复苏专家经过36个月的分析、讨论。 对277个复苏和心血管急救主题的411份科学证据的总结。 1 2 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程序:A-B-C更改为C-A-B
2005旧
成人胸骨按下 约4—5厘米; 婴儿和儿童将胸部按下 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 或一半
新指南更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2010新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PBLS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PBLS

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
“用力按压” 按压幅度 至少1/3 前后径大约4-5厘米 “快速按压” 按压频率 至少100次/分(新生儿120次/分) 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秒以内 保证胸廓回弹 医务人员每2分钟交换一次按压职责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新生儿双手在乳线水平以下环绕胸廓,两个大 拇指按压,下压胸廓的1/3,大约4cm
识别
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 (即仅仅是喘息)
不呼吸或仅仅是喘息
对于所有年龄,在10提前钟内未扪及脉搏(仅限医务人员) 心肺复苏程序 C-A-B
按压幅度
胸廓回弹
至少5厘米
至少1/3前后径 大约5厘米
至少1/3厘米 大约4厘米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医务人员每2分钟交换一次按压职责
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步骤的总结
内容
按压中断 气道 按压-通气比率 (置入高级气道之前)
成人
儿童
婴儿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秒内 仰头提颌法(医务人员怀疑有外伤:轻推上颌法) 30:2 1或2名施救者 30:2 单人施救者 15:2 两名医务人员施救者
通气:在施救者未经 培训中经过培训量不 熟练的情况下
使用高级气道通气 (医务人员) 除颤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婴幼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下(原:两乳头连线中点 下一横指),两个手指下压至少1/3 胸廓厚度,大约4cm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儿童:胸骨平乳或水平,单手或双手,下压 1/3胸廓深度,约4.5-5cm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青少年:乳头连线水平,双手下压(1.5-2英寸)5cm
按压通气比例
1人进行儿童心肺复苏:30:2

2010年心肺复苏(CPR)指南

2010年心肺复苏(CPR)指南

2010年心肺复苏(CPR)指南2010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新指南20条核心建议(1)进一步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建议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2)强调“跟踪和触发系统”可以检测病情正在恶化的患者,且能预防院内的心搏骤停;(3)增加了在院外设置心源性猝死相关的警告标识的认识;(4)对于院外、非急诊医疗服务人员目击的电除颤,不推荐特殊的CPR时间点;(5)在除颤器充电时持续行胸部按压,减少电击前后的间隔。

(6)不再强调心前区捶击的作用;(7)在心导管室或心脏外科术后立即出现的室颤和无脉室速,可使用3次快速、连续电击;(8)在不能建立静脉通路时,不再建议气管插管内给药,可通过骨髓腔途径给药;(9)在治疗室颤或室速时,应在第3次电击后、胸部按压再次开始时给予肾上腺素,然后每3~5 min给药1次。

第3次电击后,也应给予300 mg的胺碘酮;(10)在心室静止或无脉电活动时,不再建议应用阿托品。

(11)早期行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下降;(12)进一步强调了CO2图的重要性,CO2波形图能够证实气管插管的位置,持续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和CPR的质量,能为恢复自主循环提供一个早期标识;(13)超声成像在高级生命支持中的潜在作用得到认可;(14)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高氧血症的潜在危害也得到了认可。

一旦自主循环恢复,应认真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吸入的氧气浓度应该被滴定,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94%~98%;(15)对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进行了更多的细化和强调。

(16)一个有结构的复苏后治疗计划可改善ROSL后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这一点已得到认可;(17)进一步强调初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在ROSL后患者(包括昏迷)的应用;(18)修订了血糖控制的建议:ROSC后成人血糖值超过10 mmol/L应进行治疗,但要避免低血糖;(19)应用治疗性低体温治疗心搏骤停后昏迷的存活者;(20)承认目前许多公认的预测因子不可靠,尤其对已用治疗性低体温进行治疗的情况下。

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新要点

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新要点

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新要点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颁布了《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简称2010CPR指南)。

