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属于行为主义的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班级教学 的情境下,其他学生的优异表现,或教师的教学风范,都可能 引起学生的观察学习。因为学生在心理上会观察和模仿学 习榜样(其他学生或教师)的行为,要求自己上进,希望 自己也能有像榜样一样的优良表现,从而增强自己的自尊。 学校教育要求教师在行为上以身作则,对学生的优良行为 公开表扬,目的就在于引起学生的模仿学习,以提高学生 的学习动机。
进一步,韦纳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1)因素来 源,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由于个人条件(内控),还 是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维度上,能力、努力程度及身心状况三项属 于内控,其他各项属于外控。(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 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维度上,能 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易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都不稳 定。(3)可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能否由 个人意愿决定。在此维度上,只有努力程度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 其他各项都是个人无能为力的。
学习动机理论
该PPT取材自《教育心理学》(北京:教 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其中 大量语言与该书重合,依此解释。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观点:行为是由生理上的需要而 推动。如果我们在个体行为表现时 给予需要上的满足,他就会得到强 化以保留该行为。
应用实例:程序教学、计算机 辅助教学、分数刺激,......
3. 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尊重的需要。没有感受到被人关爱, 或者觉得自己无能,这样的学生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水平的成 长目标,不可能自主地去探索和理解新知识,也不可能像自我实现的个体 那样对新观念抱以创造性和开放性态度。那些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被爱、对 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的学生,会作出一些相对安全的选择:随大流,对学 习没有兴趣,为考试而学习等。
学习动机理论
归因理论对教师的启发
按照维纳的观点,凡是小学生将成败因素归因为内在的、可 控的因素是积极归因;反之则是消极归因。如果小学生将学业成 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运气不好、学习难度太大,久而久之就 会形成习得性无助,缺乏尝试成功的勇气,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 不利。另外,教师反馈是影响小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 缺乏自信、依赖性较强的学生,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 给予积极鼓励的反馈比其他方法更为有效。
桑代克
以桑代克、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强 化理论来解释学习动机的形成或激发。他们认为,取决 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 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 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稳固。由此他们认为强 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斯金纳
强化理论对教学活动的启发
强化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如果学生 的学习活动得到老师赞赏、父母奖励、同学倾佩等就会产生较强的学 习动机;反之,学生没有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受到家长责骂、同学 嘲讽挖苦等,其学习动机就会降低,甚至还会产生逃避性的学习动机。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正确运用强化原理,提高学生的学 习动机。
归因 (attribution)
对自己或他人 的行为原因给予解 释的心理过程。
三个维度
韦纳的归因理论模式
内部归因和 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 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制归因和 不可控归因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六个因素
六个因素
能力:根 应据 付自 此己 项评工估作,有个无人足
谢谢观看!
二、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低级
归属和爱的需要
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刺激-强化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任务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
人们的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2)自我效能论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他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
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
结果期待是对行为结果的估计,效果期待是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
其影响因素有: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起。
自我效能感具有四种功能:①决定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②影响人们在困难前的态度。
③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已获得行为的表现。
③影响个体在活动中的情绪状态。
(3)需要层次论该理论强调人类的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的,各种需要之间又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前四种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满足动机就会消失。
自我实现的需要也称为成长性需要,具有永不满足性,虽然不是必需的,但是对适应社会很重要。
缺失需要使我们得以生存,成长需要使我们能过更好地生活。
一般而言,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尊重的需要。
如果学生不能感受到这些就不能实现更高成长需要。
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习行为,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换为内部动机,是学习成为一种稳定的内部动机。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家长和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4)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的概念源于默里,指在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学习动机 PPT整理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的性质及相关概念(一)动机的性质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二)动机的功能引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三)动机的成分内在的需要、外在的诱因二、学习动机及其分类(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的的心理倾向。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社会意义:正确或高尚的学习动机与错误或低下的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间接的远景的学习动机;范围:普遍型学习动机与偏重型学习动机来源: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一)对学习过程的影响1、对学习动机的启动作用2、对学习动机的维持作用3、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二)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总体来说,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积极性会越高,学习效果会越好;具体来说,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比较复杂,遵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一)强化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他们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
