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析 曾元
浅谈机电一体化课改
浅谈机电一体化课改一、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背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技术,它是目前工业领域技术更新换代的方向之一。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具备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级人才,而机电一体化课程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传统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无法满足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需求。
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课程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
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1. 实践教学的重视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更加重视实践教学。
传统的机电一体化课程大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难以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中。
改革后的机电一体化课程需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让他们在实验室里能够亲自操作设备,进行实际的机电一体化工程设计和制造。
2. 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需要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改革后的机电一体化课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
除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将各种技术知识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3.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改革后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也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让学生在学习机电一体化知识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机电一体化技术要求学生不仅具备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际应用能力。
改革后的机电一体化课程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促进产学结合改革后的机电一体化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产学结合,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工程项目,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反思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反思《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非常的重要。
机电的英文Mechatronics是Mechanical(机械)和Electronics(电子)两个英文单词的合集。
个人对机电这个专业从事的工作内容概括来讲就是研究控制机械装置运动,达到自己期望的结果。
通过控制实现物体运动到期望的位置/速度等,实现“指哪打哪”。
进一步讲就是机械装置闭环的运动控制,如Fig.1所示。
包含:执行器、机械结构、传感器、控制器(包含控制算法)等几个部分组成,输入就是你对运动结果的期望,输出就是实际运动结果,输入就是“指哪”,输出就是“打哪”,如果想让两个哪是一个地方的话需要的就是中间的运动控制。
举个例子(不完全准确),如果你淋浴的时候水温不定时的发生变化,那么冷了你需要调热,热了你需要调冷。
手(更准确的说肌肉)就是你的执行器、阀门包括后续的管路就是硬件的机械结构、你的身体就是传感器来判断水温到底是凉还是热,那么你的大脑就是控制器,控制你的手(肌肉)的动作,当然还有控制程序也就是控制策略,正常的策略是你感觉冷的时候控制手去搬动阀门调热的方向,如果水的温度和你期望的一致那么也就不需要再去调整。
那么很多领域,包括机器人、航空航天、汽车、精密制造、生物医学、各种仪器和生产线等都需要类似的套路去控制一些物体的运动,达到期望的目标。
这个是这次重点讲的,我们按照执行器、机械装置、传感器、控制器等几部分来讲,同时讲讲他们之间的接口。
1. 执行器:执行器是提供运动的动力源,主要包括旋转运动的电机、直线运动的液压缸或者气缸,那么设计的课程就包括:电机类课程(电机与拖动、控制电机、机电传动控制等)和流体类课程(工程流体力学、液压伺服/系统、气动控制、电液传动等),这些课程就是学习再给他们提供电的情况下是如何实现转动和直线运动的;2. 机械装置:执行器阶段只能实现单一的转动和直线往复运动,那么要末端实现更复杂的运动轨迹,这个时候就需要机械原理,机械原理主要讲的就是在只有转动电机或者气/液压缸的条件下通过连杆机构实现复杂的运动轨迹,比如公交车的车门是如何开启的?通过一些特定的结构形式比如四连杆、曲柄滑块、凸轮等等,实现期望的轨迹,这个过程当然需要计算这个涉及到理论力学的运动学部分了。
基于“双元制”教学模式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双元制”教学模式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吸收和借鉴“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精髓十分必要。
根据我国国情,结合教学实际,将“双元制”创新地引入机电一体化专业中,不仅能够确保人才质量的全面提升,而且其是构建本土化高职教育规划的必要组成及核心保障。
文章基于“双元制”教学视角,重点研究人才培养对策与途径,以供参考。
标签:“双元制”;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等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双元制”是一种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
“双元制”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学生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课程的编排上,“双元制”旨在培养学生在具体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双元制”视角下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研究1.企业调研,校方确定,企业核准德国“双元制”课程具有课程实施以双方合作为基础的特点,学生每一学年都是在学校与企业交替学习,这就意味着每门课程的内容与学生在企业实践的内容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了相关的理论与技能才能更好地进入企业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因此,一门课程的内容要求我们教师熟悉企业的培养内容,将学校课程学习的内容与企业学习的内容更好地衔接与贯通。
同时经调研后确定的教学内容最终要经过企业的核准,根据企业的建议进行修整。
2.构建新课程体系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对原有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作了全面修订,建立了以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
建立新教学计划按照工学结合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一致、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
强化实习实训管理使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推进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充分依托机电装备制造类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行业、专业特色的校外实训基地。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发展非常迅速,融合了机械技术、检测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系统总体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学科,综合性和应用性强,对培养学生机电一体化设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依托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提出相关的教学改革。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门专业课,在其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它是融合机械技术、检测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系统总体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学科,综合性和应用性强,对培养学生机电一体化设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当时教学和实验条件的限制,《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过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环节偏少,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的学习枯燥无味,大大削减了课程培养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提出相关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内容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因此,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选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教学目标优选教材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发展非常迅速;目前现有的教材虽然版本繁多,但各有局限。
