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第六页,共18页。
1
选择研究问题
2
研究设计
3 实验法
调查法
4
定量分析
文献法
实地法
定性分析
5
得出研究结果
2022/11//1199
7
第七页,共18页。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及其层次
1、理论的概念--理论是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2、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 中观理论 微观理论
3、衡量理论优劣的标准--范围广泛 精确性高
科学是操作的--可实际检验
科学是趋于抽象的--概括、理论 科学是趋于系统的--完整体系 科学是累积的--相对的、部分的
2022/11//1199
2
第二页,共18页。
二、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1、社会研究的定义 研究--
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 社会研究--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
中人们的行为、态度、特征 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 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 学的探究活动。
2022/11//1199
18
第十八页,共18页。
2022/11//1199
13
第十三页,共18页。
第三章:选择研究问题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1、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主题
问题领域
2、研究问题的来源--社会现实 个人经历 相关文献
2022/11//1199
14
第十四页,共18页。
二、选题的标准
1、重要性--意义、价值;理论、实践;
2、创造性--知识积累、独特之处
3、解释性研究--因果联系、内在规律、理解解释
二、研究性质
1、理论性研究(基础性研究)--原理、机制
2、应用性研究(对策性研究)--问题、政策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社会网络分析)【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社会网络分析20.1 复习笔记一、社会网络及其分析1.社会网络的定义社会网络是指一组已经或有可能(直接或间接)连接的点,这些点的特征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全体。
点之间的连接表示点之间的某种关系。
(1)在一个网络中有时可以考查不止一种关系。
当两点之间的关系单纯是某一种关系时,称为单元关系;否则称之为多元关系。
(2)间接关系建立在关系可以转及这一假设之上。
关系的转及有三种:①同性转及;②异性转及;③多性转及。
(3)关系具有一定的内容,这一内容就是关系的实质。
关系的内容往往表现为关系传递的东西。
总的来说,关系传递的东西可分为两大类:信息、资源(如权力、声望、地位、金钱、物质、情感等)。
传递不等同于转移。
转移指A将一样东西交给B,A本身失去这些东西。
而A传递某物给B,A本身并不一定失去什么。
转移是传递的一种形式,传递中也可能包含某种程度的转移。
2.社会网络分析的作用(1)社会网络分析是包括测量与调查社会系统中各部分(“点”)的特征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连接”),将其用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来,然后分析其关系的模式与特征这一全过程的一套理论、方法和技术。
(2)社会网研究的基本意义①它提供了把握整体结构及其动态的有效手段。
社会网研究不仅以关系与结构作为分析的中心,而且发展出了一套系统的测量、分析社会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收集有关资料的方法和技术,这是其他研究方法所不及的。
由于社会网分析的这一特点,因此它可以被用于检验社会学中一些结构性和概念性较强的理论。
②克服社会学的研究中的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脱节的现象,对个人或个别单位的行为、态度等作出结构性的解释。
(3)社会网分析的基本假设社会网的结构和特征,其中的关系、点的分布和位置等,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点的行为和态度。
从这一基本假设出发,社会网的研究就将个别与整体、微观与宏观联系了起来。
3.分析的类型(1)分析的类型①主体网分析在社会网分析中,有时从某一点出发,分析它与其他点之间的某种关系。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十一章

描述统计
1. 内容
搜集数据 整理数据 展示数据
¥
50
25
0 Q1 Q2 Q3 Q4
2. 目的
描述数据特征 找出数据的基本规律
推断统计
1. 内容
总体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2. 目的
对总体特征作出
推断
样 本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关系
概率论 (包括分布理论、大数定律 和中心极限定理等)
二、不同层次变量的相关测量与检验
1.定类变量与定类变量 消减误差比例,指的就是知道X的值时所 减少的误差(E1-E2)与总误差的比。 2.定序变量与定序变量 3.定类变量(或定序变量)与定距变量 4.定距变量和定距变量
总结:不同层次变量的相关测量与检验
两变量层次
相关系数
取值范围
第十一章 定量资料分析
目 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与录入 单变量统计分析 双变量统计分析 多变量统计分析
回顾: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准备 阶段 调查 阶段 研究 阶段
总结 阶段
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与录入
一、资料的审核 资料审核是资料处理的第一步工作。它是指 研究者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主要是问卷) 进行初步的审阅,校正错填、误填的答案, 剔出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废卷。其目的 是使得原始资料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完整性 和真实性,从而为后续资料整理录入与统计 分析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a b
两个变量(预测变量X与标准变量Y)间的回 归分析,是只有一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也叫 一元线性回归。其回归方程为:
Y a bX
其中a,b、对一对特定数据来说是常数:
SY br SX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文献法)【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文献法13.1 复习笔记一、文献的类别及来源文献是指包含希望加以研究的现象的任何信息形式。
根据文献具体来源不同,可以把文献分为个人文献、官方文献及大众传播媒介三大类,也可以分为原始文献(第一手文献)和第二手文献(二次文献)两大类。
1.日记、回忆录和自传三者都是当事人亲自所写的第一手文献。
