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土壤学复习提纲
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提纲 知识点 练习题)
![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提纲 知识点 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d097064fad6195f302ba672.png)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请同学们认真复习!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二、简答题1.矿物、岩石的类型(按成因)2.具有鉴别意义的矿物物理性质有哪些?第二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同晶代换;土壤剖面二、简答题1.风化作用的类型2.常见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3.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4.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5.自然/耕作土壤剖面层次*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第三章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一、名词解释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二、简答题1.土壤微生物类群及其作用2.土壤腐殖质的性质3.林木根系对土壤的影响*论述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上的重要作用并详细说明第四章土壤物理性质一、名词解释土壤机械组成;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容重);土壤孔隙度;物理性粘粒/物理性砂粒二、简答题1.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2.土壤结构形成的因素3.土壤密度的用途4.适合植物生长的孔隙状况第五章土壤水、空气与热量一、名词解释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土水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热容量二、简答题1.土壤含水量有哪几种表示方法?2.土水势包括哪些分势?3.土壤水分常数有哪些?4.土壤水分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5.土壤空气的组成及其与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6.土壤热量的来源第六章土壤胶体一、名词解释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二、简答题1.土壤胶体的组成和来源2.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3.土壤胶体的性质4.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5.影响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离子交换在园林土壤肥力上的意义第七章土壤酸碱性、缓冲性一、名词解释土壤活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土壤缓冲性二、简答题1.土壤酸碱性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2.土壤酸碱性的调节3.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第八章土壤养分与园林土壤肥料一、名词解释土壤养分;肥料二、简答题1.土壤养分的来源及消耗2.大量元素(N/P/K)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其植物吸收形态3.土壤养分迁移到根表面的途径有哪些?4.施肥原则及方式*氮素/磷素的循环(主要过程及条件)第九章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土壤质量、土壤分类、诊断层的概念土壤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的概念各章重点和复习范围第一章、绪论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土壤,土地,土壤肥力,肥料。
《土壤学》复习大纲-18页文档资料
![《土壤学》复习大纲-18页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168581b5901020207409ce1.png)
《土壤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土壤的定义: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岛屿,广义的还包括海洋。
是土壤,气候,地貌,岩石,生物和水文因素构成包括人类劳动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母质向土壤演化过程中,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团粒结构是基础》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发展起来的肥力,是成土作用的产物人为肥力:在耕作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是劳动的产物有效肥力:指在生产上表现出来的肥力。
潜在肥力:指在生产上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章:土壤矿物质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主要是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原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A.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土粒B. 提供养分:有的矿物风化产生大量的养分次生矿物:是在风化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主要为粘粒,所以,也叫粘土矿物或粘粒矿物,它们是成土过程和成土条件的反映--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粘粒矿物的同晶替代作用:粘粒矿物晶格中的组成离子被另一种大小相近而且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替代而晶格不变的现象(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非硅酸盐粘土矿物:主要是Fe、Mn、Al、Si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氧化物组矿物粘土矿物的分布:中国南方地区温度高,风化强烈,以高岭石为主,其次为氧化铁铝矿物;北方气候干旱,淋溶弱,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
粘土矿物的形成:粘土矿物是一次生矿物,由母岩风化产生。
自然合成学说,由化学风化产生的简单风化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沉淀而成。
岩石土壤知识点总结高中
![岩石土壤知识点总结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8ea740c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6.png)
岩石土壤知识点总结高中岩石的形成过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有三种类型: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它们分别是在地球上不同的地质过程中形成的。
