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毒物的形态和分类参考文本

合集下载

工业毒物的分类参考文本

工业毒物的分类参考文本

工业毒物的分类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工业毒物的分类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在一般条件下工业毒物,常以一定的物理形态(固体、液体或气体)存在。

但在生产环境中,随着反应或加工过程的不同,则有下列五种状态可造成环境污染。

(1)粉尘为飘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直径大于0.1μm者,大都在固体物质机械粉碎、研磨时形成。

如制造铅丹颜料的铅尘、制造氰氨化钙的电石尘等。

根据粉尘的性质可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2)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为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状固体微粒。

直径小于0.1μm的,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氧化凝聚而成。

如熔铜时放出的锌蒸气所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铬时产生的氧化铬烟尘等。

(3)雾为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液滴。

多系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散而成。

如铬电镀时的铬酸雾、喷漆中的含苯漆雾等。

烟尘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4)蒸气为液体蒸发或固体物料升华而形成。

前者如苯蒸气,后者如熔磷时的磷蒸气等。

(5)气体生产场所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态物质。

如常温常压下的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从预防生产中毒角度出发,按其性质的作用来区分工业毒物较为适宜。

生产性毒物的形态、危害及治理参考文本

生产性毒物的形态、危害及治理参考文本

生产性毒物的形态、危害及治理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生产性毒物的形态、危害及治理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

毒物形态: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1)气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无定形气体,如氯、溴、氨、一氧化碳和甲烷等。

(2)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和苯蒸气等。

(3)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时所形成雾滴,镀铬和蓄电池充电时逸出的铬酸雾和硫酸雾等。

(4)烟为直径小于0.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

(5)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μm。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筛分、包装等可引起粉尘飞扬。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摘要:一、工业有害物质的定义和种类二、工业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三、工业有害物质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四、工业有害物质的防治措施正文:一、工业有害物质的定义和种类工业有害物质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危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危害特点,工业有害物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金属毒物:如有甲基汞、镉、铅、砷等。

2.亚硝基化合物:如亚硝酸盐、亚硝胺等。

3.多环芳族化合物:如苯、芘、蒽等。

4.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5.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6.蒸汽:如氨气、硫化氢等。

7.余热、余湿:如高温废水、废气等。

二、工业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工业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程度因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暴露时间、接触途径等因素而异。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环境的危害:工业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水体、土壤中,会导致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2.对人体的危害:人体接触工业有害物质,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例如,铅中毒会导致贫血、肝损伤等;镉中毒会引起肾脏病变、骨折等。

三、工业有害物质的来源和传播途径1.来源:工业有害物质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包括冶金、化工、石油、建材、纺织等行业。

2.传播途径:工业有害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

例如,废气、废水排放;原料、产品运输;设备、工具污染;环境污染等。

四、工业有害物质的防治措施针对工业有害物质的危害,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加强立法和监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业有害物质的产生、排放、监测、治理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

2.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有害物质的产生。

3.采用末端治理技术,如废气净化、废水处理等,降低工业有害物质的排放浓度。

4.强化企业自律,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

第一节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二、工业毒物的毒性 1、毒性及其评价指标 (1)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 剂量或浓度。 (2)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 浓度。是将动物实验所得的数据经统计处理而得的。 (3)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中有个别动物死亡的 剂量或浓度。 (4)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 浓度。 上述各种“剂量”通常是用毒物的毫克数与动物的每千克体重之比(即 mg/kg)来表示。“浓度”常用每立方米(或升)空气中所含毒物的毫克或 克数(即mg/m3、g/m3、mg/L)来表示。 除了上述的毒性评价指标外,下面的指标也反映了物质毒性的某些特点。如: (1)慢性阈剂量(或浓度):是指多次、小剂量染毒而导致慢性中毒的最小剂量 (或浓度)。 (2)急性阈剂量(或浓度):是指一次染毒而导致急性中毒的最小剂量(或浓 度)。 (3)毒作用带:是指从生理反应阈剂量到致死剂量的剂量范围。
(3)毒物的联合作用 ①相加作用 ②相乘作用 ③撷抗作用 (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如高温条件可促进毒物的挥发,使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增加;环境中较高的湿度,也会增加 某些毒物的毒性 劳动强度大,则呼吸量也大,能促进皮肤充血,排汗量增多,吸
。 收毒物的速度加快 。
(5)个体因素
人体对毒物的耐受性不同 。未成年人由于各器官尚处于发育阶段,抵抗力弱,故不应参加 有毒作业;妇女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对某些毒物的敏感性增强。 按职业禁忌症的要求分配工作。
第二节 工业毒物的危害
三、职业中毒对人体系统及器官的损害 1、神经系统 (1)神经衰弱症候群 (2)神经症状 2、血液和造血系统 (1)血细胞减少 (2)血红蛋白变性 (3)溶血性贫血 3、呼吸系统 (1)窒息 (2)中毒性水肿(3)中毒性支气管炎、肺炎 (4)支气管 哮喘 (5)肺纤维化 4、消化系统 经消化系统进入人体的毒物可直接刺激、腐蚀胃粘膜产生绞 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5、肾脏 出现蛋白尿、血尿、浮肿等症状 6、皮肤 皮肤接触毒物后,由于刺激和变态反应可发生瘙痒、刺痛、 潮红、癍丘疹等各种皮炎和湿疹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摘要:一、工业有害物质的定义及分类二、工业有害物质的主要污染途径三、工业有害物质对食品的影响四、预防工业有害物质污染的措施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正文:一、工业有害物质的定义及分类工业有害物质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危害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主要包括金属毒物(如有甲基汞、镉、铅、砷、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族化合物等),以及粉尘、有害气体、蒸汽、余热、余湿等。

