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的意义解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的意义解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的意义解

一、实词的概念
实词是语言中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表示具体的人、物、地点、动作、状态等。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材中,常见的实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实词的意义解析。

二、常见实词意义解析
1. 人物类实词
- 君子:指贵族、贵族子弟或有风度、有气节、有文化修养的人。

- 士人:指有文化修养,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 侠士:指有侠义精神,热衷于行侠仗义的人。

- 仕宦:指从事官职、做官的人。

2. 动作类实词
- 启程:指出发、开始旅程。

- 慑服:指通过威慑、震慑使对方屈服。

- 拘束:指限制、约束自由,使行动不便。

- 惑乱:指感到迷惑、困惑,思绪混乱。

- 角逐:指竞争、争夺。

3. 地点类实词
- 郡城:指州县的城市,行政中心。

- 封地:指君主授予的土地,作为封建领主的治理范围。

- 陵墓:指帝王、贵族或名人的墓地。

4. 物体类实词
- 鞍辔:指马鞍和马辔具体的器具。

- 旌旗:指旗帜,用来标识、传递信息。

5. 状态类实词
- 思念:指思索、思考,对某人或某物感到思索、怀念。

- 惦记:指对某人或某事牵挂、关心。

- 恐惧:指害怕、担心,对某种事物或情境感到害怕。

三、总结
以上是一些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材中常见的实词的意义解析。

通过了解这些实词的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内容,并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词典常见实词虚词解释

文言文词典常见实词虚词解释

文言文词典常见实词虚词解释以下是文言文词典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及其解释:
常见的实词:
1. 安:怎么(安能)
2. 薄:迫近,接近(薄暮)
3. 策:记录(策之不以其道)
4. 从:跟随(从先人还家)
5. 殆:大概(吾殆已忘矣!)
6. 伐:夸耀(毋夸耀)
7. 方:才,刚刚(方欲行)
8. 负:背(负者歌于途)
9. 更:再(更若役)
10. 苟:如果(苟无饥渴)
常见的虚词:
1. 焉:语气词,无义(不复出焉)
2. 之:他,她,它(吾妻之美我者)
3. 然:样子(欣然起行)
4. 于:在,对于,被,给,向(舜发于畎亩之中)
5. 以:因为,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 则:却(于予与何诛)
7. 乃:才,竟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 其:他,她,它(其真无马邪)
9. 且:将,将要(吾今且赴府)
10. 虽:虽然(虽我之死)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其解释。

由于文言文词汇众多,还有许多其他的实词虚词需要掌握。

通过多读文言文,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高考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解答本题,考生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 境来推断,特别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的辨
别。一般来说,选项中有的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如“归”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中有“吾妻来归”,“庶几”在《庄暴见孟子》中有“吾王庶几无疾病与”),这 体现了由课内指向课外的原则,考生只要熟读课文,稍加迁移即可明确;对于陌 生的实词,考生一方面可根据语境加以判断,另一方面可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解析 B项“容止”指仪容举止(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止”即有“居住、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考纲解读 考点透析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以归吾 B.其平居语言容止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D.庶几以慰其魂 归:出嫁 容止:形貌 著:彰显 庶几:希望
(
)
【名师剖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的能力,
考点点击
常见文言实词(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爱
























疾 克

及 类

即 怜

既 弥

假 莫

间 乃

见 内

解 期

就 奇

举 迁

绝 请

堪 穷

适 亡

书 王

180个文言文实词及含义

180个文言文实词及含义

文言文是很多初一新生头疼的语文项目,因为以前接触的少,对拗口的读法和晦涩的语义都不好把握,今天为您总结了180个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无他,直接背过,包你文言文学习越来越轻松。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
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
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
8。

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和实词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和实词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和实词
在文言文中,虚词和实词是常见的词类。

虚词一般是没有实在
意义的词,用来连接句子或表达语义的变化;而实词则有具体的意义,用来表示具体的事物、动作或状态。

常见的虚词
1. 的:表示所属关系或修饰关系,如“孔子的学生”、“的地方”。

2. 之:表示动作的方向,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向”,如“投之以桃”。

3. 乎: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中,表示询问或加强语气,如“何乎?”、“不乎?”。

4. 者:用于表示已知事物的角色或身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人”或“者”,如“吾谁与归?”。