火成岩是由地壳深部或地幔中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结晶而形成的。
火成岩包括玄武岩、花岗岩等,它们的特点是结晶颗粒粗大、结构密实。
沉积岩是由岩屑、化学物质或有机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后,在地壳表面经过长期压实而成的。
沉积岩包括砂岩、页岩等,它们的特点是颗粒细小、结构较松散。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原有的岩石经过改造而形成的。
变质岩包括片岩、大理岩等,它们的特点是岩层发生了折叠、变形。
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是由岩石在地球表面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和腐殖质的堆积而形成的。
土壤的形成过程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在自然环境下受温度变化、水分侵蚀、生物作用等力量的作用而产生的分离、破碎和颗粒大小的变化。
物理风化的主要作用是将岩石硬度减小,使岩石表面或内部发生破裂。
物理风化的作用有:昼夜温差、水膨胀、冻融作用和植物根系的作用。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水和空气的长期侵蚀下,发生化学反应而破坏岩石的物质结构,最终形成新的矿物质和土壤颗粒。
化学风化的主要作用是使岩石中的矿物质溶解,产生新的物质或改变原有矿物质的结构。
化学风化的作用有:水解、碱解、氧化和还原等。
生物风化是指受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使岩石矿物质发生溶解、氧化还原、结构改造,成为土壤的过程。
生物风化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植物的根系、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破坏岩石的物质结构,使岩石中的矿物质溶解或发生结构改变。
生物风化的作用有:有机酸的作用、根系的作用和微生物的作用等。
土壤的特点土壤是地球表面的表层,它具有以下特点:1. 土壤颗粒多孔,含有空气和水分;2. 土壤颜色多样,与土壤中的有机物、氧化铁等物质成分有关;3. 土壤含有丰富的养分,能够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和矿物质;4. 土壤具有一定的贮水和排水功能,能够调节地表的水分;5. 土壤有一定的透气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岩石学期末复习提纲
![岩石学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de46155dd3383c4ba4cd287.png)
一、绪论1、岩石: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等)组成的固态集合体.2、岩石的成因分类:①岩浆岩:主要由地壳或地幔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岩浆岩与火成岩是同义语.②沉积岩:主要形成于地表条件下,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生物有关物质、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③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化而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片麻岩等。
3、岩浆岩不同于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判别标志:①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岩石。
具有玻璃质的岩石一般是岩浆岩,只有极少数情况下,在强烈断裂带内,才有玻化岩.②岩浆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矿物和结构构造。
霞石、白榴石等矿物、以及气孔、杏仁构造等。
③岩浆岩体与围岩之间一般都有明显的界线,呈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在于地层中,有的平行,有的切穿围岩的层理和片理。
④岩体中常含有围岩碎块(捕虏体〕,这些被捕虏的围岩碎块和围岩常遭受热变质作用。
⑤各地质时期形成的主要岩浆岩类,大部分都可以找到与其化学成分近似的现代火山岩.⑥岩浆岩(除火山碎屑岩)中没有任何生物遗迹。
4、三大类岩石的野外特征对比:5、三大岩石的关系:火成岩: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
火山岩:岩浆及其他岩屑、晶屑等沿火山通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岩浆岩的喷发形式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分为:熔透式(面):是指岩浆喷自直径很大,形状不太规则的火山通道的一种面型喷发。
裂隙式(线):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裂隙)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
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墙状通道。
因此,称为裂隙喷发(fissure eruption)。
中心式(点):中心式喷发(Central eruption),是指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
喷发通道在平面上为点状,又称点状喷发.多数近代火山属于这种类型,其最大特点是常在地表形成下缓上陡的火山堆(volcanic cone)。
土壤学复习提纲(含答案)
![土壤学复习提纲(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96f7d3ce2f0066f53322a5.png)
土壤学复习提纲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土壤(生物经济学角度):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绿色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不同。
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非任何植物。
二、简答题1.矿物、岩石的类型(按成因)(具体举例ABCD的不用写,填空举例可能用到)①矿物: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1)原生矿物:由地壳内部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
2)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形成的新的矿物。
②岩石:根据岩石产生的原因,可分为:1)岩浆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主要有:A.深成岩:花岗岩:石英,正长石,角闪石正长岩:正长石,角闪石闪长岩:斜长石,角闪石辉长岩:斜长石,辉石B.浅成岩:花岗斑岩:石英、正长石正长斑岩:正长石闪长玢岩:斜长石、角闪石辉长玢岩:斜长石、辉石C.喷出岩(含侵入岩):流纹岩:流纹状构造,斑状结构(石英/透长石)粗面岩: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正长石)安山岩: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斜长石)玄武岩:气孔或杏仁状构造,致密隐晶质或斑状结构(斜长石、辉石) 2)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主要有:A.火山碎屑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B.沉积碎屑岩:砾岩、砂岩C.生物化学岩类:石灰岩、白云岩3)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主要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
