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汇编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整理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整理

1.连线题:(请将下列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1)朝代人物事件商齐桓公“有功于民”周晋文公牧野之战齐李冰尊王攘夷晋汤城濮大捷秦武王都江堰(2)朝代人物事件公元前2070 年秦孝公秦统一六国公元前1046 年项羽夏朝建立公元前356 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21 年武王巨鹿之战公元前209 年禹商鞅变法公元前207 年嬴政西周建立(3)成语故事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围魏救赵巨鹿之战晋文公纸上谈兵城濮之战勾践卧薪尝胆鸿门宴孙膑破釜沉舟长平之战项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吴越争霸刘邦项羽材料题尧舜禹禅让制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评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 -—孙中山材料二: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物。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什么?他和谁共同被尊奉为什么?黄帝。

炎帝。

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2)、从材料二可以看到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称为什么?什么事件之后,这种制度被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或夏传子,家天下)治水问题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材料二: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

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请回答:(1)、材料中的“太守"“公”是指哪个历史人物?他是什么时期的人?李冰战国时期(2)、材料中的“太守”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是修筑了什么工程?该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是什么?都江堰防洪灌溉(3)该工程的修建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到今天,还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造福人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专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专项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强化训练】主题一、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管仲改革)★1、商鞅变法(非常重要):商鞅变法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1)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2)时间:公元前356 年,人物: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3)变法内容:政治:①确立县制---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不是郡县制---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所实行的制度)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严禁私斗;经济: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

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国富)重视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积极性。

③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提高军队战斗力)。

(4)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评价商鞅变法是否成功:答:成功的,商鞅变法使秦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封建商鞅虽死,但其变法内容和精神得以保存。

(6)评价历史上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是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否推动社会进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北魏孝文帝改革(非常重要)(2)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巩固统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①讲汉语: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穿汉服: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改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与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用汉制,学汉礼等。

⑤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3)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影响):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如何评价孝文帝的改革:优点(中华民族立场):促进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不足(鲜卑族立场):忽略了鲜卑族本身文化特点,使鲜卑族最后消失;总体评价:孝文帝是一位改革家,政治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总汇(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总汇(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总汇一、材料分析题(共45题)1.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实施耕种。

他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材料二:他全身心的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因治水有功,舜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了他。

材料三: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他继位后扩大了哪一部落的势力和影响?(3)两则材料中继承人的产生办法被称为什么制度?(4)材料三中记述了大禹采用哪种治水方法取得了成功?(5)大禹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大禹建夏属第一,华夏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桀本是亡国君,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始称殷,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

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

天子统治有加强,分封制行天下固。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眼前。

”这是历史爱好者编写的一段歌谣,请结合歌谣内容及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1)大禹建夏将王位传给儿子启,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

有人认为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有人认为是历史的倒退,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2)“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

”双方的这次大战具体发生在什么时候?你认为周武王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3)除商亡周兴外,上述歌谣中还涉及哪几个王朝的更迭?你认为几个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感想?3.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他们为祖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某班对“华夏之祖”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史料的分析与问题的探究。

【华夏之祖】材料一:“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材料二:黄帝陵(如下图)【民主政治】材料三: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1.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材料二: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是哪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平定了蚩尤部落?(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这个人物对人类做出哪些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材料一:夏朝的国王把人当做坐骑,还把自己比为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咒骂他。

材料二:后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1)材料二出自哪部书?(2)材料一中所描写的“夏朝的国王”和材料二中所描写的“商朝的国王”分别是谁?(3)他们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给你的启示或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材料三:(1)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本国的势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什么?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是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具有什么作用?(3)材料三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材料二:(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什么?(2)作者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他创作了一种新体诗歌是什么?他的代表作是什么?(4)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和这位诗人有关?(6)结合材料,谈谈你觉得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品质?5.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1)上图的人物是谁?(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3)他的主张是什么?(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5)请用一句话评价该人物?(6)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6、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材料二:材料三:皇帝——————→至高无上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中央机构郡地方机构县材料四:材料五:(1)料一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材料二的人物是谁?你如何评价他?(3)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反映了秦朝的哪些方面的措施?(4)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7.材料一:材料二: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领导者是谁?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的这句话出自哪?是哪位农民领袖说的话?(3)请说出这次起义的时间和地点?(4)请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次农民起义?8.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中间人物是哪位皇帝?请你结合史实谈谈他在位时的统治措施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场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是什么?其地点在哪?其主要教材是什么?(3)材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9.材料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七上历史《材料题大汇总》(含答案)

