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教学教材
文化生活第五课复习(飞扬之旗)
知识点三、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3)怎么办: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 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 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世界 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 文化的新辉煌。 ①正确把握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 和“历史虚无主义”; ②正确把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 和“民族虚无主义”。
把握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 “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 “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速记图表〗
源泉和动力 根本途径
意义
文化 创新
基本途径
主体
正确方向
知识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文化发展 (1)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 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理解: (1)文化创新的源泉、基础、动力是社会实践,因此文化创 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把主体理解为文化工作者 缩小了文化创新主体的外延。 (3)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不是传统 文化而是社会实践。
知识点二、文化创新的意义
思 维 辨 析
注意几个误区
误区一: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依靠文化创作者的 聪明才智 注意:文化创新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我们不能否认创作 者的灵感和自身的聪明才智对文化创新的影响,但是,文化创 新来源于社会实践。因此,上述观点中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 的灵感”是错误的。文化创作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认为“文化 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化创 作者要真正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 相结合的道路,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误区二: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注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 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但文化创新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文化的创新的教案(精选7篇)
文化的创新的教案(精选7篇)文化的创新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确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恶劳,处处依赖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表现出来的依赖性感到害羞。
2、引导学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强自立信念。
树立报国志向,培养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望和信念3、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献身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由认识自强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感知自强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让学感知中国人民子弟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国防取得成就正是国家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强通过学习教材内容:(1)孙膑身残志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兵法的学习和研究,他对前途充满信心,就是在这个信心的鼓舞下,孙膑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终于消灭了庞涓,并最终写了《孙膑兵法》。
(2)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让学认识《史记》是伟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精神的结晶。
(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充分体现了徐悲鸿那自强自立的精神。
(4)“轮椅作家”张海迪,五岁时因患病,下身瘫痪,她却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
用镜子看书的故事更充分说明荣誉的花环属于自强者。
让学生认识教材中人物的自强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三、深层感悟1、从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材,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欣赏歌曲《爱拼才会赢》四、凝聚升华让学生认识要自强自立,做生活的主人1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自强自立的一些表现。
2说说自强自立的一些名言警句3做生活的强者,你准备从哪做起?3、教师寄语:(要求同学们作到“五要”)1)、要有为国家、为民族奉献青春年华的远大理想;2)、要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3)、要有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才实学;4)、要有文明守纪、严于律己的素质修养;5)、要有敢于拼搏、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五、教学总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文化。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中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
就教材结构而言,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根底上开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开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青年学生担负着继承和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学情分析】就学情而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各种文化现象,并对此有着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由于本学期主要担任音乐班教学工作,因此本节课选取学生既感兴趣又较为熟悉的话题贯穿始终,激发其积极思考。
教学情境设计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的统一。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知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开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和整理关于李玉刚的一些作品,以及人们对其的观点态度,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在丰富学生对文化创新感性认识的根底上,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贵妃醉酒》的分析让学生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热情。
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难点: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课前小调查:学生利用校内网,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曲目1、贵妃醉酒(梅兰芳)2、贵妃醉酒〔李玉刚〕 3、四美图教师可以展示调查结果课前准备:网上搜索收集关于李玉刚及其作品的相关信息等等〕师:从这个小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同学选择了贵妃醉酒〔李玉刚〕、四美图,同学们为什么没有倾向于梅派贵妃醉酒呢?我们都知道“贵妃醉酒〞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的代表剧目之一,为京剧珍品。
〔出示材料:京剧,我国的“国粹〞、国剧,已有200年历史,享誉海内外。
文化生活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考点导航: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知识结构:1.是什么:内涵渊源源泉动力目的标准作用主体2.为什么: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依据、要求)文化创新 3.怎么办(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依据、要求)重要途径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依据、要求)③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依据、要求)※渊源: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文化创新1、是什么:什么是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社会实践2、为什么:为什么要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怎么做: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第二,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第三,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第四,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第五,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重难点点拨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源于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可以为实践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思想理论、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从而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创新与继承的关系(1)继承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全程复习方略】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课件:必修3 第2单元 第5课 文化创新(广东专供)
3.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主体 社会实践 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 (1)立足于_________, 根本途径。 人民群众 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_________
三、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1.基本途径 时代精神 相结合,各民族文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_________
交流 、借鉴与_____, 融合 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化相互_____
2.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改造 传 (1)内容: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_____ 创造 新文 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_____ 发展 先进文化的过程。 化、_____ (2)要求: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否则就会失去文化 根基 体现_________, 时代精神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创新的_____;
有益成果 又要以我_____ 为主 、为我_____, 所用 保持文化的_____ 民族 特 的_________,
色。
