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pdf 165页)
第七章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第二节 洪积相第三节 河流相第四节 湖泊相第五节 三角洲相第六节 海岸沉积相第七节 碳酸盐岩相沉积相研究意义及工作思路沉积学是地学中的基础学科,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被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矿产领域,尤其是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
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几个事实:a.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油气,99.9%储存在沉积岩中,当然,沉积岩的主要特征受控于沉积相。
b. 盆地或区域物源分析、沉积相研究,可掌握生油层、储集层、盖层的分布及其空间组合→预测有利探区。
c. 我国经50年勘探,在老区易找大中型构造油藏的基本已找到,现在多为难找的、复杂的隐蔽油气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岩性油气藏,岩性油藏在哪里?—→都直接取决于岩性的分布、规模、特征等→受控于沉积相。
d. 用现有资料,作出相对最好的预测:如第一口探井钻遇5.6m油砂(图)非地质人员眼中:仅仅是5.6m油砂沉积学工作者眼中:① 5.6m油砂;②是河流相-曲流河砂体;③油层呈条带状;④油层宽度约800-1500m;⑤砂体可能呈北东向延伸;⑥下口探井应在该井北东向1.5km处。
沉积相工作方法•野外剖面观察•钻井岩心观察•室内单井沉积相剖面分析•室内井间沉积相对比•室内地震相分析•沉积相平面展布分析-有利储集区带预测“将今论古”的原则和比较地质学研究方法一、相标志是指沉积岩所具有的那些能反映其沉积环境的环境参数,沉积过程的各种特征。
包括以下几方面:1、岩石的成分、结构2、岩石的沉积构造沉积构造:交错层理反映水动力条件3、古生物、包括遗迹化石。
4、地球化学组成。
5、岩石的几何形态。
6、岩石的纵向序列,即相序。
7、岩石的电性,地球物理测井。
8、岩石的地震响应。
二、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第七章 沉积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方法
2.统一地层划分对比方案,确定编图单元 编制中、小比例尺沉积相古地理图,通常 是以年代地层为单位,即研究同一时间范围 内的沉积环境变迁。这就要求所有的地层剖 面是近似等时的。因此在工作之初就要注意 地层的等时、穿时和相变等问题,正确选定 地层对比的时间界线和分层标志,提出合理 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作为测制剖面、填制 卡片和计算地层厚度的准则。 一般的成图单元的划分标准是:工作区范 围越大,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小,成图单元时 限越长,沉积相级别越高,当然所表现的环 境内容也就越粗略。
第三是碳酸盐岩的成岩后生作用研 究。对于白云岩,应确定其生成时期, 是准同生期、成岩期或后生期。通常是 用其粒度大小和晶形特征,结合野外产 状和其它因素加以确定。除准同生白云 岩化外,其余的不具有环境意义。因此 对成岩或后生白云岩,应采用多种手段 恢复其原岩特点,然后才能确定其沉积 相类型。
3.泥质岩的研究 泥质岩颗粒很小,所以必须配合其 它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泥质岩研究一 般是观察其颜色及原生沉积构造(纹理、 层理、生物扰动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 有机质含量、生物化石等。
在碳复出 现。但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组 合特点,例如灰泥序列、颗粒序列、叠 层石序列、生物礁序列以及海岸萨布哈 序列
3.掌握相变的规律性 野外确定相类型时,应按瓦尔特相 律,注意沉积性相域或相序在平面上和 剖面上相变的规律性。
第四节 室内工作
第七章 沉积相古地理研究 与编图方法
概念 编图工作的设计和准备 野外工作 室内工作
第一节 概
念
沉积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是一项理论性、综 合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基础地质工作。它是以沉 积学理论为基础,广泛运用地层学、大地构造 学、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 理学等基础资料,研究沉积作用,重塑沉积环 境,分析不同沉积环境下沉积物的特征及其分 布规律,总结不同地史时期海陆变迁、古气候 变化、古地理景观特征,为阐明地球表面的环 境变迁和大地构造演化等重大问题提供依据, 为查明沉积矿产和油气资源的形成条件和分布 规律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地层分布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层分布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地层分布规律是地质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研究地层分布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地质历史,为资源勘探、工程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地层分布规律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不同地层的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关系,通过分析地层的分布规律可以揭示地壳运动、地质演化等重要地质过程。
本文将探讨地层形成过程、地层类型及特征以及地层分布规律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地质知识和研究进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地层分布规律这一主题进行概述,并说明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地层形成过程、地层类型及特征以及地层分布规律。
