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含义和作用受教育权的含义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公民的隐私权、受教育权、拥有财产权以及消费者权益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公民的隐私权、受教育权、拥有财产权以及消费者权益](https://img.taocdn.com/s3/m/c3fc03ec312b3169a451a4d8.png)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公民的隐私权★1.公民的隐私包括哪些内容?个人信息:家庭住址、身体状况、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情况;公民个人私事;私人领域:公民住宅、书包、行李等。
★★2.保护隐私的意义(必要性)(1)获得内心世界安全感。
(2)获得私人生活安宁。
(3)体会到做人的尊严。
(4)保证人们自由舒畅的生活。
3.什么是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4.保护公民隐私权有何意义?(1)促进社会和谐。
(2)维护社会安定。
(3)有助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4)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5)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5.公民隐私权的内容有哪些?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害;公民的个人信息不受非法侵害;公民的通信内容不受非法侵害。
6.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非法侵入公民住宅;非法传播、利用公民个人信息;侵犯他人通信秘密。
★7.怎么尊重他人的隐私?(1)树立隐私意识。
(2)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3)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8.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1)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3)认真选择倾诉对象,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
★★9.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该怎样做?依法维权。
要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公民的受教育权2.★★教育的作用(或为什么接受教育)?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
(2)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3.教育的含义(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受教育权的含义(什么事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4.义务教育的含义(什么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15435f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b.png)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结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含(p4)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余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戴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戴祖国一致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被剥夺政治权益的犯法分子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③分裂国家的人④仇视和损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权益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p4)(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同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益)4、什么是公民权益;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益?(p5)公民权益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给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因为宪法例定的公民权益,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益,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益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含哪些人?(p6)人民是政治观点,在不一样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一样历史期间,有着不一样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观点,是指拥有某国国籍并依照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益和肩负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一定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
(有些超生的中国人口没有中国国籍,所以不可以算是中国公民)6、我国公民的权益是如何获取保障的(p7)我国成立了以宪法为中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益保障体系,保障公民的权益。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益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迫力加以保护。
司法保障:是指经过法律制裁各样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益。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益有哪些?(p9)公民的基本利波及政治、、文化等各个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
详细包含:①同等②政治利和自由③宗教崇奉自由④人身自由利⑤⋯⋯⑨(法是公民基本利确实和保。
)8、公民正确履行利?(p10--11)①公民在履行利要尊敬他人利。
②公民在履行利,不得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的范内履行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履行利。
八年级下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八年级下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0a2283ee9e31433239689369.png)
三、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1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侵犯 时的做法?
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采用非 诉讼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未来十年,衡量贫富的标准将是教育”
我们只有不断地接受 教育,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才能使自己跟上社会前进 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对 人才的需要。
一 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 1.教育的含义? •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 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来培养人的社会活 动.
现在的苏明娟过得好吗?
安徽某大学毕业,去 年已 被安徽一家银行录用。 尽
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如果苏明娟最终没有 得到 接受教育的机会,现 在她 又会过得如何?
◇道路清洁工,建筑工地小工若干,身体健 壮,月薪400元。 ◇某厂招收制袋工,初中文化,身体健康,月薪 500元。 ◇公司招聘工程师,研究生学历,软件开发 专业,月薪8000元。 ◇华工学院招聘客座教授,除国家工资外, 年工资补贴10万元,配备一套三居室住房。
2、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 育的义务 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2)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九年义务教育, 不得中途辍学. ( 3)自觉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 力学习,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3.提高学习能力的做法:
• (1)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 于学习,更新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 (2)要注意转变学习方式,积极开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 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教育的含义和作用2受教育权的含义3
![教育的含义和作用2受教育权的含义3](https://img.taocdn.com/s3/m/e25bd1cfc5da50e2524d7fda.png)
• 1.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 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文化的一种 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 来的中介。
2021/1/20
结合笛福的信和 “阿韦龙野人”的 故事,设想一下不 受教育对于个人意 味着什么?
