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贵族的等级划分制度
日本皇室法律规定(3篇)
![日本皇室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177b0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9.png)
第1篇一、引言日本皇室是日本国家的象征,其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在《日本国宪法》和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中有所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日本皇室的法律规定,包括皇室的组成、权利、义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皇室组成1. 皇室成员:日本皇室成员包括天皇、皇后、皇太子、皇太子妃、亲王、王子、公主等。
2. 皇室谱系:日本皇室谱系较为复杂,根据《皇室典范》规定,皇室成员的继承顺序为:天皇→皇太子→亲王→王子→公主。
三、皇室的权力与义务1. 皇室的权力:(1)国家象征:天皇作为国家象征,代表日本国民,行使国家元首职权。
(2)法律象征:天皇是国家法律的象征,其命令和批准具有法律效力。
(3)外交权力:天皇在国际事务中代表日本,参与国际会议和外交活动。
2. 皇室的义务:(1)履行国家元首职责:天皇需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国家元首职责。
(2)履行宗教职责:天皇需参加国家宗教活动,维护国家宗教信仰自由。
(3)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皇室成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民生,弘扬传统美德。
四、皇室典范《皇室典范》是日本皇室的基本法,规定了皇室成员的身份、继承、婚姻、丧葬等事项。
以下是《皇室典范》的主要内容:1. 皇室成员身份:皇室成员的身份由天皇决定,非皇室成员不得加入皇室。
2. 皇室继承:皇位继承顺序为:天皇→皇太子→亲王→王子→公主。
皇太子继承天皇位,亲王、王子、公主依次继承。
3. 皇室婚姻:皇室成员的婚姻需得到天皇的批准。
皇室成员不得与非皇室成员结婚。
4. 皇室丧葬:皇室成员的丧葬事宜由天皇决定,按照传统礼仪举行。
五、相关法律法规1. 《日本国宪法》:规定天皇是国家象征,代表日本国民,行使国家元首职权。
2. 《皇室典范》:规定皇室成员的身份、继承、婚姻、丧葬等事项。
3. 《皇室经济法》:规定皇室经费的来源、管理和使用。
4. 《皇室亲属法》:规定皇室成员的亲属关系、继承、婚姻等事项。
六、结语日本皇室的法律规定体现了日本国家制度的特点,旨在维护国家稳定和皇室尊严。
日本公家家格有6个等级,明治维新后,公家都封了爵!
![日本公家家格有6个等级,明治维新后,公家都封了爵!](https://img.taocdn.com/s3/m/1b020cf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6c.png)
日本公家家格有6个等级,明治维新后,公家都封了爵!中国历史上不乏垄断仕途的显赫家族,比如三国里“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汝南袁氏),还有东晋“王马共天下”的王导家(琅琊王氏),这种情况在日本也有。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日本公家的家格。
日本历史上的公家是为天皇与朝廷工作的贵族、官员的泛称,明治维新后变为公卿华族。
家格即“家之格”,格就是等级、门第。
日本公家的家格有6种,分为摄家、清华家(所谓“五摄家九清华”)、大臣家、羽林家、名家、半家。
摄家摄家共5家,如今的五摄家都出自藤原北家,所以也称为藤原五摄家。
这5个摄家还可分为2个等级,近卫家和九条家是第一等级,鹰司家、二条家以及一条家是第二等级。
藤原五摄家一般最高可担任大纳言/左大臣/右大臣等职,理论最高到摄政/关白,明治维新后,藤原五摄家都被封公爵。
清华家清华家共9家,也分为2个等级,出自村上源氏的久我家以及出自藤原氏北家的三条、西园寺、德大寺、花山院、大炊御门、今出川属于第一等级,出自村上源氏的广幡家以及出自藤原氏北家的醍醐属于第二等级。
清华九家一般最高可担任近卫大将等职,理论最高到太政大臣,实际最高只到左大臣,明治维新后,清华九家按照惯例都应该封侯爵,不过后来三条家、西园寺家以及德大寺家破例封公爵。
大臣家大臣家共3家,分别是出自藤原氏北家的正亲町三条、正亲町三条(西家)以及出自村上源氏的中院家。
大臣家一般最高可担任大纳言等职,最高到内大臣,明治维新后,只有正亲町三条家封侯爵,另外两家封伯爵。
羽林家羽林家共66家,包括藤原氏北家55家,源氏11家(包括村上源氏8家及宇多源氏3家)。
羽林家一般最高可担任近卫少将/中将等职,少数历代显赫的封伯爵,一般封子爵。
6种公家还剩下名家和半家,明治后都封子爵或男爵,名家共28家,藤原北家25家,桓武平氏3家,半家共26家,是堂上家的最低家格。
所以,不同家格仕途起点与顶点相差悬殊;同一家格,前后门第亦有高低之分;就算都一致,排名也是分前后的。
日本古代贵族等级制度
![日本古代贵族等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ea6fc0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6.png)
日本古代贵族等级制度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着等级划分,那么你知道古代日本贵族的等级划分吗?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日本古代贵族等级制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日本古代贵族等级制度摄家为第一等级家格:由于这一家格共有五大家族,所以又被称为五摄家摄家:公家之中最高位的家格。
是可以经由大纳言·右大臣·左大臣等职位的晋升最后成为摄政·关白等高位的家格。
经历了藤原北家、藤原良房的嫡流时期,一直到鎌仓初期藤原忠通之子基实和兼实从嫡流中分出,分别建立了近卫氏和九条氏。
五摄家:(前2家是最早从嫡流分出来的,地位比后3家要高)兼实与镰仓幕府的源赖朝相亲近,被推举为摄政,尽心尽力为赖朝就任征夷大而努力。
近卫基实的曾孙兼平分流为鹰司氏,九条兼实孙子中的教实、良实、实经分流为九条氏、二条氏与一条氏。
与皇位二统争立相仿,朝臣间的五家分立也是幕府对朝廷抑制政策的结果。
由于一共有五大摄家,所以人们又称他们为“五摄家”。
以后摄政和关白都由这五家轮流担任(一般担任关白之职,如天皇年幼则担任摄政之位)明治维新后,五大家族的宗主都被任命为了“公爵”前2大摄家近卫氏:五摄家之首。
本姓藤原氏,为藤原北家的嫡流。
藤原忠通的长男藤原基实(后来的近卫基实)为始祖。
他的儿子基通在京都近卫之北、室町之东的宅邸居住。
被人称做「近卫殿」,从而有了近卫氏。
家徽为近卫牡丹图案。
江户时代封地三千石拜领。
镰仓时代中期近卫家实的四男兼平开始分家成立了鹰司氏。
到江户初期后阳成天皇的皇子信寻还成为了鹰司氏的养嗣子。
战国时代近卫氏中、像近卫尚通、近卫信尹那样的硕学政家、书法家人材辈出。
江户时代像近卫尚嗣、近卫基熙、近卫家熙那样的博学典礼者也是人才济济。
后期的近卫忠熙深得孝明天皇的信任,成为其身边非常活跃的顾问。
九条氏:五摄家之一,地位仅次于近卫氏的公家。
藤原氏北家的嫡流—藤原忠通的三男藤原兼実为始祖(后来的九条兼実)因为他当时在京都九条居住从而得来了九条氏的家名。
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格局
![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405c831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a.png)
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格局1600年9月,德川家康于关原合战中击败忠于丰臣秀吉家族的各派势力,1603年就任征夷大将军,于江户设立幕府,那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格局是怎样的呢?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提供的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格局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格局在江户时代的日本,全体居民都被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四个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在德川时期之前,这些阶层之间曾经有过一些流动,但是,德川将军为了维护他们的势力和特权,限制了这些流动。