在结论部分,将对地层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影响地层分布的因素,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旨在深入探讨地层分布规律这一重要课题。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地层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地层形成过程、类型及特征,以及地层分布的规律性,揭示地层在地质构造演化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地层的分布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变化,为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预测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未来地层分布规律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2.正文2.1 地层形成过程地层形成过程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地层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层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沉积作用、堆积作用和变质作用三个阶段。
首先是沉积作用阶段,沉积作用是指岩石碎屑、生物遗体或矿物颗粒从原来位置迁移并在水或风等流体的作用下沉积到周围地表的地层过程。
这些沉积物在地球表面进行沉积后,逐渐压实、固结,形成各类沉积岩,如砂岩、泥岩、煤等。
接下来是堆积作用阶段,堆积作用是指沉积岩在其所处地层中接受物理化学作用,经过长期的压力、温度和化学物质的影响,出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改变,最终形成新的岩石。
最后是变质作用阶段,变质作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物理、化学和结构变化的过程。
《古生物地史学》教案
三、显生宙生物的演化
1、寒武纪生物的演化
2、动物从水生物到陆生的发展
3、动物界各门类的演化谱系
§3-2种的形成
1、遗传
2、变异
3、隔离
4、自然选择
5、微进化
6、成种方式
§3-3生物进化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一、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
1、进步性发展
2、进化的不可逆性
3、相关律和重演律
4、适应与特化
§16-2生物圈事件
一、早期生命事件
生命化学演化的结束和生物演化的开始
真核生物的出现
后生动物的出现
带壳后生动物的出现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二、生物集群绝灭事件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生物集群绝灭
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法门期之交的生物集群绝灭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集群绝灭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的集群绝灭
白垩纪—古近纪之交的集群绝灭
§6-2生物的生活方式
1、底栖生物
2、游泳生物
3、浮游生物
§6-3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
1、温度
2、水深
3、光线
4、盐度
5、底质
6、气体
7、海拔
8、生物因素
§6-4群落与生态系
§6-5环境的古生物学分析方法
1、指相化石法
2、形态功能分析法
3、群落古生态分析法
第七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和古地理
§7-1沉积相和沉积环境
§7-2沉积环境的主要识别标志
一、物理标志
1、沉积物颜色
2、沉积物结构
3、原生沉积构造
二、岩矿标志
1、沉积物结构组价
2、自生矿物
三、其他标志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古生物学地史学古生物地史学二、问答题1.试述古生物地史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应的重大事件。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一、名词解释化石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自然分类二名法二、问答题1.试述化石形成的过程及保存条件。
2.简要说明研究化石的方法及意义。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一、名词解释物种绝灭假绝灭种系代谢生态代替背景绝灭大规模绝灭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特化趋同趋异二、问答题1.论述生物演化的过程、生物进化的特点及规律。
第四章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一)——无脊椎动物及半索动物一、名词解释蜓的隔壁和旋脊头足类缝合线四射珊瑚中柱面线胎管线管胞管笔石枝笔石体笔石簇二、问答题1.所学古生物门类中哪些类别具有两个壳瓣?如何从硬体形态构造来区别它们(列表比较)2.试述四射珊瑚的构造带型的特征及地史分布,并各举一例说明。
3.试述不同地质时期蜓的演化特征。
4.论述各地质时期笔石体的特征。
第五章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二)——脊索动物及古植物一、名词解释恐龙羊膜卵古植物学石松植物的叶座叶痕二、问答题1.简述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2.试述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进步性特点。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群落特征种生态系统优势种指相化石二、问答题1.举例说明应用古生物学分析环境的方法有哪些?第七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一、名词解释沉积相沉积环境瓦尔特相律相标志交错层理递变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地层叠覆律海进海退超覆退覆沉积旋回穿时二、问答题1. 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有哪些?并举例说明之。