它们可能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二、工业有害物质的主要污染途径1.环境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通过大气、水体、土壤等途径进入环境,进而污染食品。

2.食品容器、装饰材料和生产设备、工具的污染: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容器、材料或设备进行食品生产,导致食品污染。

3.食品运输过程的污染:运输食品的车辆、工具等携带有害物质,进而污染食品。

三、工业有害物质对食品的影响工业有害物质污染食品后,可能导致食品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超标,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长期摄入含有有害物质的食品,可能引发中毒、过敏、肿瘤等疾病。

四、预防工业有害物质污染的措施1.加强立法和监管: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工业有害物质污染的执法力度。

2.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意识:企业应加强环保投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治理能力。

3.优化生产工艺:采用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4.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格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5.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对工业有害物质污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有害物质污染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明确规定了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和管理要求。

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公约,如《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以期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应对工业有害物质污染问题。

工业毒物的分类(正式版)

工业毒物的分类(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5568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工业毒物的分类(正式版)工业毒物的分类(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在一般条件下工业毒物,常以一定的物理形态(固体、液体或气体)存在。

但在生产环境中,随着反应或加工过程的不同,则有下列五种状态可造成环境污染。

(1)粉尘为飘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直径大于0.1μm者,大都在固体物质机械粉碎、研磨时形成。

如制造铅丹颜料的铅尘、制造氰氨化钙的电石尘等。

根据粉尘的性质可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2)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为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状固体微粒。

直径小于0.1μm的,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氧化凝聚而成。

如熔铜时放出的锌蒸气所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铬时产生的氧化铬烟尘等。

(3)雾为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液滴。

多系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散而成。

如铬电镀时的铬酸雾、喷漆中的含苯漆雾等。

烟尘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4)蒸气为液体蒸发或固体物料升华而形成。

前者如苯蒸气,后者如熔磷时的磷蒸气等。

(5)气体生产场所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态物质。

如常温常压下的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工业毒物的形态和分类(正式版)

工业毒物的形态和分类(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9449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工业毒物的形态和分类(正式版)工业毒物的形态和分类(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工业毒物的形态1.气体。

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等。

2.蒸气。

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苯蒸气等。

3.雾。

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时所形成雾滴,镀铬和蓄电池充电时逸出的铬酸雾和硫酸雾等。

4.烟。

为直径小于O.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

5.气溶胶尘。

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 μm~10 μm。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问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

生产性毒物无论以哪种形态存在,其产生来源则是多种多样的,进行调查时,应按生产工艺过程调查清楚。

(二)工业毒物的分类工业毒物分类方法很多,有的按毒物来源分,有的按进入人体途径分,有的按毒物作用的靶器官分类。

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毒物, 毒性, ⼯业, 分类⼀、⼯业毒物及其分类1、⼯业毒物与职业中毒有些物质进⼊机体并积累到⼀定量后,就会与机体组织和体液发⽣⽣物化学或⽣物物理学作⽤,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理功能,进⽽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甚⾄危及⽣命。