2.具有鉴别意义的矿物物理性质有哪些?形状、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断口、弹性、相对密度、透明度。
①形状:片状、肾状、鲕状、菱形、立方状、板状、致密状、短柱状等。
②颜色:矿物的颜色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
分为三种:1)自色:矿物本身所固有的颜色2)它色:矿物中混入杂质、带色的气泡所导致的颜色。
岩石土壤知识点归纳总结
![岩石土壤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8034c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6.png)
岩石土壤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岩石的基本知识点总结1. 定义: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的固体矿物结合体,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 分类:岩石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凝固而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岩石碎屑、有机物等通过风化、运移、沉积过程形成的;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由已有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
3. 特性:岩石具有硬度大、结构密实、化学成分复杂等特点,不同类别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性。
4. 地质意义:岩石记录着地球历史的变迁和演化,通过对岩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5.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岩石是建筑材料的重要来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此外,一些珍贵的矿产资源也是由特定类型的岩石形成的。
二、土壤的基本知识点总结1. 定义:土壤是由岩石通过风化、物理、化学作用以及有机物质的加入形成的一层薄而松散的表层,是生物生长和生存的重要基础。
2. 分类:土壤可以分为沙土、壤土、粘土三类。
沙土颗粒粗大,透气性好;壤土颗粒适中,适合作为耕地;粘土颗粒细小,透水性差。
3. 特性:土壤具有吸附、保肥、调节水分和气候等特性,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和水份。
4. 地质意义: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产物,通过对土壤的研究也可以了解岩石的风化和变质过程。
5.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土壤是农业的基础,也是建筑、园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资源。
土壤的健康状况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岩石与土壤之间的关系1. 岩石是土壤的物质来源,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产物。
2. 土壤中含有硅、铁、铝等元素是由岩石风化而来的。
3. 土壤的类型和特性受到岩石的影响,不同的岩石类型风化形成的土壤也不同。
4.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对岩石的风化起着重要作用。
四、岩石与土壤的保护和利用1. 岩石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环境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科学矿产勘查、合理矿产开发等手段,保护和利用岩石资源。
2.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农业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11-2012第1学期)
![《土壤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11-2012第1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38fdab83bceb19e8b8f6ba34.png)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土壤学》考试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剖面土壤腐殖质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土壤粒级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性团粒结构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土壤含水量同晶替代阳离子交换作用盐基离子致酸离子盐基饱和度土壤缓冲性(狭义)风化作用红壤考试重点(不限题型)土壤在农林业中的作用。
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剖面构型常见的各种矿物抗风化的稳定性顺序:石英>白云母>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
知道常见的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1:1型、2:1型和2:2型的代表矿物。
比较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在晶架构造上的差异比较高岭石组矿物与蒙脱石组矿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有机质平均含C量和有机质含量的计算土壤有机质的类型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的两个过程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C/N)土壤腐殖酸的性质(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对比)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粒级划分中国制、国际制、美国制对比土壤质地分类三角图的读法(PPT《土壤质地、结构和孔性》第14张幻灯片)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土壤质地的改良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土壤密度和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土壤孔隙分类土壤水分类型土壤水分的有效性的范围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差别土壤热量的来源地面辐射平衡的影响因素土壤热量收支平衡公式土壤中水、固体、空气的热容量和导热率次序。
