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增强体的种类与性能
第一节 材料复合、增强体及复合效应.
当基体与粒子界面有粘结时:
σcu=(σa+0.83τm) φm+ σaS(1- φp )
σa-界面粘结强度在外力方向所允许的最大应力 τm=界面剪切强度 S-材料破坏时基体内平均应力与σa的比值,应力集中因数
3纤维增强型 (1)连续纤维增强型 性能:P=Pf φp+Pm φm
弹性模量: 纤维方向:Ec=k(Pf φp+Pm φm )
Dp=( 2 dp2/φp)1/2(1-3 一般dp=1~50μm,体积分数φp =0.05~0.5 2粒子增强型 粒子尺寸1~50μm,粒子间距1~25μm, 体积分数0.05~0.5 复合材料密度:
2 d 2/φ )1/2(1-φ ) = G b/ ( τp m p p p
复合材料的优点
二、增强体
石墨纤维(碳纤维)
SiC纤维
SCS-6纤维 SCS-6纤维 W纤维 W纤维 SiC晶须 SiC颗粒
TiC颗粒
3复合效应
复合效应分为线性效应、非线性效应、界面效应、 尺寸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 (1)线性效应 分为平均效应、平行效应、相补效应、相抵效应 平均效应,又称加和效应。 (2)非线性效应 分为乘积效应、系统效应、诱导效应、共振效应 乘积效应,又称传递效应,交叉耦合效应。 (3)界面效应 分为阻断效应、不连续效应、散射和吸收效应、感应效应、 界面结晶效应、界面化学效应 (4)尺寸效应 (5)各向异性效应
ρc= ρp φp+ ρm φm
强度公式: (1)基体为晶体结构材料,大的粒子存在基体上时
σy=
√3GmGpbVp1/2 30√2dp(1- φp )
(2)当基体为非晶体或晶体的复合材料时 σcu=0.83pα φp+Kσmu(1- φp)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种类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种类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种类包括以下几种:
1.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增强剂,与树脂等聚合物基体相结合制成的材料。
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
2.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以玻璃纤维为增强剂,与聚合物基体相结合制成的材料。
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船舶等领域。
3. 高分子发泡材料:高分子发泡材料是一种以聚合物为基体,通过在其中注入发泡剂生成气泡而形成的轻质材料。
具有低密度、吸震性能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隔音等领域。
4.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以纳米颗粒作为填充剂,与聚合物基体相结合制成的材料。
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热稳定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医疗等领域。
5. 高分子合金材料:高分子合金材料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聚合物混合共混,形成互相不溶的两相或多相结构的材料。
具有综合性能优良、可调控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等领域。
以上所列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种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种类也在不断涌现。
材料导论第十四章复合材料ppt课件
复合材料的种类
金属基
陶瓷基
按基体相分
聚合物基
水泥基
复 合 材
按增强相 的形态分
颗粒增强 纤维增强 晶须增强
碳纤维 玻璃纤维 有机纤维
复合纤维
料
编织物增强
按用途分
结构复合材料 承受载荷,作为承力结构使用
功能复合材料
电、磁、光、热、声、摩 擦、阻尼、化学分离性能
复合材料的特点
多相: 至少两相 复合效应:不仅保留了原组成材料的特色,而且
3、石墨/镁复合材料
这种材料密度低、线膨胀系数为零,尺寸的稳定性好,是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具 有最高比强度和比弹性模量的复合材料。可在石墨纤维表面沉积TiB2,提高石 墨纤维的润湿性。
金属基复合材料
长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4、碳化硅/钛复合材料
碳化硅纤维比强度高、比模量高,高温强度高,耐热、耐氧化,与金属的反 应小,润湿性好。
主要应用于飞机发动机部件和涡轮叶片以及火箭发动机箱体材料。
5、氧化铝/铝复合材料
氧化铝纤维在氧化气氛中稳定,能在高温下保持其强度、刚度, 且硬度高,耐磨性好。这种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高刚度,可用于 汽车发动机活塞和其他发动机零件。
金属基复合材料
1、氧化铝/铝复合材料
短纤维/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2、碳化硅/铝复合材料 3、氧化铝/镍复合材料
