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贫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健康教育PPT课件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健康教育PPT课件
教育与认知
提高公众对该病症的认知,有助于预防与早 期干预。
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
在哪里可以获取营养?
在哪里可以获取营养?
食物来源
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鱼类、肉 类、乳制品等。
同时,叶酸可通过绿叶蔬菜、豆类、坚果等获得 。
在哪里可以获取营养? 补充剂
在医生指导下,适时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谁容易患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高风险人群
素食者、孕妇、老年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等。
这些人群往往摄入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较少。
谁容易患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早期筛查
建议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便早 期发现和干预。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及时了解红细胞状态。
谁容易患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健康教 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谁容易患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 在哪里可以获取营养? 4. 何时就医? 5. 如何预防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定义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因缺乏叶酸或维 生素B12引起的贫血。
尤其是孕妇和老年人,可能需要额外的补充。
在哪里可以获取营养? 饮食搭配
合理搭配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例如,肉类可以与蔬菜一起食用以提高营养吸收 。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出现时
如出现乏力、心悸等不适,应尽早就? 定期体检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体检,监测血液指标。
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健康状况。
何时就医? 专业咨询
可咨询医生或营养师,获取专业的饮食建议 。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护理课件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护理课件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随访阶段
在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以评估恢复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复发或并发症。
怎么进行有效护理?
怎么进行有效护理? 饮食管理
制定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饮食计划,鼓励 患者摄入相关食物。
如动物肝脏、绿叶蔬菜、豆类等。
怎么进行有效护理? 药物管理
遵循医生指示,定期服用维生素补充剂。
监测药物副作用,并及时报告医生。
怎么进行有效护理?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应对疾病带来 的负面情绪。
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或支持小组的形式进行。
为什么护理如此重要?
为什么护理如此重要? 提高生活质量
有效的护理能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通过适当的管理,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为什么护理如此重要? 预防并发症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 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谁是护理的关键人物? 3.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4. 怎么进行有效护理? 5. 为什么护理如此重要?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定义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由于维生素B12 或叶酸缺乏导致的贫血,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形态 异常。
该疾病常见于饮食不均衡、吸收不良或某些疾病 患者。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
严重时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感觉异常或行 走困难。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确定红细胞大小、形态及维生素 B12和叶酸水平。
需要排除其他类型的贫血以做出准确诊断。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护理查房PPT课件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护理查房PPT课件
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盲目自我用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何时进行干预?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增加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 肉类、鱼类和绿叶蔬菜。
合理搭配饮食,有助于提高营养吸收。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知 识,增强其健康意识。
教育内容包括病因、症状、饮食和治疗等方面。
此病症常见于老年人、孕妇和某些消化系统疾病 患者。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不足,肠 道吸收障碍以及某些药物的影响。
特定饮食习惯,如严格素食,可能增加风险。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表现出乏力、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 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如麻木和步态不稳 。
谁需要特别关注?
谁需要特别关注? 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孕妇、慢性胃肠疾病患者以及长期素食 者需要特别关注营养摄入。
这些人群更易缺乏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谁需要特别关注? 监测需求
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营养状态,及时发现异常。
特别是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 查一次。
谁需要特别关注? 家庭与社会支持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护理查 房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谁需要特别关注? 3. 何时进行干预? 4. 如何进行护理? 5. 为什么重视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 护理?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定义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由于营养不良, 特别是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导致红细胞异常 增大并功能不全的疾病。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健康宣教PPT课件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健康宣教PPT课件
每种类型的病因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谁容易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谁容易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高风险人群
孕妇、老年人、素食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患 者是高风险人群。
这些群体需要特别注意营养摄入。
谁容易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影响因素
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都会影响营 养素的摄入和吸收。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健康宣 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谁容易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预防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5. 如何治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定义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因缺乏维生素 B12或叶酸而导致的贫血,主要表现为红细胞体 积增大,形态异常。
如动物肝脏、鱼、蛋、豆类和绿叶蔬菜等。
如何预防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补充营养品
如有必要,可以通过营养补充剂来补充维生 素B12和叶酸。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充,以免过量。
如何预防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定期锻炼 。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整体健 康水平。
如何治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如何治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会开具维生素B12或叶酸的补充剂,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补充剂的剂量和使用方式需遵循医生建议。
如何治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饮食调整
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相关营养 素的摄入。
可以咨询营养师进行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该病常见于饮食不均衡、吸收障碍或特定人群如 孕妇和老年人。