特别是,他们试图保护武士阶层,使得农民阶层不可能成为武士。
1586年,丰臣秀吉颁布法令,农民必须在他们的土地上耕作。
1587年,他颁布只有武士才可以佩带长剑,之后,这一条成了武士阶层的定义。
如同经济状况的变化那样,在维护不同阶层的严格界限上,将军也不是那么成功。
武士武士就是战士阶层。
最顶端的就是将军本身。
在他的下面,是大名,控制着大量土地的地主。
大名手下是他们自己聚集的武士,可以在很多方面为他们服务。
其中一些是指导教师,一些守卫他的城堡,还有一些组成了他的私人军队。
另外,在江户那种大城市里,武士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幕府中的官员,或者警官。
最后,还有浪人,就是没有主人的武士。
他们不用报答主人,同样也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
浪人可能会定居在特殊的地方,教授技能或进行其他的工作。
不过许多浪人会在乡下流浪并寻找有酬劳的工作。
一些人也会像雇佣兵一样受雇于出价最高的大名。
德川时期日本一共有3000万人,其中大约200万是武士。
农民大米是粘合社会各阶层的胶水,理所当然是由农民生产的。
大米的量度标准是石,大约相当于5蒲式耳。
一石能供一个人吃一年。
在这个时期,日本大米年产量估计是2500万石。
将军负责分配整个国家的收成。
他自己拿了20%,另外把绝大多数都分给了地主和大名。
据Charles J. Dunn所说,最强大的大名(日本北部的加贺)能收到130万石。
在德川日本,超过270个大名能收到至少一万石。
日本人与日本社会题库
![日本人与日本社会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d63363aef61fb7360a4c654a.png)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50.0 分)1假名是日本人根据汉字的()来革新创造的文字。
(1.2分)1.2分•A、形状•B、发音•C、意义•D、偏旁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2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二次远航”实现时间段是()。
(1.2分)1.2分•A、1954年——1971年•B、1956年——1973年•C、1958年——1975年1956年——1976年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3日本发展科技事业的特征之一是以()为主导的多方大协作。
(1.2分)1.2分•A、研究所•B、高校•C、政府•D、企业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4日本人的协调精神主要表现在()。
(1.2分)1.2分•A、财产继承•B、商业融资科技创新•D、决策过程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5下列日本图书中最初完全是由汉字记载的为()。
(1.2分)1.2分•A、《丰臣家族》•B、《日本史》•C、《十七条宪法》•D、《室町幕府》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6日本实行锁国政策间只与几个国家有少量贸易关系,其中包括()。
(1.2分)1.2分•A、英国印度•C、俄罗斯•D、朝鲜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7加强交流沟通,知己知彼是搞好中日两国关系的()。
(3.2分)3.2分•A、前提•B、基础•C、条件•D、要求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8日本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比较重视()。
(1.2分)1.2分理工科•B、工科•C、理科•D、文科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9日本人保守观念的产生,客观原因是()。
(1.2分)1.2分•A、世袭制度•B、锁国政策•C、岛多•D、灾害多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0当今日本平等意识发展的原因之一是()。
(1.2分)1.2分•A、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B、战后外来文化的吸收•C、战后民主改革•D、战后科技的提高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1日本人协调精神产生的文化背景是()。
(1.2分)1.2分•A、十分注重人际关系•B、好面子•C、集体荣辱观强烈•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2关于大宝令,说法不正确的是()。
日本战国官职
![日本战国官职](https://img.taocdn.com/s3/m/76e2dab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0.png)
日本战国官职战国时代,官职繁多而复杂,除了朝廷的官职外,还有幕府的官职.官分四等:长官(部门管领)次官(辅佐长官)判官(文件审查)主典太政官太政官,是管理朝廷的最高机关,当今的内阁.官职为:太政大臣所有官职中的最高官职,同时是天皇的太傅.由于适任者少,经常缺任.织田信长死后被追赠,丰臣秀吉就任关白时叙任.左大臣太政官的长官,太政官的政务,宫中仪式的总裁,朝廷实质上的最高责任者.右大臣太政官的长官,仅次于左大臣,权限与左大臣同。
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丰臣秀赖曾叙任.内大臣太政官定员外的大臣.左,右大臣出外时,权限由内大臣代理.大纳言太政官上席的次官,与大臣共商政事,检讨天皇命令的可行,传达上下的言语,大臣不在时代理太政官的职务.丰臣政权下羽柴秀长(大和大纳言),前田利家,丰臣秀次叙任.中纳言职务与大纳言同.中纳言被称[黄门].丰臣小秀次(权中纳言),小早川秀秋(金吾中纳言)叙任.参议与大臣,纳言共商政事的官职,次于纳言,别称中国大唐时的名称[宰相].足利义辉,足利义昭,北昌具教(参议左中将)叙任.弁官管理中央机关各省庶务的职务.分为大弁,中弁,少弁.少纳言担任天皇的文书的重职.后职权衰落,成为管理天皇的官印的有名无实的官职.长官: 太政大臣, 左大臣, 右大臣次官: 大纳言, 中纳言判官: 弁官, 少纳言八省八省为:内务省,式部省,民部省,治部省,兵部省,形部省,大藏省,宫内省.内务省国司国司,各国的地方官.上总,常陆,上野三国由亲王担任.按各国人口的多少分为大,上,中,下四级.战国时代,武将喜欢自封为国司.大国上总介常陆介上野介大和守河内守伊势守武藏守下总守近江守陆奥守越前守播磨守肥后守上国山城守摄津守尾张守三河守远江守骏河守甲斐守相模守美浓守信浓守下野守出羽守加贺守越中守越后守丹波守但马守因幡守伯耆守出云守美作守备前守备中守备后守安芸守周防守纪伊守阿波守赞岐守伊予守筑前守筑后守肥前守丰前守丰后守中国若狭守能登守佐渡守丹波守石见守长门守土佐守日向守大隅守萨摩守下国和泉守伊贺守志摩守伊豆守飞弹守隐岐守淡路守对马守庇岐守天皇的侧近,行使宫中政务的部门.丰臣家的宫部继润内务卿叙任.长官: 内务卿次官: 内务大辅, 内务少辅判官: 内务丞其他: 侍从式部省文官任免人事的部门.信长的右笔楠木正虎式部卿叙任.长官: 式部卿次官: 式部大辅, 式部少辅判官: 式部丞民部省地方户籍,租税,交通,建设管理的部门.丰臣家五奉行之一,前田玄以民部卿叙任,拜见秀吉的松前庆广任民部大辅,秀吉的黄母衣众,青山一重任民部少辅.长官: 民部卿次官: 民部大辅, 民部少辅判官: 民部丞治部省外交事务,高官户籍管理,寺社监督的部门.石田三成治部少辅叙任.长官: 治部卿次官: 治部大辅, 治部少辅判官: 治部丞兵部省全国军事管理的部门.大内义隆兵部卿叙任.长官: 兵部卿次官: 兵部大辅, 兵部少辅判官: 兵部丞刑部省管理全国刑事的部门.大谷吉继刑部少辅叙任.长官: 刑部卿次官: 刑部大辅, 刑部少辅判官: 刑部丞大藏省管理全国商务,财产的部门.长官: 大藏卿次官: 大藏大辅, 大藏少辅判官: 大藏丞宫内省管理皇室收支,衣食,杂务等的部门.长官: 宫内卿次官: 宫内大辅, 宫内少辅判官: 宫内丞使厅勘解由使厅监察国司事务的部门.黑田官兵卫叙任勘解由次官.长官: 勘解由长官次官: 勘解由次官判官: 勘解由判官检非违使厅管理京都治安,卫生,民政的部门.长官: 检非违使别当次官: 检非违使使判官: 检非违使尉职职管理京城租税,商业,道路,民政,司法,警察的部门.陆奥岩城重隆叙任左京大夫,津轻为信叙任右京大夫长官: 左京大夫次官: 左京亮判官: 左京进长官: 右京大夫次官: 右京亮判官: 右京进修理职管理宫殿修理,营造的部门.织田信长上洛时,柴田胜家叙任修理亮.其后,秀吉家臣蜂须贺正胜叙任修理大夫,青山宗胜叙任修理亮.