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平及主要经历

合集下载

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

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

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孔子为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本书就采用了这个时间顺序来介绍孔子的生平,我们也按照这个时间分段,来介绍孔子的生平,并借助故事和对话来介绍孔子的思想。

01孔子的家世孔子一生推崇周朝文化。

晚年,他很难过,因为他很久没有梦见周公姬旦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周朝礼乐文化的坚定维护者和弘扬者。

他确实是被周朝灭了的商朝后裔。

微子启和微仲衍都是纣王的兄长。

商朝灭亡后,微子启被周天子封为宋国的国君,微子启死后传位给了他的弟弟微仲衍,孔子就是微仲衍的第十四代子孙。

微仲衍把把国君的位置传给了他的儿子,即宋公,这是第2代。

宋公佑有两个儿子:夫差和傅斯,后者继承皇位,夫差和是孔子的祖先,是第三代。

正考父是弗父何的曾孙,也就是第7代。

孔父嘉是正考父之子,连做宋穆公、宋殇公两朝大司马,这是第8代。

到了木金父这一带,他的父亲孔父嘉被权臣陷害致死,只好举家逃往鲁国,身份也降为依靠俸禄为生的的”士”,这是第9代。

孔防叔是木金父的孙子,这是第11代。

叔梁纥(hé)是孔防叔的孙子,这是13代。

叔梁纥六十几岁娶了15岁的颜徵在,老来得子,取名孔丘,是为孔子。

由孔子的家世来看,这是一个逐步没落的家族,身份从王室一步步下降为诸侯、公卿和士。

实际上孔子的生母是普通百姓,没有贵族身份,因此在很多记载中,这段婚姻是不被认可的,《史记》中也把两人的结合叫做野合,所以孔子出生的时候,身份连个士都算不上。

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叔梁纥去世,十八岁的颜徵在只好从大家庭里搬出来到鲁国首都曲阜艰难地生活。

更为不幸的是,在孔子十七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02十五志于学孔子的母亲虽然年轻,但对教育懂得很多。

她买了一个礼器作为孔子的玩具。

就这样,她在和孔子玩耍的时候,对礼乐产生了兴趣。

她成功地引导了孔子的利益取向,并潜移默化地向孔子传达了一种价值观,即理想社会是礼仪指导下的社会;理想的人是一个言行举止得体的人。

孔子生平知识点归纳总结

孔子生平知识点归纳总结

孔子生平知识点归纳总结孔子的生平事迹不仅在中国古代,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被认为是先秦时期的六大经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以及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将对孔子的生平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家世背景孔子出生于鲁国一个贵族家庭,是其父孔鲤的嫡长子。

孔子的祖上是鲁国的一位卿大夫,家族世代为鲁国政治和社会贡献良多。

孔子的母亲博与孔鲤是过继嫡子,生下孔子之后不久去世,孔子的父亲娶了尚姓妇人,又生下孔氏三元之女孔夫人,不久去世,孔鲤无嗣,益悲伤。

在保妥贾的论语中记载他生日前羸瘦的父亲情画。

也有孔子说:“一日二日有经,莫之为而徒。

”孔子自幼聪颖,好学善思,他很早就表现出过人的才能和品德。

他的父亲对他十分疼爱,教育也很严格。

孔子自小就对仁义礼智等各种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家中的骄傲。

二、求学经历据《史记》记载,孔子早年曾在自家乡学习《诗经》、《书经》、《礼》、《乐》等典籍,十六岁时,孔子开始担任乡里的官职。

这一经历为孔子的后来学术和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孔子的学识渊博,他“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孔子的学术生涯中,他遍访名师,探讨学问,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整合,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

他的学术思想以仁、义、礼、智为核心,提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主张道德修养和政治道义。

此举对中国古代乃至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政治实践孔子曾先后在鲁国、齐国等地担任官职,表现出过人的政治才能和执政能力。

他提倡礼乐,主张礼法治国,致力于推行礼法教化,深入宫廷和官场,劝谏国君,谋国政,对当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曾说:“实听其声,观其行,立其德,故上下昭。

功用无所不及。

”孔子对政治的追求和笃学不倦的精神,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家兼哲学家。

他的政治思想和实践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当代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一、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1、孔子生平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而首上顶〞,故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尽山东曲阜东南〕,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史载,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封国〕的贵族,时因宋国内乱,祖先避难于鲁国。

孔子幼年丧父,所以曾曰:“吾少也贱〞,但其却“十五至于学〞,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私人讲学。

