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粤教版七年级上)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3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3、麦哲伦环球航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看P9图1.4)第二节地球仪1、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形状,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制作的模型。
赤道长度大于任何一条经线的2倍。
2、地球仪:南极、北极、地轴。
地球上垂直于地轴的圆圈叫做纬线。
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
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叫做经线。
(看P12图1.9及活动题)3、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经纬网在军事、航海4、0°纬线又叫赤道,是南纬与北纬分界线,也是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用N(北纬)和S(南纬)表示。
5、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东经)和W(西经)表示。
6、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判断规律(小于20°W,小于160°E为东半球;大于160°E,大于20°W为西半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或一天。
2、地球的自转产生现象:1昼夜交替现象;2太阳的东升西落或者日月星晨东升西落;3不同地点时间的差异。
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公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要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要点1.地球的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2.最早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麦哲伦3.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其上端始终指向北极星5.地球上最北的地方是北极,其纬度是90°Ν6.地球上最南的地方是南极,其纬度是90°S7.最长的纬线是赤道(0°纬线),其周长是4万千米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它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9.东经向东增大,西经向西增大0°纬线即赤道,北纬向北增大,南纬向南增大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 °W 和160 °E10.半球划分东半球的范围是:20 °W 往东到160 °E西半球的范围是20 °W往西到160 °E南北半球的界线是 0°纬线或赤道11.经纬网的主要作用是确定地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准确位置绕转中心:地轴方向:侧面看,自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南顺北逆)12.地球的自转周期:一天,即大约24小时昼夜更替(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4小时)产生现象:使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产生时间差异地球上看太阳,太阳总是东升西落. 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夏半年昼长夜短,周期:一年冬半年昼短夜长13.地球昼夜长短变化春分秋分时昼夜等长的公转产生现象北半球春季3、4、5,其余季节类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划分)14.两分两至情况(北半球为例)现代最先进最方便的地图是电子地图,如车载电子导航、会发声的地图等16 卫星图像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洪水及火灾监测等方面,如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就属于卫星图像17能自动定位、导航的现代技术称为GPS技术18.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同一纬线线上的两点是正东正西关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同一经线上的两点是正南正北关系19.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20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比例尺大小与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相同(1:10>1:100)。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粤教版七年级上)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粤教版七年级上)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地球的大小与形状一、地球大小1、地球是个球体证据例举: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海上看帆船;月食现象;北极星高度的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等。
2、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40°N ,116°E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第二单元地图一、地图三要素:1、地图:把全球或一个地区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不同的符号、颜色、文字、表示的平面图。
2、地图发展历程:陶片地图羊皮地图丝织品地图纸质地图电子地图(卫星图像和GPS 定位系统)3、地图三要素:比例尺①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时注意分子、分母单位一致)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②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4、比例尺的表示形式:5、地图上确定方向:①指向标辨别法:箭头指向北方;②一般辨别法: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③经纬网辨别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和注记图例=符号注记=文字和数字熟记30页图2.18常见图例二、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见35页图2.23 提示: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
2、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地形等高线的特征看图,文字表述如下:第三单元海洋和陆地文字式:如:“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数字式:如1︰10000000或100000001 直线式:如 100 200 100 0 3003、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4、板块构造学说:地表由岩石组成;分为6个板块(填图);板块在不断运动中(根据箭头判断运动方向);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海陆变迁的力量来源:板块运动5、海洋:“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 6、海洋环境问题:海洋石油污染、海洋过度捕捞、海洋垃圾污染·····第四单元天气和气候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清单粤教版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清单自贡四中杨寒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赤道的长度:地球赤道的长度约是40000千米。
3、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约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比极半径(6357千米)长21千米。
4、地球的表面积: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
2、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
3、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
4、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极点的弧线叫做经线。
5、纬线:垂直于经线的圆圈叫做纬线。
6、经线的特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相等,都相交于南极点和北极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7、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长度不相等,所有的纬线都平行,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8、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叫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9、东经和西经:0°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10、东西经度的判读: 度数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向西增大的是西经。
经度最大为180°。
11、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为东半球,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
12、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形成经线圈,度数相加为180°,东西经相反。
13、四条重要经线:0°和180°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14、北纬:赤道纬度为0°,以北为北纬,属北半球,用“N”表示,北极点的纬度为90°N。
15、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属南半球,用“S”表示,南极点的纬度为90°S。
16、南北纬度的判读:从纬度看,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是南纬。
粤人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及重点内容(最新最全)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及重点内容“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但经过科学家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
地如复盘-正球体-不规则球体。
证明地球是球体:①在正方体上总是先看到小纸船的船头,再看到船身;在球体上,总是先看到小纸船的船帆,再看到船身。
古时候人们通过观测海上归来的船帆来证明地球是圆的。
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
