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临床合理用药论文.
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合理用药论文
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摘要临床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既可以减轻甚至消除疼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又可以减小疼痛患者由于运用阿片类镇痛药所产生的成瘾性。
在用药时医护人员及患者应对阿片类镇痛药物进行充分的了解,采取积极的防治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
阿片类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癌症患者制定的应用止痛药3条基本原侧,即癌症三阶止痛原则:经口、按时、逐级。
在临床治疗时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可以有效地减轻甚至消除疼痛患者的持续疼痛症状,还能减小患者的成瘾性,从而提高疼痛患者特别是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合理用药分析不良反应阿片类镇痛药即为麻醉性镇痛药,是常见的用于临床镇痛类药物。
疼痛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多伴有躯体症状,如疲劳、消化道疾病、失眠、焦虑、神经系统症状、恐惧、孤独、抑郁等,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发生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利用阿片类药物可以对疼痛患者的病情进行缓解,但同时,阿片类镇痛药服用不当可导致患者发生药物成瘾现象,并且产生一定程度的耐受性,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临床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既可以减轻甚至消除疼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又可以减小疼痛患者由于运用阿片类镇痛药所产生的成瘾性。
掌握临床合理运用阿片类药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为临床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对疼痛患者进行阵痛治疗提供依据。
阿片类镇痛药的概念阿片类镇痛药是一种应用于疼痛患者的药物,能够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情绪反应,但是阿片类药物的作用仅限于止痛,并不能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阿片类药物进行合理使用,可以有效的降低疼痛患者的疼痛感,但是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引起患者的成瘾性,因此,若对阿片类药物进行滥用,则可能使阿片类药物变成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毒品。
阿片类镇痛药对疼痛患者的阵痛机制涉及脊髓和脊髓以上多个中枢神经系统部位。
其具体阵痛机制包括:1拮抗外源性p物质,通过对中间神经元突触后抑制疼痛。
临床治疗中怎样做到合理用药论文
浅谈临床治疗中如何做到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321-02【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疾病的治疗也从传统的以医生为中心改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如何在治疗中合理的应用药物,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有效的应用医疗资源和减轻医疗费用的支出,成为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
【关键词】临床治疗合理用药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不良反应一临床病例资料例1:某医院普外科病例病历号:2009016264患者姓名:游xx性别:女年龄:31岁入院时间: 2009年12月14日入院诊断:孕39+2wg4p1,待产疤痕子宫。
手术情况:12.14行剖宫产+双侧输卵管结扎术。
相关检查:血常规:wbc:10.07*10 /l 、n%:0.740 、l%:0.196(12.14)wbc:12.67*10 /l 、n%:0.8270 、l%:0.1220(12.17)体温:t1 36.6℃(12.14)、t2 37℃(12.15)、t3 37.4℃(12.17)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ns 250ml+ 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6.4givgttq d(12.15-12.18)合理用药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有指征,但用法不妥,青霉素类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建议一日剂量分为2-4次给药。
此类是属于投药时间和疗程长短问题,应用些药时应该十分熟悉青霉素类药物的体内过程,代谢时间。
例2:某医院门诊病例。
患者柳xx 男 69岁临床诊断:1.矽肺并感染;2 便秘查因:不全肠梗阻。
处方:甲磺酸培氟沙星 0.4givgttq d(11.18-11.27)甲磺酸培氟沙星 0.4givgttq d(11.29-12.5)ns 20ml+ 头孢曲松钠2.0givbi d(11.29-11.30)5%gs 250ml +乳糖酸阿奇霉素0.5givgttq d(11.30-12.5)ns 20ml+ 头孢替唑钠1.5givbi d(12.8-)甲磺酸培氟沙星 0.4givgttq d(12.8-)合理用药分析:此药方是医生在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时针对疾病治疗时频繁更换药物但是更换意图不明[1]。
临床药学中的药物治疗合理用药的研究
临床药学中的药物治疗合理用药的研究近年来,药物治疗合理用药在临床药学中备受关注和重视。
合理用药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达到最佳疗效,最大限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临床药学中的药物治疗合理用药的研究。
一、概述药物治疗合理用药是基于医学、药学和临床经验的综合性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
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关系到药品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二、合理用药的原则1.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2.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出现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3.遵循用药原则: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避免漏服和过量服用。
4.药物监测与调整:通过药物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达到治疗水平。
5.合理用药教育: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教育,增强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用药知识。
三、药物治疗合理用药的研究方法1.临床试验研究:通过临床试验,比较不同药物或药物组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通过收集和整理临床试验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得出对药物治疗的推荐和禁忌。
