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启示

合集下载

砥砺前行70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从大国向强国迈进

砥砺前行70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从大国向强国迈进

砥砺前行70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从大国向强国迈进70年前的新中国建立之初,广播电视是一项非常少数的工具,但是它很快就成为了广大民众了解和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方式。

在中国国内和国际上,广播电视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庞大势力的事业。

七十年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走过了艰辛发展的历程,从大国逐步向强国迈进。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从单一的广播电台、电视机构到新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技术、节目制作、传播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不断满足了公众对于多样化、高品质的娱乐和信息渠道的需求。

技术方面,中国广播电视行业拿到了很多成果,比如互联网、数字高清电视、4K技术、5G等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内容的传播和观众体验的提升,丰富了广播电视的形式和内涵。

同时,中国广播电视还在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努力探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节目内容方面,中国广播电视行业也迎来了一波新思路新风貌的变革。

这些变革为传媒行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增长动力。

全国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相继开展了大量的文化、历史、教育、科技等专题娱乐节目。

这些节目创意新颖、贴近生活,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社会观众的审美敏锐度。

此外,中国广播电视还大力推出民生节目、音乐娱乐节目、电视剧等,以丰富观众的娱乐生活和文化需求,大力扩展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内容。

同时,随着广播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容传播渠道也在不断扩大。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为广播电视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广泛的受众。

例如,融媒体平台和移动终端优化的内容传播,使得广播电视的内容从单一的传播途径转变为新媒体下的多元化传播形式,构建了一个更加立体化和综合化的媒介生态网络。

略微观察一下,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还涉及到了品牌、机构、资金和管理等方方面面。

2024年广播电视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广播电视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广播电视工作总结范文一、工作概述2024年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关键之年。

在这一年,广播电视行业在技术创新、内容创作、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广播电视媒体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了创新探索,努力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广播电视行业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二、技术创新在2024年,广播电视行业继续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积极采用新技术,提升了广播电视的传输质量和节目制作水平。

4K超高清、5G传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成为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关键词。

超高清技术的应用,让观众拥有了更加真实、逼真的观看体验,提高了观众对广播电视的满意度。

5G传输技术的应用,让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更加快速稳定,加强了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建设。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广播电视节目,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三、内容创作2024年,广播电视行业在内容创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积极加强原创节目的生产,提升了节目的品质和观众的黏性。

优秀的原创节目,不仅提高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影响力,也增强了观众对广播电视的信任度。

同时,广播电视媒体也积极采用社交媒体、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加强了与观众的互动。

通过观众的意见反馈和参与度,广播电视媒体更加了解观众的需求,进一步优化了内容创作策略。

四、品牌建设2024年,广播电视行业加强了自身的品牌建设。

各级广播电视机构注重提升自身形象和知名度,通过举办大型活动和赛事、加强公益宣传等方式,增强了观众对广播电视品牌的认可度。

同时,广播电视行业还积极与其他行业合作,加大了商业推广和品牌宣传力度。

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商业价值,也增强了行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2024年,广播电视行业积极参与了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回望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广播

回望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广播

在“变”与“不变”中创新发展—回望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广播□王求改革开放30年,中国广播的变化全面而深刻。

30年间,中国广播从大喇叭响遍全国、占据辉煌之巅,到被电视等媒体挤压、陷入低谷,再到艰难爬坡、重整河山,广播的生命轨迹映照着社会的媒介取向,也体现了广播人不断革新观念、勇于突破的努力。

30年来,中国广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变化、符合世界广播发展规律之路。

探索媒介规律发挥独特优长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重提坚持“自己走路”方针,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强调“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

中国广播摈弃文革中“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错误定位和“读报台”“抄报台”的模糊属性,开始尊重新闻规律、尊重广播规律的大胆实践。

1. 广播语态发生革命性改变。

文革时期广播内容风格单调、套话空话连篇。

随着改革开放,广播界也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广播的调门降了下来。

个体身份、个性鲜明的主持人节目开始出现,亲切自然、平易交流的话语风格开始盛行,广播脱下居高临下教化的外衣显露出本该具有的朴素真诚的模样。

广播传递信息、解读社会、沟通情感、娱乐的功能显露出来;广播的贴近性、服务性、伴随性凸现出来;中国广播的语态革命是广播人重新认识广播的特质、重新确定广播的角色定位、革新传播理念之后的集中表达。