影响土壤温度的空间变化的因素土壤水、气、热的关系和调节措施土壤胶体的性质同晶替代作用土壤胶体的类型三种主要粘土矿物的性质比较阳离子交换作用对土壤中养分的保持和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阳离子交换能力顺序:Fe3 + >Al 3+ >H + >Ca2 + >Mg 2+ > NH4+> K + >Na+土壤胶体主要为负电的原因土壤中酸碱性形成的原因我国土壤酸碱性的概况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土壤酸碱性的调节方法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和阳离子交换量、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的关系、盐基饱和度的关系岩石发生风化作用的原因风化作用类型(包括物理和化学风化的类型)影响风化的因素土壤形成的实质: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统一分析土壤形成的五大成土因素理解土壤形成的主要成土过程(形成的环境条件、成土特点、结果)(以第九章课件PPT44-59内容为主)中国土壤分类的的两个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的七级名称(第十章PPT6)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分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水平分布规律分为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熟读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的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图〔PPT土壤分类与分布(1)中的第9张幻灯片〕红壤生长所在的气候、植被、成土过程、剖面特征、主要性质、所属土纲红壤的脱硅富铝化过程和生物富集过程。
岩石土壤学 复习提纲
![岩石土壤学 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00575ef524de518964b7de9.png)
题型:一名词解释12 ×2二选择题 8 ×1三简答题 8 ×6四论述题 2 ×10绪论土壤土壤肥力第一章矿物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解理断口1.比较常见矿物的异同点:正长石和斜长石黑云母和白云母角山石和辉石方解石和白云石2.常见矿物的主要性质和鉴别。
第二章岩石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 岩浆岩的分类2 常见岩浆岩的结构、构造、颜色、矿物组成等3 常见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比较和鉴别4 风华作用、风化作用的分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第4章土壤有机质1.有机质定义2.土壤有机质的存在状态3.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的定义及二者联系4.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因素及对生产实践的启示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第5章土壤矿物质1.不同粒级土粒的特性2.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质地3.土壤质地分类标准4.不同质地土壤肥力特点。
第6章土壤物理性质1.土壤孔隙的分类和有效性如何2.土壤孔隙度、土粒密度、土壤密度3.土壤密度的意义4.常见的土壤结构体5.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第7章土壤水、气、热1.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萎蔫系数、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土壤相对含水量、通气性、土壤热容量、2.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有效性如何3.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4.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5.土壤热量的来源第8章土壤胶体和离子交换1.永久电荷同晶替代可变电荷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盐基饱和度陪补离子2.土壤胶体的类型3.土壤电荷类型和产生机理。
4.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
5.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
6.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7.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
第9章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1.土壤酸的类型、表示方法和定义以及相互关系2.水解性酸度和代换性酸度及其关系3.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4.土壤缓冲性。
5.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
岩石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岩石与土壤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7db39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6.png)
岩石与土壤知识点总结一、岩石知识点总结1. 岩石的形成岩石是由矿物质、石英和玄武岩等天然物质通过化学和物理作用形成的坚硬的物质。
岩石的形成主要有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方式。
(1)火成岩的形成火成岩是由地壳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地球内部的高温和高压使得地壳下部的岩浆形成,并逐渐冷却凝固,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火成岩。
(2)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是由岩石风化、侵蚀和沉积形成的。
当岩石受到风化侵蚀后,其中的颗粒物质会随着水流或风力的作用而聚集并沉积到地表或地下,形成沉积岩。
(3)变质岩的形成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化学反应的作用下形成的。
在地壳内部,岩石会受到高温和高压的影响,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变质岩。
2. 岩石的分类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组成,可以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其中,火成岩又分为火山岩和深成岩;沉积岩又分为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沉积岩;变质岩又分为片麻岩、页岩和变质岩。
3. 岩石的作用岩石在自然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地球的构成物质,还对地理环境、气候、土壤和生物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岩石的矿物质含量、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对土壤的形成和特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4. 岩石的保护由于岩石是地球的重要构造物质,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岩石需要从源头出发,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同时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保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
二、土壤知识点总结1. 土壤的形成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风化、侵蚀和沉积等作用形成的,它是地球上生物生长和生存的基础。
土壤的形成需要经历岩石破碎、气候侵蚀、植被覆盖和微生物分解等过程。
(1)岩石破碎地质作用、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等会导致岩石破碎,形成岩屑和矿物质颗粒。
