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第十三章 核医学成像理论
(一)名词解释1.放射性核素2.同质异能素3.γ照相机4.静态采集5.电子准直6.衰减校正7.随机符合计数8.图像融合(二)填空题1.放射性核衰变方式有、、、、和。
2.放射性活度是描述的一个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放射性核素发生核衰变的。
国际单位: ,用符号表示,表示每秒内发生一次核衰变。
3.脏器和组织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显像剂在体内有其特殊的靶向分布和代谢规律,能够聚集在特定的脏器、靶组织,使其与邻近组织之间的放射性分布形成一定程度的浓度差,从而在体外显示出脏器、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和脏器功能及某些分子变化。
4.γ照相机是一种核医学最基本的成像设备,主要由、、及一些辅助设备组成。
是γ相机的核心,主要由准直器、晶体、光电倍增管构成,具有的功能。
5.Y照相机可以完成各种脏器的显像、显像和显像。
6.SPECT的图像采集模式包括、,完成计数率较高的静态采集或高剂量动态采集多采用。
7.SPECT扫描时,探头的旋转轨迹有、、、,个体差异的探头运动轨迹保证了SPECT系统具有良好的和。
8.PET心脏显像信息采集多使用,消除心脏运动对采集的影响。
9.图像融合由、和三个过程,其中关键是。
10.PET/CT是采用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PET/MRI采用的衰减校正包括和。
(三)单项选择题【A1型题】1.原子核是由以下哪些粒子组成的A.质子和核外负电子B.质子和正电子C.质子和中子D.中子和电子E.光子和电子2.在射线能量数值相同的情况下内照射危害最大的是A.α射线照射B.γ射线照射C.β射线照射D.γ和β射线混合照射E.γ和α射线混合照射3.原子核发生电子俘获后A.质子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放出α射线B.质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放出β-射线和反中微子C.质子数减少1,质量数不变,放出β+射线和中微子D.质子数减少1,质量数不变,放出中微子,同时释放出特征X射线和俄歇电子E.质子数和质量数不变,放出γ射线4.某放射性物质初始的放射性活度为A0,放置18小时后测得的放射性活度为A18,则该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为A.1/2A0B.1/2A18C.181n2・ln(A0/A18)D.181n2/ln(A0/A18)E.181n2・ln(A18/A0)5.不是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主要特点的是A.灵敏度高B.方法相对简便、准确性较好C.合乎生理条件D.定性、定量与定位研究相结合E.具有较大辐射效应6.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所采用的示踪剂是A.糖B.蛋白质C.化合物D.多肽E.放射性核素或由其标记的化合物7.99m Tc-MDP骨显像中显像剂被脏器或组织选择性聚集的机制是A.薄晶体可提高γ照相机的探测效率B.薄晶体也可提高γ照相机的分辨率C.高能射线适合用薄晶体D.低能射线适合用厚晶体E.晶体的功能是光电转换8.关于γ照相机晶体,描述正确的是A.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B.细胞吞噬C.合成代谢D.特异性结合E.通透弥散9.针孔准直器的特点是A.缩小准直器与器官的距离,图像可放大B.缩小准直器与器官的距离,图像可缩小C.增加准直器与器官的距离,图像可放大D.增加准直器与器官的距离,图像大小不变E.图像大小与准直器距离无关10.平行孔准直器与图像质量的关系A.孔径越大,灵敏度越差,而分辨率越好B.孔径越大,灵敏度越好,而分辨率越差C.孔径越小,灵敏度越好,而分辨率越差D.孔径越大,灵敏度越差,而分辨率越差E.孔径大小与灵敏度、分辨率无密切关系11.γ照相机最适宜的γ射线能量为A.40~80keVB.100~250keVC.300~400keVD.364keVE.511keV12.在动态采集时,选用较小矩阵的目的是A.提高采集速度B.提高图像分辨率C.使脏器放大D.增加放射性活度E.提高检测的敏感性13.固有能量分辨率A.半高宽与峰值处能量的和表示B.半高宽与峰值处能量的积表示C.半高宽与峰值处能量的平方和表示D.半高宽与峰值处能量的平方根表示E.半高宽与峰值处能量的百分比表示14.有关计数率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当视野中活度较低时,γ相机计数率随活度的增加而增加B.当活度增加到一定值时,计数率开始随活度的增加保持不变C.计数率特征是描述计数率随活度的变化特征D.由最大观察计数率、20%丢失时观察计数率及观察计数率随活度的变化曲线表示E.计数率特征分固有(无准直器,源在空气中)计数率特征和有散射系统(有准直器,源在水中)计数率特征两种情况15.有关系统平面灵敏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描述探头对源的响应能力B.指某一探头对特定点源的灵敏度C.用单位活度在单位时间内的计数表示D.系统平面灵敏度也称灵敏度E.与准直器的类型、窗宽、源的种类及形状有关16.心肌灌注显像经计算机处理得到短轴、垂直长轴和水平长轴图像,称为哪种显像方式A.平面显像B.阳性显像C.全身显像D.断层显像E.动态显像17.有关探头屏蔽性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描述探头对视野之外的蔽能力B.对患者本身FOV之外放射性的屏蔽:用于探头平面垂直距离为20cm 点源,在距探头FOV边缘前后10cm、20cm、30cm的最大屏蔽计数与在FOV中心处计数率的百分比表示C.对周围环境放射性的屏蔽:将点源置于距探头中心lm,距探头两侧及前后2m处。
核医学第6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放射性示踪技术的原理
放射性衰变
利用物质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衰变释放的 能量来检测物质的位置和数 量。
γ射线探测
使用γ射线探测器来测量放射 性核素的放射性强度。
成像技术
通过收集放射性信号并将其 转化为图像来可视化物质在 体内的分布。
放射性示踪技术的应用领域
核医学诊断
用于诊断癌症、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等。
放射治疗
1
更精确的图像分辨率
新技术的发展将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分
新的示踪剂和技术
2
辨率,使诊断更加准确。
开发出更多选择的示踪剂和技术,以
适应不同的临床需求。
3
辐射剂量优化
减少患者和操作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 保持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风险。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了解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定义、作用以及它在核医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放射性示踪剂的分类
1 血流示踪剂
2 代谢示踪剂
用于评估心脏和大动脉的血液流动情况。
用于研究细胞代谢过程。
3 显像示踪剂
4 靶向示踪剂
用于可视化和评估器官和组织的内部结构 或功能。
由特定分子组成,用于定位和诊断特定类 型的肿瘤。
设备和放射性示踪剂的成本较高,需要专业 的设备和专家来操作。
放射性示踪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1 辐射安全
采取措施来最大限度地 降低操作人员和患者的 辐射风险。
2 伦理问题
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和 权益,以及确保适当的 知情同意。
3 落地环境
处理和处理放射性废物 以确保环境的安全。
放射性示踪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用于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并 帮助缓解疼痛。
临床医学诊断基础: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核医学的精髓,无论诊断还是治疗都和这项技术密切相关。
示踪技术其实大家并不陌生。
比如,在自然界观察野生动物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就是利用的示踪技术。
科学家把野生熊猫抓住后,在它身上放上一个无线电发射器,人们在房间内通过仪器就可以探测到大熊猫的行踪,那个无线电发射器就是一种示踪物。
可以想象,作为示踪物,一定很轻,很小,不能被熊猫察觉,也不能影响和干扰熊猫的行为和功能。
核医学检查用的示踪物不是无线电发射器,而是放射性核素。
把放射性核素连在某些化合物上,就成了放射性药物,把它引入体内,我们通过仪器就能在体外探测到那个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假如想了解心脏,我们就把放射性核素和喜欢到心脏的药物连在一起,如果想找到肿瘤也可以把放射性核素连到亲肿瘤的药物上,因此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可以观察到患者的各个脏器或组织的代谢和功能。
六章示踪技术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第二节
一、基本原理: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根据放射性核素的示踪作用,利用放射性核素及标记 化合物在体内代谢分布的特殊规律,在体外获得脏器和组 织结构影像。 原理——放射性核素的示踪作用 基础——脏器内外、组织之间、病变组织放射性药物浓度差
基本条件: ⑴具有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和病变的放射 性药物,使脏器、组织或病灶与邻近组织之间的放射性 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 ⑵利用核医学显像装置能探测到这种放射性浓度差,并 可根据需要以一定的方式将它们显示成像,即脏器、组 织或病变影像。
第六章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显像
引
言
研究各种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是医学研究的需要 用直接检测方法难以做到 原因:⑴物质浓度低,超出直接检测的灵敏度 ⑵动态变化,直接检测技术难以跟踪 ⑶无法采集信息 间接检测技术可以做到——包括示踪技术
第一节
一、定义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是以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的化学分子作为示踪 剂,通过探测放射性核素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发射 出来的射线,达到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踪迹的目 的,用以研究被标记的化学分子在生物体系中的客 观存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类核医学技术。
中等颗粒——被肝的枯否细胞吞噬;
大颗粒(50~1000nm)——主要浓集于脾。
常用放射性胶体:
99mTc—植酸钠,不成颗粒,水溶性无色透明状,静脉注
入后与血液中的Ca2+螯合形成不溶性的99mTc—植酸钙胶 体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
3、循环通路 : 利用放射性核素进入循环通路的过程,可以显示该 通路和有关器官的影像。
2.放射性核素稀释法
是利用稀释原理对微量物质作定量测量或测定液体容 量的一种核素示踪方法。比一般化学分析方法更简单,灵 敏度更高,广泛地用于研究人体各种成分的重量或容量, 如测定身体总水量、全身血容量(包括RBC容量和血浆容 量)、细胞外液量、可交换钠量和可交换钾量等 。
实验核医学(第六章)
二,双标记参入实验
研究前身物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基团或同一基团的 不同原子是直接转化产物,还是经过中间变化. 不同原子是直接转化产物,还是经过中间变化.