2. 传播手段从单一到多元,广播节目形态愈加丰富且趋向类型化、专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广播理解的深入和对广播特性的把握,广播节目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传统节目类型划分不断遭遇新兴节目样态冲击。

以新闻节目为例。

从前是以播音员播报为主,后来逐渐出现了录音新闻、现场直播、记者口头播报、主持人与嘉宾互动、多点连线直播、新闻谈话、深度调查等,最有广播特色的“音响”在节目中充分运用,多种声音元素充盈广播。

促进节目样态翻新的是广播人理念的更新:不仅要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告诉听众“是什么”,还要告诉听众“为什么”,要用真实声音让听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广播电台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范文5篇

广播电台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范文5篇

广播电台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范文5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广播电台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努力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通过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总结将全面回顾和梳理我台在改革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二、工作回顾1. 深化改革启动与实施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台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号召,制定了详细的深化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间表。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内部管理,提升节目质量,拓宽传播渠道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2. 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为了满足听众的多元化需求,我们大力推动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一方面,加强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和深度,提高新闻节目的传播力;另一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生活类节目,丰富了节目内容。

同时,我们还积极引进先进的主持风格与节目形式,提升了节目的吸引力。

3. 技术升级与新媒体拓展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加大了技术升级和新媒体拓展的力度。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升节目的制作与播出质量。

同时,积极开拓新媒体市场,推出了一系列网络直播、互动活动等形式,拓宽了节目的传播渠道。

4. 内部管理优化与团队建设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注重内部管理的优化与团队的建设。

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加强员工培训与交流,提升员工素质;通过优化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同时,我们还注重引进优秀人才,为团队注入新的活力。

三、成效分析1. 节目质量与影响力显著提升通过改革,我台的节目质量与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和深度得到了加强,文化、娱乐、生活类节目的丰富性满足了听众的多元化需求。

同时,先进的主持风格与节目形式也提升了节目的吸引力。

2. 新媒体市场不断拓展通过技术升级和新媒体拓展,我台在新媒体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网络直播、互动活动等形式吸引了大量听众的关注与参与,提升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2024年广播电台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2024年广播电台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2024年广播电台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2024年是广播电台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了改革任务的主要目标。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改革目标明确,举措有力今年,我们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明确了改革目标:提升广播电台的市场竞争力,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增强广播电台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我们针对当前广播电台面临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包括提升广播内容质量,推进技术升级,优化管理体制等。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实现了广播电台在内容制作、传送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与优化。

二、广播内容质量显著提升今年,我们注重提升广播内容质量,加强了新闻报道、人文讲座等重要节目的制作。

我们加强了主持人和节目制作团队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创意能力。

同时,我们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广播节目,增加了广播内容的丰富度。

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播节目的收听率和受欢迎度明显提升,得到了广大听众的认可和好评。

三、技术升级为广播电台注入新活力今年,我们注重推进技术升级,引进了先进的音频制作设备和广播传送技术。

这些新技术为广播电台注入了新活力,提高了广播节目的音质和传输效果。

我们还建设了新的广播节目制作室和演播厅,提升了广播节目的制作能力和质量。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广播电台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增强了广播电台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四、管理体制优化提高工作效率今年,我们注重优化管理体制,改善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我们建立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和激发了广播电台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加强了内部沟通和协作,加快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工作中的繁琐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广播电台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广播电台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创新创作广播节目,增强广播影响力今年,我们注重创新广播节目内容和形式,加强了广播节目的创作和策划。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王敬松一、/党的喉舌0:广播电视的根本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或者说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些都是经常见之于各种媒体和文件的语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政府,党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因此,简化地说,广播电视是党的喉舌是丝毫不错的。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报刊多有出现,除了原来一般是/地市级0以上、并由本级党委主办的/党报0、/党刊0仍是党的喉舌外,其他的如/子报0、/子刊0,尤其是一般被俗称的/小报0、/小刊0并不完全是党委直接主办的,故不能一概地说报、刊都是党的喉舌。