长官: 修理大夫次官: 右京亮判官: 修理进大膳职管理朝廷食料的部门.武田信玄叙任大膳大夫(自称).长官: 大膳大夫次官: 大膳亮判官: 大膳进六卫府六卫府为:近卫府,兵卫府,卫门府.近卫府分为左右护卫天皇.最上义光任左近卫少将兼出羽守.长官: 左近卫大将次官: 左近卫中将, 左近卫少将判官: 左近将监长官: 右近卫大将次官: 右近卫中将, 右近卫少将判官: 右近将监兵卫府警备皇局的外围区域及其他皇室人员的安全.长官: 左兵卫督次官: 左兵卫佐判官: 左兵卫尉长官: 右兵卫督次官: 右兵卫佐判官: 右兵卫尉卫门府左右守卫皇居的各门.长官: 左卫卫督次官: 左卫卫佐判官: 左卫卫尉长官: 右卫卫督次官: 右卫卫佐判官: 右卫卫尉司内膳司天皇食事调理的部门长官: 内膳奉膳次官: 内膳正判官: 内膳典膳市司管理京都市场的部门.片桐且元叙任东市正.长官: 东市正判官: 东市佑长官: 西市正判官: 西市佑隼人司指挥监督隼人族的部门.隼人族居于九州南部(萨摩,大隅),勇猛敏捷.长官: 隼人正判官: 隼人佑织部司管理朝廷织物的部门.利休七哲之一,古田重然叙任织部佑.长官: 织部正判官: 织部佑采女司管理宫中招收女官的部门长官: 采女正判官: 采女佑主水司管理朝廷饮料的部门长官: 主水正判官: 主水佑地方太宰府管理九州的部门.周房大内义隆为求支配北九州的正当性,向朝廷申请任太宰大夫.长官: 太宰帅次官: 太宰大夫 , 太宰少夫判官: 太宰大监 , 太宰少监秋田城防止虾夷(东北地方土人)入侵而在出羽国秋田郡所置之城.织田信忠以攻落美浓的岩村城之功叙任秋田城介.长官: 秋田城司判官: 秋田城介寮内匠寮管理宫中器物的工作的部门.长官: 内匠头次官: 内匠助判官: 内匠允内藏寮管理皇室财产的部门.长官: 内藏头次官: 内藏助判官: 内藏允缝殿寮管理宫中裁缝及女官品行态度的部门.长官: 缝殿头次官: 缝殿助判官: 缝殿允大学寮管理学生教育的部门.长官: 大学头次官: 大学助判官: 大学允主计寮管理税收,朝廷预算的部门.长官: 主计头次官: 主计助判官: 主计允主税寮管理诸国田租的部门.长官: 主税头次官: 主税助判官: 主税允雅乐寮管理乐舞人员的部门.长官: 雅乐头次官: 雅乐助判官: 雅乐允玄蕃寮管理寺院僧众名簿和外国人的部门.长官: 玄蕃头次官: 玄蕃助判官: 玄蕃允木工寮管理宫中营建维修的部门.长官: 木工头次官: 木工助判官: 木工允马寮管理各国牧场(武藏,上野,甲斐,信浓)的部门.足利义昭以来的历代将军叙任.长官: 左马头次官: 左马助判官: 左马允长官: 右马头次官: 右马助判官: 右马允兵户寮管理兵器的部门.长官: 兵户头次官: 兵户助判官: 兵户允大炊寮管理宴会食事的部门.长官: 大炊头次官: 大炊助判官: 大炊允主殿寮管理宫中天皇日常生活的部门.长官: 主殿头次官: 主殿助判官: 主殿允典药寮管理医疗,药园的部门.长官: 典药头次官: 典药助判官: 典药允扫部寮管理宫中清扫的部门.长官: 扫部头次官: 扫部助判官: 扫部允图书寮管理朝廷图书,国史的部门.长官: 图书头次官: 图书助判官: 图书允春宫坊春宫坊管理皇太子居住全部事务的部门长官: 春宫大夫次官: 春宫亮判官: 春宫进主膳监管理皇太子食事的部门长官: 主膳正判官: 主膳佑主马署管理东宫马匹的部门长官: 主马首判官: 主马佑主殿署管理东宫扫除,入浴准备的部门长官: 主殿首判官: 主殿佑藏人所藏人所天皇的秘书官,传送宫中的机密文件.长官: 藏人所别当次官: 藏人头弹正台弹正台独立于中央官职外的有名无实的官职,自织田信长起,多被武家人所用.织田信长自称弹正忠.长官: 弹正尹次官: 弹正大弼, 弹正少弼判官: 弹正大忠, 弹正少忠幕府室町幕府末期主要官职为:征夷大将军征夷大将军是为了镇压虾夷而临时设置的官职.自从坂上田村麻吕平定东北后,就不再设置了.其后,任命木曾义仲为大将军,权限仅仅是军事指挥权.源赖朝平定天下后,被任命为大将军,掌管军事指挥权和政权.此后,幕府开立,将军管理全国的政务.副将军辅佐将军的名誉职位,不具备管理的实质.织田信长协助足利义昭就任将军后,被任命为副将军,其后辞退.管领辅佐将军的职位.掌握较大的权限,管理中央机关,通常由将军发布命令而管领去实行.足利一门的管领是细川,斯波,岛山三家(三管领)轮流接受任命.御相伴众在幕府中的高贵职位,跟随将军左右,只有功劳多,武艺好的才被任命.镰仓公方足利尊氏开创镰仓幕府以来对关东特别重视,在关东管辖内设置镰仓府,由德高望重的人担任镰仓公方.其后,公方的辅佐----关东管领叛离而幕府将灭,公方逃到下总国的古河,被称为古河公方.最后的古河公方足利义氏投靠了北条氏康.关东管领镰仓公方的辅佐,关东政务的总裁,由足利尊氏的母系上杉氏世袭.其后,战国时期,关东管领上杉宪政的政权被北条氏威胁,便传与养子长尾景虎(上杉谦信).奥州探题足利尊氏重视南朝的余党奥州的藤原氏所在的东北而特别设置,管理陆奥国的政务和军事,由大崎氏世袭.战国时代由伊达晴宗,二本松义继补任.九州探题防卫外敌,管理九州二岛政务的总裁.与奥州探题并重的官职.自设立起,便遭到了九州豪族的反抗.战国时代由大友宗麟补任.羽州探题奥州探题的分支,管理出羽一国.奥州探题----大崎氏的支族的最上氏世袭.西国探题管理山阴,山阳两道,即中国探题.战国时代,周防的大内义兴补任.其他摄政.关白摄政是辅佐幼小天皇,行使政事的官职.关白是辅佐成年天皇,行使政事的官职.通常有官职最大的大臣兼任.战国时代,羽柴秀吉叙任.带刀先生东宫太子的警备人员,职务重要.战国时代,丰臣政权的三中老之一,堀尾吉晴叙任带刀从五位下.。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a741c4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5.png)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经历了弥生时代、古坟时代,到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历史阶段。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理解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日本的历史,他们可能知道一些皮毛,但对于日本历史的深入理解还不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需要了解日本地理位置、与中国文化的联系等背景知识。
此外,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以便于分析教材内容,掌握历史发展的主线。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掌握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深入理解古代日本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及影响;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和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古代日本的历史场景;运用板书、讲解等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为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排序。
古代日本身份等级的产生
![古代日本身份等级的产生](https://img.taocdn.com/s3/m/07fbdcc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9.png)
421古代日本身份等级的产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徐建新一、身份等级与阶级在分析日本早期社会的社会结构时,等级和等级制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日本学界将社会结构中的等级制称为“身分制”(中文译作身份制)。
在日本,社会等级是由一群具有同样身份的人构成的,因此,身份即是等级,或者称之为身份等级。
所谓身份等级,主要是指人们在一个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上的权利等差。
阶级与身份等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前者属于经济的范畴,后者属于社会的、政治的范畴。
具体说,在阶级社会中,身份等级是指每个阶级的特殊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身份等级和阶级的本质都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关系,但两者的含义有所不同。
过去日本史学界对古代日本身份制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律令制时代至江户时代的身份制展开的,对身份制的理论也有所探讨。
