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素质[论文]
做一个合格教师论文
做一个合格的教师素养一:体育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1、智能: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对学生应负的历史使命,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心理教育知识,树立爱学生、护学生,能掌握人际关系的特点,善于把握、协调教师的各种角色关系,善于沟通、表达、观察和思考,能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和师生关系的问题,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和谐体育的教学效果。
2、道德:体育教师贯彻执行教育方针、体育方针时,有明确的角色责任和良好的师德、师范,能够严于律已,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完善的人格品质、人格魅力和人格吸引力,使成熟的道德品质成为思考、情感和行为的准绳,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提高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体育道德作风上,执行规则,大公无私,胜不骄,败不馁,对自己行为有责任感,坚毅、勇敢、顽强,有信心,有进取心,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情感:体育教师应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具有关心热爱学生的情感和期待学生早日成才的情感,诚恳、热情、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授业无私,诲人不倦,用客观真切的教学态度去了解、认知和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少年儿童正是长身体,处于形成世界观的过渡时期,他们需要老师的爱。
实践证明,热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真诚的师爱必须是高尚的、严格的、热情的、体贴入微的,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素养二:体育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运动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的指导能力等,这里只说一下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
1、教学能力:新课标指出,体育课上的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业务工作能力,包括熟练制定各种体育教学工作文件的能力;钻研体育课程的能力;研究体育教材教法的能力;灵活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组队及训练的能力;生动形象、简洁流畅、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身体练习的能力;优美、正确的示范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体育工作质量的能力等。
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论文
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浅谈[摘要] 进入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已成为高压力职业。
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教师相对于老教师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和社会经验,一个带着理想的新教师在进人学校工作半年后,多数教师必然感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与原有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从而产生失望的心理痛苦。
本文从影响新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入手,突出必须加强教师队伍中新教师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关键词] 新教师心理健康重要性随着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的高速发展,进入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同时,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已成为高压力职业,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常有媒体报道,一贯享有好评的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然出现言语过激、情绪反常、行为过当的情况,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有的发展成为“恶性事件”,老教师尚且如此,那么,对于教师队伍中的新教师,他们刚刚走出校门,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和社会经验,带着理想仅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满腔热情,面对教师这一特殊的高压力职业,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更加值得关注。
所以,加强教师队伍中新教师的心理辅导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新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1.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带来的心理痛苦。
一个带着理想的新教师在进人学校工作半年后,多数教师必然感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与原有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从而产生失望的心理痛苦。
主要表现在个人的努力和相应的成绩还得不到学生、同伴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1)对学生的“失望”而带来的心理痛苦。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对新教师也充满着期待。
新教师由于刚从学生的角色转换成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教师自己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时往往存在“单相思”的现象,与学生实际相脱离,教学目标显得太高;在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上由于缺少经验显得也较单一,课堂教学乏味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在与学生相处上缺少沟通交流,往往得不到同学的尊重……与预期的效果来看,新教师失去了成就感,新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权威”和良好形象无法得到体现。
构建教师健康心理论文
浅谈构建教师的健康心理摘要: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
我国目前在教育领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在课堂,而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素质的高地将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才的培养,而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素质便是心理素质。
教师的健康心理对学生健康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心理健康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关键词:教师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一、引言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在迎接挑战的各种对策中,最有效又最紧迫的对策是:在教育系统中确立和传播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念,这就需要教育模式的改革,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未来社会的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和行为方式,而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来完成国民素质的改造工程,在这些素质当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格对学生健康的培养的影响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如何构建教师的健康心理呢?二、学校如何构建教师的健康心理1)满足教师需要,保持教师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需要”是人产生积极行为的原动力。
现代管理学的核心是:尊重人,信任人,依靠人,适应人。
因此,学校要培养教师良好心理素质,首先要整体把握教师一定的心理需要,尽其所能适应满足教师需要。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特定的需要:首先,对工作环境的需求,希望有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