三,产物标记部位分析
阐明产物分子的特定部位与前身物的规律性联系. 阐明产物分子的特定部位与前身物的规律性联系.
四,稀释实验
用于分析物质转化的中间过程. 用于分析物质转化的中间过程.
第六章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核素 及其标记物作为示踪剂来研究生物机体各种物 质的吸收,分布,排泄, 质的吸收,分布,排泄,转移及转化规律的一 门科学. 门科学. 示踪剂:一般为体内原有物质,分布稳定, 示踪剂:一般为体内原有物质,分布稳定, 动态平衡.小剂量无标记-被内源性物质湮没, 动态平衡.小剂量无标记-被内源性物质湮没, 大剂量-破坏平衡,导致系统异常; 大剂量-破坏平衡,导致系统异常;若加一 标记" 以区分原有物质, "标记",以区分原有物质,在系统内引入少 即可区分开. 量,即可区分开.
四,需注意的方法学问题
1.选择合适的示踪物 选择合适的示踪物 射线类型:整体- 射线 ①射线类型:整体-γ射线 离体或整体后取样- , 射线 离体或整体后取样-β,γ射线 半衰期:临床体内- ②半衰期:临床体内-短半衰期 体外- 体外-较长半衰期 研究生物体代谢及转化- 研究生物体代谢及转化-长半衰期 适当考虑生物半衰期 放化纯度:一般>95 >95% ③放化纯度:一般>95% ④衰变产物毒性:核素本身及其产物对机体无害 衰变产物毒性: 比活度: ⑤比活度:一般应足够高 核素标记位置的选择:一般要定位,稳定, ⑥核素标记位置的选择:一般要定位,稳定,不脱落
核物理学中的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示踪技术
核物理学中的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示踪技术在核物理学这个充满奥秘和探索的领域中,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示踪技术无疑是两颗璀璨的明珠。
它们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原子核的奇妙世界,还在众多领域,如医学、生物学、地质学和工业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放射性核素。
简单来说,放射性核素是指那些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衰变并释放出各种射线的核素。
这些射线包括α射线(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氦核)、β射线(电子或正电子)和γ射线(一种高能电磁波)。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过程是一个随机的过程,但它们的衰变率通常用半衰期来描述,即放射性核素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有不同的半衰期,从几微秒到数十亿年不等。
放射性核素的产生有多种途径。
一种是通过天然放射性衰变,例如铀、钍等重元素在自然界中会自发地衰变产生一系列的放射性核素。
另一种是通过人工核反应,如在核反应堆中用中子轰击稳定核素,或者在加速器中用高能粒子撞击靶核,从而产生新的放射性核素。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放射性示踪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来追踪和研究物质在各种过程中的运动和变化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少量放射性核素引入到被研究的体系中,然后通过检测放射性核素的分布和变化,来了解体系中物质的流动、转化和反应等情况。
在医学领域,放射性示踪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诊断疾病方面,医生可以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注入患者体内,然后利用专门的仪器检测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从而发现病变部位。
比如,利用放射性碘-131 可以诊断甲状腺疾病,通过检测甲状腺对碘的摄取情况来判断甲状腺的功能是否正常。
在治疗方面,放射性核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放射性碘-131 可以用于治疗甲状腺癌,放射性钴-60 可以用于肿瘤的放射治疗等。
在生物学研究中,放射性示踪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生物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过程。
比如,用放射性磷-32 标记的核苷酸可以研究DNA 的合成和复制过程;用放射性碳-14 标记的葡萄糖可以研究细胞的呼吸作用和能量代谢。
【核医学】核素示踪技术
三、放射性生物样品的制备及测量
1、注意事项: 1)防止污染工作人员 2)防止污染工作场所 3)采样要有代表性 4)防止污染干燥箱、天平 5)外照射防护
2、放射性示踪样品的制备 1)燃烧法: 2)消化法: 3)灰化法:即氧化样品中的有机物,用
于制备发射伽码射线的样品。
3、临床核医学显像
第四章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Radionuclide tracer technique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以放射性核素或
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探 测仪器和方法来检测它的行踪,是研究 示踪剂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运动规 律的核技术。
二、基本原理:
1、同一元素的同位素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进入生物体后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和生物学 过程均完全相同,而生物体不能区别同一 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因此可用放射性核素 来代替其同位素中的稳定性核素。
第六节 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学
一、概述 应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研究物质在体
内过程中量变规律的科学。 将机体简化为适当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
型,应用示踪技术进行定量。
涉及两个方面: 示踪:有示踪技术的基本特点 动力学:动态观察及定量分析
放射性药物代谢示踪动力学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 排泄等过程。
2、放射性核素发射射线,利用测量仪器 可对放射性药物进行精确定性、定量及定 位研究。
三、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优越性 1、灵敏度高: 达10-14~10-18g,(37Bq相当于10-15) (mg、ug、ng、pg、fg、ag) 2、测量方法简便 3、在生理条件下进行的示踪实验,准确
二)分类 正稀释法: 已知标记物测定未知非标记物
反稀释法: 将一定数量的非标记物加到含有已知比
医学影像物理学试题及答案(五)
医学影像物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 放射性核素显像6-1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方法是根据A .超声传播的特性及其有效信息,B .根据人体器官的组织密度的差异成像,C .射线穿透不同人体器官组织的差异成像,D .放射性药物在不同的器官及病变组织中特异性分布而成像。
解:根据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定义,答案D 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D6-2 放射性核素显像时射线的来源是A .体外X 射线穿透病人机体,B .引入被检者体内放射性核素发出,C .频率为2.5MHz ~7.5MHz 超声,D .置于被检者体外放射性核素发出。
解:A 是X 照相和X-CT 的射线来源,C 是超声成像所用的超声,对于B 、D 来说,显然B 正确。
正确答案:B6-3 一定量的99m Tc 经过3T 1/2后放射性活度为原来的A .1/3,B .1/4,C .1/8,D .1/16。
解根据2/1/021T t A A ⎪⎭⎫⎝⎛=,当t =3T 1/2时,80A A =。
正确答案:C6-4 在递次衰变99Mo→99m Tc 中,子核放射性活度达到峰值的时间为A .6.02h ,B .66.02h ,C .23h ,D .48h 。
解 参考例题,T 1 1/2=66.02h, T 2 1/2=6.02h, λ1=ln2/T 1 1/2, λ2= ln2/T 21/2,根据公式2121m ln 1λλλλ-=t 计算得出,t m =22.886h=22h53min正确答案:C 6-5 利用131I 的溶液作甲状腺扫描,在溶液出厂时只需注射1.0ml就够了,若出厂后存放了4天,则作同样扫描需注射溶液为(131I 半衰期为8天)A .0.7ml ,B .1.4ml ,C .1.8ml ,D .2.8ml 。
解:作同样扫描必须保证同样的活度,设单位体积内131I 核素数目为n ,根据放射性衰变规律,2/1/021)(T t n t n ⎪⎭⎫⎝⎛=,T 1/2=8d刚出厂时,V 0=1ml 溶液放射性活度为A 0=λN 0=λn 0V 0, 存放t =4d 后,V 1体积的溶液放射性活度为A 1=λN 1=λn 1V 1, 根据A 1=A 0,得出ml 4.1220/01012/1≈===V V n n V V T t 正确答案:B6-6 放射系母体为A ,子体为B ,其核素数目分别为 N A (t )、N B (t ),放射性活度为A A (t )、A B (t ),达到暂时平衡后A .N A (t )=NB (t ),B .A A (t )=A B (t ),C .N A (t )、N B (t )不随时间变化,D .N A (t )、N B (t )的比例不随时间变化。
核医学试题及答案