4.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和“封闭 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 “历史虚无主义” 主要表现 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拒绝接 固守_________________, 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 传统文化 _________
3.创新与借鉴、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意义:既是人类文明发展
动力 也是_________ 文化创新 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既发展_______ 本民族 的重要_____, 不同 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还能推出融汇多种文化 文化,又促进_____ 新文化 。 特质的_______ (2)具体要求:既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9:5.2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文化创新的途径一、分析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内容。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文化的交流、继承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发展需要创新。
而怎样进行创新则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同时,本课是承上启下,对接下来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
在呼唤创新的当今时代,文化创新作为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实践性。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文化创新的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
②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①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探究文化创新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②通过对传统孝与现代孝的分析、探究,帮助学生树立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依据:文化创新的途径是第二单元的落脚点,同时,又承上启下,对接下来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
所以,本知识点是重点。
突破重点:通过情境式教学法和材料探究,循循善诱、得出结论。
(2)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依据:“90后”一代容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学生很难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
所以,本知识点是难点。
突破难点:启发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结合P55的“对待外来文化的四种态度”,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
二、分析学情我所教授的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身边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也有一定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他们感兴趣的案例吸引住他们的眼球。
但是,对于这些文化现象他们还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缺乏比较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为此,我会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案例多让学生自主分析,从而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等能力。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文化开展的主旨是文化创新,需要参加社会实践来获得创新的动力,理解文化创新的深刻意义,通过对源和作用的分析,并提出了文化创新的途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显示现场材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加以引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文化创新,满足人民对文化的根本需求;引导学生保护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树立正确的外来文化观,明白在文化保存和创新方面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教学难点:如何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保守的民族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呈现腾讯新闻:20xx年3月1日晚,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在〔HR}I The Duke of Cambridge〕抵达北京,开始为期4天的首次中国之行。
威廉王子抵达北京的第二天〔C3月2日〕,以为Aardman公司的“小羊肖恩〞雕塑点睛为标志正式启动20xx中英文化交流年。
该雕塑是本次中英文化交流年中一款特色艺术展品。
旨在呈现英国动画产业的非凡成就以及与中国艺术界的合作成果。
教师引导:“小肖恩〞可爱吗,为什么选择“肖恩羊〞为中英文化交流年开始标志?学生活动:“小羊肖恩〞对中英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有什么重要意义?分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表本小组的见解。
教师:在羊年到来之际,“三羊〔阳〕开泰〞代表美好的祝愿,一是预祝中英文化交流年取得圆满成功,二是肖恩羊是英国动画行业最受欢送的卡通人物,英国创意产业介绍给中国具有特殊意义。
文化交流将促进文化创新。
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主题:文化创新的相关问题。
新课教授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川剧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享誉全球,其中的变脸更是神秘莫测。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5课《第二课时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设计
第5课《第二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设计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名画导入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徐悲鸿艺术创作及其代表作的材料。
(课件展示徐悲鸿的一些名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对徐悲鸿的作品作简要分析)《少妇像》1940年的作品《印度男人》点拨导入徐悲鸿被称为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说明文艺创作的基本途径是什么?板书课题:第二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名诗导入教师让学生谈谈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古代诗歌:(学生发言)生1:要说诗歌对我的影响,莫过于唐诗了。
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长恨歌》都很有影响。
生2:先秦的《诗经》中也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对剥削制度的憎恶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读起来朗朗上口,挺有感情。
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始终走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道路上。
从诗经、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直至现代文学艺术,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学艺术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历史,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板书课题:第二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推进新课师:前面我们讲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师:那么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怎样实践文化创新呢?板书: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问题情景1(课件展示图片,探究思考问题)教师对雕塑艺术和《快乐驿站》节目作简要介绍:雕塑艺术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不仅表现为雕塑技艺更加纯熟、表现力日益突出,而且体现在用于雕塑的材质范围日益扩大,有石雕、玉雕、竹雕、木雕、牙雕、沙雕、果核雕刻……甚至还有在头发丝上进行的雕刻。
《快乐驿站》最大的特点与看点,就是用时尚、先锋的动漫手法,演绎经典优秀的相声小品。
声音还是原声,但画面却用动漫演绎。
这种处理方式,使原本就充满喜剧色彩的相声、小品又增加了幽默的视觉效果。
形神俱备的动漫人物造型,妙趣横生的场景与动作设计,为大家熟悉的作品融入了时尚元素,注入了新活力。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的创新;识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目的和标准。
2、理解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3、识记文化创新的途径:一条根本途径和两条基本途径4、结合实例,说明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1.____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__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_______,提出_________,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_______,准备了更加充足的________。
3.____________既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二、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____________。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____________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____________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文化创新的途径(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1.立足于,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5课《文化创新》课件1
课 外 生 活 感 悟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人教版 ·政治 必修3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方式四:典型案例导入 (课前准备:确定采集民歌、童谣的活动主题。然后组 织学生分组制定采集方案,确定介绍新民歌的人员和各自 要完成的任务。)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 深刻了解采集新民歌活动对文化创作有哪些作用、采风活 动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教师由学生的讨论导入本课。
课 外 生 活 感 悟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人教版 ·政治 必修3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课 外 生 活 感 悟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 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命题时主要通过展示国家或地方有 关文化发展的鲜活材料,考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和动力。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人教版 ·政治 必修3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方式一:情景导入 年光似鸟,事事如棋。30年多前,中国在检验真理标 准的讨论中拉开改革的大幕,30多年后,中国人民共享着 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 前行;300年前,数千万普通百姓走上“闯关东”的漫漫征 途,300年后,一部史诗般的《闯关东》创作完成。