2021/1/20
秋季开学前,镇政府在多次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 下,一纸诉状告到镇安区人民法院,法院经过依法审 理,向这9名学生的家长下达了裁定书和执行通知书, 对每位辍学学生家长罚款300元至500元,并强令他们 在规定期间内送子女复学。由于法律的有力干预,这 9名学生在新学期回到了学校。
2021/1/20
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
2021/1/20
3.据调查表明,当前人们的就业、事业 发展和收入状况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程度 成正比:“脑袋满,才能钱袋满”已成为 普遍现象。因此,从个人自身的发展和对 国家的要求来看,受教育应是公民的 ( )
A.一项基本权利 B.一项基本义务 C.一项个人私事 D.一项兴趣爱好
2021/1/20
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 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从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 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 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这 意味着中国贫困地区592个县约1400万农村贫困 家庭的中小学生将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全免费教 育。温家宝在报告中还说,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 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 读书,完成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的含义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 有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2、义务教育的特征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https://img.taocdn.com/s3/m/a0f04d45336c1eb91a375d8e.png)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
(一)教育权
1.国家教育权
2.学校教育权
3.家庭教育权
4.社会教育权
(二)公民的受教育权
1.公民受教育权的含义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其内容包括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和公正评价权三个方面。
在我国法学界,一般认为受教育权是宪法确认和保障的一项基本人权,属于社会经济权利的范畴。
2.公民受教育权的内容体系
(三)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相互关系
1.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基本特点
相同点
第一,二者都是教育法所确认和保障的一定主体所享有的利益。
第二,二者都是教育法所赋予一定主体的一种资格。
第三,二者都是教育法所保障或允许的
不同点:
第一,二者的主体不同。
第二,二者的来源不同。
2.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相互依托
第一,受教育者的存在是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相互依托的基础。
第二,教育权主体与受教育权主体通过一定的权利与义务使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相互依托
第三,教育权的滥用或不合理设定会导致侵害、限制或剥夺一定主体的受教育权。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有四项原则:(1)保护教育权利的原则;(2)有利培养人才的原则;
(3)维护教育公益的原则;(4)综合为治的责任原则。
受教育权的意义初二知识点
![受教育权的意义初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6125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0.png)
受教育权的意义初二知识点受教育权是指人们在国家的保障下,享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受教育权的意义在于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在初二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知识点来了解受教育权的意义。
一、平等的教育机会受教育权的意义在于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不论性别、种族、贫富差异和身体条件,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接受教育的权利。
这意味着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贫困家庭还是富裕家庭,都应该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
二、个人全面发展受教育权的意义还在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受教育,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学科知识,培养我们的专业技能和才能。
同时,教育还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出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
三、社会繁荣与进步受教育权的意义还在于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一个受教育程度高的社会,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教育可以培养出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公民素质受教育权的意义还在于培养公民素质。
通过受教育,我们能够了解并尊重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培养出开放包容、宽容多元的思维方式。
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出具有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公民。
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公民,才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五、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受教育权的意义还在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通过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贫困和歧视。
