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中医辨证施治Word 文档
中医经方辨证论治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为帕金森病中医治疗提供指导
03
根据研究成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明确、具体的中医经方
辨证论治帕金森病的方案和建议。
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深入研究帕金森病中医证候本质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本质,揭示其与西医病 理生理之间的联系。
拓展中医经方的应用范围
在验证中医经方对帕金森病治疗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领域 的应用范围。
04
森病案例分享
案例选择与纳入标准
选择标准
符合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年龄、性别、病程等不限,愿意接受中医经方治疗并签署知情 同意书。
纳入标准
具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包括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以及相应的影像学和 实验室检查资料。
诊疗过程及效果展示
诊疗过程
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选用适当的中医经方进行治疗,如补阳还五汤、真武汤、镇肝熄风汤等,同时配合针灸、 推拿等非药物治疗。
中医经方辨证论治帕 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目录
• 引言 • 中医经方辨证论治帕金森病理论基
础 • 临床疗效评估指标与方法 • 实证研究:中医经方治疗帕金森病
案例分享
目录
• 问题与挑战:当前存在问题和未来 发展方向
• 总结与展望:提高中医经方辨证论 治帕金森病水平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01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
结合中医经方和西医治疗手段,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提高临 床疗效。
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01
加强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中西医诊治震颤麻痹(帕金森病)良方
中西医诊治震颤麻痹(帕金森病)良方【概述】震颤麻痹又名帕金森病,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强直、震颤和体位不稳为主要症状。
震颤麻痹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颤证的范畴。
颤证又称颤振、振掉、震颤。
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坚持工作和自理生活;重者头部震摇大动,甚至有痉挛扭转样动作,两手及上下肢颤动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
本病老年人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本病基本上属于中、老年疾患;40岁以前发病者甚少,而60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达1%。
单纯老年化并非病因,但老年化的规律可能助长发病机制。
一是黑质细胞逐年减少;二是神经细胞内的单胺氧化酶含量居高不下,易于氧化外来致病因子。
80年代初期在洛杉矶偶然发现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一种海洛因类的衍生物,注射或长期接触后,能产生酷似本病的症状、进行性过程和病理变化。
用之于其他灵长目动物亦然。
进一步了解发现MPTP经氧化后成为对黑质细胞有特异性毒性的MPP+根,在胶质细胞内短期或长期蓄留后,作用于黑质细胞的线粒体而阻碍其呼吸功能。
从而建立了环境因素病因学,其来源包括多种分子式类似的工业毒素和农业毒素。
虽然如此,在大致相同环境中,患病者究属少数。
动物实验也常显个体差异。
很可能有遗传因素决定本病的易感性。
此外,也有少量报告家庭性帕金森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等。
发病特早者(20岁以下)尤其多有近亲同病史。
这些可能是本病的亚型。
二、中医病因病机颤证多由肝肾阴亏,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而致;或风火夹痰,互阻络道而成。
兹分述如下:(一)肝肾阴亏是颤证的常见原因,尤其以老年人为多。
肝主藏血,肾主藏精。
如摄生不慎,或疾病所伤,肝肾阴虚,精血俱耗,以致水不涵木,风阳内动,筋脉失养,颤动振掉,或拘急强直等证遂由此而作。
(二)气虚血少气血亏虚造成颤证,亦为临床所常见。
帕金森病治疗方剂
帕金森病治疗方剂治帕金森病(肝肾阴虚)方:处方:怀牛膝、生赭石各30克,生麦芽、茵陈、川楝子各6克,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版、生白芍、玄参、天冬各15克,甘草4.5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
症见眩晕欲扑,头摇而痛,项强肢颤,语言蹇涩,手足麻木,步履不正,苔白腻,脉弦。
治帕金森病(风痰阻络)方:处方:白附子、胆南星、白僵蚕、全蝎、川芎、独活、当归、白芍各10克,秦艽15克,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甘草各6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祛风化痰通络。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中医辨证属风痰阻络型。
症见主要表现为胸闷,语言蹇涩,手足麻木,苔白腻,脉滑。
治帕金森病(气虚血瘀)方:处方:生黄芪30克,赤芍10克,当归尾、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气活血。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