与《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简称2005CPR 指南)相比,201OCPR指南最主要的变化如下:一、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在2010CPR指南中,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由2005CPR指南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①早期识别与呼叫:即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②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③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CLS);⑤完整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新生存链五个环节释意:①早期识别求救一一施救者发现患者突然倒地,快速检查患者是否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叹息样呼吸),首先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大声求救,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要求取带除颤器(AED);②早期CPR一一只有1名现场施救者时,先拨打急救电话后立即CPR;2名以上,1人打电话求救,1人即开始CPR,首先作30次单纯CPR(无口对口人工呼吸),而后周而复始CPR(按压/通气比30:2,5组∕2min),直至自主循环恢复(RoSC)或复苏无效;③早期电除颤一一取来除颤器,立即分析心律,如需要电除颤,即给电击一次(双相波200J,单相波360J),随后作CPR2min,再评价除颤后心律,判断是否需要再行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一一尽快建立人工气道、液体通道、使用复苏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高级生命支持方法。

⑤完整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心脏骤停后治疗”是2010CPR指南中的新增部分。

为提高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应当通过统一的方式实施综合、结构化、完整、多学科的心脏骤停后治疗体系。

程序化心脏骤停后治疗强调采用多学科的程序,主要包括优化血流动力、神经系统和代谢功能(包括低温治疗),可能能够提高在发生院内或院外心脏骤停后已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的出院存活率。

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①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这容易 引起肋骨或肋骨肋软骨交界处骨折。 ②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错位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 向两侧错位易致肋骨或肋骨肋软骨交界处骨折,导致气胸、 血胸。 ③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垂直,按压力量减弱, 按压深度达不到5cm(图)。 ④冲击式按压、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 ⑤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引 起骨折。 ⑥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压力,使血液难 以回到心脏。 ⑦按压速度不自主地加快或减慢,影响了按压效果。 ⑧两手掌不是重叠放臵,而呈交叉放臵。
1、吹气应有足够的气量,以使胸廓抬起,但一般不超过 1200mL。 2、吹气时间宜短,以占1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吹气频 率,8-10次/分。 3、操作前先清除患者口腔及咽部的分泌物或堵塞物。 4、有义牙者应取下义牙。遇舌后坠的患者,应用舌钳将 舌拉出口腔外,或用通气管吹气。 5、对婴幼儿,则对口鼻同时吹气更易施行 6、若患者尚有微弱呼吸,人工呼吸应与患者的自主呼吸 同步进行。 7、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8、通气适当的指征是看到患者胸部起伏并于呼气时听到 及感到有气体逸出。
中断按压时间不超过10s 确认气管导管位臵 : 临床评价: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 两侧腋中线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上腹部听诊:不应该有呼吸音 呼吸CO2监测或者食管探测
潮气量:500~600ml,胸廓明显 起伏 送气时间大于1s 频率:8~10次/分 避免过度通气
基 础 生 命 支 持 总 结
1.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60mmHg 2.患者面色、口唇、甲床、皮肤等色泽转红 3.散大的瞳孔再度缩小 4.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 5.心电显示明显的RS波 6.昏迷变浅,出现各种反射,肢体出现无意识的 挣扎动作.

0心肺复苏指南的解读与思考(简版)

0心肺复苏指南的解读与思考(简版)

2010国际心肺复苏新指南的解读与思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李湘民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颁布了《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简称2010CPR指南﹚。

下面,就新指南进行解读并谈几点展望与思考:一、成人生存链的新阐述在2010CPR新指南中,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由2005CPR指南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①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施救者发现患者突然倒地,快速检查患者是否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叹息样呼吸﹚,首先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大声求救,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要求取带除颤器﹙AED﹚;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按压----只有1名现场施救者时,先拨打急救电话后立即CPR;2名以上,1人打电话求救,1人即开始CPR,首先作30次单纯CPR﹙无口对口人工呼吸﹚,而后周而复始CPR﹙按压/通气比30:2,5组/2min﹚,直至自主循环恢复﹙ROSC﹚或复苏无效;③快速除颤----取来除颤器,立即分析心律,如需要电除颤,即给电击一次﹙双相波200J,单相波360J﹚,随后作CPR 2min,再评价除颤后心律,判断是否需要再行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尽快建立人工气道、液体通道、使用复苏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高级生命支持方法。

