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14:2.1.1 思维导图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过程、意义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图解(人教版必修1):地球上的大气
垂直下沉
对天气的影响:多晴朗天气
太阳辐射纬度不均导致地面冷热不均
的
含义:单位距离气压差形成水平气压梯度而产生的力
运
动
直接 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等压线的疏密有关
水平运动
高空水 平运动
受力情况 风向
影响:改变风向和风速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方向:垂直风向(北右南左) 影响:只改变风向
低
高
30°
压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夏威夷高压
分
0°
0°
布
与
30°
30°
季
风
60°
60°
环 流
季风类型
亚洲季风气候
S
东亚季风
S
南亚季风
对比项
冬季(1 月)
夏季(7 月)
冬季(1 月)
夏季(7 月)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状况
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 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 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 全球气压带风带偏北 带,太平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带,太平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 带,太平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气压分布
南半球 北半球
气压呈带状分布 气压呈块状分布
1月(冬季) 7月(夏季)
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
南亚季风
成因
N
气压带风带
N
的季节移动
北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第一章行星地球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比较自转公转2、地球自转的意义(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例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例如:本初子午线(中时区)为8时,则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16时,纽约(西五区)为 3时。
国际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以 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大气的水平运动》课件(共41张P
• 2.造林重点区对上海市的主要作用是( D )
A.涵养水源 B.保持水土 C.降低噪声D.净化空气
空气是在郊区下沉, 然后又由郊区流入市区, 所以在郊区造林就可以净化市区上空带来的空气
• 4、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生活,热爱大 自然。
一 热力环流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热力Leabharlann 流形成的原理假如地表性质均一,当地面受热均匀的时候,
空气没有上升和下降运动
800百帕 海
拔
把空间气压 值相同的各
900百帕 升
高
点组合而成 的面叫做等
1000百帕 气
压
压面。
1100百帕 降
低
BA
C
假如三地受热不均匀
2.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
气压是指水平方向还是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3.图中高低气压是水平 还是垂直方向的比较?
水平方向比较
3、判断气压高低
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 之间的关系是:凸高凹低
实战练习
读图,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B )
①A点比B点气压低 ②B点比D点气压高
③C点比D点气压高 ④B点比E点气压高
实战练习
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是:
( ②③ )
.下 列 4幅 海 陆 风 示 意 图 , 能 正 确 表 示 近 地 面 大 气 运 动 的是
(2)热岛效应
B 郊A区
市区
C
城郊
城市
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
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
郊AA区 BB
城郊
地理必修一每章框架图精细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地理必修一每章框架图精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行梳理,一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地理的学习也是非常帮助的。
1高中地理必修一精细框架图1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总结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第一章 行星地球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 氦 ,表面温度为_6000K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核聚变 ;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在宇宙中的位置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太阳系的普通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太阳系的特殊形星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地球上有液态水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比较自转公转2、地球自转的意义(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例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学案14:2.1.1 思维导图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过程、意义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一)过程、意义1.大气的热源(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近地面大气):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1)地面增温:大部分A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近地面大气增温:地面以B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近地面大气增温。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以C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典题在线1.(2011·全国文综,9~10)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2)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
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
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
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 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 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 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概述沿 40°N 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解题必备1. 突破热力环流的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1)一个过程(2)两个方向(3)三个关系(1)温差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2.1.2大气运动(热力环流)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冷却
D
C
受热
1.热力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
高空
800hpa
900hpa
1000hpa
地面
F
A
受热
E
B
冷却
D
C
受热
1.热力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
高高低低原则,高压凸向高处,低压凸向低处
高空
800hpa
F
E
900hpa
1000hpa
地面
A
受热
B
冷却
D
C
受热
1.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的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一种最简 单的形成
城市风 低压
高压
高压 郊区
低压 市区
低压
①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地 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 向大气传送的热量也多 ②此外,城市中心区人口密 集,产业发达,汽车数量多, 人们生活、生产向大气释放 的废热较多
高压
郊区
2.热力环流的应用
城市风
应用:一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 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A
C
1.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基础知识
②高压、低压:在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大的为高压,气压值小为低压; ③水平方向: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高空
高压 C
低压 B
1000m
地面
D
A
1.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基础知识
④等压面与等压线:压力值相等的面称为等压面,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
点连成的线为等压线。
考点一 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知识点2 常见热力环流(重点)
高中地理2019版新教材第一册(地理1)全套思维导图彩版
