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十几减9》教学几点建议
K12教育小学数学《十几减9》教学几点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十几减9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当需要解决“还剩几个气球?”的问题,引入算式15-9=口以后,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15-9”的结果。
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同的学生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直观图点数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求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想加求出结果的,还有用连减法求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
2、既鼓励算法多样化,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
在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因此,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
如,须借助直观进行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低于用“做减想加”来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
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教师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作用的数学方法。
3、创造性使用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为了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设计学生用的学具是别具匠心的。
如教学例1时,教材提供的是一幅颜色相同的风车图(12个),而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学具则是10朵红花、2朵黄花。
当学生要计算出12-9的结果时,由于受颜色的诱导,很自然从10朵红花中拿出9朵,剩下1朵红花和2朵黄花合起来为12-9的结果。
通过让学生操作有结构特点的、能帮助学生解题的学具,使学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并能应用它来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4、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小组合作,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给孩子一个学习自由的空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给孩子一个学习自由的空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当今社会,教育的方式和理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现代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给孩子一个学习自由的空间,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地探索和发展自己。
首先,给孩子一个学习自由的空间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当孩子有了学习自由的空间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给孩子一个学习自由的空间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当孩子有了学习自由的空间后,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再次,给孩子一个学习自由的空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而当孩子有了学习自由的空间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自主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的东西。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给孩子一个学习自由的空间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信心和责任感。
而当孩子有了学习自由的空间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留给学生有效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
就是“ I 『 的周 长总 是血径 的 3 多一些” 员 倍
这 样 }教 师 点 …探 索 的 问 题 及 路 径 , }学 牛 猜 想 { 1 I :
l 的怙 长n 能 和准有 关 。然后 小组 同学确定 研究 的问 员 l 】 T 题, 通过小 组 学 的独 讧操 作 ( 自测 l 的周 长和 血径或 员 1 卜 ) 径 与合 作探究 ( 研究 测量项 同之 问仃规律 的运算 形
师 :下 面请 同 学 们 测 量 一 下 阋 形 的周 长 和 直 径 , 并
计算 m周长 和直径的 比值 。 学生开始计算 。学生汇报 , 老师填表 ( 数据略 ) 。
周 长 C 毫 米 ) 直 径 d 毫 米 ) C 的 比值 ( 留两位小数 ) ( ( 保
3
4
这 许 多 的 疑 问都 是 学 乍 面 对 实 际 问题 , 于 原 l 的 基 有
问: 通过 这几个小组的研究 , 你们发现 了什么? 是 、径的 6 多一些。 卜 倍
师 : 大 家 继 续 思 考 , 据 网 的 周 长 与 径 的 这 种 请 根 卜 芙 系( C总 是 r 6倍 多 一 些 )再 联 系 [ 和 半 径 的 关 的 , 径
自 的思考对“ 的周长 ” 的教学过稗 作 了改进 , 借班 J
卜 , 学 牛 思 维 非 常 活跃 , 果 较 好 课 课 l : 效 师 : 同 学 们 猜 想 一 下 , I 周 长 町能 0淮仃 火 ? 请 I的 员 ( 的 学 牛 认 为 和 直 径 有 关 , 的 认 为干 、径 仃 关 ) 有 仃 ¨
结 论 : 的周 长 网
有关 , 们的关系是 : 它
。
伞班 交流 :
1C和 d的 关 系。 .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新一轮课改及新的课程学习标准中强调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学生应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
知识的形成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相互交流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探索,允许学生用富有个性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所以,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教师,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主讲的传统教学模式,自觉主动的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去探索、去创新。
一、放下教师的权威,鼓励自主探索。
以往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课堂上老师是权威,教科书是真理,这样的教学怎么会有创新?要想把课堂还原给学生,就必须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更新我们的教学思想。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设积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氛围,使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民主。
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保护和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热情。
例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读题,理解题意(145×12)师:这道计算题我们没有学过,有一定的难度。
你们是愿意老师教你们,还是自己通过的努力解决问题?你想尝试这个计算题吗,看看你有多棒生(斗志高昂):自己解决。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允许同桌的互相交流讨论。
汇报交流。
这道题目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上进行的练习,大多数老师都会认为有一定的难度,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计算算理,结果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不同的教学观念换来不同的教学体会。
这节课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去学习,去摸索,去实践,让学生创新的火花在自主探索中闪出耀眼的火花,使学生体验到自主探索的成功与喜悦。
二、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生本身有创造、发现的愿望,他们渴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数学学习不仅意味着模仿和记忆,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即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思考与交流,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g.波利亚指出,学习解题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此,在问题解决数学中,首先要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唤起学生的好胜心和内在动机。
例如,教学“升和毫升”,如果采用传统的引入法,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于是,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拿出一大、一小装有水的瓶子,大瓶中的水面低,小瓶中的水面高。
问哪个瓶里装的水多?这时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即我们经常提到的内在动机,有的说:“把它们分别倒入大小完全相同的杯子中,看谁的水面高?”有的说:“先喝掉小瓶中的水,再把大瓶里的水倒进小瓶里,看大瓶里的水能不能把小瓶装满。
”教师肯定了每个同学的回答,这时有一位学生说:“我有尺,可以用尺量水面高度。
”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回答,学生的思维已进入了“读量”阶段。
这时教师说:“画有刻度的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画有刻度的容器就是量水的工具,叫量筒或量杯,用的统一的单位叫升和毫升。
”在时隔不久的秋游活动中,教师看到学生在相互交流各自所带的饮料瓶容量。
这是个令人欣喜的场面,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在其周围世界中的作用,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