⑤完整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心脏骤停后治疗”是2010CPR指南中的新增部分。

为提高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应当通过统一的方式实施综合、结构化、完整、多学科的心脏骤停后治疗体系。

程序化心脏骤停后治疗强调采用多学科的程序,主要包括优化血流动力、神经系统和代谢功能(包括低温治疗),可能能够提高在发生院内或院外心脏骤停后已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的出院存活率。

虽然还无法确定上述集束化多项治疗的单独疗效,但通过将这些治疗组合为一个整体系统,则可以达到提高出院存活率的目的。

该变化更加强调ROSC后只是CPR复杂的临床病理过程和救治的开始。

CPR2010

CPR2010

注意事项
• 药物治疗应放在CPR、除颤、气道处理之后,一旦 这些处理进行后,便应尽快建立静脉输液并给予 药物。
CPR流程
• 5.E(Electricity)电除颤技术
心前区叩击复律术
• 心前区叩击能产生相当于5焦耳的电能,可使部分 室颤病人复律,发病不超过1分钟者,效果最好, 若时间过长,效果不佳,甚至使可未停搏的心脏 发生室颤。 • 在心脏停搏后立即进行,因此时心脏应激性是增 高的。 • 方法:紧握拳头,以小鱼际侧,从 20 ~ 30cm 高度, 坚定有力地给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叩击1~2下,并 观察心音、脉搏。
阿托品:对恢复自主循环方面没有显示出有益。在将 要停搏的心脏缓慢心率时,每隔3~5分钟静注1mg可 能有效。
碳酸氢钠
心脏骤停早期,为呼吸性酸中毒;随时间推 移,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AHA指南认为,在心脏骤停早期,主要是 由于呼吸停止所继发的呼吸性酸中毒,如 过早给予碳酸氢钠则可引起不利反应。
碳酸氢钠的适应证
呼吸兴奋剂
• 尼可刹米+洛贝林 • 对于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用呼吸兴奋剂无益。只 有在自主呼吸功能恢复后,为提高呼吸中枢兴奋 性,才可以应用
多巴胺
•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的化学前体,其作用与剂 量有关。小剂量兴奋β-受体,增加心脏收缩力; 大剂量兴奋α受体,使外周血管收缩。心肺复苏 时主要用于自主心跳恢复后的血压维持。 • 剂量:2-20μg/Kg/min静脉滴注或注射泵持续泵 入,根据血压变化,调节至最佳剂量。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 • • • • • 1. 2. 3. 4. 5. 6. 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最新心肺复苏指南

最新心肺复苏指南
2
电击波形与能量:
3
双相波静能够降低除颤所需能量、减少心肌损伤,提高除颤成功率。故双相首选。
4
双相波首剂:120J-200J。
5
单相波首剂:200J。
6
儿童患者,使用2-4 J/Kg的剂量作为初剂。
7
及早进行电击治疗
大部分(80%—90%)成人突然非创伤心跳骤停的最初心律失常为室颤;
除颤是对室颤最有效的治疗;
4
CPR成功后持续管理
01
积极预防有治疗CPR后多脏器功能损害。
02
及时纠正心脏骤停的12个可逆病因
CPR成功后持续管理
复苏成功: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复良好,转入下一阶段治疗。
复苏失败:自主呼吸及心跳一直未恢复,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心肺复苏操作已达30min以上,心电图成直线,医生判断已临床死亡。
特殊情况:溺水、触电、新生儿抢救时间应延长1-2小时。:呼吸兴奋剂,阿片受体拮抗剂,拮抗该药引起的呼吸抑制,促使病人苏醒。使用安全、可靠。
可明显降低心室肌细胞早期凋亡的发生。静脉通路建立后,应尽早静注纳洛酮2.0mg,以后每半小时注射2.0mg,儿童酌减。
三、其它药物
不推荐常规使用的药物
碳酸氢钠:没有证据表明能增加除颤成功率和存活率,且有很多副作用与使用碳酸氢钠有关。如:引起细胞外碱中毒、氧离曲线左移,抑制氧释放;产生高钠血症,产生过多CO2,扩散入心脑细胞,反而引起细胞内酸中毒;抑制儿茶酚胺的活性。 但是:原本就有代酸、高钾、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时,碳酸氢钠可能有益。剂量1mEq/kg。最好据血气指导。
02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TDP时
TDP示例一
TDP示例二
TDP示例三
TDP示例四
TDP示例五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心脏骤停一、心脏骤停的定义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五环生存链心肺复苏: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将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一、早期识别与呼叫二、早期心肺复苏三、早期除颤/复律四、早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五、新增环节——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一、早期识别与呼叫(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1、无意识判断方法: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可直呼其姓名,如无反应,说明意识丧失。

