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经验与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经验与启示

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定义

高等教育资源是满足高等教育事业正常运行的各类资源的总称,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又称有形资源,包括实践基地、实验室、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软件资源也叫无形资源,包括课程、技术、科研成果、师资等。教育资源共享是指不同院校通过合作实现彼此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以期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人力、财力、物力、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办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中外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

(一)软件资源的共享

1. 互聘教师

互聘教师是现有各高校间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常见形式。教师聘任的形式十分多样灵活,较为通行的方式是按照教学任务量实行互聘、联聘、多聘的形式;同时聘期一般富有弹性。比如,上海松江校际间的教师资源共享模式比较具有创新性。各所高校在课程设置时都预先保留20%左右的名额向全体高校学生开放;同时,各校顶尖专家要轮流教授公开课,课程面向全体高校同学开放。

2. 互认学分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国际上比较成功的学分互认模式是“欧洲学分互认体系”和“美国国内及北美自由贸易区学分互认体系”。

欧洲学分互认体系简称ECTS,是欧洲国家普遍采取的高等教育学分互认体系,目前包括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等45个欧洲国家参与其中。各高等院校根据欧洲学分互认体系的要求提供学科清单以及学科项下全部课程的课程描述、教学目标、现有学术成就、最新科研成果等内容。对于学生来讲,联盟内学校的毕业生在获得学位证的同时,还将获得关于学业证书的说明性文字。该文字性内容将作为学生在联盟内院校间实现学分互认的重要依据。

美国及北美自由贸易区学分互认体系实行北美学分自由转换。这不仅体现在高校之间,甚至可以从社区学院将相关课程的学分转入综合性大学。如美国的“克莱蒙特大学联盟”和“常青藤盟校”,每个学校是独立的但又通过校际协调机构实现融合,学校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实现学分互认。

(二)硬件资源的共享

1. 图书馆资料共享

图书馆资料的共享,是要让各校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阅览。西方国家,的图书馆开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例如,英国著名的牛津、剑桥都有很好的图书资源共享的传统,牛津内共有104座图书馆和8座博物馆,剑桥也有近100个图书馆和7座博物馆,一张图书馆的读者卡可以在100多个图书馆通行无阻。在我国,福州校际间正在积极探索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以福州大学为首的7校联盟实现了馆际互借。

2. 实验室资源共享

各高校的实验室资源因学科差异不尽相同。在当前资金紧张的条件下,高校还要想方设法随着专业建设的发展实现实验设备的更替,同时在新旧更替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资源闲置。如何实现实验设备共享,摆脱高校各自为战的窘境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目前,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内的国家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的成功运行为我们找到了问题的解决答案。作为目前全国设施最好、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实训中心,中心运营充分实现了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设备共用和资源共享,对节约资金、提高资金投入的回报率和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有非常重大的首创意义。

三、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从经济角度看,资源共享是解决高校运行经费紧张、增加效益的首选途径。但各高校在共享过程中容易将各自优质资源保留起来,从而导致教育资源共享质量低下,严重影响了整体效果。

从管理角度看,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共享突破限制,将彼此相对独立学校运行系统捏总融合,但现实中却存在一定难度。首先,各高校“娘家”不同。有些高校直属国家管理,有些属于各省市管理,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属于行业企业和教育行政机关双重管理。其次,科学有效的协调和管理机制的缺失,许多高校运行机制僵化,造成了分散的教育资源不易整合和使用。

从教育角度看,高校在共享规模、类型、培养目标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每所高校有着不同的定位,对共享的教育资源类型有着不同的需求。

四、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对策研究

(一)构建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纵观中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建立起科学的运作机制是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先决条件。如何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取决于政府与高校的协同协作。政府是高等教育资源的权利主体。高等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必须是由政府主导并建立一整套严密的资源共享调控机制。

(二)构建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是以实现校际间信息共享为核心,实现人员、知识和资源数全共享的网络系统。该平台可以有效降低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又可进一步强化师生服务功能,从而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率。

(三)不断丰富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的内容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拓宽校际间资源共享的内容,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共享。建立校际间教学协作制度,鼓励学校间互聘、连聘教师,鼓励优秀教师,对于学科带头人、顶尖专家授课要实行校际间挂牌、跨校讲学、联合培养等形式;教务管理进一步灵活化,允许学生学分互换,跨校选课;硬件设施全面开放,校际间的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等要充分开放,实现学生互动交流。

五、结论

总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过程,非一日之功。即使是牛津校际间也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风雨飘摇,才有了今日的盛况。而我国的校际间存世才十余年,其建设和发展任重而道远。

本文系“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5年度课题《天津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XV436)”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