51岁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

54岁去鲁,带弟子周游列国,凡14年,曾去过宋、卫、陈、蔡、齐、曹、郑、浦、叶、楚等国,主张皆不受用。

“宝剑折断,铩羽而归〞,孔子68岁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孔子精通“六艺〞,与其弟子言行语录及思想保存在《论语》之中。

2、主要思想?伦理观与政治观。

“仁〞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总纲。

何谓“仁〞呢?在孔子看来,就是要“爱人〞;“恭〞、“宽〞、“信〞、“敏〞、“惠〞也为仁;“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必有勇〞;“仁者无忧〞。

总之,他所说的“仁〞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只有全部美德的总和才能构成“仁〞。

因此,追求做一个完善的人,是孔子自始至终的理想。

修身需要仁,为人处世也要仁,“仁〞的终极关心是治国安民,此谓之“大仁〞。

由此可见,孔子将伦理道德与现实政治紧密联系了起来。

正如儒家的宗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内含一种献身政治、关心黎民百姓的济世情怀。

孔子拥护周礼,正如他所说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但他眼中的礼却在含义、范围上均与西周不同,所以又表现出了对周礼改造的一面。

首先他所说的“礼〞根本上是礼仪、礼制,突出了现实政治的含义,淡化了西周时代崇敬鬼神的色彩。

他认为应发挥礼在调和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作用,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第二,他扩大了礼的适用范围。

西周时代讲究“礼不下庶人〞,而孔子却主张不分贵贱的“齐之以礼〞,打破了贵族和庶民之间原有的重要的一条界限。

孔子生平事迹(优秀9篇)

孔子生平事迹(优秀9篇)

孔子生平事迹(优秀9篇)孔子是我们儒家教派的一代圣人,他的许多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孔子生平事迹(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鲁国内乱篇一孔子拜师的故事篇二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是那么的渊博。

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洛阳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阳并不是那么的近的,之间的距离恐怕有上千米,于是孔子到洛阳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直到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城。

准备进洛阳城的时候,他瞧见一架马车,在马车的旁边站着一位将近七十多岁的老人。

身穿长袍,头发和胡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

于是孔子猜测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访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礼询问:“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吗?”老人见这位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就有些纳闷。

孔子见老人神情疑惑,于是上前说:“我是学生孔丘,特地前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

”老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仲尼,听说你要来,我特地在这里迎你,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可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这以后,孔子每天都跟在老师身旁,有不懂的就随时问,而老子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知道的传教给他。

.圣人降世篇三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

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

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征在(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颜征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

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历公元前551年,格里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

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基本的社会思想
▪ 孔子的社会思想是以“礼”为标志的一套社 会制度、社会规范等思想。
▪ 礼的主要形式就是西周以来的等级名分制度, 有天子礼、诸侯礼、大夫礼、士礼等。在这 种制度下,每个等级的人都安于自己的地位, 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社会井然有序。
以礼治国的社会控制思想
孔子对于当时礼崩乐坏,天下无道 德混乱状况极为反感,他认为只有回到古, 恢复周礼,以礼治国,才能稳定社 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
• “礼”和”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
——《论语.颜渊》
克制自己,严格遵守礼仪制度,把自己的一言一 行规范,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天下就实现了 “仁”的理想了。 “礼”即周礼,“仁”则是孔子“礼”中的核心。
何谓“仁”?子曰:“爱人。” 仁,从字形上看是两个人,也就是人爱 人。具体的说,有仁德的人,自己要想 有所建树的同时也一定要帮助他人成功, 自己希望达到的也要帮助他人达到,这 样以自己为例,推及到他人,这就是实 行了仁德。反过来,也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当然,孔子的爱人是有差 别的,“亲亲有术,尊贤有别。”这种
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和目标
▪ 个性形成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 要勤学多思
• 个性形成和自我发展过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社会的分层和等级必然包括了经济上的贫富分 化,特别是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积累财富超过了奴 隶主贵族,但是对此孔子不以为然。
传统的一些解释都说老百姓要安贫乐贫,以利 于维护封建统治。这只是后世孺子的借题发挥。孔 子的本意是针对新兴暴发户的,是没落贵族阶层在 财富面的一种矜持清高姿态。在义和利之间,宁守 清贫而坚守礼义。

孔子生平总结

孔子生平总结

孔子生平总结一、基本信息•姓名:孔丘(字仲尼)•生卒年: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479年•籍贯:鲁国曲阜(今山东曲阜)•职业: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二、背景与早年经历孔子(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479年),字仲尼,又称孔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曲阜(今山东曲阜),身世卑微。

