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建模.
性能测试场景分析
![性能测试场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c0f8a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43.png)
性能测试场景分析性能测试过程中,⾸先应该设计测试场景,模拟真实业务发⽣的情境,然后是针对场景设计脚本。
为了真实的反映被测对象可能存在的性能问题,需要尽可能模拟被测对象可能发⽣瓶颈的业务场景。
测试需求分析过程中已经确定了需要测试的业务类型,在此,则需要设计针对每种或综合业务的测试场景。
⼀、应⽤性能测试场景的设计在了解了相关背景之后,我们开始进⼊正题。
性能场景的设计主要包括:业务场景建模、测试数据准备、监控指标确认三个关键步骤。
下⾯我们⽤实战的⽅式说明每个步骤的常见做法。
1.1.业务场景建模确定压测场景范围:⼈的⾏为是不可预测的,在性能测试中模拟每个⽤户可能的操作场景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般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关注的性能场景包括但不限于:⾼频使⽤的场景关键的业务场景最耗性能的场景曾经出现过问题的场景……在测试具有⼤量新功能的业务时,往往需要与业务⽅⼀起确认预期内有哪些功能点可能会被⾼频使⽤,需要与研发⼈员确认哪些功能虽然使⽤频率不⾼,但是存在性能隐患、容易引起雪崩效应;在测试已经上线的功能时,还可以通过业务监控、系统⽇志来分析现有⽤户的⾏为模式,得到更加逼近真实⽤户⾏为的业务场景。
业务场景的操作路径:业务场景的操作路径可以借助⼀些可视化的⼯具来描述,这部分⼯作相对⽐较简单,不再详细深⼊。
我们详细说明⼀下⽐较常见的延时策略。
思考时间:思考时间模拟的是⽤户在等待响应、阅读页⾯内容、表单填写等延迟操作的场景。
每个⼈的阅读速度、输⼊速度都存在⾮常⼤的差异,决定了每个⼈的思考时间也是不⼀样的,在性能测试配置中有常见的四种延时模型覆盖了绝⼤部分的延时场景:固定时间:顾名思义,设置⼀个固定的思考时间。
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随机数。
正态分布:根据中⼼极限定理,如果⼀个事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管每个因素本⾝是什么分布,它们加总后,结果的平均值就是正态分布。
负指数分布:该模型将延迟时间的频率强烈地偏向该范围的⼀端。
涡轮增压器的性能测试与建模
![涡轮增压器的性能测试与建模](https://img.taocdn.com/s3/m/8c94b67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b.png)
涡轮增压器的性能测试与建模引言:涡轮增压器作为一种常见的发动机增压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它通过将发动机废气能量转化为压气能量,提高发动机进气压力和进气量,从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输出。
为了确保涡轮增压器的性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和建模是十分重要的。
一、涡轮增压器性能测试的意义涡轮增压器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燃油经济性。
因此,进行涡轮增压器性能测试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评估设计准确性:性能测试可以验证涡轮增压器的设计是否符合预期要求,是否满足发动机的工作条件和性能指标。
2. 优化性能参数:通过对涡轮增压器进行性能测试,可以获取其工作性能参数,如流量特性、效率曲线等,为优化涡轮增压器的性能提供依据。
3. 验证可靠性与耐久性:性能测试可以评估涡轮增压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改进设计和加强制造工艺提供依据。
4. 指导后续研发与改进:性能测试结果对于涡轮增压器的进一步研发与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以为设计改善和新产品开发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二、涡轮增压器性能测试方法1. 静态试验:静态试验通过测量涡轮增压器在不同压力下的流量和效率,评估其工作性能。
常用的静态试验包括进气流量试验、压气比试验、进气温度试验等。
2. 动态试验:动态试验通过模拟实际车辆行驶工况,评估涡轮增压器在负载变化和转速变化时的响应能力和工作稳定性。
常用的动态试验包括加速试验、负荷响应试验等。
3. 耐久性试验:耐久性试验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条件,评估涡轮增压器的可靠性和寿命。
常用的耐久性试验包括高速试验、高温试验、振动试验等。
三、涡轮增压器性能建模方法涡轮增压器的性能建模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常用的性能建模方法有以下几种:1. 经验模型:经验模型基于大量试验数据,通过曲线拟合和参数归纳总结,建立涡轮增压器性能模型。
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但对于复杂的工况和新型涡轮增压器可能存在局限性。
Blender 3D动画与建模软件功能测试报告
![Blender 3D动画与建模软件功能测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8c1c3d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3.png)
Blender 3D动画与建模软件功能测试报告1. 概述Blender是一款开源的3D动画与建模软件,拥有丰富的功能和强大的性能。
本报告将对Blender的功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便全面了解其在3D制作领域的应用价值。
2. 用户界面Blender的用户界面设计简洁美观,采用了现代化的平铺式布局。
通过主窗口进行操作和导航,用户可以自由调整界面布局,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同时,Blender还提供了快捷键和自定义工具栏等功能,方便用户快速访问常用工具和操作。
3. 建模功能Blender的建模功能十分强大,支持多种建模技术,包括网格建模、曲面建模、雕刻模式等。
用户可以通过添加、编辑和删除顶点、边和面等操作,创建出复杂的几何体和物体。
此外,Blender还提供了各种模型变形工具和插件,方便用户进行形状调整和变形。
4. 材质和纹理Blender提供了丰富的材质和纹理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物体的外观和质感。
通过材质编辑器,用户可以调整颜色、反射度、光照效果等参数,实现逼真的材质效果。
同时,Blender还支持导入和编辑纹理贴图,使物体表面呈现出复杂的纹理效果。