当然,并非说这些报刊可以拒绝执行甚至反对党提出的宣传政策和方针,只是它们的主办者并非都是一级党委。

在一定意义上讲,被列入党报、党刊行列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也并非是随意的事。

广播电视就不同了。

任何一家广播电台、电视台,无论是何层级,都是由政府广播电视部门直接办的,都纳入一级党委的管理之中,从中央到地方的每一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无一例外地被称为党的喉舌。

这种性质反映在多种文件中,如1981年1月,中共中央在有关决定中严肃指出,广播电视/必须无条件地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不允许发表与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相违背的言论。

0基于以上性质,我国的广播电视就不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随便发表意见的/中性0平台。

它只能播出体现党的政策、方针、决定、指示、意见等和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节目。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中出现的/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台0等类似于/文责自负0的声明完全不适合我国的广播电视,自然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同时也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

自然,广播电视也不是播音员或主持人个人随意表现的舞台,而是党的宣传阵地,是党的舆论工具,要求在这个高度上对待播音主持工作。

/转播0是一个业内反映持久、涉及面很广的问题。

转播是中国广播电视的一个特色,也可以说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个特色。

新中国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新中国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新中国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作者:黄金良来源:《声屏世界》2009年第11期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一部分,涵盖的内容很多。

为了便于叙述和研究,本文将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60年的演变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着重围绕职能配置、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行政监督和效能监察、施政理念即管什么、谁来管、怎样管、管得如何、为谁管等内容,选择最能反映各个阶段特点的重大事件、典型事件加以记述或归纳。

按照上述思路,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60年的演变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七个阶段。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7年,为初创期;从1957年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的10年,为健全期;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的10年,为受挫期;从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到1982年5月广播电视部成立前的6年,为恢复期;从1982年5月广播电视部成立,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前的10年,为变革期;从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到2002年10月中共十六大召开前的10年,为转型期;从2002年10月中共十六大召开至今,为创新期。

初创期(1949年10月——1956年底)新中国刚刚成立,我党开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为了适应有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自1952年开始,我国进行了首次政府机构改革。

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的初创,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解放区人民广播事业的基础上,适应新中国广播事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完成的。

解放区人民广播事业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其要点除关于广播电台管理和新闻宣传管理的具体规定外,主要有:(一)为适应广播事业日趋扩大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将原新华总社的口头广播部扩充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领导和管理全国广播事业。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两大特色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两大特色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两大特色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起步阶段,主要特色是政府主导和垄断经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电视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政府成立了中国广播公司和中国电视公司,并且广播电视媒体成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直接掌控,垄断经营模式成为主要特色。

二、改革开放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主要特色是市场化和多样化。

随着政府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控制力度的松动,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迈向市场经济,并且逐渐放开了对私有资本的限制,引进了国外的广播电视节目。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竞争化的趋势,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和多样化。

在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体制改革阶段:1980年代初,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进行体制改革。

政府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总局,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推动广播电视媒介的市场化和多样化发展。

2.技术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引进数字技术,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和接收。

这一技术创新使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得到了提高,为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内容创新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注重内容创新。

政府鼓励广播电视媒介机构加强自主创作,提高节目质量,推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电视剧、综艺节目和纪录片。

同时,中国广播电视媒介也加强了与国外媒体的合作交流,引进了一些优秀的国外节目,丰富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

总之,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具有政府主导和垄断经营的起步阶段特色,以及市场化和多样化的改革开放阶段特色。

在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体制改革、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新等重要阶段,不断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多样性。

关于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化的几点思考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是硬道理"。

为了使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壮大实力、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一定要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入改革、深入创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积极稳妥地组建广播电视传媒集团,从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过渡,从重点突破向整体推进过渡。

本文试图就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化的问题,谈谈笔者的一得之见。

一、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化的首要职责是坚持以宣传为中心广播电视媒体集团的首要职责,或者说是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坚持以宣传为中心,切实抓好新闻宣传,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形成强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对于企业集团和一般的经济集团来说,其核心竞争力由三个方面构成,即产品的创新能力,品牌的塑造能力及其相关的企业文化理念。

而广播电视媒体集团的"产品",本质就是新闻宣传及其相关的各类节目,因此,这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区别于一般产业集团的分界线。