据史书记载,孔子的父亲是鲁国的贫穷书生,母亲是孔子的父亲的妾室。

孔子自小聪明好学,早年师从于鲁国的一位有学问的老夫子,学习礼乐、音律和经史。

孔子对学问的渴望和求知的心态使得他逐渐成为当地年轻人的学业楷模。

三、教育事业和政治影响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并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道德修养、教育公平和个体教育。

他提倡“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主张通过教育来塑造个体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孔子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弟子们将他的教导整理成《论语》,记录下了他的言行和思想。

除了教育事业,孔子也关注政治,并试图实践他的政治理念。

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动荡时期,孔子致力于寻求一种道德化的政治模式,提倡仁政和君主的德行。

他曾经担任过齐国的宰相职位,但未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后来遭到流亡。

四、思想传承与影响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以仁义和道德为核心,认为个人的修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

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伦理和教育,并对后来的儒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子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伦理和政治理念的观点,并形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他的教导被后来的儒家经典所传承,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准则之一。

直至今日,孔子的思想仍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五、孔子的遗产孔子在世时,虽然并未如愿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他的教育事业和思想影响远不止于此。

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优秀3篇

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优秀3篇

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优秀3篇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孔子简介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3篇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欢迎查阅与参考。

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篇一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

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时,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

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

孔子是从宋国逃出来的殷遗贵族的后裔,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市。

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

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

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

生活拮据的他,做过许多工作来补贴家用。

虽然经济上困难,但也抵挡不了孔子对求学的热情。

孔子聪明早慧,对知识非常的渴求,经常去拜访各位名师,请他们指教,向他们学习。

17岁时,孔子的母亲颜氏离开人世。

孔子多方打听才将父母亲合葬在一起。

19岁时,给贵族担任职事,管理东西。

不久,迎娶了亓官氏,后一年便有了一个儿子孔鲤。

23岁,孔子开始招收徒弟,在民间进行讲学,开设了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

还到各国去周游讲学,推广仁礼的思想,传播教育文化,开创了儒家思想。

除此之外,曾担任国家官职,与权贵斗争;虽然多次遭遇艰险,但还是有幸的存活下来。

晚年被接回鲁国,虽未得到重用,但在期间,他专心编著了《春秋》等书籍。

73岁逝世,死后葬在了泗水。

他多姿多彩的传奇一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孔子的故事简介篇二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巨大,他不论在道德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在教育方面、美学方面、史学方面、旅游方面以及人生观念上都有着其自身的思想成就。

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说和礼说,主张个人层面上仁和礼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主张以德、礼治国。

他强调人道,同时也强调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

而孔子的这些思想适用于任何时代,从中可见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孔子生平及主要经历课件

孔子生平及主要经历课件

1 2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庸之道的含义
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中的一种处世哲学,它强调 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务时要保持适度和平衡。
中庸之道的内容
包括适度、平衡、和谐等原则,要求人们在处理 问题时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要保持一种适度 和平衡的状态。
中庸之道的作用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可以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际关 系和事务,避免偏激和极端行为,促进社会的和 谐稳定。
儒家文化传承
儒家思想起源
阐述儒家思想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地位。
核心思想
介绍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仁、义、礼、智 、信等价值观。
经典著作
列举《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 著作,并简要介绍其内容及影响。
现代价值意义
01
02
03
04
道德伦理
阐述儒家思想在道德伦理方面 的现代价值,如尊重他人、诚
间的文化交流。
创办私学
办学理念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面向大众,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因此他创办了 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招生标准
孔子在招生时没有门第限制,只要愿意学习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 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
孔子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实践,强调德治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 和修养。同时,他也教授学生各种知识技能,如礼、乐、射、御等。
信、责任等。
家庭教育
介绍儒家思想在家庭教育方面 的启示,如父慈子孝、兄友弟
恭等。
社会和谐
阐述儒家思想在社会和谐方面 的作用,如以和为贵、和而不
同等。
文化自信
强调儒家文化对于提升文化自 信的重要性,以及在全球化背 景下儒家文化的独特价值。

2023最新-孔子生平和主要事迹(通用9篇)

2023最新-孔子生平和主要事迹(通用9篇)

孔子生平和主要事迹(通用9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9篇《孔子生平和主要事迹》,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历史上孔子的简介篇一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人物评价篇二名人评价伏尔泰:东方找到一位智者。