二是希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得到领导的赏识,也就是自尊和荣誉感的重要。
三是对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的追求。
因此,在管理上,学校应以人为本,为教师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创建适时、适度、有效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机制。
2)优化学校人际关系,不断增强凝聚力学校人际关系沟通有两个渠道:一是正式活动,即学校组织的活动,教师在互动中相互帮助,相互了解;二是非正式渠道,也就是在平时工作中的交流和沟通。
学校领导可以运用这两种渠道,采用一些有效策略增进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做到烦恼有处倾诉,快乐有人分享,视角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教育心理学论文1500字(精选5篇)
教育心理学论文1500字(精选5篇)教育心理学论文1【摘要】__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的认识和应用实现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知识理论和学习策略是__的重点,以此使教师认识到科学的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介入学习的认知活动,但它形成了个体意识倾向性中的学习态度,积极的个性品质不仅能激励、驱策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而且能促进和推动智力的充分发挥,而消极的个性品质则会阻碍、干扰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注重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要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必须让心理教育成为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心理教育使政治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分支学科,针对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学习在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等的心理规律,研究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围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逐个分析各元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起到指导教育、教学,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的教学目的。
制订完整的教学计划,环环相扣。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罗森塔尔效应,切实地表明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作用,该现象通过暗示改变老师对学生的认知,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
循环往复,使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
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本身的身心健康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试想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如何教的出一个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学生呢?一、教师心理素质什么是教师心理素质呢?这地方我想引用中国心理学权威的观点。
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教授将教师心理素质定义为:“教师心理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我个人以为,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的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
教师心理素质的生成、发展和完善既是教师角色的个性化发展,也是教师个性的社会化过程。
教师心理素质虽说是一个体现象,但其发展的好坏,对教师职业角色影响作用的大小,却受制于社会发展及其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当社会发展为教师主动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意识空间和选择空间的时候,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主动性和决定性才会在个体现实工作中体现出来。
因此,完善的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主要标志。
教师的心理素质它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在教育活动中直接影响教师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的个性心理因素;它泛指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功能状态和水平,包括教师角色认知、角色体验、教师自我意识、教师品格等因素。
而狭义的教师心理素质,应该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面对教育问题的自我调控、自我协调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它可表现为两个方面:当教育要求与个人需要相矛盾的个体的自我协调机能;当个人愿望与教育能力相冲突时的个体的自我平衡机能。
其实不然,教师心理素质是个体心理的一种有机的综合性的机能状态,它渗透着人的心理现象所包含的各种心理成分,但却不是这些成分的累加,而是各种成分积淀和凝结的结果。
关于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关于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一、教师要具备恒的爱心以师爱为心的积极情感,是教师的要心理品质。
教师的爱,是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付出时,我们没有计较过回报,这是一种责任的驱使。
教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尊重生,精心地培养学生;教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更认真、更心、更细心地对学进行教育。
教师对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要。
这种爱是稳固、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
二、教师要备广泛的兴趣随着新事物的不断涌,学生的兴趣范围越来越广所提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刻。
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专业素质过硬,还要了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知识,要有广阔而浓厚的知兴趣。
教师广泛兴趣,对学生具有较的感染性。
如果教师的特和兴趣广泛,学生会认为教是博学多才的人,从而生崇敬之情,这种情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进行和开展。
三教师要具备奉献的精神“献”是教师职业道德最集中的体现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为社会服务的思,才能真正体现出高尚的师德。
旦教师建立起“奉献”职业情感,就把教育活动转成了属于自己的生世界,就会感受到活的完满和意义的充实成为与其共生共荣的追求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甘为“人梯,愿作蜡烛,安于清贫,苦于寞,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四、教师具备乐观的精神教师工作和生活中难免遇到各挫折,关键问题是怎样面挫折。
教师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把情绪带进课堂,不能情绪带给学生,掌握好自己情的平衡,随时随正确地把握对待学生的态和行为,对学生充满热情,要保一种乐观的情绪和豁的人生态度。
不因他人的褒贬而喜或悲,始终以一乐观、平和的心态面对活。
教师有清苦的无奈,可我也有别人所没有的风采总之,教师只有具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各种况,战胜各种挫折,排除各种扰,坚定向上的信念,有助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更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免费论文下载中。
如何加强新时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一、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原因分析1现代教育心理压力2工作的繁重及压力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心理学基本知识的教育2.健康心理学或心理卫生学知识的教育3.教师心理健康实际问题的应对措施与方法三、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2.教师所在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四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为了影响学生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他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起着重大作用。