一个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只有沿着正确的方向,形成新的新闻宣传的强势,以此促进节目生产,拉动广告,大力拓展与广播电视相关的产业,这才是其全部竞争力所在。

否则,组建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就没有意义,就偏离了方向。

所以,要赢得集团事业不断发展,就必须把新闻宣传工作这块做大、做强,在新闻创新上,在新闻的品牌塑造上,在新闻独特内涵上下功夫。

改制后的广播电视媒体集团作为党的舆论工具的性质绝对不能变,以宣传为中心为主业的观念应为坚定和鲜明,思路要进一步拓宽和端正。

广播电视媒体集团首先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舆论信息集团,无论体制如何转变,机制如何调整,都应该把宣传放在首位。

把宣传与经营分离开,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除新闻外,要逐步走向节目市场,接受观众的检验,提高节目质量,多出导向正确、制作精良、富有感染力、社会影响好的广播电视精品。

组建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对新闻资源重新合理配置与调度,对宣传规模、手段等有效调控,使宣传管理更科学、更有益,宣传效益整体大为提高。

中国广播电视体制

中国广播电视体制

电视台被定性为行政事业单位,在人财物几方面受到党政领导机关
的严格的行政束缚。
2.
资金主渠道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垄断经营的市场利润获得,同
时国家银行提供优厚的信贷支经营方面,长期处于粗放式的状态。
3.
中共宣传部门决定电视宣传议题并对电视节目特别是新闻节目
一、中国的电视体制
+ 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事 业都是国家统一经营 的,由中黄人民共和 国广播电影电视部统 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 广播电视业。
电视国有制的“核心”代表作: 《新闻联播》
+ 在当下中国政治传播的谱系中,电视对政治 意识形态建构的核心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是 由以《新闻联播》为主的电视新闻来实现的。 1982年开始,《新闻联播》被授权比其他媒 介早一天独家发布重要新闻,从而改写了电 视在媒介阵营中的从属地位,今天仍然可以 时常从「明天出版的人民日报社论」这种特 别的新闻语式来识读政府对电视媒介的信任。 收看《新闻联播》也已经内化为国人日常生 活的一部分,尽管这个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 已经有些脱离现代媒介文本符码规则的,但 至今仍保持着28.9%的年度平均收视率 (2000年),以每晚近3亿的收视人数,创 造着世界上任何一个电视托拉斯也难以企及 的神话,虽然这个神话的背后是政府强有力 的支撑,但在当下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中, 这种权力支撑只能进一步证明电视是政治意 识形态传播核心。可以说,理解电视就是理 解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理解中国的意识形 态就必须理解中国电视。
加紧通过组建网络传输公司推动全国的网络传输基本建设,理顺电视 的基本建设和节目制播的职能和利益关系,为网络建设市场的对外开 放创造基础条件。6、在电视全系统内大力推广以事业单位内部成本 核算为主要内容的财务制度改革,推广以考核、聘任、持证上岗为主 要内容的用人制度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在节目制作、技术设备等资源 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从最初的单一媒体形式逐渐发展为多样化的媒体平台,不断满足人们对信息传播、文化传承、娱乐消费等多方面的需求。

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历程充满了波澜和创新,为我国文化产业和信息传播领域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匮乏、技术陈旧、节目单一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迎来了改革的契机。

1980年代,中国大陆的广播电视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节目内容,逐步向全民开放,节目类型和质量有了新的突破。

国有媒体与地方媒体也开始进行改革,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和市场化的发展路径,广播电视行业的多样化发展条件开始逐步形成。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开始迈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电视技术、互联网电视技术的涌现,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广播电视行业节目制作、传输和接收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手段,各种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普及,也使得广播电视内容得以更广泛、便捷地传播。

数字化电视节目变得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观众的观看体验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21世纪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进入了跨平台传播的阶段。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观看节目内容,并与其他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网络速度的提升,也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娱乐消费市场。

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开始加大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整合力度,推出了各种应用软件和互动平台,为观众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

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中,内容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容生产、传播和管理机制得到了全新的优化和完善,内容质量和创新度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文化广播影视局深化体制改革讨论及实施策略