突出特点
性树脂基体—热塑性玻璃钢。
密度低:1.6~2.0g/cm3;
比强度高:较最高强度的合金钢还高3倍;
耐烧蚀
耐腐蚀
应用
航空航天工业:如雷达罩、机舱门、燃料箱、行李架和地板等。 火箭:发动机壳体、喷管。 汽车工业:如汽车车身、保险杠、车门、挡泥板、灯罩、内部装饰件等。 石油化工工业:如玻璃钢贮罐、容器、管道、洗涤器、冷却塔等
复合材料第2章 增强材料
❖ 单向增强结构
这种结构是指增强材料一维平 行排列分布在基体中,PMC、 MMC、CMC中较为常见结构。
TaCf
界面及 界面反 应层
SiC
f
Ti基体
SiCf /Ti单向增强复合材料
TaCf/Superalloy(原位定向 凝固)
钨纤维(丝)单向增强高温合金显微组 织
❖ 层状增强结构
增强材料以织物(布、毡)方式增强,或双向正交、或铺层(多向)方 式分布在复合材料基体中,是PMC、C/C常用的结构,如层压板、迭层板等。 在CMC中,也可以纤维按层状,在基体中原位形成分散状的增强相。
SiCf/Al2O3原位生成陶瓷基复合材料
喷涂法制备的Al2O3与高温合金复合 的层状复合材料
蒙脱土/聚丙烯酰胺纳米层状复合材料 (龙斌,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 网络状增强结构
网络状增强结构分为三维、多维网络状结构,三维结构也有称为三向,或三 向正交增强结构。一般通过编织方式将纤维或将预浸料编织成三维或多维预制 体。比较典型的是三维正交C/C复合材料,按纤维的方向分为L、T、N三个方 向经编织成三维立体结构,但各个方向的纤维含量可以相同或不同。在C/C复 合材料中,也可以在层状结构的基础上采用Z向针刺的方法形成三维结构。
❖ 低密度——仅为1.44 g/cm3,几乎只有石棉密度的一半,低于碳纤维。 ❖ 热稳定性——在热试验中(TGA)非常稳定,直至600℃才有明显的重量丧失;在
427℃下不分解,在-190℃低温下不变脆;强度长期在150℃下几乎不变,在 高温下不易变形,尺寸稳定,特别是其柔韧性好,抗冲击。在空气中难以燃烧, 离焰自熄。
❖ 经过热处理和改善原料的结构后,可得到提高了综合性能的不同牌号的芳 纶纤维。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设计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设计一、什么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型材料,它不仅具有轻质、高强、高刚度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而且还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以及绝缘性。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和树脂、金属等复合材料制成的,这样的材料在现代航空、汽车、轨道交通、电子科技、船舶制造、体育器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高强度:碳纤维的特殊结构和生长过程使得其具有很高的强度,而且这种强度与单向排列方向有很大关系。
因此,增强材料大多用于单向、对角和斜交等布局。
2、高刚度:材料的刚度是各个方向上的刚度之和,因此确定各向异性对基体中碳纤维增强材料的刚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各向同性材料的情况下,碳纤维增强材料通常具有比基体材料高几倍甚至十倍以上的刚度。
3、疲劳寿命较长:碳纤维增强材料的疲劳性能比其他材料要好,能够承受数百万次循环载荷,而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4、耐磨性强:碳纤维增强材料具有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因此具有很强的耐磨性,特别适合用于制造高速运动的器械。
三、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1、确定应用载荷:设计时必须要先明确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要承受的载荷种类,包括静载和动载。
2、确定应变水平:应变水平是材料破坏的重要参数之一,针对不同应变水平设计不同的材料也是十分必要的。
合适的应变水平设计可以确保材料在特定要求下具有最佳性能。
3、确定强度参数:材料的强度是指承受载荷时材料破坏的极限值。
因此,通过实验和仿真计算来得到材料的破坏极限值,再以此为依据来确定设计强度决策。
4、考虑制造成本:设计材料必须要考虑到成本因素,包括制造、运输、安装等费用。
因此,在涉及到大批量生产时,提前考虑到成本问题十分重要,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四、结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具有很高的物理力学性能,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多。
复合材料增强体定义和分类