2、无脉搏判断方法: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2010年心肺复苏新指南

2010年心肺复苏新指南

《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本相似。

经过五年的应用实施,有相应的调整!几个最主要变化是: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 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AHA CPR&ECC指南》《2010`AHA CPR&ECC指南》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避免过度通气,保证胸廓完全回弹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2010(新):C-A-B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2005(旧):A-B-C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生存链的变化★2010(新):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2005(旧):1、早期识别,激活EMSS2、早期CPR3、早期除颤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呼激活应急救援系统。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心脏骤停一、心脏骤停的定义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五环生存链心肺复苏: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将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由2005 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一、早期识别与呼叫二、早期心肺复苏三、早期除颤/复律四、早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五、新增环节——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一、早期识别与呼叫(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1、无意识判断方法: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可直呼其姓名,如无反应,说明意识丧失。

2、无脉搏判断方法: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心肺复苏指南的解读与思考要点

心肺复苏指南的解读与思考要点

心肺复苏新指南的解读与思考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颁布了《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简称2010CPR指南﹚。

下面,就新指南进行解读并谈几点展望与思考:一、成人生存链的新阐述在2010CPR新指南中,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由2005CPR指南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①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施救者发现患者突然倒地,快速检查患者是否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叹息样呼吸﹚,首先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大声求救,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要求取带除颤器﹙AED﹚;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按压----只有1名现场施救者时,先拨打急救电话后立即CPR;2名以上,1人打电话求救,1人即开始CPR,首先作30次单纯CPR﹙无口对口人工呼吸﹚,而后周而复始CPR﹙按压/通气比30:2,5组/2min﹚,直至自主循环恢复﹙ROSC﹚或复苏无效;③快速除颤----取来除颤器,立即分析心律,如需要电除颤,即给电击一次﹙双相波200J,单相波360J﹚,随后作CPR 2min,再评价除颤后心律,判断是否需要再行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尽快建立人工气道、液体通道、使用复苏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高级生命支持方法。

⑤完整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心脏骤停后治疗”是2010CPR指南中的新增部分。

为提高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应当通过统一的方式实施综合、结构化、完整、多学科的心脏骤停后治疗体系。

程序化心脏骤停后治疗强调采用多学科的程序,主要包括优化血流动力、神经系统和代谢功能(包括低温治疗),可能能够提高在发生院内或院外心脏骤停后已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的出院存活率。