日本学者的身份制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认为身份等级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范畴;(2)认为身份等级和阶级是同时产生的;(3)认为日本的身份制与国家权力有密切的关系,身份制是通过国家的法律制度确立起来的;(4)认为日本近代以前的身份制作为一种制度被确定下来是在前近代的江户时代。
①以上日本学界的观点主要是针对古代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身份等级而言的,并不能概括日本身份等级制发生发展的全部历史内容。
从理论上讲,我认为这当中有两点需要进一步辨明。
首先,应如何看待身份与阶级的区别和联系;其次,身份的划分是否是同阶级社会同时形成的。
阶级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而身份等级主要是指社会等级,在阶级社会中,是指每个阶级的特殊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具体说,是指不同阶级的成员在法律上、政治上、社会地位上享有的(或根本不享有的)权利、特权,以及他们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日本学者林谦作还用另一种表述,将划分为等级的阶层社会与阶级社会作了区分,他说:“阶层是用以说明社会价值的分配过程的概念,而阶级是在说明分配过程的同时,还用以说明社会价值的生产过程的概念。
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的身份等级制
![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的身份等级制](https://img.taocdn.com/s3/m/d0981afb941ea76e58fa0461.png)
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的身份等级制徐建新 日本学界将社会结构中的等级制度称为身份制。
所谓社会等级是由一群具有同样身份的人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身份即是等级,或者称之为身份等级。
身份等级所反映出的差别主要是指一个社会中,人们在法律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上的权利等差。
在阶级社会中,身份等级是指每个阶级的特殊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身份等级集中体现为不同身份等级的成员在政治权利上、经济利益上、社会地位上享有的(或根本不享有的)各种特权,以及他们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般来讲,阶级是与生产关系的体系相关联,属于经济的范畴,而身份等级则属于政治的、社会的范畴①。
所谓身份等级制,是指以法律的形式(包括习惯法、宗教法和国家基本法等不同的形式)将身份等级的划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秩序(或社会制度)固定下来,并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
在19世纪中后期日本跨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日本人曾长期生活在按身份区分人的贵贱的所谓身份制社会中。
前近代的江户时代(1602年—1867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等级身份制社会,这种封建等级身份制是从古代社会的身份等级制发展演变而来的。
古代律令制国家中的“良-贱”身份等级制即是日本古代身份等级制的体现,而这种等级制的源头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
探讨古代日本身份等级制发生发展的历史,对于搞清古代日本的社会结构,理解日本前近代典型的封建等级制的形成前史,是十分有益的。
本文将回顾公元七八世纪律令制时代的历史,对古代日本身份等级制的确立及其具体形态作一些考察。
一、律令制国家的“良-贱”身份等级制的确立公元7世纪以后,日本的奴隶主统治阶级积极引进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并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阶级社会的等级和等级制的论述可参见以下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4页;第4卷,第466页;第19卷,第228页;第27卷,第477页;《列宁全集》第6卷,第93页附注;第2卷,第405页。
日本身份等级制度
![日本身份等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545a5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d.png)
日本身份等级制度日本的身份等级制度是一项过去存在的制度,在江户时代大约长达260年。
日本的身份等级制度被称为"身分制度",也被称为"四民平等制度"。
它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包括士农工商。
这个制度经过多次,最终于明治维新时期被废除。
在日本的身份等级制度中,最高的等级是士阶层。
士是指武士阶层,拥有最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
他们通常是领主或武士家族的成员,掌握了军事、政治和经济力量。
其次是农民阶层,也称为农民或百姓。
农民在社会中占据了大多数人口。
他们是农作物的种植者和生产者,为社会提供食物和其他农产品。
农民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他们没有政治权力,也无法拥有土地。
他们被认为是社会的底层和劳动力。
第三个等级是工人阶层,也称为佃农或雇佣农民。
工人是农民和领主之间的中间人。
他们在领主的土地上进行耕种,作为回报,他们需要支付租金或工资。
工人阶层的社会地位与农民相似,虽然他们拥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但仍然受限制。
最后一个等级是商人阶层,也称为商人。
商人是经商者,参与商品交易和贸易活动。
在江户时代,商人阶层的社会地位较低,被认为是不体面的职业。
商人被严格控制和监管,他们不能拥有土地,也不能娶入武士家族。
尽管如此,商人阶层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个身份等级制度是由幕府掌握的政府机构实施的。
幕府是一个由将军领导的政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幕府通过法律和制度逐渐确立了这个身份等级制度,并通过教育和宣传来强化人们对于自己社会地位的认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身份等级制度开始受到批评和反对。
这种制度对于社会的流动性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阻碍。
许多人开始质疑固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分配是否还适应时代的发展。
尤其是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加速,身份等级制度被认为是一个束缚日本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了身份等级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日本古代职官[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古代职官[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https://img.taocdn.com/s3/m/bee6ce2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7.png)
日本古代职官[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律令制(大宝律令)以前[编辑]律令制以前整备的官制体系。
大和王权形成期时,“氏(ウジ)”则指有血缘关系的亲族集团,“姓(カバネ)”是指大和王权的最高执权者“大王(后改为天皇)”根据“氏”的政治地位和职务而赐予的称号。
一方、以皇族(大和王族)为中心的支配体制强化,为了更有效录用血缘及势力无关人材登用,将官位(冠位)制度(官职位阶制度)引进。
603年(推古11年)、圣德太子制定“冠位十二阶”、その嚆矢である。
官位制度从冠位十二阶至到律令官位制为止,出现多次的变迁(日本官位制度的变迁,ja:冠位?官位制度の変迁)。