德国莱布尼茨:热烈地赞美儒学[37] 。

李约瑟:孔子是无冕皇帝。

爱默生: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38] 。

司马迁: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历史上孔子的社会评价篇三伏尔泰:东方找到一位智者德国莱布尼茨:热烈地赞美儒学李约瑟:孔子是无冕皇帝爱默生: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司马迁: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孔子的一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孔子的一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孔子的一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传奇,但其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和卓越的智慧使得他成为了后世敬仰的圣人。

本文将从孔子的生平经历出发,详细阐述其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

一、孔子的生平经历1.早年经历孔子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早年丧父,家境贫寒。

然而,他勤奋好学,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

他曾担任过仓库管理员和畜牧场管理员等职务,但始终不忘学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2.创立儒家学派孔子在三十岁左右时开始收徒讲学,创立了儒家学派。

他提倡仁爱、礼义、忠恕等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同时,他还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3.周游列国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孔子曾周游列国,希望能得到君主的重用。

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并未得到广泛认同,多次碰壁。

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不仅深入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思想。

4.晚年经历晚年时期,孔子回到鲁国,继续从事教育和著书立说的事业。

他整理了《诗经》、《尚书》等古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他还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弟子,如颜回、子路、子贡等,他们后来都成为了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二、孔子一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1.勤奋好学,追求卓越孔子一生勤奋好学,从未停止过对知识的追求。

他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表明了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智慧和经验。

正是这种精神使得孔子能够在困境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这种精神,不断追求卓越,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2.坚守信念,勇往直前在孔子的一生中,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勇往直前。

即使面临挫折和困难,他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

这种坚定的信念使得孔子能够在逆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最终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和敬仰。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

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

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象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

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生平事迹_孔子生平事迹有哪些

孔子生平事迹_孔子生平事迹有哪些

孔子生平事迹_孔子生平事迹有哪些孔子的一生有着很多辉煌成就,那你知道孔子生平有哪些事迹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生平事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生平事迹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

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

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

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

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

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

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

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

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

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

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

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

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又说:“政在节财。

”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

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

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

孔子的生平简介_孔子的生平事迹

孔子的生平简介_孔子的生平事迹

孔子的生平简介_孔子的生平事迹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

那孔子的生平简介是怎样的?孔子生平有哪些事迹介绍?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的生平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的生平简介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原名孔丘,仲尼是他的字,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有弟子三千,比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是说要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而在教育方面,孔子施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发展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首位。

孔子出身贵族,是商汤的后裔,商亡后,微子启建立了宋国,死后传位给弟弟微仲,其后世得孔姓。

孔父叔梁纥六十六岁娶得颜氏之女颜征在,彼时颜征在还不满二十岁,年龄相差有点大,这在当时于理不合,所以两人住在尼山,后得孔子。

孔子三岁时父亲病逝,被父亲的正妻赶出家门,孔子长大后深知努力学习的意义,志在学问,后踏入仕途。

鲁国内乱时,孔子逃到齐国,齐国大夫欲加害于他,后又逃回鲁国,经过这么多年磨练,已小有成就。

与季氏出现矛盾后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旅途,先后到过卫国、陈国、蔡国、叶国等国,均未得到重用。

最终回到了鲁国开创私塾,专心教学。

公元前479年,孔子七十三岁时病逝,很多弟子为他守墓三年,只有子贡一人守了六年。

孔子修订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他和他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被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了《论语》。

孔子的生平事迹孔子学习非常的刻苦,并且要完全掌握知识的精髓深意才能满意。

有一次,孔子向鲁国的著名乐师师襄子学习弹琴,孔子一连十天练习同一首音律仍然没有要求开始学习新的乐谱曲子。

一日,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经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

”孔子反对道:“我虽然熟悉了弹琴的形式。

但是还没有掌握演奏优美音律的方法啊。

”又过了段时日,师襄子建议孔子:“你现在已经掌握演奏音律的技巧了,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