二、让大问题引领课堂,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教之道在于导,为学之道在于悟。
学会思考是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
然而思考是需要时间的,课堂上那些细细碎碎的“花费较短时间的即时思考型问题”并不能带给学生深刻的思考。
“没有长期思考型训练的人,是不会深刻思考问题的……无论怎样训练即时性思考,也不会掌握智慧深度。
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
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对于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至关重要。
一、自主探索的意义自主探索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独立地进行学习和探索活动。
它可以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自主探索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通过自主探索,学生还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策略1. 提供资源和平台为了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学校和教师需要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合适的平台。
例如,学校图书馆可以提供丰富的书籍和学习资料供学生参考。
学校还可以建立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进行实践和创造。
2. 创设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该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
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调查研究。
同时,学习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 提供指导和反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体辅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4. 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重要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例如,组织有趣的实验、课外活动和学术比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度。
三、自主探索的影响自主探索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提高自信心和自主性。
此外,自主探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创业和就业奠定基础。
总之,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科学“留白”,赋予课堂自主空间
科学“留白”,赋予课堂自主空间【摘要】科学“留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或留有空白,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或讨论。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力,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科学“留白”与课堂教学关系密切,能够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科学“留白”,课堂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学生有更多机会发挥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实施科学“留白”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节奏,设立思考切入点,提供适当引导等。
科学“留白”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
在未来,科学“留白”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将继续增强,有望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关键词】科学“留白”、课堂教学、自主空间、方法、影响、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快节奏、信息爆炸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学生们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也感到焦虑不安。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课堂内容单一,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空间。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如何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如何让课堂更具活力和创造力。
2. 正文2.1 科学“留白”的概念科学“留白”是一种教学理念,源自于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留白”概念。
在绘画中,“留白”是指在画面中留下一些未涂色的空白,通过对比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使整体更加生动和有趣。
而在教学中,科学“留白”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留下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和发现。
这种教学方式不是让学生一味地被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科学“留白”强调的是教师的引导和激发,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中探索和实践,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通过科学“留白”,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科学“留白”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一个学生自行选择学习方式、探索知识的空间。
为了更好地落实自主学习的理念,学校和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
本文将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探讨如何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一、学校的角色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和组织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应该提供一系列的学习资源和设施,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
首先,学校可以建立自习室或者图书馆,提供安静、舒适、适合学习的环境。
这些地方应当配备好充足的书籍、电脑、电子资源等学习工具,让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其次,学校可以为学生开展各类俱乐部活动或者研究小组,给予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机会。
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的经费和指导老师,让学生们可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发展。
另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科研活动或者比赛。
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实力的平台,也是他们发现自己不足和进一步提升的机遇。
学校应该营造竞争和合作并存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二、教师的责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他们应该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
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选择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任务。
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借助互联网和其他资源展开自主学习。
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和独立思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开展讨论和探究。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指导他们的学习方向。
但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不要给予过多的指导和答案。
总之,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探究式教学的几种方法(最新7篇)
一、要留给学生足够自主探究的时间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我有意义的建构。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无疑需要充足的时间。
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留有足够自主探究的时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实验和验证。
比如,可以采取“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去尝试、探索。
不少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
但基本上都是“蜻蜓点水”、“稍放即收”,唯恐浪费了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这样的探索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形式上的探索,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索。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布鲁纳强调,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实践证明: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有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指导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自我评价探究式学习的实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身主体性的构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尤为重要。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监控、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