虽然还无法确定上述集束化多项治疗的单独疗效,但通过将这些治疗组合为一个整体系统,则可以达到提高出院存活率的目的。

该变化更加强调ROSC后只是CPR复杂的临床病理过程和救治的开始。

二、基本生命支持﹙BLS﹚中的主要改变1.心肺复苏程序用C-A-B代替A-B-C2010 CPR指南中,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 2005CPR 指南的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 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完整版)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完整版)
④按压定位要准确,按压时手指不能用力、手掌不能移位。 ⑤ 按压需均匀、连贯、有节奏地进行,切忌突然急促地撞击。
胸外按压不当可发生: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肋骨及肋软骨脱离、气胸、血胸、肺挫 伤、 肝或脾脏撕裂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 胸外按压禁忌症:
严重的胸廓畸形,张力性气胸,多发肋骨骨折,心包填塞,胸 主动脉瘤破裂等,都不适合行胸外按压,以免加重病情,可改用开胸 行胸内心脏按压。
婴儿:约4cm, 至少为胸部厚度的1/3
频率≧ 100次/分 频率≧ 100次/分
e. 环境要求
除非患者处于危险环境或者其创伤需要外科处理,不要搬动患者, 确定环境安全后,实施心外按压; 患者应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质的胸外按压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高品质的胸外按压注意事项
心脏呼吸骤停的可逆原因
5H 5T
心肺复苏终点的问题
心肺复苏终点的问题
院前基础心肺复苏的终止:
抢救人员开始心肺复苏后,应持续至发生以下情况: 1. 恢复有效的自主循环; 2. 治疗已转交给高级抢救队伍接手 ; 3. 抢救人员由于自身筋疲力尽不能继续复苏、继续复苏
将置抢救人员于非常危险境地时; 4. 发现提示不可逆性死亡的可靠和有效的标准(尸僵、
强调了心肺 复苏术中脑 和神经系统 功能的恢复, 诞生了心肺 脑复苏的新 标准
发展为心肺 复苏学,每 隔5年更新 心肺复苏指 南
心肺复苏急救成人生存链
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气道管理 药物治疗 有效监测
高级生命支持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终点的判断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如何识别心跳骤停 1. 意识丧失无反应
用阿托品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Company Logo

2010年新心肺复苏操作
成人、儿童和婴幼儿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步骤
Company Logo

操作步骤
1、判断意识(双手拍病人左右肩部并呼唤患者无反应) →判断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快速判 断循环征象(扪及脉搏10秒钟内完成)→无搏动→呼救 →摆放抢救体位(仰卧位)→松解患者衣领和裤带→胸 背部下垫按压板→确定按压位臵→开始胸外按压30次→ 开放气道(压额提颏法)→人工呼吸2次→继续按上述 方法完成4个循环的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30:2)。
Company Logo

(二)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更改
7、施救者应在给予人工呼吸之前,先给予胸外按压 (C-A-B而不是A-B-C)。通过从30次胸外按压而不是 2次通气开始心肺复苏,可以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 延误时间。 8、按压速率从每分钟大约100次修改为每分钟至少100 次。
9、按压幅度略有增加,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厘米;婴 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 即婴儿大约为4厘米,儿童大约为5厘米。
Company Logo

(二)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更改
10、继续强调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 间的时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之 间的时间。 11、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 例如:一名施救者启动急救系统,第二名施救者开 始胸外按压,第三名施救者则提供通气或找到气囊 面罩以进行人工呼吸,第四名施救者找到并准备好 除颤器。
的概念性设计流程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
重要性。
Company Logo

四、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的变化
3、进一步强调了生理参数监测以优化心肺复 苏质量并监测是否恢复自主循环。 4、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心搏停 止时常规性地使用阿托品。 5、建议输注增强节律药物,作为有症状的不 稳定型心动过缓进行起搏的替代方法之一。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快速识别及启动急救系统 早期心肺复苏/强调胸外按压 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12
心肺复苏顺序变化
心肺复苏顺序: 由 A-B-C 改为
C-A-B
C胸外按压
A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
13
心肺复苏顺序变化
更改为C-A-B的理由:
C-A-B立即可以实施胸外按压,完成首次30次
胸外按压后约18秒再通气,对通气的延迟也
35
人工呼吸
吹气2次,1秒/次
36
人工呼吸
37
按压/通气比
按压/通气的比例为30︰2, 每个周期为5组30︰2的CPR, 时间2分钟
38
电除颤
VF/VT应立即电除颤1次 , 之后做5组CPR,再检查 心律 电击能量 单相波:360J 双相波:200J
39
电除颤
电极位置:前-侧位 前电极放在胸骨上 部、右侧锁骨下方, 而侧电极放在左下胸 乳头左侧,电极的中 心适在腋中线上。
“假死”,死亡可以逆转

