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介绍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授课班级:造价17B1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李艳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制定依据“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的特点,适应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的人才”本标准依据(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面对建筑类应用学科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本学科通过人文知识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体悟和内化的教育。
大学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既要培养学生语言的驾驭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又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和陶冶审美情操的职责,还肩负着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使命,为学生增强社会竞争力做最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培养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让学生关注人的尊严和使命、人的权利和责任、人的理想和品格,人际关系的协调和沟通,学会独立思考并与自身专业紧密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继承民族文化。
大学语文让学生更多了解国学精髓,儒释道“三位一体”的文化诠释,为学习专业知识做了一个良好的背景铺设。
3.塑造健全人格。
文学即人学,就是研究人分析人,每篇文章都从不同侧面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具备完美的人格品质,并且教给我们如何认识社会与社会对接。
4.培养创新意识。
大学语文求异性思维方式与理科求同类思维相得益彰,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成为文理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5.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优秀作品的鉴赏提升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并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写作的起、转、承、合的基本要求。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从文学的四大样式来认识中外文化的差异,从而承继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西方文化精髓,“中体西用”强化民族文化,让学生在中外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在工作中具有较高品位的设计理念,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大学语文课程简介
大学语文课程简介在大学教育中,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为您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以及如何有效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
一、语文课程的内容1. 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程首先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包括词汇的积累、语法的掌握和语言表达的提升。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文写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 阅读理解与批判思维语文课程还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社会科学文章等,学生积累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分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挖掘作者的观点、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评价和分析。
3. 文化素养的培养大学语文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古籍名著等,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熟悉文学史和人文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同时,语文课程也会涉及当代文化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当代社会,增强文化自信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语文课程的目标1. 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通过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能够流利地、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同时,培养学生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写出符合语言规范的文章。
2.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语文课程还认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重要的目标之一。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矛盾和利益冲突,并能够对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增强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大学语文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和常识性的文化知识,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通过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问题,培养关心社会、关怀他人的情感和意识。
实践型《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构建
v a l i d i t y o f Ch i n e s e t e a c h i n g , a n d s t r e n g t h e n s t u d e n t s ’ h u ma n i s t i c q u l a i y. t Th e p r o f e s s i o n l a s p i i r t wi l b e e mp h a s i z e d d u i r n g t h e c o mb i n a t i o n wi t h t h e s p e c i a l i z e d c o u r s e s , a n d s t u d e n t s ’g o o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q u a l i y t a n d a b i l i y t t o a d a p t t h e ms e l v e s t o n e w p o s t s
、
专业建设服务。高职《 大学语文》 教学应结合专业需要 , 为 培养符合社会所需要 的各类人才做出 自己的贡献。因此 ,
态教学 , 就要对教科书熟络, 让情感与教科 书融合 , 设计 出 跟 内容有关 的情景 , 将学生们带人情景 , 才能深入 了解教 材 中古诗词作者的心情 。 3 . 在 教学 中 , 让 体 验加 深 。 教 师在 备课 的时候 , 应该 以
一
讨, 让原来静态的课堂变为动态课堂 , 让发展性和主体性
突 出展 现 。
3 . 让生活性与探究性在教学 中体现。 让语文 的教学模 式更贴近生活 ,让学生们在 自身熟知的生活中感悟知识 , 从多角度让教材和生活融合 , 增强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 使 其主动探究大 自然气息的语文世界。从探究方面而言, 学 生们在学 习语文的过程 中, 想法众多 , 有些新奇 的想法是 老师所没有预料到的 , 这些没有预料 的事物和方法 , 要让 学生通过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 , 培养其探究性。 五、 高 中语 文 生态 课堂 的构 建 途径 1 . 消除传统的教学理念 , 让师生的相处 和学习的方式 能够转变 。 在学习的方式上 , 要从原来的一味听取课堂 , 变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编制人:编制单位:审核人:系部主任:编制日期:目录一、课程基本情况 (1)二、课程概述 (1)(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1)(二)课程基本理念 (1)(三)课程设计思路 (2)三、课程目标 (3)(一)知识目标 (3)(二)能力目标 (3)(三)素质目标 (4)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4)五、课程内容标准 (4)(一)课程总体设计(课时分配表) (4)(二)项目(单元)设计 (5)六、课程实施建议 (12)(一)教学组织实施 (12)(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2)(三)师资条件要求 (12)(四)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12)七、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3)(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13)(二)网络资源建设 (13)(三)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3)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13)九、说明 (14)《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大学语文是当代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