(1)日记对于研究人们的思想、感情,理解人们的行为、性格,具有很高的价值。
但是日记属于个人隐私的范围,不经主人允许,其他人不能随意翻阅。
(2)回忆录是作者对于自己在某一时期中的一些特殊经历的描述。
在这一描述中,作者本人可以不是中心的人物。
回忆录对于研究过去发生的某一事件或运动以及社会变迁来说,有较高的价值。
(3)自传是对作者从小到大,直至目前的生活历史,按时间顺序给出的连续性记述,传主是记述中唯一的中心人物。
2.信件信件常常作为一种描述事件或者描述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个人感情的资料。
信件研究的局限性有:(1)写信的人通常并不能构成普通人口总体的代表;(2)人们在信件中对于事件的描述往往是经过不正常的压缩的,并且往往是从特定角度来描述的。
3.报刊报刊的版面、封面、标题、刊登的文章、消息、报告等,都可以是进行社会研究尤其是采用内容分析方法所用的材料。
报纸中的新闻报道常常成为人们分析某一事件或运动的依据。
报纸上的报道文章通常并不是事物的全部。
因为它一方面受到报道者个人思维、观察、分析及表达能力的限制,同时又会受到报纸版面的限制及编辑部负责人和上级有关部门各种要求的限制。
4.官方统计资料官方统计资料往往提供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者全国的有关概况,对于研究者从总体上认识社会现象,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掌握事物的发展趋势等,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在利用官方统计资料时,应注意两个问题:(1)应该对统计资料的内容、对象、范围、特点等都具有清楚明确的认识;(2)对于各种统计指标、比率和数字的实际含义、计算方法等应十分清楚、明确。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

• 所以,”科学环“所具有旳社会研究 过程实际上阐明科学研究是一种周而复始 旳过程,但是这个”始“已经不是原来旳” 始“,而是问题研究旳新旳起点。
有关科学环
• 入口一:研究首先从观察事实、统计 事实入手,经过描述和解释他们所观察到 旳事实,形成经验概括并上升为理论。然 后在他们理论旳基础上作出预测,即对未 知事物旳假设,再经过观察新旳事实以检 验这种预测。
• 入口二:研究者首先从理论出发,由 理论产生假设,再由假设造成观察,然后 由观察形成经验概括,用这种概括支持、 反对或提议修改理论,或提出新旳理论。
华莱士还从另外两种角度对“科学环”进 行了分析:
1、左与右:科学环旳左边二分之一意味着从观 察和对观察旳了解中进行归纳和理论建构;而科 学环旳右边二分之一则意味着从理论出发,经 过演绎,应用理论于观察,进行理论检验。
• 一般来说,判断理论优劣旳原则有三条, 这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旳情况下:
(1)解释范围越广泛旳理论越是好旳理 论;
(2)解释越精确旳理论越是好旳理论;
(3)构造越简洁旳理论越是好旳理论。
第二节 理论旳构成要素
• 不论多种理论在详细含义和层次上怎样不 同,它们都是由某些基本旳要素构成旳。 这些基本要素涉及:概念、变量、命题和 假设。
• 理论指导研究旳方向 • 理论提供研究旳解释
四、经验研究旳理论功能
• 经验研究所起旳作用并不只是被动地为理 论服务,即被动地检验理论、证明理论。 它还扮演着另外四种主动旳角色。
第四节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一、理论建构旳过程
理论建构起始于对经验现象旳观察。这种 观察既能够是定量旳,也能够是定性旳。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目录
• 第一节 理论及其层次 • 第二节 理论旳构成要素 •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旳关系 • 第四节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配套题库(观察法)【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一章观察法一、单项选择题1.美国社会学家威廉·福特·怀特的《街角社会》主要采用的是哪种研究方法?()(中财2008年研)A.问卷调查B.实地研究C.文献法D.实验法【答案】B2.非介入性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不直接观察或接触社会成员,因此不会出现霍桑效应,下列不属于非介入性研究方式的有()。
(中财2009年研)A.内容分析B.局外观察C.痕迹测量D.深度访谈【答案】D【解析】深度访问又称无结构访谈或者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
无结构访谈适合于并主要应用于实地研究。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并通过研究者主观的、洞察性的分析,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访问是机动的或结构松散的,但重点与焦点是有的。
它是一种介入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哪些类型的观察法属于直接观察法?()(中财2011年研)A.结构式观察B.无结构式观察C.参与观察D.物质痕迹观察E.行为标志观察【答案】ABC【解析】直接观察即对那些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人们的行为所进行的观察。
即研究者当时亲眼目睹人们的行为举止,目睹正在发生的各种事件和过程。
2.实地研究中,根据参与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观察者的角色分成()。
(中财2008年研)A.完全的观察者B.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C.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D.完全的参与者E.线人【答案】ABCD三、概念题1.观察法(北师大2006年研)答:在社会科学中,观察法是指一种搜集社会现象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直接感知和直接记录的方式,获得由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一切有关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情报。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研究的过程)

第四章社会研究的过程一、概念题1.归纳与演绎(北师大2010年研)答:归纳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演绎则相反。
2.扎根理论(北师大2008、2005年研)答:由经验资料建立的理论称为扎根理论,它的建构程序是:a.未经研究假设而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b.从观察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c.由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
3.间接检验(浙大2011、2007年研)答:间接检验是提出一个与研究假设相反的虚无假设,根据统计检验的原理,研究者可以依据由样本计算出的统计量在总体的范围内证明虚无假设是不成立的,从而拒绝或否定虚无假设,并接受与之相反的研究假设。
间接检验能够证实研究假设,但不能完全否定研究假设。
4.虚无假设(人大2003年研)答:虚无假设是指与备择假设相对应的假设,一般用H0表示,它常常是根据已有的资料或根据周密考虑后确定的。