1.1 增强体的概念增强体的概念:复合材料中能明显提高基体材料某一性能的组元物质增强体的特征:(1)具有能明显提高基体某种所需的特殊性能;(2)增强体应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3)与基体有良好的润湿性1.2 增强体的分类(1)颗粒类增强体(零维)性能特点:高强度、高模量、耐热、耐磨、耐腐蚀实例:碳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硼、石墨、碳化钛、滑石、碳酸钙等无机非金属颗粒复合材料性能特点:具有各向同性(2)纤维类增强体(一维)连续长纤维:长度:连续长度一般超过数百米;性能特点:沿轴向有很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分类:分为单丝和束丝两种。
应用:成本高、性能高,只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性能特点:具有各向异性连续长纤维实例单丝:硼纤维、CVD法制备的碳化硅纤维(直径约为95-140微米)束丝:碳纤维、氧化铝纤维、氮化硅纤维烧结法制备的碳化硅纤维等(含500-12000根单丝,单丝直径5.6-14微米)短纤维:长度:连续长度一般几十毫米性能特点:沿轴向有方向性,但性能一般比长纤维低应用:成本比较低,应用广实例:硅酸铝纤维、氧化铝纤维碳纤维、氮化硼纤维等复合材料特点:无明显方向性(制造时排列无序短纤维:长度:连续长度一般几十毫米性能特点:沿轴向有方向性,但性能一般比长纤维低应用:成本比较低,应用广实例:硅酸铝纤维、氧化铝纤维碳纤维、氮化硼纤维等复合材料特点:无明显方向性(制造时排列无序)(3)晶须类增强体(一维)外形尺寸:直径0.2-1微米,长约为几十微米性能特点: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结构细小、缺陷少)应用:陶瓷增韧(成本比颗粒高得多)实例:碳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等复合材料性能特点:各向同性。
(4)金属丝增强体(一维)不锈钢丝、钨丝等(W/Al、W/Ni、不锈钢丝/Al)(5)片状物增强体(二维)陶瓷薄片:SiC/C、SiC/ZrO2、Si3N4/BN等。
(6)纤维编织类增强体(三维)纤维编织成的三维结构1.3 纤维类增强体具有高强度的原因(1)固体材料的理论强度:σth = (Eγ/a0)1/2纤维类增强体:Be、B、C、Al、Si以及它们与N、O的化合物(常温下原子半径小、化学性质稳定)纤维类增强体理论强度高纤维材料所包含的缺陷的形状、位置、取向和数目都有别与同质地的块状材料内部径向最大裂纹尺寸:非常小(纤维类增强材料)一般(同质地块状材料)内部轴向最大裂纹尺寸:一般(纤维类增强材料)一般(同质地块状材料)纤维中轴向的最大裂纹尺寸虽然可与块体材料中的相比,但对轴向性能的影响则很小(纤维主要承受轴向拉伸载荷)。
复合材料的增强体
02
增强体的材料类型
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由 熔融的玻璃拉丝制成,具有高强度、 高弹性模量、低密度、耐腐蚀、绝缘 等优点。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 空航天、汽车、建筑、体育器材等领 域。
玻璃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常用作增强体, 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久 性。
碳纤维
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高强度、耐腐蚀
详细描述
汽车工业中,增强体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被用于制造汽车车身、底盘和零部件 ,以提高其强度、刚度和耐腐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结构加固、节能环保
详细描述
在建筑领域,增强体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被用于结构加固和节能环保的复合材料中,如建筑板材、墙体和屋顶 等,提高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
在体育器材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轻量、高强度
详细描述
在体育器材领域,增强体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球拍、自行车车架、滑雪板等体育 器材中,以提高其轻量化和高强度的性能。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广泛的应用领域
详细描述
除了以上领域外,复合材料的增 强体还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电 子产品、船舶制造等领域,以满 足各种不同的性能要求。
增强体可以增加复合材料的硬 度和抗划痕能力,提高其耐磨
性。
增强体的分类
按形态分类
按材质分类
按长度分类
按表面处理分类
增强体可以分为纤维状、 颗粒状和晶须状增强体。
增强体可以分为玻璃纤 维、碳纤维、陶瓷颗粒、
金属晶须等。
增强体可以分为短纤维、 长纤维和连续纤维。
复合材料-第二章增强体
增强体的分类
纤维类增强体 颗粒类增强体 晶须类增强体 金属丝 片状物增强体
按形态分类
§2-2 无机非金属纤维 一、玻璃纤维 (Glass Fibers)
(一)玻璃纤维是复合材料中使用量最大的一 种增强材料。 • 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 具有不燃、耐高温(熔点680,沸点 1000度)、电绝缘、拉伸强度高、化学 稳定性好等优良性能; • 无普通玻璃的脆性,质地柔软而有弹性, 可并股、加捻、纺织成各种玻璃布、玻 璃带等织物。 • 密度2.4-2.7g/cm3.