为此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取一套内容体系相对合理且能反映机电一体化学科水平的教材,就尤为重要。
依托培养目标,在对教材的选择上应把握以下几点:实用性,教材避免纸上谈兵,避免冗长的理论推理、介绍,使用时既要有入门的引导,又要兼顾提高和深入;系统性,教材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组成展开,因此,对于每一环节都要强调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系统其他要素的关联性;先进性,介绍最新技术前沿,让学生了解最新发展状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学习方向。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该课程开设之前,其主要内容都有多学时的专门课程讲授,如传感器有传感器测试技术在前,机械部分有机械设计基础等;如果课程内容仅仅是对先修课程的回顾和重复,势必造成学生普遍对该课程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探究机电一体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最新资料
探究机电一体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国家对工业制造业引起重视并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得到了发展。
目前相关技术人才紧缺的情况依然存在。
因此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上,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方面的培养要逐渐引起重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相关能力的培养。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有相应的课程、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考试考核制度等等。
但是目前的教学模式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很多教师仍在讲授空洞的理论,没有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另外,其他方面的因素也对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有影响。
现今机械设备技术不断发生着变化,机械设备逐渐走向了自动化、智能化等方向。
很多企业随着这些变化开始逐渐淘汰落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并逐渐运用新技术,使部分工业企业走向标准化、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出现了推陈出新的情况,旧的知识不断淘汰,新的知识不断发展。
这就要求相关机电一体化操作人员在技术上还是知识上都要随时吐故纳新。
但是实际情况是,由于相关教材的内容没有及时得到更新,部分院校使用的教材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轨,导致学生无法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另外,院校由于教学模式没有同社会实际相结合,无法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
相关企业在机电一体化的需求上,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通过专业人才的引进减少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并要求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产生学与用不协调一致的感觉,也就是指上课所学的专业课内容与在企业工作实践内容完全不一样。
这就导致学生专业素养差,职业意识弱的尴尬境地,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同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有多方面的不同,教学环境、内容、方式、培养目标上有很多的不同。
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思路分析
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思路分析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同时对从业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形势下,中职学校应该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思路进行转变,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转变,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文章主要对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思路进行分析,为提升机电专业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标签: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所以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因为中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然后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对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要善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在讲授完每个模块的理论知识后,可以相应的设置实践操作,既能够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开展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还能够共享师资力量,并且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场所。
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让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采用分层教学法,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效率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如果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某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对于比较核心的理论知识部分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掌握,同时对于一些基础的实践锻炼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按照规定完成。
在基础知识之外,可以开展一些选修课程,对于有进一步学习愿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还可以为这部分学生设置一些难度稍高一些的实践操作项目,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而对于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较强的学生而言,想要获取更多更为专业的知识,可以为这部分学生推荐优质的慕课或者微课资源,同时教师为他们提供答疑。
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主题论坛F ORUM43OCCUPATION2015 10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文/李松柏摘 要:本文就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分析探讨。
通过光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学理论和实训分离,所教、所学、所用相分离的现状,通过分层教学和小班制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全面提高。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 分层教学 小班制教学一、教学现状一是传统技工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集中进行实训。
大部分学生反映:由于机电专业课程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老师在上面讲,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想睡觉,感到听不懂,所以上课的时候玩手机或干其他事,学习效果差。
还有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反映:虽然他们在理论课堂上学会了部分知识,但是等到实训的时候,原来学到的知识已忘记了,还需要实训教师再讲一遍,感觉原来上理论课是浪费时间。
部分条件好的技校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但其一体化也是针对一门学科的教学,很少有针对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实训。