症见除震颤等主症外,还可见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少气懒言,唇紫暗,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
帕金森病属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帕金森病患者逐渐增多。
那么,帕金森病有中草药可以治疗吗?有效吗?用中草药处方治疗,一般常用平肝潜阳的方法,代表方如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还有人应用调补气血的方法治疗,如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等;也有人用用汗、吐、下法配合,攻伐痰热,如定振丸方或防风通圣散方。
不少医生在门诊的治疗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独特思路和经验。
目前发现川朴、枳壳对僵直有一定的疗效,真珠母、羚羊角、牡砺对震颤有一定的作用。
具有麻醉作用的中药如洋金花也症状改善作用。
当然,这是中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如药不对症,服用后并不会产生很好效果,还会加重患者的不适。
帕金森的治疗方法(肝肾阴虚) 处方:天麻、玄参、生地、桑寄生、茯神各12克,石决明18克,钩藤、代赭石、夜交藤、龟版各2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5克,白芍、天冬、怀牛膝、杜仲、黄芩、栀子各10克。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氏病病例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氏病病例分析王XX,男,90岁,住院号:448675,初诊日期:2016 年8月4日。
主诉:下颌及舌体震颤2年余。
病史:患者于2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颌及舌体不自主震颤,语言流利,四肢活动可,当时神清,无头晕头痛,无胸闷憋气、二便失禁等症,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查多巴胺转运蛋白现象示:双侧纹状体区多巴胺转运蛋白密度减低,诊断为“帕金森氏病”,并予口服美多巴治疗,经治震颤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近2月于我院针剂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现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病区。
现症:神清,精神可,语言清晰流利,反应迟钝,下颌及舌体不自主震颤,偶右手不自主震颤,行走迟缓,口角流涎,饮水偶呛,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痰,偶胸闷憋气,无头晕头痛、胸痛等症,纳可,寐安,小便调,大便干燥,2日一行。
高血压40余年,最高180/8OmmHg左右,平素口服施慧达半片1/日,血压控制在120-130/7OmmHg左右。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T: 36.2o C, P: 60 次/分,R: 18次/分,BP:169∕84mmHg o西医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被动体位,查体欠合作,肌力上肢肌力5级,下肢肌力4级。
中医查体:面色偏红,语言清晰流利,反应迟钝,下颌及舌体不自主震颤,偶右手不自主震颤,行走迟缓,口角流涎,饮水偶呛,纳可,寐安,小便调,大便干燥,2日一行。
舌紫暗,苔黑,脉弦细。
ECG:窦性心律、左心室肥大。
多巴胺转运蛋白现象:双侧纹状体区多巴胺转运蛋白密度减低。
颅脑MR平扫:1、脑白质少许脱髓鞘斑;2、脑萎缩。
西医诊断:帕金森氏病高血压病中医诊断:颤病证型诊断:痰热动风证治疗原则:化痰熄风,滋补肝肾,疏通经络,补益脑髓。
针灸取穴:百会、四神聪、内关(双)、人中、风池(双侧)、完骨(双侧)、天柱(双侧)、太溪(双)、行间(双)、丰隆(双)、头维(双)、曲池(双)、合谷(双)、太冲(双)、足三里(双)。
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张先生今年71岁,患帕金森已经数年,数年之间一直用西药坚持治疗,但是可能是因为年老多病的原因,治疗效果一直不明显,而且因为各类基础性疾病,往往容易引发各类不良反应。
在一次医院就诊时,家人和医生谈及张先生现在的病情,医生在评估病情之后,认为既然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可适当采用中医药治疗。
但是考虑到每个患者可能体质不同,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建议张先生再到中医门诊部做病情诊断,然后让药房针对性抓药。
那么对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而言,中医辨证施治应注意什么呢?1 中医对帕金森的认识尽管古代中医典籍中,并没有明确的帕金森字样,但并不意味着古人对此类型疾病一无所知。
事实上,有关“颤证”的记载,即为中医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认识。
病人头部与肢体通常有不自觉颤抖与摇动的表现,而且自制力较差,有些病人四肢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若病人病情严重,头部可能有振摇表现,肢体处于一直颤动的状态,自理能力每况愈下。
各中医典籍中,《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掉”字即为震颤之意。
《素问·五常政大论》记载到“掉振鼓栗”、“掉眩巅疾”,表明颤证病人的主要表现为肢体摇动,和肝肾等脏器功能高度相关。
《赤水玄珠》中记载,颤证和人体血虚、气虚等病因病机相关。
若肾阴不实、痰火上升,也会引发颤证。
《张氏医通》中同样阐述了颤证的病因,医者认为痰浊、内火、风邪、瘀血等为颤证主要病因,更应当辨证施治。
2 中医针对帕金森辨证施治的思想帕金森(颤证)的治疗要点,应当先分清标本虚实。
依照中医分类,虚证为气血不足和肝肾亏虚,实证包括痰浊、瘀血、内火和风邪等。
通常情况下,若病人周身乏力、四肢颤抖、腰膝酸软、病榻缠绵、体质瘦弱、身体疲劳感加重、心烦意乱,通常为虚证导致;若病人肢体僵硬、四肢震颤剧烈、胸腔烦闷、思虑难安、郁郁不乐、易于发怒等,通常为实证导致。
如果病人久治不愈,通常兼具内外虚实之证。