文化广播影视局深化体制改革讨论及实施策略

文化广播影视局深化体制改革讨论及实施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广播影视行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秩序混乱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文化广播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深化体制改革成为必然选择。

本文将就文化广播影视局深化体制改革进行讨论,并提出实施策略。

一、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1.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调整和优化文化广播影视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实现行业转型升级。

2.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原创内容生产,鼓励技术创新,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3.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二、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层级,优化管理职能,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2.完善影视作品审查制度:建立公正、透明、高效的审查机制,尊重创作自由,鼓励优质作品产出。

3.推进影视作品创作生产:加大对原创作品的扶持力度,鼓励多元化题材创作,提高作品质量。

4.加强版权保护:完善版权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维护创作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5.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与文化、旅游、互联网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优化升级。

6.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策略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要加大对文化广播影视行业的支持力度,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

2.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文化广播影视行业法律法规体系,为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3.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文化广播影视资源,实现行业内部各领域的协调发展。

4.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开放市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激发市场活力。

5.强化监管执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行业秩序。

6.推进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文化广播影视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广播电视行业的若干历史阶段来看,可以分为多个发展阶段。

以下将从不同时期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广播电视行业20世纪初期,广播电视技术逐渐兴起。

中国最早的广播电视机构可以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当时,广播电视作为传媒媒介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和文化的途径。

公共广播电视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公共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为代表的国家广播电视机构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对中国的传媒业和公共信息传递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媒市场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进入市场化时代。

随着私人广播电视媒体的兴起,传媒市场竞争激烈的格局加剧,广播电视媒体开始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数字化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

中国的广播电视业也在数字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新媒体兴起,电视内容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内容。

未来发展展望作为一个与时代联系紧密的行业,未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仍将充满机遇与挑战。

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中国广播电视业有望进一步拓展创新领域,提升内容质量和技术水平,为观众提供更多元化、高品质的传媒服务。

以上是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传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将继续与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中国广播电视网•中国中央电视台官网•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协会。

广电改革感悟心得体会(3篇)

广电改革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媒体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近年来,我国广电系统进行了全面深化改革,旨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作为一名广电从业者,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进程,以下是我对广电改革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广电改革的必要性1.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广电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

2. 提升媒体竞争力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广电媒体在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

改革有利于整合资源,提升媒体竞争力,增强市场占有率。

3. 保障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广电改革有利于加强媒体管理,规范传播秩序,防止不良信息传播,保障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

二、广电改革的主要措施1. 深化媒体融合发展广电改革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通过建设新媒体平台,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果。

2. 优化媒体结构布局调整媒体结构,加强省级卫视、城市电视台、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各级媒体之间的协同发展,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格局。

3. 创新媒体内容生产加强内容创新,打造精品节目,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同时,鼓励媒体开展跨界合作,拓展内容领域。

4. 改革媒体管理体制深化媒体机构改革,优化管理架构,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加强媒体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媒体人才。

三、广电改革的感悟与心得1. 坚定改革信心面对广电改革,我们要坚定信心,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只有勇于改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主动适应变化广电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转变观念,提升自身能力,为改革贡献力量。

3. 注重团队协作广电改革涉及多个环节,需要各部门、各岗位的协同配合。

我们要加强团队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改革。

4. 强化责任担当广电改革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和媒体发展大局,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勇于担当改革重任,为广电事业贡献力量。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的广播电视是我们党、政府和人民的代言,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党和人民的喉舌,它代表了我们党和人民的心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是处在我们党的领导之下,而我们的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那么简而言之,广播电视是我们党的喉舌。

讨论的是我国广播电视的管理机制和体制改革。

[关键词]: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一、“党管媒体”:广播电视管理的根本原则作为我党的喉舌,广播电视应该始终处于我党的领导和管理之中。

我党成功取得政权需要的有“枪杆子”和“笔杆子”,“枪杆子”和“笔杆子”都要牢牢掌握在我党的手中,“枪杆子”好理解,而“笔杆子”指的是报纸、杂志和广播等其他的舆论宣传的媒介和载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们国家的广播电台有政府办、教会办、外国人或团体办及私人所为等方式,根据建国前的一个调查,全国私人电台有近九十座。