二是很多技校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个老师对四五十个学生。
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样,有的学生做得快,有的学生做得慢,有的学生问题多,一个老师指导实操忙不过来。
学习进度不一样,快的学生做完了没事干;慢的学生刚刚开始,有些基础差的学生甚至还没开始。
三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依据学科进度按教材教学,而机电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有些技术很快就被淘汰,课本又没有更新,因此造成学生学的用不上,即出现“所教、所学、所用”相分离的现象。
二、改革思路1.建设能够培养“一流技工”的一体化实训室一体化实训室室内配有YL-235A 光机电一体化设备 14台,同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这样的实训室既像一个生产车间,又像一间多功能教室。
在这里,教师一边给学生讲理论知识,一边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工”与“学”真正融为一体;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会很好。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说明见下表。
表设备描述就像小型自动检测线,包含了物料的机械手传送、光电检测和自动分拣等工作流程实训项目机械传动与气动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PLC 与触摸屏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2.分层教学和小班制教学结合针对学生进度不一样的情况,我们采用分层教学法,把要求完成的实训任务分为A 、B 、C 三个层次。
机电一体化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工程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教学往往是分开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去实践操作。
而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来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现代工程要求的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实现“理实一体化”。
一、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 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中,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往往是分开进行的,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很少有机会去实践操作。
这使得学生们在毕业后面对实际工作时,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无法很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实训设施滞后。
由于机电一体化设备和实验室设施的更新换代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许多学校的实训设施与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脱节,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往往难以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影响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3. 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在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意识和重视程度较低,更加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得不到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模式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训设施滞后、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等问题,亟需进行改革和创新。
1. 教学理念的转变。
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当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当加强对于教师的理念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指导效果。
2. 实训设施的更新与提升。
学校应当加大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设施的投入力度,更新和提升实训设施,使之与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
学校还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专业设备和技术,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
3. 课程设置的优化。
学校需要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浅析机电一体化实践性教学改革
浅析机电一体化实践性教学改革摘要:突出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现代先进的设备,对生产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其他技术工人要求越来越高,都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应做出改革。
关键词:机电一体、实践性、培养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结构构成,将机电一体化系统分为若干个功能结构模块,逐一进行讲解,例如分别讲解机械本体功能模块,传感检测功能模块,中央控制功能模块等等,这样的教学方法易于学生理解,但是在无形中割裂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为此必须结合机电一体化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进行改革与尝试,以期从中能够找到有效的复合机电一体化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重视专业教育,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好一门课,首先要有兴趣。
对于中专学生而言,基础比较差,对学习本身就有思想上的抵触,所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学机电的学生来说,机电比较抽象,那么怎么才能学好呢?下面我将做些简要介绍。
目前,大部分中专学校,普遍存在着生源差,使得职业学校学生素质逐年下降,如果仍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单纯强调理论上的学习,那么就会出现老师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景象。
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众所周知,兴趣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几乎所有职业学校学生在进校前对所学专业并无了解。
因此搞好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机会。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将近年来学校本专业毕业学生的去向及用人单位对优秀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加以介绍,可通过录像、光盘等资料进行播放,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其二,有条件时,邀请已毕业且小有成就的毕业生为新入学的学弟、学妹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以及工作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现身说法,可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学习士气;其三,在对学校教学中做一些实验,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灵活化,而提前进行趣味实验教学。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
体教 学中不能只停 留在机 电一体化的理论教学 中, 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 本 文主要分析 了当前在机 电一体化教 学中存在的 问题 , 以 及促 进机 电一体 化教 学改革 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 : 机 电一体化 ; 技术 ; 课程教 学 ; 改革方法
机 电一 体化 作为机械与 电子技术集成构成 的一个综合体系 ,对推 动工业智 能化发展有着很大 的作用 ,且对人们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产 生影 响。 在机 电一体化不断推广与应用的形势下 , 社会对相关人才 的需 求也在不断增多 。 为 了满足社会 发展的需求 . 许多职业技术 学校均 开设 了机电一体化教 学课程 , 用人单 位对机 电一体化人 才的要求 不只是具 备 熟练 的操 作能力 , 还要 综合 运用机 电技术 知识 , 从而 更好 的完成 工 作。 然而 , 在机 电一体化教学 中还存在着一些 不足 , 需要进 行一定 的改 革 与创新 , 这样才 可 以取 得 良好 的教 学效 果 , 满 足社会 与市 场发展 的
科教论坛