2. 简述几种主要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
3. 详细叙述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有哪些?第八章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一、名词解释地层对比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单位组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延限带顶峰带组合带层型二、问答题1. 试述地层划分的依据和地层对比原则及方法。
2. 列表对比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地层是地球表面不同岩石的堆积序列,其中沉积岩层是沉积岩和沉积物构成的。
地层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描述了这些沉积物的特征和形成背景。
了解地层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对于研究地质历史、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相沉积相是指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特征,反映了沉积物的组成、结构、纹理和化学性质。
根据沉积物质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沉积相。
常见的沉积相包括:水下沉积相水下沉积相是指在水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如海相、湖相和河相。
海相沉积物通常具有明显的海底沉积结构,如潮汐沉积、浪潮沉积和海底碎屑沉积。
湖相沉积物则呈现出平静水体的特征,如泥页岩和石灰岩。
河相沉积物则主要是由河流带来的碎屑颗粒构成的。
陆相沉积相陆相沉积相是指在陆地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如沙漠相、冲积扇相和盆地相。
沙漠相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砂岩、页岩和泥岩组成。
冲积扇相沉积物是由山脉中的河流带来的碎屑颗粒在冲积扇上堆积而成的。
盆地相沉积物主要是在构造盆地中形成的,沉积物类型多样,包括泥岩、煤炭、盐岩和石灰岩等。
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指沉积物堆积的具体地理位置和特定环境条件,包括盆地、海陆界面和陆相地表等。
沉积环境不仅影响着沉积相的形成,还决定了沉积岩层的分布和性质。
海相沉积环境海相沉积环境主要包括近岸海域、大陆架和深海盆地等。
近岸海域是沉积物最活跃的区域,常见的沉积物有砂岩、页岩和泥岩。
大陆架是海底浅海区域,在这里形成的砂岩和碳酸盐岩通常与生物作用有关。
深海盆地是海水深埋的区域,常见的沉积物包括深海碳酸盐岩和热液沉积物。
陆相沉积环境陆相沉积环境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沙漠和冰川等。
河流是地表水体流动的区域,河流带来的碎屑颗粒在这里堆积形成沉积岩。
湖泊是由于地形或气候变化而形成的静止水体,主要沉积物有泥岩和煤炭等。
沙漠是干旱地区的沉积环境,主要沉积物是风成沉积岩。
冰川是寒冷地区的沉积环境,主要沉积物有冰碛石和冰碛土。
《地球化学》章节笔记
《地球化学》章节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地球化学概述1. 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应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及其组成部分的化学组成、化学性质、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与物理学、生物学、大气科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的固体部分,包括岩石、矿物、土壤等;- 地球的流体部分,包括大气、水体、地下水等;- 地球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3. 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其时空变化;- 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化学过程;- 元素的迁移、富集和分散规律;- 地球化学循环及其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在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的应用。
二、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1. 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与采样:包括地质填图、钻孔、槽探、岩心采样等;- 实验室分析:包括光学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原子吸收光谱(AAS)等;-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包括统计学分析、多元回归、聚类分析等;- 地球化学模型:建立地球化学过程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 同位素示踪:利用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地球化学过程。
2. 地球化学研究的意义:- 揭示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成分和动力学过程;- 探索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评估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理解地球生物圈的化学循环和生态平衡;-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 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阶段:19世纪初,地质学家开始关注矿物的化学组成;- 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维克托·戈尔德施密特等科学家奠定了地球化学的基础;- 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地球化学在理论、方法、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现代阶段:20世纪末至今,地球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形成新的研究领域。
