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14:2.1.1 思维导图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过程、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一)过程、意义

1.大气的热源

(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近地面大气):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1)地面增温:大部分A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近地面大气增温:地面以B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近地面大气增温。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以C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典题在线

1.(2011·全国文综,9~10)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 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 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 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 40°N 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解题必备

1.突破热力环流的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3)三个关系

(1)温差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M、N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受热地(乙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②冷却地(甲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特别提醒:要注意一些规律适用的前提。如“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地点。“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1.海陆风

(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2)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2)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

(2)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参考答案★——

1.(1)D 在大气垂直方向上,上下温差越大,空气越易对流运动,大气越不稳定,之,大气越稳定。

(2)B 当大气垂直方向上温差较大时,可能会发生强对流现象,产生对流雨。

2.(1)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减弱。

(2)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 沿线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达 700m ),40°N 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 400m );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较高。

(3)内部高于外部,原因是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西部高于东部,原因是西部气温较高、离海(太平)洋较近且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