儿童营养性贫血护理课件

儿童营养性贫血护理课件
叶酸和维生素B12补充
对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医生会开具叶酸或维生素B12药物,以补充缺乏的营养素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输血治疗
输血指征
当贫血严重影响到儿童的生命体征或出现心肺功能不全时,医生会考虑进行输血 治疗。
输血注意事项
在输血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并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和反 应,确保输血安全。
其他治疗方法
保证充足休息
孩子需要充足的休息,以 促进身体恢复。家长应合 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感染
营养性贫血的孩子容易感 染疾病,家长应注意孩子 的保暖,避免接触感染源 。
饮食护理
增加铁质摄入
孩子应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 瘦肉、肝、蛋黄等。同时,家长 应鼓励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以
促进铁质的吸收。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体检
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以便及 时发现和解决营养问题。
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通过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以 了解孩子的营养状况,及时进行调整 。
03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治疗
药物治疗
铁剂补充
针对缺铁性贫血,医生会开具铁剂药物,如硫酸亚铁、富马酸铁等,通过口服 或注射方式补充铁元素。
补充营养素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铁剂、叶酸和维生素 B12等营养素,以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
3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评估贫血恢复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
贫血程度
轻度贫血的儿童预后较好,中重度贫血的儿童恢 复较慢,需要更多的护理和治疗。
病因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常见病因的预后 较好,而遗传性贫血等罕见病因的预后较差。