主要用作电绝缘材料、玻璃钢的增强材料等
中碱玻璃纤维(C玻璃纤维)
碱金属氧化物含量11.5-12.5% 含碱量高,不能用作电绝缘材料,但其 化学稳定性和强度尚好。
一般用作乳胶布、方格布基材、酸性过 滤布、窗纱基材等,也可作对电性能和强度 要求不很严格的玻璃钢增强材料。
成本较低,用途较广。
有碱玻璃纤维(A玻璃纤维)
物质 种类 羊毛 蚕丝 亚麻 原棉 容积密度 (kg/m3)
80
100 130 81
物质 容积密度 导热系数 (kg/m3) [W/(m· [W/(m· K)] K)] 种类 0.034~0.046 玻璃纤维 80 0.034 0.046~0.052 0.7~1.3 玻璃 0.046~0.053 0.0246 空气
③ 存放时间对强度的影响 玻璃纤维存放一段时间后其强度会降低 —纤维的老化。 原因: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对纤维侵蚀 ④ 施加负荷时间对强度的影响 玻璃纤维强度随着施加负荷时间的增长而降低。 环境湿度较高时,尤其明显. 原因:吸附在微裂纹中的水分,在外力作用下, 使微裂纹扩展速度加速。
复合材料知识点总结
复合材料知识点总结一、复合材料的分类根据复合材料中各种材料所起的作用不同,复合材料可以分为增强复合材料和基体复合材料。
增强材料一般用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例如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热性、耐腐蚀性等;而基体材料则用于提供基本的形状和结构,比如塑料、橡胶、树脂等。
根据增强材料的种类不同,复合材料可以分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是纤维,可以是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则是颗粒,可以是金属颗粒、陶瓷颗粒、碳纳米颗粒等。
根据不同的基体材料,复合材料可以分为有机基复合材料和无机基复合材料。
有机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是有机物质,比如树脂、塑料、橡胶等;无机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是无机物质,比如金属、陶瓷、玻璃等。
二、复合材料的特点1. 高强度: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强度,使其具有更高的拉伸、压缩、弯曲等强度。
2. 轻质:由于增强材料通常采用纤维和颗粒等轻质材料,所以复合材料通常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刚度,同时重量较轻。
3. 耐热耐腐蚀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于采用高强度的纤维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可以在较高温度和腐蚀环境下长时间使用。
4. 成形性好: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挤压、注塑、压制等多种成型方法加工成各种形状,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结构。
5. 良好的设计性:通过改变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的种类、形状、分布、比例等来调节和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向设计。
6. 良好的防护性:复合材料可以通过增加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的层数、厚度和结构来增强材料的防护性,有较好的抗冲击、防弹、防爆性能。
三、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手工层叠法:将预先浸渍结合的纤维连续层叠到工件模具内,在每一层的纤维层之间涂覆树脂黏合剂,然后将所有层放置在加压机中,施加适当的压力和温度,使树脂固化。
(2)自动层叠法:采用机械装置将预先浸渍结合的纤维连续层叠到工件模具内,然后使用自动化设备完成树脂涂布和固化过程。
第三章 复合材料的增强体
18
五、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是以玻璃球或废旧玻璃为原料经 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工艺制成,单 丝直径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
19
无碱玻璃纤维(E玻纤):以钙铝硼硅酸盐组成,纤维强度高,耐热性 无碱玻璃纤维( 玻纤):以钙铝硼硅酸盐组成,纤维强度高, 玻纤):以钙铝硼硅酸盐组成 和电性能优良,抗大气侵蚀,化学稳定性较好(不耐酸)。 )。碱性氧化 和电性能优良,抗大气侵蚀,化学稳定性较好(不耐酸)。碱性氧化 物含量小于1%。 物含量小于 。 中碱玻璃纤维: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在 之间。 中碱玻璃纤维: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在11.5%~12.5%之间。耐酸性好, 之间 耐酸性好, 强度不如E玻纤 价格便宜。 玻纤, 强度不如 玻纤,价格便宜。
30
玻璃纤维的制造:
三个步骤:制球、拉丝、 三个步骤:制球、拉丝、纺织 (1)制球:将砂、石灰石、硼酸等玻璃原料干混后,送入 玻璃熔窑内(约1260℃)制成玻璃液,玻璃液从熔窑中缓 慢流出,经制球机制成直径约为1.8cm的玻璃球。
31
(2)拉丝 拉丝过程中用浸润剂的作用: 拉丝过程中用浸润剂的作用: 原丝中的纤维不散乱而能 相互粘附在一起; 相互粘附在一起; 防止纤维间磨损; 防止纤维间磨损; 便于纺织加工。 便于纺织加工。