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通常需要结合患者发病时间。
帕金森中医辨证
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医院帕金森康复治疗中心中医理论认为:帕金森病具有缓慢起病、逐渐加重的特点,属中医“虚损”范畴,病名称之为“颤痉”,“颤”指肌肉震颤;“痉”指肌肉强劲、不柔韧。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有以颤为主、以痉为主、颤痉并存三型,分初、中、晚三期。
主要病变脏腑在肾、脾、肝三脏。
因“肾主骨,生髓,上荣于脑”,肾虚则脑髓不足,反应迟钝,动作徐缓;“脾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亏乏,肌肉失养,加之脾虚运化水湿停蓄,浸渍腠理,导致肌肉强劲拘挛而失其柔韧。
同时,口水多、流涎、痰多呛咳等,都是脾胃虚弱、痰湿内盛的表现;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不能涵养肝木,致虚风内动,震颤由是而生。
肾亏脾虚是发病的关键,痰阴、水湿、瘀血停蓄是使病情加重的因素。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立足于“滋肾补脑、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缓肝熄风”。
痰瘀同源,有血瘀征象者,应佐以活血化淤。
帕金森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累及脏腑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又因疗程较长,随着治疗的进展,证候、症状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治疗本病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病期辩证施治、随证加减,很难用某个固定的处方完成治疗,但补肾健脾应始终是治疗大法的中心环节。
只有肾精充足,气血旺盛,才能改变脑髓不充、筋肉失养的病理状态,使本病有治愈的可能。
“中医中药综合疗法”的优势:1、在数千种药材中提取筛选出八十多种名贵中药从根本上治疗帕金森、脑萎缩、中风后遗症,用药15天左右见效,1-3个疗程即可康复。
郑重承诺:用药15天无效退款。
2、纯中药绿色疗法,无任何毒副作用。
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医院帕金森康复治疗中心,专家组联合研制出专治帕金森、脑萎缩、脑出血等引起的帕金森综合症的特效药物,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手足颤抖,肢体僵硬,走路不稳,小碎步,拿不稳筷子,头痛失眠,晚上睡不着,大小便不能自理,记忆力减退,流口水,舌头僵硬,说话不清楚,后期病人生活无法自理等症状,具有疗程短、治愈高、不易复发等优点!本中心有著名老中医脑病专家坐诊,独创中医中药综合疗法,专治头、手、足颤抖,肌内僵直,走路拖步,小碎步,后期病人生活无法自理者,疗效确切,不论患者病史长短,病情多么严重,在这里一个月30天只花几百元钱就能让您体验到实实在在的明显效果,2-3个疗程即可康复,用药15天无效退款!具有解除国内外中医治疗帕金森、帕金森综合症的一大难题!积极应对帕金森帕金森综合症的威胁.3、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快速缓解病情,改善症状,标本兼治。
中医医案——帕金森病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补肾活血法治疗颤证病案:王某,女,68岁,2014年7月13日。
主诉:下颌及肢体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
病史:该患五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颤抖,未引起重视。
一年后出现右下肢颤抖,行动困难,到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美多芭半片一日四次口服,症状好转。
近一年患者出现四肢震颤,便秘,尿频症状,拒绝美多芭加量及其他药物口服。
初诊:四肢及下颌静止性震颤,面部表情呆板,慌张步态,尿频,便秘,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涩。
西医诊断:帕金森病中医诊断:颤证辨证审机:肾虚髓海不足,元神失常,运动失调,血瘀络损,四肢失其濡养。
治法:补肾活血方药:肉苁蓉20克山萸20克当归20克何首乌15克赤芍20克菖蒲20克熟地20克川芎2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水蛭20克麻仁20克郁李仁20克厚朴20克甘草10克。
十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服上方十剂,尿频、便秘明显好转,四肢及下颌震颤略有好转,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
效不更方,继续服上方十剂。
三诊:服上方十剂,患者无明显尿频、便秘症状,四肢及下颌震颤好转,慌张步态略有好转,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
方药:肉苁蓉20克山萸肉20克当归20克何首乌15克赤芍20克川芎20克菖蒲20克熟地20克水蛭20克杜仲20克寄生20克地龙15克甘草10克。
十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四诊:病人四肢及下颌静止性震颤明显好转,慌张步态略有好转,无尿频,大便日行一次,质软,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方药:肉苁蓉20克山萸肉20克当归20克何首乌15克赤芍20克川芎20克菖蒲20克熟地20克水蛭20克杜仲20克寄生20克地龙15克麻仁10克甘草10克。
十剂上药物研细末,9克每次,日2次温服。
按语颤证主要病机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
治法上多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而忽视了针对其病因肾虚血瘀的治疗。
帕金森丨中医辨证论治
帕⾦森⼁中医辨证论治
痰热动风型帕⾦森病
症状: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或肢体震颤,胸脘痞满,头晕或头沉,咯痰⾊黄,⼩便短⾚,⼤便秘结,⾆质红或暗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化痰,息风⽌颤。