3.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动态过程,为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4.合理用药指南的制定:根据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制定合理用药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用药依据。
四、药物治疗合理用药的挑战1.多药联合治疗:随着疾病的复杂化,多药联合治疗成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如何合理使用多种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的发生,是当前的挑战之一。
2.老年患者的用药: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容易出现药物中毒和不良反应,因此如何在老年患者中保证合理用药,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中枢性镇痛药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论文
中枢性镇痛药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论文分析镇痛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医生的用药习惯,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销售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分析法对我院2003年-2005年镇痛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镇痛药应用中,解热镇痛药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均位居前列,而中枢性镇痛药则比解热镇痛药稍逊一筹。
结论:在镇痛药中,解热镇痛药仍是应用广泛的重要药物,预计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
中枢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缓解或消除疼痛。
其中以吗啡、芬太尼等为代表药物,近来其他人工合成的可待因衍生物如羟考酮等也被逐渐用于临床。
随着新型离子通道及镇痛机理的发现,为药学研究提供了大量镇痛新靶点。
儿童药物治疗中合理用药的探讨论文(共2篇)
儿童药物治疗中合理用药的探讨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儿童药物治疗中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分析药物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在儿童用药方面显得非常重要,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生理功能还不成熟,用药隐患和风险比成人大得多。
因此,应指导儿童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一、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1、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儿童用药成人化:我国儿童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门适于儿童的药物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导致儿童用药成人化。
绝大多数儿童用药都是与成人用药相同的品种和规格,只是在剂量上进行调整。
近年来,虽然儿童药品市场不断在开发,儿童口服制剂已有所增加,但针剂和注射剂几乎没有儿童剂型。
儿童用药的使用说明不规范:目前,儿童临床常用药和市场上的常见药品中,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几乎没有特别说明。
一些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的用法、用量大都是“儿童酌减”或“遵医嘱”等,过于简单。
未经许可的或超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药:由于缺乏合适的制剂和儿童临床试验困难,临床上还有儿童在接受未经过许可或超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药,而且在全世界都普遍。
儿科治疗药物临床试验几乎是空白:尽管目前儿科临床试验仍存在较大困难,但随着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监管和执行力度的不断增强,儿科临床试验将日趋完善,最终实现基于儿科临床试验证据为儿童提供最佳治疗方案的目的[8]。
儿童药物的不良反应多:由于临床试验的局限性,许多新药在临床试验阶段未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会出现,特别是某些儿童特有的不良反应,由于信息缺乏,加之临床用药的复杂性以及儿童自身对不良反应不能主观表达,容易被忽视或误判而引起伤害,甚至产生药源性疾病。
2、儿童用药问题产生的原因国内企业对儿童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投资有限。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药学监护论文
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护探讨【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284-02【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护。
方法:统计我所工作的药品监督管理局近五年发生的中药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和事故情况,分析其不良反应的特点,总结出中药的临床合理使用与药学监护的几点意见。
结果:我局近五年来共收集并上报的中药不良反应和事故共计145起,其中不良反应123起,占比为84.83%,用药事故22起,占比为15.17%。
结论:为适应现今的病症类型和用药环境,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护主要应从4个方面进行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中药临床合理用药药学监护探讨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是对药物有效、经济、合理的使用,其基础是指在中医辨证施治。
伴随着中医理论的传承与发展,中药的应用也在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与现代化。
近年来,随着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如日本柴胡事件、新加坡黄连事件、美国麻黄的副反应等,中药临床合理用药越来越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 pc)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药学专业名词,在我国的推广实施尚处于宣传介绍阶段,但是其重要性和时代性却是不容忽视的。
借鉴西药的pc方法监督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是现代临床药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对于促进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与中医中药自身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统计我局从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共收集的因使用中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和事故145件,不良反应共计123其,其中轻度不良反应89起,中度不良反应29起,重度不良反应5起,由于不良反应而导致的死亡1人;发生的中药用药事故共计22起,导致死亡1人。
1.2 方法统计所有中药不良反应和用药事故的资料,按照不良反应分类、用药事故分类等进行分类。