教育可以打破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的限制,为每个人提供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
只有通过教育的努力,社会的资源才能够更加均衡地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总之,受教育权的意义在于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https://img.taocdn.com/s3/m/d2e292034b35eefdc8d3335c.png)
二、教育条件利用权
教育条件利用权是指当教育条件不具备或不充分时, 受教育者可以向国家主张教育条件建设请求,对于已 有的教育条件,受教育者享有平等的利用权。 大致分为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和使用教育教学设施权 。 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首先是指学校计划安排的正规授 课时间内的上课权,其次是指正规授课时间以外参加 课外活动的权利。
二、受教育权的内容
(一)主体——所有公民
(二)义务相对人——国家
(三)客体——国家的积极行为
三、受教育权的内容体系
作为宪法基本权利,受教育权具有母体性,可以派生 出各种受教育的“子权利”。 根据受教育权产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可以将受教育 权划分为三个阶段的“子权利”:即学习机会权、学 习条件权、学习成功权。 三种“子权利”又可派生出更多的“子权利”:包括 入学升学机会权、受教育选择权和学生身份权,教育 条件建设请求权、教育条件利用权和获得教育资助权 ,公正评价权和获得学业证书学位证书权。
学校选择权包括公立和私立学校、世俗和宗教学校的选择权。
教育种类选择权包括选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宗教教育、道 德教育、政治教育等的权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择空间较小,适龄儿童少年一般应选择 全日制公立或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私立学校,并由国家强制保 证。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择空间大得多,但权利的行使伴随机会平 等的自由竞争,因而只是一种法律形式上的平等,最后的结果 取决于个人的成绩、能力等条件。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升学机会权包括义务教 育以下和以上教育阶段的权利,即幼儿进入学 前教育机构、初中生毕业后升入高中、高中生 毕业后升入高等教育机构及大学生毕业后接受 研究生教育的机会权利。 国家的责任主要是尊重、保护和促成。
初二政治下学期受教育权
![初二政治下学期受教育权](https://img.taocdn.com/s3/m/4966c20c7cd184254b353576.png)
1、请你对他的言行进行辨析。 2、假如你是小明的好友,请帮助他制定 正确的行动计划。
1、 小明的言行是错误的。作为中学生, 应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经常迟到旷课是 违反校纪校规的表现。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保护的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不是 错误行为的“保护伞”。 2、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 的义务,努力学习; 依照法律的规定,认真完成学业,遵 守校纪校规。
1、维护受教育权利
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行 为(家长、学校、社会)
2、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
(1)自觉接受规定的义务教育,不中途辍学;
(2) 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在学 业上不断进步,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小明是某校初三,面临初中毕业,班上的 同学都在认真地复习迎考,他却整日无所事事, 经常迟到旷课,违反校规。当同学、老师、家 长为他着急和担心时,他却满不在乎地说: “我是未成年人,应该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 的保护,还有《义务教育法》必须保证我初中 毕业,所以我才不担心呢!”
思பைடு நூலகம்:
(1)现在的苏明娟过得好吗?如果苏明娟最终没有 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现在她又会过得如何?
(2)与没有书读的孩子做比较,找找我们的优势和差距。
七嘴八舌:
联系我们所学的科目(语文、英语、 历史、美术、…… 说一说掌握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发展 有什么影响?
在与江苏代表共同审 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温总理坦 言痛心和难过
温总理说:“我听到一个例子感到 很痛心。我们出口的DVD一台大约40美 元左右,可是要交专利费21美元。我们 的药品,人离不开啊,90%以上都是国 外专利;我们的数控机床70%以上都是 国外专利;我们的汽车90%都是合资企 业或者是国外品牌……
21受教育权和24-25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1受教育权和24-25公民的权利和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684e4c2c58fb770bf78a550c.png)
儿子,别上初中了。瞧, 咱俩一下就赚了75元
• 初中生小王因沉溺网 络游戏而逃学旷课。 他还对老师说:“受 教育是我的权利,我 有权不上学。”你认 为他的话对吗?为什 么?
儿子,别上初中了。瞧, 咱俩一下就赚了75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初中生小王因沉溺网 络游戏而逃学旷课。 他还对老师说:“受 教育是我的权利,我 有权不上学。”你认 为他的话对吗?为什 么?
不对。因为受教育权利既是公民的权利, 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未成年人要 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阅读教材P51内容,思考: 为什么说,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 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受教育是权利: 从个人角度
受教育是义务: 从国家角度
儿子,别上初中了。瞧, 咱俩一下就赚了75元
• 2006年秋开始,浙江省对 温州市增加补贴1亿多元, 因此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 91万中小学生上学不再交 杂费。这体现了义务教育 的哪一个特征?
突然张亮大叫:“我的钱包不见了。” 张亮盯着 旅客甲说到:“刚才就你靠近过我,肯定是你偷的, 你那贼眉鼠眼的样子一看就是个小偷,我要搜身。” 旅客甲:“你别侮辱人,我没偷,你凭啥要搜我的 身。” 其他旅客附和道:“既然你没偷就让他搜一搜,以证 明你的清白。” 问:1、如果你是旅客甲你该怎么做? 2、张亮的说法和做法对吗?为什么?