整备氏姓制度、官位制及职掌体育的整备是律令制。
668年(天智8年)最初制定的“令(りょう)”是近江令,689年(持统3年)飞鸟净御原令开始进行体系化。
701年(大宝元年)成立大宝律令。
律令制(大宝律令)以后[编辑]关于律令制详细可参考“律令制”的内容、关于官位制详细可参考“官位”内容、关于位阶详细可参考“位阶”内容。
以下是律令制中的官制,特别说明关于官职的事项。
中央官制[编辑]律令制下的中央官制以二官八省为基本体制。
君主在天皇之下,置有担当朝廷祭祀的神祇官与统括国政的太政官(二官),太政官之下实际的行政置八省分担。
中国的律令制中,皇帝集权,并在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辅助皇帝。
相对上,日本的律令制(二官八省)是天皇与各省之间代理天皇处事的合议体,特徵是设置太政官。
二官八省以外其他的监察行政组织的弾正台及宫中等负责守卫的卫府(卫门府、左右卫士府、左右兵卫府)由天皇直辖管理(まとめて、二官八省一台五卫府)。
此与“官”是指“役所的事物”,与现在的用法“办公室职员”有所差异。
•神祇官 - 管理神祇祭祀(じんぎさいし)的役所。
从太政官独自的组织,但是受到太政官的控制。
•太政官 - 管理一般国政的役所。
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以上称为三公)与大纳言等的合议体的议政官组织,其下有少纳言局、左右弁官局。
日本幕府时代的制度与社会结构
![日本幕府时代的制度与社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33af2a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e.png)
日本幕府时代的制度与社会结构日本幕府时代(1185年-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给日本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幕府的建立、幕府的组织结构、武士阶层、农民和商人阶层以及社会道德等方面,对幕府时代的制度与社会结构进行探讨。
一、幕府的建立幕府最早由源赖朝在平安时代后期建立,其目的是为了摆脱朝廷的束缚,实现政权的稳定。
1185年,源义经的儿子源义朝在丰原元年事件后建立了源氏政权,被称为元服幕府。
之后,源氏政权逐渐演变为武家政权,并于1192年由源赖朝的孙子源赖光正式建立了幕府制度。
二、幕府的组织结构在幕府时代,幕府政权由将领(将军)和幕府政治家(奉行)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将军负责军事指挥和政权稳定,而奉行则负责掌握实际政权和管理行政事务。
此外,幕府下设有各种职位,如御家人(幕府的家臣)、继承人(将军的儿子)和武士等。
三、武士阶层幕府时代的武士阶层主要由武士组成,他们是幕府政权的主要支持者和军事力量。
武士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拥有特权和荣誉,并以忠诚、勇敢和尊严为核心价值观。
武士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他们独特的武士道道德规范,包括忠诚、勇敢、义勇和忍耐等。
四、农民和商人阶层幕府时代的农民和商人阶层在社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农民是日本人口的主体,他们从事农业生产,供给城市和武士所需的粮食和物资。
商人则从事贸易和手工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虽然农民和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但他们往往富有,并通过商业经营获得相对的权力和影响。
五、社会道德幕府时代的社会道德非常重要,对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幕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则来规范社会行为,如士道和妇道等道德准则。
这些道德准则重视忠诚、正直、正义和尊重等美德,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总结:日本幕府时代的制度与社会结构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体系,它的建立和发展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幕府政权的建立为政权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而武士阶层的崛起和尊贵地位则构成了社会等级体系的核心。
日本武士阶层划分
![日本武士阶层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59f60b7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2.png)
日本武士阶层划分日本武士阶层划分日本武士阶层的历史悠久,其划分体系复杂且严格。
从最高等级的将军到最低等级的足轻,每个阶层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地位。
本文将详细探讨日本武士阶层的划分及其历史背景。
武士阶层的历史背景日本武士阶层起源于中世纪,最初是指贵族战士。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自12世纪开始,武士逐渐获得了更大的权力,成为日本社会的重要力量。
在战国时期及之后的德川幕府时期,武士阶层内部形成了复杂的等级制度。
这一制度在德川幕府时期达到了顶峰,武士成为社会的统治者,享有特权。
随着明治维新的到来,封建制度被废除,武士阶层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中世纪的日本,武士最初是作为贵族的私人武装力量而存在,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保护贵族的领地和利益。
随着日本社会的动荡和战乱,武士逐渐从贵族的附庸转变为独立的军事力量。
12世纪末,源赖朝建立了镰仓幕府,标志着武士阶层正式成为日本的统治力量。
此后,武士阶层在日本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德川幕府时期,武士阶层的等级制度达到了顶峰。
武士不仅是军事力量的核心,也是政治权力的象征。
幕府通过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领地制度,确保了武士阶层的稳定和权力。
然而,随着明治维新的到来,封建制度被废除,武士阶层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地位和影响力。
明治政府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废除了武士的特权,建立了现代化的国家体制。
武士阶层的详细划分1. 将军(Shogun)将军的地位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最高指挥官,更是整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在镰仓幕府时期,源赖朝作为首任将军,奠定了将军在日本政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此后,历代将军通过控制地方大名和武士,维持了幕府的统治。
将军的权力不仅体现在军事上,还包括对国家经济、文化和外交事务的全面掌控。
在德川幕府时期,将军的权威达到了顶峰。
德川家康作为德川幕府的创始人,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手段,巩固了将军的地位。
将军不仅是武士阶层的最高领袖,也是整个日本社会的统治者。
4.11古代日本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
![4.11古代日本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c8c765a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5.png)
1.大化改新的背景是什么?
2.幕府统治的特点有哪些?
3.日本武士阶级的起源和发展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日本古代经济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5.日本古代文化受到哪些文化的影响?
6.日本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是如何划分的?
