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四眼睛和眼镜作业设计新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6.4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6.4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b.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实物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c.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a.在教学中强调眼睛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b.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眼睛的构造、工作原理、调节机制,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特点、矫正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点:
1.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
2.眼睛的调节机制,特别是晶状体厚度的变化与视物距离的关系。
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a.利用眼球模型、图片和视频资料,直观展示眼睛的构造和调节机制,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b.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c.组织学生参观眼镜店或进行眼镜度数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眼镜的种类、作用和度数表示方法。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所学知识,确保理论联系实际。
2.绘图清晰,标注准确,故事生动,具有科普性。
3.解释和说明要逻辑清晰,易于理解。
4.调查报告要有数据支持,观点明确。
5.护眼计划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顾客B:验光结果显示为+1.5D,请向顾客解释他的视力情况,并推荐适合的眼镜。
5.调查你的家人或朋友中佩戴眼镜的情况,了解他们的眼镜类型、度数和使用感受,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6.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眼睛保护知识,制定一个为期一周的护眼计划,包括作息时间、用眼习惯、眼部锻炼等,并记录执行过程中的体会和变化。

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眼睛和眼镜教案(附当堂检测题及备课参考资料)(新版)北师大版 教案

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眼睛和眼镜教案(附当堂检测题及备课参考资料)(新版)北师大版 教案