孔子生平介绍事迹等名人事迹

孔子生平介绍事迹等名人事迹

2
文献整理
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 《诗》《书》《礼》 《乐》,序《周易》
(称《易经》十翼,或 称易传),撰《春秋》。 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3
诗歌创作
相传孔子作有《去鲁歌》 《蟪蛄歌》《龟山操》 《盘操》《猗兰操》 《将归操》《获麟歌》
等诗歌
教育实践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 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 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生平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 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简介
➢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 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主要成就
道德学说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 道”思想体系:在个体 层面主张“仁、礼”之
德性与德行。
政治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 容是“礼”与“仁”, 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
张“为政以德”。
经济学说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 的是重义轻利、“见利 思义”的义利观与“富
(《论语·为政》)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在于“美”与“善”的统一,同时也是形式和内
3
容的统一。孔子倡导“诗教”,即将文学艺术与政治道德相融合,把
文学艺术视作变革社会和政治的手段,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主要成就
1
语录汇编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200字左右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200字左右

孔子(约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建者。

他诞辰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鲁国中大夫孔纲的嫡长子,母亲王氏,为东郭世家的女儿。

孔子自幼聪颖好学,立志从政改革。

1. 孔子的求学之路在孔子年幼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家境逐渐变得贫困。

尽管如此,孔子仍旧对学问充满了热爱,他开始向有志于学问的年长者请教。

据传说,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

”他向他人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2. 孔子的政治活动孔子曾任鲁国官职,但因为反对当时不合理的统治秩序而多次出逃,以求寻求改革。

他游历列国,向各国之主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教育理念,力图推行“仁义礼智信”之道。

3. 孔子的著作《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下的言行录,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也是了解儒家思想的重要窗口。

4. 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提倡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主张“仁爱教育”,主张“教学相长”。

孔子所宣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5. 孔子的晚年生活在晚年时期,孔子游说不利,曾在林祥背井离乡,四十多年飘泊不定。

传说晚年他仍然励精图治,终其一生都在教育和思想的实践中耕耘。

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我国乃至整个东亚的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言行和理念,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为后世的教育、政治和思想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在我国古代,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并对东亚乃至全球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出的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被认为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我国文化传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6.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仪、忠诚、孝道等价值观,主张以仁为本,以礼治人。

仁者爱人、恻隐之心,孔子认为这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相互关怀。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

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晚年与颜氏女徵在结婚而生孔子。

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

3岁丧父,受教于贤母徵在。

15岁立志于学。

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

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4岁时鲁大夫孟僖子之嗣孟懿子及南宫敬叔来学礼,从此,孔子开始授徒讲学。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鲁国内乱,孔子不满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离鲁至齐。

齐景公想任用孔子,但遭晏婴等人的阻挠。

不久孔子返回鲁国,开始整理诗、书、礼、乐,并扩大教育事业,弟子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10年),孔子被任为中都宰,颇有政绩,“一年,四方皆则之”。

于是,由中都宰迁为司空,后又迁为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临事兵礼并用,鲁国取得了胜利,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

后摄行相事,“堕三都”、抑三桓。

孔子计划失败后,乃借口“燔肉不至”,带领弟子离开鲁国。

时孔子55岁。

自此,孔子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

其间虽“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孔子回到鲁国,时年已68岁,鲁哀公和季康子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

孔子晚年集中精力从事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孔子的伟大事迹

孔子的伟大事迹

孔子的伟大事迹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孔子的生平、思想及教育贡献三个方面阐述他的伟大事迹。

一、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的孔府,是孔子家族的第72代传人。

尽管孔子出身寒微,但他通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年轻时就表现出了追求知识和修养的渴望。

他广泛涉猎经史之书,通过研读经典,积累了丰富的学问和智慧。

此外,孔子还拜访了各地的名儒,向他们请教学问。

在他学成之后,他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传授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二、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

他提倡仁、礼、义、智和诚信等道德品质,并认为这些品质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石。

孔子鼓励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孔子的思想中最著名的概念是仁。

他认为仁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是人们应当追求的目标。

他认为仁者先为己,后为人,先去自己的利益,而后考虑他人的利益。

孔子强调仁者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和品行来影响他人,传递仁的智慧。

除了仁道外,孔子还强调了礼的重要性。

他认为礼仪是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通过遵循礼仪,人们可以学会秩序、尊重和感恩,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孔子的教育贡献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孔子提倡“明明德”,即明明大德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德育为基础,通过塑造学生的品格和道德观念来培养他们。

孔子还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教育原则。

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家庭和社会等级的原则。

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的道德要求,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此外,孔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问和智慧。