(2)气候侵蚀风化和侵蚀会使得岩石颗粒物质随水流或风力运动而逐渐沉积在地表或地下,形成侵蚀层。
(3)植被覆盖植被的根系可以使土壤得到固定,堆积和形成更加稳定的表土层。
(4)微生物分解微生物的分解可以使得岩石颗粒物质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质,丰富和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质。
土壤学 1-9章复习提纲及答案
![土壤学 1-9章复习提纲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e9f56c783e0912a2162acd.png)
土壤学题型一、名词解释。
(10道*3=30分)二、选择题。
(5道*2=10分)三、图形题。
(共20分)四、简答题。
(5道*4=20分)五、论述题。
(2道*10=20分《土壤学》复习提纲第一章一、概念:1.土壤P2: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2.聚合土体P5 :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合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便组成聚合土体3.土壤圈物质循环P51 :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4.土壤的自净能力P10 :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负载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过程,是其浓度降低、毒性减弱或者消失的性能。
5.土壤发生层P4:二、其他1、单个土体图解P42、西欧主要土壤地理学派的代表学家及观点P15-16以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3)为代表的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归还学说”以地质学家法鲁(1794-1877)为代表的农业地质土壤学派;“岩石-岩石”以土壤学家库比纳(1897-1970)为代表的土壤形态发生学派。
“土壤演替序列”3、土壤的自净能力包括哪些?P10土壤的自净能力包括:①物理自净,②化学自净,③物理化学自净,④生物自净土壤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章一、概念1、次生矿物P29: 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叫次生矿物。
2、粒级P36: 把土壤颗粒中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就为粒级3、土壤质地P40: 土壤中各个粒级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4、灰分P42: 植物组织回落土壤之后,将经历化学变化和降解过程,则构成植物组织的元素,从植物组织分解后,将以离子或离子团形式保留在土壤中,它们就是灰分元素,简称灰分。
5、土壤腐殖质P437、土壤结构P57: 土壤原生矿物颗粒与次生矿物颗粒、其它土壤颗粒单元或土壤自然结构体相互组合重排的一种物理排列样式。
8、土粒密度P60: 是指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577d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1.png)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土壤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固体部分的形成、发展和功能的一门学科,它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我将对土壤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土壤的定义及主要组成:土壤是由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作用下形成的,含有有机质、无机质、水分、气体和生物体等成分的固体地球表层。
2.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母岩、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其中,母岩决定土壤的物质组成;气候影响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生物通过根系和分解有机物质等活动促进土壤形成;地形和时间影响土壤的堆积和发育速度。
3.土壤发生的过程:土壤发生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三个方面。
物理作用包括冲刷、风化、膨胀、收缩和淋溶等;化学作用主要包括氧化、水解、交换、溶解和沉淀等;生物作用包括植物的根系作用、土壤动物的活动和微生物的作用等。
4.土壤发育因素的评价指标:(1)土壤剖面的形态及土壤的层次性,即土壤剖面的土层结构与层次及土壤特征。
(2)土壤化学性质,如有机质、可交换性离子、土壤酸碱度等。
(3)土壤物理性质,如容重、质地、结构、持水性等。
5.土壤分类与命名:土壤分类是将土壤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与命名。
常见的土壤分类体系有国际土壤分类法(ISCS)和中国土壤分类法(CCS)。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1.土壤质地:指土壤颗粒的粒径分布和比例。
质地的主要组分有砂、粉砂、粘土等。
2.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
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有团聚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等。
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
容重是反映土壤致密程度和通气性的重要指标。
4.土壤孔隙度:指土壤中未被固体颗粒填充的空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孔隙度是影响土壤保水能力和透气性的重要因素。
5.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由植物和动物残体、分泌物以及微生物产生的物质组成的。
有机质对土壤的肥力、结构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6.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指土壤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
2010-2011学年普通岩石学复习提纲doc
![2010-2011学年普通岩石学复习提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3317a50958fb770bf78a5583.png)
普通岩石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填空:
1、岩石学
2、岩浆岩
3、主要矿物
4、次要矿物
5、浅色矿物
6、暗色矿物
7、岩浆岩的结构
8、玻璃质
9、斑状、似斑状结构及其不同点
10、反应边结构
11、岩浆岩的构造
12、块状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
13、火山岩的产状
14、侵入岩的产状:
15、变质作用
16、特征变质作用矿物
17、变质岩的结构
18、糜棱结构
19、斑状变晶结构
20、鳞片变晶、纤维状变晶结构
21、交代净边、
22、变质岩的构造
23、片状构造、片麻构造及其区别
24、波状消光
二、问答题
1、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的基本特征?
2、岩浆演化包括那三种作用?
3、分异作用?(岩浆分异作用、结晶分异作用)
4、鲍文反应系列,并用其解释反应边结构及环带结构?
5、变质作用类型及其特点?
6、.变质作用的方式?
7、岩浆岩产状与其结构、构造之间的关系?
8、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类型?