5. 动画制作Blender作为一款3D动画软件,自然而然地拥有强大的动画制作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关键帧动画、骨骼动画和形状关键帧等技术,创建出生动的角色动画和场景动画。
此外,Blender还提供了动画渲染和动画导出功能,方便用户将动画作品应用于各种媒体平台和项目中。
6. 物理模拟Blender内置了丰富的物理模拟引擎,用户可以模拟各种真实世界中的物理效果,包括碰撞、重力、刚体动力学等。
通过物理模拟,用户可以创建出更加真实和逼真的场景和效果。
同时,Blender还支持液体模拟、粒子系统和布料模拟等高级物理效果,进一步丰富了用户的创作可能性。
7. 渲染与后期处理Blender的渲染引擎提供了多种渲染方法和效果,包括光线追踪、辐射度计算等。
用户可以根据项目需求选择适合的渲染方式,实现高质量的图像和动画渲染。
振动传感器性能测试及振动测试系统建模与性能分析实验
![振动传感器性能测试及振动测试系统建模与性能分析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34ebc6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49.png)
振动传感器性能测试及振动测试系统建模与性能分析实验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各类型振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校准过程。
2. 掌握正弦、随机振动控制的基本过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校准过程中的参考谱。
3. 掌握振动传感器的动态校准方法并能计算出振动传感器的各项动态特性指标。
4. 了解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掌握振动测试系统的建模方法5. 对于测试后未达到设计指标的系统,应当能够设计出动态补偿滤波器以补偿系统的动态特性。
二、实验系统组成振动测试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振动控制系统,另外一部分就是远程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实验系统中,振动控制系统的振动台按照预先设定的参考谱进行振动。
标准传感器和被校传感器感受相同的振动,经过相应的变送器或放大器输出的电压信号送入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工作站(包括实验者开发的数据处理软件)通过网络中的服务器获得所采集的数字信号,进行后续的动态校准、建模与性能分析工作,如图1所示。
● ● ● ● ●●实验工作站(数据处理软件)图1 振动测试系统动态校准、建模与性能分析三、实验系统工作原理1、振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振动控制系统中的振动台产生动态校准、动态测试所需的标准振动信号。
振动控制系统由振动控制仪、功率放大器、振动台和反馈传感器构成,目的是使振动台按照预先设定的参考谱进行振动。
振动控制仪安装在工控机中,振动控制信号从工控机发出,经过功率放大器对控制信号进行放大,驱动振动台振动。
而振动台的振动情况由安装在台面中心的反馈传感器获取,经过电荷放大器传送至工控机中的振动控制仪,从而形成闭环控制使振动台能够按照设定参考谱进行振动。
在振动台的夹具台面上采用背靠背方式安装标准传感器与被校传感器,这样保证了它们感受的是相同的振动信号,通过采集两个传感器的输出并将其送入实验工作站,参与实验的人员就可以在远程计算机上进行振动传感器的校准、建模及性能分析了。
2 数据采集系统工作原理数据采集系统配有NI公司的数字化仪(PXI-5122),可以实现双通道信号的同步采样。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68f434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5.png)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在计算机领域,系统性能评估是一项关键的活动,旨在对计算机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指导和优化。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的流程以及常用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一、性能评估的流程1.确定评估目标:在进行系统性能评估之前,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范围。
例如,评估某个计算机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或资源利用率等。
2.收集性能数据:为了评估系统的性能,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性能数据。
这包括对系统运行的监视和记录,例如CPU利用率、内存使用情况、网络流量等。
3.分析性能数据:通过对收集到的性能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系统的运行特性和瓶颈所在。
例如,通过分析CPU利用率的历史数据,我们可以确定系统是否存在CPU资源不足的问题。
4.制定改进措施:根据性能数据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来优化系统的性能。
例如,如果发现网络带宽不足,可以考虑增加网络带宽或优化网络传输协议。
5.实施改进措施:将制定好的改进措施落实到系统中,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证。
在实施改进措施时,需要注意对系统的影响和风险评估,以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6.监控和评估:在改进措施实施后,需要对系统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改进效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如果发现新的问题或瓶颈,可以根据需要循环执行上述评估流程。
二、常用的性能评估指标1.响应时间:指系统从接收请求到完成该请求所需的时间。
响应时间是衡量系统响应速度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常见的性能评估方法包括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通过模拟用户访问量来评估系统的响应时间。
2.吞吐量: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或交易数量。
吞吐量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指标,用于评估系统的并发性能和处理能力。
常见的性能评估方法包括压力测试和容量规划,通过逐渐增加负载来评估系统的吞吐量。
3.资源利用率:指系统各种资源(如CPU、内存、磁盘、网络带宽等)的利用程度。
资源利用率是评估系统资源管理和优化的重要指标,用于发现和解决系统资源瓶颈。
软件测试中的性能建模与性能评估