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定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此,在他们看来,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因此,他们主张,在学习活动中,应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二)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1、只重视外部诱因的控制,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2、寻求奖励、逃避惩罚的想法对全体学生都不利3、手段目的化的结果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4、短暂的功利取向不易产生学习迁移二、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一)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动机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在原动力。
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在某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如斯金纳)看来,无需将动机同学习区分开来。
这些心理学家认为,引起动机同习得行为并无两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求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
马斯洛对这七种需要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位于需要层次图底部的四种需要被归为缺失需要,它是个体生存所必须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如果所有的缺失需要都得到了一定的满足,那么个体将继续追求上面的三种高层次需要,这些需要被归为成长需要,它能够让个体生活得更有质量。
一般而言,在学校中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尊重。
教师期望是与学生归属和爱、尊重的需要密切相关的。
罗森塔尔等人根据自己的一项教育实验提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渗透着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
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1)成就动机和期望-价值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是由麦克米兰和阿特金森发展出来的。
成就动机是指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做好某一事情、获得最大成功的愿望或意向。
它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追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成就动机理论的特征是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理论。
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
其公式为:Ts=Ms×Ps×Is根据Is和Ps的关系以及这个公式,中等难度(即在个体看来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对学生最具有挑战性。
(2)归因理论维纳系统探讨了学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方式。
他提出,学生往往将学校学业成败归于四个主要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而且,学生对成功和失败的大多数解释都有三个特征: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
归因的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
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具体表现于以下方面:①对成功和失败的情感反应。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名词解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行为主义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华生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二)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他的条件反射理论被行为主义学派吸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状态,以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揭示了通过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配对,可以形成新的条件反应。
操作条件反射则强调行为的后果对行为频率的影响。
例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食物奖励,从而增加按压杠杆的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强化、惩罚等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例如,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的结构。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则指出,新的知识要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才能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解释新知识。
例如,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跨越现有水平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主性和整体性,关注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同理心,创造一个自由、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我实现。
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来自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例如对知识的好奇心、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等。
外在动机则是由外部奖励或惩罚驱动,如成绩、表扬、金钱等。
适度的外在动机可以激发学习,但过度依赖外在动机可能会削弱内在动机。
2、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理学】学习理论流派——⾏为主义学习理论⼀般学习理论---⾏为主义(⼀)⾏为主义:⾏为主义学习理论⼜称“刺激—反应”理论,⾏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直接的联接叫做强化。
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强化来建⽴刺激与反应直接的联结。
(⼆)对于教师教学的意义:教师要掌握塑造和矫正学⽣⾏为的基本⽅法,为学⽣创造⼀种环境强化学⽣的合适⾏为,通过“刺激——反应”的联接与递进,促进学⽣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三)⾏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经典案例:(1)桑代克——试误说:实验,猫开迷笼取⾷实验。
1.观点:学习是盲⽬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即试误说。
通过不断的尝试,出现错误的次数在不断的降低。
2.实验:饿猫开笼取⾷物3.学习的三⼤定律(1)准备律:所有的学习之前要有预备和准备。
作为教师不能搞突袭,应该让学⽣提前预习。
(2)练习律:学习需要⼤量的练习。
作为教师应该给学⽣提供⼤量的练习机会,让学⽣在练习中不断的获得知识。
(3)效果律:强调反馈。
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给学⽣反馈意见,降低学⽣出现错误的频率,(eg:画线实验)。
4 .桑代克学习理论的教学意义准备律指导教师激发学⽣的学习动机,帮助其获得准备状态。
练习律指导教师对所有学⽣进⾏⼤量的重复练习和操作。
效果律指导教师对希望保留的⾏为给予奖励以维持联结,奖励不仅限于物质上的。
(2)巴普洛夫——经典条件作⽤论1.观点:学习是学⽣学习⽣活中形成的⼀种条件反射。
2.实验:狗进⾷摇铃铛。
3.第⼀信号系统: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eg:看梅⽣津);第⼆信号系统: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为中介的条件刺激(eg:望梅⽌渴)。
4.获得和消退: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条件刺激(如⾷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的过程。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没有⽆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含 对活动产生推动作用。
义
思考:人为什么要学习?
• 为什么有的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总会努力学习?