9、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
10、根据图试解释岩浆岩中氧化物随SiO2含量增加,有何变化规律?。
土壤学复习提纲
![土壤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34d35958e9951e79a892724.png)
一、土壤1、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那一疏松表层。
以能否生产植物作为土壤的重要标志两个基本特征:独立的历史自然体、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它通常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并被生物居住,对植物根系起着支撑作用,并提供水分、养分等物质。
根据是否受到耕作影响它可分为自然土壤、耕作土壤。
根据不同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可分为森林土壤、草原土壤等。
也有根据不同经济部门分为林业土壤、农业土壤。
2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在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下,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营养条件:土壤水分和养分环境条件:土壤温度、空气、水分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是指土壤肥沃或不肥沃通常是相对于某种植物而言。
因为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土壤肥沃或不肥沃是相对的。
在园艺生产中,就应当根据园艺植物对土壤的生态要求,把他们种在适宜的土壤上,即林业上的“适地适树”。
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作物产量、质量,木材蓄积量、平均树高,生物量,经济价值。
3 土壤的特征•一、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二、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三、土壤是一个多分散系的系统•四、土壤具有巨大表面积•五、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六、土壤的空间位置•七、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八、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二、矿物1 地壳:地球外表极薄的一个壳层。
在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称为地壳。
2矿物的概念:是处于地壳中或地面以上的各种化学元素经地质作用而生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矿物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组成和比较均匀的结构,并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性质。
矿物的分类:按形成矿物的成因(地质作用)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变质矿物。
按化学成分分为:自然元素、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含氧盐。
按经济利用价值分为:有用矿物、造岩矿物。
矿物的特征:1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2矿物的化学成分3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
力学性质:解理、断口、硬度。
浙江农林大学岩石与土壤复习资料(土壤学)重点
![浙江农林大学岩石与土壤复习资料(土壤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393bd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d.png)
浙江农林⼤学岩⽯与⼟壤复习资料(⼟壤学)重点岩⽯与⼟壤学资料第⼀章绪论1.⼟壤概念⼟壤是⼀种⾃然体,他是在母质、⽓候、⽣物、地形和时间5个⾃然因素综合作⽤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也受⼈类活动的影响,有它本⾝的发展规律和特性。
2.⼟壤肥⼒⼟壤肥⼒是指⼟壤能过够在多⼤程度上满⾜植物对于来⾃⼟壤的⽣活要素(即⽔分、养分、空⽓和热量)需求的能⼒。
3.⼟壤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1)⼟壤是农业⽣产的场所。
壤能持续协调地提供农作物⽣长所需的各种⼟壤肥⼒因素,保持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稳定与提⾼。
1)营养库的作⽤2)养分转化和循环的场所:⽆机养分的有机化,有机质的矿质化,养分元素的释放和散失,元素的结合,固定和归还3)⾬⽔的涵养作⽤占⼟壤⽔的1%-5%4)⽣物的⽀撑作⽤:植物根系的机械⽀撑,⼟壤动物和微⽣物⽣存的场所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环境变化的缓冲功能,污染物的“过滤器”和“净化器”(2)⼟壤是陆地⽣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3)⼟壤是最珍贵的⾃然资源。
第⼆章矿物1.矿物、岩⽯、风化作⽤的概念1)矿物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然产物。
2)在各种地质作⽤下形成的,由⼀种或多种矿物以⼀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叫做岩⽯。
3)受⼒影响引起岩⽯破碎和分解的作⽤称为风化作⽤是母质、⽓候、⽣物、地形和时间5个⾃然因素母质是⼟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候决定着成⼟过程的⽔热条件,⽣物是形成⼟壤的主导因⼦,4.三⼤岩⽯的常见类型岩浆岩: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英斑岩中性岩类:闪长⽯、安⼭岩、粗⾯基性岩类:辉岩、辉长岩、橄榄岩、⽞武岩⽕⼭碎屑岩:凝灰岩沉积岩: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岩:页岩、泥岩、化学岩和⽣物化学岩:⽯灰岩、⽩云岩变质岩:板岩、千枚岩、⽚岩、⽚⿇岩、⼤理岩、⽯英岩第三章⼟壤有机质1.⼟壤有机质含义存在于⼟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2.⼟壤有机质来源、类型、组成来源:1)植物残体、2)动物、微⽣物残体 3)动物、植物、微⽣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 4)⼈为施⼊⼟壤中的各种有机肥料类型:1)新鲜的有机物2)半分解的有机物3)腐殖质组成:1)碳⽔化合物2)⽊质素3)含氮化合物4)树脂、蜡质、脂肪、单宁、灰分物质3.⼟壤有机质转化含义指⼟壤有机质在⽔分、空⽓、⼟壤动物和⼟壤微⽣物的作⽤下,发⽣极其复杂的转化过程。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5fb8b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e.png)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引言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特征与功能的学科,对于农业、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学期末复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回顾和巩固,本文将提供一份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复习。
二、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由矿质颗粒、有机质、水、气和生物组成的地球表面的自然体系。