6.4 眼睛和眼镜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眼睛的成像原理.难点:眼镜矫正视力原理.【新课导入】导入1:图片导入你知道这是什么吗?——美女的眼睛.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眼睛和眼镜.导入2:视频导入观察比较照相机的成像过程和人眼看到物体的过程,可以用几个字来形容人的眼睛————眼镜.导入3:情境导入同桌之间互相对视,认真看对方的眼睛,你看到了什么?——对方眼中自己的像.说明了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眼睛成像问题.【课堂探究】阅读教材,结合自己的经验思考:(1)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能够在一定X围内自动调节焦距和进入人眼的光的强度.(2)瞳孔相当于照相机中的光圈,光很强的时候,它会自动缩小;光比较弱的时候,它会自动扩X .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共同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可变焦距镜头底片黄斑,对光线感觉最灵敏.(3)从成像的角度看,人的眼睛可以简化为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屏幕.眼睛中的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屏幕.从物体射入人眼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会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即晶状体的焦距,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变得最扁平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远点叫作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穷远.当晶状体变得最凸起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近点叫作近点,正常眼的远点一般为10 cm.25 cm的距离叫作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阅读教材图626,思考下列问题:(1)成因:若人眼的晶状体比正常眼的晶状体凸一些,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径太长.从远处射来的光只能会聚在视网膜前,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这种眼叫作近视眼.(2)矫正:配戴适当的凹透镜片做成的眼镜,使由远处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些再进入眼睛,其会聚点就会移到视网膜上,形成远处物体清晰的像.阅读教材,依据图627自学并填写(1)成因:若人眼的晶状体比正常眼的晶状体扁平一些,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太短.观看近处物体时,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从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种眼叫作远视眼.(2)矫正:配戴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的眼镜,使由近处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变得会聚一些再进入眼睛,其会聚点就会移到视网膜上,形成近处物体清晰的像.阅读教材,自学并填写眼镜的度数=×100 .1.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B )2.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4.把图中的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拿走近视眼镜,应将光屏( B )5.如图所示是一种视力矫正的模型,其中透镜A是凹(选填“凸”或“凹”近(选填“近”或“远”)视眼的.大约两千年前,罗马帝国有个名叫温纷的暴君,他很凶残,特别喜欢拿奴隶们在角斗场里的互相残杀来开心.可是他眼神不好,坐在看台上看不清那些凶暴残忍的场面.他命令工匠为他磨一副可以看清楚远处的眼镜.有位灵巧的工匠用绿宝石为他磨出一片凹透镜片,虽然粗糙一些,把它贴近眼睛,看远处的东西却清楚多了.这片罗马皇帝专用的单片眼镜,要算是近视镜的祖先了.眼镜和眼睛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16世纪末,天文学家开普勒揭开了眼睛的秘密,他发现眼睑里的黑眼球是个凸起来的透明水晶体,能调节射进去的光线.水晶体的边缘肌肉有收缩和弛X的能力,随着所观看物体的远近,水晶体能变得凸起一些或扁平一些,使物体的像正好落在眼球后面的视网膜上,这样,人才能看到清晰的物体.可是,眼球的这种收缩和弛X有一定的限度.有的水晶体已经变得很凸出,就成了近视,要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某某处的东西.有的水晶体因为过于扁平就成了远视,需要配戴凸透镜才能看清近处的东西.本世纪初,出现了科学的检查眼睛视力的方法,叫作“验光”.经过验光,查出合适的度数,就能配到最合适的眼镜.人以左右眼看同样的对象,因为角度的不同,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并不完全相同,这两个像经过大脑综合以后就能区分物体的前后、远近,从而产生立体视觉.3D立体电影的原理即为以两台摄影机仿照人眼睛的视角同时拍摄,在放映时亦以两台投影机同步放映至同一面银幕上,以供左右眼观看,从而产生立体效果.拍摄立体电影时需将两台摄影机架在一具可调角度的特制云台上,并以特定的夹角来拍摄.两台摄影机的同步性非常重要,因为哪怕是几十分之一秒的误差都会让左右眼觉得不协调.所以拍片时必须打板,这样在剪辑时才能找到同步点.投影机的镜头前都必须加一片偏光镜,一台是横向偏振片,一台是纵向偏振片(或斜角交叉),这样银幕就将不同的偏振光反射到观众的眼睛里.观众观看电影时亦要戴上偏振光眼镜,左右镜片的偏振方向必须与投影机搭配,如此左右眼就可以各自过滤掉不合偏振方向的画面,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像,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放映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放映的画面.这些画面经过大脑综合后,就产生了立体视觉.。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同步作业pdf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同步作业pdf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六章㊀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六章㊀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一节㊀透㊀镜
Ң随堂练习设计
1 课本上作业1㊁2㊁3㊂
2 完成光路图或者在方框中添上适当的透镜㊂
Ң个性练习设计
1 有一个不知焦距的凸透镜,设计一种方法,能粗略地测出它的焦距㊂
2 在方框中添上适当透镜㊂
第二节 学生实验:探究 凸透镜成像
Ң随堂练习设计
1 用放大镜看物体时,被观察的物体与放大镜之间距离应;使用投影仪时,物体与镜头的距离应,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与相机镜头之间距离应㊂
2 已知凸透镜焦距10cm,请完成下表㊂
物体到透镜距离
成像情况
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虚像或实像
5cm
10cm
15cm
20cm
30cm
Ң个性练习设计
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d处,可得到倒立㊁缩小的实像,那么将物体移动到离该凸透镜d/2处,所成像(㊀㊀)㊂
A 仍为倒立㊁放大的实像B 变为正立㊁放大的虚像
C 变为倒立㊁缩小的实像D 变为倒立的实像
第六章㊀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
Ң随堂练习设计
1 用凸透镜看近处的物体时,我们看到的物体是的像,照相机底片上形成的像是的像,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的像是的像㊂
Ң个性练习设计
第14页作业1㊁2㊁3题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Ң随堂练习设计
1 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分别是哪种透镜?它们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 阅读课后资料㊂
Ң个性练习设计
取一副老花眼镜,测定它的两个镜片的度数㊂。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四、眼睛和眼镜》_3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四、眼睛和眼镜》_3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了解眼睛是如何成像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本节课所用的辅助教学器材是光剧组。

本节课我采用动画的形式,给同学们表现了眼睛的成像原理,直观明了。

本节课除了让学生掌握眼睛的成像原理外。

要求学生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对学生实行用眼卫生教育。

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

我同样用了动画展示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水平强,像落在了视网膜前方,能够用凹透镜加以矫正。

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薄”,遮光水平弱,像落在了视网膜后方,能够用凸透镜矫正。

用动画展示完之后,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这样学生较易掌握。

在课堂结构上,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建构课堂程序。

既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引入新课,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分析问题,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展开“近视和远视成因”的探究活动。

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水平,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解决问题,通过近视和远视矫正的探究和眼健康保健知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眼保健知识,学会准确用眼和护眼,体现了物理回归于生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校正的。

(3)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激趣导入,让学生理解到眼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明白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通过调查,使学生理解到保护我们的眼睛已经刻不容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化眼保健意识。