脾肾阳虚型帕⾦森病
症状: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悸懒⾔,动则⽓短,⾃汗,⼩便清长或⾃遗,⼤便溏,⾆淡苔薄⽩,脉沉细⽆⼒。
治则: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不⾜型帕⾦森病
症状:病久⽓⾎不⾜,不能荣于四末,筋脉拘急震颤,⾯⾊⽆华,神疲乏⼒,动作困难,⾃汗头晕,纳差便溏,⾆淡苔⽩,脉细。
治则:益⽓养⾎,息风通络。
⽓虚⾎瘀型帕⾦森病
症状:动作减少,迟缓,表情呆板,肢体僵硬,屈伸不利,乏⼒⽓短,⾃汗,时有头部刺痛或头部摇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则:健脾益⽓,活⾎化瘀。
风阳内动型帕⾦森病
症状:头摇肢颤,不能⾃⽌,头晕头胀,⾯红,⼝⼲⾆燥,急躁易怒,或项强不舒,⾆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则:育阴潜阳。
肝肾阴虚型帕⾦森病
症状:四肢震颤,⽇久不愈,拘急强直,头晕⽬眩,⽿鸣,腰膝酸软,肢体⿇⽊,五⼼烦热,⼤便秘结,⾆红苔少,脉弦细。
治则:补益肝肾,滋阴息风。
⾦匮⽌颤汤认为本病之发⽣多由肝肾阴虚,⽓⾎不⾜,筋脉失养,⽽致虚风内动,运⽤养⾎活⾎、补益肝肾、熄风通络之品较易收效。
但在临床中应结合每个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才能提⾼疗效。
⾦匮⽌颤汤源⾃《⾦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被后世誉为“⽅书之祖”】。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颤病(帕金森病)中医护理常规一、常见证候要点1.肝血亏虚,风阳内动证:肢体颤振,项背僵直,活动减少,面色少华,行走不稳,头晕眼花,心烦不安,不寐多梦,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
2.痰热交阻,风木内动证:头摇肢颤,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胸前倾,活动缓慢,胸脘痞闷,烦热口干,心中懊恼,头晕目眩,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3.血脉瘀滞,筋急风动证:头摇或肢体颤振日久,面色晦暗,肢体拘痉,活动受限,项背前倾,言语不利,步态慌张,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静止性震颤1、观察震颤发作时肢体情况。
2、指导放松情绪,以免紧张加重震颤症状。
3、艾灸:取患侧曲池、外关、肩井、足三里、三阴交。
4、穴位拍打:取经络胃经、胆经、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等阳经。
5、穴位敷贴:取神阙,予葱白、大黄、吴茱萸等穴位敷贴。
(二)肌强直1、观察患者移动和改变体位的能力、精细举措和整体举措、主动和被动的活动能力。
2、物理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达到松弛痉挛肌的目的,同时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及肌力和功能的恢复。
3、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对缓解肌强直有一定疗效。
4、指导功能锻炼。
三、中医特色治疗(一)康复护理1、放松锻炼:放松和深呼吸锻炼有助于减轻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紧张,减轻在公共场所行动不便,动作缓慢及肢体震颤等症状。
2、关节运动范围训练:力求每个关节活动都要到位,注意避免过度的牵拉及出现疼痛。
3、平衡磨炼:增强姿势反射、平衡、活动转移和旋转活动的磨炼。
双足分开站立,向前后摆布移动重心,跨步活动并保持平衡;躯干和骨盆摆布旋转,并使上肢随之进行大的摆动;重复投扔和拣回物体;活动变更磨炼包括床上翻身、1上下床、从坐到站、从床到椅的转换等。
4、步态磨炼:关键在于举高脚尖和跨大步距。
患者两眼平视,身体站直,两上肢的协调摆动和下肢起步合拍,跨步要尽可能慢而大,两脚分开,两上肢在行走时做前后摆动,同时还要进行转弯和跨越障碍物磨炼。
帕金森的中医辩证与治疗
帕金森的中医辩证与治疗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以上的人群。
早期主要表现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行动缓慢、动作起动困难和姿势异常等。
静止性震颤即患者的手或臂不受控制地发抖,在休息时出现或情绪紧张时加重;其它早期症状包括开始活动时感到困难,其后双臂和双腿经常震颤,上肢不能作精细动作,乃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穿衣、脱鞋、洗漱都感到困难。
由于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障碍是病残的主要因素。
帕金森病常伴有抑郁、焦虑、肢体酸痛不适、便秘、多汗、流涎等。
1、颤证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
上述各种原因,导致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或痰浊、瘀血壅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或热甚动风,扰动筋脉,而致肢体拘急颤动。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其中又有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瘀血生风、痰热动风等不同病机。
健脑解颤汤法,中医方剂名。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以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抽搐,抽动都是和肝风内动有关的)为原理,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帕金森病、手抖、头抖、走路不稳、身体僵硬、肢麻震颤、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黏、等症状、特发性震颤等,尤其对帕金森患者更为适用。