![软件测试中的性能建模与性能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806ea0c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c.png)
软件测试中的性能建模与性能评估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性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
一个高效、稳定的软件能够提高用户体验,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软件在实际运行中能够满足性能需求,软件测试中的性能建模与性能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一、性能建模性能建模是软件测试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是通过模拟真实环境中的用户使用场景,对软件系统的性能进行预测和分析。
性能建模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早期阶段,识别和解决潜在的性能问题。
1. 性能需求分析性能需求分析是性能建模的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测试团队需要与业务部门合作,明确系统的性能指标和什么样的用户负载下需要满足这些指标。
例如,一个电商网站可能需要支持每分钟10,000个用户的并发访问量,响应时间不能超过2秒等。
2. 场景设计在性能建模的过程中,测试团队需要通过场景设计来模拟真实的用户使用行为。
场景设计应该尽量贴近真实情况,包括用户访问的频率、页面的访问顺序、数据输入的模式等。
通过合理设计场景,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
3. 负载生成工具的选择与配置负载生成工具是性能建模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模拟多用户同时访问系统的情况,帮助测试团队评估系统的负载能力和响应时间。
在选择负载生成工具时,需要考虑工具的灵活性、稳定性和易用性。
同时,根据系统的需求,配置负载生成工具的参数,例如并发用户数、请求的频率等。
二、性能评估性能评估是对软件系统在真实环境下的性能进行实际测试和评估。
通过性能评估,可以发现性能瓶颈,并进行优化,以确保系统能够在合理的负载下保持高效运行。
1. 测试环境准备在进行性能评估之前,需要搭建一个与实际生产环境相似的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应该具备与生产环境相同的硬件设备、网络环境和操作系统等,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性能基准测试性能基准测试是性能评估的重要步骤之一,它可以为后续的性能优化提供基准数据。
在性能基准测试中,测试团队模拟真实用户的访问行为,记录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用户数等性能指标。
基于OPNET的802.11建模与性能测试
![基于OPNET的802.11建模与性能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1b6a5d9d770bf78a652954b1.png)
基于O P N E T的802.11建模与性能测试仿真实验内容1.熟悉无线局域网络拓扑结构。
2.熟悉OPNET软件环境,在计算机通信网的学习基础上模拟802.11,掌握OPNET运行,了解802.11协议和应用领域。
3.在OPNET环境下建立802.11,并进行仿真调试,测试802.11的网络性能,包括网络时延、网络吞吐量和网络丢包率。
4.对仿真测试的数据、图表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包括原理,仿真结果,图表等),以报告的形式上交。
二、实验原理2.1 802.11概述无线局域网协议是以IEEE 802.II标准为基础。
该标准定义了一个信道接入控制(MAC)子层和3个物理(PHY)层。
IEEE 802.I I协议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能够提供与有线网络类似服务的无线网络。
IEEE 802.Il无线局域网的架构是用来支持一种移动站以分布式的方式进行协议会话的网络。
组成IEEE 802.I I网络可能有以下几种等级成分:(I)移动站(Station):移动站是直接与无线信道连接的组件。
它可以是移动的、便携式的或是固定的。
每个移动站支持包括授权、认证、密码保护和交换数据(MAC J]I~务数据单元)等服务。
(2)基本服务子集(Basic Service Set,BSS):一个IEEE 802.1 I无线局域网至少包含一个BSS。
BSS是由一系列可以互相通信的移动站组成。
如果基本服务子集中的所有移动站可以直接互相通信而不与有线网络相连,我们称该BSS为独立基本服务子集(Independent BSS)。
IBSS代表一种典型的自组织网络,它构成简单,规模小,而且源和目的结点之间的路由只有一跳。
如果BSS包含一个接入点(Access Point,AP),则称该BSS为“架构BSS(1nfrastructure BSS)”,意味着它可以作为更大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一个架构BSS中,所有移动站和AP进行通信。
AP既可以作为无线子网通向有线网络的入口设备,又可以作为本地无线子网路由交换设备。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介绍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的基本方法、工具和实践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介绍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的基本方法、工具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01ece7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d.png)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介绍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的基本方法、工具和实践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现代企业的服务器集群,还是个人电脑的性能提升,都需要通过系统性能评估来优化和改进。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的基本方法、工具和实践,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领域。