例如,根据理论探讨假定妇女生育意愿与教育水平相关,这个假设就是原假设。
但直接用于假设检验的不是原假设,而是备择假设,又称研究假设,备择假设就是与原假设相反的假设,用H1表示,它是当原假设被推翻时需要接受的假设。
二、简答题1.简述归纳法与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人大2006年研)答:(1)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含义归纳法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
演绎法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
(2)归纳法与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不同作用科学研究中,通过演绎法,可以将一般原理或公理转化为可以检验的命题;通过归纳法,可以对一些具体的、个别的经验现象进行概括,由此得出的结论即可对命题进行检验。
归纳法的主要作用是发现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发现一般原理。
2.简述“理论检验”的程序并试举一例说明(不要求在每一步都举例)。
《社会研究方法》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社会研究方法》的核心概念与实践技巧,为你提供全面的研 究指导。掌握这些方法,你将能够更好地设计并执行社会科学研究。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将掌握各种社会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
课程内容
• 研究方法的定义与分类 • 调查研究方法的步骤与数据分析方法 • 实验研究方法的步骤与数据分析方法 • 问卷调查研究方法的步骤与数据分析方法
3
数据收集
通过在线或面对面的方式收集受访者的
数据分析
4
填写问卷。
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 析和解读。
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的定义
调查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获取对特定问题的了解和洞察的方法。
调查研究的步骤
1
问题定义
明确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和假设。
样本选择
2
确定研究样本的代表性和适当大小。
3
数据收集
采用合适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如问卷调
数据分析
4
查或面对面访谈。
利用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 解释。
实验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方差分析、T检验和回归分析等。
问卷调查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研究的定义
问卷调查研究是一种通过向受访者提供调查问卷来收集信息和意见的方法。
问卷调查研究的步骤
1
问卷设计
制定调查问题和问卷结构,确保问题清
受访者招募
2
晰易懂。
确定受访者群体,并采取合适的方式招
募受访者。
授课方式
本课程将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以及实践演练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研究方 法。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社会研究方法是指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论和技术。
掌握社会研究方法,对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社会研究方法。
首先,问卷调查是社会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可以设计一份问卷,通过面对面或者在线方式向被调查对象提问。
问卷调查具有效率高、数据量大等优点,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被调查对象的意见和行为。
但是需要注意问卷设计要科学合理,问题要清晰明确,以确保获得准确的结果。
其次,访谈是一种与被访对象进行深度交流的方法。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和主题性的追问,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被访对象的观点、经历和思考。
访谈可以包括个别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可以针对特定的研究目的进行设计。
研究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倾听能力,以确保访谈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再次,观察是一种直接观察和记录社会行为的方法。
观察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方式。
研究者可以选择成为被观察对象的一员,或者在被观察对象的周围进行观察。
观察可以获得丰富的数据,并且可以捕捉到被调查对象的真实行为。
观察方法需要注意保持客观和隐私权的原则,避免对被观察对象造成干扰。
最后,档案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文档和记录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档案研究可以包括对历史事件、组织文件和个人档案的分析。
研究者可以通过档案研究来了解过去的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
档案研究需要获取可靠和准确的档案材料,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在进行社会研究时,需要注意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同时,研究方法要严格遵循科学的原则和伦理规范,保证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研究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运用好社会研究方法,提供有效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完整word版)03350社会研究方法精讲课件

03350《社会研究方法》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一、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1、社会研究的定义”社会研究”是人们有目的地认识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及规律的全过程,是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社会研究包括:收集资料-通过收集事实资料而把握社会现象的过程。
分析资料—通过分析和加工事实资料而把握社会现象本质特征及其规律的过程。