(2)感知“眼睛和照相机”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校正方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6.4眼睛和眼镜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6.4眼睛和眼镜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眼睛和眼镜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构造和成像原理;2、知道眼镜作用,预防和保护眼睛学习重点:眼睛成像原理眼睛光学作用学习难点:眼睛光学作用学习过程:一、自学教材,建立知识网络1、眼睛构造;在我们五官当中,眼睛占有极其重要地位,那么眼睛是怎样工作呢?其实,眼睛是一个相当复杂天然光学仪器,从构造上看,眼球非常类似于照相机.【导学】借助图片说明眼睛构造:2、眼睛工作原理结合眼睛构造和照相机工作原理填写下表眼睛照相机①光圈角膜、晶状体、玻璃体②③底片〔感光底片〕被注:瞳孔起到了照片机中光圈作用,当光强时,瞳孔自动缩小;光弱时,瞳孔自动放大.当物体像呈现在视网膜时,视神经就把视觉信号传送到大脑中.眼球自动调节【问题】①正常人眼睛“焦距〞都小于2cm,而我们平时看物体时,物体到眼球距离和2cm比拟有什么特点?②由于u>2f,因此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特点是什么?③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像,需要调节胶片到镜头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距离.这不是与透镜成像规律有矛盾吗?【重点强化】①物距一般都大于.②成实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到了我们大脑中,人们与生俱来就适应这种感觉,因此人们感觉好似成了一个正立等大像.③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睫状肌就会改变晶状体弯曲程度,到达改变眼睛“焦距〞目.晶状体变得扁平时,“焦距〞最小,能够看清远处物体;晶状体变得凸起时,“焦距〞最大,能够看清近处物体.在距眼睛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最清晰,因此人们把25cm距离叫做正常眼睛明视距离.3、近视眼形成原因①结合生活思考近视眼形成原因.②【问题】找到近视镜,摸一摸镜片,它们是有什么光学仪器构成?能不能分析其中道理?③近视眼矫正4、除了近视眼之外,年纪大些人还经常受到远视眼困扰,远视眼形成原因是什么呢?远视眼又该如何矫正呢?5、眼镜度数:眼镜度数= 〔公式中焦距f必须用米作单位〕.6、眼睛保护【问题】近视眼问题在我们中学生中越来越普遍,也得引起了社会更多关注.因此我国把每年6月6日定为全国爱眼日.即使有更先进技术,制造出质量更好眼镜,也不如我们自已拥有一双安康眼睛,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眼睛保护工作.请介绍一些保护眼睛常识.二、课堂测试①人眼睛像一架照相机,_____相当于照相机镜头,_____相当于照相机内胶片。

八年级物理下册《6.4 眼睛和眼镜》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6.4 眼睛和眼镜》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四、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教学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课件、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眼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滚动放映一组与眼睛有关的一组图片和视频,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幅带眼镜的卡通画面上: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认识到眼睛是人体中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等,但在我们周围许多人的眼睛出现了问题:汇报上一节课布置的近视率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近视已是我们同学们中存在的很普遍的视力问题。

你想知道有关近视的哪些问题呢:学生讨论,确定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问题一: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上节课已布置让学生查阅有关眼睛的资料:放投影片,课本图6-23,眼球的结构,让不同的小组通过挂图和投影片讲叙,然后其他小组补充:师生总结: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

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

2.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3.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5.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小组交流:有关眼睛的结构各小组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其他小组解决:问题如下:1.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解答:眼球的附属结构:有使眼球运动的肌肉,保护眼球的眼睑、睫毛、结膜、泪器。

北师大版(闫)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四、眼睛和眼镜》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北师大版(闫)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四、眼睛和眼镜》优质课教学设计_1

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水平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水平。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本章“透镜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它是在学生理解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个发展的理念。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