作为高效课堂构建中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评价是贯穿于探究学习全过程的多元评价。
数学教师,除了遵循传统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主观性等原则以外,同时还有其独特性。
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让孩子感受探索的魅力
让孩子感受探索的魅力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感受探索的魅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欲望游戏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持久,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更要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
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教师让学生随便报一个数,教师立即就能答出这个数是否能被2、3、5整除,起初,学生不太相信,争先恐后地报出各个数,看老师真的对答如流后,立即意识到当中可能有规律,这时,教师让他们自学课本,自主探索其中的奥秘,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新知的学习。
2.创设现实情境,体会数学价值许多数学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但如果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化枯燥的知识为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也就高了。
如:学了“认识人民币”后,就可以设计一个“小小购物家”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索问题是认知情感的源泉和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
(1)揭题提问。
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一能使学生从一上课就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在观察水桶中思考:如果我们用白铁皮做这只水桶,做前应如何预算材料?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索“侧面积”这一问题的欲望。
(2)联系实际提问。
即结合某一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小兔请客》教学反思《小兔请客》教学反思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小兔请客》教学反思在学校举行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我在本校数学组内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为《小兔请客》。
《小兔请客》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整十数的加减运算,要求学生能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整十数的加减运算。
在学习这一知识前,学生已经基本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并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一年级的孩子好动,且具有较强的具体思维能力,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时,特别注意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中,我首先激趣导入,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我设计了“猜谜语”的情景:“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学生猜出谜底“手”后,我紧接着教育学生要爱干净、讲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
然后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动作:左手伸出两个手指,右手伸出三个手指,合并起来。
问:根据刚才的动作,你能写出一个算式吗?生:2+3=5或3+2=5。
师问:为什么使用加法?生:因为是要把它们合并起来,所以使用加法来计算。
至此完成了对加法意义的复习。
接下来我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复习了减法的意义:从总数中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
最后引导学生完成一些填空练习,如20里面有()个十、4个十是()等,为下面的学习提供铺垫。
在教学新课时,我利用电脑课件出示教科书上的主题图“小兔请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我先让学生根据图画编故事(第一幅图:星期天,小兔请小猴、刺猬、松鼠到家里做客。
小兔先端来3盘果子,又端来了2盘果子。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画内容提问题(一共有几盘果子?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最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3+2=5,30+20=50)。
我采用了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摆小棒等方法着重引导学生理解30+20的计算方法。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用。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1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本节教学的重点定位于: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备课时,从课的容量上来看,量确实较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40分钟内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会计算全年天数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通过上这节课,我觉得本节的目标定位准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课堂设计落在实处。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本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天体运动,使他们知道年月日是怎样产生的,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并提出教学目标。
在练习环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坐享其成”“人在课堂身在操场”的不思维的这样一个误区。
如教学大小月的基本知识,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当学生心里有谱之时,才下指令让他们填写统计卡,为后面的分类认知大小月奠定了基础。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2在教学大小月之后,我安排了数学小游戏:听老师报月份,男女生分别起立。
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开放式学习环境
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开放式学习环境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关注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而开放式学习环境正是一种能够提供这种机会的方法。
开放式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场所。
本文将探讨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以及开放式学习环境的优势和挑战。
一、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定义和特点开放式学习环境是指教室或学校中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参与方式和学习伙伴,从而更好地适应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
开放式学习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灵活的学习空间:开放式学习环境通常提供了不同的区域,如讨论区、研究区和创造区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空间进行学习。
2. 多元的资源:开放式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利用多种资源进行学习,如图书馆、实验室、电脑、互联网等,学生可以在不同的资源之间自由切换,丰富学习内容。
3. 合作学习机会:开放式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教师的角色更多地是一位引导者和支持者,通过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效果。
二、开放式学习环境的优势开放式学习环境相较于传统教室模式具有许多优势,如下所述:1. 提高学生参与度:开放式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投入度。
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2. 个性化学习:开放式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学习风格自由选择学习资源和方式。
3. 提高学习效果: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创新能力:开放式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课堂留给学生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课堂留给学生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讲多少,学生记多少;教师讲例题,学生依样画葫芦做练习题;教师舍不得放手,学生不愿主动思考问题。
这种单一的讲授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既关闭了师生情感交流的闸门,也挫伤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是每一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我的做法是: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数学知识解释身边的数学现象,解答身边的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后,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周围的圆柱状物体,如油桶、热水瓶等,思考为什么都是圆柱形的,引导学生计算,比较面积相同时,圆形、正方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周长谁最长?谁最小?明白同样容积的容器中,如果容器的高度一样,那么侧面积所需的材料以圆柱形的容器最省。