常用方法有镇肝熄风,舒筋止颤法,清热化痰,平肝熄风法、益气养血,儒养筋脉法、填精补髓,育阴息风法、补肾助阳,温煦筋脉法等。
1.证名:风阳内动证症状: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
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镇肝息风,舒筋止颤。
2.证名:痰热风动证症状:头摇不止,肢麻震颤,重则手不能持物,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黏,甚则口吐痰涎。
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平肝息风。
3.证名:气血亏虚症状:头摇肢颤,面色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
颤病 (帕金森病) 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护理常规一、常见证候要点1.肝血亏虚,风阳内动证:肢体颤振,项背僵直,活动减少,面色少华,行走不稳,头晕眼花,心烦不安,不寐多梦,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
2.痰热交阻,风木内动证:头摇肢颤,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胸前倾,活动缓慢,胸脘痞闷,烦热口干,心中懊恼,头晕目眩,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3.血脉瘀滞,筋急风动证:头摇或肢体颤振日久,面色晦暗,肢体拘痉,活动受限,项背前倾,言语不利,步态慌张,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静止性震颤1、观察震颤发作时肢体情况。
2、指导放松情绪,以免紧张加重震颤症状。
3、艾灸:取患侧曲池、外关、肩井、足三里、三阴交。
4、穴位拍打:取经络胃经、胆经、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等阳经。
5、穴位敷贴:取神阙,予葱白、大黄、吴茱萸等穴位敷贴。
(二)肌强直1、观察患者移动和改变体位的能力、精细动作和整体动作、主动和被动的活动能力。
2、物理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达到松弛痉挛肌的目的,同时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及肌力和功能的恢复。
3、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对缓解肌强直有一定疗效。
4、指导功能锻炼。
三、中医特色治疗(一)康复护理1、放松锻炼:放松和深呼吸锻炼有助于减轻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紧张,减轻在公共场所行动不便,动作缓慢及肢体震颤等症状。
2、关节运动范围训练:力求每个关节活动都要到位,注意避免过度的牵拉及出现疼痛。
3、平衡训练:加强姿势反射、平衡、运动转移和旋转运动的训练。
双足分开站立,向前后左右移动重心,跨步运动并保持平衡;躯干和骨盆左右旋转,并使上肢随之进行大的摆动;重复投扔和拣回物体;运动变换训练包括床上翻身、上下床、从坐到站、从床到椅的转换等。
4、步态训练:关键在于抬高脚尖和跨大步距。
患者两眼平视,身体站直,两上肢的协调摆动和下肢起步合拍,跨步要尽量慢而大,两脚分开,两上肢在行走时做前后摆动,同时还要进行转弯和跨越障碍物训练。
中医治疗帕金森
④改善了病变脑组织的修复条件;有人观察到针灸可一过性的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并使这一效应持续.无论是针灸提高了抗自由基酶活性,还是提高大脑内的血流状况,均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
7、瘀血阻络 :肢体震颤,肌强直,动作徐缓,肢体疼痛固定不移,屈伸不利,面色晦暗,舌质紫暗 ,或有瘀斑,或舌下青筋横暴,脉弦涩或细。 治法:活血化瘀,熄风活络。 主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若气虚甚,加党参30g;震颤明显,加蜈蚣4条,僵蚕12g。
8、 气血两虚 :震颤日久,程度较重,或见肢体拘紧,颈项强,活动不利,步态慌张,肌肉萎弱,体 倦乏力,面色[白光]白,口唇苍白,动作乏力,头晕眼花,懒言少语,常自汗出,动则益 甚,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淡或夹有瘀点瘀斑,脉缓弱。 治法:益气养血,熄风活络。 主方: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若震颤不减,加蜈蚣4条,熄风定搐;便秘,无明显热象者,加白术至60g,枳壳 6g,升麻12g,以益气通便;加炒枣仁15g,夜交藤18g。
5、 瘀阻脑窍证 :肌肉强直,肢体震颤,动作减少,屈伸不利,时有头部刺痛,舌暗红,苔薄,脉细涩 。 治法:祛瘀通络。 主方:通窍活血汤 血瘀甚者,加土鳖虫、水蛭。
6、 痰湿内蕴 :肢体震颤,肌强直,动作不利,胸脘痞闷,痰多流涎,舌体胖大,舌苔厚腻,脉弦滑 。 治法:豁痰熄风,通络定颤。 主方:导痰汤加减 若血瘀明显者,加丹参12g,赤芍12g;痰瘀化火,口苦心烦者,加入黄连、朱 砂、竹沥。
①提高了脑内的多巴胺水平,并且有升高基底节区其它单胺类递质的作用,可能与针刺对基底节残存神经元的调节作用有关;
②清除了神经损伤因素,针灸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提高效应,并能使病理性增高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至正常水平,恢复平衡后的自由基清除系统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使机体免受过量活性氧攻击,减轻脑组织损伤,对帕金森病患者起到神经保护性治疗作用;
中医辨证论治帕金森病
中医辨证论治帕金森病
1.痰热动风证
治法:清热化痰,熄风定颤。
方剂:摧肝丸加减。
组成:胆南星、钩藤、黄连、朱砂、青黛、天麻、竹沥。
加减:痰湿内盛,症见胸痞脘闷,痰多流涎者,重用半夏、白术;痰热明显,症见胸闷,口干,面赤,大便不爽或黏腻者,加黄连、全瓜蒌:若胸闷、纳呆加苍术、佩兰、焦三仙;乏力气短加党参、黄芪、山药、炒白术;肌肤麻木不仁加地龙、丝瓜络、鸡血藤。
2.血瘀动风证
治法:活血化瘀,熄风通络。
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川芎、地龙、当归、桃仁、红花、羌活、没药、五灵脂、甘草、天麻、钩藤。