2 结果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共收集并上报的中药不良反应和用药事故情况见表13 讨论随着中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国家对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视,中药的临床应用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临床药师参与合理用药实践论文
临床药师参与合理用药的实践探析【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合理用药。
方法总结药师参与药学监测、药物咨询、药学分析等实践和体会。
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合理用药,为临床医师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提供积极帮助。
结论临床药师应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积累临床经验,更好地位临床服务. 【关键词】临床药师;合理用药目前,我国医院的药学工作者正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逐步参与指导临床用药的模式转换。
临床药学工作者走向医院临床用药指导已成为必然趋势,临床药学是医学药学相结合,探讨临床用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一门学科,它主要通过药师运用专业知识协助干预临床用药,协助医师给出合理用药方案,并检测用药过程,以提高药物疗效,最大限度发挥药物在实际临床使用效果[1]。
1药师参与药学监测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是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重点,临床药师参与查房是临床药学的基本,是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的重要渠道,药师参加临床查房,通过医师对患者的病情介绍,讨论了解患者所患病症的症状以及病理特点,结合医师的用药方式,主动与医师护士进行交流,参与患者合理用药过程。
临床查房中重点注意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用药后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症状等[2],其中重点是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如临床查房中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与医生沟通,对药物合理性进行干预,为医生提供合理用药建议,保证患者合理用药。
药师负责填写核实,整理用药的不良反应,协助医生参与防止发生临床用药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发生不良用药反应,应积极参与救治工作,有效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加强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宣传,增强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实效性,降低工作失误,为医生临床用药分析同可靠的数据支持。
加强抗菌类药物在临床合理用药的分析,成立用药合理性审核工作组,监督处方合理用药,随机抽取处方进行点评,对于不合格的处方进行上报,进行相应科室责任分析,为以后医院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促进医院合理用药[4]。
2药物咨询用药咨询是连接药师与医师沟通的桥梁,使得药师能够深入的走进临床用药实践。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药学监护论文
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护探讨【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14-01【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学监护的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采用中成药及中药饮片进行治疗患者98例,并对患者用药种类、途经及发生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进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效果。
结果:98例患者中,给药途径最多的属静脉注射及口服给药,而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未辩证论治35例,用法、用量不当24例,疗程不当17例,中西药连用不当20例,其他原因2例。
结论:加强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及药学监测,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中药;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测;临床意义相对于化学药品,中药的不良反应较轻,其保健品均以纯天然为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随着临床药学的普及,中药临床药学也逐渐被重视。
为给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中药应用安全、有效、经济,现将我院的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来我院采用中成药及中药饮片进行治疗的患者98例,男54例,女44例,年龄5-76岁。
分别对患者用药种类、途经及发生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进回顾性分析。
2 结果98例患者中,给药途径最多的属静脉注射及口服给药,而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未辩证论治35例,用法、用量不当24例,疗程不当17例,中西药连用不当20例,其他原因2例。
见表1。
表1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用药种类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构成比中药 37 37.7% 中西药联合用药 18 18.3% 西药 43 42.0%3 探讨3.1 用药注意事项:中医药理论主要在辨证论治。
应用中药时应全面掌握中医药的有关知识,并按照辨证论治原则进行合理化用药。
同时,在给药剂量上应准确。
如果用量过小,则不能发挥作用;药量过大,则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临床药学毕业论文
临床药学毕业论文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防病治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药学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临床药学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临床药学毕业论文篇1浅谈临床药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摘要:本文对临床药学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学科体系结构构建问题进行介绍,通过对我国药学学科尤其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国外在临床药学方面的发展基本情况,旨在探索出本学科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学科临床药学医院药学可持续发展1 临床药学学科的简介1.1 临床药学的基本概念临床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其核心在于机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目的在于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与实现合理用药,研究重点在于药物临床合理的应用方法,基本任务是提高临床药物的治疗水平。