D O I : 1 0 . 1 9 3 9 2 / j . c n k i . 1 6 7 1 - 7 3 4 1 . 2 0 1 7 0 3 0 3 7
科技风 2 0 1 7年 2月上
机 电一体化 技术课程教 学改革 与探讨
凌红军
苏州工业职 业技术 学院 江苏苏州 2 1 5 1 o o
需求 。 1 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教 学中存在 的一些 问题
1 . 1教 师 队伍 素 质 需提 升
2 . 2完善教学场地与设备
在机 电一体化教学 中 , 教 学场地与设备会对教学效果 产生很大 的 影响 。 为此 , 在实际教学 中,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 , 一定要建立一体化 的教 学场地 , 配备相应 的设 备 , 以此确保教学 活动 的全面落实。在实际教学 中, 应 加强实训一体 化体系 的构建 , 明确 “ 教、 学、 做” 的要求 , 保证模拟
机电一体化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兴专业,该专业涉及到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智能制造、自动化控制、物联网等领域中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如何更好地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优秀人才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教学模式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当前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传统的“理论教学”和新兴的“实践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为了更好地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必须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使学生既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够具备实践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项目、实习等,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模式改革还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平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只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掌握。
教学模式改革要注重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平衡,使学生在毕业后既能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够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
教学模式改革还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贯通。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贯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问题反馈到理论中,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只有理论和实践能够良好贯通,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工作与生活中的挑战。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反思-2019年作文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反思《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是机械相关专业的主干专业课,课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利用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通过机电有机结合来构造完整的机电系统。
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辅助实验教学,课程的评价方法主要为理论考试。
这一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我们学校培养高级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因此我们采用实践式教学模式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实践式教学模式实践式教学也被称为模拟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
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实践式教学通过模仿性学习、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造性学习来培养与专业知识广泛相关的复合技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课程所涉及的很多知识,比如机械、电子、计算机和控制技术等,在前期的课程中都涉及到。
因此,本课程要讲授的主要知识应该为机械本体、电子信息、控制系统的接口技术和综合技术。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怎样将上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设计出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1-3]。
根据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我们采用实践式教学模式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方法进行改革。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实践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和环节如下:1)开学前,认真准备教案,根据课程模块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第一周,向学生讲明课程的目标、任务、要求和评价方法。
3)第二周,采用自由组合的方法,将班级学生2-3人分为一组。
要求每个小组自选题目,完成一个机电系统的设计。
要求每个题目都包含机械本体、传感器检测和控制系统三部分,并完成相应的机械装配图、电路接线图和控制程序。
4)第四周,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作开题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专业,它结合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培养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
本文将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内容和实施效果,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理实一体化”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理论知识主要来自机械、电气、计算机等相关领域,而实践能力则需要通过实验操作、工程项目等实践活动来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培养学生既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科交叉融合:机电一体化专业涉及机械、电气、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强调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应用。
3. 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实习、工程项目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强调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
1. 教学资源整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改革首先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包括教学设备、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打破学科壁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环境。
2. 课程设置优化: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建立交叉学科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的隔离,提供更广泛、更多样的课程选择,满足学生的综合需求。
3. 教学方式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引入项目驱动教学、实践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
“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作者:向冰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32期摘要: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我国职业教育长期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发展和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鉴于此,本文对“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一、机电一体化的课程目标“一体化”教学,有“理实一体化”和“工学一体化”之分。