碳纤维由高度取向的石墨片层组成,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沿纤 碳纤维由高度取向的石墨片层组成,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维轴向性能高,沿横向性能差。 维轴向性能高,沿横向性能差。
5
碳纤维的制造:
(1)气相法:在惰性气氛中小分子有机物(如烃或芳烃等)在高 )气相法:在惰性气氛中小分子有机物(如烃或芳烃等) 温沉积而成纤维。该法适宜制取短纤维或晶须。 温沉积而成纤维。该法适宜制取短纤维或晶须。 (2)有机纤维碳化法:先将有机纤维经过稳定化处理变成耐焰纤 )有机纤维碳化法: 维,然后再在惰性气氛中在高温下进行煅烧碳化,使有机纤维 然后再在惰性气氛中在高温下进行煅烧碳化, 失去部分碳和其他非碳原子,形成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纤维。 失去部分碳和其他非碳原子,形成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纤维。此 法可制备连续长纤维。 法可制备连续长纤维。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研究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研究近年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性,使得它成为替代传统材料的新选择。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及其研究进展。
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简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纤维增强体(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和基体(如聚合物基体、金属基体等)组成的复合材料。
与传统材料相比,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
然而,由于其纤维增强体的特殊结构,它在受到压缩加载时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能。
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影响因素1. 纤维增强体类型:不同类型的纤维增强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因此对材料的压缩性能产生了影响。
如碳纤维具有高模量和高强度,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耐压性能。
2. 纤维体积分数:纤维体积分数是指纤维在复合材料中所占的比例。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纤维体积分数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刚度,但过高或过低的纤维体积分数都会影响材料的性能。
3. 纤维排列方式: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排列方式也对材料的压缩性能有影响。
常见的排列方式有单向、双向、多向等。
不同的排列方式会导致复合材料在受到压缩力时的不同应力分布。
4. 基体材料:基体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也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选取合适的基体材料,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和耐压性能。
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测试方法为了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力学性能测试。
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有:1. 压缩强度测试:通过加载复合材料样品,在组织学检测仪上观察其破坏形态,并记录其破坏强度。
这种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材料在受压力时的承载能力。
2. 压缩模量测试:通过加载复合材料样品,在力学性能测试仪上测定其应力-应变曲线,进而计算得到材料的压缩模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材料的刚度评估。
3. 石蜡浸渍法:将复合材料样品浸渍于融化的石蜡中,制成浸渍体。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类型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类型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一种由金属基体和增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
金属基体通常占据主导地位,承担大部分载荷,而增强体则起到增强材料性能的作用。
根据增强体的类型、形状、尺寸和分布,金属基复合材料可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类型:1. 按增强体形状分类(1)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为颗粒状,如陶瓷颗粒、金属颗粒等。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耐磨性,但强度和刚度相对较低。