③麦哲伦航行的成功,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从人造卫星上拍摄到的图片,证明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速记:庐山起义)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1.地球的模型: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把他缩小并制作的地球模型。
地球仪是一个正圆的球体。
2.“一轴”——地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极点。
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
他是一个假想的轴。
3.“两极”: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其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南极。
4.经线,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相对的两根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与地轴垂直的圆圈,叫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5.经线形状,长度,方向:每条经线只形成半个圆,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6.纬线形状,长度,方向: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纬线长度不相等,其中赤道最长,向两极变短,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7.辨别经度与纬度:从0°经线向东叫动静,用E表示;向西叫西经用W表示。
8.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分界线。
0°纬线是南,北半球分界线。
9.经度起始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赤道(0°纬线)(继南北相等的纬线圈)10.特殊的经线:①0°经线是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起止点。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复习提纲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复习提纲第一章认识地球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做成了地球模型。
)①纬线的形状是圆圈;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越往两极越短,度数越大,长度越短。
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指示南北方向;长度相等,约为2万千米。
② 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③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20°W 和160°E。
④纬度范围: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 ~90°为高纬度。
3.纬度①纬度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①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②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③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小东大西)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粤教版_附地图)分析

七年级上册各章节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2、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第二节地球仪1、经线和纬线的比较: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长度纬线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经线长度都相等形状每条纬线是一个整圆(与赤道平行)每条经线是一个半圆(连接南北极点)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度数北纬0°—90°南纬0°—90°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东经0°-180°,西经0°-180°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表示北纬N ,南纬S东经E ,西经W重要的经纬线0°纬线(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长的纬线南北回归线:23.5°N 、23.5°S 南北极圈:66.5°N 、66.5°S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0°经线(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西半球:20°W 向西至160°E 东半球:20°W 向东至160°E2、写某地经纬度时先写纬度,再写经度。
例:A (0°,60°W ) A(0°,30°W )B (30°S , 75°W ) B (30°N ,60°E )C (30°S ,0°)C(30°S ,60°E )0°15°15°30°30°90°60°A BCABC 0°30°60°甲:经纬度位置:(50°N ,20°E )乙:经纬度位置:( 20°S ,170°W )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半球位置:南半球、西半球位于中纬度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属北温带在五带中属热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意义自转地球绕地轴旋转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24小时A 、形成昼夜更替B 、使各地的地方时不同,东边时间早,西边时间晚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自西向东一年A 、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B 、产生了四季的更替、五个热量带2、地球公转示意图解释:节气时间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划分极昼极夜现象春分 3.21 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 6.22 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极昼现象南极圈内极夜现象秋分9.23 赤道全球均等冬至12.22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极昼现象北极圈内极夜现象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2017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2017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地球的大小与形状地球大小地球是一个稍微扁平的球体,证据包括登高望远、海上看帆船、月食现象、北极星高度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和卫星照片等。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纬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圆,而经线是顺着东西方向围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赤道最长,极点最短,同纬度等长,大约为2万千米。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向南越大的是南纬S;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往西变大的是西经W。
特殊的经线包括赤道、南北回归线、本初子午线、180度线和南北极圈。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周期为一年约365天。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地球公转的特点是绕地轴不停地自转,地轴始终倾斜66.5度。
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了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
1.季节现象在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即在北半球是冬季的时候,南半球则是夏季。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造成的。
此外,东边比西边早,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也是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
2.五带划分五带划分是根据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来划分的。
要熟记19页图1.21公转示意图。
3.日期节气和季节划分在北半球,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日期节气,分别对应着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赤道地区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4.地图三要素地图是把全球或一个地区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不同的符号、颜色、文字等表示的平面图。
地图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陶片地图、羊皮地图、丝织品地图、纸质地图、电子地图等多个阶段。
七年级地理上册_复习提纲_粤教版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认识地球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1.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大小:赤道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 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
3. 经纬线特点(对于下面两个表格一定要理解记忆)。
4. 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
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 、南极点90°S 。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5.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公转(地理图册第13页)1.掌握二分二至的时间2.二分二至时直射点位置3.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1.五带名称2.分界线名称、度数3.五带各自的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全年热 南、北温带——四季分明南、北寒带——有极昼或极夜、全年冷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 地图上八个基本方位:3.比例尺的三种方式:数字、线段、文字。
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图幅一样,比例尺大小不同,显示的地理事物详细程度就有同。
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较详细;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较粗略。
4.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GPS可以准确地进行定位。
5.地图上图例和注记。