营养性巨幼细胞型贫血ppt课件

营养性巨幼细胞型贫血ppt课件
营养性巨幼细胞型贫血
病因
1.摄入量不足:单纯母乳喂养而未及时添
加辅食、人工喂养不当及严重偏食的婴幼 儿,其饮食中缺乏肉类、动物肝、肾及蔬 菜,可致VitB12和叶酸缺乏。羊乳含叶酸 量低,单纯以羊奶喂养着可致叶酸缺乏。
病因
2.需要量增加: 婴儿生长发育较快,对叶
酸、 VitB12的需要量也增加,严重感染者 VitB12的消耗量增加,需要量相应增加。
多甲见基6丙月二~2酸岁儿5琥童0珀,0酸起~病1缓0慢00µg 一次
(1)粒、红系:均出现巨幼变,胞体大、核染色
质粗而松,副染色质明显
(1)胆红素测定:巨幼细胞性贫血因无效造血伴溶血,血清胆红素轻度升高。
神多经见系6月统~受2岁累儿时每童, 每,次日起1m病1g缓0,0慢2周µ以g上,每周2~3次,连用几周
过不消认多化亲巨系人核统,细症不胞状哭:发不厌育笑食障;、碍恶→心核、分呕叶吐过、多腹泻等
过毛50发多0~纤巨10细核00稀细µg疏胞一、发次黄育色障严碍重→者核皮分肤叶有过出多血点或瘀斑
过(多32))血巨乳小核酸板细脱:胞氢数发酶目育(常障LD减碍H少→):。核血分清叶L过D多H明显增高。
治(32疗)血粒—小细—板胞补:充数中缺目性乏常粒的减细营少胞养。核物分质叶过多为本病的早期表现。
B多(ab3见i)n血6sk月小i征~板阳2岁:性儿数;童目,常减起少病。缓慢
神多(经见1)系6粒月统、~受红2 岁累系儿时:,童均每,出日起现1m病巨g缓幼,慢变2周,以胞上体大、核染色
质 粗 而 松 , 副 染 色 质明显
V5维0it生0B~1素120缺B010乏2µ/者g叶一中酸次性缺粒乏和:吞四噬氢细叶胞酸杀↓ →菌 作DN用A减合弱成,减使少甲 基 丙 二 酸 堆 积 ( 结 核 菌 细 胞 壁 成 分 原 料 )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需与医生合作,调整饮食方案以改善营养状 态。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诊断后
确诊后应立即进行营养评估和干预。
及时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症状加重时
如患者出现明显乏力、心悸等症状时需加强护理 。
此时可能需要增加营养支持或补充剂。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随访阶段
谁是高危人群?
谁是高危人群? 儿童与孕妇
儿童和孕妇因生长发育和胎儿需求,可能摄 入不足。
需特别关注这类人群的营养摄入。
谁是高危人群? 老年人
老年人因食欲降低和吸收能力下降,易发生 此类贫血。
定期评估老年人的营养状况非常重要。
谁是高危人群?
慢性病患者
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肾病等,可能因长 期用药或饮食限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定期随访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贫血指标。
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护理方案。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营养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的饮食习惯、营养摄入及吸收 情况。
使用食物记录法或问卷调查帮助评估。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营养干预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 如增加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
可能需要补充营养素,如维生素B12注射。
该类型贫血常见于饮食不均衡或吸收不良的患者 。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病因
主要由饮食不足、吸收障碍、某些疾病(如胃肠 道疾病、慢性酒精中毒)引起。
了解病因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乏力、苍白、心悸、呼吸急促等。
患者在活动时可能会感到更为明显。
生活质量评估
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确保护理目标的实现 。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PPT课件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PPT课件
➢ 成熟儿 生后4个月~3岁每天约需铁1mg/kg。 ➢ 早产儿 需铁较多,约为2mg/kg。 ➢ 各年龄小儿每天摄入铁的总量不宜超过15mg。
9
(六)胎儿和儿童期铁代谢的特点
胎儿期铁代谢特点 ➢ 母体获得(胎盘),孕期后3月获铁最多,
约4mg/天。 ➢ 足月儿从母体获铁可供生后4~5月之用,
未成熟儿易发生缺铁。 ➢ 孕母严重缺铁可影响其对胎儿的铁供应。
7
(四)铁的贮存与利用
➢ 体内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 ➢ 需要铁时:铁蛋白→Fe 2+ → Fe 3+ + 转铁
蛋白→需铁组织。 ➢ 到达骨髓造血组织后 进入 幼红细胞,在
线粒体中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后 者再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
8
(五)铁的需要量和排泄量
➢ 正常成人:排泄恒定,每天1mg,胆汁、尿、 汗和脱落的粘膜细胞。
18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Hb↓↓,RBC↓; RBC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央浅染区扩 大。MCV<80 fl,MCH <26pg, MCHC <0 .31, Ret RBC正常或轻度减少。WBC、PLT一般无特殊 改变。
(二)骨髓像 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晚幼 红细胞增生为主。各期RBC均较小,胞浆量少, 边缘不规则,染色偏蓝。粒系和巨核细胞系一 般无明显异常。
➢ RBC生成缺铁期(IDE):此期贮存铁进 一步耗竭,RBC制造Hb铁亦不足,但循环 中Hb量尚不减少;
➢ 缺铁性贫血期(IDA):出现低色素小 细胞贫血和一些非血液系统症状
15
2. 其他系统
➢ 神经症状: ➢ 消化系统:吸收障碍、胃酸缺乏等 ➢ 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降低 ➢ 肌肉运动系统: ➢ 粘膜损伤:出现口腔炎、舌炎