这些物质称为毒性物质。

由毒物侵⼊机体⽽导致的病理状态称为中毒。

⼯业⽣产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物质,称为⼯业毒物或⽣产性毒物。

在⽣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在化学⼯业中,毒性物质的来源是多⽅⾯的。

有的作为原料,如制造硫酸⼆甲酯的甲醇和硫酸;有的作为中间体或副产物,如苯制造苯胺的中间产物以及苯⽣产⼆硝基苯的副产物硝基苯;有的作为成品,如化肥⼚的产品氨、农药⼚的产品有机磷;有的作为催化剂,如⽣产氯⼄烯的催化剂氯化汞;有的作为溶剂,如⽣产胶鞋⽤的溶剂汽油;有的作为夹杂物,如电⽯中的砷和磷以及⼄炔中的砷化氢和磷化氢;还有,如氯碱⼚⽔银电解法的阴极⽤汞,以及氩弧焊作业中产⽣的臭氧和氮氧化物等,多数都是毒性物质。

另外,塑料⼯业、橡胶⼯业中所⽤的增塑剂、防⽼剂、润滑剂、稳定剂、填料等,以及化学⼯业的废⽓、废液、废渣等排放物均属于⼯业毒性物质。

对于毒物的来源作全⾯调查,明确主要毒物,有利于解决毒性物质的污染和确定防毒措施,也有利于职业中毒的诊断。

毒性物质的毒害作⽤是有条件的。

它涉及毒性物质的数量、存在形态以及作⽤条件。

例如氯化钠作为普通⾷⽤盐,被认为⽆毒,但是如果溅到⿐黏膜上就会引起溃疡,甚⾄使⿐中隔穿孔。

如果⼀次服⽤200~250g,就会使⼈致死。

这就是说,⼀切物质在⼀定的条件下均可以成为毒物。

由于⽣产⼯艺的需要以及所进⾏的加⼯过程,例如加热、加压、破碎、粉碎、筛分、溶解等操作,使⼯业毒物常呈⽓体、蒸⽓、烟雾、烟尘、粉尘等形式存在。

毒物存在的形式直接关系到接触时中毒的危险性,影响到毒物进⼊⼈体的途径和病因。

2、⼯业毒物的分类在⼀般条件下⼯业毒物,常以⼀定的物理形态(固体、液体或⽓体)存在。

职业危害、生产性毒物与有害化学物质范本(2篇)

职业危害、生产性毒物与有害化学物质范本(2篇)

职业危害、生产性毒物与有害化学物质范本职业危害和生产性毒物与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威胁,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这些危害物质在工作场所中常常存在,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危害、生产性毒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的范本描述,旨在帮助了解和认识这些危害物质。

1. 甲醛: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体,常见于家具、建筑材料、纺织品等制造过程中的胶合剂使用。

长期接触甲醛会引起眼痛、鼻炎、气喘和皮肤过敏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白血病和鼻咽癌等恶性疾病。

2. 苯: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广泛用于化学工业中。

长期接触苯可导致贫血、皮肤炎症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苯还被认为是一种致癌物质,与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3. 铅:铅是一种有害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电池、涂料、印刷和冶金工业等领域。

长期吸入铅会引起神经系统损害、贫血和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铅的毒性更为严重,可能导致智力发育不良和行为问题。

4. 砷:砷被用于玻璃制造、养殖业和农业中的杀虫剂。

长期接触砷会引起皮肤病变、呼吸系统问题和肺癌等健康问题。

砷还被认为是一种致癌物质,与皮肤癌和肺癌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5. 氨:氨是一种刺激性气体,在化肥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常见。

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氨气中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和眼痛等症状。

此外,氨还会引起鼻炎和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6. 硫酸:硫酸是一种常见的强酸,广泛应用于化工、矿产和石油工业中。

与硫酸接触会导致眼睛和皮肤灼伤,进一步还可能引起肺部损伤和消化系统疾病。

7. 氰化物:氰化物是一类有害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电镀、药品制造和农药生产中。

长期接触氰化物会引起头痛、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迷和死亡。

8. 石棉:石棉是一种天然矿物质,以其耐高温和绝缘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工程领域。