1.2 临床药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这一学科的涵盖面广,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探究疾病状态与药物治疗中的药物体内规律和作用规律,药物与人体之间的关系,药物治疗方案和治疗结果的评估,合理的给药方案的制定以及实施,获得最佳药物临床应用效益的途径,通过对合理药物临床应用方法的探索来解释药物应用的基本规律等等。
临床药学这一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药学相关学科的,并融合了临床医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及研究方法。
本着科学的态度和客观的科学指标,提高药用水平的目的,它从患者利益的角度研究了药物的应用规律。
这一学科的学科体系结构是基于系统的现代药学理论之上,由临床药动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生物药剂学、病理生理学、循证药学、诊断学、药物经济学、药物流行病学等课程构建而成。
这一学科的基本技能包括:药学信息服务、药物治疗方案拟定与评价、药物临床应用、药物临床评价等。
1.3 临床药学的学科特色临床药学这一学科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实践性、综合性和社会性三大方面。
学科的实践性由学科目的决定,学科目的是否达到以及完成的好坏都是通过临床药物的应用结果来进行评判,提高临床用药的质量这一过程也是在临床药物的应用实践中体现。
合理用药论文安全用药论文
合理用药论文安全用药论文:浅论医院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职能和作用[摘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用药不当,有1/7因病死亡的患者不是死于自身所患的疾病,而是死于用药不合理。
面临如此现状,作为医院药师,职责要求我们要顺应药师职能的转变和药学工作的转型,积极主动地学习药物相关知识、临床医学知识,运用药学专长,推动临床合理用药,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应尽之责。
[关键词] 药师; 合理用药;职能和作用[中图分类号] R19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44-011 当前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1.1 滥用抗生素在临床上,选用药物不当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最为严重,这是全球都非常关注而令人担忧的问题。
临床医师忽视抗生素的用药指导原则和指针,在没有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情况下,试验性选用抗生素,常见一种抗菌药物用几天,疗效不好就换其它的抗菌药物,整个治疗过程一个患者可换三至四种或更多的抗菌药物,既耽误了治疗,又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增加了细菌耐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1.2 盲目用药临床医师不熟悉药物或忽视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我们常见医师们轻率地给孕妇选用洛美沙星、给小儿静脉滴注诺氟沙星,这两个药物均属喹诺酮类药,在未成年动物实验中可影响骨骼发育。
说明书中明确规定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未成年儿童禁止使用该类药物。
又如,医师在同一张处方上,开具同一药品的商品名和通用名,说明医师缺乏对药物的了解导致开具处方的不规范性和用药的盲目性。
1.3 超剂量用药例1:一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医生为其开具如下处方:5%GS500ml+Vc2g+Vk140mg+西味替丁0.8g静滴。
根据说明书要求:维生素K1的正确用量为每次10mg,一天不能超过20mg。
例2:一名83岁老人术后预防感染用药,选用头孢他啶,每次4gq12h,一天的总剂量高达8g,而该药正常用量对一些重度感染每次2gq8h,每天最大量为6g,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应减少至正常用量的2/3~1/2,每日剂量应不超过3g。
心血管疾病临床合理用药分析论文
浅谈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及分析我院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应用情况。
方法对我院100例心血管临床药物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98%的患者的临床正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心血管是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分析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引发患者死亡的最为严重的疾病。
在世界卫生组织约有每年1750万患者病倒在心血管疾病和脑卒里,在所有死亡人数里的1/3,估计到2030年会达到2420万患者,由此可想会有32.5%的死亡是由心血管疾病导致。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很好的方法之一。
最近几年,心血管疾病的病发率及死亡率快速上涨,对我们的生命出现了严重的危害,在美国病发患者里,就心血管疾病而病倒的人数约占整个国家总死亡率的50%。
病学流行及临床查看呈现,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病号逐渐增加且越来越年轻化的态势,逐步形成威害我们身体的重要疾病。
因而心血管疾病是一项病情转化非常快而且非常厉害的疾病,治疗这种病我们一般会用药物更快捷一些,还能够让血管活跃起来,在用药的择选和用药量上必须要准确,果断而及时的治疗。
作者分析怎样简单合理有效的控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用好药物,让治疗得到最佳效果。
怎样才能让患者安全、简单有效、合理地使用现在的药物,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高等水平,从而形成了医疗人员所出现的极度影响。
我们要随时观察心血管疾病类药品的运用状况,为临床有效合理使用药药物给予信息,我们对医院门诊处方治疗心血管疾病药品的使用状况来查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用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我们医院来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的100例病号,男性有52例,女性有48例,一般的年龄都在56-78岁,综合在68岁。
经整合临床查看之后,这些病号均吻合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的要求。
1.2 方法综合探讨出100例病号经常用的药品利用概率,查看病号通过临床诊疗几个月后的临床效果。
农牧区卫生院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与应用误区论文
浅谈农牧区卫生院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与应用误区【摘要】新疆边远农牧区卫生院临床医生几乎没有进修过,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知之甚少,群众对医生技术水平高低的评价是尽快把病治好。
所以农牧区卫生院临床使用抗生素现象十分混乱,什么病都使用抗生素,造成抗生素使用泛滥。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农牧区卫生院临床医生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合理用药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应用误区1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2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五大原则2.1尽量避免抗生素的外用(如皮肤)。