这个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

本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领悟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三、教学策略在教学目标上,不但注重学生获得的相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但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水平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促动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6.4眼睛和眼镜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6.4眼睛和眼镜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看清的最近的点叫作近点。正常眼的近点在离眼睛大约
10 cm 处。
感悟新知
知1-讲
③ 明视距离:在合适的照明情况下,正常眼睛观察物体 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这个距离叫 作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
感悟新知
知识归纳 眼睛看物体, 眼球好像照相机。 角膜和晶状体, 相当于“凸透镜”。 光聚视网膜 , 实像识物是原理。 看远近,变焦距, 全靠睫状体。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用照相机拍照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__大__于____ (选 填“大于”或“小于”)镜头的2 倍焦距。如图4 所示, 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 相当于一个 ___凸_____透镜,外 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__倒__立____ (选填“正立”或 “倒立”)的实像。
度均匀,是正常眼角膜;角膜C、D均相当于凸透镜, 不能矫正近视。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远视眼及其矫正
知3-讲
1. 视觉特征 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 因及矫正方法都是相 反的。
感悟新知
知3-讲
2. 形成原因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 向上太短,导致近处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如图9 所示。
远视则通过戴凸透镜来增强晶状体的会聚能力,使
其会聚能力达到正常。
感悟新知
知识点 4 近视眼及其矫正
知4-讲
1. 透镜焦度 透镜焦距的倒数叫作透镜焦度,用Φ 表示,
1
即Φ = f ,透镜焦度的单位是 m-1。
2.眼镜的度数 眼镜的度数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 的值,
用D表示,即D=100Φ
=
100 f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四、眼睛和眼镜》_0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四、眼睛和眼镜》_0

6.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景之三:感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的世界。

(关键词:盲人需要协助,爱心使世界光明)此启发,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选择其中三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研究的主题。

1)眼睛为什么能看清物体?2)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 3)近视眼和远视眼应如何矫正?过渡: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和学习与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二)指导自学、自主探究 模拟眼睛成像 1.投影眼睛结构图,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一介绍眼球的结构,并与相对应的光学仪器相对应(提示学生,我们晶状体的焦距很短,只有1~2cm ,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都在两倍焦距以外;同时让学生观察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的位置,为学生实验做好铺垫)。

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眼睛成一个什么样的像?” 行合理猜想,教师对猜想实行归纳和汇总。

2.眼睛的调节 我们都拥有一双眼睛。

相关眼睛,你想了解什么问题?请提出一个相关眼睛的问题,写在下面:观察并了解我们眼睛的结构眼球的结构: 1、( )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 ) 相当于光屏,物体在它上面成像。

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个人猜想、记录。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有效的信息:物体经过眼睛成倒立、缩小、实像。

思考并讨论备知识:凸透镜中间越厚,焦距较短,凸透镜使光线偏折的水准越大,会聚本领越强。

一位同学在教室第一排和最后一排观看。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眼睛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共同归纳总结:远眺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近观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是什么?”实行合理猜想,教师对猜想实行归纳和汇总。

织学生讨论:(1)如何在上一个课题的基础上选用器材;(2)实行对比实验的步骤;(3)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4)应注意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6.4 眼睛和眼镜》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6.4 眼睛和眼镜》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四、眼睛和眼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二、教学设想1 重点、难点、疑点(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2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凸透镜、烧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

四、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2.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

2.教学互动互动1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明确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互动2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明确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动3探究探视眼的矫正。

明确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

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互动4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明确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

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互动5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明确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

八年级物理下册6.4眼睛和眼镜教案(附当堂检测题及备课参考资料)(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6.4眼睛和眼镜教案(附当堂检测题及备课参考资料)(新版)北师大版
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光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眼睛模型,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新课导入:介绍眼睛的构造,让学生了解眼球各部分的作用;
3.实验环节: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4.应用拓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光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眼睛和眼镜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眼睛和眼镜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眼睛的保护和正确使用眼镜的重要性;
6.当堂检测:布置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通过观察眼睛模型、实验等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学生能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光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5.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包含本节课的主要学习问题和实验操作指导。学习任务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四眼睛和眼镜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四眼睛和眼镜作业设计

四、眼睛和眼镜一、选择题1.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2. 如图所示是一副“近视运动眼镜”,它起到矫正近视和防止运动时脱落的作用,这种眼镜镜片的种类是( )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3.如图所示是李明同学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关于他的眼睛说法正确的是( )A.李明的眼睛正常B.李明是远视眼C.李明应佩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D.李明应佩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4.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副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二、填空题5.童话世界里也有很多物理知识。

图甲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 (选填“平”或“凸”)一些。

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因此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佩戴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图中 (选填“甲”或“乙”)为远视眼镜。