2. 土壤形成的过程:物质的来源、迁移、转化和沉积等过程是土壤形成的关键。
这些过程受到气候、母岩、生物和时间的影响。
3. 土壤发育的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三、土壤的物理性质1. 容重:土壤单位体积的重量。
2. 孔隙度:土壤中孔隙的占据体积。
3. 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4. 土壤颗粒分布:砂、粉砂、粘土和壤土的含量和比例。
5. 平均颗粒直径:反映土壤颗粒的大小。
四、土壤的化学性质1. 土壤酸碱度:土壤的pH值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2. 土壤养分: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 阴阳离子交换能力:土壤中阴阳离子的吸持与释放能力。
4. 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五、土壤的生物学性质1. 微生物的作用: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和养分转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土壤动物:土壤中的蚯蚓、昆虫、线虫等有助于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分解。
3.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土壤生物群落、能量流动和物质转化等过程。
六、土壤与植物的相互关系1. 植物对土壤的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分泌物对土壤结构和养分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2.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直接影响。
3. 植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土壤植被系统,对于土壤的保持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七、土壤与环境的关系1. 土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农药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土壤保护与修复:采取适当的土壤保护措施和修复技术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污染。
岩石力学复习大纲
![岩石力学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3cf89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5.png)
岩石力学复习大纲岩石的比重与容重 比重就是岩石试件内固体部分实体积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的比值。
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包括孔隙体积)岩石的重量。
岩石的孔隙性是指岩石中孔隙与裂隙的发育程度, 常用孔隙度表示,孔隙度指的是岩石中各种孔隙裂隙体积总和与岩石体积之比。
岩石的吸水性是指遇水不崩解的岩石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吸入水分的能力。
岩石的透水性是指岩石被水穿过的性能 影响因素 地下水水头 应力状态 裂隙度 孔隙大小及连通程度 岩石的软化性 岩石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性质。
岩石的抗冻性 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能力岩石的膨胀性 是指岩石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质岩石的破坏形式 脆性破坏 延性破坏 弱面剪切破坏。
岩石的强度强度的概念 是指载荷作用之下岩石抵抗破坏的能力 试验方法及计算P22 24 25 岩石的全应力应变曲线 P7 图和表格弹性模量 泊松比 P8 9泊松比 岩石的横向应变εx 与纵向应变εy 之比称为泊松比岩石的三维变形特性P12岩石强度理论是研究岩石的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原因及强度条件的理论强度准则应力强度准则:σ1=f(σ2,σ3,岩石强度参数)或 F(σ1 ,σ2,σ3,岩石强度参数)=0应变强度准则:ε1=f(ε2, ε3,岩石强度参数)或 F(ε1,ε2, ε3,岩石强度参数)=0库仑--莫尔强度准则基本假设: 岩石的剪切破裂发生是某一平面剪应力超过了岩石的内聚力和法向应力引起的摩擦力之抵抗.库仑准则: τ = C + σn tg ϕ 莫尔准则: τ = f(σ) 图见书上P28库仑--莫尔强度准则基本假设的讨论:破坏形式是剪切破坏;与中间主应力无关;沿一平面剪坏,该平面通过中间主应力方向.以主应力形式表达的库仑--莫尔强度准则库仑--莫尔强度理论的应用I)判断岩石是否发生破坏, 屈服函数F=F(σ……)<0 不破坏 =0 临界破坏, >0 破坏II) 预测破坏面的方向剪切破坏面与最大主应力平面夹角为 α=45︒+ϕ/2,与最小主应力平面成 α=45︒-ϕ/2 剪切破裂面是对称共轭的一对.即X 型节理.III)确定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及其相互关系S 2si - 1 2Ccos si - 1 si 1 C ϕ ϕ ϕ ϕ= = + ϕϕϕϕσσsin -1sin 13sin -12Ccos 1++=ασσσϕϕ23sin -1sin 131tan Sc +=+=+c S脆性断裂破坏大多数坚硬岩石在一定条件下都表现出脆性破坏的性质。
(完整版)土壤学——全套复习资料
![(完整版)土壤学——全套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f9b924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c.png)
(完整版)土壤学——全套复习资料二.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四大因子?答: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三.土壤组成如何?答: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液相(50%)四.岩石根据生成方式不同分为哪几类?答: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五.岩浆岩的分类方式如何?(生成方式、化学成分)答:1).酸性岩(2).中性盐(3)基性岩(4).超基性岩由构造不同分为(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气孔构造(4).杏仁构造。
///////六.岩石矿物对土壤有何影响?答:(1).影响土壤的质地;(2).影响土壤的酸碱性:(3).影响土壤中的化学组成。
七.分别举出常见的原生矿物以及次生矿物五六类. 答:原生矿物:长石类、角闪石和辉石、云母类、石英、磷灰石、橄榄石; 次生矿物:方解石,高岭石,蛇纹石。
八.举出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及变质岩.答: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灰岩.二.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的作用方式分别是什么?答:物理风化:1.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2.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3.风的作用4流水的作用.化学风化:1.溶解作用2.水化作用3.水解和碳酸化作用4. 氧化作用5. 溶解作用.生物风化:1.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2.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三.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的最终结果如何?答:物理风化: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化学风化:1.形成可溶性盐类,都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