这之后中共中央出台的《对新解放城市的原广播电台及其人员的政策的决定》中就很明确的规定:“新中国之广播事业,应归国家经营,禁止私人经营”而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发展飞跃的电视媒体也是要在国家的经营之下。

党要始终坚定的掌控、领导管理我国的广播电视等舆论宣传媒介,党也明确的提到了“党管媒体”这个原则,而既然是我党的喉舌,那么“党管媒体”也是必然的选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这中央“三台”是党中央的喉舌,而中央之外的地方各级行政区域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负责宣传地方党委的意见决定等,当然地方广播电视要先执行和宣传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

中共中央宣传部以及各级党委宣传部是广播电视部门的上级领导机关,同时党下达的各项政策方针和决定也是由我党的各宣传部门来宣传贯彻。

我党各级宣传部门的职责范围:一是对于广播电视部门的相关宣传政策方针的制定;二是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宣传工作,比如对重大的活动节日等的宣传工作安排做出相应指示和决定;三是管理干部,作为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领导机关,各级党委宣传部直接管理其下属广电部门的有一定级别的干部。

广播电视行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案例

广播电视行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案例

广播电视行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案例广播电视行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

在评价过程中,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 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提高优秀人才的薪酬待遇。

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晋升机制,让优秀人才有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

3. 人才引进机制改革:加大对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渠道。

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和科研人员加入广播电视行业。

4. 人才培训机制改革: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加大对人才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 人才流动机制改革: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促进人才在不同性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广播电视机构之间的合理流动。

同时,鼓励人才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之间的交叉流动,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些案例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广播电视行业发展需求,为广播电视行业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广播电视领域改革发展举措的认识和意见。

广播电视领域改革发展举措的认识和意见。

广播电视领域改革发展举措的认识和意见。

广播电视领域改革发展的举措是我国加强传媒管理,促进媒体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这方面,我的认识和意见如下:
1. 推进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是当前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

政府应鼓励电视台、广播台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动融合发展,如通过转播节目、制作原创网络节目等形式,提升内容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2. 强化内容审查和管理: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审查和管理,遵循法律法规,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升节目质量。

同时,通过完善评估机制,鼓励推出更多有品质、有深度、有价值的节目,提升广播电视行业的整体水平。

3. 改革传媒市场体制: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市场化改革,引导市场竞争,提升服务质量。

适度开放市场准入,鼓励企业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同时,建立健全广电产业规范和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秩序。

4. 提升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水平:鼓励广播电视行业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

如加大对高清、超高清、VR、AR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用户体验,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品质视听内容的需求。

总之,广播电视领域改革发展举措的实施应该坚持法治原则,提升内容质量,促进市场竞争,推动技术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高品质媒体内容的需求。

同时,要保护好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广播电视媒体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政策的变革、技术的进步、内容的创新等多个角度,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一、政策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电行业的政策一直在不断地变革和完善。

1988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第一部行政法规,为广播电视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1年,广电总局正式成立,开始落实对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和监督。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广电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了更多外资和外国电视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管理规定》,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详细的管理办法。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成立,将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职能整合,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这些政策的变革,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技术的飞速进步。

从传统的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型,从有线电视向卫星电视的发展,无不彰显着广播电视技术的进步和完善。

1995年,我国成功实现了第一颗实验性通信卫星——“中星6号”的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4年,我国正式进入数字电视时代,启动了数字电视的建设和试点示范工作。

2015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广播电视融合试点工作,为广播电视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技术的进步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更为优质的服务,为广播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内容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内容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发展态势。

无论是新闻报道、综艺节目、电视剧还是纪录片,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2023年广电工作心得体会(通用4篇)

2023年广电工作心得体会(通用4篇)

2023年广电工作心得体会(通用4篇)1. 广电工作的变革与创新:2023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广电工作也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主动地进行变革和创新。

例如,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放效果;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和内容,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结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打造更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

变革和创新是广电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不断推陈出新,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加强内容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在2023年的广电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内容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

内容是广电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才能吸引观众,赢得市场。

我们需要积极引进优秀的国内外节目,加强原创节目的创作和推广。

同时,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防止盗版现象的发生,为创作者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和回报机制。