6. 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

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 透镜制成的眼镜。

7.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 mm。

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近视眼对光的会聚能力比正常眼 (选填“强”或“弱”)。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眼睛和眼镜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眼睛和眼镜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眼睛和眼镜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四、眼睛和眼镜一、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重难点重点: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难点: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因、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三、学习过程【任务一】知识回顾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它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2、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使拍照物体照得大些,应如何调节镜头到物体的距离?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是否也调整?【任务二】进行新课人眼相当照相机,那么人眼这架“照相机”是如何调节,让我们看到物体的呢?1、眼睛(1)眼睛的结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_。

睫状体的作用1、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______。

2、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______。

(2)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2、近视眼我们都知道近视眼只能看清______物体,却看不清________物体(填“远处”或“近处” )。

那么为什么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呢?(1)人看到远处物体的原理:人眼的调节过程:睫状体_______,晶状体变______,焦距变______,对光的会聚作用变______,(折光能力变______。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了。

(2)近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______。

近视眼的成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视眼的矫正方法:使用____________矫正。

3、远视眼我们都知道远视眼只能看清______物体,却看不清________物体(填“远处”或“近处” )。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四、眼睛和眼镜》_0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四、眼睛和眼镜》_0
焦距不变,当物距增大(或减小)时,较小(或增大)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是物体在胶片上成清晰的像.
【讲述】人的眼睛有自动调节焦距的水平,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清晰的像.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照相机性能也在逐渐完善,由原来不能变焦的照相机发展到能够变焦的照相机.
【思考、回答】
①物距一般都大于4cm.
②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到了我们的大脑中,人们与生俱来就适合这种感觉,所以人们的感觉好像成了一个正立等大的像.
【讲解】眼镜的度数:
眼镜的度数=1/f×100(公式中焦距f必须用米作单位).
【思考、回答】晶状体变的扁平,对光的会聚水平变小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近,使得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后.佩戴凸透镜,能够辅助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像.
眼睛的保护
【问题】近视眼的问题在我们中学生中越来越普遍,也得引起了社会更多的注重.所以我国把每年的6月6日定为全国爱眼日.即使有更先进的技术,制造出质量更好的眼镜,也不如我们自已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眼睛的保护工作.请同学们介绍一些保护眼睛的常识.
【问题】请带近视镜的同学们摘下你们的眼睛,摸一摸你们的镜片,它们是有什么光学仪器构成的?能不能分析其中的道理?
【思考、回答】凹透镜能够对光起到发散的作用,使光经过凹透镜进入眼睛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像.
远视眼的形成原因
【问题】除了近视眼之外,年纪大些的人还经常受到远视眼的困扰,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
②因为u>2f,所以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③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这不是与透镜成像规律有矛盾吗?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作业设计

一、透镜一、单选题1.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A. B. C. D.2.关于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c均为凸透镜B.a为凸透镜,d为凹透镜C.b、c均为凹透镜D.b为凹透镜,c为凸透镜3.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眼镜B.拿着镜片近距离看书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暗斑的是近视眼镜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4.下列是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是凸透镜的是()A.aB.b、dC.cD.a、b、c、d5.无限远处的太阳光正对照射到凸透镜上,则通过透镜后形成的亮点与透镜光心的距离()A.小于fB.等于fC.大于fD.小于2f二、多选题6.下列光路图画法正确的是()A. B. C. D.7.如图所示,AB为一条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MN为透镜的主光轴,L为透镜.由图可知()A.该透镜可能是凸透镜B.该透镜可能是凹透镜C.若该透镜是凸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D.若该透镜是凹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8.小华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正确的是()A.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虚像C.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三、填空题9.如图,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 ______ ,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 ______ (全部选填“大”或“小”).10.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猫眼”是在小孔中嵌入一定形状的玻璃透镜,不仅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并可以扩大观察范围.请根据以上信息和上图(透镜未画出)判断:“猫眼”中应装有 ______ 透镜(选填“凸”或“凹”).四、实验探究题11.有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现用它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图1是研究照相机原理的实验图,请在图中合适的位置处画出凸透镜(两图中间)的实物;如果用它来研究班班通投影仪的原理,请在图1的基础上,在图2中合适的位置处画出凸透镜(两图中间)的实物.参考答案一、 1.B 2.C 3.C 4.C 5.B二、 6.ABCD 7.AB 8.ACD三、9.大小 10.凹四、11.解: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照相机原理: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位置在2f之外,如图所示: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即凸透镜的位置在f和2f之间,如图所示: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一、填空题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________;(2)当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_________;(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_________;(4)u=f是成___________像的分界点;(5)u=2f是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的分界点;(6)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_______,像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设计:6.4眼睛和眼镜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设计:6.4眼睛和眼镜