但不论如何称谓,究竟如何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目标的设立如图1。
课程目标主要回答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的人具有什么样素质的问题,中职学校是培养在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以及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随着企业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劳动分工从单一工种向符合工种的转变,以及就业形势严峻,要求就业人员是“一专多能”型人才。
学生唯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机智处理逆境的应变能力,拓宽知识基础,掌握多项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探索集职业性和就业性、知识性、专业性为基准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从当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在机电一体化课程的设置来说,尽管都在“机、电”两个方面进行了设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仍存在:在“机、电”教学上不能良好融合,普遍存在着“机、电”教学分开,表现为:招生时就有所侧重,要么偏“机”,要么偏“电”。
学“机”期间在机械系进行机修、钳工等方面知识学习;学“电”期间则到电气系学习电气识图、安装、排查故障等技能和方法,甚至因为招生时的侧重点不一样,学习周期长短也不一,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在机械类学习方面得到了加强,而在电气类方面就比较薄弱,或者反之,造成两者不能进行有效的结合,技能不能共进。
另外,在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方面不合理,表现为理论课过多,实践课程相对较少,这也同样会制约机电一体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是教学内容与实习岗位严重脱节,学生学习的专业内容,而实习时的岗位差别太大,使学生感到学而无用,应当引起重视。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并对相关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
本文将对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一、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1. 课程设置优化: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高校应该对机电一体化课程进行全面的优化,增加一些前沿的技术理论和实践课程,以满足学生对于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需求。
还可以引入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如机电一体化与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与智能控制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手段更新:传统的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通常是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可以更多地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虚拟仿真、多媒体教学、在线教育等,来提高教学效果。
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深度。
3. 实践教学强化: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学科,因此实践教学是机电一体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必须强化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各种实训设备和实验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创新设计,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操作设备、观察现象、进行探究,从而加深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高校应当注重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展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1.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传统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评价方式通常是通过考试和论文等方式进行的。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可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包括考试、实验报告、实训项目、创新设计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一、机电一体化课程的特点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兼有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多种技术的综合技术,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传统的机械加工、电子电气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等新兴技术的素养。
机电一体化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面广、跨学科性强、实践性强、与前沿技术联系密切。
1. 顺应行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由于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教学内容需要及时更新,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材内容,引入最新的案例或项目,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教学相对薄弱。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
可以通过实验课、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强化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机电一体化技术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应该强化人才培养目标,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
还要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实验报告、项目成果、综合实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4. 拓宽教学资源,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平台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可以拓宽教学资源,积极与企业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平台。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研究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析-2019年精选文档
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析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由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机电专业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理论体系以学科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把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和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开发设计产品是有利的。
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被分配在生产第一线,所从事的工作不是研究、设计、开发、决策等,而是操作设备、制定工艺、筹划工装卡具、调整试车、查找故障和排除故障,出现了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相当一部分用不上,而现场工作所必需的工作能力又不具备的情况。
本文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一现状,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指导思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的需求,以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目标,建立学以致用的教育培养理念,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大量实际工作经验,使其能够成为企业优秀的机电一体化领域技术人才。
二、教学策略1.课程内容综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知识综合化、一体化显著加强,使得社会职业呈现综合化发展趋势,一些传统、单一的专业逐渐萎缩甚至消失。
