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过渡金属元素通性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章-1 过渡金属元素通性
过渡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14章-1 过渡金属元素通性
过渡元素占据长周期的第4、5、6、7周期;从 第ⅢB 族的钪族开始,到第ⅠB 族的铜族为止, 共9个直列36个元素,不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 填充d电子,亦称d区元素; 1. 单质相似性,同一周期金属性递变不明显; 2. 可变的氧化态,d电子可以参与成键;
3. 易形成配合物,配离子大多有颜色;
4. 单质或化合物往往具有磁性和催化性;
第14章-1 过渡金属元素通性
第一过渡系元素 Sc、Ti、V、Cr、Mn、Fe、Co、Ni、Cu (第4周期) 第二过渡系元素 Y、Zr、Nb、Mo、Tc、Ru、Rh、Pd、Ag (第5周期) 第三过渡系元素 La、Hf、Ta、W、Re、Os、Ir、Pt、Au (第6周期) 第四过渡系元素 Ac、Rf、Db、Sg、Bh、Hs、Mt、Ds、Rg (第7周期)
二、电离能与氧化态
MnO4- 强氧化性,ReO4-无氧化性,稳定
二、电离能与氧化态
主族元素
在 族 中 自 上 而 下 低 氧 化 态 趋 于 稳 定
Tl+、 Pb2+、Bi3+ 稳定
三、原子半径和单质的物理性质
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但变化缓慢。同一族自 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但镧系收缩使得第二、三过渡系半径十 分接近。原子半径是影响单质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电离能与氧化态
第一过渡系元素的电离能 (kJ· mol-1)
元素 K Ca Sc Ti V Cr 第一电离能 418.9 589.8 631 658 650 652.8 第二电离能 3051.4 1145.4 1235 1310 1414 1496 第三电离能 4411 4912.0 2389 2652.5 2828.0 2987
第14章-1 过渡金属元素通性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Rf
Db
Sg
Bh
Hs
Mt
Ds
Rg
第14章-1 过渡金属元素通性
Rf
1969
Db
前苏联杜布纳 联合核子研究所
1968
英国核物理学家 卢瑟福
Sg
1974 1988
Bh
美国核化学家 西博格
丹麦科学家 玻尔
第14章-1 过渡金属元素通性
一、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过渡元素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
元素
Sc
Ti
3d24s2
V
3d34s2
Cr
3d54s1
Mn
3d54s2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Fe
3d64s2
Co
3d74s2
Ni
3d84s2
Cu
3d104s1
价电子 3d14s2 层结构
元素
价电子 层结构
Y
La
Zr
Hf
Nb
4d45s1
Mo
4d55s1
Tc
4d55s2
Ru
4d75s1
二、电离能与氧化态
元素的电离能是衡量元素化学活泼性和说明元素 氧化态特征的参数之一:
3. Cu的第二电离能在第一过渡系元素里最大,所以 Cu+ (d10 全充满)离子比其他过渡金属的一价离子都稳定。 Cu2+ 和 Ni2+ 难于被氧化成三价,因为它们的第三电离能 最高;
水溶液中离子的氧化还原性与离子存在形式有关:例如 Co3+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很容易被还原成Co2+离子,但 [Co(NH3)6]3+ 配离子在水溶液中却相当稳定,难以被还原, 其配离子稳定化能大,因其E Ө降低了;
三、原子半径和单质的物理性质
原子半径变化不大原因:
过渡元素d 轨道未填充满,对核电荷的屏蔽作用小,但有 效核电荷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到Cu 族 d 轨道填满,全充满的d10轨道屏蔽能力较大,所以Cu族的 原子半径略有增大;
原子半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同一主族碱金属原子半径依次大,导致碱金属的密度、硬 度都变小,熔沸点低;过渡金属都有较小的原子半径,较 大的相对原子质量,s电子和d电子都参加成键,故金属键 强,导致密度大、硬度大,熔沸点高;
Rh
4d85s1
Pd
4d10
Ag
4d105s1
4d15s2 4d25s2
元素
价电子 层结构
Ta
5d36s2
W
5d46s2
Re
5d56s2
Os
5d66s2
Ir
5d76s2
Pt
5d96s1
Au
5d106s1
5d16s2 5d26s2
价电子构型为(n-1)d1-10 ns1-2 (n≥4),特点:未充满的d 和s 轨道 ( Pd 和Cu族除外),价电子构型类似,性质相似。
2. 掌握Cr(Ⅲ)和Cr(Ⅵ)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以 及Cr2O72-和CrO42-之间相互转化关系; 3. 掌握Mn(Ⅱ) 、Mn(Ⅳ)、 Mn(Ⅵ)和Mn(Ⅶ)重要化合物的 性质以及各价态锰之间相互转化关系;
4. 掌握Fe、Co、Ni的+2、+3氧化态稳定性规律以及反应 性上的差异;熟悉它们的重要配合物;
5. 掌握Cu、Ag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配合物性质;
6. 了解Ti、V、Pt、 Au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
第14章-1 过渡金属元素通性
教学内容:
一、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二、电离能与氧化态 三、原子半径和单质的物理性质 四、单质的化学性质 五、成键特征 六、化合物的酸碱性和离子颜色 七、过渡元素的配位性和磁性 八、过渡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九、过渡元素的催化性 十、单质的一般制备方法
Hs
1984
达姆斯塔特重 离子研究所的 所在地黑森州
Mt
1982
奥地利核物理学家 迈特纳
Ds
1994
德国达姆斯塔 特重离子研究 所所在城市名
Rg
1994
德国物理学家 伦琴
第14章-1 过渡金属元素通性
教学要求:
1. 熟悉过渡金属元素电子层结构特点与其性质变化规 律的关系;熟记9个直列36个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Mn
Fe
717.4
759.4
1509.1
1561
3259
2957.4
Co
Ni Cu
758
736.7 746
1646
1753.0 1958
3232
3393 3554
二、电离能与氧化态
元素的电离能是衡量元素化学活泼性和说明元素 氧化态特征的参数之一:
1. 过渡金属的电离能随离子电荷的增加没有发生突变, 只是逐渐增大,(n-1)d电子与ns电子能量接近,都能起价 电子的作用,所以过渡金属表现出多种氧化态; 2. Fe3+离子的价电子构型为半充满的 3d5 稳定结构,所以 Fe具有比较小的第三电离能, Fe可直接氯化生成 FeCl3, 而 Fe 后的Co、Ni 由于第三电离能较大,直接氯化不能生 成三氯化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