核医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72题,每题1分,共72分)1.急性心肌梗死灶显像是一种A、全身显像B、阳性显像C、正电子显像D、阴性显像E、负荷显像正确答案:B2.发射B-射线时伴有γ射线的核素为A、99mTcB、18FC、131ID、32PE、99Mo正确答案:C3.放射免疫分析质量控制,反应误差关系(?)应为A、<0.04B、<40C、<0.4D、<0.004E、<0.4(%)正确答案:A4.临床核医学的组成不包括A、体外分析B、显像技术C、诊断和治疗D、核素治疗E、脏器功能测定正确答案:C5.质子和中子统称为A、核子B、质量C、正电子D、带电粒子E、原子核正确答案:A6.放射性核素衰变的指数规律描述哪种关系A、电离能力随着速度的变化B、能量随着时间的变化C、活度随着时间的变化D、射程随着密度的变化E、活度随着能量的变化正确答案:C7.以下关于放射源的运输,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采用适当工具运输放射性物质B、需要办理相应的交接手续C、必须注明放射源的名称及比活度D、需要安全监测与适当的防护E、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E8.个人剂量限值,主要针对的人员是A、医学实践志愿者B、申请核医学检查的医生C、受检病人D、核医学技术人员E、病人家属正确答案:D9.决定放射性核素有效半衰期的因素是A、断层重建方式B、淋洗时间间隔C、物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D、测量系统的分辨时间E、粒子的射程正确答案:C10.申请核医学检查与治疗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核医学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核医学防护知识B、申请医生必须掌握各种医学诊断治疗技术的特点及适应证C、对儿童、哺乳妇女、妊娠妇女及育龄妇女在选择核医学诊疗时要谨慎D、核医学医生在保证诊疗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医疗照射剂量E、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E11.在体外放射分析的质量控制中,精密度图主要用于评价A、特异性结合率B、特异性C、试剂盒的稳定性D、是衡量一批测定中不同浓度标准品的测定精密度指标E、方法的灵敏度正确答案:D12.吸收剂量是如何得到的A、通过放射性探测器测出的B、通过γ计数器测出的C、通过活度计测出的D、通过剂量笔测出的E、通过照射量和反映物质性质的参数计算出的正确答案:E13.β-衰变发生于A、质子数大于82的原子核B、超重原子核C、激发态原子核D、贫中子原子核E、富中子原子核正确答案:E14.RIA中如果标记抗原的比活度降低可引起A、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放射性测量计数增高B、测量灵敏度提高C、测量灵敏度降低D、所用抗原蛋白量减少E、标记物化学量减少正确答案:C15.湮灭辐射是指A、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能量耗尽后停留在物质中B、光子与物质原子的轨道电子碰撞,其能量全部交给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轨道,光子本身消失C、静止的正电子与物质中的负电子结合,正负电子消失,两个电子的静止质量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511 keV的γ光子D、能量大于1022 keV时的γ光子在物质原子核电场作用下,能量为1022 keV的部分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E、射线使原子的轨道电子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正确答案:C16.其元素符号为X,则有6个中子、7个质子的原子核,可表示为A、136XB、613XC、67XD、76XE、713X正确答案:E17.个人剂量笔探测射线的依据是( )。
原子能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原子能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诊断技术是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疾病的发展情况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原子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医学诊断中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重点探讨原子能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领域。
1.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一种基于原子能技术的无创诊断手段,通过将放射性核素引入人体内部,利用放射性衰变过程的特性来观察特定器官或组织的代谢、功能等生理活动情况。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肿瘤诊断、心脑血管系统检测等领域。
2. 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成像是以原子核磁共振现象为基础的高级医学成像技术。
通过对人体放置在强磁场中的核磁共振现象进行信号接收和处理,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人体影像。
相比于传统的X射线影像技术,MRI具有更好的对软组织的辨析力,在神经科学、心血管病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3.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物质进行的医学成像技术。
该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物质,通过正电子的衰变来产生和探测放射性信号,进而生成人体内部的三维断层图像。
PET技术在癌症诊断、神经内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提供早期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
4. 离子束治疗离子束治疗是一种利用原子能技术进行精确癌症治疗的新方法。
该方法通过加速器将离子束加速至高速,并且精准地引导其束流到肿瘤部位,通过离子束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达到肿瘤细胞的准确杀灭目的。
相较于传统的放疗方法,离子束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
5. 闪电放射治疗闪电放射治疗是一种新兴的癌症辅助治疗方法,利用原子能技术将电子加速至高速,形成快速的电子束线,通过直接照射癌细胞,通过造成癌细胞DNA的损伤来达到治疗效果。
闪电放射治疗在癌症外科手术前后,可以控制、缩小肿瘤大小,为手术提供更好的条件,并且减少复发的风险。
总结起来,原子能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离子束治疗和闪电放射治疗等。
三基培训考试医学影像科学核医学_真题-无答案
三基培训考试医学影像科学核医学(总分100,考试时间600分钟)一、名词解释1.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2. 放射自显影技术3.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4. 阴性显像5. 阳性显像6. 同位素7. 同质异能素8. 电子俘获9. 衰变常数10. 有效半衰期11. 韧致辐射12. 湮没辐射13. 光电效应14. 放射性活度15. 吸收剂量16. 脉冲幅度分析器17. 交叉失联络现象18. 心肌门控采集19. 甲状腺热结节20. 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RIA)21. 放射配基结合分析22. 精密度23. 确定性效应24. 随机效应25. 骨质疏松症二、单项选择题1. 关于核医学放射性核素的选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诊断性用药的放射性核素要有比较短的半衰期B. 为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显像常用的核素γ射线能量小于100 keV为好C. 治疗性用药目前多应用以发射β射线为主的核素D. 发射α射线类核素、俄歇电子类核素也可以用于核素治疗E. 治疗性用药的放射性核素要有比较长的半衰期2. 关于射线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α粒子由2个质子和电子组成B. β-粒子为单一能谱,带一负电荷C. β+粒子能与物质作用产生湮没辐射D. γ粒子不带电,质量数为1E. α粒子由于带2个正电荷,电离辐射作用大,外照射危害比γ射线大3. 关于半衰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 物理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原子数减少一半的时间B. 同一核素物理半衰期短于有效半衰期C. 有效半衰期=物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D. 同一核素物理半衰期在体内与体外是相同的E. 有效半衰期是放射性物质在物理衰变与生物代谢共同作用下减少一半的时间4. 下列关于剂量单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 放射性活度单位是居里和贝克B. 照射量表示中等能量的γ或Χ射线照射物质的电离能力C. 吸收剂量是表示物质吸收射线能量的物理量D. 剂量当量表示各种射线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强弱的物理量E. 1 mCi=37 MBq5. 闪烁探测器中闪烁体的作用是:()A. 产生电子B. 产生电脉冲C. 产生荧光D. 使入射γ光子数量增加E. 以上均正确6. 关于γ相机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增加晶体厚度可提高空间分辨率B. 光电倍增管的数量增加可提高空间分辨率C. 准直器选择性地让γ光子透过到达晶体D. 脉冲幅度分析器显像时能选择γ光子的能量E. 晶体厚度增加可提高探测灵敏度7. 131I-MIBG显像的作用机制是:()A. 代谢性陷入B. 配体与受体结合C. 化学吸附D. 细胞的吞噬和胞饮作用E. 特殊价态物质8. 显像剂是通过微血管栓塞和拦截的显像方法是:()A. 肺通气显像B. 心血池显像C. 