21、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 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 八下P50-57
1、受教育权利的含义。
2、为什么说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3、九年义务教育的特点及法律规定。
4、青少年该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受教育权利: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 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 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论受教育权的性质
![论受教育权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2a0a636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3.png)
论受教育权的性质受教育权作为人权之一,在国际人权法、国家法律和政策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保障。
本文旨在探讨受教育权的性质,即其概念、内涵和特点。
一、受教育权的概念受教育权是指每个人都有权获得适当教育的权利,而不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和限制。
这一权利体现了人类的尊严和平等,是基本人权之一。
二、受教育权的内涵1.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受教育权的内涵之一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获得教育的机会,不受任何歧视和限制。
这意味着人们不仅要获得入学的机会,而且要有获得教育的平等机会。
这需要国家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设施、教材、教师和经费等。
此外,教育应该“普及、免费、强制和有质量”,就是要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
2.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受教育权的内涵之二是每个人都有权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
这意味着人们应该获得不同的教育内容,以满足他们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这需要国家制定适合不同群体的教育计划和课程,同时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发挥作用,促进全面而个性化的教育发展。
3.获得有意义和可持续的教育受教育权的内涵之三是每个人都有权获得有意义和可持续的教育。
这意味着教育不仅要培养技能和知识,而且要培养价值观、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等能力。
同时,教育应该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国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政策,提倡和支持教育与发展的共同进步,使教育成为人类的智慧与力量的源泉。
三、受教育权的特点1.普遍性受教育权是普遍的、不可剥夺的、平等的人权。
每个人都有权获得适当的教育机会和内容,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和限制。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享有尊严和平等的人类成员,都有自我实现和发展的价值和权利,所以每个人都有权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2.统一性受教育权具有统一性,指的是国家应该制定和实施教育的统一政策和标准。
正如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那样,国家应该确保“在本公约规定的精神和原则下,所有州方应于儿童的教育、培训和教育上量身制做”。
受教育权名词解释
![受教育权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e705ee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6.png)
受教育权名词解释受教育权,是指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由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1)受教育权的含义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接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教育的形式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自学教育等;教育的等级包括学龄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
(2)受教育权的内容①接受教育的权利。
《宪法》第46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适龄儿童和少年有权利接受学校及国家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国家应当提供适当的教育设施和合理的教育制度,使适龄儿童和少年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其他公民按照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有权接受相应的教育。
②接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权利。
我国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3条规定,受教育权对于所有公民来说都是平等的,不得对任何公民实行歧视,尤其是高等教育也应根据成绩,以一切适当方法,对一切人平等开放。
我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③无偿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我国目前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并设立助学金、奖学金。
我国《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公民在不同阶段有接受不同教育的权利:学龄前儿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有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公民可以有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权利;成年人可以有接受成人教育的权利;公民有从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权利;就业前的公民有接受必要劳动就业训练的权利。
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db38d42ce2bd960590c677d3.png)
《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从社会需要入手,指出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公民只有不断接受教育,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本节内容主要阐述了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作用,什么是受教育权以及受教育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作为维护受教育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育观奠定思想基础。
教学重点: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难点: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正是受九年义务教育权利的享受者及其义务的履行者,但是部分学生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点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和认识。
作为瑶海区的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等原因,面临着辍学的危险;而另外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了厌学情绪。
作为正处于分化阶段的八年级学生,教师完全有必要通过系统的教育教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要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要把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
正是基于此,在设计本框内容的教学时我着力建立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努力创设一种师生交流互动、互学的学习氛围。
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案例入手,以例说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互动中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注意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比较、分析、交流、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澄清认识,增强法制观念等。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的作用,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适量的学生课堂活动,在参与讨论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形成正确的受教育观念,让学生感受维护受教育权利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促使他们为了个人成才、祖国的强盛和社会的进步而学习。
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重要性
![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0505473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6.png)
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重要性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重要性:①受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利,强调教育公平是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权的保障。
②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强调教育公平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受教育权的含义: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受教育权是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就是指公民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由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在我国,宪法确认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里指公民有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的权利,而且每个公民都必须按照法律要求,接受教育。
并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要摆脱软弱状态而能够自助,要开启潜能而得到发展,都有赖于教育。
教育就是通过向个人传授一定价值观念、文化规则、生产技能和知识来促进人实现社会化的一种活动。
每个人都是通过教育来完成自己的社会化过程的;受教育过程中获得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则是将来独立谋生的必要准备。
所以,无论是人的社会化还是获得独立生存的手段,都离不开教育。
人不仅要谋生存,而且要谋发展;不仅要生活,而且要追求优质的生活。
要实现这种高于生存的目标,更是离不开教育。
可见,教育对个人一生的生存和发展至为关键。
为了充分保障公民享有这一权利,建国以来,我国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制度;包括:(1)学龄前教育;(2)全日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3)职工教育;(4)特种教育;(5)电视广播、函授教育等。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https://img.taocdn.com/s3/m/e8e4252f0066f5335a812138.png)
第二章教育权与受教育权学习目标1.了解国家教育权、学校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家庭教育权的含义。
2.理解公民受教育权的含义、性质及内容体系。
掌握公民受教育权的发展特点。
3.理解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相互关系。
4.能应用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知识,分析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
引言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是教育法学研究的核心。
正确行使教育权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前提。