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压力心理卫生学知识的教育心理健康实际问题的应对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沿庄镇西港学校董桂林在当代现代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水平,首先要提高我们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校法定的,让学生及家长共同认可的教育者,教师所具有的这种特殊地位,能使教师更容易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对象,教师的心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具有很大的影响性、权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教师不首先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那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一、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原因分析为什么我们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呢?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很愉快,反应很适度,情绪有自控,积极增进取;教育的独创性, 即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抗教育焦虑程度高,即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即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理念,不断地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反之,则认为是心理不健康倾向。
那么,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何在呢?1. 现代社会,教育部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提出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心理负担过重,同时还受职称、住房、收入、子女升学就业、赡养老人等问题的困扰,长期面对着超负荷的心理压力。
高职教师心理问题论文
高职教师心理问题的探讨摘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本文针对高职教师所存在的一些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心理健康的保健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师心理心理健康近年来,随着教育系统改革的深入,随着学生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教师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如果不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那么不仅严重影响教师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教师所特有的多重身份所带来的心理冲突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他们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对学生起着教育管理的责任;他们是学生父母的代理人,在一定时间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的心理治疗者,需要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和感情;他们又是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他还要在学校之外,在家庭中充当各种角色,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要应付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多种人际交往。
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一个学生“义愤填鹰”地谈起他的做教师的母亲:“她老是教训我,老把我的成绩与她班上的学生比。
她在家里不是妈妈,而是个老师,我讨厌她。
”因此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使得有的教师不能处理好多种关系,加重了心理负担。
2.教师的工作繁重、压力过大教师职业本身具有其特殊性。
教师的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
正因为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难度大、要求高,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要严重。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引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然而,近年来,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了教师个人的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还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心理素质,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第一部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1.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1) 教师职业压力的加剧(2) 工作环境的负面影响(3) 缺乏自我调节和心理应对的能力2.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1) 忽视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3) 缺乏有效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第二部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倡导(1) 提高学校和社会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2)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倡导机制2. 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体系(1) 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岗位和机构(2)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服务3. 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1)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知识水平(2) 培养教师积极的心理应对和调节能力第三部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1. 设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指标体系(1) 量化评估指标的建立(2) 考虑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多维度评估2.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1) 监测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变化趋势(2) 针对性地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和方法结论: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也是提高教师幸福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心理素质,可以有效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坚持“多元参与、全员关注、科学管理、分阶段”的原则,切实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教师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篇一:教师心理健康论文学校教育论文教师心理健康论文摘要: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
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很难想象,一位患有抑郁症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开朗活泼的学生。