它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厚德崇信、博学尚技”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本学科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学分:3学时:30适用专业:各专业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大学语文》课程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属于公共基础平台课程。
该课程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
文科类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理工科类学生第二学期开设。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课程,本质上属于综合素质教育课程。
它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与其他素质教育的课程一起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平台。
它突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特征,课程的设计培养方案围绕着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来进行。
2.课程作用作为文化基础课程,该课程围绕着学院“厚基础、强素质、精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定位在以语文能力的培养为本位,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平台作用,强调语文与专业发展能力的联系,其“基础”特征指向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学审美眼光、人文关怀、言谈举止、精神风貌、交际沟通等方面。
由此体现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开放性特点。
它不仅包含课程基础性知识内容,更承担着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和表达拓展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的任务,为学好各类专业课程和接受通才教育奠定基础。
3.课程任务该课程应该具有精神启蒙、思维创新和能力养成的多重职能,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综合性“大语文”课程。
应充分体现人文性、基础性、复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掌握必备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的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具备相应岗位通用文化、文学素养,在综合素养方面有一定的提升。
通过学习,学生应对中国文化、文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具备相应的文学认识水平和文学鉴赏水平;能掌握必备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并提高社会感悟、审美认知以及合作、拓展等综合实践能力。
本课程既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必备前提,更是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使之成长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有力保证。
二、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育,不是在进行研究型、理论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结构并不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完整性,教育的本位是基于“应用能力”而不是基于“理论研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直接走向企业,直接面向专业工作岗位的应用性人才。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构想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构想摘要:近些年,《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到底改什么、怎么改,专家学者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从课程设置、教材的选择、教学法的改革、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几方面来阐述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构想。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构想关于《大学语文》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有很多专家和学者探讨过了,基本达成了它是高校的公共基础课,在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共识。
尽管如此,《大学语文》在高校,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的现状还是很令人担忧的,这当然和《大学语文》的教学中的功效性和实效性不佳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加强《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大学语文》在被边缘化很多年以后,近些年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结果也不是很令人满意。
在高职院校中,比较重视的,课时占70学时左右,其次有30多学时的,还有的院校根据部分专业的需要,开设一定量的《大学语文》,有的高职院校为了给专业课让路,则根本不开设《大学语文》。
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既不能和“两课”相提并论,就连计算机和外语课,也无法相比。
这样做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些背离,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公民的任务。
让《大学语文》课处于这样的境地,只是注意到了目标中“技能”的培养,缺忽略和弱化了“高素质”和“人才”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说过:“哲学指导人的行动,文学净化人的思想。
”这在整个培养目标中,把最根本的“健全的人”目标缺失了,有着很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即便是开设70左右的课时,也难以完成这门课程本身所承载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的使命。
对于以技能训练为主的高职院校,想再增加更多的课时,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加强《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构想一门课程的建设包括的内容比较多,这里主要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法的选择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大学语文》课程介绍
《大学语文》课程介绍大学语文课程介绍大学语文课程是大学本科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设置、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
一、课程内容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广泛,包括语言文字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如下:1. 语言文字学:介绍汉语语音、语法、词汇和篇章结构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
2. 古代文学: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作品和作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 现代文学:学习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发展趋势和代表作家,培养学生对当代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4. 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论述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类型的写作,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二、学习目标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2. 文学素养: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人生、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3. 批判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客观分析问题。