四、眼睛和眼镜教材解读本节是本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和透镜对光线作用的综合应用。

本节把眼睛作为一种光学仪器,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从课标要求来看,对眼睛的构造属于了解内容,目的是为认识眼睛成像原理及视力缺陷原因、矫正方法做铺垫。

处理时,可以让学生自学眼睛的构造,对比认识正常眼睛成像与近视眼、远视眼成像情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过程与方法1.利用眼球仪或教学软件,了解眼球的构造、成像原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眼睛和照相机的相似之处。

3.利用眼球仪或教学软件,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养成保护眼睛的习惯。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眼睛看物体就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将眼睛看物体与凸透镜成像实验进行对比。

难点: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利用正常眼睛看物体的规律及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引导认识,最好将光路图画出来,以增强学生的认识程度实验探究方法近视眼成因探究:如图所示,凸透镜表示眼睛的晶状体,光屏表示视网膜,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

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尝试移动光屏,发现当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后,像又变得清晰,这说明近视眼患者眼睛成的像在视网膜前。

同理也可以研究远视眼的成因和远视眼镜的作用备课资料word版电子教案、匹配的课件见光盘“教学参考资源”文件夹之本节相应内容【导入一】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①在屏幕上打出视力表,请前后排正常视力的同学及远近的近视同学辨认,不同同学的感觉不同,提出问题:那么人眼看见物体的原理是怎样的呢?引入新课。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四眼睛和眼镜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四眼睛和眼镜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 编写一份关于眼睛和眼镜的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论述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 设计一份光学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光学实验,如制作一个放大镜或望远镜,并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体会。
答案讲解: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并巩固知识点。
4. 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环节: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创新拓展(5分钟)
视力保健:引导学生关注视力健康,分享视力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探讨如何设计一款适合学生的眼镜。
- 实践项目: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学实验,如制作一个放大镜或潜望镜,亲身体验光学原理。
2. 拓展要求:
- 学生应在课后自主选择拓展内容,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疑问、推荐阅读材料等。
- 学生应结合课堂所学,深入思考并实践拓展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 学生可以通过撰写读后感、实验报告或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
- 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作业交流,分享解经验和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 定期与学生进行作业讲评,总结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次强调相关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眼镜矫正方法的原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眼睛和眼镜
一、选择题
1.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
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2. 如图所示是一副“近视运动眼镜”,它起到矫正近视和防止运动时脱落的作用,这种眼镜镜片的种类是(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3.如图所示是李明同学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关于他的眼睛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明的眼睛正常
B.李明是远视眼
C.李明应佩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D.李明应佩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4.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副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二、填空题
5.童话世界里也有很多物理知识。

图甲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选填“平”或“凸”)一些。

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选填“前面”或“后面”),因此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佩戴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图中(选填“甲”或“乙”)为远视眼镜。

6. 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

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透镜制成的眼镜。

7.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 mm。

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近视眼对光的会聚能力比正常眼(选填“强”或“弱”)。

三、作图题
8.请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在如图所示的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9.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

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模拟近视眼的是图。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

10.物理研究小组案例:课题一:用一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个平行光光源、一个装有牛奶和水混合溶液的烧瓶制作的眼睛模型,来研究视力矫正的办法,在下面横线上完成填空:
(1)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的,烧瓶后壁相当于人眼的;
(2) (选填“a”“b”或“c”)图是远视眼模型,应当用(选填“凹”或“凸”)透镜进行矫正。

参考答案
一、1.B 2.D 3.C 4.C
二、5.凸前面近视眼镜甲
6. 左凸
7.大于强
三、8.如图所示
四、9. (1)乙乙(2)丙
10. (1)晶状体视网膜(2)c 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