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净贸
100
103
107
104
98
94
91
88
86
85
易条
件
收入
100
101.
130.
133
140.
156.
161.
189.
217.
225.
贸易
7
9
7
4
3
9
6
5
条件
试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1)适用理论
所谓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条件,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 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穆勒将贸易条件分为商品贸易条件和收入 贸易条件等。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
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
9.穆勒在《》一书中,分析了两国贸易中两种商品的实际交换
比率是由什么因素确定的。
A.国富论B.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C.政治经济学原理D.论
贸易和转变
10.()价格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供求状况,并
格D.转移价格E.协定价格
3.国际贸易实务中,世界市场价格主要有()。
A.主要集散地价格B.主要出口国的出口价或主要进口国进价
C.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交易所价格D.重要拍卖市场价E.大宗商
品的开标价
4.影响世界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垄断和竞争B.经济周期的变动C.气候变化D.原材料
价格的变化E.重要供需国家的销售或购买动向
且能得到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A.垄断价格B.转移价格C.世界“自由市场”价格D.管理
价格
二、判断
1.国际价值形成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市场
的建立和发展。
2.形成商品国际价值的国际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世界各国生产同一
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
3.比较成本论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
1商品贸易条件一一最基本、最常用,贸易条件常指此。
称纯(净)易货贸易或纯(净)物物贸易条件。
N=Px(出口价格总指数)/Pm(进口价格总指数)
2收入贸易条件一一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
口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
I=Px(出口价格总指数)/Pm(进口价格总指数)*Qx(出口
数量指数)
(2)案情分析
4.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背离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5.贸易条件改善,贸易利益随之而增大;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
随之而缩小
6.垄断价格的下限取决于世界市场对于国际垄断组织所销售的商
品的需求量。()
7.形成不等价交换的原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
8.在当代,世界市场价格出现了统一的倾向。
9.货币价值是商品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
表中显示,1995—1997年期间,中国的净贸易条件逐渐得到改善。但 自1997年以来,中国净贸易条件指数不断减小,表明中国净贸易条件
处于恶化中,相对而言,中国收入贸易条件却趋于改善。该现象表明 目前中国外贸出口额和贸易顺差的增大,主要得益于出口商品数量的 剧增,而非出口商品质量的提升,即近年来中国外贸依然属于“以量 取胜”,而非“以质取胜”,中国目前仅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
10.易货贸易一般是为了克服因外汇支付困难而造成的贸易障碍。
三、多选
1.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A.卖价高于国际价值和买价低于国际价值,或反之。
B.它必然伴随着国际价值量的转移。
C.它体现着国际间的剥削关系。
D.偶然因素
2.世界市场价格可分为()类。
A.世界自由市场价格B.垄断价格C.国家垄断价格或管理价
A.劳动生产率B.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强度D.自
然条件E.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9.由于垄断而形成的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三个阶段。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
B.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
C.封建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
D.帝国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
10.下列()属于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3)案例启示
中国的外贸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出口已 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但中国出口额的增加主要依 赖于出口数量的激增,出口商品的价格却没有相应提升,可能与中国 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价值附加值低密切相关。因此,中国在外贸发 展过程中,应注重贯彻“以质取胜”、“科技兴贸”战略,推动出口 商品结构升级和优化,提升中国外贸利益,加速由贸易大国转向贸易 强国的进程。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国际价值与世界市场价格
一、单选
1.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 )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也是由抽象 的社会劳动所决定的。
1.商品B.国别C.劳动D.时间
2.形成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因是()。
A.援助B.垄断C.经济增长D.各国生产率不同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当时, ( )占统治地 位。
5.在公司内部实行价格转移,主要目的是为了()。
A.逃避税收B.实现整个公司税金最小化C.实现整
个公司财务收益最大化D.实现整个公司团队管理
6.贸易条件恶化是指()。
A.出口价格指数不变,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B.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上升
C.出口价格指数下降,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D.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下降
A.交易所价格B.拍卖价格C.开标价格D.参考价格E.
转移价格
四、案例
据中国商务部政策研究室统计资料,1995—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条件
出现某些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具体情况见下表:
1995—2004年中国外贸条件走势分析
年份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
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的是经济学家()。源自文库
A.李嘉图B.俄林C.穆勒D.马歇尔
5.( )已成为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 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A.国际价值B.国际价格C.产品的差别D.贸易条件
6.( )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口商品 的实际购买能力。
7.下列几种情况,不属于净贸易条件的是()。
A.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B.把贸易量加进来进行计算的贸易条件的变化
C.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
D.同时考虑到进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
E.把科技发展水平加进来进行计算的贸易条件的变化
8.对国际价值量不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有()。
100
103
107
104
98
94
91
88
86
85
易条
件
收入
100
101.