肝胆显像D. 肺灌注显像E. 骨显像9. 下列哪一个不是常用放射化学纯度的测定方法:()A. 纸色谱法B. 硅胶薄层色谱法C. 聚丙烯酰胺薄层色谱法D. 化学滴定分析10. 关于99 mTc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锝是碘的副族元素B. 锝的化学价仅为+4和+7价C. +7价的锝不能与螯合剂螯合D. 锝在淋洗液中的化学式是99 mTcO4-E. 用作显像剂是应还原成低价态11. 关于钼锝发生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裂变型99Mo- 99 mTc发生器以Al2O3为吸附柱B. 凝胶型99Mo-99 mTc发生器以ZrOMoO4为吸附柱C. 凝胶型发生器淋洗后必须保持干柱D. 99Mo的半衰期约60 hE. 裂变型发生器淋洗后必须保持干柱12. 下列关于脑血流灌注显像剂特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具有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B. 其带有负电荷,因此能通过血脑屏障膜C. 其具有脂溶性D. 相对分子质量小E. 具有确定的脑分布区域13. 关于99 mTc-ECD脑血流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为减少甲状腺、脑脉络丛、鼻黏膜吸收,受检前应常规使用复方碘溶液(碘化钾)B. 病人应在安静状态下注射C. 给药剂量一般为15~30 mCiD. 常规进行断层显像E. 一般在给药15~30min后采集影像14. 关于脑血流灌注显像的表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癫发作时病灶血流增加B. 颅内出血局部血流增加C. 急性脑梗死出现低血流灌注区D. 老年痴呆症可见局部低血流灌注区E. 精神性疾病也可见局部低血流灌注区15. 脑显像脑灌注介入试验的目的是:()A. 防止脑显像出现并发症B. 观察药物治疗效果C. 同时进行药物治疗D. 提高对脑缺血的诊断阳性率E. 以上均正确16. 心肌灌注显像临床应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冠心病的诊断、预后判断B. 血运重建术后的疗效评价C. 心肌梗死的诊断D. 心肌炎的辅助诊断E. 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流动力学研究17. 关于心肌灌注显像方法不正确的是:()A. 99 mTc-MIBI负荷显像和静息显像必要时可同日进行B. 病人在负荷运动终止前30 min注射药物C. 门控心肌显像是以R波为触发采集的信号D. 201Tl心肌显像可以一次完成负荷、静息显像E. 负荷试验后1~2天行静息显像18. 常用心肌灌注负荷显像的药物不包括:()A. 潘生丁B. 腺苷C. 多巴酚丁胺D. 乙酰唑胺E. 前三项都对19. 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的表现可以是:()A. 心肌可逆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B. 门控心肌显像局部室壁运动下降C. 心肌负荷显像心腔有扩大D. 以上都是E. 以上均正确20. 心血池显像剂是:()A. 99 mTc-MIBIB. 201TlCC. 99 mTc-HMPAOD. 99 mTc-RBCEE. 99 mTc-MAA21. 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常用于:()A. 冠心病与心肌病的鉴别诊断B. 瓣膜性心脏病的换瓣分析C. 异位兴奋灶的定位诊断D. 糖尿病心肌病的诊断E. 冠心病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22. 关于肺灌注显像错误的是:()A. 显像时需弹丸注射以观察血流灌注B. 一般采用多体位,必要时也可断层显像C. 99 mTc-MAA是一过性嵌顿,肺毛细血管或肺小动脉重症患者应慎重检查D. 99 mTc-MAA是一种蛋白颗粒E. 99 mTc-MAA的直径大于肺毛细血管的直径23. 关于肺栓塞的诊断,错误的是:()A. 肺灌注肺段性稀疏缺损,肺通气显像正常B. 肺灌注肺通气必须同时异常C. 肺栓塞可以通过肺动脉造影诊断D. D-二聚体阴性一般来说肺栓塞可能性小E. 肺灌注异常而肺通气正常24. 关于131I-OIH放射性肾图原理,错误的是:()A. 需静脉注射药物B. 通过肾小球滤过至肾小管腔C. 肾小管上皮吸收分泌至肾小管腔D. 99 mTc-MAG3具有类似性质也可以应用E. 经肾盂、输尿管汇集于膀胱25. 关于肾图分析,正确的是:()A. 示踪剂出现段(a段)其主要来自肾实质血流B. 能反映肾血流灌注主要为a段C. b段上升斜率及高度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131I-OIH的速度和数量D. 排泄段(c段)下降速率仅与尿路通畅有关E. 以上均正确26. 关于异常肾图的临床意义,错误的说法是:()A. 持续上升型(双侧)仅见于尿路梗阻B. 低水平延长型表明肾功能受损明显C. 阶梯下降型一般无明显肾功能受损D. 一侧低水平递降型可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或无功能E. 抛物线型见于肾功能受损27. 关于肾图半定量分析指标,错误的说法是:()A. 观察双侧肾功能之差可用峰时差B. 峰时tb指上升到曲线高峰的时间C. 半排时间C1/2可以观察尿路梗阻时的肾功能D. 肾脏指数正常>45%E. 分浓缩率,观察尿路不畅时的肾功能28. 关于肾动态显像的说法,错误的是:()A. 肾动脉栓塞可见病肾不显影B. 有助于尿路梗阻的定位C. 注射时应采用快速注射D. Captopril试验能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使GFR或ERPF下降,提高肾性高血压检出率E. 可用于移植肾的观察29. 下列放射性药物不用于甲状腺显像的是:()A. 131IB. 123IC. 201TlD. 99 mTcO4-30. 甲状腺显像可用于下列临床目的,除了:()A. 甲状腺重量的测量B. 异位甲状腺的诊断C. 甲状腺癌转移灶的诊断D. 甲状腺结节功能的判断E. 甲状腺髓样癌转移灶的诊断31. 甲状腺冷结节可见于下列情况,除了:()A. 甲状腺癌B. 甲状腺炎C. 甲状腺自主功能腺瘤D. 甲状腺囊肿E. 甲状腺腺瘤伴出血32. Graves病摄131I试验的典型特征为:()A. 摄131I率增高,高峰提前B. 摄131I率增高,高峰延迟C. 摄131I率降低,高峰提前D. 摄131I率降低,高峰延迟E. 摄131I率正常33. 下列因素中可致摄碘率增高的是:()A. 食用海带B. 服用乙胺碘呋酮C. 生长发育期D. 甲状腺炎毒性期E. 服用甲状腺素34. 肾上腺髓质显像剂为:()A. 131I-胆固醇B. 131I-MIBGC. 131I-OIHD. 131I-NaIE. 131I-TNT35. 关于甲状旁腺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都吸收201Tl和99 mTc-MIBIB. 甲状旁腺不吸收131IC. 甲状旁腺清除99 mTc-MIBI比甲状腺快D. 正常被检查者甲状旁腺不显影E. 甲状旁腺不吸收99 mTcO4-36. 甲状腺癌全切除术后,下列指标中可提示转移灶存在可能的是:()A. 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升高B. 血TSH升高C. 血T3、T4升高D. 血CEA升高E. 血甲状腺球蛋白升高37. 关于99 mTc-MDP骨显像,显像剂被脏器或组织摄取的机理是:()A. 化学吸附B. 细胞吞噬C. 通透弥散D. 选择性浓聚E. 选择性排泄38. 关于骨显像检查骨病变最主要的优点,下列选项中最正确的是:()A. 特异性高B. 准确性高C. 灵敏度高D. 假阳性率低E. 假阴性率低39. 有关骨显像的适应证,下列情况中不属于这个范围的是:()A. 不明原因的骨痛B. 前列腺癌,PSA>10 μg/LC. 临床可疑骨折,X线阴性D. 类风湿性关节炎非活动期E. 代谢性骨病40. 骨显像中异常放射性增高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仅见于骨肿瘤B. 仅见于骨外伤C. 仅见于骨炎症D. 可见于骨肿瘤、炎症、外伤E. 不见于骨肿瘤、炎症、外伤41. 骨肿瘤可出现放射性缺损区的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骨转移病B. Legg-perthes病C. 骨梗死D. 骨髓炎E. Paget病42. 下列选项不是骨显像对骨转移性病变诊断优点的是:()A. 灵敏度高B. 可显示全身骨病灶C. 提供放射性核素治疗的依据D. 特异性高E. 属无创检查43. 骨显像用于原发性骨肿瘤主要是:()A. 良恶性鉴别B. 定性诊断C. 排除炎症性骨病变D. 排除外伤性骨病变E. 发现多发病灶和转移性病灶44. 下列哪种显像检查不能服用过氯酸钾:()A. 肝胆动态显像B. 胃肠道出血显像C. 异位胃黏膜显像D. 肝血池显像E. 脾显像45. 异位胃黏膜显像其显像剂是:()A. 99 mTc-胶体B. 99 mTc-RBCC. 99 mTc-IDAD. 99 mTc-DTPAE. 99 mTcO4-46. 肝脏血管瘤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A. 肝动脉B. 肝静脉C. 肝小叶中央静脉D. 门静脉E. 肠系膜上静脉47. 肝血管瘤肝血池静态显像的典型表现为血管瘤病变处放射性较周围肝组织:()A. 增高B. 相似C. 稍低D. 减低E. 明显减低48. 消化道出血显像正确的说法是:()A. {{*HTML*}}显像剂必须采用<sup>99 m</sup>Tc标记的红细胞B. 腹部异常放射浓聚位置固定无移动C. 消化道出血经常是间歇的,检查时需要多时相摄片D. 本检查仅适用于成年人E. 出血部位局灶性浓聚并可移动49. 静脉注射肝胆显像剂后可被肝内何种细胞摄取:()A. 肝巨噬细胞B. 胆管细胞C. 血管上皮细胞D. 肝细胞E. 转移性肝癌细胞50. 肝胶体显像剂静脉注射后由肝内何种细胞摄取或吞噬而显影:()A. 肝细胞B. 枯否(Kupffer)细胞C. 胆管上皮细胞D. 血管上皮细胞E. 转移性肝癌细胞51. 关于消化道反流显像剂,错误的是:()A. 锝标记植酸钠B. 锝标记硫胶体C. 锝标记DTPAD. 高锝酸盐52. 急性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进行出血灶定位显像的显像剂最好用:()A. 99 mTc-RBCB. 99 mTc-硫胶体C. 99 mTc-PMTD. 99 mTc-EHIDAE. 99 mTcO4-53. 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时,主要利用其发射的:()A. X射线B. α射线C. β射线D. γ射线EE. 俄歇电子54. 