七上历史《材料题大汇总》(含答案)

七上历史《材料题大汇总》(含答案)七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请回答:(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生产情况?神农为什么“教民农作”?(2)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状况。

神农“教民农作”是因为“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水稻;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粟。

2、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2)材料中“轩辕”指的是谁?相传,他对民族有哪些杰出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什么?(3)材料中“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1)孙中山(2)黄帝;制造房屋、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其妻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征服炎帝,统一黄河流域,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人文始祖。

(3)涿鹿之战。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史记》请回答:(1)这句话是说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那一个君主?(2)哪一次大战导致了商朝的灭亡?(3)试分析一下商朝灭亡的原因。

(1)商朝帝纣(2)牧野之战(3)昏庸乱德,宠幸女人,搜求珍奇贪图享乐,苛捐杂税修造鹿台,横征暴敛充实巨桥,侮慢鬼神,残杀忠臣,酒池肉林,刑法残酷。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1)材料说的是哪个诸侯国称霸的事?(2)这个诸侯国“霸诸侯”的背景是什么?(3)这个诸侯国有哪些称霸的有利自然条件?(4)管仲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5)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成果?(6)桓公在称霸过程中提出了什么口号?(7)公“霸诸侯”正式被周天子承认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齐国。

周口市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材料分析题汇编

周口市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材料分析题汇编

周口市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材料分析题汇编一、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材料二材料三在秦统一以后的十几年中,秦始皇维持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

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

用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的土地。

土地被兼并的农民,不得不以"见税什五"的苛刻条件耕种豪民之田。

农民生活悲惨,穿牛马之衣,吃犬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举行暴-动。

焚书坑儒。

为了钳制人民的思想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旋即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

材料四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两项措施?(3)秦朝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暴政的具体表现。

(4)材料四中的“坑灰”是指什么事件?“刘项”在秦亡后又进行了哪场战争?【答案】(1)郡县制。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3)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财税、残酷的刑罚。

(4)焚书坑儒,楚汉之争。

【详解】(1)依据材料一“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结合课本所学,清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地方上,秦始皇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郡的行政长官称为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

(2)依据材料二七种文字统一为一种文字;七种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货币。

可知反映的是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结合课本所学,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开始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战国时,七国文字书写各异。

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经济上,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统一货币。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在全国流通。

(3)依据材料三“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的土地。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4)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4)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4)一、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1.家国情怀有助于激发人们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认同感和责任感。

家国情怀包含对国家疆域的情感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等。

材料一:(1)材料一中图一当时用哪一种文字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图二是指哪一政治制度?材料二:(2)材料二中“中华文明”是通过哪条道路把欧亚大陆连成一条“文明地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发明当时通过该道路传向世界?材料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

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

宣帝改曰都护……——《后汉书·西域传》(3)材料三中“宣帝改曰都护”是指朝廷在该地区设置的哪一最高长官(或机构)?材料四: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兴盛,难以言传。

”(4)材料四中“中原地区”的兴盛与哪一改革有关?此次改革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作用?【答案】(1)小篆;中央集权制(2)丝绸之路;造纸术(3)西域都护(4)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

【详解】(1)依据材料一图一七种文字统一为一种文字。

结合课本所学,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个亿。

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依据图二皇帝、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等,可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统领。

(2)依据材料二路线从长安到西亚、欧洲,“把亚欧大陆连成一条‘文明地带’”可知是丝绸之路。

结合课本所学,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考试中的材料题所占的⽐重⼤,难度也⼤,学⽣做起来普遍感到棘⼿。

因此,掌握材料题的类型与解题⽅法对考⽣来说⾄关重要,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的材料题及答案,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上历史材料题⺫ 1、材料⼀: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

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孔⼦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

材料⼆: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下令除朝廷外⺠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种树的书,其他书籍⼀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和⽅⼠活埋。

⽽汉武帝则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兴办国学。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孔⼦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2)概述材料⼆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他们的共同⺫的⼜是什么?(6分) (3)材料三告诉我们现代国家治国的⽅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化?(4分) 2、材料⼀: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串通⼀⽓,诽谤他。