古生物与地史学复习资料
原始水平性原理: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岩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岩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
原始侧向连续原理:沉积地层中的岩层在侧向上是大规模甚至全球性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
地层叠覆原理:沉积地层的原始状态自上而下是从老到新的,如果这种顺序被改变,说明有构造作用的改造。
海侵超覆:由于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线向陆地方向迁移,时代较新的地层或沉积岩层其分布范围超越了时代较老的地层或沉积岩层,直接覆盖在古侵蚀面上。
小壳动物群:小壳动物群是个体微小,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
始见于震旦纪末期,寒武纪初期大量繁盛,完成了从无壳到有壳的演化历程,是划分前寒武纪和寒武纪界线的最好标志。
象州型沉积:象州型沉积是中国南方海相泥盆系的一种近岸、富氧环境下的浅海沉积类型。
分布广泛,以广西中部象州,二塘、横县六景,郁江沿岸中泥盆统和湖南中部上泥盆统为代表。
岩性以泥岩,泥灰岩,灰岩,白云岩及砂泥质岩为主,化石丰富,多为底栖固着类型,如层孔虫,珊瑚、腕足类,苔藓虫,海百合等,伴生有鹦鹉螺,腹足类,介形虫,竹节石等南丹型沉积:南丹型沉积是一套暗色的含浮游、游泳生物的薄层泥岩、泥灰岩、泥晶灰岩和硅质岩,代表较深水滞留缺氧的微型裂陷槽沉积。
准层序:准层序是层序地层分析中最基本的沉积单元,是一个以海泛面或与之相对应的面为界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层或层组构成的相对整合序列。
在中国境内晚三叠世以古天山—古秦岭—古大别山一线为界,南方以D-C(网脉蕨-格脉蕨)植物群为特征,代表热带,亚热带近海环境。
北方以D-B(拟丹尼蕨-贝尔瑙蕨)植物群为特征,代表温带潮湿内陆环境。
磨拉石:地槽急剧隆起,形成于山前坳陷的巨厚的以粗碎屑为主的一套岩系。
简答燕山运动及其地史意义:翁文灏于1927年以燕山为标准地区创名,目前认为燕山运动为整个侏罗纪,白垩纪期间广泛发育于我国境内的重要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变动、岩浆喷发、侵入活动及部分地区的变质作用,燕山运动是我国重要的变形期与成岩成矿期,也是我国基本构造格架的形成期与改造期。
矿床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二章岩浆矿床岩浆矿床(正岩浆矿床):指岩浆在分异、结晶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在成因上主要与来自地幔的基性、超基性岩和部分碱性岩有密切联系。
岩浆成矿作用: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通过各种分异结晶作用致使成矿元素富集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矿床的作用,称为岩浆成矿作用;又分为三类:结晶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和残余熔融作用。
结晶分异作用:指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不同成分矿物先后分别结晶,并导致成矿物质富集的作用。
由这类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结(凝)矿床。
在岩浆分异演化早期由岩浆分异形成的矿床称之早期岩浆矿床。
岩浆熔离作用: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当物理化学变化时,一种岩浆分离成二种或二种以上互不混熔的熔融体的作用称为岩浆熔离作用。
如果熔离出一种金属硫化物或氧化物的溶体,这种熔体称为“矿浆”,由矿浆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熔离矿床;Cu-Ni硫化物矿床最为典型。
残余熔融作用:岩浆中有些成矿物质在部分矿化剂,如H2O、CO2以及碱金属的影响下,使其结晶温度降低,因而在各种硅酸盐矿物结晶过程中,以及在局部熔离作用下,逐渐在岩体的内部形成成矿物质较富的残余含矿熔体或矿浆的作用,称残余熔融作用,所形成的矿床称晚期岩浆矿床。
第三章热液矿床热液矿床:又称气化——热液矿床,指由含矿流体或成矿溶液(包括气相、液相、超临界流体)与围岩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后生矿床称为热液矿床。
热液成矿作用:由流体作用而形成矿床的过程称热液成矿作用。
热液成矿作用的方式: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充填作用:成矿溶液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围岩中流动时,因物理化学条件改变,使溶液中的成矿物质沉淀在各种裂隙和空隙中形成矿床的过程叫充填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床叫充填矿床。
交代作用:当流体在岩石中运动时,由于物理化学条件改变,致使岩石与流体发生水岩反应,使围岩中原来的某些矿物消失,而产生新的矿物组合,这种作用称交代作用,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之为交代矿床。
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PPT文档演模板
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PPT文档演模板
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3、岩矿标志 •岩屑可用以解释母岩的性质,追踪陆源区。粗大 的岩屑一般反映地势高峻的古陆剥蚀区距沉积区 较近。石英含量较高、分选较好的沉积层,一般 为远源区的沉积,纯净的石英砂岩则是海滩反复 冲洗的标志。长石易风化、分解,一般在于旱和 寒冷气候带或地形高差大的近源地区才能大量保 存。石榴子石硬度大(6.5—7.5),但易风化,仅在 冰川成因重矿物中富集。黄铁矿的出现往往反映 缺氧还原的沉积条件。
PPT文档演模板