性能评估的重要性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对于各个领域的计算机应用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企业中,一台高性能的服务器能够带来更好的业务处理能力,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个人电脑领域,一台性能强大的电脑能够提供更流畅的用户体验,让用户能够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
性能评估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资源利用:通过性能评估,我们可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利用情况,包括处理器、内存、硬盘等各个方面。
通过优化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2.发现瓶颈与问题:在系统性能评估中,我们可以找出系统中的性能瓶颈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比如,在一个网络服务器中,可能会出现网络带宽限制、硬盘读写速度慢等问题,通过性能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
3.预估系统容量:通过性能评估,我们可以预估系统的容量,为后续的业务扩展和升级提供参考。
比如,在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中,我们可以通过性能评估来预估服务器的负载情况,为后续的用户增长提供相应的扩展方案。
4.产品评估和选择:在购买计算机产品时,性能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通过综合考量系统的性能指标,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计算机产品,避免因为性能不足而导致的使用困扰。
综上所述,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对于系统优化、问题解决和产品选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介绍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的基本方法、工具和实践。
基本方法在进行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
软件性能测试
![软件性能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6fa8601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e.png)
软件性能测试一、概述软件性能测试是指对软件系统在不同条件下运行时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测试软件的性能,可以发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性能瓶颈和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软件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软件性能测试的目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介绍,以及测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二、目的软件性能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软件系统在真实使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性、稳定性等指标。
通过性能测试,可以发现系统在负载高峰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是否存在资源瓶颈,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等问题。
性能测试还可以评估系统在不同硬件、网络和配置条件下的性能差异,为系统的优化和升级提供依据。
三、方法1. 定义性能测试目标:在进行性能测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测试目标可以是验证系统在1000并发用户下的响应时间是否满足要求,或者评估系统在每秒处理1000笔交易的情况下的吞吐量。
2. 设计性能测试方案:根据测试目标和实际情况,设计性能测试方案,包括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数据的准备等。
测试环境应该尽可能接近实际生产环境,包括硬件设备、网络配置、数据库等。
3. 执行性能测试:按照设计的测试方案,执行性能测试。
测试过程中需要记录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错误率等指标,并监控系统的资源使用情况,如CPU利用率、内存占用等。
同时,还需要对系统进行负载测试、并发测试和压力测试,以模拟真实使用场景下的情况。
4. 分析性能测试结果:通过对性能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表现,并找出潜在的性能问题。
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如性能监控工具、日志分析工具、性能建模等。
5. 优化和改进:根据性能测试的结果和分析,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可能的优化措施包括调整系统配置、优化代码逻辑、增加硬件资源等。
优化之后,需要重新进行性能测试,验证优化效果。
四、挑战和应对措施在进行软件性能测试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如:1. 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环境的搭建可能受到时间、资源和成本的限制。
性能测试管理
![性能测试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7868189d4d8d15abe234e88.png)
并发量与每秒交易量的联系 并发量用于考察系统的用户支撑能力 每秒交易量才是衡量大多数系统的真实压力的 正确指标 随着并发量的增加TPS并不是线性增长的
性能测试模型的两种形式
用户行为模型 描述高峰时期用户行为特点(瞬时模型) 优点:对与大多数性能测试工具而言实现简单 缺点:用户行为较难统计分析
系统业务模型 描述高峰时期系统业务特点(时段模型) 优点:相对于用户行为模型而言较容易获得 缺点:设置复杂,需要较高的工具技能
建立性能测试模型-用户行为模型
用户行为模型 高峰日 高峰时段 高峰时段用户行为统计
建立性能测试模型-系统业务模型
系统业务模型 高峰月 高峰日 高峰时段 高峰时段业务统计
测试启动
确定测试的负责人和组织结构。
明确测试的总体目标和范围
确认测试所需资源的情况
测试主管单位要下发相关调查表,获取业务方或开发方对 性能测试的需求信息:
典型交易列表
性能测试需求
性能指标 测试环境 数据量要求
注意: 调查表由实施测试的性能测试组下发 给业务方或者开发方,会有什么问题吗? 这里为什么说要由测试主管单位下发?