门诊治疗时放射性活度应小于:()A. 5 mCiB. 10 mCiC. 20 mCiD. 25 mCiE. 30 mCi55. 下列药物中,一般不用于转移性骨肿瘤治疗的是:()A. 89SrCl2B. 153Sm-EDTMPC. 188Re-HEDPD. 186Re-HEDPE. 131I-IC56. 下列选项为放射性核素治疗转移性骨肿瘤适应证的是:()A. 细胞毒素治疗后2周B. WBC<3.5 g/L,PLT>80 g/LC. 骨显像见多处放射性浓聚D. X线片未见骨折E. 骨显像仅见溶骨性冷区57. 下列一般不能作为肿瘤显像剂的是:()A. 99 mTc-MIBIB. 99 mTc(v)-DMSAC. 67GaD. 99 mTc-DTPAE. 99 mTc-GH58. 关于FDG肿瘤显像下列做法不妥的是:()A. 注射前后病人处于安静状态B. 显像前排空小便有利于腹部显像C. 禁食6 h左右,检查前查血糖,如低于正常,适量补充葡萄糖,使血糖正常D. 空腹血糖升高者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59. 关于FDG肿瘤显像适应证,下列说法不全面的是:()A. 准确提供肿瘤位置、大小B. 良恶性病变的鉴别C. 恶性肿瘤的分期D. 肿瘤治疗后的疗效E. 鉴别肿瘤复发6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8FDG与葡萄糖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B. 18FDG能够在己糖激酶作用下转化为6-磷酸-18FDGC. 18FDG的吸收与血糖水平无关D. 18FDG不被炎症病灶吸收61. 常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不包括:()A. 钙剂B. 维生素D3C. 雌激素类D. 维生素AE. 二磷酸盐类62. 关于骨质疏松诊断方法,以下方法中最为准确和常用的是:()A. 单光子骨密度测量法B. 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C. 定量CTD. 定量超声E. X线摄片63. 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属于:()A. 原发性骨质疏松B. 绝经后骨质疏松C. 老年性骨质疏松D. 继发性骨质疏松E. 特发性骨质疏松64. 不属于放射免疫分析固相分离方法的是:()A. 活性炭吸附法B. 塑料类试管C. 微球固相法D. 纤维素固相法E. 磁颗粒固相法65. 描述标记免疫分析方法测量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指标是:()A. 灵敏度B. 精密度C. 准确度D. 特异性E. 符合率66. 一患者心悸、心慌、食欲亢进、易怒,核医学检查结果:TSH低于正常,T3、T4高于正常,摄碘率明显下降,ECT“冷”结节,B超:左甲状腺有1.0 cm结节,体检结节有压痛。
医学影像科三基考试 第四篇核医学
第四篇核医学(总分100,考试时间600分钟)一、名词解释1.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2. 放射自显影技术3.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4. 阴性显像5. 阳性显像6. 同位素7. 同质异能素8. 电子俘获9. 衰变常数10. 有效半衰期11. 韧致辐射12. 湮没辐射13. 光电效应14. 放射性活度15. 吸收剂量16. 脉冲幅度分析器17. 交叉失联络现象18. 心肌门控采集19. 甲状腺热结节20. 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RIA)21. 放射配基结合分析22. 精密度23. 确定性效应24. 随机效应25. 骨质疏松症二、单项选择题1. 关于核医学放射性核素的选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诊断性用药的放射性核素要有比较短的半衰期B. 为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显像常用的核素γ射线能量小于100 keV为好C. 治疗性用药目前多应用以发射β射线为主的核素D. 发射α射线类核素、俄歇电子类核素也可以用于核素治疗E. 治疗性用药的放射性核素要有比较长的半衰期2. 关于射线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α粒子由2个质子和电子组成B. β-</sup>粒子为单一能谱,带一负电荷C. β+</sup>粒子能与物质作用产生湮没辐射D. γ粒子不带电,质量数为1E. α粒子由于带2个正电荷,电离辐射作用大,外照射危害比γ射线大3. 关于半衰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 物理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原子数减少一半的时间B. 同一核素物理半衰期短于有效半衰期C. 有效半衰期=物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D. 同一核素物理半衰期在体内与体外是相同的E. 有效半衰期是放射性物质在物理衰变与生物代谢共同作用下减少一半的时间4. 下列关于剂量单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 放射性活度单位是居里和贝克B. 照射量表示中等能量的γ或Χ射线照射物质的电离能力C. 吸收剂量是表示物质吸收射线能量的物理量D. 剂量当量表示各种射线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强弱的物理量E. 1 mCi=37 MBq5. 闪烁探测器中闪烁体的作用是:()A. 产生电子B. 产生电脉冲C. 产生荧光D. 使入射γ光子数量增加E. 以上均正确6. 关于γ相机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增加晶体厚度可提高空间分辨率B. 光电倍增管的数量增加可提高空间分辨率C. 准直器选择性地让γ光子透过到达晶体D. 脉冲幅度分析器显像时能选择γ光子的能量E. 晶体厚度增加可提高探测灵敏度7. 131</sup>I-MIBG显像的作用机制是:()A. 代谢性陷入B. 配体与受体结合C. 化学吸附D. 细胞的吞噬和胞饮作用E. 特殊价态物质8. 显像剂是通过微血管栓塞和拦截的显像方法是:()A. 肺通气显像B. 心血池显像C. 肝胆显像D. 肺灌注显像E. 骨显像9. 下列哪一个不是常用放射化学纯度的测定方法:()A. 纸色谱法B. 硅胶薄层色谱法C. 聚丙烯酰胺薄层色谱法D. 化学滴定分析10. 关于99 m</sup>Tc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锝是碘的副族元素B. 锝的化学价仅为+4和+7价C. +7价的锝不能与螯合剂螯合D. 锝在淋洗液中的化学式是99 m</sup>TcO4</sub>-</sup>E. 用作显像剂是应还原成低价态11. 关于钼锝发生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裂变型99</sup>Mo- 99 m</sup>Tc发生器以Al2</sub>O3</sub>为吸附柱B. 凝胶型99</sup>Mo-99 m</sup>Tc发生器以ZrOMoO4</sub>为吸附柱C. 凝胶型发生器淋洗后必须保持干柱D. 99</sup>Mo的半衰期约60 hE. 裂变型发生器淋洗后必须保持干柱12. 下列关于脑血流灌注显像剂特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具有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B. 其带有负电荷,因此能通过血脑屏障膜C. 其具有脂溶性D. 相对分子质量小E. 具有确定的脑分布区域13. 关于99 m</sup>Tc-ECD脑血流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为减少甲状腺、脑脉络丛、鼻黏膜吸收,受检前应常规使用复方碘溶液(碘化钾)B. 病人应在安静状态下注射C. 给药剂量一般为15~30 mCiD. 常规进行断层显像E. 一般在给药15~30min后采集影像14. 关于脑血流灌注显像的表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癫发作时病灶血流增加B. 颅内出血局部血流增加C. 急性脑梗死出现低血流灌注区D. 老年痴呆症可见局部低血流灌注区E. 精神性疾病也可见局部低血流灌注区15. 脑显像脑灌注介入试验的目的是:()A. 防止脑显像出现并发症B. 观察药物治疗效果C. 同时进行药物治疗D. 提高对脑缺血的诊断阳性率E. 以上均正确16. 心肌灌注显像临床应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冠心病的诊断、预后判断B. 血运重建术后的疗效评价C. 心肌梗死的诊断D. 心肌炎的辅助诊断E. 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流动力学研究17. 关于心肌灌注显像方法不正确的是:()A. 99 m</sup>Tc-MIBI负荷显像和静息显像必要时可同日进行B. 病人在负荷运动终止前30 min注射药物C. 门控心肌显像是以R波为触发采集的信号D. 201</sup>Tl心肌显像可以一次完成负荷、静息显像E. 负荷试验后1~2天行静息显像18. 常用心肌灌注负荷显像的药物不包括:()A. 潘生丁B. 腺苷C. 多巴酚丁胺D. 乙酰唑胺E. 前三项都对19. 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的表现可以是:()A. 心肌可逆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B. 门控心肌显像局部室壁运动下降C. 心肌负荷显像心腔有扩大D. 以上都是E. 以上均正确20. 心血池显像剂是:()A. 99 m</sup>Tc-MIBIB. 201</sup>TlCC. 99 m</sup>Tc-HMPAOD. 99 m</sup>Tc-RBCEE. 99 m</sup>Tc-MAA21. 18</sup>F-FDG心肌代谢显像常用于:()A. 冠心病与心肌病的鉴别诊断B. 瓣膜性心脏病的换瓣分析C. 异位兴奋灶的定位诊断D. 糖尿病心肌病的诊断E. 冠心病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22. 关于肺灌注显像错误的是:()A. 显像时需弹丸注射以观察血流灌注B. 一般采用多体位,必要时也可断层显像C. 99 m</sup>Tc-MAA是一过性嵌顿,肺毛细血管或肺小动脉重症患者应慎重检查D. 99 m</sup>Tc-MAA是一种蛋白颗粒E. 99 m</sup>Tc-MAA的直径大于肺毛细血管的直径23. 