• 为什么有的学生就是“痛苦”地坐 在教室里等待着下课也不听课学习?
(一)动机的含义及作用
一
学
习 动
作
机
用
的
含
义
激活作用 指向作用 维持作用
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活动从无到有、从 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 使个体的行为朝向特定的目标,动机不同,活 动的方向及其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不同的
问: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请思考一下,小雅为什么 会不断地进行绘画活动?是什么原因使她的绘画行为一 直坚持下去?
(一)动机的含义及作用
一
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
学 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习
动
机 此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
的
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 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能
从属性学习动机是指学
的
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处于
生的学习活动处于从属
分
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
地位、发挥辅助作用的
类 与
用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结
主导性学习动机
从属性学习动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构
(一)学习动机的分类
二
学 习
D.根据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不同,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 习动机
动
机
由内部心理因素(兴趣、
由外部诱因引发的动机。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03 人 本 主 义 的 学 习 动 机 理 论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03 人
(二)应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 交互决定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 影响,彼此联系的。
• 观察学习的过程 • 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10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总结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区别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 4.联结派学习理论的不足是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 忽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忽视人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 一个有缺陷的理论。
15
谢谢观赏
16
社会认知理论 交互决定观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1返2 回
• 巴甫洛夫和华生:学习是通过刺激 和反应的同时出现进行的。
• 桑代克和斯金纳:学习是通过行为 受奖励而进行的。
• 班杜拉:不仅注重人的外部行为, 也不回避行为的内部原因
返 回13
• 1.经典型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两种最基本的学 习模式。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认为学习是刺激(S)与反应 (R)之间的联结过程。他们各自的生物学意义各有不同。 通过经典型条件反射,有机体可以把一个无关刺激作为有 关刺激的信号,从而可能辨别周围世界,知道外界事物之 间的一定关系,得以预见与避开有害刺激,预见与趋近有 益的刺激。在操作条件反射中,有机体知道自己的行动与 外界刺激的关系,从而可以操纵环境或改变环境,以满足 自己的需要。
4
•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5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基本内容: 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非条件刺激
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 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第四章 学习动机
负强化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二)强化及其变量 2.强化的依随性与普雷马克原理
强化总是伴随着反应之后而出现,强化与反应之间 的这种依随关系被称之为强化的依随性。与强化的依随 性密切相关的一个现象由普雷马克提出,叫做普雷马克 原理,即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 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普雷马克 原理也被称为“奶奶的规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 然后就可以吃甜点”。
Title in 诱因 here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一)动机 3.动机的主要功能
第一,引起行为的激发功能。动机使有机体进入 活动状态、提高唤醒水平,集中注意力。例如,一个 人渴了,便会去找水喝。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一)动机 3.动机的主要功能
第二,定向功能。动机把有机体的行为引向某一 特定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某些活动。例如,在一个特 定的时间,一个人是选择吃饭、读书还是跟朋友去看 电影,常常是受动机的指引。
三、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1.成就动机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对认重要或有所值的工作 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 动力量。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所引起的。
三、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2.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默里( H.A.Marray )提出 的“成就需要”的概念。默里将成就需要定义为“克服障碍、 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完成困难的任务”的驱力。在默 里研究的基础上,麦克莱兰( D.C.Mc Clelland )和阿特金 森( J.W.Atkinson )继续进行有关成就动机的实验研究, 并于 1953 年合著《成就动机》一书。 1956 年和 1957 年,阿 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结构、影响、成就动机的各种变量进行 了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 理论模型。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以下为您汇总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作用,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表明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可以导致条件反应的形成。
而操作性条件作用,如斯金纳的实验,突出了行为后果对行为发生频率的影响。
强化是增加行为发生概率的手段,惩罚则是减少行为发生的方式。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
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整体感知和顿悟。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和结构。
奥苏贝尔则提出有意义学习,认为新知识要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绝对的,而是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出来的。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价值。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要提供真诚、接受和理解的氛围,促进学生的自由学习和自我发展。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来自个体内部,如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外部动机则由外部因素驱动,如奖励、惩罚和社会压力。
2、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认为动机是强化的结果;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低级需要满足后会追求高级需要;归因理论探讨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方式如何影响动机;自我效能感理论强调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设置合理的目标、创设问题情境、给予及时反馈、合理利用奖励与惩罚、适当开展竞赛、引导正确归因等方法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定义、规则等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如何做事的知识,如技能和算法。
教育中的激励与动机理论