风险评估
可能影响测试过程的因素 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 规避方法
10分钟
课堂讨论-性能测试会遇到哪些风险: 分组讨论,收集意见 不做辅导
实例
《XXX项目性能测试方案》 《XXX项目性能测试计划》 《XXX项目典型交易列表》 《XXX项目环境需求表》
第四章 性能测试准备
测试环境准备
参测项目组: 提供测试环境需求信息 被测系统的部署和配置
模型测试方法
![模型测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cc091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4.png)
模型测试方法
模型测试方法
一、模型测试的定义
模型测试(Model Testing),又称为建模测试或系统建模测试,是一种针对软件系统模型进行验证和验证的测试活动,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一项重要测试活动。
它也是一种用于描述软件系统行为的实验室实验,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模型测试来评估系统模型的质量,是质量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模型测试的目的
模型测试的目的是使用技术手段验证和验证系统模型的质量,以确保系统模型能够按照设计者的要求和用户的需求满足软件系统的
运行要求。
三、模型测试的方法
1. 程序检查:程序检查是一种基础的模型测试方法,可以根据设计的模型描述,对设计过程中的模型进行代码检查,验证设计的模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风险模拟:风险模拟是一种仿真模型测试方法,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情况的环境,在模拟的环境中,测试模型的行为是否符合预期,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3. 仿真验证:仿真验证是一种功能性模型测试方法,可以利用仿真技术,通过验证模型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来评估系统模型的效果。
4.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一种实际模型测试方法,可以通过测
量模型在现实环境中的性能,来检验模型的可靠性、可行性和正确性。
四、模型测试的注意事项
1. 需要根据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执行环境来确定模型测试的策
略和方法;
2. 在模型测试过程中应该结合用例测试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3. 模型测试中同时应该进行性能测试,以便确定模型的可靠性;
4. 模型测试中需要涵盖什么可以根据系统的设计文档进行确定。
超级电容性能试验与建模研究
![超级电容性能试验与建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d77a23983c4bb4cf7ecd1e1.png)
作 者 简 介 : 隆 阳 ( 9 2 )男 , 士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城 市 客 车 串联 混 合 动力 系统 的优 化 匹 配 ;u iu u g i cr。 邓 18 一 , 硕 主 a nq e @ mal o . n
( 华 大 学 汽 车 安 全 与 节 能 国 家重 点 实验 室 ,北 京 清 10 8 ) 0 0 4
摘 要 : 验 研 究 了超 级 电容 的参 考 容 量 、 试 内阻 、 路 电 压 、 冲 功 率 等 主 要 性 能 参 数 。根 据 试 验 数 据 和 - 阶 串 开 脉 联 内阻 电路 模 型 建 立 超 级 电容 仿 真 模 型 , 并在 稳 态 工 况 和动 态 工 况试 验 中验证 了仿 真模 型 的 有 效 性 。 试 验 结 果表 明 , 模 型 可 以 用 于含 有 超 级 电容 的 混合 动 力 系统 仿 真 , 该 类 混 合 动 力 系统 的 动 态协 调 与 能 量 管 理 问 题 研 究 具 该 对
汽车道 路功 率需 求 工 况来 测 试 储 能 装 置 动态 性 能 。 测 试设 备持 续最 大 测试 功 率 为 8 w , O k 电流 工 作 范
围为 一5 0 0 最 大工 作 电压 为 5 0V, 据采 0  ̄5 0A, 0 数
2 )以计 算 的 5 放 电 , 1 5V 恒 流 放 电 到 C 从 2
有重要意义 。
关 键 词 : 级 电容 ;内阻 ; 真 ;模 型 ; 合 动 力 超 仿 混
中 图分 类 号 : TM5 5 3 文献 标 志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 2 2 2 1 ) 10 2 — 5 0 1 2 ( 0 0 0 —0 80 2
储 能装置 是影 响混 合 动力 车 辆 ( V)性 能 的 HE 重 要部件 。 目前 , 合 动力 车 辆 的储 能装 置 主要 有 混
5G信道建模与性能测试方法
![5G信道建模与性能测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fe5e1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f.png)
专题:移动通信(5G)测试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
我国在5G通信系统设备开发与制造方面全球领先,在通信技术应用领域正在全面走向国际前列。
但是在影响通信技术方向长远发展的颠覆性技术的孕育环境及验证能力方面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面向上述创新链的验证环境建设中,通信测试技术是推动关键技术突破、支撑国际标准工作、打造未来应用潜力的重要基础,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络通信领域创新链验证平台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打造网络通信技术创新链“镜子”的核心支撑技术。
通信测试技术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改变跟随式研究情况,强化我国通信与网络领域优势,实现通信与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2021年2月10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要建设质量强国,锻造高质量产品,过硬的测试技术与测试装备是前提。
随着我国信息通信产业进入全球前列,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测试技术与仪器仪表装置也面临研发超前一步、精准度提高一步、系列产品扩大一步等迫切需求。