与此同时,出现了许多新兴交叉的专业,例如,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专业、信息工程与网络技术专业、模具制造与数控技术专业、焊接与钣金技术专业等,这些专业中的许多知识、技能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单一专业所界定的范围。
因此,课程内容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适当增加一些新的跨学科的内容。
例如,模具制造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懂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机械制造工艺、数控机床、模具CAD/CA M数控原理与编程等专业知识,才能较好地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工作。
机电一体化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实验 内容:使学生 认识该实训系 统从料 出库一 检测一 加工一 分拣一 运输一 入库的整个流程 。
实验方法:按照 先独立手动单步 ,独立手动单循
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 目:J 2 0 1 。 Q 0 8 6
,
8
2 0 第 期(第 7 ) 0年 9 总 9 1 期
环 ,然后从最后 一站逐步 向前站联合 ,最后整 个1 站 0
成 一 整套 工 作及 工 艺过 程 。
2 新模式的特点 . () 1 综合性:包括机 电一体化课本里面讲 到的传
感器技术、控 制理论 、机械传动等内容 ,给学生创造 性综合应用知识 的机会 。
() 新性: 电机 的选择 ,传感器 的选择 , 2创 ’电气
、
机 电一 体 化 实验 教 学 的 新模 式
X 3 :3
●
x: 35
●
X: 37 ●
^2
1
^ 2
1
^ 2
4
L 43 K
^l 7
j
^ l
、
7
u【 44
名称 编号 地址 磁性材料信号 B 7 1. l 0 6 复位位置信号 B 8 1 I. O7 送料位 置信 号 B 9 I . 1 1O 金属材料信 号 ’3 I . B1 11 有工件信 号 B 2 I . 5 12 第3 站完 成 信 号 I . 13 正向输 出线 圈 K 7 Q . 3 O4 反 向输 出线 圈 Q . 05
系统的巧妙设计 ,具体接线,继 电器 的巧妙应用等。
1实验改革 内容 . 我校引进了一套机 电一体化实训操作系统 ,机 电
一
() 3 强调学生能力 的培养 :包括动手能力 、挖掘
探讨有关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教研改革(全文)
探讨有关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教研改革XX:G420前言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集合了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为一体的综合类学科,机电一体化这个职业是近几年来新兴的热门职业之一。
培养机电一体化的人才事在必行。
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机电一体化职业类型成为了就业领域最广的专业。
机电一体化的进展正处于一个高速的上升期阶段,导致人才的需求量急速的上涨,当然人才的缺口也就逐渐的突显出来了。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要求实践能力优于专业理论且为生产线源源不断的输送的专业技能人才,但是依据目前来观察培养出的学生水平与市场需求的人才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教研改革是迫在眉睫的。
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思想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总体思想是以社会市场的需求导向为依据,意在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和专业能力,建立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和与教学统一的治理机制,通过具体的或与其相关的技术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积存实际的工作经验,使其能够成为在企业中优秀的在机电一体化领域专业技术人才。
2.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把改革的总体目标定在培养学生以面向生产、治理、服务为首要为目的,培养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关的文化水平与素养、良好职业道德和吃苦精神且能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从事机电一体化行业生产的前沿工作,了解机电一体化行业的最新技术进展及动态的高技能人才。
3.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3.1 教学方法多样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教师主导为对象,将老师的思想硬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内,硬生生把学生们当作了学习的机器,将学习的主动变为被动。
技工院校教师应该留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在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灵活采纳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重点是以教学过程为中心与工学结合,教学内容驱动导向,采纳案例教学、现场教学、项目分析、载体引入等方法,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改变书本上的课程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应用和电化教学等一些先进的教学媒介进行多媒体演示、仿真教学等课堂教授方式;聘请实习基地专业技术人员,行业及企业技术专家来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讲座,这样既增强学生们的学习氛围还开阔了学生们视野。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对策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对策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电一体化产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和转型,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加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从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创新,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育人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1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课程教学问题,包括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过于追求学科的系统化,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培养,要求学生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全面掌握机械、电子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这对学生学习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很难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2门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而导致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第二,在教学方法方面,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之间缺乏相互性,采用说教式和灌输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理论课程的讲解,缺乏必要的实践课程模块以及实践教学方法,最终造成很多学生掌握过多的理论知识内容,而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满足未来企业对于人才的岗位需求。
第三,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单一性的问题,未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很多教育知识在概念和原理方面相对成就和落后,很难与当前企业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方面,未将企业的具体工作过程和相关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很多学生只是片面的了解教学内容,对于具体操作方面知识了解的少,进而降低学生学习效率,阻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2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合理路径2.1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有效结合教育部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意见,合理优化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对课程教学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来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在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加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多门学科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析曾元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结合当前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浅谈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06-031-01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作为传统产业的机电行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显著增加。