(2)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为纤维状,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硼纤维等。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但韧性和耐磨性相对较低。
(3)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为晶须状,如氧化铝晶须、碳化硅晶须等。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较好的韧性和耐磨性。
2. 按增强体材料分类(1)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为陶瓷材料,如氧化铝、碳化硅等。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韧性较低。
(2)金属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为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等。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但耐磨性相对较低。
(3)塑料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为塑料材料,如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等。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但强度和刚度较低。
3. 按增强体分布方式分类(1)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呈连续分布,如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但韧性和耐磨性相对较低。
(2)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呈非连续分布,如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耐磨性,但强度和刚度相对较低。
4. 按制备工艺分类(1)铸造法制备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采用铸造工艺将增强体与金属基体结合,如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2)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将增强体与金属基体结合,如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3)热压法制备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采用热压工艺将增强体与金属基体结合,如碳化硅晶须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概论课件 王国荣 第三章 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 定义:复合材料中凡能提高基体材料力学性能的物质。
• 纤维:在复合材料中起增强作用,是主要承 力组分。可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以及耐 热性、韧性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且可减小收 缩。
• 例如:PS塑料中加入玻璃纤维后 拉伸强度可从600MPa提高到1000MPa, 弹性模量可从3GPa提高到8GPa, 热变形温度可从85℃提高到105 ℃, 使-40 ℃下的冲击强度提高10倍。
纤维种类
E-玻纤 S-玻纤 M-玻纤 棉纤维 铝合金
密度
2.54 2.44 2.89 1.5 2.7
拉伸强度 MPa 3500
4700
3700 300~400 40~460
弹性模量 GPa 72 87
118 10~12
72
3.2.1 物理性能
• 密度: 2.4~2.9; • 耐磨性和耐折性: 都很差; • 热性能: 导热率小0.035W/(m·K),隔热
表3-2 各种金属丝的性能
金属丝 W
密度 19.4
弹性模量 拉伸强度
GPa
MPa
407
4020
熔点 /K
3673
Mo
10.2
329
2160 2895
钢
7.74
196
4120 1673
不锈钢 7.8
196
3430 1673
Be
1.83
245
1270 1553
3.4 有机纤维(芳纶纤维)
➢芳纶纤维(Kevlar纤维)是芳香族聚酰胺类纤 维的总称。最常用的为Kevlar-49。
性好、价格低,但强度不如无碱GF; ➢ 有碱GF(A玻纤): 碱金属含量>14%,强度低、耐湿热
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分类
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分类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等优点,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
在这些复合材料中,增强体的选择和分类对其性能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常见的增强体进行分
类和详细介绍。
1、碳纤维增强体
碳纤维增强体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和耐腐蚀等优点,被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用品和国防等领域。
在制备金属基