4. 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写出逻辑清晰、观点鲜明的文章。
三、教学方法大学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多样化。
以下是常用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基本知识、分析经典作品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想法、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分组演讲法: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写作指导: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提出修改建议和指导意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1-2学期总学时:116(8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大学语文》是全院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与开放性于一体,旨在培养具备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高等艺术职业人才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该课程在我院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着眼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集成培养。
(二)课程作用1、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
通过大学语文学习,增强学生文学知识、语言修养和审美品格,并进一步升华为高雅志趣和人文情怀;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
2、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助力学生艺术生涯。
大学语文的学习能拓展学生视野,增强文化底蕴,陶冶艺术情怀,改善并提高艺术专业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交流和沟通能力。
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为学生适应职业要求提供必要条件。
3、大学语文课程是终身教育的需要。
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为根本任务的大学语文是一般专业学科的基础,起到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的作用。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人文内涵与学生精神成长的结合,注重语文素养与职业教育的结合。
(二)设计思路1、以“活动导向,价值引导、注重应用、提高素养”为基本思路,力求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中,实现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
2、以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提高为目标,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设计。
3、突出本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
结合专业重新组合教学模块,建设共性教学模块和个性教学模块4、突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倡导学生的独立精神与合作意识,培育和滋养其健全的人格与社会关怀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高职高专)
演讲与辩论训练
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比赛,提高其口头表达能 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时间分配:占总课时的15%。
文学社团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组织各类文学活动,如创 作交流、作品展示等,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 和实践能力。时间分配:占总课时的10%。
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创新
情境模拟教学法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
03
利用多媒体,创新形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音视频资料等,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课程资源利用现状及优化方向
现状分析
当前课程资源利用存在资源分散、利用率不高、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优化方向
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时更新课程资源,保持与时代同步;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资源 开发,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教学观摩 教学反思 教学评估 奖励机制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促进 教学经验交流。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分析自身教学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定期开展教师教学评估,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多种方式, 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基础性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为学 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文 化基础。
人文性
本课程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通过经典文 本的解读和赏析,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思考 人生价值。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0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
《大学语文》说课课件
《大学语文》说课课件一、教材分析1、课程性质《大学语文》是我们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它是在继承初高中语文基础性、工具性的基础上,继续追求审美性、人文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是一门利用古今中外丰富的文学、文化资源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激励情感、体验文学魅力以及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的课程。
是目前高校里仅有的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整个高校学科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2、教材建设我们学校选用的教材是由江灏主编,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
此教材由文学作品、语法知识、应用文写作三部分组成,其中主要教学内容是文学作品部分,它是按文学史的顺序——先秦、魏晋、唐宋、元明清,其中唐诗宋词是重中之重。
二、课程重点、难点分析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来说,培养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建设,把古代文学作为重点欣赏内容,读诗经论语,读唐诗宋词,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思,促成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适当的把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有准备的上台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对常见的应用文文体进行写作训练,重视应用文写作的社会实用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大学语文的一个基础目标,我将会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名家名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能够顺利而准确地阅读并理解一般的文言文。
2、情感目标在阅读理解古今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审美悟性,形成健康、高雅、理性的审美态度。
3、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我们大学语文课堂的最终目标,他是凸显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区别的重要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师生共同讨论,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思想觉悟、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