2.2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
2.3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
2.4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体内过程与疗效关系。
2.5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
3抗生素分级管理原则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3.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3.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3.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4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通过本院2004年至2013年门诊处方综合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分为:4.1给药不当急性细菌性中耳炎,典型处方:0.9%氯化钠溶液250ml,氨苄青霉素6.0g,静滴,1天1次,氨苄青霉素半衰期短。
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1天1次给药根本无法,满足抗菌要求,反而易引起耐药药菌产生。
有关合理用药的论文
有关合理用药的论文合理用药是指在药物治疗中确保药品的正确选择、正确用药方法以及合理的用药时长等方面的一种用药方式,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副作用,防止滥用和浪费药物。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合理用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滥用抗生素等。
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阐述了合理用药的概念、意义和相关理论框架,接着分析这种理念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给予医生和患者一些指导性建议。
一、合理用药的概括合理用药是指医生应在了解病因和接受患者的口服方法、准确选择药物和用药方案的前提下,为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药物,以达到最佳的预防和治疗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尽量避免潜在的不良反应。
二、合理用药的意义药物的使用是医学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由于临床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和患者对药物的需求,导致合理用药面临很多困难。
合理用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经济负担,增加药物的安全性及运用效率等。
三、合理用药的理论框架合理用药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选择药物、确定用药方法和建立用药计划三个方面。
1.选择药物:包括药物种类、广谱与窄谱性选择等。
临床医生应据此完善用药方案,将药物选择得到最佳。
2.确定用药方法:主要是针对口服、注射、吸入等方法的正确、安全、方便。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特点进行选择。
3.建立用药计划:针对药物的时间、周期、用量等进行科学的安排和制定,尽量减少滥用和浪费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产生明显的疗效。
四、合理用药在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细致观察,会发现医生和患者在用药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合理用药的实现。
1. 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往往导致抗生素耐药性增强,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疾病或感染。
2. 频繁更换药物患者出于贪图效果或者医生的处方周期较短,患者往往随意更改处方或者更换药品,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和患者的身体负担。
临床药学工作论文(共7篇)
临床药学工作论文(共7篇)第一篇:执业药师在临床药学中的作用1执业药师在临床药学中的必要性执业药师作为药师中的精英代表,不同于普通药学技术人员,执业药师不仅药学管理知识掌握更加全面、药学专业技能过硬,对药事管理法规、药品管理法,药品的各种作用等专业知识的掌握、-,2〕。
是药学知识和药学管理掌握最全面的药学专业从业人员。
在医院临床药学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药学等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对药品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等方面的掌握,可更好的指导临床医师更科学安全合理的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更好的利用好药物资源,更好的服务好患者,促进患者更好更快的康复,间接提升医院的整体医治水平。
在临床药学发展中,在临床药学关键岗位应设立执业药师,可以更好的贯彻和执行药品管理法规,对药品管理和监督工作起到更加严格的监管作用。
对于各项药政法规的落实,以及从源头上杜绝违反药品管理规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挥好执业药师的作用,对于促进医院药学事业发展,为临床提供科学完善的药学服务,已经成为医院药事管理中的核心关键问题,并成为了临床药学的发展必然趋势。
2执业药师参与临床工作已有深远意义2009年4月,5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6由国务院正式发布,改革意见中明确指出: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规范药品临床使作用。
2012年2月,在5国家药品安全0十二五0规划6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加速推进执业药师法的修订,深人推进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工程,全面完善执业药师制度,不断提高各级执业药师整体素质,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所有医院药房及零售药店应在营业时间中全程时限执业药师的用药指导。
对执业药师的配备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从5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6和5国家药品安全0十二五0规划6重对执业药师的要求中我们能够发现,在医改和药品安全体系构建中,执业药师被寄以厚望,执业药师的工作职责已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成为了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重要部分和药品安全的关键保障。
合理用药安全临床药学论文