7.日本古代国际交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我们将对大家的答案进行批改和反馈。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日本的大化改新》、《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日本武士阶级的历史演变》、《古代日本的经济发展》、《古代日本文化的发展》等。
-视频资源:《古代日本的社会生活》、《日本古代艺术的魅力》、《日本宗教文化的影响》等。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加深对古代日本历史的理解。
-日本与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日本古代国际交流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④板书艺术性和趣味性设计:
-使用生动的插图或图标来表示每个重点知识点
-采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突出重点和区分不同的知识点
-设计一些有趣的问答或填空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互动和思考
教学反思与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古代日本的历史,我采用了讲授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同时,我也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图表和视频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古代日本的历史时,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特定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产生困惑。例如,他们对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较为模糊,对日本古代文化的独特性也可能会感到困惑。此外,如何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也将是学生面临的挑战。
日本身份等级制度
![日本身份等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e05f1b9960590c69ec37629.png)
(二)年功序列制的实质是师徒传承的封建等级年功序列的主要特点是,员工年龄愈大、工龄愈长、熟悉程度愈高,工资也愈高。
在年功序列制下,决定职工基本工资的主要因素不是职务和贡献,而是企业工龄。
如果学历、能力和贡献不相上下,工龄就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根据。
这里所说的工龄,均指在同一公司或企业内连续工作的年数,而在不同公司工作的工龄一般不能连续计算。
年功序列制有着浓厚的封建等级制度色彩,其文化历史渊源是封建父子传承、师徒传承,以老为尊的社会传统。
这样的方式表现为强烈的人身依附性和森严的等级之分。
日本企业将这种以老为尊的观念深深植入其企业文化中,产生年功序列制这样的薪酬体系,实质上是继承了师徒传承的方式,本质上仍然是日本文化封建等级的延续。
在日本式等级制度经营体系下,员工与公司一体化,成为与公司同存亡的“公司人”。
员工灭私奉公的态度,一方面是为了公司的繁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身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而且在年功序列制度下,个人一般也不希望转换工作。
因为进入一个新公司就意味着自己的年功为零,一切得从头开始,这样做不仅经济利益受损,而且社会对此的评价也很低。
所以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转换工作困难这一问题。
与此同时,转换工作困难更加强化了企业中员工的稳定性。
不论企业所给予的工作内容是否合自己的意,在终身雇佣及年功序列制下,员工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只能对企业尽忠尽职,勤勤恳恳地工作到退休。
(三)论资排辈的内部晋级制度防止内外部对等级制度的挑战日本企业强调长期评价,注重内部提拔,外部招聘来的管理人员,无论其能力多强,没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熟悉企业内部的制度和体系,和上下左右建立起密切的工作和个人关系,是很难开展工作的。
因此在日本企业中,员工的使用上有“有限人员”和“按部就班,内部提拔”的特点。
而这种内部提拔的条件就是论资排辈,企业员工无论如何有能力,只要没有一定的资历或者说工作年限,很难获得提拔。
日本企业之所以要实行论资排辈的内部晋升制度就是因为其本身就是用等级制度对企业进行管理。
日本家元制度的特征和权威崇拜-日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日本家元制度的特征和权威崇拜-日语论文-语言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328bddc43323968001c92ce.png)
日本家元制度的特征和权威崇拜-日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0 引言在特殊文化领域中看到的家元,本身并没有家元这个称呼。
但早在平安时代,其实体已经被歌道、雅乐等很多文化社会所承认,并在贵族社会中广为流传。
比如,池坊六角堂作为插花的家元,很早就在插花领域中处于权威的地位。
但他们只是古代传统艺能的权威之家。
作为一种制度家元制度,构成特殊的社会组织,发挥独特的作用,则是进入江户时代以后的事情。
为探求其万世一系,活跃不衰的原因,下面将从家元制度的特点、家元的家长权及其根源、家元组织中体现出的权威崇拜意识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 家元制度及其特征西山松之助在《家元的研究》一书中将家元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1)传承传统家艺或正统的艺能血脉,因其正统性而享有一切。
2)由两人以上的集团组成,弟子可以无限制增加,以形成更加繁荣的文化领域。
3)由经验的感性磨练而成的技能是艺能文化的主体,技能可以保密,形成无形文化。
关于家元制度的构造特点,川岛武宜在《作为意识形态的家族制度》一书中总结为以下四点:1)以师傅和弟子的主从关系为主轴;2)家元集团是以的主从关系为主导的派阀集团;3)该集团由家元的家长权力统制;4)该集团虚拟为家长制的大家族集团。
这里所说的师徒主从关系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弟子在家元制度这一虚拟的家族关系中不被承认,仅处于弟子的位置。
第二,当其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并获得承认时,会作为这个虚拟家族关系的正式成员获得个人的艺名。