5. 也:用于肯定句或反问句中,表示肯定或加强语气,如“吾
闻之也”、“汝亦不知也”。

常见的实词
1. 人:表示人类,如“人之初”、“君子之交”。

2. 所:表示动作的对象,如“所言者”、“所见即所得”。

3. 之:表示动作的方向,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给”或“至”,如“以礼相待之”。

4. 有:表示具备或拥有,如“有德者必富”、“群盲之马”。

5. 是:表示肯定或断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的用法,如“天道是可知也”。

以上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和实词的简单介绍,只涵盖了一部分常用词汇。

在理解文言文的过程中,熟悉这些常见的虚词和实词是十分重要的。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三理解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提要:“ 常见实词”,指一般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古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用的词;或古今常用,意义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考查最多。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最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重点是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难点是古今异义、异读字和异体字。

1、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还有一些古今字形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词义发生了演变。

〈1〉词义扩大江:专指长江→泛指大的河流好:女子相貌好看→美好的气质〈2〉词义缩小臭:气味好坏→坏气味让:谦让、辞让,责备→谦让、辞让〈3〉词义转移涕:眼泪→鼻涕偷: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偷窃〈4〉词义弱化很:凶狠〈程度很高〉→〈程度减低〉怨:仇恨、怀恨→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恨:遗憾、不满意→仇恨、怀恨诛:责备→杀戮〈6〉感情色彩变化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品质恶劣爪牙:得力帮手→坏人的党羽〈7〉名称、说法改变目—眼睛寡—少歧—岔路夷—平傍—靠近2、分辨单音词和复音词文言文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双音词占多数。

文言单音词发展为白话双音词有以下三种情况:〈1〉前后加辅助成分〈前缀、后缀〉师→老师姨→阿姨担→ 担子石→石头〈2〉前后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亡→逃亡诱→诱惑旗→旗帜奇→奇特〈3〉换为完全不同的词悟→明白寐→睡觉冥→昏暗邦→国家注意:〈1〉不要把文言的两个单音词误认做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现代释义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现代释义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现代释义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文言文已经不再是我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是学习文言文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常用实词,这些实词在古代汉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的150个常用实词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释义。

一、时间与空间1. 昔:从前,以前在《史记·刘敬叔孙通传》中,“昔者,致孝以事亲也。

”意为“以前的时候,通过尽孝道来侍奉亲人”。

2. 今:现在在《左传·哀公十二年》中,“今王不王。

”意为“现在的国王不称职”。

3. 古:古代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故自古圣贤皆显而世传之。

”意为“所以,自古以来,圣人和贤人的事迹都为人们所称颂和传述”。

4. 天地:宇宙在《庄子·天运》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意为“宇宙间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但它们不会说话”。

5. 先后:顺序在《左传·昭公十三年》中,“乃更形立宪,君臣父子之义,无得失于先后。

”意为“于是,更加明确了各种先后次序的规定,君臣、父子之间的义务要求不能颠倒顺序”。

...总结:通过对文言文中150个常用实词的现代释义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实词在古代汉语中的丰富含义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延续和演变。

了解这些实词的释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和传承,我们能更好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对文言文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对古代汉语文化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定义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定义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定义
文言文中的实词是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文言文中的虚词是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

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

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

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

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

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的含义
了解文言实词的定义和重要性,探索它们在古代诗文和小说中的应用,以及 如何在现代汉语中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常见文言实词介绍
1山
不仅表示地理概念,还具 有象征和隐喻的意义。
2水
在文言文中,不仅代表自 然界的水,还包含着世界 的变化和生命的流动。
3明
除了表示光亮和清晰,还 可以用来描述个体的智慧 和思想的启迪。
通过用毛笔书写文言实词,加深对其内涵的感悟和 理解。

弯月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描绘浪漫与情感。

鸟儿常常被用来象征自由、渴望和追求。
文言小说中的文言实词运用
1
英雄
文言小说中经常用来形容勇敢、正直和坚韧的主人公。
2
美人
除了形容女性的美丽,还可以指代机智、聪明和灵动。
3
妖精
用来描述神秘、诡异和超自然的存在。
4
奸臣
代表着权谋、欺诈和背叛。
文言实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3 注意上下文逻辑
关注文言实词使用的背景 和环境,推导出可能的意 义和含义。
文言实词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阅读经典文学
通过阅读古代经典文学,加深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 运用。
使用单词卡片
编写文言实词卡片,加强记忆和巩固词汇的使用。
参加文言实词课程
找到专业的导师,系统学习和掌握文言实词的技巧 和应用。
练习书写文言实词