一、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2、一些相近的概念(1)”社会调查":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去了解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把握有关社会现状的一种社会认识活动.社会调查的特点:在社会调查活动中,调查者直接接触被调查者,通过具体的访谈等方法去了解被调查者的有关情况,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资料.社会调查的目的:通过社会调查,人们可以获得有关某一社会现象的系统资料,进而较全面地掌握所调查问题和现象的实际情况。
(2)”社会调查研究"a。
等同于"社会调查”的概念;b.指以直接的社会调查为资料来源的社会研究活动,而不包括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
(3)"社会研究”概念与”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概念的关系—-——社会研究概念比社会研究和社会调查研究概念更为宽泛.首先,社会研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但不止步于社会调查所得到的经验资料,而是要通过对经验资料的分析而得出对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其次,与社会调查研究不同,社会研究活动包含了多种研究方法。
因此,社会研究活动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内容更广泛.二、社会研究的特征(目的性、经验性、理论性、社会性)1、目的性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目的的认识活动,是为了了解某一方面的社会状况,或解决某一理论和现实的问题而有目的地进行的社会认识活动。
2、经验性当代社会研究的”经验性"特征的含义:是指社会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名词解释:1、假设检验法:用公式概括为P1→TT→EE→P2…,式中P为问题,TT为实验性理论,EE 为排除错误。
科学家遇到问题(P1)后提出判断假说(TT),然后通过证伪检验来排除假说中的错误(EE),形成理论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P2)……,科学理论的发展便照此公式循环往复地进行。
2、描述性研究: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地描述,即描述社会现象是什么,它是如何发展的,它的特点和性质是什么,描述性研究同探索性研究一样都没有明确的假设,它是从观察入手来了解并说明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
3、横剖研究:是在某一个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
所谓横断面是指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在某一时点所构成的全貌。
4、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如果人、家庭、企业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它的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5、测量:就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
具体地说,测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6、定距尺度:定距尺度具有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的特征,此外,它还要求尺度上的间距代表所测量的特征的量的间距。
也就是说,定距尺度的每一等级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它可以用来相加或相减。
7、信度:是指测量数据(资料)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
就是说信度是指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而言的。
8、滚雪球抽样:是先从几个适合的调查对象开始,然后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这样一步步扩大样本范围。
当调查总体的个体信息不充分时,常采用这种方法。
9、样本容量:又称样本大小、样本规模,指的是样本内所含个体数量的多少。
样本容量的确定是抽样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10、观察法:是一种搜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直接感知和直接记录的方式,获得由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一切有关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情报。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程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指人们在社会科学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
它主要包括问题提出、文献查找、理论构建、假设建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的呈现等环节。
下面是一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程的简要介绍。
首先,研究的起点是问题提出。
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研究目标。
在确定问题后,研究者需要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查找和阅读,以了解该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
接下来,研究者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义和描述,并提出研究中所用到的关键概念和变量。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需要构建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问题,并从中提出一些初始的假设。
一般来说,社会科学研究中,数据的收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研究者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例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问题,研究者应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收集到数据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数据的整理包括数据清洗、编码等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和一致。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各种统计方法和分析技术,如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来检验假设和验证理论。