生物学 死亡
病人由于缺氧而致永久性脑死亡 死亡是最终且不可逆转
3
心脏骤停的原因
骤停 原因
冠 心 病
意 外 事 件
休 克 中 毒
酸 碱 失 衡
电 解 质 紊 乱
诊 疗 操 作
手 术 麻 醉
其 他
4
病理生理机制
4-6分钟 60 秒钟 30-60 秒钟 10-20 秒钟 3秒钟 大脑不可逆损害 瞳孔散大 呼吸停止 昏厥或抽搐 头晕
54
心肺复苏评估--Utstein模式
复苏结果
自主循环恢复 (ROSC) 短暂复苏 基本复苏 复苏成功 成活出院 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心跳恢复或扪及脉搏并持续30秒以上 ROSC维持30秒以上但未能维持超过20分钟 ROSC维持超过20分钟但不到24小时 ROSC恢复维持24小时以上 患者成活出院,不论神经功能恢复如何, 效果如何或病人的去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 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 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 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
新指南继续强调,良好的BLS是成功进行成人高级心血 管生命支持(ACLS)的基础,应立即开始高质量的 CPR,尽可能减少间断,对VF/无脉性VT,应在发生虚 脱后数分钟内除颤,新成活链的第5个环节(心脏骤停 复苏后的救治)强调从确认心脏骤停开始,至ROSC (自主循环恢复)到出院,进行多学科综合救治的重要 性、关键性ACLS评估及干预,为BLS及长期存活并有 良好的神经系统功能之间架起一座至关重要的桥梁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医务人员每 2 分钟交换一次按压职责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 10 秒钟以内 仰头提颏法(医务人员怀疑有外伤:推举下颌法) 1 或 2 名施救者30:2 单人施救者30:2, 2 名医务人员施救者15:2 单纯胸外按压
每 6 至 8 秒钟 1 次呼吸(每分钟 8 至 10 次呼吸)。与胸外按压不同步 大约每次呼吸 1 秒时间明显的胸廓隆起 尽快连接并使用 AED。 尽可能缩短电击前后的胸外按压中断;每次电击后立即从按压 开始心肺复苏。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治疗—远期
CO(心排出量:静脉回流及心肌收缩力) ↓→全身缺血导致组织器官损伤及再 灌注发生损伤 1. 脑损伤 2. 心肌功能障碍 3. 全身缺血再灌注反应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回顾---心肺复苏(2005)操作程序
• 判断意识 :轻拍、重唤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谢谢大家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2010 CPR指南讨论的主会场
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AHA(美国心 脏协会)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 (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2010年心肺复苏国际指南全省培训班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主要改变有五点:一、BLS流程简化,“看,听, 感知”已从流程中删除,所有无反应、无呼吸或 无正常呼吸(如仅有喘息)的成年患者,立即 启动急救反应系统。二、对未经培训的过路施 救者鼓励其实施只动手(只做胸部按压)的 CPR。三、在给予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部按 压。四、保证完成高质量的CPR。五、进行复 苏时,医务人员施救者需完成许多工作,诸如 胸部按压,气道处理,人工呼吸,探测心律, 电击除颤,以及药物治疗,这可由经过良好培 训的施救者组成的团队进行分工合作同时完成
解 读 2010 心 肺 复 苏 指 南
2010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Guidelines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 心搏骤停: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有效搏动突 然停止,心脏排血为零。表现为:意识丧失;大 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心电图:心室颤动、 心室静止、心-电机械分离。 • 抢救成功的两个因素:1、“天意”:患者的原发 病;2、“人意”a、时间(时间就是生命,4分 钟内),b、抢救方法的正确性(2010版心肺复 苏指南)。