这需要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等携手前行,潜心研究测试技术,匠心创新产品研发,为推动我国信息通信业的高质量发展奉献我们的力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2021年2月10日通信测试是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信测试客观中立、高于被测方精度的技术门槛,决定了通信测试机构作为设备商和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肩负了不同而重要的责任。
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给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研发新的测试形态和测试方法是不得不面对的考验,这无疑给我国通信测试产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一定的制约,但也是重新探索新的发展定位和路线的契机。
运营商引领需求,设备商引领技术,测试商是跟随还是引领?如果引领,又应该引领什么?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水泵性能测试与性能曲线建模
![水泵性能测试与性能曲线建模](https://img.taocdn.com/s3/m/9827b01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c.png)
水泵性能测试与性能曲线建模近年来,随着水泵在工业和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其性能的测试和性能曲线的建模越来越受到重视。
水泵的性能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水流输送能力、效率以及功率消耗情况,从而为工程设计和运行提供准确的依据。
而性能曲线的建模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预测水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特点。
一、水泵性能测试在进行水泵性能测试之前,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合适的测试系统。
该系统通常由水泵、出水管道、流量计、压力计等组成。
测试时,通过改变水泵的进口压力或流量来模拟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然后测量出水管道中的流量和压力变化情况,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对于水泵性能的测试,最基本的数据是流量和扬程。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水泵的水量,单位通常为升/秒或立方米/小时;而扬程则是指水泵所能提供的水的垂直提升高度,单位通常为米。
通过测量不同流量和扬程下的数据,可以得到水泵的性能曲线。
水泵的性能曲线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部分:水泵的扬程-流量曲线、水泵的效率-流量曲线和水泵的功率-流量曲线。
扬程-流量曲线反映了水泵在不同流量下的扬程特性,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水泵以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效率-流量曲线则反映了水泵在不同流量下的能量利用效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水泵的能耗情况。
而功率-流量曲线则反映了水泵在不同流量下的功率消耗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泵的运行能力。
二、性能曲线建模对水泵性能曲线的建模是根据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数学拟合来实现的。
常用的拟合方法有多项式拟合、多变量曲线拟合和神经网络拟合等。
这些方法可以将测得的数据点进行拟合,进而得到一条平滑的曲线,以便更好地描述水泵的性能特点。
在性能曲线建模中,多项式拟合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选取合适的多项式次数,将数据点拟合成一个多项式曲线。
多项式拟合可以有效地描述水泵性能,但在拟合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次数,以避免过度拟合或欠拟合的情况发生。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多变量曲线拟合,该方法可以同时考虑多个变量对水泵性能的影响。
橡胶材料的性能测试与建模
![橡胶材料的性能测试与建模](https://img.taocdn.com/s3/m/ba65484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a.png)
橡胶材料的性能测试与建模橡胶材料是一类常用的弹性材料,它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领域。
然而,当橡胶产品需要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时,为了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对橡胶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和建模,以便优化材料配方、预测产品寿命等。
一、橡胶材料的性能测试橡胶材料的性能测试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和化学性能测试两大类。
其中,物理性能测试涉及到弹性力学、电性质、热学性质等,而化学性能测试则主要针对材料的化学稳定性、耐油性、耐极性液体和耐候性等。
1.弹性力学测试橡胶材料的弹性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并恢复原状的能力。
这类测试的常用指标包括拉伸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回弹率等。
其中,拉伸试验是最基本的弹性力学测试方法,通过在标准测试机上对橡胶试样施加拉伸力来测定材料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
对于柔软材料如橡胶,除了常规拉伸试验外,还可以进行压缩、剪切等复杂载荷下的试验。
2.电性质测试橡胶材料的电性质主要包括耐电压、表面电阻率、体积电阻率、介电常数等。
其中,耐电压是指材料在电场作用下能承受的最大电压,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则分别反映了材料表面和内部的电导性能。