复合材料时,碳纤维常常被选作增强体,可以显著提高金属基复合材
料的强度和刚度。
2、陶瓷颗粒增强体
陶瓷颗粒增强体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也被广泛应用。
这种增强体
具有高硬度、高强度和高耐磨性等特点,可以显著增强金属基复合材
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陶瓷颗粒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和碳化硅等。
3、金属颗粒增强体
金属颗粒增强体一般选用高强度的合金颗粒,常见的有碳化钨、
钛和铬等。
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金属颗粒增强体的作用是增加材料
刚度和强度,同时也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
4、纤维/颗粒混合增强体
纤维/颗粒混合增强体是将不同种类的增强体混合使用的一种复合材料。
这种增强体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优点是可以兼顾纤维和颗粒的优点,形成更完善的增强网络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总之,增强体是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选择增强体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特点和应用环境。
通过选择合适的增强体,可以打造具有高强度、高刚度、高耐磨性和高导电性等优点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纤维免受各种损伤。
此外,对复合材料如横向性能、纵向拉伸、压缩性能、疲劳性能、断裂韧性等也有一定的 影响。
界面的基本概念和粘结理论
界面是复合材料的三要素之一。 对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来说,没有一个良好结合的界面,纤维增强作用和基体应力转移过 程就无从谈起。 界面结构和性质上的复杂性以及界面本身表征的难度,有必要对界面的基本概念和界面内 的作用作些概述。
玻璃钢应用于体育用品
有机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芳纶纤维纤维)是芳香族聚酰胺类纤维的总称。最常用的为Kevlar-49。 ➢ 主要性能: • 高强度:3773MPa • 高模量:127~158GPa • 抗冲击性好:约为石墨纤维的6倍、硼纤维的3倍; • 低密度:1.44~1.45,只有铝的一半; • 热膨胀系数:纤维向-2×10-6/K,横向59×10-6/K。
(c)
许多高聚物表面,或经改性后的表面,或带有涂层剂的表面,都会存在许多游离或伸出的官能 团。这些官能团的正、负极性端会吸附在相应的阴离子或阳离子表面上,构成相互作用区,如 图(d)所示。
(d)
静电吸引作用较化学键要弱得多,但在良好接触的极性表面间,或能够形成较多的次价键作 用时,对界面强度的提高,就是不可忽视的一种作用形式。
Matrix materials
Polymer (Resin) matrix Metal matrix Ceramic matrix
纤维增强树脂基材料中基体的主要作用有:
将纤维粘合成整体并使纤维位置固定,在纤维之间传递载荷,并使载荷均衡;
决定复合材料的一些性能。如复合材料的高温使用性能(耐热性)、剪切性能、耐介质性能 (如耐水性、耐化学性)等;
石墨晶体结构与乱层结构图 a—石墨晶体的重叠状态;b—乱层结构的重叠状态
一级结构单元 石墨层片
La<20nm
碳纤维的结构
二级结构单元
石墨微晶 (乱层结构)
三级结构
石墨原纤 (条带结构)
碳纤维
是宽度约为20 nm,长 度为几百纳米的细长条 带结构。
微晶之间被无定形结构 隔开
条带不是笔直沿纤维方 向;
表 面 裂 纹
表 面 毛 纤
表面沉积物 表面机械损伤
脆性材料 易在裂纹尖端产生应力集中以裂纹迅速传播和扩展来形成新的表面,使集中的应力得以消除,导 致在较低应力下就发生断裂。裂纹是制约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碳纤维存在多种缺陷,这些缺陷大致可分为表面和内部缺陷两大类型。
Carbon fiber
碳纤维的结构
芳纶纤维发展历史
也称Kevlar或芳纶,即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1)1960年,美国杜邦研制出Nomex——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即芳纶1313,耐热纤维 2)1965年,杜邦研制出Kevlar——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即芳纶1414,高强高模量纤维 3)1974年,美国联邦通商委员会把全芳香族聚酰胺命名为Aramid。
3530 4410 4900 5490 6370 4700 4400 4020 4020 3820 5490
弹性模量 (GPa)
230 250 230 294 294 343 377 436 540 588 294
延伸率(%)
1.5 1.8 2.1 1.9 2.2 1.4 1.2 0.9 0.8 0.7 1.9
耐化学药品玻璃纤维(C玻璃纤维)
分 类
耐碱玻璃纤维( AR玻璃纤维:alkali-resistant )
低介玻璃纤维( D玻璃纤维:dielectric )
高硅氧玻璃纤维
石英玻璃纤维
纤维种类
E-玻纤 S-玻纤 M-玻纤 棉纤维 铝合金
典型GF的力学性能
密度
2.54 2.44 2.89 1.5 2.7
通常认为界面不是一个单一的结合面,而是有一定厚度和不同作用区域的界面层。许多研 究表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是一个界面层。
由纤维表面层、纤维与基体相互作用和渗透部分、以及基体表面层构成的多层过 渡层。
如上图(a)所示的三个层区。