长期吸入石棉纤维会导致肺部纤维化和肺癌等严重健康问题。

石棉因其致癌性质而在许多国家被严格限制使用。

第四章化工工业毒物

第四章化工工业毒物

二、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1.工艺选用
2.加强密闭与隔离 3.加强通风 4.提高自动化与程序控制水
平 5. 消 除 “ 二 次 尘 毒 源6.除”尘
7.设置必要的事故应急处理设 施
三、做好个人防护 1.呼吸防护用品:可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大类。
•图4-1滤毒罐式防毒面具 •1-罩体;2-口鼻罩及吸气阀; 3-眼窗;4-吸气阀及通话器; 5-导气管;6-滤毒罐;7-面具
• 第五节 案例分析与讨论
• 一、某农药有限公司甲酯气中毒事故 • 二、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故(见下图)
• 朱令中毒事
件 • 朱令1973年出生于北京,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曾为清华民
乐队队员,获得过1994年全国高校艺术表演独奏组二等奖,北京市游泳 二级运动员。
• 但1994年12月11日晚, 朱令人生中的全部精彩随着她在北京音乐厅 舞台上的完美谢幕戛然而止,一曲广陵散,从此丝弦绝……因离奇的 “铊中毒”事件导致全身瘫痪、100%伤残、大脑迟钝。 • 现在,这个曾经活蹦乱跳的女孩已变成一名臃肿残疾的33岁妇人, 体重达70多公斤,全身瘫痪,轻度脑萎缩,生活无法自理,整天坐在轮 椅上。大多数时间,朱令微眯着双眼, •安静地陷入冥想状态,每隔一段时间, •母亲就会细心地为朱令擦去嘴边的涎 •水。 • 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化工工业毒物
2.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及危险程度分级
(1)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毒性分级
小鼠一次经口LD50 / (mg/kg)
小鼠吸入染毒2h的LC50/ (mg/m3)
兔经皮的LD50/ (mg/kg)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5.1工业毒物、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5.1工业毒物、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三、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侵入人体。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是经呼吸道侵入人体,这一途径是不经过肝脏解毒的,因而具有 较大的危险性,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发生的职业中毒,大多数是经呼吸道吸入体内而导致中毒 的;其次是经皮肤侵入人体,这一途径也不经肝脏转化,直接进入血液系统而散布全身,危险 性也较大;毒物由消化道进入人体的机会银少,多由不良卫生习惯造成误食或由呼吸道侵入 人体,一部分黏附在鼻咽部混于其分泌物中,无意中吞入。
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病变称为职业中毒。 通常,职业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职业中毒事故在职业病中的统计情况如图5一2所示。
四、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
1.急性中毒及其原因 在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为急性中毒。一般发病很急,病情比较 严重,病情变化也很快。如急性一氧化碳,氯气、氨中毒等.
四、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
[事故案例】 2000年5月,某农药厂酯化岗位操作工周某等4人将配制定量的亚硝酸钠的水溶液 以及甲醇通过泵输送到酯化釜内,在向酯釜内滴加盐酸的过程中,因操作失误造成 甲酯气泄漏,,致使3人死亡的中毒事故。
四、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
[事故案例】 2000年5月,某农药厂酯化岗位操作工周某等4人将配制定量的亚硝酸钠的水溶液 以及甲醇通过泵输送到酯化釜内,在向酯釜内滴加盐酸的过程中,因操作失误造成 甲酯气泄漏,致使3人死亡的中毒事故。
二、毒物的毒性和分级
2.毒物毒性分级 其中半数致死量常用来反映各种毒物毒性的大小。按照毒物的半数致死量大小,可将 有毒品的急性毒性分成五级(见表5-1)。
二、毒物的毒性和分级
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44—85依据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 、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将职业性接触毒物分为极度危害(I级)、高度危 害(Ⅱ级)、中度危害(III级)、轻度危害(IV级)等四个级别。最近,国家卫生部已经发布 了新修订的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GBZ 230—2010),新标准于2010年 11月1日起施行.

工业化工毒物

工业化工毒物

工业化工毒物一、工业毒物的基本概念(一)毒物与工业毒物少量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能与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者,称该物质为毒物。

这些物质以原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或废弃物存在于工业生产中者,称为工业毒物。

(二)工业毒物的存在形态工业毒物在一般条件下,常以一定的物理形态(可能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存在。

随着不同的生产过程,在工业生产环境的空气中,工业毒物则以气体、蒸气、雾、烟和粉尘等五种形态存在,并可能污染工厂周围环境,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1、气体在常温、常压(25C°760毫米汞柱)下呈气态的物质称为气体。

如炼铁高炉逸出的一氧化碳;氯碱厂电解车间逸出的氯等。

2、蒸气在常温、常压下由液体蒸发或由固体升华的气体称为蒸气。

前者如苯、汽油,后者如碘等。

3、雾为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

如用硫酸清洗金属产生的硫酸雾,电镀产生的铬酸雾等。

4、烟为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微米的固体微粒。

多为某些金属冶炼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冷凝及氧化而成。

如熔炼铅、铜等金属时产生的铅烟,氧化锌烟等。

5、粉尘为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其直径多在0.1微米以上。

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筛分,粉末状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运输、混合、包装等过程均可产生粉尘,如锰尘,铅尘等。