……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裂”⽽死。

他虽遭不幸,但新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仍继续推⾏,秦的国势⽇趋强盛。

材料⼆:⾼祖⽈:“……今欲断(禁⽌)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岁)以下,⻅在朝廷之⼈,语⾳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 ——《魏书•咸阳⺩禧传》 请回答: (1)材料⼀是中国古代哪次改⾰?材料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4分) (2)材料⼆是中国古代哪次改⾰?材料反映了这次改⾰的哪项内容?这⼀改⾰还有哪些措施? 请再列举两项。

(5分) (3)材料⼆提到的改⾰有何积极意义?(2分) (4)结合材料,说说这两个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参考答案 1、答:(1)政治:以德治国。

唐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上册期末历史材料分析题复习汇编

唐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上册期末历史材料分析题复习汇编

唐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上册期末历史材料分析题复习汇编一、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写出秦朝的都城是。

在如图中填出秦朝疆域四至点。

(2)根据材料一《秦朝疆域图》可知,秦朝对地方的统治与西周时期有什么不同?材料二(3)请结合所学,完善空白处所填内容。

依据材料二,说出秦朝所创立的政治制度。

材料三(4)根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答案】(1)咸阳东:东海;南:南海;西:陇西;北:长城一带。

(2)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

(3)丞相、地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对地方进行管辖;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创立了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府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4)依据材料三七种文字变为一种文字;六种货币变为一种货币。

可知反映的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结合课本所学,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问题,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朝的圆形防控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2.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七年级(1)班某同学准备以“古代中国科技文化之最”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设计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

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该文字是。

202X包头市七年级上册历史上册期末历史材料分析题复习汇编

202X包头市七年级上册历史上册期末历史材料分析题复习汇编

202X包头市七年级上册历史上册期末历史材料分析题复习汇编一、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1.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

——《汉书食货志》(2)据材料二,概括“商君”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丝绸之路路线图(3)结合所学知识,将图中A、E两处填写完整。

并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材料四:《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译文:天下没有战事,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粮食纺织品都足足有余,每家每户都能自给自足,做到这样就心满意足了。

)(4)据材料四,概括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案】(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2)措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作用:倾邻国而雄诸候。

(3)A:长安;E:欧洲(或大秦)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或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天下没有战事,风调雨顺。

(或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详解】(1)依据材料一“铁制农具”“穿有鼻环的牛尊”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的表现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依据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商君”指商鞅,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

其中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水面偏能用火攻”说的是哪一历史事 件?发生的时间?之后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局 面?
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材料二:“进,与曹遇于赤壁。时曹早已有 病疫,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 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曹军方连船舰,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 功盖三分国, 材料三: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 名成八阵图 。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 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 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南阳武侯祠联 7、后人曾写诗或对联赞颂“武侯”,你能 说出一两句吗?
阅读材料:“凡不在六世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 后统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项 建议被采纳后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 么重大影响? 2、结合当时的历史想一想,当时的汉朝政 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施这个政策?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 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阅读材料:“凡不在六世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 后统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项 措施: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 建议被采纳后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 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么重大影响? 结果:诸侯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 2、结合当时的历史想一想,当时的汉朝政 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施这个政策? 3、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 治上的大一统,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结果 怎样?
材料: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 攻。——《汉书》 1、使“汉与匈奴合为一家”的事件史称什 么?当时匈奴的单于是谁?汉朝的皇帝是谁?
答: ①昭君出塞 ②匈奴的单于是呼韩邪单 于。汉朝的皇帝是汉元帝。
2、汉与匈奴的这次和亲有什么影响?(作 用)(2分) 答:使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呼韩邪 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做出了重大贡献。
① 纸上谈兵 ② 秦国 ③前260年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蔺相如谏:赵括徒能空谈兵法,不知变 通,如胶柱鼓瑟,难以应变。赵王不听,遂代廉 霸主:晋文公 楚庄王 颇,以致全军覆没。 战役:桂陵之战 马陵 1、材料一中的“霸诸侯”是指哪一件事?得以实 之战 现霸诸侯的因素有哪一些?(或称霸的原因、条件) 2、齐桓公称霸的方式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空谈兵法,不知变通”与哪个成 语有关?赵王是在与哪个国家的交战中全军覆没? 该场战役发生于哪一年? 4、除材料一、二中涉及的霸主、战役外,春秋时 期还有哪些著名的霸主,战国时期还有哪些著名 的战役,请你分别写出两例来。
答:图三 . 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友好相处,而昭 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给我国边境 地区带来了长期的和平。
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 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到后来, 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 尚。 1、材料中提到“丝袍”来自哪个国家?通 过什么通道转运到当时欧洲的?(2分)