为此,本章要在解释什么是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受教育权的本质是什么,怎样保证公民的受教育权,教育权与受教育权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问题。
知识结构图第一节教育权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是教育法调整的最普遍的关系形式。
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在国家、学校、社会、家庭、公民等不同的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关系中。
其中,教育权是法律赋予一定的主体有权承担教育任务的资格;受教育权是法律赋予一定的主体有权享受教育的资格。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虽然同是法律赋予一定主体的一种资格,但两者的产生基础、性质及其在每一主体身上的行使方式和具体内容却有所不同。
一、国家教育权国家教育权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依法对教育行使的领导和管理的权力。
国家教育权的产生是国家对教育进行必要干预的需要,是国家依法控制教育的结果。
这种权力主要表现于国家对教育资源的掌握和控制上。
通过教育权的行使,国家可以将其意志施加于一定的公民和组织,对其产生一定的力量或影响,使其必须服从于国家的管理。
因此,这种管理则表现于国家的权力,这种权力是不可以放弃和转让的。
为保证国家教育权的行使和制约,国家教育权的分配在横向上一般分为教育立法权、教育行政权和教育司法权;在纵向上一般分为中央教育权和地方教育权。
教育立法权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教育法律文件的权力。
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教育立法权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教育法律的权力;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教育行政法规的权力;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地方性教育法规的权力;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制定教育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国务院所属机构及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教育规章的权力。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efa5cc360b4c2e3f572763bf.png)
2.
D. ②④
3. 列宁说:“ 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不可能建成共产主 义的。”这句话说明( )
A.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C. 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B. 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D. 劳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 据调查表明,当前人们就业、事业发展的收入状况与他所 接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脑袋满,才能钱袋满”已成为普遍 现象。因此,从个人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看,受教育应 是公民的( )
中、韩、美受高中教育以上人口比例图
中、韩、美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图
⑵ 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 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 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⑶ 我国宪法关于公民有受教 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一、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1. 什么是受教育权?
(1)受教育权的含义。 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 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2)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主要内容。
④ 成年人有接受成人教育的权利。
⑤ 公民可以从社会其他合法教育机构、合法途径 接受教育。
2001年我国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入学率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9.196%
99.09% 88.7% 34.46%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 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扩招迎来毕业大潮
200万大学生抢饭碗
1999年高校扩招的学生今年迎来毕业大 潮。预计今后几年,每年涌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 就业大军都在200万人以上,而其中扩招人数 较多的大专生将首先受到就业压力的冲击。 教育部日前提供的一组数字描绘了今年大 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教育部有关人士分析, 今年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并没有太大变化,毕业 生结构与市场需求矛盾十分突出。
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受教育既是
![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受教育既是](https://img.taocdn.com/s3/m/207ecb1caef8941ea66e0558.png)
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3)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
5、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
该这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第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第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
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精选ppt课件
9
第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 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6、财产分类,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 分类: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 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
20、作为消费者应该这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 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炼就一双“慧眼”,要求我们增强自己的判 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 知识,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精选ppt课件
15
21、当消费者的权利受到侵犯以后,维 权途径:
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 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 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精选ppt课件
8
4、义务教育有什么特征
(1)义 。体现在家庭和社会两方
面。
(2)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规定年满6周岁
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 ,应当入学接
精选ppt课件
3
从国家的角度讲,要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
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键。这 就要求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 己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掌握当代 先进的科学技术,力争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多作 贡献。所以,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讲, 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4)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
(5)消费者申诉举报电话:12315
精选ppt课件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受教育权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受教育权](https://img.taocdn.com/s3/m/58f6b0f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6.png)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受教育权当自己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受教育的权利。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三政治《受教育权》的复习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受教育权1、受教育权:(1)含义: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2)宪法规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国家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
2、为什么说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1)在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只有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
因此,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教育的重要性)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②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其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③我国实现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基础是教育。
因此,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3、义务教育:(1)含义: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特点:①免费性: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收学杂费。
②普遍性:指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要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③强制性:指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
4、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常见行为有:(1)有的家长让子女辍学打丁;(2)学校随意开除学生;(3)老师随意令学生停课;(4)有的学生在危房上课;(5)有的企业招用童工;(6)有的教育场地被非法占用;(7)有的不法分子扰乱学校秩序,妨碍学生学习等。
5、如何维护受教育权利:当自己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受教育的权利。
如:①用已知的法律知识尽量说服对方停止侵权行为;②向有关部门或社会团体寻求帮助;③必要时去人民法院起诉等。
6、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具有统一性
新《义务教育法》第4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 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1)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 (2)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 (3)义务教育具有统一性பைடு நூலகம்
知识助 我成长
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 1.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 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文化的一种 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 来的中介。
结合笛福的信和 “阿韦龙野人”的 故事,设想一下不 受教育对于个人意 味着什么?