《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
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课程教学标准(2010年起执行)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编号 000107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程授课对象商务、外语、音乐、美术、学前等系课程学分 4 总学时 72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一、课程性质《大学语文》课是我国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在全国高校设立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
它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是每一位大学学子文化成人、精神成人的必经之途。
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定位在:通过语言训练和文学鉴赏的方式培育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精神成人方面。
《大学语文》课是我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它秉承持守课程的总目标,定位十分明确,并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教高16号文)明确提出应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容。
它面向英语、商务、音乐、美术、学前等各系学生。
周课时2节,共2个学期72个课时。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为《高中语文》。
在三年制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五年制学生入学后第六学期开设。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精选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给学生创造在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及文学常识进行更为系统地提高和研究的机会,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美好的思想情操,拥有健全的人格。
让学生通过优秀文的学习推动思考能力及中文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配合其他课程的学习,为其日后的工作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都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我院《大学语文》课的容选取,承载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核。
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以中国古典作品为主,加上部分现当代名家名篇及适量的外国作品,构成了以文学阅读与欣赏为主的《大学语文》容体系。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大学语文是大学必修课程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为核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文学史、文学作品选读、写作、口语交际等部分。
在文学史方面,学生应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掌握各个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作品风格和艺术特色。
在文学作品选读方面,学生应选择适合大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写作方面,学生应注重培养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口语交际方面,学生应注重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能够自信地与人交流。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文学作品的相关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课程学习交流群,方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心得。
四、课程评价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综合能力,占总评成绩的60%。
评价标准应客观、公正、合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为保障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学参考书、网络资源等。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开发适合本课程的辅助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案例素材等。
在利用这些资源时,教师应注重资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确保教学效果。
六、课程实施建议与注意事项本课程建议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介绍
济南职业学院 蒋雪艳
介绍提纲
• 一、课程设置 • 二、教学内容 •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 四、教学队伍 • 五、教学效果 • 六、课程特色
课程设置
• 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以人文素质 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 审美性于一体、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是 为培养高职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以及各种 综合素质的公共基础课程。
济南职业学院院长、教学督导组主任 王小平教授:
大学语文课程立足学院实际,秉承学院“人文与技能融 合”的办学特色,成为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主阵 地。课程组教师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科研 能力强,在省会乃至全省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大学语 文课程组建立了特色鲜明的网络课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 活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引 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模式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2、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3、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方法
1、运用启发方式、探究式、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不断 激励学生进行思考。
2、注重开放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中引入 “社会热点问题探
讨”和“热点人物讨论等教学环节。 3、注重因材施教,鼓励撰写调研报告和科研小论文,培养科学研 究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提升课程教育后的研究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制作教学课件,与学生进行电子邮件交流。
教学督导组专家普遍认为,通过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能 够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人文素质偏低、审美 情趣有待提高、进取心不够强等问题。我们计划将大学语文 在全院推开,将它作为全院学生的公修课程。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