关于肺栓塞的诊断,错误的是:()A. 肺灌注肺段性稀疏缺损,肺通气显像正常B. 肺灌注肺通气必须同时异常C. 肺栓塞可以通过肺动脉造影诊断D. D-二聚体阴性一般来说肺栓塞可能性小E. 肺灌注异常而肺通气正常24. 关于131</sup>I-OIH放射性肾图原理,错误的是:()A. 需静脉注射药物B. 通过肾小球滤过至肾小管腔C. 肾小管上皮吸收分泌至肾小管腔D. 99 m</sup>Tc-MAG3具有类似性质也可以应用E. 经肾盂、输尿管汇集于膀胱25. 关于肾图分析,正确的是:()A. 示踪剂出现段(a段)其主要来自肾实质血流B. 能反映肾血流灌注主要为a段C. b段上升斜率及高度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131</sup>I-OIH的速度和数量D. 排泄段(c段)下降速率仅与尿路通畅有关E. 以上均正确26. 关于异常肾图的临床意义,错误的说法是:()A. 持续上升型(双侧)仅见于尿路梗阻B. 低水平延长型表明肾功能受损明显C. 阶梯下降型一般无明显肾功能受损D. 一侧低水平递降型可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或无功能E. 抛物线型见于肾功能受损27. 关于肾图半定量分析指标,错误的说法是:()A. 观察双侧肾功能之差可用峰时差B. 峰时tb指上升到曲线高峰的时间C. 半排时间C1/2</sub>可以观察尿路梗阻时的肾功能D. 肾脏指数正常>45%E. 分浓缩率,观察尿路不畅时的肾功能28. 关于肾动态显像的说法,错误的是:()A. 肾动脉栓塞可见病肾不显影B. 有助于尿路梗阻的定位C. 注射时应采用快速注射D. Captopril试验能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使GFR或ERPF下降,提高肾性高血压检出率E. 可用于移植肾的观察29. 下列放射性药物不用于甲状腺显像的是:()A. 131</sup>IB. 123</sup>IC. 201</sup>TlD. 99 m</sup>TcO4</sub>-</sup>30. 甲状腺显像可用于下列临床目的,除了:()A. 甲状腺重量的测量B. 异位甲状腺的诊断C. 甲状腺癌转移灶的诊断D. 甲状腺结节功能的判断E. 甲状腺髓样癌转移灶的诊断31. 甲状腺冷结节可见于下列情况,除了:()A. 甲状腺癌B. 甲状腺炎C. 甲状腺自主功能腺瘤D. 甲状腺囊肿E. 甲状腺腺瘤伴出血32. Graves病摄131</sup>I试验的典型特征为:()A. 摄131</sup>I率增高,高峰提前B. 摄131</sup>I率增高,高峰延迟C. 摄131</sup>I率降低,高峰提前D. 摄131</sup>I率降低,高峰延迟E. 摄131</sup>I率正常33. 下列因素中可致摄碘率增高的是:()A. 食用海带B. 服用乙胺碘呋酮C. 生长发育期D. 甲状腺炎毒性期E. 服用甲状腺素34. 肾上腺髓质显像剂为:()A. 131</sup>I-胆固醇B. 131</sup>I-MIBGC. 131</sup>I-OIHD. 131</sup>I-NaIE. 131</sup>I-TNT35. 关于甲状旁腺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都吸收201</sup>Tl和99 m</sup>Tc-MIBIB. 甲状旁腺不吸收131</sup>IC. 甲状旁腺清除99 m</sup>Tc-MIBI比甲状腺快D. 正常被检查者甲状旁腺不显影E. 甲状旁腺不吸收99 m</sup>TcO4</sub>-</sup>36. 甲状腺癌全切除术后,下列指标中可提示转移灶存在可能的是:()A. 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升高B. 血TSH升高C. 血T3</sub>、T4</sub>升高D. 血CEA升高E. 血甲状腺球蛋白升高37. 关于99 m</sup>Tc-MDP骨显像,显像剂被脏器或组织摄取的机理是:()A. 化学吸附B. 细胞吞噬C. 通透弥散D. 选择性浓聚E. 选择性排泄38. 关于骨显像检查骨病变最主要的优点,下列选项中最正确的是:()A. 特异性高B. 准确性高C. 灵敏度高D. 假阳性率低E. 假阴性率低39. 有关骨显像的适应证,下列情况中不属于这个范围的是:()A. 不明原因的骨痛B. 前列腺癌,PSA>10 μg/LC. 临床可疑骨折,X线阴性D. 类风湿性关节炎非活动期E. 代谢性骨病40. 骨显像中异常放射性增高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仅见于骨肿瘤B. 仅见于骨外伤C. 仅见于骨炎症D. 可见于骨肿瘤、炎症、外伤E. 不见于骨肿瘤、炎症、外伤41. 骨肿瘤可出现放射性缺损区的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骨转移病B. Legg-perthes病C. 骨梗死D. 骨髓炎E. Paget病42. 下列选项不是骨显像对骨转移性病变诊断优点的是:()A. 灵敏度高B. 可显示全身骨病灶C. 提供放射性核素治疗的依据D. 特异性高E. 属无创检查43. 骨显像用于原发性骨肿瘤主要是:()A. 良恶性鉴别B. 定性诊断C. 排除炎症性骨病变D. 排除外伤性骨病变E. 发现多发病灶和转移性病灶44. 下列哪种显像检查不能服用过氯酸钾:()A. 肝胆动态显像B. 胃肠道出血显像C. 异位胃黏膜显像D. 肝血池显像E. 脾显像45. 异位胃黏膜显像其显像剂是:()A. 99 m</sup>Tc-胶体B. 99 m</sup>Tc-RBCC. 99 m</sup>Tc-IDAD. 99 m</sup>Tc-DTPAE. 99 m</sup>TcO4</sub>-</sup>46. 肝脏血管瘤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A. 肝动脉B. 肝静脉C. 肝小叶中央静脉D. 门静脉E. 肠系膜上静脉47. 肝血管瘤肝血池静态显像的典型表现为血管瘤病变处放射性较周围肝组织:()A. 增高B. 相似C. 稍低D. 减低E. 明显减低48. 消化道出血显像正确的说法是:()A. 显像剂必须采用99 m</sup>Tc标记的红细胞B. 腹部异常放射浓聚位置固定无移动C. 消化道出血经常是间歇的,检查时需要多时相摄片D. 本检查仅适用于成年人E. 出血部位局灶性浓聚并可移动49. 静脉注射肝胆显像剂后可被肝内何种细胞摄取:()A. 肝巨噬细胞B. 胆管细胞C. 血管上皮细胞D. 肝细胞E. 转移性肝癌细胞50. 肝胶体显像剂静脉注射后由肝内何种细胞摄取或吞噬而显影:()A. 肝细胞B. 枯否(Kupffer)细胞C. 胆管上皮细胞D. 血管上皮细胞E. 转移性肝癌细胞51. 关于消化道反流显像剂,错误的是:()A. 锝标记植酸钠B. 锝标记硫胶体C. 锝标记DTPAD. 高锝酸盐52. 急性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进行出血灶定位显像的显像剂最好用:()A. 99 m</sup>Tc-RBCB. 99 m</sup>Tc-硫胶体C. 99 m</sup>Tc-PMTD. 99 m</sup>Tc-EHIDAE. 99 m</sup>TcO4</sub>-</sup>53. 131</sup>I治疗甲状腺疾病时,主要利用其发射的:()A. X射线B. α射线C. β射线D. γ射线EE. 俄歇电子54. 门诊治疗时放射性活度应小于:()A. 5 mCiB. 10 mCiC. 20 mCiD. 25 mCiE. 30 mCi55. 下列药物中,一般不用于转移性骨肿瘤治疗的是:()A. 89</sup>SrCl2</sub>B. 153</sup>Sm-EDTMPC. 188</sup>Re-HEDPD. 186</sup>Re-HEDPE. 131</sup>I-IC56. 下列选项为放射性核素治疗转移性骨肿瘤适应证的是:()A. 细胞毒素治疗后2周B. WBC<3.5 g/L,PLT>80 g/LC. 骨显像见多处放射性浓聚D. X线片未见骨折E. 骨显像仅见溶骨性冷区57. 下列一般不能作为肿瘤显像剂的是:()A. 99 m</sup>Tc-MIBIB. 99 m</sup>Tc(v)-DMSAC. 67</sup>GaD. 99 m</sup>Tc-DTPAE. 99 m</sup>Tc-GH58. 关于FDG肿瘤显像下列做法不妥的是:()A. 注射前后病人处于安静状态B. 显像前排空小便有利于腹部显像C. 禁食6 h左右,检查前查血糖,如低于正常,适量补充葡萄糖,使血糖正常D. 空腹血糖升高者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59. 关于FDG肿瘤显像适应证,下列说法不全面的是:()A. 准确提供肿瘤位置、大小B. 良恶性病变的鉴别C. 恶性肿瘤的分期D. 肿瘤治疗后的疗效E. 鉴别肿瘤复发6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8</sup>FDG与葡萄糖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B. 18</sup>FDG能够在己糖激酶作用下转化为6-磷酸-18</sup>FDGC. 18</sup>FDG的吸收与血糖水平无关D. 18</sup>FDG不被炎症病灶吸收61. 常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不包括:()A. 钙剂B. 维生素D3</sub>C. 雌激素类D. 维生素AE. 二磷酸盐类62. 关于骨质疏松诊断方法,以下方法中最为准确和常用的是:()A. 单光子骨密度测量法B. 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C. 定量CTD. 定量超声E. X线摄片63. 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属于:()A. 原发性骨质疏松B. 绝经后骨质疏松C. 老年性骨质疏松D. 继发性骨质疏松E. 特发性骨质疏松64. 不属于放射免疫分析固相分离方法的是:()A. 活性炭吸附法B. 塑料类试管C. 微球固相法D. 纤维素固相法E. 磁颗粒固相法65. 描述标记免疫分析方法测量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指标是:()A. 灵敏度B. 精密度C. 准确度D. 特异性E. 符合率66. 一患者心悸、心慌、食欲亢进、易怒,核医学检查结果:TSH低于正常,T3</sub>、T4</sub>高于正常,摄碘率明显下降,ECT“冷”结节,B超:左甲状腺有1.0 cm结节,体检结节有压痛。
如何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进行核医学影像诊断
如何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进行核医学影像诊断核素示踪技术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注入患者体内,在一定时间内对患者体内的功能或结构进行显像,并利用显像剂所具有的放射性在体内进行长时间的活度监测。