教育中的激励与动机理论在教育领域,激励和动机理论是重要的研究领域,旨在了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被激励和激发动机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育中常用的激励和动机理论,并探讨它们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激励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削弱学习行为。
以经典条件作为基础的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为,通过将一个无条件刺激与一个中性刺激相结合,可以形成条件刺激,从而激励学习者形成特定的行为反应。
例如,在教室里,老师可以通过提供奖励来激励学生的行为,比如给予称赞、表扬或小礼物。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内部思维过程。
根据认知理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会影响他们的动机和学习行为。
在认知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
这种信念可以通过成功经验的积累和自我反馈来增强。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有挑战性的任务、提供支持和鼓励,并及时给予反馈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关注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和个人发展。
该理论认为,个体有内在的动机和渴望,而不仅仅是被外部激励所驱动。
自我实现需要给予学生自主性、目标设定的权力和创造性的空间。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实际的问题和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
四、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行为受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在教育中,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习。
此外,提供同伴互助和支持的机会,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挑战,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激励和动机理论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和学生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育者需要灵活运用激励和动机理论,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励他们实现优异的学习成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从实验室到课堂的转变摘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以行为为中心的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和控制。
本文将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和主要原则进行介绍,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出促进学习的行为主义策略。
最后,本文还将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进行讨论,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环境塑造、教育实践、学习策略、局限性、未来研究1. 引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源于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强调个体行为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20世纪初到现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直在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主要原则以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源于俄国科学家帕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沃森的行为主义理论。
帕夫洛夫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在特定环境刺激下产生的,并通过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机制来学习。
沃森则将行为主义理论应用于人类学习,并提出了行为主义的核心原则:环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是学习的基础。
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原则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原则包括:强化、惩罚和模仿。
强化是指通过奖励来增强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惩罚则是指通过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的强化来减少其发生频率。
模仿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进行模仿来学习。
在教育实践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采用积极强化的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表现。
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应该采用适当的惩罚措施来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行为。
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规则,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指导。
课堂活动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关键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形成的。
例如,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通过实验发现,狗在听到铃声与食物同时出现多次后,仅仅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操作条件反射则是由斯金纳提出,他认为通过奖励或惩罚可以增强或削弱某种行为。
比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就给予表扬,那么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就可能增加。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应主动地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奥苏贝尔则提出有意义学习,认为新知识要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被传递的,而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
例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是简单地记住公式,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构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要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它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例如对数学的好奇心驱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外部动机则来自外部的奖励或压力,如为了获得好成绩或避免家长的批评而学习。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目标设定等。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更愿意投入学习。
而归因方式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结果的看法,如果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那么他们会更有动力继续努力;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可能会降低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四、消除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
• 1.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打破失败不可避免的神话 • 2.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 • 3.转移学生对失败的注意力
(二)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 1.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 • 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 • 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 • 4.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 • 5.给学生以适当奖励 • 6.给学生以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 • 我监控。