既可以表示颜色,也表示光鲜 和喜庆。

除了表示颜色,还可以表示纯 洁、无辜和公正。

除了表示颜色,还可以表示邪 恶、不幸和神秘。
如何通过上下文的特点和文法 规则,加深对句子结构的 理解。
2 熟悉相关字词

文言文所有实词解释

文言文所有实词解释

文言文所有实词解释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表达方式,使用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词在文言文中的解释:1. 之:表示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介词"的"。

2. 乃: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连词"就"。

3. 是:引导主语或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4. 以:表示手段、方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介词"用"。

5. 也:表示肯定或推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了"、"吧"。

6. 去:表示离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动词"走"。

7. 吾:指代第一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

8. 汝:指代第二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

9. 尔:指代第二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

10. 於:表示地点、时间、范围等,在句中常有介词的作用。

11. 何: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疑问代词"什么"。

12. 之所以:表示原因,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连词"因为"。

13. 昔者:表示过去的时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从前"。

14. 可以:表示可能、许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可以"。

15. 必将:表示必然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定会"。

16. 无论:表示不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连词"无论"。

17. 且:表示连词"而且"或副词"还"的意思,用来连接句子,表示顺承。

18. 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副词"也",表示程度较轻。

19. 久:表示时间的长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长时间"。

20. 尽:表示竭尽、全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全部"。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 下文中对偶 对比、排比、并列、 对偶、 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 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 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 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 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 相反、 往往在意义上相反 相近(相同) 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一、字形推断法
即借助汉字字形推断。 即借助汉字字形推断。汉字是 义三位一体, 音、形、义三位一体,通过对 字形结构(特别是象形、指事、 字形结构(特别是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字) 会意、形声字)的分析可帮助 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1拔剑切而啖之 拔剑切而啖 拔剑切而

2.引壶觞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引壶觞以自酌, 引壶觞以自酌
对文言文实词的测试,是高考中的测试要点之一。 对文言文实词的测试,是高考中的测试要点之一。 考题多从不常见到的文言文中选取, 考题多从不常见到的文言文中选取,实词的意义只有 联系上下文或者自己的推断才能加以理解。相对来说, 联系上下文或者自己的推断才能加以理解。相对来说, 此类试题有一定的难度。 此类试题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个问题,本节课将一些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针对这个问题, 技巧与方法做一些归纳, 技巧与方法做一些归纳,使同学们在考试中能有的放 矢,较为准确地去把握文言文阅读中所遇到的实词的 含义。 含义。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4、一词多义
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一 词多义,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 词多义,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的是最初 的或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 的或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有的是从基本 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有的是通过 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 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 叫比喻义。 叫比喻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词多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词多义

肃:恭敬 适逢。 会:适逢。 堪:忍受 动:招致
D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 解析: 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 词语的含义, 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 要求的选项。 经常。 要求的选项。动:经常。
• 例4: (09全国卷2) 09全国卷 全国卷2 :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对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 •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 解析】 托付)、引却(后退)、魁垒 )、引却 )、 (高大)均正确.“率倜傥非常之人”中的“率” 高大)均正确.“率倜傥非常之人”中的“ .“率倜傥非常之人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全, 都)。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 万物的生长是有季节、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 万物的生长是有季节、有限 通 则物力必屈。 度的,如果无限度的滥用, 度,则物力必屈。 度的,如果无限度的滥用, “无”, 论积贮疏》 那么物质财力就必然短缺。 《论积贮疏》 那么物质财力就必然短缺。 没有
例句
译文
除 赵王扫除自迎,执 赵王命人打扫台阶亲自 赵王扫除自迎, 赵王命人打扫台阶 台阶亲自 主人之礼, 迎接, 主人之礼,引公子 迎接,按主宾之礼导引 就西阶。 公子走西面的台阶。 就西阶。 公子走西面的台阶。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 那么燕国被欺凌的耻辱 也就除去 除去了 矣。 也就除去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爆竹声响中一年过去 在爆竹声响中一年过去 了。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郡中的贤德人士向当政 当道, 者请求,立即清理 清理废弃 当道,即除魏阉废 者请求,立即清理废弃 祠以葬之。 祠以葬之。 的魏忠贤祠堂的旧址以 埋葬五位壮士。 埋葬五位壮士。 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 我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 使。 使