临床上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称为核素示踪造影剂,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称为放射性核素示踪造影剂。
核素示踪技术是核医学影像学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不仅可以用于诊断疾病,还可以对疾病进行分期。
本科普主要科普了如何使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进行核医学影像诊断,并分析了影响核医学影像诊断效果的因素,以期为临床核医学影像诊断提供参考。
1核素示踪剂核素示踪剂是指利用放射性核素在体内不同位置分布不同而产生的影像,可以反映体内组织结构、功能及代谢情况的显像剂。
不同种类的核素示踪剂具有不同的放射性,一般将其分为四类:(1)水溶性核素(如18F、99 mTc、131I等),在体内分布较广,但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短;(2)脂溶性核素(如99 mTc,可通过细胞膜或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或脑实质,半衰期长;(3)离子型核素(如18F,不能通过细胞膜和血-脑屏障,半衰期短;(4)分子型核素(如18F,半衰期长,不易通过细胞膜和血-脑屏障。
1.1应用范围(1)对肿瘤的诊断:包括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定性诊断、肿瘤良恶性鉴别、肿瘤分期以及指导手术治疗。
(2)对疾病的监测:用于了解器官或组织的功能状态,包括观察某些器官或组织中某一种物质的含量,可以确定某些疾病的病因,如发现某器官或组织中某种物质含量增高,说明该器官或组织存在某种疾病。
(3)对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包括了解某一治疗过程中药物在体内分布、代谢及作用情况,用于确定药物对某一器官或组织的作用。
(4)对手术效果进行监测:如观察手术后残留肿瘤、残留病灶等。
(5)某些特殊检查的对比:如 CT和 MR检查对肿瘤密度比较敏感,对于某些手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可以通过对比 CT和 MR来显示。
1.2示踪剂的选择示踪剂的选择应根据所研究的疾病、所选核素的特性以及病人的特点进行。
乳腺癌的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乳腺癌的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也可发生在男性。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以及该技术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一、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原理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简称放射示踪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特性和荧光性质,通过注射或口服等方式将放射性核素引入体内,利用体内核素的放射性衰变进行摄影或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从而了解乳腺癌的位置、大小、转移情况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
二、1. 乳腺癌示踪剂的选择目前常用的乳腺癌示踪剂有99mTc-MIBI(甲氧基异丙基异射丙腺苷)、99mTc-MAA(微球蛋白标记的白蛋白)和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等。
不同的示踪剂在乳腺癌的示踪效果和应用范围上有所差异,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示踪剂。
2.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SPECT是一种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通过检测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生成断层显像图像,用于观察肿瘤的位置与大小、癌细胞的转移情况等。
在乳腺癌的诊断中,SPECT可以辅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分型,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PET是一种通过测量放射性核素放射出的正电子与电子相遇而产生的两个光子的方法,通过正电子的发射断层扫描来观察肿瘤组织或器官的代谢情况,从而达到检测乳腺癌的目的。
PET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乳腺癌的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1. 早期诊断和筛查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能够提供准确的乳腺癌诊断,尤其对于早期病变的检测和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示踪技术,医生可以发现乳腺癌的微小病灶,早期干预治疗,提高治愈率。
2. 术前评估在乳腺癌手术前,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可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通过示踪技术的辅助,医生能够有效规划手术范围和手术方式,提高手术切除的准确性和彻底性。
河北医大核医学讲义04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脏器显像
第四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脏器显像第一节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与特点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radionuclidetracertechnique)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tracer),应用射线探测仪器设备来检测其行踪,以研究示踪物在生物体系中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开创和推广应用,揭示了生命现象的本质、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变化规律,以及疾病的原因和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自从显微镜发明以来生物医学历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为宏观医学向微观医学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具有划时代意义。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核医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技术,同时又是放射性核素在医学和生物学中应用的方法学基础。
以示踪技术为基础,吸取并融合其它学科的先进成就,发展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如放射性核素动力学分析技术(示踪+动力学分析)、体外放射分析技术(示踪+结合反应)、放射自显影术(示踪+摄影术)、放射性核素显象技术(示踪+显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无论是在实验医学还是在临床医学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示踪原理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到被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上,将之引入生物机体或生物体系(如离体细胞、无细胞酶体系等)中,标记物将参与代谢及转化过程,通过对t示记物所发射的核射线的动态检测,并且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间接了解被研究物质在生物机体或生物体系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得到定性、定量及定位结果,结合研究目的最后作出客观评价。
由此可见,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主要是基于放射性核素示踪物与被研究物质的同一性和可测量性这两个基本性质。
1.同一性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和相应的非标记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及生物学性质。
由于一种元素的所有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在生物体内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免疫学反应和生物学过程也都是完全相同的,生物体或生物细胞不能区别同一元素的各个同位素,而是一视同仁地对待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相对比活度:两个解剖部位中同一化 合物比活度的比值或两种化合物比活度 的比值。用于反映组织中某物质的来源 及组织与血液交换的速率,可排除血液 中比活度不恒定的影响。 四、示踪实验中的同位素效应 物质转化时,如分子中某一原子被 它的同位素所取代,虽然反应性质不变, 有时却会发生反应速度的改变,称为同 位素效应(isotope effect)。 在作物质 动力学研究时,应考虑同位素效应。
二、主要特点 1. 灵敏度高:灵敏度可达 10 -14 ~ 10 -18 g 水平,因而对研究体内或体外实验系统内 的微量物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2.检测方法简便。 3. 合乎生理条件:引入高比放射性示踪 剂,不会改变体内或体外系统的正常生理 平衡,实验结果接近正常生理状态物质的 变化。 4.能定位和定性。比如利用RAG可检测示 踪剂在组织、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等。