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 赤壁之战 208年 材料二:“进,与曹遇于赤壁。时曹早已有病疫, 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 三国鼎立局面 部将黄盖曰:“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 而走之。 材料三: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 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 面偏能用火攻—南阳武侯祠联
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材料二:“进,与曹遇于赤壁。时曹早已有 病疫,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 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曹军方连船舰,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 材料三: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 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 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南阳武侯祠联 1、材料一中的“壮心”在这里指什么?曹 操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 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 答:秦朝的刑法非常残酷。 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史记 陈涉世家》 2、“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说 明了什么问题?
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又说明了什么?
答:秦朝的劳役很繁重。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 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 陈 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史记 陈涉世家》 4、起义军在什么地方建立政权 5、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如何?(影响、作 用)(2分)
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材料二:“进,与曹遇于赤壁。时曹早已有 病疫,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 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曹军方连船舰,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 材料三: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 壮心:统一全国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 功绩: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 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南阳武侯祠联 1、材料一中的“壮心”在这里指什么?曹 操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蔺相如谏:赵括徒能空谈兵法,不 知变通,如胶柱鼓瑟,难以应变。赵王不听, 遂代廉颇,以致全军覆没。 1、材料一中的“霸诸侯”是指哪一件事? 得以实现霸诸侯的因素有哪一些? 事件: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因素:①齐国位于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 济富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 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3、请你说出与曹操有关的两次战役的名 称。(2分)
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材料二:“进,与曹遇于赤壁。时曹早已有 官渡之战(胜):曹操善于用人 病疫,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 赤壁之战(败):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 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曹军方连船舰, 战 ②曹操骄傲自满③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 材料三: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 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 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南阳武侯祠联 4、你能简要分析一下两次战役中曹操一胜 一败的原因吗?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 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 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史记 陈涉世家》 1、上面这段话是谁说的?这段材料反映了 哪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这一事件 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1)陈胜。 (2)陈胜、吴广起义 (3)BC209年。 (4)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材料二:“进,与曹遇于赤壁。时曹早已有 病疫,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 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曹军方连船舰,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 答:官渡之战 材料三: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 赤壁之战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 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 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南阳武侯祠联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蔺相如谏:赵括徒能空谈兵法,不知变 通,如胶柱鼓瑟,难以应变。赵王不听,遂代廉 颇,以致全军覆没。 1、材料一中的“霸诸侯”是指哪一件事?得以实 现霸诸侯的因素有哪一些?(或称霸的原因、条件) 2、齐桓公称霸的方式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空谈兵法,不知变通”与哪个成 语有关?赵王是在与哪个国家的交战中全军覆没? 该场战役发生于哪一年?
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武侯:诸葛亮 壮心不已。 东和:联合孙权 材料二:“进,与曹遇于赤壁。时曹早已有 病疫,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 北拒:北抗曹操 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曹军方连船舰,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 材料三: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 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 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南阳武侯祠联 5、材料三中的“武侯”指谁?“东和北拒” 中的“东和”是指什么?“北拒”是指什么?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蔺相如谏:赵括徒能空谈兵法,不 知变通,如胶柱鼓瑟,难以应变。赵王不听, 遂代廉颇,以致全军覆没。 1、材料一中的“霸诸侯”是指哪一件事? 得以实现霸诸侯的因素有哪一些? 2、齐桓公称霸的方式是什么? 方式: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 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
答:图一秦始皇: 答:匈奴,秦始皇、 修长城,抵御匈奴 汉武帝、汉元帝 图二汉武帝:凭借 材料一 长城 材料二 漠北战役 材料三 昭君出塞 国力强盛,反击匈 奴 图三汉元帝:通 1、以下三幅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史实? 过和亲,保持边境 2、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与哪个少数民族有 安定分别体现了哪一帝王的治国方略? 关? 2、三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体现了三位皇帝是如何处 理与该民族关系的? 3、你认为哪幅图片体现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并说明原因。
答: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 鼓舞了后世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阅读材料:“凡不在六世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统可 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 仲舒传》 1、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项建议被 采纳后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结合当时的历史想一想,当时的汉朝政府采取 了哪些措施来实施这个政策? 3、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上的 大一统,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结果怎样? 4 、军事上,为反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 奴,地点是哪里?时间是? 5、在外交上,汉武帝派谁出使西域?时间分别是 哪一年?
阅读材料:“凡不在六世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 后统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项 建议被采纳后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 么重大影响? 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