教学“认识一位小数”后设计“有奖竞猜”游戏,如猜练习本、橡皮擦、铅笔等商品的价格,看电脑显示屏幕的电子钟,在规定的时间内先猜出商品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再用一位小数表示出是几元,猜对价格的商品即奖励给学生。
教“三角形的认识”后,请同学们观察坏了的凳子,木条跟凳脚和坐板相交,构成一个三角形,在接头的地方钉上三枚铁钉也分布成三角形。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大家相互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活动氛围,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的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
留给学生自主空间[论文]
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创设崭新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丢途径之一。
自主探究空间学生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也给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与挑战,一问到底、一讲到底的旧模式以不能适应新课程,那么新理念下的教师要为学生留下什么,才能使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创新乐趣、得到全面发展呢?一、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把自由表达机会留给学生《新课程》明确提出,转变学生“要我说”为“我要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因此,教师先丢掉自己手中的那根指挥棒,充分让学生的表达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出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例题“聪聪有5朵红花,黄花比红花多3朵,黄花有几朵”后,并不急于讲解这道题的算法,而是引导学生如何想办法解决这道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红花有5朵,我先摆5根,黄花比红花还多3朵,在下面先摆和红花同样多的5根,再摆出多出的3根,我一数小棒是8根,因此黄花就有8朵。
生2:黄花比红花多3朵,把黄花看作大数,红花看作小数,多3朵是相差数,求大数就用小数+相差数。
列式为5+3=8。
……学生个个的精彩之处,使我顿悟了许多: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学生往往表达出教师可能表达不了的,感悟出教师感悟不到的东西,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把动手操作的自由留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动手操作,学到的知识才会印象更深,掌握得更牢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把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知识设计成学生探讨研究的实践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活动空间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反思
教育培养 的是学生 的一种观念 , 一种态度 , 一种责任 , 而这种
中, 主动解 决问题 , 学会 思考 , 学会方法 , 把 知识 转换 教育 目标的实现基础则是尊重学生 , 关注学生 。只有在你尊重他 ,
成 自己的一 种能力。如 , 我在讲解《 槐 乡的孩子 》 这一 认 可他时 , 他才会有 一种认 同感 、 成就感 , 继而 主动去 承担 , 去参
关键 词 : 语 文; 教学重习动力
二、 合作学习, 团结 协 作
创新精神与科学 的教学法相结合 ,必定 是成功
在教学 中, 我们可 以在课前给学生安排好预 习内容 , 而预 习的
噩 的保 障。 在 我们 的教学过程 中 , 教师应努力营造 出一 方式就是合作 预习, 课堂 中 , 提 出问题 , 把解决 问题的过程教给学
课后反 思 : 《 平 行 四边形 的面积》 这节课 , 我 给学生提 供 了足
够 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 , 去思考 , 去发现。学生在经历的过程 中能
当一张张稚 气的小脸蛋 上露 出灿烂 的笑容 时 , 这无疑 况呢?到底哪个对呢?怎么办?让学生用数格子 的方法 自己找 到 力提高 了 , 最美的风景 。没有 什么可 以与之相 比的 , 这 答 案 ,是 2 4 c m 。也 就是平行 四边形 的面积 : 底× 高, 6 e m x 4 e a= r 是整堂课 中一 道最亮 、 2 4 c m z 。那么这个计算公式到底对不对?继续验证 , 让学生发挥集 正是教育的成功之处 。 体的智慧 , 用手 中的学具在 小组里商量一下 , 我没 有草草 收场 , 而
冉 种平等 、 愉悦的交流氛 围 , 使学生 的思维处 于活跃状 生 , 同样用合作 的方式 , 放手去做 , 说不定 有意外 的发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认识分数》说课
永红路小学李迎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许多不够整数分的物体,于是创造出一种新的符号——分数。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基于这些,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创设情境,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数学源于丰富、有趣、现实的日常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
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探求新知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首先创设小动物野餐请小朋友分食品这一生活情境,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一是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回忆,突出了平均分这一关键,为认识分数打下基础;二是通过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不到一个蛋糕,“半个”还可以怎么表示?给学生造成悬念,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境,也使教学从整数很自然地过渡到分数。
再如教学过程中通过小动物分月饼比较分数的大小、出黑板报估计版面大小等情境,让学生在对这些情境的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形成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和感悟知识。
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历性,即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
课堂上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地感悟学习材料,也就是说,要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教学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而不是只见结果而忽视过程。
为此,课堂教学中我尽可能充分提供并引导学生例举学习材料,设计开放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强化富有个性的学习行为。
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二分之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利
用材料得到二分之一;又通过小动物折出了不同的分数,引发学生利用材料表示出更多的分数,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创造空间和探索空间;课堂中我把各种材料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动手操作,去体验,进行交流与思考,这样学生在操作中亲身体验并逐步建立概念;另外再把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分数的大小,以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的形式交给他们,让他们展开讨论并验证猜想,每次活动都是让学生说出折法及发现,符合数学思想。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活动与创造。
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依据教学目标,本节课在初步认识分数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形状、大小的纸片,通过折、涂、看、说,形成对几分之一正确的认识,接着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来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探索的思维空间,也为他们与其他人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机会。
4、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
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等。
在课堂中,教师也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5、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6、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课堂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创新了教学方式,构建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合作)探索--鼓励多项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并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对自我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数学情感态度获得体验,价值观得到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获得成功体验的和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也体会到: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经历学习知识的过程。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应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热情。
教师的评价性语言稍微单一了些,还需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