2.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巨大。
3.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生物风化: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和矿物中所没有的N素和有机质。
四.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答:1.气候条件.2. 矿物岩石的物理特性:矿物颗粒大小、硬度、解理和胶结程度.3. 矿物岩石的化学特性和结晶构造.五.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生态类型分别有哪些?答: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 1. 碎屑类型. 2. 钙化类型. 3. 硅铝化类型.4. 富铝化类型.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1. 硅质岩石风化物2. 长石质岩石风化物.3.铁镁质岩石风化物.4. 钙质岩石风化物.二.母质因素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答: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骨架和矿物质的来源。
岩石土壤的知识点总结
![岩石土壤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5cb2f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6.png)
岩石土壤的知识点总结一、岩石土壤的概念岩石土壤通常被定义为岩石颗粒在空气、水和有机物质作用下经过长期风化和分解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物质。
岩石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层,它能够支持植物的生长,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岩石土壤的形成岩石土壤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岩石类型和生物等。
在气候条件方面,温度和降水是重要影响因子。
温暖潮湿的气候有利于土壤发育,而干燥和寒冷的气候则会限制土壤的形成。
地形的变化也会影响土壤的形成,高海拔地区土壤通常较薄,而低海拔地区的土壤较为厚实。
岩石类型对土壤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岩石在风化和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土壤特性会有所不同。
此外,生物因素也会影响土壤的形成,植物根系的生长、微生物的作用以及动物的作用都会影响土壤的形成过程。
三、岩石土壤的物理性质1. 质地:岩石土壤的质地通常由矿物颗粒的大小和组合确定,包括沙粒、粉砂、粘土等。
不同的质地会对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和透气性产生影响。
2. 结构:土壤的结构通常包括团聚体和孔隙结构。
团聚体由砂、粘土和有机物质组成,其稳定性对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重要影响。
孔隙结构决定了土壤的水分存储能力。
3. 密度:土壤的密度直接影响其透气性和保水性。
密度过大会影响植物的根系生长和透气,密度过小则会影响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四、岩石土壤的化学性质1. pH值:土壤的pH值是衡量土壤酸碱性的重要指标。
酸性土壤通常影响矿物质元素的溶解和植物根系的吸收;碱性土壤通常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2. 营养物质: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土壤中的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
3. 有机物质: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和微生物的分解产物,对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有重要影响。
五、岩石土壤的生物特性1. 适生植物:不同类型的岩石土壤所适宜的植物种类有所不同,其生长受到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一名词解释12 ×2
二选择题 8 ×1
三简答题 8 ×6
四论述题 2 ×10
绪论
土壤土壤肥力
第一章矿物
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解理断口
1.比较常见矿物的异同点:正长石和斜长石黑云母和白云母角
山石和辉石方解石和白云石
2.常见矿物的主要性质和鉴别。
第二章岩石
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 岩浆岩的分类
2 常见岩浆岩的结构、构造、颜色、矿物组成等
3 常见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比较和鉴别
4 风华作用、风化作用的分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第4章土壤有机质
1.有机质定义
2.土壤有机质的存在状态
3.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的定义及二者联系
4.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因素及对生产实践的启示
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第5章土壤矿物质
1.不同粒级土粒的特性
2.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质地
3.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4.不同质地土壤肥力特点。
第6章土壤物理性质
1.土壤孔隙的分类和有效性如何
2.土壤孔隙度、土粒密度、土壤密度
3.土壤密度的意义
4.常见的土壤结构体
5.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第7章土壤水、气、热
1.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萎蔫系数、田间持水量、毛
管持水量、土壤相对含水量、通气性、土壤热容量、
2.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有效性如何
3.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4.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
5.土壤热量的来源
第8章土壤胶体和离子交换
1.永久电荷同晶替代可变电荷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盐基饱和
度陪补离子
2.土壤胶体的类型
3.土壤电荷类型和产生机理。
4.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
5.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
6.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7.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
第9章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
1.土壤酸的类型、表示方法和定义以及相互关系
2.水解性酸度和代换性酸度及其关系
3.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4.土壤缓冲性。
5.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