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境,又怎么能帮助学生去获得快乐?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运用教学行为去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引言:教师心理健康就是教师必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
它的标准有: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高于普通人的标准,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1.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理发挥成最佳状态。
在篇二:福建省教师心理健康通识培训期末论文姓名:所在班级:所在学校:期末论文要求:请分享学习之后的感悟、收获与成长。
字数800字以上,不得抄袭学习《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的体会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知道了什么是心理学以及它的作用。
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
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是榜样。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论文论文题目: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学号:95工作单位:杏坛中学******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摘要面对沉重的压力与负担,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本文分析了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着重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来探讨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组2000年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妒忌情绪、焦虑水平也出现偏高,另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左右。
教师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行为、人际关系和生理心理三个方面。
职业行为方面主要有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对学生缺少爱心和耐心,处理学生问题简单粗暴,责任感缺失;对学生的期望值降低,常常觉得学生“朽木不可雕也。
”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对领导不理解、配合,经常发生冲突;和同事不能融洽相处,对学生不尊重,经常发生师生对抗。
生理心理方面表现为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导致情绪不稳,记忆力不好、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与宣泄,则可能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焦虑症等。
是什么原因致使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几率远大于正常人群呢?教师面临的巨大职业压力是外因。
教育体制中引进的竞争机制,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只重结果的评价等,导致教师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传统的教师角色也受到了挑战,这使教师在面对学生时,总会感受到压力。
此外,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易使其形成孤独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
但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有的教师即使面对压力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心理的健康和稳定,这主要是因为教师个体的人格和调控不良情绪的能力内因不同。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教师心理健康论文精品文档,仅供参考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教师心理健康论文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以下是本站分享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一、认识教师的心理问题在我国目前中小学就学人数进入高峰期、升学教育压力大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负担已十分繁重,职业压力在不断增大,心理疾患已远远高出社会一般人群。
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其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它实际上已经成为污染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源头。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教师是教育影响的主导者、支配者。
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
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对于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营造高品位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潜能的最大发挥,已成为家长和社会的强烈需求,那么,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根据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定义,按照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教师心理问题的类型划分为三类: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与障碍性心理问题。
1. 发展性心理问题。
主要是指教师自身不能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特别是对自我能力,自我素质方面的认知,其心理素质及心理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全面的发展。
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解决重在帮助教师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教师。
2、适应性心理健康问题。
适应是个体通过不断做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地生存状态的过程。
教师心理健康小论文范文2篇
教师心理健康小论文范文2篇教师心理健康小论文范文一: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目前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高校教师中党员比例已超过50%,他们的素质影响着高校教师的整体水平。
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国内学者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有不少研究,如郭秀兰、哈丽娜等利用scl-90在不同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总检出率达30%左右,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特别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等方面。
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通过查阅资料,国内只有何树德对103名小学党员教师进行研究,发现小学党员教师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绍兴文理学院党员教师286名,其中男性党员163人,女性党员123人;管理岗位党员101人,教学一线党员185人;年龄25-58岁,平均40.5±8.55岁。
(二)研究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共10个因子,能对被试最近一周的心理和躯体情况做出较准确评估。
量表在心理界被广泛使用,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前9个因子的分半信度为0.76~0.92之间,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4~0.88之间,全量表为0.93。
(三)方法采用scl-90对300名党员教师问卷,有效回收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3%,数据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二、调查结果由调查结果可知,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阳性检出率为29.3%,在与全国常模比较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教师心理健康小论文范文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1结果1.1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以scl-90总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分≥2分为阳性筛选标准[9],即视为可能有心理问题,需进一步检查。