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 含植物化石的黑色页岩 岩石的颜色为黑色,粒度细,为
粘土质,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植物化石的大量保存说明
当时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茂盛。埋藏后,经过了脱
水作用,保存下炭质,导致岩石呈黑色。细粒沉积物反页岩代
表了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平原沼泽沉积。
•深水或静水和还原条件下多形成暗色岩石,如沼泽和 深海沉积等。
•在岩石中具有含铁离子的矿物时,紫红色反映强氧化 条件,如红层;暗绿色则反映相对还原的沉积环境。
PPT文档演模板
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 2).沉积物结构 • 沉积物结构包括粒度、圆度、分选、定向性和支撑 类型等。一般来说,粒度粗、圆度高、分选好、颗粒支 撑的岩石反映能量较高的沉积条件。相反,粒度细、磨 圆度低、分选差、杂基支撑的岩石形成于较低能的水体 中。
PPT文档演模板
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交错层理:交错层理是最常见的层理类型之一。它们 由一系列与层理面斜交的内部纹层所组成,反映介 质能量较强的环境,主要出现在碎屑岩中,碳酸盐 岩内也可见到。可由水或风形成;常见于滨岸浅水 地带、河流、三角洲或沙漠环境中,但在不同的环 境中常具不同的形态特征。
新版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在很多年之前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那个时候我混迹于人群之中,跟大多数的人一样,做着这个时代青少年该做的事情,一切都井井有条,只不过,我不知做这些是为了什么,只因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只是随众而已,虽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我的人生目标一直以来都比较混乱。
但是后来,对世界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我忽而发现,自己真的不过是这浩渺宇宙中的苍茫一粟,而我自身的存在可能根本不能由我自己来把握。
认识到个体的渺小之后,忽然有了争夺自己命运主导权的想法。
所以走到这个阶段,我选择了考研,考研只不过是万千道路中的一条。
不过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稳妥且便捷的道路。
而事到如今,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时隔一年之久,我终于涅槃重生得到了自己心仪院校抛来的橄榄枝。
自此之后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方向,终于不再浑浑噩噩,不再在时代的浪潮中随波逐流。
而这一年的时间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懒惰、闲散的人来讲实在是太漫长、太难熬了。
这期间我甚至想过不如放弃吧,得过且过又怎样呢,还不是一样活着。
可是最终,我内心对于自身价值探索的念头还是占了上峰。
我庆幸自己居然会有这样的觉悟,真是不枉我活了二十多个春秋。
在此写下我这一年来的心酸泪水供大家闲来翻阅,当然最重要的是,干货满满,包括备考经验,复习方法,复习资料,面试经验等等。
所以篇幅会比较长,还望大家耐心读完,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希望会对各位有所帮助,也不枉我码了这么多字吧。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33)古生物学(860)地质学参考书目为:1.《古生物学导论》孙跃武、刘鹏举主编,地质出版社2.《地质学基础》杨坤光、袁晏明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1、单词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上看难度不大,但5500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多了。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章节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章节笔记第一章:导论一、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概述1. 第四纪的概念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个纪,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定义,始于约258万年前,即上新世/更新世界限(Pliocene/Pleistocene boundary),一直延续至今。
这一时期以频繁的气候波动、大陆冰川的周期性进退、海平面的升降以及生物特别是人类的出现和发展为特征。
2.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成因分析;- 第四纪环境演变,包括气候变迁、海平面变化、生物地理分布等;- 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第四纪地质事件,如火山活动、地震、滑坡等。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地表形态的分类和描述;- 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地貌与气候、地质构造、生物活动等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3.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意义- 提供地球表层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帮助理解地球系统的动态变化;- 为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为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二、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地层对比的标志和手段;- 地层序列的建立和区域对比。
(2)第四纪气候变迁- 第四纪气候变迁的周期性和不稳定性;- 气候变迁的驱动机制和全球气候模型;- 气候变迁的地质证据和生物证据。