(课本第27页)6.要读懂地图,先要阅读地图的名称,了解比例尺的大小,确定地图上方向,再根据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信息。
北东南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面积比约为7:3。
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七大洲:亚洲(面积最大)、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3.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汇编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考点一:地球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1)认识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地球是球体)—卫星观测(不规则球体)(2)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KM ,极半径6357KM ) (2)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二,地球仪1、认识地球仪和经纬线(1)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2)比较经纬线的特点2、经纬度(1)经度: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同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增大是东经,用“E ”表示,向东减小的是西经,用“W ”表示。
如图所示:注意:0°经线和180°经线,属于分界线,有且只有一条,不属于东西经度。
经线(子午线)纬线概念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特点 条数 无数条 无数条形状半圆 圆圈(除极点外)长度 全部等长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 相对位置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重要经纬线本初子午线,20°W 、160°E 、180°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45° 0° 90° 180° 90°180° 45° WE(2)纬度:0°纬线是南北纬的分界线,向北增大是北纬,用“N ”表示,向南增大的是南纬,用“S ”表示。
如图所示: 注意:0°纬线只有一条,且作为分界线, 不属于任一纬度。
3、半球划分(1)、东西半球分界线:20°W 和160°E小提示:度数大于20°W ,大于160°E ,为西半球。
(大大为西) 度数小于20°W ,小于160°E ,为东半球。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一单元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常考)(3)麦哲伦环球航行;(麦哲伦是葡萄牙人,代表西班牙环球航行)(4)卫星照片2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3 .地球的大小: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0º纬线)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1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轴的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
3、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纬线有南北之分,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在地球仪0º经线,180°经线和0º纬线只有一条)4、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相交的半圆。
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
本初子午线位于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
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
用符号“S”来表示.纬)8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9.经度的划分:以0º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增加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向西增加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10东西半球:(1)20ºW 经线和160ºE 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难点)方法一20ºW 经线以东,160ºE 经线以西是东半球; 20ºW 经线以西,160ºE 经线以。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你曾经是否为壮阔长江所折服?你曾经是否为巍峨泰山所惊奇?你曾经是否为北斗七星所疑惑?让地理走进生活!让地理带你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去领略,去探索,去思考,去分享!与地理结下不解之缘!第一章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圆的吗?)⑴形状: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P9⑵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 千米;(庐山起义);赤道周长=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坐在赤道上)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①观察从海上归来的航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体;②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世界第一个环球航行成功的航海家);③“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
二、地球仪1、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了解经线纬线P12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经线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长度特征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指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相互关系所有经线在南北两极相交所有纬线互相平行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纬度为 0°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23.5°纬线是南北回归线,66.5°纬线是南北极圈②特殊经线0º经线(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⑺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及方向:【经度】以 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是东经度数(E),向西是西经度数(W),各自增加到 180°为止。
【纬度】以 0 纬线(赤道)为起点,往北是北纬度数(N ),往南是南纬度数(S ),各自增加到北极(90°)和南极(90°)为止⑻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
粤人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世界地理总论(粤教版)目录第一章认识地球 (1).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第二节地球仪 (1).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2)第二章学用地图 (3).第一节地图的发展 (3).第二节地图三要素 (3).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4)第三章陆地与海洋 (6).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6).第二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7).第三节人类与海洋 (8)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9).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 (9).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10).第三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11)第五章居民与聚落 (15).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15).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6).第三节聚落的发展变化 (17)第六章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 (18)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证明地球是个球体①间接证据:海上先看见归来帆船的桅杆;月食现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北极星高度的变化;②直接证据:卫星照片等。
2、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真实形状: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第二节地球仪★★★(见教材13-14页图经纬度划分图、半球划分图)·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比较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方向侧视:自西向东两极俯视: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中心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太阳(地轴倾斜角66.5度不变)地理意义昼夜交替(不透明体、不停自转)时间差异(东边时间比西边早)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1、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变化)2、昼夜长短周期性变化3、依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不同划分五带2、“二分二至”日的特点★★★(熟记教材19页图1.21公转示意图)日期节气(北半球)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季节划分(北半球)3.21 春分赤道昼夜等长3、4、5 春季6.22 夏至北回归线昼长夜短6、7、8 夏季9.23 秋分赤道昼夜等长9、10、11秋季12.22 冬至南回归线昼短夜长12、1、2 冬季注意: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夏至北极圈完全极昼;冬至北极圈完全极夜第二章学用地图·第一节地图的发展1、地图:把全球或一个地区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不同的符号、颜色、文字、表示的平面图。
粤教版初中地理总复习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球1、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0000千米。
2、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3、0度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