130.
133
140.
156.
161.
189.
217.
225.
贸易
7
9
7
4
3
9
6
5
条件
试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1)适用理论
所谓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条件,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 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穆勒将贸易条件分为商品贸易条件和收入 贸易条件等。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
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
9.穆勒在《》一书中,分析了两国贸易中两种商品的实际交换
比率是由什么因素确定的。
A.国富论B.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C.政治经济学原理D.论
贸易和转变
10.()价格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供求状况,并
格D.转移价格E.协定价格
3.国际贸易实务中,世界市场价格主要有()。
A.主要集散地价格B.主要出口国的出口价或主要进口国进价
C.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交易所价格D.重要拍卖市场价E.大宗商
品的开标价
4.影响世界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垄断和竞争B.经济周期的变动C.气候变化D.原材料
价格的变化E.重要供需国家的销售或购买动向
且能得到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A.垄断价格B.转移价格C.世界“自由市场”价格D.管理
价格
二、判断
1.国际价值形成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市场
的建立和发展。
2.形成商品国际价值的国际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世界各国生产同一
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
3.比较成本论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
1商品贸易条件一一最基本、最常用,贸易条件常指此。
称纯(净)易货贸易或纯(净)物物贸易条件。
N=Px(出口价格总指数)/Pm(进口价格总指数)
2收入贸易条件一一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
口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
I=Px(出口价格总指数)/Pm(进口价格总指数)*Qx(出口
数量指数)
(2)案情分析
4.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背离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5.贸易条件改善,贸易利益随之而增大;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
随之而缩小
6.垄断价格的下限取决于世界市场对于国际垄断组织所销售的商
品的需求量。()
7.形成不等价交换的原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
8.在当代,世界市场价格出现了统一的倾向。
9.货币价值是商品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
表中显示,1995—1997年期间,中国的净贸易条件逐渐得到改善。但 自1997年以来,中国净贸易条件指数不断减小,表明中国净贸易条件
处于恶化中,相对而言,中国收入贸易条件却趋于改善。该现象表明 目前中国外贸出口额和贸易顺差的增大,主要得益于出口商品数量的 剧增,而非出口商品质量的提升,即近年来中国外贸依然属于“以量 取胜”,而非“以质取胜”,中国目前仅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
10.易货贸易一般是为了克服因外汇支付困难而造成的贸易障碍。
三、多选
1.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A.卖价高于国际价值和买价低于国际价值,或反之。
B.它必然伴随着国际价值量的转移。
C.它体现着国际间的剥削关系。
D.偶然因素
2.世界市场价格可分为()类。
A.世界自由市场价格B.垄断价格C.国家垄断价格或管理价
A.劳动生产率B.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强度D.自
然条件E.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9.由于垄断而形成的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三个阶段。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
B.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
C.封建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
D.帝国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
10.下列()属于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3)案例启示
中国的外贸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出口已 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但中国出口额的增加主要依 赖于出口数量的激增,出口商品的价格却没有相应提升,可能与中国 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价值附加值低密切相关。因此,中国在外贸发 展过程中,应注重贯彻“以质取胜”、“科技兴贸”战略,推动出口 商品结构升级和优化,提升中国外贸利益,加速由贸易大国转向贸易 强国的进程。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国际价值与世界市场价格
一、单选
1.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 )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也是由抽象 的社会劳动所决定的。
1.商品B.国别C.劳动D.时间
2.形成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因是()。
A.援助B.垄断C.经济增长D.各国生产率不同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当时, ( )占统治地 位。
5.在公司内部实行价格转移,主要目的是为了()。
A.逃避税收B.实现整个公司税金最小化C.实现整
个公司财务收益最大化D.实现整个公司团队管理
6.贸易条件恶化是指()。
A.出口价格指数不变,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B.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上升
C.出口价格指数下降,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D.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下降
A.交易所价格B.拍卖价格C.开标价格D.参考价格E.
转移价格
四、案例
据中国商务部政策研究室统计资料,1995—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条件
出现某些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具体情况见下表:
1995—2004年中国外贸条件走势分析
年份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
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的是经济学家()。源自文库
A.李嘉图B.俄林C.穆勒D.马歇尔
5.( )已成为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 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A.国际价值B.国际价格C.产品的差别D.贸易条件
6.( )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口商品 的实际购买能力。
7.下列几种情况,不属于净贸易条件的是()。
A.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B.把贸易量加进来进行计算的贸易条件的变化
C.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
D.同时考虑到进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
E.把科技发展水平加进来进行计算的贸易条件的变化
8.对国际价值量不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