(3)第四纪生物群及其演化- 第四纪生物群的组成和特征;- 生物群演化与气候变迁的关系;-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地质背景。
(4)第四纪地质作用与地貌类型- 第四纪地质作用的类型和特点;- 地貌类型的分类和成因分析;- 地质作用与地貌演化的相互关系。
(5)各类地貌的发育过程与影响因素- 河流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岩溶地貌、黄土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发育特征;- 地貌形成的外部因素和内部过程;- 地貌演化的动力机制。
1[1].地史学基本概念理论部分
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第一节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沉积环境(sedimentary environment)—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自然地理单元沉积相(facies)--特定的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即在特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岩性相(lithofacies, petrofacies)--沉积环境特征在岩性特征方面的表现生物相(biofacies)--沉积环境特征在生物特征方面的表现相变--沉积相在横向(空间)上和纵向(时间)上的变化相分析--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沉积环境瓦尔特相(定)律亦称相对比原理(J Walther,1894)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即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地质营力、过程和产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无论是现在或地史中,在原则上和质的方面都是不变的(J Hutton,1795,Theory of the Earth)现实主义原理(Actualism)或―将今论古‖--现代可见的地质作用和产物,完全可用以说明和研究地质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物质纪录(C Lyell,1830,Principles of Geology,8--Uniformitarianism)―The past history of our globe must be explained by what can be seen to be happening now‖ (James Hutton)It was named Uniformitarianism by Charles Lyell第二节沉积环境的主要识别标志相标志--反映沉积环境条件的沉积学和生物学特征等1、物理标志(1)沉积物颜色 :◆大多数情况下,沉积物的颜色与其所含的色素类型及多少有关。
沉积构造的原理
沉积构造的原理
沉积构造是指地球表面上由沉积物积累形成的构造。
其原理是沉积作用将来自陆地的岩屑、溶解物和有机物质等沉积物沉积在地表或水下,然后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逐渐形成沉积岩,最后逐步堆积积累形成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的形成往往与沉积环境有关。
沉积环境包括陆地、海洋、湖泊、河流等,每种环境都会有不同的沉积物来源和沉积过程。
例如,在陆地沉积环境中,岩屑物质通常由风力、水流等运动力将其带到一个较低的地点沉积,而海洋环境中则主要是由水中的悬浮物沉积。
沉积物的堆积和沉积速度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气候、水体深度等。
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叠加,沉积构造逐渐形成。
利用沉积构造可以对地质历史和环境变化进行研究。
因为沉积物是记录地球历史的有力证据,通过对沉积层的剖析和分析,可以了解地球过去的环境条件和地质事件。
同时,对沉积物的矿物组成、粒度、构造等特征进行研究,还可以揭示出不同沉积环境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对研究地壳运动、古地理、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沉积构造是地球表面上沉积岩堆积形成的构造,其形成原理与沉积物的来源、环境和堆积过程密切相关。
通过对沉积构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历史和环境变化。
第3章 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地理
幻灯片1第三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地理第一节沉积古地理学的概念和定律一、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二、沉积相: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及古生物特征的综合。
或者说,相是形成特定沉积环境的一套有规律岩石和生物特征的组合。
三、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相变:沉积相在空间上横向的变化。
幻灯片2三、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Sandstone faciesShale & coal faciesCarbonate faciesShale faciesFacies changes幻灯片3四、相分析(facies analysis):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相分析三要素1、基本素材M a t e r i a l2、基本原理P r i n c i p l e s3、模式M e t h o d o l o g yM u d c r a c k s+R a i n d r o p s 幻灯片4Induction(归纳), Deduction(演绎)幻灯片5五、相对比定律:19世纪末期由德国学者瓦尔特(J.Walther,1894)提出,“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并进一步研究认为:岩相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相变)。