他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 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 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 .
二 齐 国 经 历
.
孔子返鲁后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他 的学说也更加完善。51岁时,任鲁国中都 宰。由于为政有方,52岁时升为鲁国司空、 大司寇。后来,又以相礼的资格参加齐鲁 两国的“夹谷会盟”,在大会之上,孔子 处处“以君子之道辅其君”,完全按照礼 数办事,使齐景公深感惭愧,归还了鲁国 的三个城池,创造了鲁国外交史上多年未 有的成就。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 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 “堕三都”(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 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孔子55 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 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大失所望,遂弃 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孔子的道德观
• 鲁国的法令规定:凡鲁国人做了诸侯的臣妾,能 将他们赎回的人,可以从官府拿回赎金。子贡去 诸侯家赎回一个鲁国人,却不肯接受赎金。孔子 说:“赐(子贡的名字)的做法错了。 圣人行事可以移风易俗,教化百姓,不只是自己 的行为高尚就行了。当今鲁国富人少穷人多,拿 回赎金并不损害自己的道德,不拿回赎金就不能 鼓励其他人来效法了。”子路(姓仲名由,孔子 的弟子)救起溺水的人,那人以牛答谢子路,子 路接受下来。孔子很高兴地说:“以后一定会有 很多鲁国人勇于拯救溺水者了。”
一 青 少 年 时 期
.
鲁国自宣公之后,政权就掌握在以季孙 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即鲁桓公的后 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后来鲁 昭公失败后,时年35岁的孔子对季孙氏 的越礼行为很不满,发出了“是可忍, 孰不可忍”的呼声。他看到鲁国如此混 乱,根本没有从政治国的机会,为了维 护礼的尊严而离鲁适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他做了齐国贵族高昭 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 事孔子便谈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极为赞 赏,欲起用孔子,但因齐相晏婴从中阻 挠甚至怀疑他为间谍,于是不得不作罢。 孔子不久便返回鲁国。
3、从政鲁国
4、周游列国 5、晚年结局
孔子3岁丧父,家境贫寒,随母亲颜征在 移居阙里,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 能鄙(庸俗的)事”。15岁立志于学。及长, 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 “乘田”。19随娶亲。他虚心好学,学无 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 学琴于师襄。30左右,已博学多才,成为 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 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 “仁”。 逐渐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 便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 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 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
三 从 政 鲁 国
.
孔子任鲁国司寇像
夹谷会盟
四.周游列国
从地图上看,孔子周游 所及的地方,范围不出 今天的山东省和河南省。 大致是从鲁国出发,走 了卫国、宋国、齐国、 郑国、晋国、陈国、蔡 国、楚国、等地。(现 今大致路线曲阜——濮 阳——长垣——商丘— —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 然后原路返回 。
五.孔子晚年(专修教育文献整理)
《诗经》书影
《周礼》书影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整理出《诗》《书》《礼》《易》 《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终。
六部儒家经典。始见于《庄子--天运 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 部先秦古藉,曰:《诗经》《尚书》 《仪礼》《乐经》《周易》、《春 秋》。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 常称“五经” 这六部古籍有些(春秋一书为孔子所 作)并非孔子所做,而是在孔子之前 早已存在。孔子本着“述而不作,信 而好古”(《论语· 述而》)的原则, 只是对这六部古书做了整理工作。
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 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 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 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 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 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孔子一生的经历
1、青少年时期 2、齐国经历
谦虚的孔子
• 有一次,孔子与子贡一边散步,一边聊 天.孔子问子贡:“子贡,你和颜回,哪一 个比较聪明?” 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比呢 他呀,听见一件事,就可以悟到十件事, 而我呢,最多悟到两件事罢了.'孔子:' 你说得对,在这方面你比不上他,我都 比不上他啊.”
孔子因材施教
•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 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 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 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 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问过 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却答道:“当然应 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 复不同,想不通,便去请教孔子。孔子说: “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 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简介
孔子的故乡
曲阜是春秋时期 鲁国的都城,是我国 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 遗产,其中最著名是 曲阜三孔——孔庙、 孔府、孔林。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为政》
六、孔子小故事--------仁爱之孔子
•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 见到夫子后,拔起剑就舞了起来,问:「夫子, 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 「古时的君子, 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 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 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 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 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 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 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精益求精的孔子
• 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10天后还 是弹同一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另学新 曲了。”孔子说:“曲子虽熟,技巧还不 熟。”过了几天, 师襄子又说: “技巧已熟,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 “还没有领会曲子志趣。”又过了几天, 师襄子说:“已经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 新曲了。”孔子道:“还未领悟出作曲者 是谁。”再过一段时间,孔子若有所悟地 说:“此曲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能作出 呢?”师襄子肃然起敬:“此曲正是《文 王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