如果存在粘结剂涂层时,在理论上可以将其分成两个界面区,即基体与粘结剂界面区和粘结 剂与纤维界面区。但更为实用和方便的解释模型如图(b)所示,是将原相互作用区扩展为一个 多层的粘结区,或称为相互作用区。
垂直纤维向0.837 W /(m·K) • 导电性好:高模量CF比电阻755μΩ·cm
高强度CF比电阻1500μΩ·cm
Carbon fiber
碳纤维的化学性能
• 抗氧化性好:除能被强氧化剂氧化外,对一般酸碱是惰性的。在空气中,温度高于400℃时出 现明显的氧化,生成CO和CO2;
• 耐热性:在不接触空气和氧化气氛时,碳纤维要在1500 ℃强度才开始下降; • 耐油、抗辐射、吸收有毒气体、减速中子等。
(a)
化学键的作用 化学键的作用形式如图(b)所示,是带有A基团的物质与具有B基团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因A、 B基团的化学反应,使两物质以化学键接形式结合在一起,构成界面。该界面的强度直接取 决于化学键的数量与类型。由于化学键的结合能量较高,因此这类界面的相对稳定性较好, 不易破坏。
(b)
静电吸引 静电吸引是两个相互靠近的表面间因各自所带电荷的极性不同而产生的相互吸引作用。这种 作用从广义上说,既可以是持久静态作用,也可以是瞬间变化作用,属范德华力的作用。由 静电吸引产生的界面粘结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电荷的密度和两表面相互接触的程 度,其作用形式如图(c)所示。
按化学组成分为(碱金属氧化物含量)
有碱玻璃纤维 >12%;
中碱玻璃纤维 6% ~12%;
低碱玻璃纤维 2% ~ 6% ;
微碱玻璃纤维 <2%(无碱玻璃纤维) 按纤维使用特性分为
普通玻璃纤维(A-GF)
玻
电工用玻璃纤维(E玻璃纤维)
璃
高强型玻璃纤维(S 玻璃纤维)
纤 维
高模量型玻璃纤维(M-GF)
的
机械锁结 见图(e)。如只考虑两相结合面上的机械物理作用,界面的强度主要取决于表面锁结点的多少, 即表面粗糙度和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
(e)
如图(e)所示的情形,两物质相切移动时,或其间为剪切作用时,界面的抗剪粘结强度较高,
两物质相离运动时,即界面拉伸分开时,其粘结强度较低。
事实上,机械锁结是一种宏观现象,在微观的接触面上,必定存在前述三种作用形式,故大多数 高聚物间的界面作用形式是这里所述几种形式的复合。
芳纶纤维布
芳纶手套 芳纶绳索、环形带(套管)
Kevlar纤维的制造
• 芳香族聚酰胺是由酰胺键与两个芳环连接而成的线性聚合物。芳香族聚酰胺中最具代表性的 首称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oly-p-phenylene terephthalamide),简称PPTA。
Glass fiber
玻璃纤维:将熔融的玻璃液以极快的速度拉成细丝而成。 质地柔软,具有弹性,可并股、加捻、纺织成各种玻璃布,玻璃带等织物。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短切纤维
玻璃纤维的组成
SiO2及各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硅酸盐类混合物,属于无定形离子结构物质。 (1) SiO2:作用:形成基本骨架,高熔点。 (2) 金属氧化物 Al2O3、 CaO、MgO、Na2O、BeO、B2O3等, 作用: ① 改善制备玻璃纤维的工艺条件: Na2O、 K 2O; ②使玻纤具有一定特性。 BeO:提高模量; B2O3:提高耐酸性,改善电性能,降低熔点、黏度。但模量和强度下降。
条带之间有针形孔隙, 孔隙与纤维轴有一定夹 角
数张或 数十张
乱层结构;
层片之间的距离比理想晶体 的大
碳纤维的结构模型
普通型
高强度型 高模量型
碳纤维强度与微晶的大小
拉伸强度与微晶尺寸的平方根成反比, 细晶化是提高材料强度的主要措施之一。 原因:
减缓了在晶界处产生的残余应力,这也就减缓了产生裂纹的力; 裂纹在穿越晶界继续扩张时要改变方向,消耗较多能量; 晶界面积较大,塑性变形能大,裂纹在扩张过程中也需要消耗较大能量;
对低分子物来说,可以因为分子或原子在界面的位移或换位,使物质转移和相互渗透。这也会 产生一扩散的过渡层,形成两物质间的粘结,其粘结强度取决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界面间作用 扩散缠结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大都是高聚物间的复合粘结。两种高聚物表面的大分子头端或支 链的伸出端,会在其间作用面上产生相互的扩散、纠缠,形成分子网络,如图(a)所示。
比拉伸强度 MPa 3500 4700 3700
300~400 40~460
比弹性模量 GPa 72 87 118
10~12 72
玻璃纤维的物理性能
• 密度:2.4~2.9; • 耐磨性和耐折性:都很差; • 热性能:导热率小0.035W/(m·K),隔热性好—优良的绝热材料;耐热性好,软化点为550~
NOTE:只有在碳化过程中不熔融,不剧烈分解的有机纤维才能作为CF的原料;有些纤维要经过予氧化处理后 才能符合要求。
Carbon fiber CF分类方法
根据原丝类型 根据碳纤维性能 根据碳纤维的功能 根据制造条件和方法
Carbon fiber 根据原丝类型
聚丙烯腈基 粘胶基 沥青基 木质素纤维基 其他有机纤维基
580℃;热膨胀系数4.8×10-6/K • 电性能:优良的电绝缘材料; • 光学性能:优良的透光材料;
玻璃纤维的化学性能
• C-玻纤:对酸的稳定性好,但对水的稳定性差; • E-玻纤:耐酸性较差,但耐水性较好; • C-玻纤和E-玻纤耐碱性接近,耐碱性好; • S-玻纤和M-玻纤的耐酸性和耐水性好,耐碱性也好于C-玻纤和E-玻纤。
在宏观上,表面、界面或接触面的概念都十分明确,边界也很容易确定;但在讨论接触面之间 的相互作用时,却是一个微观层次的概念。
其相互作用区可能是一种物理或化学的作用,也可能是一种分子相互纠缠的区域。这些在微观 上是很难区分其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