度数向东依次增大为东经,度数向西依次增大为西经。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经160度与西经20度构成的经线圈。
东半球: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20°W向西到160°E5、0纬线是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6、地球绕地轴转是自转,周期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地球绕太阳转是公转,周期是一年,自转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7、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是昼夜交替,2、是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等。
8、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四季的更替2、地球上的五带3、昼夜长短的变化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9、分二至日:(以北半球为例)(1)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间为12月22日左右,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短夜长。
(2)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间3月20或21,昼夜平分。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6月21或22日,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昼长夜短。
(4)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间9月22或23,昼夜平分。
(5)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阳光直射。
南半球的节气、季节等均与北半球相反。
北半球白昼的时间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日,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日。
10地球上的温度带五带:北寒带——(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终年寒冷;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终年炎热。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与海洋知识点整理粤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与海洋》知识点整理粤教版知识点一、海底主腹地貌类型l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l大陆架:散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域。
l大陆坡:散布在大陆架的外缘。
洋盆、海沟、海岭散布在大洋底。
二、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紧观点l海底扩张学说以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进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双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l板块构造学说以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稳固,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那么是全世界最活跃的构造带。
l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l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址——海沟。
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l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l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
若是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那么形成高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确实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3、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海洋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液体矿床”“盐的故乡”,海水中已发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目前形成工业规模的要紧有食盐、镁、溴等。
海盐不仅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且海盐的要紧产区散布在长江口以北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长江口以南的盐场以海南的莺歌海盐场和台湾的布袋盐场最为出名。
要紧的生产方式有盐田法、电渗析法和冷冻法三种,其中盐田法是生产海盐的要紧方式。
4、海水制盐:滩面宽敞,坡度小;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强,平均风速大;周围无大河流入,海水盐度较高。
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往往实行综合开发,将用水量大的企业布局在沿海,尽可能的直接利用海水,并形成海水淡化——制盐——提取卤水——生产盐化工产品相结合的大规模联合生产和经营的模式。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初 一 地 理 上 复 习 要 点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形状: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看帆船远去;登高望远;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最能准确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等。
2、 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1、名称:地轴——地球和自转轴(北极、南极)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231234.五带划分图:(七上 P20)气温特点:热带终年炎热,温带四季分明,寒带终年严寒。
5、几点说明:①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是春季时,南半球是秋季;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是冬季。
③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冬季(正午物体影子夏季比冬季短。
) 四、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七上 P27) 1)、方向判定: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经纬网定向:纬线代表东西方向,经线代表南北方向 ③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
2)、比例尺:①计算方法: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注意:单位要统一)②大小比较: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3)、图例和注记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七上 P30);注记:用来描述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3、 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把海拔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高线。
)(七上P33)①定义:绝对高度,也叫海拔,是指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 相对高度,是指两地的海拔之差。
②说明:a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处海拔相等; b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差相等;c 、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陡;越稀疏,坡度越缓;d 、认识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第二部分 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④①②③⑤里海黒海海中地亚欧、亚非分界线ABCDEF G1、海陆比例:陆地29% 、海洋71%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分布特点:a、陆地: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
【粤教】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证明地球是个球体①间接证据:海上先看见归来帆船的桅杆;月食现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北极星高度的变化;②直接证据:卫星照片等。
2.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真实形状: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第二节地球仪★★★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比较2.“二分二至”日的特点★★★第二章学用地图第一节地图的发展1.地图:把全球或一个地区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不同的符号、颜色、文字、表示的平面图。
2.发展历程:陶片地图→羊皮地图→丝织品地图→纸质地图→电子地图。
3.卫星图像的应用:绘图、农业、林业和全球监测、天气预报等方面。
第二节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1.确定方向(1)经纬网法: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指向标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3)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比例尺(1)定义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一致,均换算成厘米单位,1千米=1 000米=100 000厘米)(2)地理意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3)特性:比例尺是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4)不同比例尺地图所承载信息的差异①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所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所表示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②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5)表示方式①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1②数字式:例如,1:10 000 000或10000000③线段式:例如,0 100 200千米3.图例与注记(1)图例:对地图上各种符号、线条和颜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说明。