弟子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过程被称为名取。
名取的获得也意味着在该流派集团内其地位的确立和承认。
按照惯例,很多艺人为了显示艺术上的血统,都会在自己的名字中取师傅名字的一个字。
比如,花柳寿美的艺名就是取自师傅家元花柳寿辅的寿字,以示直弟子的关系。
名取是家元集团接收新成员的重要行为,往往伴有隆重的仪式。
以花柳流为例,弟子要接受师傅赠与的印有该流派标记的扇子或其它物品,师傅亲自写下弟子的艺名并盖上,授予弟子。
日本古代宫廷
![日本古代宫廷](https://img.taocdn.com/s3/m/82d894fc910ef12d2af9e758.png)
大奥官职
御台所
将军的正室,当然也是大奥的最高领导人。御台所需要亲 自动手的事大概只有吃东西的时候。其他一切大小事情均 有大奥的一班女中帮忙,就连如厕时的清洁工作亦包括在 内。此外,根据记录,侍奉御台所一人的大奥女中人数曾 多达二百八十五人。
上臈御年寄
大奥女中的最高职位。负责照顾将军及御台所的需要并给 予意见。大部份均是京都的公家出身,会以如「姊小路」 ﹝姓氏之一﹞ 等娘家的姓氏称呼。 御年寄
表使 大奥的外交官。依照御年寄的指示,买回大奥所需的一切 物品。不过,实际上并不需亲自出外购买,而是通知负责 人员处理。 吴服之间头 吴服之间的管事,她和属下负责缝製将军及御台所等服装 的工作。每天由天光裁缝到天黑,而且只要遗失一支针便 会被罢免的职位。 御次 负责搬运工具及礼品、打扫会面所及招待入府表演的艺人。 在某些活动上也会粉墨登场表演一番。 御次头 御次之间的管事。 御广座敷 在表使旗下办事。在御三卿、诸大名等女使登城拜访时, 专职负责安排她们的膳食。
御仲居 御膳所之职。负责安排所有膳食及试毒。 御末 又称「御半下」。负责担水到浴室及洗手间的人。有时也 要帮忙打扫工作,是最下级的女中。 御犬子供 职如其名,是负责跑腿的工作。大多由对大奥有着憧憬的 商人女儿担任。虽说是跑腿,但对其外貌及气量有一定的 要求。 御添寝 大奥中一个奇怪的职位。守在将军床边的沙帐外,专职听 取将军每晚与御台所或侧室间的情事。到了第二天,便原 原本本的向御年寄报告。这种奇妙的制度,据说是为了防 止侧室在床第之间媚惑将军。 御内证 将军的小妾,负责对将军闺房之事进行启蒙的女中,御内 证一生都将不能离开大奥。
新菜 古昔禁中惯例,正月里第一个子日,内膳司用七种新菜作 七菜是指春天的七种菜,即芹菜、荠菜、鼠曲菜、繁缕、 佛座、芜箐、萝卜。正月初七把这七种菜剁碎后放入粥中, 叫作七菜粥。当时认为吃了可治疗百病。
贵族制度与日本古代政治史
![贵族制度与日本古代政治史](https://img.taocdn.com/s3/m/fac5579951e79b89680226b1.png)
天武天皇(公元672—686年)在位时期,进一步对 全国的氏姓作了整顿改订,统一为八种姓的称号, 也就是“八色姓”。 八色姓分别表示贵族阶层内部的八种身份,其中真 人、朝臣、宿弥为上位姓,忌寸、道师、臣、连、 稻置为下位姓。 八色姓的制定并非要恢复旧时代的氏姓制度,而是 要使旧时的氏姓制度为新确立起来的身份秩序服务, 具体说就是要提高皇族近亲的社会地位,明确高级 官僚和低级官僚的门第差别,以及中央贵族与地方 豪族之间的地位差别。
德川氏是清和源氏族新田氏的支流得川氏的末裔— 战国大名松平氏。后来家康起用以前家族作为源氏 支流时的姓氏“得川氏”,后又改为“德川氏”。
律令制时代身份体系
绳纹时代和弥生时代的尊卑贵贱等级制度有自 然发生的倾向;
圣德太子改革和大化改新后身份等级有被国家 视为统治手段而进行主观强化的倾向。
日本的贵族制度长期延续
藤原氏专权与摄关政治 中臣镰足之子藤原不比等是确立律令制的功臣 将其两女儿嫁给文武天皇及其子圣武天皇 不比等四个儿子均为政界高官,开启摄关政治 天皇年幼为“摄政”,成年为“关白”
院政政治 白河天皇为抗衡藤原摄关政治,让位于年幼的 堀河天皇而成为上皇,在宫殿内建立院厅,执 掌国政。院厅还设置“北面武士”等机构,依 靠以源氏和平氏为代表的新型武士集团为武力 支柱。院政时代持续了将近一百年,共经历了 白河上皇、乌羽上皇和后白河上皇三代。摄关 政治开始衰落。
武士的起源及武士团 庄园主为保护、扩大庄园而武装庄民 亦兵亦农,后专业化 寺院、神社也组织自己的武装 国司、郡司组织私人军队 地方贵族武士化,职业的兵(つわもの) 为达官贵人提供警卫的侍(さぶらい) 政权中的武人——武士(もののふ) 为壮大势力,结成跨庄园的武士团 关东产良马,因而该地武士团成长迅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古代贵族的等级划分制度在平安时代前期日本军事政治大权还一直是掌握在天皇手中的,直到平安时代中期开始,皇室颓废,朝廷实权外落到藤原氏手中。
而军事权利被各地的强豪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原本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从此走上了衰败的道路,成为被旁人所操纵的傀儡。
藤原氏为了加强对朝廷权利的控制和瓜分,联合其他朝中贵族势力制定了一个朝中贵族等级划分制度。
正是这一制度保证了各家族在朝廷中的地位,避免了各家族之间的争夺,成为巩固藤原氏在朝中地位的法宝。
此等级划分制度一直沿用至明治维新时期才被废除。
日本政府在1884年7月7日颁布了“华族令”后,将旧贵族阶级加新的有功之臣、军人,分成公、侯、伯、子、男五个爵级,组成贵族院成员。
各朝中贵族就是按原本等级划分的制度被授予的爵位。
“华族”于1947年5月3日,随著战后日本国宪法生效而正式被废除。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古代贵族的等级划分制度摄家为第一等级家格:由于这一家格共有五大家族,所以又被称为五摄家摄家:公家之中最高位的家格。
是可以经由大纳言·右大臣·左大臣等职位的晋升最后成为摄政·关白等高位的家格。
经历了藤原北家、藤原良房的嫡流时期,一直到鎌仓初期藤原忠通之子基实和兼实从嫡流中分出,分别建立了近卫氏和九条氏。
五摄家:(前2家是最早从嫡流分出来的,地位比后3家要高)兼实与镰仓幕府的源赖朝相亲近,被推举为摄政,尽心尽力为赖朝就任征夷大将军而努力。
近卫基实的曾孙兼平分流为鹰司氏,九条兼实孙子中的教实、良实、实经分流为九条氏、二条氏与一条氏。
与皇位二统争立相仿,朝臣间的五家分立也是幕府对朝廷抑制政策的结果。
由于一共有五大摄家,所以人们又称他们为“五摄家”。
以后摄政和关白都由这五家轮流担任(一般担任关白之职,如天皇年幼则担任摄政之位)明治维新后,五大家族的宗主都被任命为了“公爵”前2大摄家近卫氏:五摄家之首。
本姓藤原氏,为藤原北家的嫡流。
藤原忠通的长男藤原基实(后来的近卫基实)为始祖。
他的儿子基通在京都近卫之北、室町之东的宅邸居住。
被人称做「近卫殿」,从而有了近卫氏。
家徽为近卫牡丹图案。
江户时代封地三千石拜领。
镰仓时代中期近卫家实的四男兼平开始分家成立了鹰司氏。
到江户初期后阳成天皇的皇子信寻还成为了鹰司氏的养嗣子。
战国时代近卫氏中、像近卫尚通、近卫信尹那样的硕学政家、书法家人材辈出。
江户时代像近卫尚嗣、近卫基熙、近卫家熙那样的博学典礼者也是人才济济。
后期的近卫忠熙深得孝明天皇的信任,成为其身边非常活跃的顾问。
九条氏:五摄家之一,地位仅次于近卫氏的公家。
藤原氏北家的嫡流—藤原忠通的三男藤原兼実为始祖(后来的九条兼実)因为他当时在京都九条居住从而得来了九条氏的家名。
家徽是九条藤图案。
兼実的孙子,九条道家之子、九条良実、九条実経先后担任了摄关之职、之后创立了二条氏、一条氏、然后才出现了五摄家。
中世纪时期九条氏的领地广阔、江户时代二千石领、之后增加到三千石、一直传承至明治时代。