最后,研究者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呈现和总结。
研究结果可以通过报告、论文、演示等形式进行呈现。
同时,研究者还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进一步的解释,以提出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研究者应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研究者还应具备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注重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和科研规范。
总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程对于想要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和掌握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技术,研究者可以更加科学和系统地进行研究,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并为社科问题的解决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和分析。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数理分析简介)【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数理分析简介21.1 复习笔记一、数理分析的一般概念1.资料的数理社会学分析资料的数理社会学分析是指从一定的数学理论假定出发,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与预测社会现象的方法。
数理分析与统计分析不同,表现为:(1)数理分析是对某类社会现象的理论说明,是在已建立的数理模型的框架中分析这类社会现象的各种可能的数量关系,具体的经验资料只是各种可能性之一,它们可作为特例验证模型,或用于修正模型及其中的系数或参数,严格地说,数理分析是一种理论分析,属于实质性科学。
(2)统计分析是对现实性的经验数据的分析,它不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模型,而只是分析调查资料中的可能的数量关系。
2.数理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数理分析方法主要产生于战后美国社会学界,最初使用数理分析方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但它的名副其实的发展却是在50年代开始的,其后十年取得的重要成果有情报传播模型、社会流动模型、团体结构分析模型、决策模型等。
60年代后数理分析开始走向成熟,经过对已往成果的整理与综合,形成了社会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数理社会学。
这一时期除了有大量各种形式体系的著作出版外,又建立了一些新的分析模型,如运动过程模型、集体行为模型、亲属关系网络模型等。
60、70年代所建立的这些模型一般是动态平衡模型,用以描述和分析社会现象的数量变化和因果关系。
从80年代开始,依据非平衡系统热力学和协同学的原理,人们开始构造能反映社会现象质变(或突变)的非连续过程模型。
3.模型(1)模型是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模拟所构成的假想世界,由于表述模型的数学方法不同,数理分析中所用的模型可分为两大类,即解析模型和操作模型。
①解析模型是用数学方程式体系所表现出来的模型。
解析模型又有动态的过程模型和静态的结构模型之分;必然性模型与随机性模型之分;用于离散型变量的模型和用于连续型变量的模型之分等。
a.过程模型旨在模仿和提供一种对于变化机制的理解,例如态度变化模型,常用的数学工具有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b.结构模型试图描绘社会关系的结构,如群体结构和人际关系模型,常使用的数学工具是矩阵代数和图论;c.随机模型是用于刻画和分析随机现象的过程的,如描述代际社会流动的马尔可夫链模型,这种模型使用的主要数学工具是统计;d.必然性模型与随机模型相反,用于分析确定性现象,如亲属关系结构模型,抽象代数是其主要的数学工具。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笔记(精编打印版)精编版

第一章:绪论解释的过程。
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2)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
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四种主要研究法: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
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分类:<1>根据研究目的: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2><3>根据调查范围: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4>其他分类: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3)具体方法与技术:包括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资料分析方法(数据资料:统计方法、数理方法模拟法;文字资料:比较法和构造类型法)其他技术手段和工具。
三个层次相互联系:方法论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得具体方法和技术。
统的知识。
特征: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
也就是说,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4、科学三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5、科学研究: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6、科学的性质:科学知识的性质:(1)系统性;(2)因果决定论;(3)普遍性;(4)开放性。
科学研究的性质:(5)实证性;(6)客观性;(7)明确性;(8)社会性。
7、科学的功能:技术、学术和社会功能。
8、操作化: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
9、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复杂、异质性大;(2)研究更受个人因素的影响;(3)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
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研究旨在探索人们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探索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之间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及结果。
社会研究方法第一章.pptx

第7页/共30页
Part 2
第一章:人类研究与科学
理所 当然
相信
第8页/共30页
Part 2
第一章:人类研究与科学
寻求真实
• 究竟什么是“真”?