营养性贫血(英文)课件

营养性贫血(英文)课件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临床表现
营养性贫血的常见症状包括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严重时可 出现水肿、消化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等。
诊断
诊断营养性贫血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 B12水平的测定等。根据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医生可作出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 疗方案。
If necessary, provide iron supplem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a doctor.
Regular follow-up
Monitor the patient's condition regularly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and adjust the treatment plan accordingly.
总结词
孕妇营养性贫血的预防与治疗
详细描述
孕妇营养性贫血是由于孕期对铁、叶酸等营养素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引起的贫血。预防和治疗孕妇营 养性贫血的关键是提供富含铁、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瘦肉、绿叶蔬菜等,并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和 筛查。
Case 3: Nutritional Anemia in the Elderly
Increasing iron intake
Including iron-rich foods such as lean red meat, poultry, fish, beans, and leafy greens in the diet can help to prevent iron deficiency anemia.
02
Prevention of nutritional anemia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营养性贫血讲座PPT课件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营养性贫血讲座PPT课件
新生儿 75mg/kg 分布 血红蛋白 64%
肌红蛋白 3.2% 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32% 含铁酶量极少<1%
#
铁的来源
食物中铁
血红素铁 非血红素铁
红细胞释放的铁
内源性铁
#
红细胞
+ 珠蛋白 + 原卟啉
单核巨噬系统
铁再利用
内源性铁
胆红素代谢
#
铁的吸收和转运
部位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 转运 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
#
铁的需要量和排泄量
需要量 早产儿 2mg/kg
成熟儿 1 mg/kg 4月—3岁 1 mg/kg 各年龄需要量<15mg/day
排泄量 15ug/kg
#
铁代谢特点
胎儿期铁代谢特点 婴幼儿期铁代谢特点 儿童期和青春期铁代谢特点
#
病因
先天贮铁不足 铁摄入不足 生长发育快 铁吸收障碍 铁丢失过多
血小板 150~300×109/L
#
血红蛋白
胚胎期血红蛋白 Gower1 Gower2 Portland
HbF (抗酸、抗碱)
胎儿6个月0.90
出生
0.70
1岁
<0.05
2岁
<0.02
HbA
胎儿6个月0.05-0.10
出生
0.30
成人
0.95
HbA2
出生 成人
<0.01 0.02-0.03
#
血容量
MCH(pg) 28~32 28~32 >32 <28 <28
MCHC(%) 32~38 32~38 32~38 32~38 <32

儿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课件PPT

儿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课件PPT

该患儿诊断为营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缺铁性贫血的依据有哪些?
• 答:患儿早产,出生体重低,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助食物,早期表现 为烦躁不安和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倦,不爱运动,食欲差;生长发育落后, 精神欠佳,皮肤黏膜苍白,心率偏快,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 音,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RBC、Hb明显下降,以Hb下降为主;MCV、 MCH、MCHC均下降,外周血涂片显现小细胞低色素;血生化示SF、SI、 TS降低而TIBC、FEP升高;骨髓象活跃,以中、早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 期红细胞均较小,Hb含量降低。
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是什么?
• 答: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表4-1)为新生儿期血红蛋白(Hb) <145g/L,1~4个月时Hb<90g/L,4~6个月时<100g/L;6个月以上则 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6个月至6岁者<110g/L,6~14岁<120g/L为贫 血。
• 表4-1 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
如何指导营养性缺铁贫血患儿的休息与活动?
• 答:根据患儿的活动耐受情况安排其休息与活动。一般不需要卧床休息。 严重贫血者适当限制活动,协助满足其日常生活需要。烦躁、震颤、抽搐 者遵医嘱用镇静药,防止外伤。末梢神经炎、四肢麻木无力者,应注意局 部保暖、避免受伤。

【护理查房总结】
•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科的常见病。此种贫血遍及全球,为小儿贫血中最 常见,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因此,一定要知道对于这类疾 病的管理与护理,避免发生延误病情的情况,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纠正 患儿家属不正确的喂养方式。对于贫血严重者,须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1)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氧耗。 • (2)予以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 • (3)酌情输注浓缩红细胞,一定要注意输血的量和速度。 • (4)指导合理喂养及搭配患儿的饮食,协助纠正不良的喂养方式和饮食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图文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图文