(2)注记: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地球的大小与形状一、地球大小1、地球是个球体ﻫ证据例举: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海上看帆船;月食现象; 北极星高度的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等。
ﻫ2、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围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圆圈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1.赤道最长(4万千米),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横向)南北方向(纵向)0度线赤道(0°)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度数范围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ﻫ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ﻫ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ﻫ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特殊线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本初子午线(0°)、180°、20°W、160°E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0—30度为低纬度30-60度为中纬度60-90度为高纬度ﻫ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W<20°W——小小为东,E>160°E——大大为西)2、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40°N,116°E)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方向正面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ﻫ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旋转特点绕地轴不停地自转地轴始终倾斜66.5度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引起现象1、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2、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1.季节变化(白昼时间长短不同)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ﻫ2.五带划分,其依据: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
日期节气(北半球)太阳直射点昼夜情况季节划分(北半球)3.21 春分赤道昼夜平分3、4、5春季6.22 夏至北回归线昼长夜短6、7、8夏季9.23 秋分赤道昼夜平分9、10、11秋季12.22 冬至南回归线昼短夜长12、1、2冬季赤道地区全年都是昼夜平分陡崖鞍部山谷山脊山顶▲闭合曲线中心(点)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线)等高线向高处突出(线)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点)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第二单元 地 图一、地图三要素:1、地图:把全球或一个地区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不同的符号、颜色、文字、表示的平面图。
2、地图发展历程:陶片地图 羊皮地图 丝织品地图 纸质地图 电子地图(卫星图像和GP S定位系统) 3、地图三要素:比例尺①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时注意分子、分母单位一致)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②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4、比例尺的表示形式:5、地图上确定方向:①指向标辨别法:箭头指向北方;②一般辨别法: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③经纬网辨别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和注记图例=符号 注记=文字和数字 熟记30页图2.18常见图例二、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见35页图2.23提示: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
2、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地形等高线的特征看图,文字表述如下:类型 平原 丘陵山地高原 盆地 海拔 H<200米200米<H<500米500米<H <1000米 H>1000米 不定形态 特征平坦、起伏小 起伏小, 坡度和缓 起伏大:坡度陡(山高谷深 主体平坦,边缘部分陡峭四周高,中间低 分层 设色绿色黄褐色四周黄色,中间绿色第三单元 海洋和陆地比例尺 表示范围 地图内容 1/1000 大 小 详细 1/10000 小 大简略文字式:如:“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数字式:如1︰10000000或100000001直线式:如 100200100300运河、海峡土耳其海峡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德雷克海峡丹麦海峡沟通海域名称黑海地中海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太平洋北冰洋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大西洋3、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4、板块构造学说:地表由岩石组成;分为6个板块(填图);板块在不断运动中(根据箭头判断运动方向);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海陆变迁的力量来源:板块运动5、海洋:“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6、海洋环境问题:海洋石油污染、海洋过度捕捞、海洋垃圾污染·····第四单元天气和气候天气气候概念某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1、短时间2、易变化1、长时间2、较稳定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P55图4.2)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知道: (1)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ﻫ(2)温度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ﻫ(3)风力风向的表示方法。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4)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等: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2)年变化: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ﻫ(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2)A纬度因素:气温从低纬度(赤道)向高纬度(两极)逐渐降低(基本规律)ﻫ B.海陆因素:同纬度气温随着海陆的不同而不同。
ﻫ夏季:陆温高于海温;冬季:海温高于陆温。
C.地形因素:同纬度的气温随着海拔的不同而不同。
北半球南半球海陆分布陆地海洋陆地海洋最高气温7月8月1月2月最低气温1月2月7月8月海陆分布七大洲名称、分布: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大小排序)重要分界线海陆之比: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71%。
陆地:29%)定义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北美:白令海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北美、欧:丹麦海峡南美洲、南极洲:德里克海峡四大洋:太平洋(最大的大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海洋的狭窄通道。
海拔最高、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ﻫ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ﻫ1、降水的形成(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主要形式降雨ﻫ(2)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暖湿气流上升运动、凝结核、成云致雨)3、降水的分布(雨极——乞拉朋齐,干极——阿塔卡玛沙漠)(1)降水的地区(空间)分布规律:(4多4少)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纬度位置影响)ﻫ②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③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洋流)④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看P68图4.14理解其分布位置)气候类型判断:以温定带,以水定型1、热带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分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2、亚热带主要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3、温带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4、寒带气候类型:有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分布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5、高山气候类型:分布在喜马拉雅山等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五、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1、影响一个地方气候的主要因素(会分析):①纬度位置: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海陆位置: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相反。
离海近降水多,内陆降水少;远海而海风吹不到的地区,降水也少;③地形:海拔高气温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雨)2、最干旱大洲非洲,最湿润大洲南美洲,3、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广的气候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六、保护大气环境1、目前国际性的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危害。
3、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后果: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
4、臭氧层被破坏——氯氟烃,后果:破坏臭氧层,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易患皮肤癌。
4、酸雨危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后果:腐蚀建筑物、植树,水体酸化等第五单元居民和聚落一、世界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增长2006①ﻫ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