3.热学性质测试橡胶材料的热学性质包括导热性、热膨胀系数等。
其中,导热性主要与材料分子结构和密度有关,可通过热导仪进行测试。
而热膨胀系数则是指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膨胀程度,也被广泛用于设计耐高温材料。
4.化学性能测试橡胶材料的化学稳定性、耐油性、耐极性液体和耐候性等也是常用的性能测试指标。
其中,化学稳定性测试的方法主要包括耐老化性、耐氧化性和耐紫外线性,通过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长期使用条件下的材料性能变化。
耐油性是指材料在存在油类物质的环境中的性能变化情况。
耐极性液体主要包括酸、碱等强酸强碱溶液。
而耐候性则是指材料在不同气候下的性能表现,包括耐热、耐潮湿、耐低温等。
二、橡胶材料建模在对橡胶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后,可以利用测试数据建立橡胶材料模型。
RPR网络的OPNET建模与性能测试
![RPR网络的OPNET建模与性能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901ba28ad4d8d15abe234e26.png)
Ke r s y wo d :Re i e tP c e n ( ; P T sl n a k t i Ri g Rf R) O NE ;mo e ig p f r n e tsi g d l ; e o ma e e t n n
作 为 一 种 新 型 网 络 结 构 干 数 据 传 输 技 术 ,弹 性 分 组 环 ¨ R R( ei e t a k t i ) 用 _ 环 结 构 、 间 复 刚 、 扑 自 P R s in P c e n 采 舣 l R g 空 拓 动识别 、 护倒换 和统计复 川等技术 . 承以往各种 技术 的 保 继 优 点 许 克 服 其 不 足 之 处 , 可靠 性 、 效 性 和 经 济 性 f 一 , 集 岛 身 成 为 优化 城 域 网 I 数 据 传 输 的 选技 术 。 『 1 O N T 网络 仿 真 软 件 的 3 建 模 体 系 可 精 确 模 拟 现 实 PE 『的 网 络 , f I 同时 其 提 供 的 多种 通 信 机 制 可 真 实地 模 拟 网 络 l f I
RPR e wo k OPNET o e i nd pe f r a e t s i nt r m dl ng a r o m nc e tng
CHEN Me g O a l n , E n ,A F — a g T NG h u i Z o
f o eeo  ̄ r a o n eeo mu i t nE gneig G in n s f lg C l fh 'm t nadT l m nc i n i r , ul n r0 o o i c oo e n i ei
MA 控 制 C
环 路
T往 发
I 户层 客
而 I 闻
极端温度下气囊爆破仿真中内饰件材料性能测试与建模
![极端温度下气囊爆破仿真中内饰件材料性能测试与建模](https://img.taocdn.com/s3/m/057c8566fc4ffe473368ab95.png)
极端温度下气囊爆破仿真中内饰件材料性能测试与建模成薇曾宪菁王明张统超邵庆贤(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海201201)【摘要】文章针对安全气囊子系统爆破问题,为解决塑料材料在极端温度下高速拉伸设备受限、高速材料参数难以获取以及缺乏准确材料模型进行描述的问题,提出通过测量样条在不同测试速度下的横梁位移、使用横梁位移计算材料应变率对于曲线中应力水平的放大作用、使用Coper-Symonds方程对应变率效应参数进行拟合的方法,建立了材料在极端温度和高应变率耦合环境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及参数处理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及对标验证,确保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Aimed at airbag system blasting problem,in order to overcome difficulty of obtai-ning accurate material model resulting from limited capability of high speed stretch test equipment un-der extreme temperature condition,material mechanical model in the coupled condition of extreme tem-perature and material mechanical model in the coupled condition of extreme temperature and high speed strain rated by way of measuring beam displacement in different deformation speed are built,strain rate effect on the material strain-stress curve which significantly amplify the material stress level is calculated,fitting of strain rate parameter with Coper-Symonds equation is conducted.Finally,through simulation and benchmarking,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is ensured.【关键词】材料测试高速拉伸气囊爆破极端温度doi:10.3969/j.issn.1007-4554.2019.02.030引言安全气囊子系统在极端温度环境下的爆破仿真中,材料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分析的关键,但也存在难点。
测试建模方法范文
![测试建模方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2314e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5.png)
测试建模方法范文测试建模是一种软件测试方法,通过对系统进行建模分析,以验证和评估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它是测试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行为,发现问题和改进设计。
本文将介绍测试建模的相关概念、常用方法和实施步骤,并对其优点和局限性进行讨论。
测试建模是一种将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和概念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或系统的抽象过程。