工业毒物在生产环境中的存在形态对了解其进入人体途径,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工业毒物的分类工业毒物可按多种方法予以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类,如金属、醇、酮等;2、按用途分类,如农药、有机溶剂等;3、按毒害作用分类。

又可按其作用的性质和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加以区分。

作用的性质可分为:①刺激性,②窒息性,③麻醉性,④溶血性,⑤腐蚀性,⑥致敏性,⑦致癌性,⑧致畸胎性等。

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则可分为:①神经毒性,②肝脏毒性,③血液毒性,④肾脏毒性,⑤全身毒性等毒物。

有的工业毒物主要有一种作用;有的具有多种作用。

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毒物, 毒性, 工业, 分类一、工业毒物及其分类1、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并积累到一定量后,就会与机体组织和体液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

这些物质称为毒性物质。

由毒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称为中毒。

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物质,称为工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在化学工业中,毒性物质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有的作为原料,如制造硫酸二甲酯的甲醇和硫酸;有的作为中间体或副产物,如苯制造苯胺的中间产物以及苯生产二硝基苯的副产物硝基苯;有的作为成品,如化肥厂的产品氨、农药厂的产品有机磷;有的作为催化剂,如生产氯乙烯的催化剂氯化汞;有的作为溶剂,如生产胶鞋用的溶剂汽油;有的作为夹杂物,如电石中的砷和磷以及乙炔中的砷化氢和磷化氢;还有,如氯碱厂水银电解法的阴极用汞,以及氩弧焊作业中产生的臭氧和氮氧化物等,多数都是毒性物质。

另外,塑料工业、橡胶工业中所用的增塑剂、防老剂、润滑剂、稳定剂、填料等,以及化学工业的废气、废液、废渣等排放物均属于工业毒性物质。

对于毒物的来源作全面调查,明确主要毒物,有利于解决毒性物质的污染和确定防毒措施,也有利于职业中毒的诊断。

毒性物质的毒害作用是有条件的。

它涉及毒性物质的数量、存在形态以及作用条件。

例如氯化钠作为普通食用盐,被认为无毒,但是如果溅到鼻黏膜上就会引起溃疡,甚至使鼻中隔穿孔。

如果一次服用200~250g,就会使人致死。

这就是说,一切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以成为毒物。

由于生产工艺的需要以及所进行的加工过程,例如加热、加压、破碎、粉碎、筛分、溶解等操作,使工业毒物常呈气体、蒸气、烟雾、烟尘、粉尘等形式存在。

毒物存在的形式直接关系到接触时中毒的危险性,影响到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病因。

2、工业毒物的分类在一般条件下工业毒物,常以一定的物理形态(固体、液体或气体)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毒物的形态和分类参
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工业毒物的形态和分类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工业毒物的形态
1.气体。

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于空
气中的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等。

2.蒸气。

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
气、苯蒸气等。

3.雾。

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
时所形成雾滴,镀铬和蓄电池充电时逸出的铬酸雾和硫酸
雾等。

4.烟。

为直径小于O.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
微粒,如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
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

5.气溶胶尘。

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直径大多数为0.1 μm~10 μm。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问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

生产性毒物无论以哪种形态存在,其产生来源则是多种多样的,进行调查时,应按生产工艺过程调查清楚。

(二)工业毒物的分类
工业毒物分类方法很多,有的按毒物来源分,有的按进入人体途径分,有的按毒物作用的靶器官分类。

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法。

一般分为:
①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这是最多的一类;
②卤族及其无机化合物,如氟、氯、溴、碘等;
③强酸和碱物质,如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等;
④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如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气等;
⑤窒息性惰性气体,如氦、氖、氩、氮等;
⑥有机毒物,按化学结构又分为脂肪烃类、芳香烃类、卤代烃类、氨基及硝基烃类、醇类、醛类、酚类、醚类、酮类、酰类、酸类、腈类、杂环类、羰基化合物等;
⑦农药类,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硫等;
⑧染料及中问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

按毒物的作用性质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等。

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靶器官)可分为:神经毒性;血液
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全身毒性等毒物。

有的毒物具有二种作用,有的具有多种作用或全身性作用。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