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的概念1天体的类型2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人造天体宇宙飞船,空间站天体系统的层次3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行星地球普通行星八大行星的共性同向性1逆时针共面性2黄道平面近圆性3椭圆轨道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1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2木星,土星远日行星3天王星,海王星特殊行星存在生命内部原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1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2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臭氧层的保护液态水3来自地球内部原始海洋外部原因安全的宇宙环境1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2天文现象观测月相的观测月亮位置的逐日变化月亮形状的逐日变化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能量(光和热)1维持地表温度2水体,大气运动的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积累下来的太阳能3日常生活的能量来源4光电转换太阳能发电光热转换太阳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1扰乱磁场,出现磁暴2极地出现极光3与自然灾害有相关性4太阳辐射的分布纬度地带性变化太阳大气层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冕层太阳风地球的历史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地球的演化历程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经地层: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地质年代沉积岩层理构造含有化石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质年代表前寒武纪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约占地球历史的90%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冥古宙:有机质太古宙:蓝藻等原核生物出现元古宙: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由此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特点:成矿时期——Fe Au Ni Cr古生代时间:距今5.41亿年——2.52亿年包括: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联合古陆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例:三叶虫、笔石、鹦鹉螺后期陆地上出现低等植物脊椎动物发展早期:鱼类中期:两栖类晚期:爬行动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繁盛,成煤期末期发生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95%物种灭绝中生代时间: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特点: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兴盛,成煤期中后期: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恐龙等物种灭绝新生代时间:距今6600万年至今包括: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联合古陆解体,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地势起伏面貌形成(高大山脉)三叠纪晚期:联合古陆开始解体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地球历史的书页动植物化石及化石能源(煤油气)自下而上由简单到复杂自下而上地层由老到新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3层)地壳地幔地核大气圈地球的外部圈层(3层)水圈生物圈外核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出现各种天气现象地表各种水体的总称存在形式多样含义: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圈层范围: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非常活跃的地理圈层地球表面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上地幔下地幔软流层(上地幔上部)为岩浆发源地熔融状的金属物质,形成了地球磁场铁镍金属组成内核压力极大,是一个固态金属球。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热力环流》说课课件
热力环流
1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教
材
(二)教学目标
分析(三)教学重点来自难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热力环流的 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热力环流过程 中等压面的变化规律
3
学情分析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学生绘制的图例及学 习小组的得分情况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洁又能体现本课知识体系。
课后作业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巴山多夜雨的原因? 何 君 当问 共归 剪期 西未 窗有 烛期 夜 ,, 雨 却巴 寄 话山 北 巴夜 山雨 夜涨 雨秋 时池 。。
考一考?
在海边拍照时,要怎么站位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更加直 观的感受到热 力环流的存在。
版块二: 热力环流的形 成过程
等压面弯曲规律: 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气压 降低
C’
气压 升高
冷却
C
气压
气压
升高
降低
A’
B’
设计意图:
通过对图例的绘制提升学
生读图及动手能力,而多
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增
强了课气堂压知识的直观气性压 。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 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 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 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实 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 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一)过程、意义
1.大气的热源
(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近地面大气):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1)地面增温:大部分A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近地面大气增温:地面以B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近地面大气增温。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以C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典题在线
1.(2011·全国文综,9~10)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
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
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
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 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 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 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概述沿 40°N 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解题必备
1.突破热力环流的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3)三个关系
(1)温差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上图中M、N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受热地(乙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②冷却地(甲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特别提醒:要注意一些规律适用的前提。
如“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地点。
“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1.海陆风
(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2)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2)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
(2)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参考答案★——
1.(1)D 在大气垂直方向上,上下温差越大,空气越易对流运动,大气越不稳定,之,大气越稳定。
(2)B 当大气垂直方向上温差较大时,可能会发生强对流现象,产生对流雨。
2.(1)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减弱。
(2)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 沿线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达 700m ),40°N 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 400m );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较高。
(3)内部高于外部,原因是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西部高于东部,原因是西部气温较高、离海(太平)洋较近且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