逻辑 实证
特定的标准下 方法论
论点
第9页/共30页
Part 2
第一章:人类研究与科学
一般的人类研究
“因”与“果”
人类只有通过预测未来环境的能力才能满足 概率
Part 2
第一章:人类研究与科学
归纳与演绎理论
归纳式的推理
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
理论
归纳 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
经验 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
假
定事件的秩序。
概括
设
演绎 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理论上 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的模
式是否存在。
观察
第25页/共30页
Part 2
第一章:人类研究与科学
• 我们的迷茫:大多数传统都建立在更早的传统 上,若想要推翻传统就需要颠覆传统的传统, 这样的逻辑与实证往第1往2页/是共30我页 们难以做到的。
Part 2
第一章:人类研究与科学
“权威”
• 人终生都是他人新发现和新知识的受惠者;
• 权威也可能帮助与阻碍人们去发掘“真”
• 例如,爱迪生关于天才与汗水和灵感的名言;
第21页/共30页
Part 2
第一章:人类研究与科学
一般变的量人语类言研究
• 社会研究包含了对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社会理论 是用变量语言写成的,而个体之所以涉及研究,只因为他们是变量 的介质。变量包含了社会研究者所谓的属性(值)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访问法)

第九章访问法一、概念题1.结构式访问(北大2004年研)答:结构式访问又称标准化访问,是一种对访问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
这种访问的访问对象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概率抽样。
访问的过程也是高度标准化的,即对所有被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对被访者回答的记录方式等是完全统一的。
结构式访问可以采取个别访问和集中访问的方式。
2.重点访问(北师大2005、2002年研)答:重点访问又称集中访问,是指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访问,其重点不是对调查对象的重点挑选,而是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重点访问的具体做法是选择一定的情境,并把调查对象安排到这一预先设置好的情境中去;再对调查对象进行访问,调查他们在情境当中的主观经验,这种主观经验即是重点访问的重点所在。
研究者对被访者的回答进行分析与解释,从而获得信息。
3.深度访问(北师大2008年研;中财2008年研)相关试题:深度访谈(中财2008、2007年研;北科大2007年研)、无结构访谈(东北财大2007年研)答:深度访问又称临床式访问,是指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
最初常用于个案工作的调查、囚犯的调查和精神病人的调查,其目的是作出临床诊断,挽救罪犯和治疗患有精神及心理疾病的人,后来广泛用于对一般人的个人生活史及有关个人行为、动机、态度等的深入调查中。
深度访问与重点访问相似,可以说是一种半结构式访问,它选取研究问题的某些方面向调查对象提问题,访问是机动的或结构松散的,但重点与焦点是有的。
4.客观陈述法(北师大2004年研)答:客观陈述法,又称非引导式访问,是指让调查对象对他自己和他周围的社会先作一番考察,再客观地陈述出来,即调查者鼓励调查对象把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加以描述的方法。
客观陈述法是一种能让被访问者发表意见的方法,一种能使研究者直接接触被访人的信念、价值观或动机一类抽象概念的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__袁方

《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第一章绪论1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是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23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4科学知识的性质:(1)系统性—科学知识是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体系(2)因果决定论—科学假设,事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3)普遍性—科学对象与科学结论是普遍的(4)开放性—任何科学知识都知识相对真理科学研究的性质:(5)实证性—科学研究依靠经验观察与验证等实证方法(6)客观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则尽量排除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7)明确性—科学研究针对具体事务,并且以明确的操作化方法进行(8)社会性—科学必然受社会影响和制约5学术功能—基本功能,科学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真理、建立科学理论社会功能—科学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6第二阶段是对自然界运行机制或规律的认识;第三阶段是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的认识。
78910、11、(1)研究对象复杂、异质性大;(2)研究更受个人因素的影响;(3)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
12、然科学家那样更侧重发现普遍的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注重说明个别事件或现象的特殊性。
13、14、15、16、17、感性认识活动,而社会研究是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18、社会学研究旨在探索人们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探索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之间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及结果。
作为社会研究之一的社会学研究更具综合性与实证性。
19、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
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细的研究方法。
<1><2><3>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名词解释:1、假设检验法:用公式概括为P1→TT→EE→P2…,式中P为问题,TT为实验性理论,EE 为排除错误。
科学家遇到问题(P1)后提出判断假说(TT),然后通过证伪检验来排除假说中的错误(EE),形成理论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P2)……,科学理论的发展便照此公式循环往复地进行。