A p r .2024V o l .44N o .2语文学刊J o u r n a l o fL a n g u a g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i e s 2024年4月第44卷第2期[基金项目]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背景下的 大学语文 课程建设研究 (X X J Y Y 2206)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郭真,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㊁语文教学等㊂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背景下的 大学语文 课程建设研究ʻ郭真(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摘 要] 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背景下,大学语文 的课程建设必须系统研究和探索面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大学语文知识体系,明确 大学语文 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应包含中华经典作品解读㊁口语表达练习㊁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训练三部分㊂同时, 大学语文 的课程建设必须关注语文教师,提升教师语言文字教学能力㊂教师应熟悉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㊂[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大学语文; 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H 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24)02-0105-07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8610.2024.02.014一㊁绪 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㊂语言文字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以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重点,不断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㊁标准化建设,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阵地㊂教育部㊁国家语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中的作用,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㊂大学语文 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以听㊁说㊁读㊁写为基本载体,具有思想性㊁知识性㊁人文性㊁审美性,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文化基础课程㊂各高校就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和普及,提出了富有创见的思路㊂本研究基于教育部㊁国家语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501教学,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索‘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旨在为提升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供参考思路㊂二㊁明确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教育部㊁国家语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指出,学生应具有 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㊂一种能力,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㊂两种意识,即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㊂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 大学语文 课程内容和具体教学方法的支撑㊂我们认为,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应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核心,课程建设必须系统研究和探索面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 大学语文 知识体系,明确 大学语文 课程的教学内容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工作,我们认为 大学语文 课程内容体系应包含中华经典作品解读㊁口语表达练习㊁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训练三部分㊂(一)中华经典作品解读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文学艺术的审美趣味和独特魅力㊂入选‘大学语文“教材的经典文学作品,更是那些经过历代文人㊁作家继承㊁发展㊁创作的传诵千古㊁百读不厌的经典作品,其内容涉及文㊁史㊁哲㊁宗教㊁伦理等各个方面;其形式丰富多样㊁纷繁庞杂,蕴藏着深厚的人文情怀,承载着厚重的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展示着伟大的中华民族对于人类㊁自然㊁社会的思考与理解㊂在 大学语文 课上进行中华经典作品的解读,就要充分发掘其中的文化价值,特别是语言文化价值,提倡学生自觉性的阅读,这样才能带领学生与历代中华民族经典作品对话㊁产生共鸣,才能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㊂我国的古典诗文言简意丰㊁含蓄蕴藉,大学生阅读㊁学习㊁鉴赏这些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㊁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㊂‘诗经“‘楚辞“‘论语“‘孟子“‘史记“以及古典诗词㊁戏剧㊁小说等都蕴含丰富的哲学智慧和语言文化,通过课程教学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产生影响㊂如入选‘大学语文“教材的经典诗歌作品 杜甫‘登高“,全诗紧扣夔州秋天特有的季节特征,书写登高见闻,通篇语言精炼,充分展示了杜甫晚年精湛的诗歌语言声律艺术㊂诗歌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是描绘风景㊁构图作画的佳句,秋高气爽㊁哀猿长啸㊁江水洲渚㊁飞鸟回旋,其中风㊁天㊁渚㊁沙㊁猿啸㊁鸟飞令人身临其境,真是一幅绝妙的画卷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把诗歌语言描述的画面想象出来㊁甚至是绘制出来,之后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从语言对比中感受杜甫诗歌语言的用字遣词,字字精当㊁无一虚设㊂诗歌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诗人仰望萧萧落木㊁俯视滚滚长江,从听觉上让人感受到落叶的窸窣之声,从视觉上让人体会江水的汹涌之状,从心理上让人油然而生韶光易逝㊁壮志难酬的感慨㊂在教学中,继续引导学生用语言抒情㊁描写意象㊁抒发感想,从语言模仿中感受杜甫诗歌语言出神入化的笔力㊁百川东注的气势㊂诗歌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写诗人晚年漂泊㊁流落他乡,点出悲秋之景缘于悲秋之情㊂在教学中,继续引导学生从诗歌语言体味作者情感,感受作者悲秋苦病的情思㊁人到暮年离乡万里的苦楚,体会眼前景与心中情交融的601艺术语言㊂诗歌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诗人白发日多㊁护病断酒,点出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忧国伤时的爱国主义情感跃然纸上㊂在教学中,到此处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文学语言具有的不可抗拒的力量,体悟文学作品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㊂中华经典作品的学习和解读总是常读常新㊁常教常新㊁韵味无穷,具有丰富的文学性㊁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㊂因此,教师在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过程中,要自觉发现挖掘经典作品文本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形成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自觉地形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㊂由此可见, 大学语文 课程 文以载道 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作用㊂(二)口语表达练习大学语文 课程的开设,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㊁审美情趣,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口语㊁书面语的表达能力㊂强化大学生的口语表达,首先需要强化学生的语言文明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㊂语言文明,就是语言的文明㊂它一方面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折射㊂ 大学语文 课程对大学生进行语言文明教育不仅要把国家重要的语言政策㊁基本的行为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简明扼要纳入课程内容,而且要让大学生了解我国的古代礼仪文明㊁学习中华礼仪用语㊁知晓我国语言文明的发展历史㊂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语言文明是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㊂比如,古人在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㊁人物㊁事情等时,大都要使用表示尊敬的词语,如令堂㊁贵庚㊁尊府;在说到与自己有关的行为㊁人物㊁事情等时,则要使用表示谦虚的词语,如家父㊁舍下㊁愚见㊂这些敬语谦辞发展到今天,有的依然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有的仅是用于特定的场景㊁场合,有的则主要出现于书面语言之中,同时也发展形成了许多当代的文明用语㊂在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中华文明用语的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向人提问说 请教 ,请人帮忙说 劳驾 ,求人原谅说 包涵 ;也可以通过预设问题㊁创设情境等实践教学活动,如社团活动㊁班级会议㊁学院赛事等,培养学生在现实学习㊁生活中规范㊁文明地使用语言㊂对大学生进行语言文明教育,还要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庸俗暴戾语言,特别是一些非理性的㊁负面的网络文化和网络语言㊂网络语言凭借其大胆直白㊁新鲜活泼㊁不拘一格等特点,一直以来备受大学生的青睐㊂其中,一些新词㊁热词,如粉丝㊁山寨㊁雷人㊁给力等,渐渐为很多人使用,有些词语甚至在主流媒体里出现㊂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品味低下㊁庸俗暴戾的词语也充斥着网络㊂网络语言庸俗化问题㊁网络语言暴力性问题㊁网络语言歧视性问题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㊂大学生作为网络运用最多㊁最活跃的群体,如何引导他们文明健康上网㊁文明交流聊天,需要社会㊁媒体㊁学校等多方面协同努力㊂ 大学语文 课程在面对这个新的语言教育问题时,责无旁贷㊂首先,分析大学生群体的语言教育现状㊂我们认为,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积极㊁活跃㊁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主体㊂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身缺乏文明使用网络语言的意识,或尚未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因此很容易受到不文明的网络语言影响㊂其次,根据大学生群体的语言教育现701状,调整 大学语文 课程的教学策略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大学生增强政治意识㊁正确辨别网络语言,使用健康文明语言㊂如正能量㊁厉害了我的国㊁最美系列(乡村教师㊁乡村医生㊁交通警察)等反映时代㊁文明健康㊁积极向上的网络语言,就能带给青年人正确的价值观引导㊂教师需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使用网络语言需要分场合㊁懂节制㊂不分场合㊁不懂节制地使用网络语言,不仅会产生沟通交流上的障碍㊁降低语言文字素养,而且还会影响其对语言规范的正确认识㊂(三)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训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㊂教育部㊁国家语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普通话培训测试力度,为毕业生就业从事相关职业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水平提供支持;要强化大学生的汉字书写,促进语言文字规范使用㊂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是各民族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文化基础㊂1994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㊁国家教育委员会㊁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指出,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社会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教师㊁播音员㊁节目主持人㊁演员等专业人员必备的职责素质;同时对于教师㊁师范毕业生,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㊁节目主持人,电影㊁电视剧演员和配音演员,提出了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要求㊂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指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第十二条指出,广播电台㊁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第十九条指出,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㊂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和大学生的交流沟通,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普通话有较高的认同感,普遍认为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当熟练掌握㊁规范使用普通话,同时也认识到普通话对于个人语言表达能力㊁开拓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㊂因此, 大学语文 的课程建设,要从充分发挥自己的课程优势角度入手,为大学生就业从事相关职业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提供支持㊂首先,以 大学语文 课堂为抓手,增强学生对普通话的认知,引领规范㊁标准的语言文字使用㊂语文课堂在大学生的普通话学习语言环境上独具优势,语文教师标准的发音㊁专业的引导,学生们积极踊跃使用普通话朗读㊁背诵㊁交流的良好氛围,都是难能可贵的学习契机和氛围㊂其次,大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方言区学生的语音特点,从语音学的专业角度进行因材施教㊁专业教学㊂比如,平翘舌音㊁前后鼻音㊁易混淆的元音等㊂教师可以将方言和普通话进行比对教学,指出正确的发音部位㊁发音方法,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克服缺点㊂此外,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键盘输入㊁拼音输入㊁语音输入等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书写习惯㊂大学生汉字书写字迹潦草㊁书写用字不规范㊁书写用字错误㊁书写笔顺错误等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普遍存在,汉字书写能力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㊂探究原因,既有来自客观的以拼音打字㊁语音输入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冲击,又有来自个体的对正确书写汉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㊁对提高书写汉字能力的紧迫性认识不801足㊂由此, 大学语文 的课程建设,要从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角度入手,以达到强化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目标㊂在 大学语文 课程的教学中,重点是要做好汉字教学的衔接性工作㊂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㊂ 常用汉字 ,指的是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中收录的3500字㊂在大学教育阶段,大学语文课程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语言文字的教学内容,增强大学生规范汉字书写的意识,提高大学生规范汉字书写的能力㊂ 大学语文 课程中语言文字的教学内容,不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简单重复和延伸,而是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语言文字知识建构,要涉及正确书写规范汉字,不写错别字㊁知晓繁体字和异体字的使用情形;要涉及规范汉字的书写练习,从笔画㊁独体字㊁整字,循序渐进㊁持之以恒㊁反复练习;要涉及语言学的基本理论㊁文字学的基础知识等㊂例如,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我国的文字发展史,从殷商的甲骨文到西周的金文,历经小篆㊁隶书㊁楷书,五个文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及衍生出的草书㊁行书等㊂这样不仅可以让大学生了解我国文字的发展历史,增强语言文字学习的系统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开展自主学习㊂三㊁关注语文教师,提升教师语言文字教学能力教育部㊁国家语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指出,提升教师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㊂具体来说,提升教师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落实政策法规方面来说,教师应熟悉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相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自觉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的法定要求;二是从 大学语文 