教师心理健康小论文
教师心理健康小论文范文一: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目前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高校教师中党员比例已超过50%,他们的素质影响着高校教师的整体水平。
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国内学者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有不少研究,如郭秀兰、哈丽娜等利用SCL-90在不同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总检出率达30%左右,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特别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等方面。
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通过查阅资料,国内只有何树德对103名小学党员教师进行研究,发现小学党员教师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绍兴文理学院党员教师286名,其中男性党员163人,女性党员123人;管理岗位党员101人,教学一线党员185人;年龄25-58岁,平均40.5±8.55岁。
二研究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共10个因子,能对被试最近一周的心理和躯体情况做出较准确评估。
量表在心理界被广泛使用,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前9个因子的分半信度为0.76~0.92之间,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4~0.88之间,全量表为0.93。
三方法采用SCL-90对300名党员教师问卷,有效回收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3%,数据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二、调查结果由调查结果可知,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阳性检出率为29.3%,在与全国常模比较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职业规范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篇一《做心理健康的快乐教师》摘要: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职业规范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面对心理问题,教师要掌握调适的方法,正确认识自我,调整积极心态,学会心理减压,充分挖掘潜能,争做心理健康的快乐教师。
关键词:快乐教师心理健康心理调适教育部2002年14号文件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
因为教师的心理问题,不仅仅影响自身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可能“造就”一大批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甚至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2992名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有51.2%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的不安感和无法入睡等,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1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部分教师的确存在着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问题,这与教师职业和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
对于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要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力争成长为心理健康的快乐教师。
一、认识自我,找准人生坐标苏轼曾说:“人之难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
”知人难,知己更难。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是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之一。
年轻教师提高自己授课心理素质论文
年轻教师提高自己授课心理素质的探讨摘要: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否明确的体现出教师的师德和教学水平,人们往往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评价教师的素质等,但是教师的各方面素质都是慢慢的由无到有培养从而得到提升的,本文主要是对青年教师刚走出学校踏上讲台在各方面体现出来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且就年轻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授课心理素质给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年轻教师授课心理素质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教师的职责是育人,不过正确的看待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为人师表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由于现在国家在进行普及大学的计划,很多学校都进行了大量的扩招,学校的人数急剧的增长,造成了师生的比例差异,让学校想到了寻找很多刚毕业的学位高的年轻教师上岗教学,与他们年龄不相上下的人成为师生关系,但是这些初出校园的年轻教师根本就不能胜任这突如其来的工作,年轻教师就应该针对自身和学生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调节,以此来减弱初上讲台的紧张心理,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1年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年轻的教师初上讲台由于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从刚开始的学生演变成现在的教学生,从大学熟悉的环境演变成现在陌生的环境,这些都会严重的影响到年轻教师初上讲台时的水平发挥,从而造成一些身体处于紧张状态的正常反映,比如,心跳速度加快、全身肌肉收缩、全身出汗、以及说话前言不接后语,总结这些特征可知,年轻教师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陌生的环境新教师刚离开早已习惯的大学生活,只身来到一所没有朋友的学校任教,对环境的陌生感会让他们在初上课时无比紧张,尤其是上任的第一堂课,没有教学经验的他们就会觉得手足无措,并且孤独、寂寞感会随之产生。
(2)自卑心理年轻教师由于没有经验,他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准备不充足以及口才等各方面的原因而自卑,由于他们刚踏出校园也没有在众多的公共场所进行演讲训练,这让他们没有充足的演讲经验,并且踏上讲台还会让他们产生“老师这个职位到底适不适合我”的想法,这些都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十足的把握,缺乏自信导致自卑的现象。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论文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论文概要: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敬业精神,增强责任心,发挥所长,专注教育;也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让教师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才能让学生健康快乐,校园和谐美好。
为了保证教师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一是注重教师的自我保健;二是改善教师工作的内外环境。
一、注重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每一名教师都应该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良好的情绪,这样不仅是自身健康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需要。
自我保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塑造健康的身体健康是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身体的健康和心理健康相得益彰。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此,教师除了注重营养均衡外,还必须加强体育锻炼,因为体育锻炼除提高体质外,还能消除不良情绪,克服心理障碍,使人能更专注,更有耐性,促使人体神经系统快速而准确地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
体育锻炼也是一种精神和身体的娱乐。
消除烦恼和焦虑,释放工作中的压力。