2、描述性研究: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地描述,即描述社会现象是什么,它是如何发展的,它的特点和性质是什么,描述性研究同探索性研究一样都没有明确的假设,它是从观察入手来了解并说明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
3、横剖研究:是在某一个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
所谓横断面是指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在某一时点所构成的全貌。
4、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如果人、家庭、企业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它的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5、测量:就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
具体地说,测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6、定距尺度:定距尺度具有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的特征,此外,它还要求尺度上的间距代表所测量的特征的量的间距。
也就是说,定距尺度的每一等级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它可以用来相加或相减。
7、信度:是指测量数据(资料)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
就是说信度是指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而言的。
8、滚雪球抽样:是先从几个适合的调查对象开始,然后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这样一步步扩大样本范围。
当调查总体的个体信息不充分时,常采用这种方法。
9、样本容量:又称样本大小、样本规模,指的是样本内所含个体数量的多少。
样本容量的确定是抽样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10、观察法:是一种搜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直接感知和直接记录的方式,获得由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一切有关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情报。
简答:一、社会研究的宏观与微观层次。
答:(一)宏观层次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侧重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研究社会整体的性质和发展规律。
宏观研究的主题有:1社会变迁研究。
是在文化层次上,即从历史演化的角度来发现并解释社会发展的规律。
2社会结构研究。
是从社会系统的相互联系入手来分析社会体制。
3社会行为与态度的研究。
是将许多个人的行为或态度视为一个整体,由此来分析、预测人们的社会行动。
(二)微观层次。
微观研究是从个人或群体入手,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交往来发现社会行动的意义、特点与其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
微观研究的主题有1人的社会化。
2人际关系。
3个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简述科学环的基本内涵。
答:社会学家华莱士1971年提出了社会研究的逻辑模型,也成为科学环。
在这一模型中,华莱士用方框表示五个知识部分:1理论。
2假设。
3经验观察。
4经验概括。
5被检验过的假设。
用椭圆表示研究各阶段中使用的六套方法:1逻辑演绎方法。
2操作方法,它包括研究设计,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测量方法、抽样方法和调查方法等。
3量度、测定与分析方法,只观察的记录、资料的整理、分类、评定、统计及分析的方法。
4检验假设的方法,如统计检验。
5逻辑推论方法,如统计推理。
6建立概念、命题和理论的方法。
各个知识部分通过各种方法转换为其它形式。
三、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答:普查是对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中的每一个对象都进行调查,它常用于行政统计工作中,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等。
它的作用是能够对现状作出全面、准确的描述,其目的是了解国情,把握整体的一般情况、得出具有普遍性的概括。
普查的特点是,普查资料的标准化程度很高,可统计汇总和分类比较,调查结论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可精确地反映总体的一般特征。
但是,普查的内容比较有限、缺乏深度,而且普查的工作量很大,所花费的时间、人力和经费很多,因此,除统计部门和政府部门外,一般的社会研究很少采用这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抽样调查的特点是,它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资料的标准化程度很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概括,能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应用范围广泛。
但是抽样调查的调查内容不如个案调查深入、全面,工作料也较大,在资料的处理和分析上需要运用复杂的技术。
四、简述解释型研究的三种建立模型方式。
答:解释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说明社会现象的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后果、探寻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解释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会变化。
建立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列出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例如,近几十年来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离婚率都有明显增长。
要探寻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者可通过初步探索,并根据某些理论和实际经验找出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然后从中筛选出几种最主要的原因,建立多因一果的模型。
同理,研究者也可用这种方式建立一因多果的模型。
2详析两变量间的关系。
这种方式与上一种不同,它不是在研究之前就列出各种原因或后果,而是只选择一个最主要的自变量建立研究假设,然后用各种资料来检验这一假设,并在深入详细地分析了这两个变量与其它变量之间的关系之后再建立因果模型。
3深入分析变量间的作用机制。
社会现象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即使两种现象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他们之间的影响也是通过各种因素起作用的,要有效地解释现象,就必须对现象之间的各种作用机制进行考察。