合理用药安全临床药学论文合理用药安全临床药学是一门致力于保护患者健康与安全的重要学科领域,其主要研究内容涵盖了临床药学的多个方面,包括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物治疗学、药物不良反应等等。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合理用药安全临床药学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药物治疗学和合理用药的关系药物治疗学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各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的安全性影响。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药物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常见的慢性病和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然而,药物治疗并非万能的,它还存在着诸多危险和不良反应,给患者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合理使用药物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问题。
只有通过了解药物的作用、使用规范和患者情况等因素,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而这些内容全部属于合理用药的范畴。
二、药物安全性的提高与临床药学的密切关系药物安全性是合理用药安全临床药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指在用药过程中,药物不会引起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对患者造成危害的程度。
通过有针对性的临床观察、药物实验、药物评价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这需要临床药学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包括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药物效应的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等等,进而推广合理用药理念以及临床医生的规范操作。
这一系列的工作使药物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并最终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三、有效性和质量评估的重要性除了药物的安全性外,药物的有效性和质量也同样重要。
有效性反映药物的治疗效果;而质量则反映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生产实践可行性等。
有效性和质量是药物的两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药物复合体的治疗效果,也是临床医生在用药方案上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为了提高治疗水平和药物的有效性和质量,需要加强药物的评估和监管。
在药物的开发、生产环节中,需要严格掌控生产过程和质量标准。
在药物的开展和推广对象为患者时,规范药物的使用方式并及时跟踪病人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这些均是提升药物有效性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合理用药论文
合理用药论文
以下是一篇合理用药的论文摘要样例:
标题:合理用药在降低药物相关问题和提高患者健康结果方面的作用: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摘要:
背景:合理用药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实践,旨在优化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和药物相关问题。
然而,合理用药的影响尚未得到全面评估。
本研究旨在评估合理用药对降低药物相关问题和提高患者健康结果的影响。
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2000年到2020年的文献。
只纳入与合理用药相关的研究,并使用Newcastle-Ottawa质量评价工具评估研究
的质量。
Meta分析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
结果:最终纳入15项研究,涵盖了合理用药在不同疾病和接
受不同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合理用药的介入措施包括专业指导、临床路径制定、药物审查等。
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
理用药显著降低了药物相关问题的发生率(相对危险度:0.68,95%置信区间:0.54-0.85)和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结果(相对危
险度:1.42,95%置信区间:1.22-1.65)。
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合理用药在降低药物相关问题和提高患者健康结果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合理用药应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和提供专业的指
导,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合理用药与药物联合应用探讨论文
临床合理用药与药物联合应用探讨【关键词】药物联应;合理性;探讨【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334-01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用药;合理检查是指ct、核磁共振、彩超等大的检查,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患者能不做这些检查就不做,能用普通检查替代的就用普通检查。
合理用药和合理检查是现代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城区医疗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特别是中小医院的主要病源是农民和低收入者,如果不能有效降低他们的经济负担,将会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用药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总结我们的经验并结合文献,浅谈临床常见的联合用药问题。
1 中西药联合应用因疾病治疗的需要,中药与西药合用或先后序贯使用时,用于机体代谢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使药物治疗作用增强或减弱、毒副作用减少或增加,从而导致治疗作用加强或不良反应加大等。
例如:中和胃酸的碱性药物不宜与丹参片同服,否则碱性药中的钙、镁离子可与丹参有效成分丹参酮形成螯合物,降低丹参的生物利用度而影响疗效。
相反,含钙、镁、铝及铁离子的中药如石膏、自然铜、白虎汤、牛黄解毒丸、上清丸等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同服,原因是易形成不溶解的螯合物。
地高辛与具有抗胆碱作用的中成药华心参片使用可增加前者在肠内停留时间,促进难溶性地高辛的吸收;与具有心肌毒性的中成药六神丸合用可能出现频发室性早搏。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优降宁期间,不宜合用中药麻黄类药物,因优降宁可抑制体内单胺氧化酶,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胺类神经递质不被破坏,中药麻黄所含的麻黄碱能发挥拟交感胺作用,促使贮存于神经末梢中的单胺类递质大量释放,是患者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压危象。
2 抗生素联合使用同族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基本类同,两者(如庆大霉素与链霉素)联用毒性增加,故一般不联用。
但两种青霉素药物联用时,其中一种青霉素对能水解青霉素的β-内酰胺酶竞争性抑制而保护了另一种青霉素,因此半合成青霉素并用青霉素是有利的。
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及合理用药的探讨论文(共2篇)