加减:若急躁易怒加玫瑰花、合欢皮;脘闷纳呆加橘皮、甘松、谷麦芽;若肢体拘急明显加白芍、木瓜;肢体僵硬失灵者加蜈蚣(去头足)、鸡血藤;肢体明显疼痛者加全蝎、制乳香。
3.气血不足证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熄风。
方剂:人参养荣汤加减。
组成:熟地黄、当归、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陈皮、僵蚕、蜈蚣。
加减:失眠者加炒枣仁、远志、生龙齿以安神定志;便秘时加肉苁蓉、当归(重用)以润肠通便;气虚夹痰者,加瓜蒌、胆南星、竹沥;血瘀突出者加桃仁、红花。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熄风。
方剂:大定风珠加减。
组成:杭白芍、阿胶(烊化)、生龟甲(先煎)、生地黄、火麻仁、五
味子、生牡蛎(先煎)、麦冬、生鳖甲、鸡子黄、炙甘草。
加减:肝阴不足,筋脉拘急,肢体僵直者,加枸杞、重用白芍;肾虚腰膝酸软明显者,加杜仲、桑寄生;肝肾不足,头晕耳鸣,失眠,烦躁者,加百合、生龙骨;偏于阴虚有热者,加知母、黄柏、丹皮。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版)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6年《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诊断的首要核心标准是明确帕金森综合征,定义为:出现运动迟缓,并且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强直这两项主征的一项。
对所有核心主征的检查必须按照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MDS-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
一旦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诊断:临床确诊帕金森病(PD)需要具备:1.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2.至少两条支持性标准;3.没有警示征象。
诊断为很可能 PD 需要具备:1.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2.如果出现警示征象需要通过支持性标准来抵消:如果出现1条警示征象,必须需要至少1条支持性标准抵消;如果出现2条警示征象,必须需要至少2条支持性标准抵消;如果出现2条以上警示征象,则诊断不能成立。
(二)证候诊断1.肝血亏虚,风阳内动证:肢体颤振,项背僵直,活动减少,面色少华,行走不稳,头晕眼花,心烦不安,不寐多梦,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
2.痰热交阻,风木内动证:头摇肢颤,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胸前倾,活动缓慢,胸脘痞闷,烦热口干,心中懊恼,头晕目眩,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3.血脉瘀滞,筋急风动证:头摇或肢体颤振日久,面色晦暗,肢体拘痉,活动受限,项背前倾,言语不利,步态慌张,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涩。
4.肝肾阴虚,虚风内动证:肢摇头颤,表情呆板,筋脉拘紧,动作笨拙,言语謇涩,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频数,便秘盗汗,舌质红,舌体瘦小,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数。
中医辨证论治帕金森病
46传统医学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帕金森病□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主任医师 王 豪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肢体抖动、肌肉强直等运动症状,以及睡眠障碍、便秘、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预计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人群可达近500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肾,涉及心、脾,虚实夹杂,证型错综,故分型切忌拘泥,治法最重变通,常多法兼用。
肝肾不足,阴虚动风证主症:肌肉拘急,肢体颤动幅度、程度较重,情绪激动时加剧,常兼动作迟缓、头目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腿软、肢体麻木,老年人可兼见呆傻健忘、动作笨拙等症,舌体偏瘦,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弦或沉细弦。
治宜滋肾柔肝,育阴息风。
方药:大定风珠合杞菊地黄丸加减。
龟甲(先煎)、鳖甲(先煎)、麦冬、丹参、桑寄生、石决明(先煎)、钩藤(后下)、天麻各15克,山药、牡蛎(先煎)各20克,菊花、白芍、陈皮、杜仲、阿胶(烊化)、枸杞子各10克,鸡子黄1个,熟地黄24克,山茱萸18克,五味子、甘草各8克。
加减:头晕、虚烦、失眠者可加炒栀子、淡竹叶各10克,夜交藤30克;纳呆腹满者可加砂仁6克,鸡内金30克;病程较长而舌色暗者加赤芍、牛膝、益母草、桃仁各10克。
气血两虚,血淤风动证主症:震颤日久,症见筋脉拘紧,行步慌张,神呆懒言,肢体乏力,头晕眼花,少气自汗,大便不爽,面色晦暗,舌体胖大而润,边有齿痕,舌质暗淡或有淤斑,脉细无力或缓。
治宜益气养血,活络息风。
方药:定振丸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宜重用)80~120克,熟地黄、丹参、党参各18克,茯苓、当归、天麻、地龙、赤芍、钩藤(后下)、白术各15克,荆芥、防风、威灵仙、秦艽、桃仁、玫瑰花、川芎各10克,白芍12克,细辛4克,红花8克。
加减:震颤肢麻较著者加羚羊角粉(冲服)3克,白僵蚕10克;心悸失眠者加龙齿、炒酸枣仁各30克,夜交藤15克,远志10克;食欲不振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30克,莱菔子15克。
帕金森病的中医诊治
加 减 :若 表 虚 自汗 不 止 者 加 黄 芪 和 防 风 ;
若 表证 除 而 震 颤 不 止 者 加 全 蝎 、 蚣 和 天 麻 熄 蜈
风定惊 。
4痰 热 动 风 .