古诗文阅读专题1第1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古诗文阅读专题1第1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例如:“今有一人 ,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 ,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 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暗 衬。
•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 词和同义词的重叠使用要区别开来。
• [解析] A.刘兰芝应该是昼夜勤奋地“作”, 此处是偏义复词,偏指“作”。B.希望可以救助 的应是“急”,此处“缓”为暗衬。C.“得”指“成功” ,“失”指“失败”,此处是单音词连用,无偏指 。D.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偏指“入”,此处是 偏义复词。
• 文章助读
• 批注:①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这部分内容 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 、性情有关。如本层中:姓名,马文升;字 ,负图;品行,刚正不阿。
• 批注②:主要事迹一。在阅读时要理清时间 、地点、人物、官职、事物等。时间:成化 年间。事件1,初年,召为南京大理卿。事件 2,满四之乱,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灾民, 并分别于黑水口、汤羊岭败贼。事件3,晋升 右都御史,调粮、盐价银救百姓。事件4,孝
• 批注⑤:主要事迹四。事件,正德年间告老 还乡,正德五年去世。
• 批注⑥:整体概括。1.文武全才、随机应变。
• [审明题意] 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 确的
• [解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 中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 或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 项,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举一反三。A.“登”,在 此处应为“考中”之意。“进士”不是官职,只相 当于当代的“学历”,所以此处不能译为“升职” 。据下文“授御史”,可知应是先考中进士,后 授御史一职。B.“录”,记载。可见熟语“备忘 录”。C.“振”通“赈”,救济。D.“勒”,铭刻,可 见于范仲淹《渔家傲》有“燕然未勒归无计”就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下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表示连词的作用,连接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2.不:表示否定。

例如:不去非要。

3.有:表示存在。

例如:爱而不得,虽富而无。

4.为:作为。

例如:人为万物。

5.以:用于表示手段、方式、目的。

例如:以人为鉴。

6.于:表示在。

例如:公然于众。

7.是:表示肯定。

例如:是岁暮之时。

8.也:表示肯定。

例如:义弘而不犹也。

9.以为:认为。

例如:以为无事。

10.之一:表明所提及的事物属于一些范围中的一个。

例如:人之一11.时:表示时间。

例如:花开时。

12.天:表示自然界。

例如:天寒地冻。

13.然:表示转折性的词语。

例如:明哲保身,必然酬对。

14.如:比喻,表示相似。

例如:饥者易怒如蜂。

15.自:表示从一些地方开始。

例如:自山中来。

16.不可:不能。

例如:事情不可违背。

17.不得:不能。

例如:不得而知。

18.必:表示肯定。

例如:必有灵谷。

19.当:表示应该。

例如:不当言。

20.非:表示不是。

例如:非汉不可。

21.无:没有。

例如:于无声处听惊雷。

22.人:表示人类的含义。

例如:人寿年丰。

23.之间:表示范围。

例如:天地之间。

24.自己:表示自身。

例如:以身作则。

25.然后:表示一个动作发生的时间。

例如:其言未然,然后。

</p>26.一种:表示一种类型或性质。

例如:此言一种者</p>27.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或令人吃惊的情况。

</p>28.基本上:表示基础或根本。

</p>29.首先:表示首要。

</p>30.反而:表示与预期情况相反。

</p>31.据说:表示根据传闻或他人说法。

</p>32.命中:表示预测或预计。

</p>33.涉及:表示涉及到一些范围或领域。

</p>34.决不:表示坚决拒绝或不允许。

</p>35.瞬间: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

1. 谓(wèi):说,表示判断或说明。

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于(yú):在,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我每天反省自己,对别人有欺诈吗?)3. 而(ér):表示转折、顺承、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4. 于(yú):比,表示比较。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色还要青。

)5. 以(yǐ):用,表示手段、方法等。

例句:以德服人,非以力服人。

(用德行来使人服从,不是用武力来使人服从。

)6. 其(qí):代词,表示所指的人或事物。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7. 也(yě):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8. 于(yú):对,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9. 于(yú):因为,表示原因。

例句:君子之学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的学问,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 以(yǐ):凭借,表示依据。

例句:是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11. 也(yě):句中停顿,无实际意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12. 于(yú):对于,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的介绍,希望对大家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有所帮助。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中包含了许多常用实词。

这些实词在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文言文常用实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材料。