铁代谢
食物对铁吸收的影响 • 有利因素:还原物质如维C、果糖、氨基酸等 • 不利因素:磷酸、草酸,植物纤维、茶/咖啡,牛乳,抗
酸药
铁排泄 • 随脱落的上皮细胞排出:肠上皮、胆汁、尿、汗 • 青春期后女性月经
机体无法调节铁的排泄
铁代谢
胎儿期铁代谢特点:
孕后期3个月获铁最多, 足月儿从母体获铁可供生后4~5个月使用; 早产儿从母体获铁较少,易发生缺铁。
RBC变小,淡染区扩大
细胞外铁少(0~+)、铁粒细胞<15%
实验室检查——铁代谢
血清铁蛋白(SF):降低。
敏感,注意炎症、肿瘤、肝病心病的影响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增高。
较敏感,铅中毒、慢性感染、先天性原卟啉增多症时也增高
血浆铁含量:
IDA期出现异常,也受其它疾病影响 •血清铁(SI ) 降 •总铁结合力(TIBC)增 •转铁蛋白饱和度(TS ) 降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喂养史、临床表现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初步诊断
铁代谢的检查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感染性贫血、维生素B6缺乏性贫血
积极查找缺铁的原因
治疗
• 一般(支持)治疗
饮食,防治感染、心功能不全
• 去除病因 • 输血(浓缩红细胞)
缺铁性贫血病情发展缓慢,补铁起效快,一般不需输血 • 适应症:严重贫血并心功能不全、重度贫血并感染、需手术时 • 用法:5~10ml/kg,缓慢输注,必要时可用利尿药
婴幼儿期铁代谢特点:
新生儿期溶血、小婴儿生理性贫血——小婴儿不易缺铁 生长发育快、乳类含铁相对少——6个月~2岁易缺铁
青春期铁代谢特点:
生长发育再度加速 女孩初潮月经紊乱 ——易缺铁性贫血
缺铁病因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ppt课件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ppt课件
13
• 诊 断: 1 病史

2 临床表现

3 血象特点

4 铁代谢的生化检查
• 鉴别诊断:1 地中海贫血

2 维生素B6缺乏性贫血

3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 治 疗: (一)一般治疗

(二)去因治疗

(三)铁剂治疗
14
(1)口服铁剂

常用铁剂:1 硫酸亚铁 (20%)

2 富马酸铁 (30%)

粒幼细胞也可减少( <15% )这是反映体内储存铁敏 感而可靠的指标。
12
• 概念 • 血清铁:正常情况下,血浆中转铁蛋白仅1/3
与铁结合,此结合的铁称为~。 • 未饱和铁结合力:其余2/3的转铁蛋白在体外
加入一定量的铁可使其成饱和状态,所加的 铁量即为~。 • 总铁结合力=血清铁+未饱和铁结合力 • 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在总铁结合力中所 占的百分比称为~。
• (3)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 度(TS)
• IDA时SI降低,TIBC增高。正常值: • SI 12.8~31.3μmol/L,< 9.0~10.7 μmol/L有意义。 • TIBC>62.7 μmol/L有意义 • TS<15%有诊断意义 • (4)骨髓可染铁 骨髓涂片示缺铁时细胞外铁粒减少,铁
10~25%,如精肉、血、内脏含铁量高; • 植物性食物 属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低,约
1.7~7.9%,如大豆、木耳、海带等含铁量高。 • 2、衰老或破坏的RBC释放的铁,几乎全部被利
用。
3
• 二、铁的吸收和转运