相对比定律又称瓦尔特定律即在垂向上整合叠置的相是在侧向上相邻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幻灯片6相对比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并进一步研究认为:岩相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相变)。
相对比定律又称瓦尔特定律幻灯片7六、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The past history of our globe must be explained by what can be seen to be happening now”(James Hutton). It was named Uniformitarianism by Charles Lyell (1830; Hutton, 1795)幻灯片8Mars幻灯片9幻灯片10Deep biosphere热液喷口是最具化学多样性的微生物生长地. 地球化学梯度和热梯度提供了多种微生物(嗜冷、温、热、压、酸、碱、盐菌)聚集的小生境表层生物圈仅占生物生成空间的3%,深部生物圈则占生物生成空间的97%,深海极端条件下生活的极端生物,其2/3的基因与迄今科学上的已知基因不同。
地层学第七章(前寒武系)
中国震旦纪古地理图
(一)扬子板块震旦系 1、扬子板块内部震旦系 扬子板块震旦系发育较好,自西向东可以分为扬子西部区、 上扬子区和下扬子区,各区沉积特征略有差异。
上扬子区震旦系鄂西一带发育最好,以宜昌三峡东段剖面
为的代表。该剖面包括下震旦统莲沱组和南沱组,上震旦统陡 山沱组和灯影组,灯影组顶部天柱山段含大量小壳化石,已属
中国中元古代古地理图
二、中国南部地区及其他地区
除华北板块外,还存在几个大型板块,地块和周围洋壳海 域。这些地块除西藏板块外,均为前震旦系为基底,震旦系为 盖层。 (一)扬子地区 扬子地区包括从川滇东部到江浙沿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其核心部分是四川盆地。 核心部分存在上太古界-下元古界的变质基底,该变质基 底形成了扬子板块的雏形。
2、中、上元古界
中、新元古代是华北板块形成的时期。 地处燕山期的蓟县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发育完整,三个群 十二个组。中元古界为长城群和蓟县群,上元古界为青白口群。 整个中元古界沉积物厚度巨大,夹少量火山岩,相变明显, 但未遭受区域变质,为稳定板块发展早期阶段的裂陷槽沉积,与 典型的盖层沉积有一定的差别,因此称为似盖层沉积。在中元古 代末期(1000Ma),发生一次抬升过程(芹峪抬升)。 新元古代华北板块沉积范围较小,主要分布于东部,以青白 口群为代表。厚度小,无火山物质,属真正的稳定型盖层沉积。 大约在800Ma左右华北地区又一次抬升,并遭受长期的风化 剥蚀,从而华北地区主体缺乏800-570Ma期间的震旦纪地层, 使青白口群与寒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这次抬升称为蓟县运动。
(二)华北板块震旦系 华北板块自青白口期末抬升以来,一直处于剥蚀状态,称为华 北古陆。震旦系仅在其东缘辽南、胶东、苏北、淮南和南缘的豫西 及西缘贺兰山一带出露。 ☆华北板块东缘(辽东半岛复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绿石、磷灰石——浅海沉积环境
石膏、岩盐——盐度过饱和的干旱气候条件
黄铁矿——缺氧还原条件
(四)其他标志
1.沉积相的纵向变化、横向 变化关系
2.沉积体的空间几何形态
三、主要沉积环境的
沉积特征
河流沉积 湖泊沉积
大陆
沼泽沉积 冰川沉积
沉积区
海洋
风成沉积 滨海 浅海 半深海 深海
(一)陆地环境沉积相类型
方法:
将今论古
transgression
• 时间上的相随反映空间上的并列 • 指导和检验相分析工作
二、沉积环境的主要
识别标志
相标志: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化学和 生物作用形成的能反映沉积环境条 件的沉积特征。
• 生物标志 • 物理标志
• 岩矿地球化学标志
(一)生物标志
• 根据对现代环境中生物群的观察发现,生 物从出生、成长、死亡到埋葬,都受环境 因素的制约。因此生物就成为反映环境的 一个重要标志
1. 纵向堆积、横向堆积和生物 筑积
生物筑积:造架生物原地筑积而形成地 层 原地生物形成生物格架,之后别的填隙 物充填。 地层特征:地层一般呈丘状隆起,岩层多 具块状构造。在形式上,可以表现为侧 向加积或垂向加积。
地层界面与时间界面关系不定
2. 海进和海退
海进超覆
• 海侵(海进):由于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
地质学上的地层(一般是板状 体)是以某种岩石特征或属性区别 于相邻岩层的一个岩层。相邻地层 之间可用明显的层面或较难察觉的 岩性、矿物、化石、化学成分、物 理性质、年代、或其它任何特征变 化的界线分隔开来。
►沉积相和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的主要识别标志
►主要沉积环境的特征
►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
►地层形成的古地理分析
近年一般以平面上呈鸟足状的密西 西比河三角洲为例,大体也可分为三部 分。
• 三角洲平原(delta-plain):是三角洲的陆上部 分,以分支流河道砂质沉积为主干,也包括泛滥 平原上的粉砂、粘土和泥炭。 • 三角洲前缘(delta-front):是三角洲的水下部 分,在河口可形成交错层理发育的河口砂坝,生 物残体少。在远离河口时沉积物变细,以粉砂为 主,并出现水平层理和植物碎屑。 • 前三角洲(pro-delta):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 以悬浮搬运的粘土沉积为主,呈水平或块状层理。 含数量不多的广盐度介形虫、双壳类、有孔虫等, 向海方向海生生物化石逐渐增多。
它常是一种以沉积物质(常是悬浮物
质)的快速堆积为特征,由沉积物的垂直
加积作用形成的产物,在砾岩、砂岩、粉
砂岩和泥岩中均可出现块状层理。常见于
浊流沉积物、洪积物和冰碛物中。
粒序递变:沉积物从底到顶逐渐变细,牵引流 形成
粗尾递变:细粒物质从底到顶均有分布,仅颗 粒向上变细,重力流形成
层面构造:在沉积岩层面上保留的自然
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它不仅标志着岩层的某些 特性,而更重要的记录了岩层沉积时的古地理环 境。 沉积构造包括: • 波痕、干裂、雨痕、冰雹痕、晶体印痕、渠 迹及虫痕等顶面构造; • 底冲刷、泥砾及槽模、沟模等底面构造。
北 戴 河 潮 坪
槽模
沟模
准同生变形构造:沉积物沉积之后,
固结之前发生塑性变形形成的构造,仅局限于 上下非变形层之间以区别于后生构造。 发生于快速堆积(沉积物来不及即使脱水) 或具有原始倾斜的沉积层中。