只有做好内容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提升媒体融合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在2023年,我们要加强媒体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良性互动。

通过整合资源,建设跨平台的传媒集群,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和服务,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要积极拓展新媒体领域,加大对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的投入。

只有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结合,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4. 强化监管与守法意识:广电工作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监管和守法意识。

在2023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广播电视产业的监管,依法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广播电视产业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守法意识,严守职业操守,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只有做到合规经营,我们才能为广播电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总之,在2023年的广电工作中,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变革和创新;加强内容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强化监管与守法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启示
新闻一班1543401015吴羽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正在不断向既定的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前进。

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同样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广播电视媒体也逐渐从单纯的事业单位走上“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改革之路。

在过去我们一直单方面地强调广播电视是党和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毋庸置疑这样的认知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传播政策信息,团结群众,促进民族和谐的作用。

在这一点上广播电视充分发挥了其极大的宣传功能、政治功能、舆论功能和教育功能。

直到1980年左右开始,人们逐渐认识到媒介的产业价值,开始将广播电视事业推向市场。

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37号文件就明确规定:“应采取措施,广辟财源,增加收入——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服务公司或服务部,要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1985年,经由国务院批转的《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第一次将广播电视事业列为第三产业。

在之后十多年中广播电视的发展不断注重其商业运营,它的经济功能在此过程中逐渐凸显,而到了如今,以广告为主的商业经营性收入,已经成为广播电视业非常重要的经济支撑。

到2008年年底,全国广播电视广播总收入为701.75亿元(其中电视广告收入609.16亿元)。

中国广播电视商业运营的成功是巨大的。

广播电视经营由一开始的仅仅担负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到如今能够一定程度上做到宣传工作和经济利益的有效平衡,这一大转变的产生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媒介经济规模及产业化程度的提高等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们对广播电视的功能和属性的认识的巨大改变。

认识的转变对于广播电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

我们逐渐发现原有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非常不适应这样一个市场化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了。

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原有经济体制有它的历史由来,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由此,我们对广播电视的产业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广播电视的经济功能是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属于服务性行业,它的经营运作必然受到供求平衡、市场竞争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制约。

然而即使有这几十年的改革实践,广播电视飞速发展,可它的经营现状依然有着很多缺陷,它仍然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惯性的影响。

比如媒体重复建设严重,不能妥善平衡宣传工作和经济利益,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与效率优先的竞争机制远未真正形成,法制建设不完善,高管人才紧缺等。

现如今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的选择时期,那么未来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究竟该遵循什么原则,走什么道路呢?我们必须承认改革开放以来的广播电视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应当依然沿袭在国有属性不变的基础上,完善商业运营机制的方式,发展广播电视的经济功能,使其与时代接轨,迎合市场需要。

要实现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纳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中。

其次要完善法律体系,来达到控制和约束广播电视发展不偏离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主航道。

政府在减少对媒体的直接干预的同时,仍然需要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手段来实施间接管理,使广播电视事业走向法制化,制度化。

再次也不能单方面考虑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宣传工作,那就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宣传工作和事业管理是广播电视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广播电视事业的根本方向依然是以宣传为中心的,实现其产业属性的前提是保证它的政治属性不被吞噬,所以党和政府对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并不能放松管理。

这就相当于是给予了广播电视事业大原则大框架内的最大发展空间和自由,原则以外的问题就必须通过政府行政管理和党委部门的政治领导来实现了。

最后,建立配套的广播电视业管理制度也是极为重要的,这其中着重需要完善的是人事制度。

目前中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复杂的人事制度,已造成了体制内与体制外人员的紧张关系,前者事实上掌握着对后者的领导权,不仅意味着经济控制权,还包括节目制作的相对自主权,从各个层面影响了体制外人员创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

传媒企业的文化和归属感对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竞争深处是文化,文化根本在人才素质。

在动态中求稳定的人事管理方法可能更有利于媒介业的生产和再生产。

综上所述,中国广播电视的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推进,要不断改革体制中与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不相适应的部分,平衡政府的宏观管理调控和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依法自主经营,站稳宣传事业根基不动摇,从而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沈国芳:《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
黄勇:《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和体制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