十二指肠空肠 氧化
与细胞内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发病
铁在体内的代谢 (Metabolism)
•含量 • 新生儿• 成人
–M 50mg/kg –F 35mg/kg
•分布 • 血红蛋白(65%)
• 肌红蛋白(3%) • 储存铁 (30%)
–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 酶 (0.2-0.4%) • 血清铁
铁在体内的代谢 (Metabolism)
• 铁的来源
–内源性: 红细胞铁 –外源性: 食物铁
• 黑木耳/海带/猪肝 • 肉类/蛋类/豆类/绿叶蔬菜 • 乳类
铁在体内的代谢 (Metabolism)
• 铁的吸收与运转
食物中铁的吸收率
–谷类、蔬菜 –肉类、鱼类、禽类
25% –母乳/牛乳
1-20%
1% 10-
病因发病机制
(Etiology & Pathogenesis)
• 病因及生理特点
–先天储备不足或丢失 –生长发育快
–铁摄入和吸收不良
• 乳类/谷类食物含铁低 • 铁吸收的影响因素 • 长期腹泻/急慢性感染 –铁丢失或消耗增加
病因发病机制
(Etiology & Pathogenesis)
• 病因及生理特点
• 一般表现 • 髓外造血表现 • 其他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免疫功能
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studies)
• IDA: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 SI↓
–血象:
• Hb: • 红细胞:MCV < 80fl,
MCH < 26ug,
–骨髓象 MCHC < 0.31
• 增生 • 可染铁
• 鉴别诊断
– 慢性感染性贫血 – 地中海贫血 – 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治 疗 (Treatment)
• 治疗和预防
–一般治疗 –去病因治疗 –铁剂治疗 –输血治疗
治 疗 (Treatment)
• 铁剂治疗
–元素铁剂量: 4-6mg/kg/d
–口服铁剂
• 制剂 • 用法及注意
–先天储备不足或丢失 –生长发育快 –铁摄入不足
–铁丢失或消耗增加
• 长期慢性失血 • 鲜牛奶喂养 • 长期反复感染
病因发病机制
(Etiology & Pathogenesis)
• 发病机制 铁 + protoporphyrin
血红素 + 珠蛋白肽链
IDA 血红蛋白
病因发病机制
(Etiology & Pathogenesis)
• IDE: SF↓,FEP↑(> 0.9umol/L or > 50ug/dl) • ID: SF < 12ug/L / 骨髓可染铁
诊断鉴别诊断
(Diagnosis & Differential)
• 诊断:
–初步: 年龄、喂养史、血象 –确诊: 铁代谢生化 –证实: 治疗
诊断鉴别诊断
(Diagnosis & Differential)
需要量:
成人
1mg/d
4mo-3yr
1mg//kg
早产儿
2mg/kg
排泄量: 1mg/d (15ug/kg/d)
病因发病机制
(Etiology & Pathogenesis)
• 病因及生理特点
–先天储备不足或丢失 –生长发育快 –铁摄入和吸收不良* –铁丢失或消耗增加
病因发病机制
(Etiology & Pathogenesis)
50%/10%
铁在体内的代谢 (Metabolism)
动物食品
非动物食品
(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 胶状氢氧化高铁)
胃:胃酸
胃蛋白酶
蛋白分解酶
游离盐酸
血红素
三价铁
血红素分解酶
*VitC
肠:
二价铁
十二指肠
空肠上
三价铁
肠黏膜细胞
转运铁蛋白* 入血
脱落入肠道
肝脾储存 骨髓造血
(图1)
机体缺铁时的调节
TfR
transferritin
转铁蛋白
Fe
Ferritin
铁蛋白
Fe


Fe
膜 细

铁在体内的代谢 (Metabolism)
• 铁的储存和利用
肝脾 骨髓
SI
Fe Fe
Fe Fe TfR
TfR Hb TfR
RBC
FOOD
Fe + P
血红素 + 珠蛋白
(图2)
铁在体内的代谢 (Metabolism)
• 铁的需要量和排泄量
亚铁制剂
硫酸亚铁(20%) 富马酸亚铁(30%)
葡萄糖酸亚铁(11%)
4mg/kg/d 20mg/kg/d 13mg/kg/d 40mg/kg/d
• 病因及生理特点
–先天储备不足或丢失
• 早产儿/双胎多胎/低体重儿/脐带结扎过早 • 胎内输血 • 妊母严重贫血 –生长发育快 –铁摄入和吸收不良 –铁丢失或消耗增加
病因发病机制
(Etiology & Pathogenesis)
• 病因及生理特点
–先天储备不足或丢失
–生长发育快
• 生后3-5 mo / 1yr • 早产儿 • 青春期 –铁摄入吸收不良 –铁丢失或消耗增加
营养性贫血
NUTRITIONAL ANEMIA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MD /Professor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N-IDA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N-IDA)
• 铁与血红蛋白
铁 + protoporphyrin 血红素 + 珠蛋白肽链
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studies)
• IDA: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 SI↓
–血生化
• SI : < 9-10.7umol/L (12.8-31.3umol/L) or < 50-60ug/dl (75-175ug/dl )
• TIBC :> 62.7umol/L (>350ug/dl) • TS : < 15% (30-50%)
IDA 血红蛋白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N-IDA)
• 内容(CONTENTS)
– 概述 – 铁在体内的代谢 – 病因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预防和治疗
概述(INTRODUCTION)
• 定义
–体内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产生的贫血。
• 临床特点
–年龄,小细胞低色素,生化检查,治疗反应
• 发病机制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铁减少期(ID) • 红细胞生成铁减少期(IDE) • 缺铁性贫血期(IDA)
病因发病机制
(Etiology & Pathogenesis)
• 发病机制
–血液系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
–其它系统
• 肌红蛋白 • 含铁酶 • 组织器官异常 •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