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期收入理论强调的是贷款偿还与借款人未来预期收入的关系, 而不是贷款的期限与贷款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预期收入理论为银行拓展盈利性的新业务提供了理论依据,使 银行资产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巩固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业中的 地位。
二、负债管理理论
产生背景 主要观点或理论主张 演变 评价
(一)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60年代 金融环境的变化)
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
该理论第一次明确了商业银行资金配置的重要原则, 即资金的运用要考虑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以及 商业银行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应保持更高的流动性 的运作特性。这些思想对商业银行进行资金配置、 稳健经营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资产转移理论(H.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密尔顿1918年 提出)
这种理论的产生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政府借款 的需要,而使银行持有的政府证券增多,金融资产 的流动性增强。
预期收入理论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产生的一种资产管理理论。 这一理论是适应刺激投资和扩大市场,促进消费信贷和项目投 资的发展而产生的。
该理论认为:无论短期的商业贷款还是可能转让的资产,其贷
款偿还或证券变现能力,都是以未来收入为基础的。只要一笔 贷款还款来源有保证,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性贷款,而且也 可以发放中长期贷款和非生产性消费贷款。
资产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中最早出现、 占统治地位最长的一种理论,是注重银行资产安全 性和流动性的经营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自 身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不能能动地扩大资金 来源。相反,银行资产业务的规模和结构则是其自 身控制的内在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 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 营管理目标。
(三)负债管理理论的演变
1. 银行券理论。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券要以贵金属做准备,银行券的数额与货 币发行发行准备的数额之间视经济形势而变动。该理论的核心是强调负债 的适度性。
2. 存款理论。存款是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资产经营活动的基础; 存款是存款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一种选择,银行只能被动地顺应这种选择; 银行所支付的存款利息是对存款者放弃流动性的回报,而绝不是收入盈利 的来源;存款者和银行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存款的安全问题;存款的稳定 性银行经营的客观要求,银行资金的运用必须限制在存款的稳定性沉淀 额度之内。
3. 购买理论。银行不能消极被动地接受存款形成负债,而应积极主动地争取 存款和其他借款来扩大负债,以满足流动性要求。银行购买负债的行为包 括同业借款、向中央银行融资、在金融市场发债等。
4. 销售理论。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银行业大规模并购的不断,及混业经 营时代的到来,银行应改变经营策略,努力通过多元化服务和各种金融产 品包括可转让存款单、回购协议、金融债券等来吸收资金。它的经营理念 实质是一种市场概念包括:客户至上;金融产品必须根据客户多样化的需 要供给;任何金融产品的实质是帮助资金的运筹,其外壳或包装是其他形 式的商品或服务;销售观念不限于银行负债,也涉及银行资产,主张将两 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管理。
1. 金融创新——美国华旗银行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发行, 银行家们找到了筹集资金来源的新路子。
2. 货币市场的发展,为银行通过主动负债争取资金来源 提供了方便。
3. 通货膨胀的加剧,促使商业银行走上负债管理的道路。
4. 利率管制,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存款资金来源。
5. 金融业竞争激烈,也迫使银行走负债经营之路。
在此条件下,该理论认为:银行能否保持流动性,
关键在于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只要银行掌握的证 券易于在市场上出售,或易于转让给中央银行,就 没有必要非限于短期自偿性贷款。
该理论突破了商业性贷款理论对商业银行资产运用 的狭窄局限,使银行在注重流动性的同时扩大了资 产组合范围。
(三)预期收入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普鲁克 1949年提出)
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商业性贷款理论(也称真实票据理 论,亚当斯密《国富论》)
是一种确定资金运用方向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商
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 从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考虑,避免随时偿付提存的风
险,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的贷 款,即贷款能够随着商品的周转、产销过程的完成,
第十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教学目标: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演变 资产管理方法 负债管理方法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
第一节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论的演变
资产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
一、资产管理理论——是指通过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安 排和调整,增加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四)对负债管理理论的评价 (是对现代负债管理理论的评价包括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
是一种金融思想创新:
1. 改变了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 由负债决定资产变为资产决 定负债。
2. 改变了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手 段,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由单 一的资产管理转变为资产管 理和负债管理并重。
3. 增强了银行经营的主动性和 灵活性。银行可根据需要主 动安排负债,扩大资产规模, 提高盈利水平。
局限性: 1. 该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银行外
部存在一个供求弹性较强的市场, 银行随时能以合理的利率从市场 借入所需资金,但事实上有不确 定性。 2. 银行通过扩大负债来满足资金的 需求,为扩大信贷规模,进而为 引发信用膨胀提供了可能,严重 时会引起债务危机,导致经济的 全面波动。 3. 银行长期对外部市场的过分依赖, 使其忽视了自有资本的补充,借 入资金的风险越来越大,会使银 行陷入困境。
6. 西方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激发了商业银 行的冒险精神和进取意识。
(二)负债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银行的资金来源不仅仅是传统的被动性存款, 还有银行可以主动争取到的其他存款、借款。 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 得,而且也可以由负债管理提供,只要银行 资金来源广泛而及时,银行的流动性就有保 证。银行没有必要在资产方保持大量高流动 性资产,而是应当将它们投入到高盈利的贷 款和投资中去。必要时,甚至可以通过借入 资金去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