一、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沉积环境: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自然地理单元 (河流环境、湖泊环境、滨海环境等) 沉积相:特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综合 (沉积记录的物质表现)
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
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砂岩相 页岩或煤相
浊积岩一般由几 种岩性(砂泥质、钙 泥质或火山碎屑质) 组成频繁的韵律互层。 以砂泥质浊积岩为例, 每个韵律一般从砂岩 开始,底部砂岩以具 递变层理为特征,向 上逐渐变为粉砂岩, 最后以泥岩告终,这 就是著名的鲍马序列。 复理石沉积:巨厚的由 深海浊积岩及其他重力 流沉积组成的综合体
四、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
第七章 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 沉积作用和古地理
地史学研究的基本资料是在 地质时期中形成的岩石记录,野 外见到的成层岩石(沉积岩、火 山岩及其变质岩)泛称为岩层 (layer or bed)。
当涉及探讨它们的先后顺序 (sequence) 、 地 质 年 代 (geological time) 和 组 合 成 填 图 单 位 (cartographic unit)时,就称为地层 (stratum, strata)。所以地层除了有 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外,还常具 有时间顺序的涵义。
河流沉积从上游至下游普遍存在。发生沉 积的原因:一是流速减慢,二是流量减小,三 是进入河流的碎屑过多。 弯 曲 河 流 的 沉 积 模 式
洪流形成的沉积物叫洪积物。在冲沟口所形 成的扇状堆积体叫洪积扇。
风成沉积
风积物: 风成砂和 黄土
风成黄土
冰川消融是冰川沉积的主要原因。由冰川 形成的沉积物统称为冰碛物。
陆斜坡下部的重要沉积类型。
浊流沉积(浊积岩)(turbidite)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研究发现,大陆棚上的沉积物由于地震、 风暴等因素触发,可以沿海底峡谷顺大陆坡向下滑动。初期沉积 物和水混合不够充分,形成大小混杂的滑塌堆积,可称为水下泥 石流。如果继续向下滑动,沉积物与水充分混合,颗粒逐渐变细, 最后形成浊流(turbid current),它们在大陆斜坡底部因坡度变缓 失去动能而迅速堆积下来形成海底扇,这就是浊积岩(turbidite)。
使海岸线不断向大陆方向退却的现象
• 超覆(overlap):由于海侵使得沉积盆地范
围不断扩大,后期形成的沉积层超越其下伏的 较老的沉积层而盖在更老的地层之上的现象。 超出的部分即超覆区
• 海进序列:由持续海侵超覆形成的下粗上细
的沉积序列
Transgression
海进序列
海退退覆
• 海退:由于大陆上升或海平面下降,使 海水从大陆撤退的现象 • 退覆:由海退造成的地层分布范围不断 缩小的现象 • 海退序列:由持续海退形成的沉积物纵 向上的下细上粗的沉积序列
根据准同生变形构造的类型和强度可以认识 沉积盆地性质及堆积速度、构造活动性等。
生物及化学成因构造:
鸟眼构造:白云岩或灰岩中大小约1mm左右的 蠕虫状或不规则状亮晶方解石充填体。潮坪 叠层构造:潮坪环境
物理标志反映环境的物理特征:
介质的性质(风、水、冰)
能量条件(水流速度、波浪强度)
搬运方式(牵引流、重力流)
在 潮 湿 气 候 下 仅 有 淡 水 湖 泊 (fresh lake; freshwater lake),由于养料丰富 、水体平静和沉积迅速,往往繁育并保存 大量湖生生物组合。可以底栖的双壳、腹 足类,浮游的介形虫、叶肢介和鱼类,以 及冲入或掉入湖中的植物、昆虫和脊椎动 物为代表。湖心部分常发育具水平纹理的 纸状页岩,其中化石保存特别完好。在还 原条件下,丰富的有机质未遭破坏,可以 形成油页岩或油气藏。
碳酸盐潮坪
2. 浅水碳酸盐沉积
生物礁:发育在沿岸形成岸礁,在陆棚上 形成障壁礁,沉积物以骨架岩、黏结岩和 障积岩为主。
陆棚碳酸盐岩沉积:主要为含生物碎屑灰 岩和泥晶灰岩及其与泥灰岩和页岩的互层, 属正常海相生物组合。生物扰动强烈。
3. 次深海、深海沉积
远洋、半远洋背景沉积
海洋重力流事件沉积:浊流沉积可代表大
当三角洲沉积体不断向海方推进时,三角洲前缘沉积向 前覆盖在前三角洲沉积之上,后者又被三角洲平原沉积所覆 盖。因此,在垂直剖面上,三角洲沉积自下而上呈现出从细 到粗的反旋回序列。
(二)海洋环境沉积相类型
滨海(潮汐带):浪基面之上
浅海(陆棚或陆架):浪基面-200m
次深海(大陆斜坡和陆隆):200-1000m 深海(深海平原):水深大于1000m
湖 泊 沉 积 (lake deposits): 湖泊是陆地上封闭的大型水体,其 中也有波浪和潮流作用,浪基面以 下的湖底不受波浪作用的干扰,为 静水环境。从湖岸到湖心,随着水 深的增加,水动能逐渐减弱,沉积 物也具有从粗到细的机械分异现象, 层理类型也由交错层理变为水平层 理。
一个理想 湖泊的岩相分 布呈同心环带 状。当有河流 注入时,所携 碎屑物质可在 湖岸形成小型 三角洲。
在 干 燥 气 候 下 , 咸 水 湖 泊 (salt water lake)的湖心沉积以钙泥质为主,常见泥裂等 暴露标志,最特征的是出现石膏和盐类沉积 ,可以第四纪的青海柯柯盐湖和现代青藏高 原上的含硼盐湖为例。
(二)海陆过渡环境沉积相类型
三角洲主要指河流入海时,所携 碎屑在河口附近浅水环境中堆积形成 的碎屑沉积体。三角洲的形成既受河 流作用影响,也受波浪,潮汐作用的 改造,代表典型的海陆过渡环境。
1. 纵向堆积、横向堆积和生物 筑积
纵向堆积:沉积物在水体中从上而下降落,
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
特点:沉积地层的时间界面一般是水平或近水 平的,它与岩性界面平行或基本平行。
环境分布:较深水海洋盆地、湖盆, 泛滥平原
地层层序律:原始水平律
原始连续律
地层叠覆律
1. 纵向堆积、横向堆积和生物 筑积
层理构造:由于季节性气候的变化,
沉积环境的改变,使先后沉积的物质 在颗粒大小、排列方式、形状、颜色 和成分上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在垂向 上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砂岩的水平层理(湖相)
平行层理(多见于河床、湖岸、海岸)
风成交错层理
巨型斜层理
在层内结构均匀,组分和结构均无分异 现象,不显示细层构造的层理,称块状层 理,或均质层理。
• 生物相:地史中通常将能反映沉积环境的 生物组合特征。 生物相根据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组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