11月20日至21日,由南昌大学一附院和江西医学会急诊分会联合主办的江西 省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新指南培训班在省城南昌成功举办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CPR成功的关键
• 自主循环恢复(resump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 •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生命链”延长至5环节
一: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救;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 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 CPR;对多数院外CA的患者,目击者仅实施胸外按压的 CPR(Hands-Only CPR)获得的效果与传统CPR (按压结 合人工呼吸) 的效果相似。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 立即呼救(启动EMSS:急诊医疗服
务体系)
• 放置CPR体位
• 开放气道(A)
• 人工呼吸(B)
• 胸外按压(C)
• 电除颤( D)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2010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 急救指南新变化
一、 将“A-B-C”改变为“C-A-B” 二、“生命链”延长至5环节 三、 几个数字的变化 四、 基本生命支持(BLS)的主要改变 五、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 六、 复苏后仍要积极的救治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证据评估流程
•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基于对复苏文献资料的大量研究,并由多名国际 复苏专家和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委员会及专 业分会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后编写。同时发表于 《循环》2 和《复苏》3 两份期刊上的《2010 年 ILCOR 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 议》是根据数以万计已由同行讨论的复苏研究总 结出的国际临床指南。该 2010 年国际证据评估 过程包括由来自 29 个国家的 356 名复苏专家, 通过亲临会议、电话会议和在线研讨会(“网上 研讨会”)对复苏研究进行为期 36 个月的分析、 讨论和探讨,包括 2010 年初在德克萨斯的达拉 斯举办的 2010 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及治疗建 议国际指南会议。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证据评估流程
• 工作专家们制作了包括 277 个复苏和心血 管急救主题的 411 份科学证据总结。该过 程包括对相关文献进行有组织的证据评估、 分析和分类。其中还包括对可能的利益冲 突进行严格的申报和管理。《2010 美国心 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1 包括 应用有关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和治疗建议的专家建议,以及有关有效性、 培训和应用的方便性以及地方实施可行性 等因素的注意事项。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一、将“A-B-C”改变为“C-A-B”
新指南将成年人及儿科病人(包括儿童 及婴幼儿,但不包括新生儿)的基本生 命支持(BLS)的程序从“A-B-C” (Airway气道、Breathing呼吸、Chest Compression胸部按压)改变为“C-A-B” (胸部按压,气道,呼吸)。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基本生命支持(BLS)的主要改变
本生命支持(BLS)是心脏骤停后抢救生 命的基础,成年人BLS主要包括:对突发 心脏骤停立即确认,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及早实施高质量的CPR,以及迅速除颤。 新指南推出若干重要改变,但对既往有循 证医学证据基的内容继续予以强调。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心脏骤停复苏后救治的后续目的为:将体温控制在可使患者存活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状态;确定并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妥善使用机械通气,尽量减少肺
复苏后仍要积极的救治
心脏骤停后,许多器官受到损伤,因此复苏后的救治至关重要。 新指南指出,心脏骤停复苏后救治的初期目的为:使心肺功能 及活命器官的血流灌注达到最佳状态;将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转送至 具有心脏骤停复苏后的综合治疗条件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神经系 统疾病救治,重症监护室以及低温治疗的医院中;将院内心脏骤停 患者救治后的患者转送至可提供心脏骤停复苏后的综合治疗的重症 监护病室中;确定并治疗心脏骤停的诱因,并预防骤停的复发。 心脏骤停复苏后救治的后续目的为:将体温控制在可使患者存活 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状态;确定并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妥善使用机械通气,尽量减少肺损伤;降低多器官损伤的风险, 支持器官功能;客观地评估患者预后;给予存活患者各种康复性服 务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心肺复苏存活率

• • •

4分钟以内 4~6分钟开始 6分钟以后 10分钟以上
就 时间
50% 10% 4% ?! ≈ 0
• • •
生命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2005年以来CPR的新进展
• 2005年版CPR指南最有争议的问题和主要 变化是单人CPR时,将按压/通气比由15: 2改为30:2和除颤从连续3次改为1次并立 即CPR,以减少胸外按压中断(强调胸部按 压:有效、不间断) • 。根据国内外统计无论是院外或院内,VF 所致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很低,且差 别甚大,可从5%~50%。这一差别也提示 在许多情况下,提高存活率的空间是很大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CPR目标
• 终极目标:出院存活率
• 次级目标:减少神经系统损伤 • 初级目标:自主循环恢复(ROSC)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2180120
ROSC期—重建循环
生存链:早期发现、早期CPR、早期除颤、早 期ALS。 心脏按压质量:频率、深度、回弹、减少中 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