主症 : 呆懒 动 , 体稍胖 , 肉强直 , 体震 颤 , 神 形 肌 肢 动作缓慢 , 脘痞 闷 , 晕头 昏 , 倦 乏力 , 痰 色黄 , 胸 头 体 咳
作用 小 。本 病 1个 疗 程 为 3个 月 ,
一
加 减 : 眠 多 梦 , 酸 枣仁 、 交 藤 、 骨 和 牡蛎 ; 失 加 夜 龙 大便 燥 结加 肉苁 蓉 和 火 麻 仁 。
般 ] 2个 疗 程 即 可好 转 或 痊 愈 。 -
3 2
隆册 瞎 精制・ 翘解毒片 O 天 新药 药 营 碌 津中 业 品 销公司总 销 全 免 咨 电 :0 8— 9 经 国 羹 询 话 8 - 85 0 1 06
主 。 虚 指 气 血 阴 阳 亏 虚 ,实 则 风 、
加 减 : 便 燥 结 加 女 贞 子 、 明子 ; 大 决 胃脘 痞 胀 加 佛 手 、 腹 皮 ; 大 五 心烦 热 、 红 、 细数 虚 热 甚 , 黄 柏 、 丹 皮 ; 秘 加 大黄 。 舌 脉 加 牡 便
火 、 、 为 患 , 变 脏 腑 以肝 、 、 痰 瘀 病 脾
1阴虚 生风 .
主症 : 脉 拘 急 , 体 震 颤 , 绪 激 动 时 加 剧 , 写 困难 , 作 筋 肢 情 书 动 徐缓 , 表情 淡 漠 呆 板 , 语 艰 涩 , 晕 耳 鸣 , 躁 失 眠 , 头 痛 , 言 头 烦 或 或 盗汗 , 频便秘 , 尿 口干 咽燥 , 红 少 苔 , 弦细 而数 。 舌 脉 治法 : 阴柔 肝 , 风定 颤 。 滋 熄 方 药 : 定 风 珠 《 病 条 辨 》 减 : 甲 ( 煎 ) 鳖 甲 ( 煎 ) 大 温 加 龟 先 、 先 、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帕金森的治疗方法(肝肾阴虚)处方:天麻、玄参、生地、桑寄生、茯神各12克,石决明18克,钩藤、代赭石、夜交藤、龟版各2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5克,白芍、天冬、怀牛膝、杜仲、黄芩、栀子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肝火偏盛,焦虑心烦,加龙胆草、夏枯草;痰多者加竹沥、天竺黄以清热化痰;,肾阴不足,虚火上扰,眩晕耳鸣者,加知母、黄柏、丹皮;心烦失眠,加炒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养血补心安神;颤动不止,加僵蚕、全蝎,增强熄风活络止颤之力。
功效主治:镇肝熄风,舒筋止颤。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
临床表现为肢体颤动粗大,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咽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
专家点评:方用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
前方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震颤,烦躁,眩晕者;后方具有镇肝熄风,育阴潜阳,舒筋止颤作用,用于水不涵木,阳亢化风,风阳扰动筋脉之证。
选用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镇肝熄风止颤;生地,白芍、玄参、龟版、天冬育阴清热,潜阳熄风;怀牛膝、杜仲、桑寄生滋补肝肾;黄芩、栀子清热泻火;夜交藤,伙神宁心安神。
帕金森的治疗方法(痰热风动)处方:半夏、桑叶、胆南星、竹茹、川贝母、枳实、橘红、黄芩各10克,水牛角、菊花、茯苓各15克,钩藤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痰湿内聚,症见胸闷恶心,咯吐痰涎,苔厚腻,脉滑者,加煨皂角、白芥子以燥湿豁痰;震颤较重,加珍珠母、生石决明、全蝎;心烦易怒者,加天竺黄、丹皮、郁金;胸闷脘痞,加瓜蒌皮、厚朴、苍术;肌肤麻木不仁,加地龙、丝瓜络、竹沥;神志呆滞,加石菖蒲、远志。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中医辨证属痰热风动型。
临床表现为头摇不止,肢麻震颤,重则手不能持物,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黏,甚则口吐痰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帕金森病辨证论治
(筋痹、痉证)帕金森病辨证施治1、气血两虚症舌脉:神呆懒言,面色皝白,肢体震颤或头摇日久,震颤程度较重,,项背部僵直或肢体拘挛,活动减少,行走不稳,气短乏力,头晕眼花,自汗,动则尤甚,皮脂外溢或口角流延,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无力或沉细。
治法:益气养血,息风活络。
方药:人参养荣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太子参20g,茯苓15 g,白术12 g,炙甘草6 g,当归15 g,白芍15 g,熟地黄20g,五味子15 g,远志9 g,陈皮9 g,天麻9g,川牛膝、钩藤各12g,石决明18g,山栀、杜仲、黄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各9g)2、肝肾不足症舌脉:表情呆板,肢体或头部震颤日久,其幅度及程度均较重,或肢体拘挛,活动迟缓,上肢协调不能,动作笨拙,常兼见头目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膝软,肢体麻木,或呆傻健忘,舌体偏瘦,舌质黯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息风。
方药:补肾活血汤加减(熟地、破故纸、菟丝子各15g,杜仲、枸杞、归尾、山萸肉、苁蓉、没药、独活各9g,红花6g)3、痰热动风症舌脉:肢体或头振摇,幅度较小,时轻时重,尚可自制。