机电行业在当前工业领域的地位日趋重要,随之而来的是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种作用不仅因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结构本身,更重要的是该专业毕业生有着直接进入生产领域的必要技能。
因此,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角度来思考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现状
1.机电一体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是机械和电子两方面,但课程体系明显偏重机械方面,如有的学校只设机床、数控机床的理论学习与实训,对电子类课程如PLC可编程控制、电力拖动及电子技术等课程设置不足。
其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学时少,随着教学的深入,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课时分配不均,这就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刻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而需要花时间去学习本该在学校掌握的知识。
2、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理解困难
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较多,个别专业的理论概念抽象,机械理论繁琐,机械、电力原理图多,学生又无实物接触,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枯燥乏味。
部分结构安装图、电气接线图在安装、调试等方面的说明较为简单,学生在学习之前尚未涉足该领域,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存在差距,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
3.机电一体化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职业院校以往的教师队伍,只要理论基础扎实,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但是随着我国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及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实操功底以及与时俱进的能力。
从培养能够满足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上讲,一支新型的机电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形成是刻不容缓的,需要职业院校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4、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
毕业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主要体现在:一是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盲目,基本功不扎实,对传统机械设备排斥,一味的崇尚数控、电子等新设备;二是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不够。
学生往往只记住教科书或教师传授的知识,不会查阅资料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对新型领域的知识比较淡薄。
以上这些问题,使我们迫切感到机电一体化教学应尽快规范与完善,加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
二、改革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思路
1.根据市场需要制定新形势的教学内容。
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现代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
才为目标,制定新形势下的教学内容。
配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体系除了要考
虑专业的实际发展趋势之外,还应结合教学内容的改革,包括机械技术、微电子
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气技术、金属切削、金属加工工艺等,做到适用、实用。
要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适应企业用工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当然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也需要专门人才去展开研究,但从
发展的趋势上讲,这种教学改革是势在必然的。
2.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
目前以计算机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处理各种数字信息与图形信息,辅助完成
从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整个过程的综合性计算机处理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相应的
软件推出日新月异,如AUTOCAD、PROE、UG、SolidWorks这些计算机辅助设计
软件的日益普及,使得复杂的机械加工过程和工艺设计,如机械制造中的曲面造
型与加工,刀位轨迹计算及模具冲压设计等,都转化成了人机交互的对话式操作。
课堂上教师例用Authorware、Powerpiont等软件将课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动画和声音于一体,不仅大大减少了老师课堂上画图的时间,而且学
生兴趣倍加,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当然在加
强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新要求,他们要改变一些传统
的教学实训模式,以适应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需要。
3、努力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身为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要适时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发展方向和
发展要求,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充分说明教师队伍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才能给予学生想学的知识。
同时新课改、新课标也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即教师
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以便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4.改革学生实践教学,满足企业用工要求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面对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基础
技能训练,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实训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数据的测量以及基本技能的应用;二是增加单项训练,包括金工实习和数控
实训等等,通过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技能,并且鼓励学生参加相应的执业
资格考试,取得相关专业的等级证书;三是增加学生顶岗实习机会,带领学生深
入企业一线,在不同的岗位完成相关实习,做到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
三.结束语
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体系将随着工业化,市场
化的进程而加快改革步伐。
从适应市场需求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改革的进程,主要
围绕在教学课程的制定,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实践
教学的创新等诸多层面全方位联动展开。
虽然各个层面在改革过程中有会出现困难,但凭着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让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与市场相匹配,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参考文献
[1]张超,刘爱云,王娜,叶婷.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
信息,2007(22):202-204.
[2]王峰.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探讨[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