一、人称代词人称代词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用来代替特定的人或物。

常用的人称代词包括:“吾”、“尔”、“其”、“彼”等。

其中,“吾”用来代指说话人自己,“尔”用来代指对方,“其”用来指代第三人,而“彼”则表示离说话人较远的人或事物。

二、动词动词是文言文中非常重要的词汇,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

常见的动词包括:“行”、“来”、“去”、“言”、“受”等。

这些动词在文言文中通常有着特定的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

三、形容词形容词用来描述人、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文言文中常用的形容词有:“美”、“善”、“强”、“恶”等。

这些形容词在文言文中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和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增强描述的力度和准确性。

四、名词名词是指事物的名称或代词。

文言文中常见的名词包括:“人”、“物”、“天”、“地”等。

这些名词在文言文中起着实用性的作用,用来指代实际存在的人、物或概念。

五、副词副词在文言文中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程度、方式、时间等。

常见的副词有:“众”、“亦”、“已”、“复”等。

这些副词在句子中往往起到连接和修饰的作用,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

六、连词连词用来连接句子或词语,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

文言文中常见的连词有:“而”、“乃”、“若”、“则”等。

这些连词在文言文中起到连接上下文和衔接语义的作用,使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七、量词量词用来表示数量或计算单位。

在文言文中,量词常用的有:“千”、“百”、“万”、“斤”等。

这些量词在描述数量时,需要与名词搭配使用,形成具体的数量概念。

八、介词介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或位置。

文言文中的常用介词有:“于”、“与”、“自”、“至”等。

这些介词在句子中起到状语或定语的作用,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 和“执”的宾语,因次解释为:坚硬的盔甲 和锐利的兵器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籍”后跟了“吏民”做宾语,所以“籍” 应该是动词,翻译为:登记。
3、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做副词,解释为的确。 4、楚王贪而信张仪。 “信”后跟宾语应该是动词,解释为信任。
词的比喻义也是一种引申义。但因为它使用 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 把它独立出来和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形 式。它使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
地下工作——“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 点滴经验——“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 冻结资金——“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 乱扣帽子——“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
翻译句子:
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取代,替代
不闲吏事,在岐州,户Leabharlann 逃亡且尽 闲:空闲 通“娴”,熟习
例3、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
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 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 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 宗立取台衡⑤(宰相),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 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 对如前。
昌宗从旁迫趣说
趣:催促。
二、语法分析法
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 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 ------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例如:
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例如: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存在)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遮盖)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又)
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选择 多义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其次要养成平时 多积累的习惯,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 能在运用中熟能生巧。
小结
理解一词多义时要以本义为基础,
一是要掌握一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 代汉语的区别较大的义项;
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量词等。
从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常见文言实词 的考查侧重于: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3、偏义复词 4、通假现象 5、词类活用
其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是考查的重点。
(一)、一词多义
一. 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2016年7月6日星期二
考点解读
高考《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
总体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理 解— ①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析综合—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不同的方面展开, 单于壮其节
例如:
钿头银蓖击节碎
(三)掌握多音多义词音不同,义不同的特点。
如“属” ①读shŭ,意思可以有: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②读zhŭ,意思可以有: 衡少善属文 属予我作文以记之
(四)掌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词性 不同,词义也就不同的特点。
(二)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1、连锁式。即 本义和引申义环 环相扣,逐步延 伸开来。
例如: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2词、的辐体引射到申式不抽义。难象环即看,绕出由词个例 彼义别节如引到者:申一有的般盘间一。根,般错而规节刀律刃:者由无具厚
一个中心,而从 清明时节雨纷纷
实词词义推断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 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 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 解释,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
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
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
目标: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能结合具
例1、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 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
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
以要一日之名。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例2、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 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 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 无以易薛季昶。” (chánɡ )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 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 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 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 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
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 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的这些引申义: 1、深奥、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
2、深厚。如:友谊很深 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4、浓,重。如:颜色太深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 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词的比喻义
例:说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29页,①陈述, 解说;②言论,主张,学说;③劝说,说 服,音shuì;④喜欢,高兴,音yuè 。如 “秦伯说”
以下几点需要多注意
(一)掌握什么是词的本义、引申义、 比喻义。
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
二是掌握联系语境推断的具体含义的方法;
三是注意古义与一词多义的交叉现象。
学习课本专题知识备参 “新大纲120个实词集释”
推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方法
• 语境分析法法 语法分析 • 代入检验法 课文迁移法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 词义)
•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 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 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 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 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1、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 屋壁。 (2005年高考浙江卷)
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2、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