文化创新 。 就在于__________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五课文化创新海口海港学校王建中市拔尖人才,高级教师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理解)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理解)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作用(理解、知识与能力))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能力与觉悟)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5.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能力)(1)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对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克服两种误倾向。
一是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二是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被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6、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第五课文化创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文化发展的实质(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3)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5)继承传统,推陈出新(6)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7)文化发展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理解:(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2)文化创新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4)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分析(1)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跋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2)通过分析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明确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2、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2)能够举例说明文化仓情识寸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3)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4)通过结合具体事例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二、【课程标准】: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人类文化是—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
文化创新教案设计(精选8篇)
文化创新教案设计(精选8篇)文化创新教案设计篇1一、班会主题。
“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诵读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
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圆的节日。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学生懂得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建议。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入深。
主要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通过尝一尝月饼,画一画学生心中的中秋节等动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民俗节庆课的兴趣。
2、建议让学生可以回家做适当的准备,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3、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对中秋节感兴趣的内容和习俗的了解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中秋节,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挑选后布置在教室的展示板进行展示。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1、歌曲:《但愿人长久》。
2、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信息。
3、学生进行才艺准备。
4、学生带好月饼。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主持人“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1、首先以歌曲《爷爷为我打月亮》引出班会主题;2、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3、学生交流今年中秋节的活动安排。
第一主题:话说中秋(一)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甲: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请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同学说中秋节的来历)乙:噢,原来中秋节是这样来的,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二)听故事《嫦娥奔月》甲:中秋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乙: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同学来介绍一下,请听故事《嫦娥奔月》(同学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甲:嫦娥真是个善良的仙女,为了百姓,情愿自己受难。
乙:中秋吃月饼也是为了纪念朱元璋月饼起义,希望嫦娥一家团圆的民间传说。
人教A版必修三《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教案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广州市天河中学高二政治备课组符起俊【学情分析】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 的第二框。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
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重点学习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所以本节课主要探讨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本课主要就是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对此,学生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都观看了奥运会的开幕式,了解一些奥运知识,所以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水平还不够,缺乏框架性的认识;另外,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能力、自我探究能力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
〖能力目标〗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赏析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②通过探究《金镶玉》等奥运元素的成功创新,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③通过了解中国杂技芭蕾《天鹅湖》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基于课标分析,采用经过结构化处理的真实情境及仿真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培育解释论证、预测选择、辨析评价能力,基于学生的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能力群要求,改进教学方式。
教学中融入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运用学理知识参与实际文化生活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节课学习的文化创新的途径指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本节课知识梳理难度不大,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情境即做事的能力。
同时学生已经学过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文化创新的途径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三、学情分析通过之前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对“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理解起来不难。
而两个基本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难度也不大,但是如何通过对材料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分析的高度并学以致用,学生能力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需要教师整合教材,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并适当引导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1.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与要求,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知道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通过教学情境,领会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文化创新知识做选择和做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3.在事实真实的情境中,提升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参与文化实践活动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难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六、教法和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启发讲授法、分析归纳法。
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感悟、体验、思考、讨论、探究,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已经掌握了关于文化传承和文化多样性等基础知识,但对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和实际应用可能了解不多。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对文化创新意义的认识不足,难以将理论联系实际;对文化创新途径的理解浮于表面,缺乏深刻理解和实践应用;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对政治学科的偏见而缺乏学习动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位于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题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掌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并激发他们对文化创新活动的参与意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文化创新的含义与意义、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及文化创新与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关系。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首先是PPT,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解释难点;其次是视频资料,展示文化创新的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化创新的过程和效果;还有网络资源,如在线互动平台,供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和交流。这些资源和技术工具的作用在于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也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一是小组合作完成文化创新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二是开展“我是文化创新者”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文化创新方案;三是组织课堂辩论赛,让学生就文化创新的相关话题展开辩论,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一、本课设计意图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