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及合理用药的探讨论文(共2篇)_药学论文第1篇: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及合理用药的探讨小儿是处于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人群,其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与成人都有很大的不同,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全。
因此,儿科用药绝不能把它简单的看成是成人的缩影。
但儿科用药不合理现象目前依然存在。
现对小儿用药安全常见问题作一分析,以及对如何合理用药作一探讨。
一、小儿用药问题分析1、解热镇痛药的滥用发热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解热药是儿科常用药物。
原则上3个月以下的小儿发热应慎用解热药,在物理降温无效的情况下可选择外用栓剂以减少副作用。
当前适用于小儿解热镇痛药品种剂型相对较多,扑热息痛和布洛芬是小儿解热药中最安全的品种。
但在我国已公布的非处方药目录中,有近百种抗感冒或解热镇痛药中含有扑热息痛,除少数为单方制剂外,绝大多数是复方制剂。
在非处方消费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超过推荐剂量使用,甚至把退热药当预防性药用。
而有些临床医生,由于对复方制剂成分了解不够,易造成该药的重复使用而使药物使用过量,特别是对3岁以下的小儿,更易造成肝、肾、血液系统等器官的损害。
2、抗生素的滥用目前这个问题非常普遍。
儿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复杂,其中家长想为孩子快速治愈疾病的迫切期望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者,门诊治疗时家长经常点名要抗生素,且越贵越好,医生为迎合患儿家长心理,无原则满足其需要,进而大量使用抗生素。
这种滥用首先体现在病原体不明确的滥用。
对非感染性疾病如肠痉挛、单纯性腹泻以及一般感冒发热儿童,不究其因,先用抗生素,特别是针对上呼吸道感染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以病毒多见,占90%以上,仅少数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但有调查结果报道表示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100%。
虽然孟黎辉等报道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71.32%,但仍高于卫生部规定的使用抗生素控制在50%以下这一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120例临床分析冯以梅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530031【摘要】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优点。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实施腹腔镜治疗120例卵巢囊肿,同期经腹卵巢囊肿剥除术110例为对照组。
结果:118例卵巢囊肿成功地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两例中转开腹,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
腹腔镜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伤口疼痛程度均小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囊肿具有疗效肯定、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卵巢囊肿;腹腔镜;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科手术中的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疗卵巢良性囊肿的首选方法[1]。
随着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应用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多数良性卵巢囊肿可在腹腔镜下处理。
本文对比分析了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卵巢良性囊肿的疗效,以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囊肿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120例,同期经腹卵巢囊肿剥除术110例为对照组。
研究组年龄12~55(38·4±3·8)岁。
术前检查血CA125、AFP、CA199正常,B超及实验室检查排除恶性囊肿,既往有手术史20例,无手术禁忌证。
2.2 手术方法腹腔镜手术均全麻,患者取头低臀高位,气腹压力维持12mm Hg,行3-4点穿刺,探查盆腹腔,了解囊肿大小、活动度,表面有无赘生物,初步确定为良性囊肿方可进行手术,分别行卵巢囊肿剥除、切除或附件切除术。
腹腔镜探查有无粘连。
若有则先分离粘连,恢复正常解剖后再行囊肿剥除术。
尽量完整剥除囊壁,畸胎瘤和怀疑恶性投入自制塑胶手套中并取出,避免污染腹腔。
术中均行冰冻病理切片。
开腹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按常规开腹手术施术。
2结果2. 13组患者手术情况118例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中2例因盆腔广泛粘连而中转开腹。
卵巢囊肿直径最大18cm,最小5cm;100例行囊肿剥除术,20例行附件切除术。
两组均无脏器损伤,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切口均甲级愈合。
,2.2观察指标腹腔镜组与对照组手术中与手术后各指标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肛门排气为准)、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止痛药的应用、住院时间等。
见表1。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用镇痛药、伤口疼痛程度均小于开腹组(P<0.05)。
2. 3术后病理诊断腹腔镜组卵巢囊肿均为良性,其中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浆液性囊肿和成熟畸胎瘤最多见。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0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25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8例,卵巢单纯囊肿12例,卵巢冠囊肿10例,输卵管囊肿5例,卵巢生理性囊肿5例,炎性包快15例。
2.4术后随访2组分别电话问卷随访100例,腹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恢复家务、恢复工作时间均短于传统开腹手术组,随访3个月-5年,患者无下腹坠胀及其他不适,大小便正常,妇科超声盆腔无包裹性积液及囊肿复发情况发生。
3讨论1.病例选择.卵巢囊肿是妇科的常见囊肿,可通过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发现。
我院开展腹腔镜卵巢手术,主要用于卵巢良性囊肿。
病例选择标准:①B超提示卵巢畸胎瘤者,不论肿瘤大小都建议手术;②卵巢囊肿直径5~10 cm;③卵巢囊肿3~5 cm时,连续服避孕药3个月后,囊肿不消失或持续增大。
术前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做妇科检查、完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对患者的病情作出综合评价。
同时术前要注意排除包括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食道裂孔疝、弥漫性腹膜炎等绝对禁忌证。
近几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手术器械的改进,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基础上,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巨大卵巢囊肿的腹腔镜手术逐步得到开展。