常兼胸脘痞闷,头晕而重,咳痰色黄,或口干,舌苔黄腻。
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兼以息风。
方药:黄连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黄连6g,竹茹12g,枳实6g,半夏6g,橘红6g,甘草3g,生姜6g,茯苓10g,天麻9g,川牛膝、钩藤各12g,石决明18g,山栀、杜仲、黄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各9g)4、瘀血内阻症舌脉:手足震颤日久,屈伸不利,或重着刺痛,舌紫黯或有瘀斑,舌下青筋怒起,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息风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6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9g,天麻9g,川牛膝、钩藤各12g,石决明18g,山栀、杜仲、黄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各9g)5、肾阳虚衰症舌脉:手足震颤或不利已日久,兼见面色皝白,畏寒肢冷,腰酸膝软,头昏耳鸣,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白滑,脉沉而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病辨证施治
1、气血两虚
(1)症舌脉:神呆懒言,面色皝白,肢体震颤或头摇日久,震颤程度较重,,项背部僵直或肢体拘挛,活动减少,行走不稳,气短乏力,头晕眼花,自汗,动则尤甚,皮脂外溢或口角流延,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无力或沉细。
治法:益气养血,息风活络。
(2)针灸
1)毫针疗法:
取穴: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太冲、廉泉。
操作: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5日,继续下1个疗程。
2)头针疗法
取穴:舞蹈震颤控制区、运动区上、中部。
操作:30号1.5寸针刺到皮下或肌层,得气后以每分钟200转速度固定捻转2分钟后,留针6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肝肾不足
(1)症舌脉:表情呆板,肢体或头部震颤日久,其幅度及程度均较重,或肢体拘挛,活动迟缓,上肢协调不能,动作笨拙,常兼见头目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膝软,肢体麻木,或呆傻健忘,舌体偏瘦,舌质黯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息风。
(2)针灸
毫针取穴:百会、风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复溜、肾俞、肝俞。
头针取穴:枕顶带、额顶带、运动区,舞蹈震颤区。
舌针取穴:心、肝、脾、肾、上肢、下肢、聚泉。
操作:用30号1~2寸不锈钢毫针,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补泻配合手法。
先针头针,次针体针,进针得气后,留针20分钟,拔针后行舌针点刺治疗。
10次为1个疗程,每日针刺1次。
疗程间休息2天,再行下1个疗程。
3、痰热动风
(1)症舌脉:肢体或头振摇,幅度较小,时轻时重,尚可自制。
常兼胸脘痞闷,头晕而重,咳痰色黄,或口干,舌苔黄腻。
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兼以息风。
(2)针灸
头针取穴:顶颞前斜线。
体针取穴:消颤穴(少海穴下1.5寸)、外关、合谷、阳陵泉、太冲、丰隆。
操作:用32号1.5寸毫针直刺,平补平泻,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头针通以脉冲电流,频率每分钟200次,强度以患者感觉适宜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淤血内阻
(1)症舌脉:手足震颤日久,屈伸不利,或重着刺痛,舌紫黯或有瘀斑,舌下青筋怒起,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息风通络。
(2)针灸
头针取穴:一侧舞蹈震颤控制区(自运动区向前平移1.5cm为本区)。
操作:常规消毒,先以2~2.5寸毫针快速进针,针刺到皮下或肌层均可,固定捻针,不提插,频率每分钟230次左右,每次针体前后各旋转2圈左右,连续捻转2分钟后,再留
针12分钟,如此反复3次,起出头针。
再用梅花针中度刺激同侧震颤控制区,从头部向下呈网状扣打若干行,每分钟叩打100次左右,扣时患者有轻度痛感,以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丘疹、不出血为宜。
每日叩打1次。
头针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5、肾阳虚衰
(1)症舌脉:手足震颤或不利已日久,兼见面色皝白,畏寒肢冷,腰酸膝软,头昏耳鸣,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白滑,脉沉而迟。
治法:温肾助阳。
(2)针灸
取穴:四神聪、风池、曲池、合谷、阳陵泉、太冲、太溪、复溜、命门、肾俞。
操作:用补法,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1次。
10次为1疗程,休息7日再进行下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