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
无论是思想理论、73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好的资源、条件。
第二目“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主要阐述文化创新的作用。
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反过来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正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源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反过来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一样。
在教学过程中,请引导学生体会: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践,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层意思是从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上讲的。
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与哲学》课中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这一教学内容。
从文化自身来说,创新是其生命力所在。
任何民族的文化,如果不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回答新问题,为实践发展起推动作用,它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也就不存在发展前途。
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是文化的生命。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前途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力的大小。
中华文化之所以在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呈现出勃勃生机,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巨大的创造力。
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
可见,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第三目“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创新的方法。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因此,要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不是在书房里苦思冥想,而只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深入广大人民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呼声,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关注他们的根本利益,从他们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实现文化创新。
事实证明,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作品,无不是源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设三个目。
第一目“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通过活动导入,引导学生体会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借鉴的过程。
第一目侧重说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传统文化既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前提。
离开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我们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应该尊重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毛泽东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尊重传统文化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统一的。
如果不结合新的时代特点,74不根据新的社会实践要求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气息和时代特色,传统文化也就失去了自身的生命力。
第二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并赋予时代的活力,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文化创新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身的长处。
不同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经过综合创新,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创新史,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互融合、不断创新的历史。
没有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争妍斗艳,就没有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也就没有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应该看到,作为一个民族的重要标识,不同民族文化是有差异的。
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甚至冲突。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要发展、要创新,就不能因为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就盲目排斥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而要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汲取其他民族和国家文化的长处。
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第三目“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克服“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文化。
但是,如果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那么,也就谈不上文化创新。
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即“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做法,也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
关于“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第十课中还会涉及到。
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创新,就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大胆吸收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探究活动一介绍了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
古代称民歌为风,因此称搜集民间歌谣为采风,现在泛指搜集民间一切民俗、艺术等材料。
这次活动突出的是实现小康、环保旅游、城镇建设的主题,以中小城市、乡镇和西部开发建设为重点。
采风的目的是为了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
要引导学生明白采风从民间得来的活生生的艺术形式和材料是进行文化创新的源泉,可以为文化创作提供新的素材、新的艺术形式、新的灵感等。
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采风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它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探究活动二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社会实践对文化作品有不同的影响,认识实践是文化创作源泉的道理。
探究活动三介绍了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书体——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
引导学生举出其他发展、繁荣文化的例子,例如,齐白石对国画技法的发展等,从而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75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探究活动四旨在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源泉的道理。
探究活动五结合雕塑艺术、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体会文化创新是一个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探究活动六结合“孝”这一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文化创新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这一道理。
探究活动七旨在引导学生感悟不同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探究活动八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实现中华文化创新要善于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综合创新。
探究活动九引导学生辨析三种不同的观点,形成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首先,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其次,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文化创新又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要对传统文化超越创新,就意味着突破,意味着创造一种既适应时代要求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的新文化、新文明。
在这里,超越创新和批判继承是相辅相成的,批判继承是超越创新的基础。
没有批判继承,所谓超越创新就是一句空话。
反过来,超越创新是批判继承必然要求,没有超越创新,所谓批判继承就毫无意义。
所以必须既坚决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倾向的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又高度地警惕和防止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传统保守主义、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对我们来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汇点上,坚持把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既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使之内化为我们民族的主体意识,又从时代的要求出发,赋予它以崭新的时代意义,使之同时代精神相融合,努力开拓、创造中国特色的新文化。
同时还要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76相关资料守旧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倾向之一。
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袭旧的习俗、观念、制度等,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民族虚无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倾向之一。
它和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是相关的,是虚无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民族虚无主义无视民族特点,抹煞民族差别,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甚至认为民族是虚构的概念,从根本上否认民族的存在。
三、教学建议教学提纲第五课文化创新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2.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3.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当代中国文化创作者的使命和职责二、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77课时安排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