2.教育的作用
(1)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教育通过向个人 传递文化,帮助人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
1.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2.受教育权的含义 3.义务教育的意义 4.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
你如何理解“如果你买驴, 而不让孩子上学,家里就 有两头驴了”这句话?
这个幽默故事的寓意是 什么?
未成年人如果丧失受教育的机会,就会 变得愚笨,跟驴没有两样。因此,未成 年人必须及时接受教育。
知识使人健康成长,教育为人的幸 福生活奠基。
(2)教育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
(3)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教 育对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教育获取知 识,知识改变命运.
小明的故事
我来 断案:
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私 事吗?孩子上不上学谁有决 定权? 如果小明自己不想上 学就可以不去上学吗?
假如你是老师,你会如 何说服小明的父亲?
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 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从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 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 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这 意味着中国贫困地区592个县约1400万农村贫困家 庭的中小学生将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全免费教育。 温家宝在报告中还说,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 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 完成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
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父母 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 或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 年限的义务教育。
同时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 者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 儿童、少年就业。
2004年3月21日焦点访谈:海南省 澄迈中学的学生一半以上来自农村, 过高的学校乱收费让很多家庭承受 不起,很多家长都是借债交费。给 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和心理压力。海南省教育厅03年的 一项调查表明,收费高是中小学生 辍学的主要原因。
严重,多达50人,学校所在地的镇政府向各村发出通 知,要求辍学学生返校上课。负责教育的同志挨门挨 户宣传《义务教育法》,动员家长让孩子复学,但仍 然有9名学生没有去学校报到。
秋季开学前,镇政府在多次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 下,一纸诉状告到镇安区人民法院,法院经过依法审 理,向这9名学生的家长下达了裁定书和执行通知书, 对每位辍学学生家长罚款300元至500元,并强令他们 在规定期间内送子女复学。由于法律的有力干预,这 9名学生在新学期回到了学校。
A.师资保障 B.物质保障
C.法律保障 D.安全保障
2.据报载,某地政府将一名对子女不履行抚养义 务、不让子女上学的家长推上被告席.对此案例 不正确的说法是( C) A、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与教育,是传统美德的发 扬
B、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与教育不仅仅是道德要求 C、这是家庭内部的事情,无须政府出面解决 D、父母不尽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要承担相应 的法律责任
3.据调查表明,当前人们的就业、事业 发展和收入状况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程度 成正比:“脑袋满,才能钱袋满”已成为 普遍现象。因此,从个人自身的发展和对 国家的要求来看,受教育应是公民的 ( )
A.一项基本权利 B.一项基本义务
C.一项个人私事 D.一项兴趣爱好
4. 2003年年初,南宁市人大通过议案,将 扶助2200名贫困大中小学生就学,让那些由 于各种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生活在贫困线以 下的家庭的孩子圆了上学梦。这表明南宁市 为贫困学生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 ( )
教育的含义 教育的作用
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
受教育权的含义 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
1.受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它( C ) A、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不是我们享有的权
利
B、我们享有的权利,不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 务
C、不仅是我们享有的权利,而且是我们必须 履行的义务
D、仅仅是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 的义务
假如你是小明,你还 能通过其他的方式维护 自己的受教育权吗?
二.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
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 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1、义务教育的含义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 有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2、义务教育的特征
材料:1996年,辽宁丹东31中的学生流失现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