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让教师参与多种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人际关系,使校园关系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促进师生健康的有效途径就是体育锻炼,在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方面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2.合理作息,科学用脑物质决定意识,产生心理的是人的大脑,大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
大脑功能的失衡,大脑机能的失序,必定会对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处于疲惫状态的人更容易发脾气。
所以为了确保大脑在良好的额状态,教师学会科学用脑十分必要。
首先,适度使用大脑以避免大脑过度疲劳。
因为大脑太累了,会对脑细胞和相关功能造成损害,这可能会导致头痛、健忘、头晕、失眠等症状。
大脑的工作效率会降低,因此有必要适当地使用大脑,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第二,要科学合理地用腦。
学习和工作的单调和僵硬的方式将使大脑迅速变成抑制的兴奋,并导致不安、无聊和烦躁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的心理素质
摘要教师的职业特点、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决定了教师应具备一系列特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可靠保证。
关键词教师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教师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地作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
它是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的独特结合。
教师的教育机智并非天生的,而是教师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循循善诱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教师还应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向正确的道路,引向学习活动或对集体有益的活动中去。
1.2灵活果断,随机应变
教师能根据错综复杂的教育情境,灵活果断地处理突发事件,及时地调节和消除矛盾行为,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1.3方式多样,对症下药
教师能正确分析学生中发生的问题的起因,考虑学生的个性特
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1.4实事求是,掌握分寸
教师能讲究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实事求是、说话有度、分析中肯、判断得当、结论合理、要求恰当、方式适宜,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般地说,教育机智是与教师的教育能力密切联系的。
同时还与教师积累的教育技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教师所独有的心理索质。
2教师的教育能力
教育能力是指教师为成功地进行教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能力与教育效果有较高的相关,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种:
2.1组织教学的能力
教师的主要职能是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故组织教学的能力就成了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
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定教学计划;二是组织课堂教学。
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充分理解,对所教的学生进行分析;其次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准确、熟练地把握教材。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二要考虑所教学生的身心特点;三要考虑所授知识的容量适中。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根据不向的教学日的、内容和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能创设一种情境和气氛,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
教师还要灵活妥善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
2.2言语表达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言语来进行的,教育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言语的表达能力。
教师的言语从内容方面看,一要有新的思想和观念,给人以新鲜感,要言之有情,即在言语中要反映真挚的情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二要言之有物,即在言语中要反映出切合事物本质特点的东西,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
2.3了解学生的能力
了解学生的能力与教师的两个心理因素有关:一是观察力;二是注意分配能力。
首先,教师要具有了解学生个性和学习情况的敏锐而精细的观察力,既能找出某类学生共同具有的典型特点,又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既能从学生的听课、提问、凹答问题中发现他们掌握了哪些知识,又能从学生的作业、考试中找出他们学习上的薄弱环节。
其次,教师要善于分配和灵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了解学生的反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将主要精力放在授课上外,还要随时注意学生的上课情况,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方面发现他们的微小变化,并用眼神或声调去提醒那些开小差的学生。
2.4独立创造的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独立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劳动乃
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有独立创造能力,教师只有在教育思想、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上不断探索、不断创造,方能跟上教育改革的发展。
其次,教育情境需要教师具有独立创造的能力。
教育中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情境,也不存在任何情境下普遍适用的经验,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照搬别人的经验、不套用自己以往的经验。
再次,教育对象需要教师具有独立创造的能力。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因村施教,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东西。
综上所述,教师的独立创造能力主要是:第一,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第二,有分析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教育经验;第三,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总结经验,有所创新。
2.5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多方面的:在学生集体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能组织学生的力量,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多种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自己制作教具、使用教具,进行实验演示;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能对学生作具体指导。
因此,实际操作的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2.6适应新情境的能力
(1)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众所周知,世界新技术革命向传统的教育提出了挑战,“教书匠”应成为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教育改革家。
(2)教师要适应面向社会的新要求。
教育的发展已打破了学校教育封闭的格局。
在这种形势下,首先,教师要能深入社会,进行社会调查,从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其次,教师要能联系社会,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力量,为学校教育服务,如组织家长委员会、开展社区教育等;再次,教师要能服务社会,强调教育的社会效益,将自己的知识、能力运用于创造和革新之中,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张承芬,程学超著.教师心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2] [苏]乌申斯基著.人是教育的对象[m].李子桌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