后3大摄家鹰司氏:五摄家之一的公家。
镰仓时代中期、藤原氏北家嫡流的近卫家实的四男兼平为始祖。
由于他当时他的宅邸是在京都鹰司室町,所以后来被称为鹰司氏。
家徽是牡丹图案。
战国时代、鹰司忠冬因为没有后代,断绝了这一家族、江户时代初期、二条晴良之子的二条信房改名为鹰司信房,从而再兴了这个家族,之后一直得以延续。
到信房的女儿孝子这一代(她就是徳川家光的正室本理院)、孝子的弟弟鹰司信平改名为松平信平从公家变成徳川家的旗本,后成为上野吉井藩的藩祖。
二条氏:五摄家之一的公家。
藤原氏北家的九条家流。
鎌仓时代、九条道家的次男二条良实在二条京极的邸宅居住始称二条殿,二条氏的家名由次而来。
家徽是二条藤图案。
序列仅次于近卫氏和九条氏,和一条氏,鹰司氏同等。
一条氏:日本贵族世家,为五摄家之一,藤原氏北家九条流之后。
一条氏的鼻祖是藤原氏九条流的九条道家四男九条实经(分家后开创了一条家改名一条实经)清华家为第二等级家格,在此家格等级的前后一共有9大家族清华家:公家·公卿家族拥有的家格、大臣家族中仅次于五摄家的家格。
一般兼任近卫大将·大臣等职位。
最高可晋升到太政大臣。
也被说成是英雄家。
在摂家之间清华家的子弟被称做公达(きんだち)。
明治时代以前、华族就是指的这一批人。
清华家一共包括九大家族(之前有七个称“七清华”。
后来加入了2个改称“九清华”)前期七大家族久我氏:久我氏最早的祖先是村上天皇的第八皇子具平亲王的儿子右大臣源师房(1008~1077年),他们属于源氏这一流。
师房是御堂关白道长的女婿、之后成为道长嫡男赖通的养子、他们的子孙与摄关家建立了深厚的联姻关系。
师房的第五世孙内大臣通亲(1149~1202年)联合丹后局把当时的关白九条兼实赶下了台、从此被人称做「源博陆」似的权势家。
久我家嫡流兼任了很长时间的源氏长者以及淳和?奖学两院别当等职务、到室町时代、他们被武家源氏的将军足利义满夺取了这个地位。
他们因为在京都西南、山城国爱宕郡久我的地方有所别院叫「久我水阁」、开始自称为「久我氏」。
家传的特技是吹奏笛子(日本古代由于领土的实权大多掌握在地方群雄的手中,各朝中贵族除了五摄家条件相对宽裕一点外,其他家族家家几乎都有一些代代相传的绝技,在兵荒马乱的时候他们就是靠表演各自的绝技来维持生计的,可以说他们除了傲人的官位和高贵的血统外其他几乎什么都没有了)、江戸时代的俸禄石高达到700石。
家纹是:五つ竜胆车。
三条氏:藤原氏北家闲院流的嫡流。
家格为清华家,家徽是唐菱花图案。
家族分为大臣家的正亲町三条家,三条西家等许多分流。
藤原公实的次男藤原实行为始祖(后来的三条实行)西园寺氏:西园寺家-藤原北家闲院流。
其家族的祖先同样也是来自藤原北家公实的次子权中纳言西园寺通季(1090~1128年)。
由于通季的母亲藤原光子是正妻的缘故所以通季成为了嫡子,不过,与之前夭折了的几个兄弟相比他的官职是最低的。
到了第四代的太政大臣公经(1171~1244年)的时期,由于他是属于亲幕派的这一方所以在承久之乱後获得了很大的权势,从摄关家那儿夺取了外戚原本世袭的关东申时之职。
公经在京洛北山修建了家族寺院西园寺,从此始称西园寺氏。
从这个家族家分流出了洞院家(已经绝后)?菊亭家等很多堂上家的分家。
家传的特技是弹奏琵琶,江户时代的俸禄为600石。
家纹:左三つ巴德大寺氏:藤原北家闲院流。
始祖是公实三男左大臣德大寺实能(1096~1157年)。
实能的嫡孙,左大臣实定(1139~1191年)是藤原俊成的妹妹生的孩子,所以也算是定家的堂兄弟,实定自己是个知名的和歌作家。
这个家基本上独占了鸟羽·後白河院政期的后宫,不过,在镰仓时期以后渐渐开始衰弱。
西园寺家和同族间联合意识是很强,譬如明治时代的西园寺公望出生于德大寺家后入嗣到了西园寺家。
他们家传的特技是吹奏笛子,江户时代的俸禄是410石。
家纹:木瓜花菱浮线绫。
花山院氏:藤原北家师实流。
自摄政太政大臣师实的次子右大臣花山院家忠(1062~1136年)开始。
因为家忠占领了花山上皇的皇宫的东一条第(花山院)才开始有这个姓氏。
三代忠雅(1124~1193年)因为对朝政处理分明而且与平清盛有亲属关系,所以被破格晋升为了太政大臣。
江户时代的俸禄是750石。
家纹:杜若菱。
大炊御门氏:藤原北家师实流。
与花山院氏同样出于摄政师实这一流,不过大炊御门氏的始祖是师实的另外一个儿子大炊御门经实(1068~1131年)。
他们家族在大炊御门北,万里小路东有个宅邸。
经实之后担任了权大纳言之职,之后他的儿子经宗(1119~1189年)依靠二条天皇的表舅的关系得到晋升,晋升到左大臣之位后确保了清华家的家格(经宗把闲院流公实的女公子认作自己的母亲)。
家传的特技是笔道·和歌·笛子·装束,江户时代的俸禄是400石。
家纹:菱に片喰草。
今出川氏(菊亭氏):藤原北家闲院流,西园寺家的庶流。
镰仓期的太政大臣西园寺实兼之子左大臣兼季节分家自立后改姓菊亭·今出川。
因此还把今出川作为了自己的住处。
江户时代的俸禄是1355石。
家纹:三つ枫。
后期两大家族:醍醐氏:藤原北家摄关流。
江户时代从五摄家中的一条家分出成立了分家。
第一代当主为摄政一条昭良的次子权大纳言醍醐冬基(1648~1697年)。
俸禄是312石。
家纹:下り藤。
广幡氏:正亲町源氏。
正亲町天皇的皇孙八条宫智仁亲王的儿子·源忠幸(1623~1669年)降格为家臣级别后创立的家族。
忠幸为第一代,后来投靠了尾张藩成为了武士门第,不过,以后回到京都后晋升为了大纳言。
俸禄额是500石。
家纹:十六叶裏菊。
大臣家为第三等级家格,此家格一共有3大家族大臣家:公家.公卿的家格等级之一.高于“羽林家”,而次于“清华家”的家格。
大臣位子缺人的时候、有机会晋升为大纳言·内大臣。
不同于清华家可以兼任近卫大将这样的武官职位。
大臣家出身的能够担当左右大臣之职的人一般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多。
正亲町三条氏:正亲町三条(おおぎまちさんじょう)氏,是藤原氏北家闲院流的三条家的分家,是拥有大臣家家格的公家。
作为这个家分家的三条西家也拥有大臣家的家格。
三条实房的次子公氏是这一家族的始祖。
第4代的实躬担任大纳言之职,已经是这一家格中的至高官位了,不过,因为第5代公秀的女儿是北朝上光严天皇的内侍女官·藤原秀子(阳俸禄门院),之后还生下了崇光天皇,后光严肃天皇,他们家变成了天皇的外戚,成为了大臣家。
江户时代的俸禄额是350石多。
明治维新后,受封为侯爵改姓为嵯峨氏。
嵯峨实胜的长女嵯峨浩,与中国清朝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皇弟爱新觉罗溥杰结成了政治婚姻。
三条西氏:三条西(さんじょうにし)氏,藤原氏北家闲院流的正亲町三条家的分家,拥有大臣家家格的公家。
也被叫做西三条。
由于本家的宅邸在正亲町三条家的西侧所以被人称做三条西氏。
他们的始祖是南北朝时代后期,正亲町三条实继的次子·大纳言三条西公时。
公家的儿子实清只担任到中纳言之位便没有继续得到晋升,之后下一代的公保成为本家正亲町三条家的养子入嗣,承继了本家的家格,让分家也拥有了大臣家的家格。
西三条氏的当主世世代代都是和歌方面的名人,室町时代后期的三条西实隆作为和歌作家,书法家小有名气,战国时代的三条西公条,三条西实枝对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也很精通,这3个人被人们称作三条西三代。
同时,即使是对于香道的研究他们也是自成一派的。
西三条氏江户时代的俸禄额是500石多。
中院氏:中院氏(なかのいんけ),是拥有大臣家格的公家。
村上源氏久我家流。
江户时代的家俸禄是500石。
家纹は六つ竜胆车。
伯爵。
始祖是村上天皇的皇子具平亲王的子孙担任内大臣的源通亲(土御门通亲)的五男·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