在软件测试中,测试建模指的是将系统的功能、性能和行为进行建模,以便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特征,并通过模型检查、仿真等方法进行系统测试。
测试建模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提前预测系统的行为,减少测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测试建模的常用方法包括状态图、数据流图、活动图、用例图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层次和粒度上描述了系统的不同方面和特征。
例如,状态图描述了系统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和变化;数据流图描述了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转换过程;活动图描述了系统中的活动和操作过程;用例图描述了系统的功能和用户的需求等。
测试建模的实施步骤通常包括需求收集、模型设计、模型验证和模型分析等。
首先,测试人员需要收集系统的需求和规格,了解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然后,根据需求和规格,设计系统的模型,使用合适的建模方法描述系统的各个方面和特征。
接下来,测试人员需要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模型与实际系统的一致性。
最后,测试人员可以对模型进行分析,通过模型检查、仿真等方法评估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测试建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测试建模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在系统设计和实施阶段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测试建模可以通过模型分析和模型检查等方法自动化地发现系统中的错误和缺陷,节省测试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测试建模还可以提高测试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测试的可重复性,减少测试过程中的遗漏和重复。
然而,测试建模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测试建模过程中涉及到的模型和方法可能很复杂,需要测试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1 2 3 4
步骤 登陆 进入缴费界面 缴费 退出
事务点 Yes No Yes No
7 June. 2009 Confidential
End
Start
确定上线基础数据规模
基础数据模型
预测阶段性基础数据规模
确定参测阶段
确定基础数据真实度
7 June. 2009 Confidential
End
Start
确定虚拟用户测试数据量
测试数据模型
确定测试数据真实度
确定数据量验证方法
确定数据补充方法
7 June. 2009 Confidential
实用测试管理方法论
7 June. 2009 Confidential
第一章 性能测试模型
业务模型
数据模型
监控模型
测试模型
执行模型
7 June. 2009 Confidential
风险模型
业务模型
数据模型
响应时间业务模型
基础数据模型
吞吐量业务模型
测试数据模型
7 June. 2009 Confidential
业务模型 执行模型 确定负载环境部署方案 监控模型 确定监控环境部署方案
End
7 June. 2009 Confidential
Start 测试模型 划分测试的阶段
分析测试阶段 模拟测试阶段
确定测试内容和顺序
分析测试阶段 设计测试场景 模拟测试阶段
基准测试 配置测试
7 June. 2009 Confidential
基准测试 负载测试 压力测试 容量测试 稳定性测试来自设计测试脚本End
续前
设计测试场景
测试内容 基准测试 阶段选择 Yes Yes No No No Yes Yes No No Yes 8hour 50 1user/s 1user/s User1=5%;…User5=20% 5min 15min 1 [20,50,100] N/A 1user/s N/A 1user/s User1=5%;…User5=20% 时长 5min 15min 并发数 1 [5,15,30…] 启动方式 N/A 1user/s 结束方式 N/A 1user/s 虚拟用户 ALL User1=5%;…User5=20%
性能测试建模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 Sept. 7 June. Copyright 2008 2009 2012 By Neusoft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Confidential © Neusoft Confidential
提纲
• •
第一章 性能测试模型 第二章 模型设计过程
分 析 测 试 阶 段
配置测试 压力测试 容量测试 稳定性测试 基准测试
模 拟 测 试 阶 段
负载测试 压力测试 容量测试
7 June. 2009 稳定性测试 Confidential
续前
设计测试脚本
VUser_Name=[缴费] Script_Name=[JF] 验证点 No No Yes No ThinkTime 1s 5s 1s 0s 参数化 Yes No Yes No 10,000个缴费号码 参数化数据量 50个操作员
稳定性测试
第二章 模型设计过程
1节 – 业务模型 2节 – 数据模型 3节 – 风险模型 4节 – 测试模型 5节 – 监控模型 6节 – 执行模型
7 June. 2009 Confidential
Start 确定测试范围
例: CallCenter的 接入量
确定在线用户数 响应时间业务模型 确定参测业务种类
End
Start
标性 准能 过测 程试
确定过程风险
风险模型
确定人员风险
确定技术风险
确定环境风险
7 June. 2009 Confidential
End
Start
确定监控对象
监控模型
确定监控点
确定监控方式
确定监控人员
7 June. 2009 Confidential
End
Start
确定应用环境部署方案
确定参测业务百分比
确定期望响应时间
7 June. 2009 Confidential
End
Start 确定测试范围
例:200万用 户3天之内完 成缴费等交 易
吞吐量业务模型
确定交易数/时间段 确定参测业务种类
确定参测业务百分比 确定参测业务 期望响应时间
7 June. 2009 Confidential
执行模型
风险模型
应用环境部署方案
过程风险
负载环境部署方案
人员风险
监控环境部署方案
技术风险 环境风险
7 June. 2009 Confidential
测试模型
监控模型
基准测试 分析测试阶段
硬件资源监控
配置测试
应用服务监控
模拟测试阶段
负载测试
数据库监控
压力测试
网络监控
容量测试
7 June. 2009 Confident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