§1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一、基本原理 放射性核素示踪实验的原理基于两 个方面: 1、相同性:即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 合物和相应的非标记化合物具有相同的 化学及生物学性质,在生物体内的变化 相同; 2、可测量性:即放射性核素能发出各 种不同的射线,可被放射性探测仪器所 测定或被感光材料所记录。
(二)核素反稀释法(inverse
nuclide dilution): 用已知量的非标记物测定样品 中标记物含量的方法称之为核素反 稀释法。反稀释法与正稀释法测定 的原理相同,可以用同样的公式计 算,只是选择的未知数不同,反稀 释法的测定对象是求标记物的化学 量m1 。
四、放射性核素稀释法的应用 放射性核素稀释法当初建立时,曾 大量用于体外样品的定量工作。但自从 灵敏度更高的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及由此 发展起来的非放射性分析方法推广以来, 现已较少使用。但是在某些领域,核素 稀释法仍有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一是测 定生理性物质的体内代谢库或测定整体 内各种体液成分的量,二是作为考核其 它超微量分析方法可靠性的参比。
(四)基本方法 1. 选择合适的标记物。根据待测 代谢物的特定,选用适当前身物并在 一定部位进行标记。 2.将标记物引入生物体系。 3. 分离产物。根据不同情况采用 不同的分离方法,提取的产物最好制 备成溶液。 4. 测量产物。放射性测量及物质 定量,由此求出比活度。
(五)要求与条件 1.标记前身物用量是示踪量。要求比活度 尽可能高,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放化纯度要高(>95%)。 3.分离的产物要求达到放化纯。 (六)掺入实验实例 以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为例对这类方法 作简单介绍。人外周血T 淋巴细胞在PHA (植物血球凝集素)的刺激下发生母细胞 转化而增殖,处于S期的细胞不断地摄取 TdR(胸腺嘧啶核苷, DNA合成的前身物 )用以合成DNA。
(三)掺入实验的类型 1、整体(in vivo)掺入实验: 多数采用实验动物,选用适当的 标记物也可在人体内进行。整体实验 有利于观察某一物质在体内转化的全 貌,某些酶系统作用的研究有时只能 在整体进行。如果实验设计合理,整 体参入易于得出最后结论。但由于体 内有循环交换及代谢旁路,不易弄清 转化过程的细节。
④比活度:根据示踪实验灵敏度要求选择 适当的比活度,整体示踪实验时,标记物 的引入基本不改变该物质的体内含量,同 时要求能经得起体内的稀释,使放射性测 量的统计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⑤标记位置的选择:物质转化的示踪研究 要求采用定位标记示踪物,而目标记物在 代谢过程中应稳定、不脱落。当研究的目 的只是观察标记物的去向,而不管其代谢 产物,就不需要严格定位的标记物。
§2
放射性核素稀释法
一、概念 放 射 性 核 素 稀 释 法 ( radionuclide dilution technique) 即用适当的放射性核 素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利用化学上的稀 释原理对微量物质作定量分析,或测定液体 容量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依据化学物质在稀释前后质量不变的原 理,放射性物质在被稀释前后,其放射性活 度也不会改变。但是,由于被稀释,它的比 活度或放射性浓度降低了。
4、示踪剂引入途径:根据实验类型和 目的,对整体动物实验可采用静脉、 腹腔、皮下及肌肉注射,或口服、灌 胃等。 5、放射性样品的制备:样品的制备是 为测量服务的,测量的形式主要有三 类:①取标本在体外测放射性;②制 成不同水平的切片作放射自显影;③ 从体外测整体内的放射性。因此样品 制备就要适应不同测量类型。
(二)主要参数: 1、掺入百分率(incorporation percent rate ), 表示引入的前身物分子能转变为产物 的百分率,即掺入百分率=产物的总放射 性/前身物的总放射性×100% 上式中产物的总放射性并不反映前身 物转化为产物的总量,这是因为标记前身 物进入生物体系后往往被内源性前身物所 稀释,而后者形成的产物不带放射性,因 此,形成的非放射性产物越多,产物的总 放射性反而越低。
2、整体内各种体液成分的量 整体内有些体液成分的量相对恒 定,它们不一定是一种特定物质,因 此习惯上不称为代谢库,但是它们的 变化有理论意义和临床实践意义。测 量它们总量的唯一办法也是同位素稀 释法。 下表是常用的几种体液成分机体内重 要生命物质的前身物、中间物、及产物的 关系,以完成某种转化的必要条件。该方 法是目前最常用最理想的方法之一,可以 在整体、离体的条件下进行进行,不但能 够对前身物、中间物,产物作用定性分析 ,还可用来研究前身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 ,转化的条件,转化的机制及各种因素对 转化的影响等。
3.双标记示踪实验:其原理就是将两 个研究对象包括两种分子或是一种分 子的两种形态或是一种分子的两个部 分,分别带上示踪原子,通过采用相 应的测量方法,分析两种标记原子的 量,观察它们经过运动转化前后比值 的变化,判断该两种观察对象的运转 规律。
(二)实验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1、标记物的选择: ①射线类型:体内示踪实验宜选用γ射线 发射体,如 131 I、99mTc;离体示踪或取样 进行离体测定的研究则多选用β射线或低 能γ射线发射体,如3H、14C及125I等。 ②半衰期:体内示踪实验一般选用短半衰 期核素,体外示踪实验可用半衰期长的放 射性核素。 ③放化纯度:必须经过纯化鉴定、放化纯 度>95%。
2、相对比活度(relative specific activity) 常用比活度来表示产物和前身物各自 的放射性,即毫(微)克分子的放射性,然 后再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反映它们的相互关 系,这种关系就称为相对比活度,相对比 活度=产物的比活度/前身物的比活度。 式中的前身物比活度是指标记前身物与内 源性前身物混匀后的测定值,两者应同时 测量。相对比活度反映的是前身物转化为 标记产物的速率,或称为标记前身物的利 用率,即掺入率(incorporation rate)。
2、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通常根据选用的 核素发射的射线种类确定用何种方法测量。 如固体闪烁测量,液体闪烁测量、放射自 显影等方法。双标记要用双标记方法测量。 3、示踪剂量的估算 示踪剂量的估算不能用简单的公式来 估算,应该综合考虑。 ①稀释作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进入 机体后,一般要求放射性活度在整个实验 过程中,经稀释后所制得的放射性样品不 能低于本底计数。
第六章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放射核素示踪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核 素及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应用射 线探测方法来检测它的行踪,以研究示 踪剂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运动规律 的核技术。放射核素示踪技术是实验核 医学中最重要的实验核技术之一,促进 了学科的交叉和渗透,贯穿于整个核医 学中,也被经常应用于基础医学、临床 医学等各个学科。
设质量为m1的标记物的比活度为s1 与质量为 m2 的同一种化学形态的非示 记物均匀混合,则标记物被非标记分 子所稀释,混合物的比活度为 s2,混 合前后的总放射性应相等。即: s2(m1+m2)=s1m1 如果 m1 和 m2 中有一个量为已知, 只需测定混匀后样品 ( 取任意量 ) 的比 活度,就可算出另一量。
1、测定生理性物质的体内代谢库: 体内各种生理性物质都有各自的分 布范围,每个分布范围称为一个代谢库。 利用同位素稀释法来测定活体各代谢库 的大小几乎是绝大多数物质整体代谢库 的唯一有效方法。例如静脉注射少量高 比活度的3 H-胆酸,待其在包括血浆在内 的代谢库混匀后取样测比活度,按稀释 法原理即可算出体内包括血浆在内的胆 酸代谢库的大小。
三、基本方法 (一)核素正稀释法(direct nuclide dilution) 用已知量的标记物测定未知量的非标 记物的稀释法称为核素正稀释法。方法要 点是:将一定量已知比放射性的标记化合 物与其非标记化合物的分子均匀混合,测 定该混合样品的比放射性,亦可进行提纯 后测定该样品的比放射性。根据比放射性 的降低来计算非标记化合物的含量。
6、数据处理:放射性示踪实验结果可根 据不同目的选用不同参数表示,含义也各 不相同,概括为以下几种。 ①整个脏器的总放射性活度:主要用于 研究物质分布的实验以反映各脏器的相对 分布量。 ②放射性含量: dpm/mg 组织或 ml 体液、 dpm/mg 蛋白或 DNA 等。用以反映不同组织 浓集某种物质的能力。 ③比活度: dpm/mmol 或 mg 化合物。主要用 于研究内源性物质的动态分布或代谢。
三、基本类型、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类型: 1.整体示踪实验:将标记物引入完整的机 体,从体外或取标本观察标记物的去向, 以了解示踪剂在机体内的运动规律,主要 用于研究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过程。 2.离体示踪实验:指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的 组织或细胞等简单系统进行的实验。多用 于某些特定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的转化 规律以及某些精细结构的功能研究。
2、 离体(in vitro)参入实验: 研究物质转化过程的细节常采用离 体参入实验,实验条件易于控制,有利 于在分子水平阐明转化过程的具体步骤, 转化条件及影响因素。 一般用于离体掺入实验的生物材料 主要有组织切片、组织匀浆、游离细胞 、 亚细胞颗粒或无细胞酶系统,要求研 究材料保持生理活性,至少在进行实验 期间能与引入的标记物相互作用。应用 较多的是组织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