我院开展的腹腔镜囊肿手术有15例囊肿直径10~18 cm.。
2.手术疗效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囊肿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轻、出血少、进食早、住院时间短、术后病率低、腹腔粘连少等优点,手术效果满意,在妇科领域得到迅速推广。
腹腔镜手术是借助摄像系统、光源及器械操作的手术方法,其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点[2]: (1)术野放大,在相对闭合的腔内手术,保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其他脏器干扰少;(2)多个途径操作,可采用2~3个通道进行不同部位、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操作;(3)在正压环境下施术,出血相对少;(4)术后恢复快,病率低;(5)术中通过镜头的放大作用发现盆腔以外的其他病变,如骶骨韧带处的子宫内膜异位灶,同时可在镜下烧灼活跃的异位灶,本文腹腔镜组,伴随盆腔疾病治疗均收到满意效果。
腹腔镜组中2例因盆腔粘连而中转开腹。
3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在进行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时一定要注意卵巢功能的保护。
卵巢囊肿本身可以对周围的卵巢组织产生破坏作用,减少了卵巢的储备功能。
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切除一些正常的卵巢组织,术中电切电凝所导致的热效应也会破坏正常的卵巢组织,如果卵巢受损严重,可以造成卵巢早衰。
朱湘虹等[3]认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创面采用电凝止血会引起卵巢储备功能的损害,而使用镜下缝合止血可更好地保留其功能。
我院成功施行的118例腹腔镜手术100例在镜下缝扎止血,若需要电凝,尽可能采用双极电凝,术中经常使用液体冲洗,避免组织过热产生损伤,达到了开腹手术的缝合效果,并充分保证术后卵巢功能的正常发挥,对合并不孕的患者更有利于及时妊娠。
腹腔镜手术是在相对封闭的腹腔内操作,避免了开腹手术腹内脏器长时间的暴露,也杜绝了纱垫、手套上遗留的滑石粉等对组织的刺激与损伤,而且便于腹腔冲洗,有利于降低术后粘连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卵巢囊肿是否因腹腔镜手术而造成种植、化学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是学者们担心的问题[4]。
因此,在腹腔镜手术中应尽可能保持囊肿的完整性,尽量完整剥除囊肿,分离和剥离囊肿时必须耐心、细致的操作,畸胎瘤和怀疑恶性用取物袋取出,尽量不使囊液溢出污染腹腔。
任何类型囊肿破裂后均应迅速取出有形物质,吸尽液体并予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化学性腹膜炎的发生,减少术后病率[5]。
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已在镜下开展妇科的广泛手术及卵巢癌的分期手术,腹腔镜卵巢手术是安全、成功的。
参考文献:1 郎景和.新世纪的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5 (5):289.2李光仪,实用妇科腹腔镜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3 朱湘虹,侯晓妮,陈俊.不同止血方法处理卵巢手术创面的实验观察.江苏医药, 2008, 34:1132-1134.4 Chu KK,Chen FPChang SD.Laparoscopic surgical procedures forearly ovarian cancer.ActaObstet Gynecol Scand,1995,74(5):391.5 刘彦,妇科内镜技术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7):493.209例围产儿死亡临床分析黄春英广西省钦州市钦北区妇幼保健院妇保科535000【摘要】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方法:对2007年~2011年在钦北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3年的围产儿死亡率为25.02‰,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农村高干城市;209例围产儿死亡中,死胎150例,死产12例,治疗性引产27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0例;多胎的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单胎围产儿死亡率。
结论:出生缺陷是我区围产儿死亡的首位原因,占围产儿死亡数的62.12%,加强孕产期保健,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尤其是对农村孕产妇的管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而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关键词】围产儿死亡;分析;死亡率;干预措施围产儿死亡率和围产儿死因的构成比是评价该地区群体卫生状况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反映围产期医学、产科质量的一个敏感指标,本文对我院209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目的明确钦北区妇幼保健院围产期保健工作的重点,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方法1.1 资料来源 2007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期间在钦北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围产儿死亡检测报告,对每个死亡围产儿进行个案调查。
1.2方法按照围产期Ⅰ标准,即以妊娠满28周或出生体重≥1000g或身长≥35cm的死胎,死产、治疗性引产及出生7天内的新生儿死亡病例为对象,统计围产儿数及围产儿死亡率,再核查围产儿死亡的区级二级结论性评审资料,分析死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2 结果2.1围产儿死亡情况归类 3年中围产儿共8352例,围产儿总死亡率为25.02‰,其中按构成比高低排序为死胎(71.77%),治疗性引产(12.92%)早期新生儿死亡(9.57%)和死产(5.74%),可见死胎占比重最大,见表1。
表1 围产儿死亡情况围产围产儿死亡数围产儿死亡构成【n(%)】年份儿数(死亡率‰)死胎死产治疗性引产早期新生儿死亡2008 2416 85(35.18)56(65.12)6(7.06)12(14.11)11(20)2009 2817 68(24.14)51(75.00)3(4.41)9(13.24)5(7.35)2010 3119 56(17.95)43(76.79)3(5.36)6(10.71)4(7.14)合计8357 209(25.02)150(71.77)12(5.74)27(12.92)20(9.57)2.2围产儿死亡原因见表2。
表2 围产儿死亡原因顺位死亡原因例数构成比(%)1 出生缺陷52 24.122 脐带因素45 21.433 早产儿20 9.574 妊娠合并症16 7.665 胎盘早剥15 7.186 其他不详14 6.707 子痫前期13 6.228 宫内发育迟缓10 4.788 宫内窘迫9 4.319 前置胎盘9 4.3110 胎盘炎症 5 2.392.3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2.3.1 孕期检查次数与死亡率城镇户籍分娩2417人,围产儿死亡率6.62‰;农村户籍分娩5935人,围产儿死亡193例,围产儿死亡率32.52‰;农村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镇围产儿死亡率;未进行产前检查的农村人口占24.40%,产前检查5次以上的农村人口仅占16.27%,见表3。
表3 孕期检查次数与死亡数检查次数城镇户籍农村户籍构成比(%)0次0 51 24.401-2次 3 65 32.533-4次 6 59 28.235次及以上7 34 16.27合计16 193 1002.3.2产母年龄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