• 当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达到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或取得某一水平的 行为结果时,就表明他们具有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
• 一个人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是受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第一:行为的成败经验 • 第二:替代经验 • 第三:目标设置 • 第四:成败归因 • 第五:奖励 • 第六:学习监控
•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多 方面的影响:
• 第一,影响活动的选择 • 第二,影响努力的程度、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 第三,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 第四,影响任务的完成 • 总之,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动机作用。
第三节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认识兴趣又称求知欲,是力求认识世 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探求真 理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的认识倾 向。
• 学习自觉性和认识兴趣都可以看作是内驱力,是后天习得的学习 内驱力。
• 学习动机也离不开诱因和目标。如:知识、分数、考大学、父母 表扬、竞赛等。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一般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 一的。表现在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 提高成绩。
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 ,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增强自我认 知和自我效能感。
引导模仿与观察学习,发挥榜样作用
树立榜样
选取优秀的学生或成功人士作为榜样,让学生观察和模仿他们的行 为和态度,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与建构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比较
建构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强调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为学生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和合 作来建构知识。而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则更注重通过外部刺激来塑造学生的学习行为。
05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 论的教学策略
明确目标与及时反馈
01
设定清晰、具体的 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需要达到的 标准和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 展学习。
惩罚措施的运用与注意事项
明确惩罚目的 选择合适方式
公正公平 注意时机和场合
惩罚应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表现,旨在纠正错误、引导学生 改正。
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和错误性质,选择合适的惩罚方式 ,如口头批评、写检查、暂时隔离等。
惩罚应公正公平,避免主观臆断和歧视,确保学生受到平等对 待。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实施惩罚,避免在公共场合或学生情绪 激动时惩罚,以免伤害学生自尊心。
02 03
关注学习过程的动态性
教育实践需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动态性,根据学习者的实时 反馈和行为数据,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保持学习 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针对学习者的多样性特点,教育实践应倡导多元化的评价 方式,不仅关注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其学习 态度、努力程度、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以全面评价学 习者的学习成果和动机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外部强化激发学习动机,从而进一步转化为内部
学习动机。 如果学生学习得到强化,学生就会增强学习的 动机;如果他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就会降低学习 的动机;如果他因学习过程或结果受到了惩罚,就
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
强化动机在教学中的应用
• 首先, 教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教 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对什么强化物感兴趣, 可以事先 让学生填写问卷进行调查。
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
小组成员
文学院:杨春燕、张已、杨迪、王茂珠
化学院:张晋
体育学院:于德莉
一、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概说:
理论缘起
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家主要研究条件反应, 包括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应和斯金纳的操作 性条件反应。(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实际上是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一种形式)在条件反应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
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
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
强化动机理论主要强调外部学习动机,该理论认
为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
建立的稳固联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受强化的行为 更倾向于再次出现。
强化动机理论突出强调当学生无兴趣时可以通
理论中暗含了两种动机理论,即驱力说和强化说。
代表人物
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为代表,尤以巴普洛夫、赫尔和斯金纳 为主。 巴普洛夫(1849—1936):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 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 一,最早提出了强化的概念。 赫尔(1884—1952):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提出内驱力削减论。 斯金纳(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 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区分了两种 强化类型,即正强化和负强化。
该理论 把人类行为复杂的原因仅仅停留在生理 需要上缩小了理论的解释力。在现实教学中应用价 值不大。
2、对强化动机理论的评价 贡献: 强化动机理论在现在的教学中仍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及应用价值。启发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强化手段,有效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行为;指导教师在教学 中合理地增强正强化,利用负强化,减少惩罚,提高学生 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 局限性: 过分强调行为的外部力量,而忽视甚至否定人学习行 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重外诱控制无从培养学生求知热忱; 趋奖避罚心态于全体学生均不利; 手段目的化的结果有碍 学生人格发展; 短暂的功利取向不易产生学习迁移。
驱力这个概念,就无法说明学习的过程。这一观点导致他不重
视有机体固有的反应模式,而是重视那些能成功地还原驱力的 行为反应。他强调指出,驱力并不指向特定行为,而只是激活 行为,行为是受环境刺激指引的。“适应性”、“调节”、 “竞争”和“生存”这些观念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2、强化动机理论(在操作条件反应理论中暗含的动 机理论)
பைடு நூலகம்
• 其次, 老师需要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灵活运用各种强化手
段,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如分数、表扬、活动、特权。
(案例)
三、评价
1.对于驱力说的评价 这一理论假定,机体需要的剥夺产生内部刺激, 这种内部刺激形成驱力(drive,也译成内驱力),驱 使有机体产生并维持降低驱力的活动。该活动导致 需要满足,立即便停止。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动物的 训练,但是很难解释人类的学习。
二、主要观点:
1、驱力说(在经典条件反应理论中暗含的动机理论,
也称内驱力说)
当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内
部产生内驱力刺激,内驱力刺激又引起有机体反应,
结果使需要得到满足。假如行为成功的满足了生理需 求,身体便自身恢复平衡,内驱力不再存在,结果使 这种行为更可能重复出现。
以赫尔为代表,他把驱力还原作为行为系统的基石,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