五、简述纵观研究的类型与特点。
答:纵观研究是在不同时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
包括三种类型:1趋势研究。
是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
2同期群研究。
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3追踪研究。
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特点在于它能了解现象的发展过程,能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此外,由于各种变量的时间顺序清楚,因此容易作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但纵观研究的调查范围较小,难以进行不同类型的比较。
六、简述统计调查的主要特征。
答:1、使用结构式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2、在对大量个案作分类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
七、简述操作定义的概念与功能。
答:所谓操作定义就是建立一些具体的程序或指标来说明如何测量一个概念(变量)。
错作定义的功能在于1澄清概念在研究中所选用的意义。
2说明测量变量的操作方法。
3是一些陈述变量间关系的假说获得验证的机会。
4使今后同样的研究有所根据,以便比较彼此的结果。
八、简述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答:两者关系: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
如果收集的资料不可信、不可靠,那么它肯定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有可能很低)。
如即使精确可靠地测出了一个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3效度地,信度有可能很高。
4效度高,信度必然也高。
如果有效地说明了某种现象,那么它的资料和结论都必然是且是可信的。
可以看出,测量的信度是效度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反之,效度是信度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九、简述抽样的概念和术语。
答:抽样中常用到的概念与术语主要有:1、个体与抽样单位。
个体是收集信息的基本单位,即分析单位。
个体与抽样单位在有些研究中是相同的,但在实际抽样中,抽样单位往往是多层次的。
2、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
研究总体是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个体的集合体,它必须受几个方面的限定:内容、单位、范围、时间。
调查总体是研究者从中实际抽取调查样本的个体的集合体,它往往是对研究总体的进一步界定,即对时间、范围作更一步规定。
3、抽样框,又称抽样范畴,是从中抽取样本的抽样单位名单。
4、参数值与统计值。
参数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统计值则是关于调查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5、抽样误差。
由前所述,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与总体范围的差异性,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总会有偏差,这种偏差就是抽样误差。
6、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
置信水平之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正负区间内的概率,而置信区间是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的误差范围。
十、简述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类型。
答:(一)概率抽样就是使总体中每一个体都有一个已知不为零的被选机会进入样本。
类型:1、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
2、分层抽样。
3、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机械抽样)。
4、整群抽样(聚类抽样)。
5、多阶段抽样(多级抽样)。
(二)非概率抽样类型:1、偶遇抽样(方便抽样)。
2、主观抽样(判断抽样、立意抽样)。
3、定额抽样(配额抽样)。
4、滚雪球抽样。
5、空间抽样。
十一、问卷设计的八条规则。
答:1、尽量用简单的语言。
不要使用专业术语,也要避免使用抽象概念。
2、问题要尽量简短。
问题简短,产生含糊不清的可能性小。
3、避免双重含义问题。
4、问题不要带倾向性,应保持中立的态度。
5、不用否定形式提问。
用否定形式提问已产生误解。
6、不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7、不直接问敏感性问题。
采取间接询问方式。
8问题的参考框架要明确。
所谓参照框架指问题相对于什么背景而言,在什么范围内或对什么方面而言。
十二、简述相倚问题的概念与处理方法。
答:在问卷设计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只适用于样本中的一部分调查对象。
而且某个被调查者是否需要回答这一问题,常常要依据它对前面某个问题的回答结果而定。
这样的问题,称为相倚问题。
相倚问题的格式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他要用方框与过滤问题隔开;二是要用箭头将相倚问题方框与过滤问题中的适当的答案联在一起,以表明回答这一答案的那部分回答者才继续回答方框中的问题,回答其他答案的人则不答方框中的问题,而只须继续往下填答。
十三、问卷法的优点与缺点。
答:1、问卷法的优点:首先,问卷法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其次,问卷法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第三,问卷法可以避免偏见、减少调查误差。
第四,问卷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2、问卷法的缺点:首先,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
其次,回答率往往难以保证。
最后,不能保证填答问卷的环境和填答的质量。
十四:访问法的优点及缺点?答:访问法的最大特点在于,访问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贯穿调查过程的始终,并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
1、访问法的优点:首先,访问可以获得的资料更丰富,实行起来更灵活,弹性更大,应用范围更广泛,且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其次,环境可控也是访问法的另一个优点。
2、访问法的缺点:访问调查的费用较高,费时较长,需要的人力较多,限制其规模。
十五:简述观察的分类原则与观察法的类型。
答:1、根据观察场所的不同,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2、根据观察者角色不同,分为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