课程建设方面来说,教师要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㊂(一)夯实语文教师语言文字法规基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阵地,要全面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的法定要求㊂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在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首先做到,了解熟悉㊁灵活运用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㊂具体来说,语文教师需要了解㊁熟悉㊁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中关于国家语言文字的相关方针政策㊂同时,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务必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相关要求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㊂同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进行了具体说明㊂例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九条指出,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㊂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㊁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㊁教师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㊂因而,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普通话的关系:一是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都要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例如公司职员㊁医务901工作者㊁社会服务人员等;二是播音员㊁节目主持人㊁影视话剧演员㊁教师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未达到标准的需要培训㊂由此,大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普通话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知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相关要求,要让学生明白普通话与未来职业的关系,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动力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用语用字也指出了具体规范㊂例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四条指出,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一)广播㊁电影㊁电视用语用字;(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三)招牌㊁广告用字;(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㊁说明;第十七条指出,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㊁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㊁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㊁教学㊁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㊂由此,大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让大学生知晓法律规定的相关用语用字要求,了解繁体字㊁异体字的保留和使用范围等㊂通过语文教师的这些指导,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㊂例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设计公共场所的指示标志时,必须使用规范汉字,不能使用繁体字㊁异体字;在设计书法㊁篆刻等艺术作品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繁体字㊁异体字㊂(二)提升语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大学语文“教材收录的文学作品,不论是诗歌㊁散文,还是小说㊁戏剧,都是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丰富艺术韵味的经典作品㊂大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大都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与作品㊁作品与生活㊁作品与理想等联系在一起㊂因此, 大学语文 课程的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品㊁感受语言,在鼓励学生交流体会㊁积累知识,在带动学生展开思考㊁运用语言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㊂众所周知的一个实例是西南联大的国文课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多所高校搬迁到昆明后建立的一所综合大学㊂学校的学生们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都有一门必修课 大一国文课 ,也就是今天的 大学语文 课㊂当时, 大一国文课 的老师有清华的㊁有北大的,更有闻一多㊁朱自清㊁杨振声等著名学者,他们讲授的 大一国文课 对西南联大的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㊂西南联大有两位公认的红学大家,其一是刘文典㊂根据相关作家回忆,一天晚上,二百多人来听刘文典的‘红楼梦“演讲,因为教室坐不下,因此室内演讲改为了露天演讲㊂皎洁月光下的刘文典,坐在最高台阶上的一把椅子上,一手拿着话筒,一手点燃香烟,将‘红楼梦“中两大女主人公(林黛玉与薛宝钗)娓娓道来㊂他说 钗黛 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㊁生存方式㊂在场的二百多人鸦雀无声,或细品红楼人物,或思索人生道理,无一不是完全沉浸于此情此景之中㊂多年以后,众多亲历者在回忆这一演讲时,还能将刘文典的举手投足的细微点滴叙述出来㊂此时,台下的大学生们㊁教师们以及其他所有听演讲的人们,不仅体会到‘红楼梦“承载的深厚中华传统文化㊁中华优秀语言艺术,更有特定历史时期赋予的传承㊁弘扬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历史使命和爱国情怀㊂今天,我们的语文老师更要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㊂‘大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红色经典作品,如诗歌作品有毛泽011东‘沁园春㊃雪“‘七律㊃长征“,陈然‘我的 自白 书“;小说作品有,罗广斌㊁杨益言‘红岩“㊁梁斌‘红旗谱“㊁杨沫‘青春之歌“等㊂这些作品无一不是革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融合,展现了对革命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㊁对国家民族的深沉热爱㊁对黑暗势力的英勇无畏㊂在课程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选择 情境教学法 ,引领学生进入作品㊂当‘沁园春㊃雪“的朗读视频播放时,大学生们看到北国大地千里冰封㊁万里雪飘的磅礴豪迈的壮丽河山,听到风流人物㊁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的历史宣言,怎能不由衷地说一声,我爱你中国!教师可以选择 朗诵教学法 ,在聆听名家朗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反复朗诵㊁大胆尝试,随着学生自己一遍又一遍地朗读㊁背诵㊁演绎,诗词的语言之美(用字遣词㊁设喻用典㊁挥洒自如)早已慢慢浸润于学生心中㊂四、结语2022年11月,教育部㊁国家语委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㊂这是第一个对高等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作出系统部署的文件㊂这一纲领性的文件,赋予了 大学语文 课程建设新的历史责任与使命要求㊂本文通过对 大学语文 的课程内容㊁大学语文的教师能力等方面展开探析,希望能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作出一点贡献㊂ʌ参考文献ɔ[1]董小玉,王鹏辉.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21(19):13-15.[2]温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导向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 以河北省内大学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9(2):93-97.[3]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读本[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R e s e a r c ho n t h eC u r r i c u l u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C o l l e g e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u n d e r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o f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E d u c a t i o na n dT e a c h i n g o fN a t i o n a l C o m m o nL a n g u a g e a n d W r i t i n gG u oZ h e n(I n n e rM o n g o l i aE l e c t r o n i c I n f o r m a t i o n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H o h h o t,I n n e rM o n g o l i a,010070)A b s t r a c t:I n t h ec o n t e x to f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e d u c a t i o na n dt e a c h i n g o fn a t i o n a l c o mm o nl a n g u a g ea n d w r i t i n g,t h e c u r r i c u l u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C o l l e g eC h i n e s e m u s t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s t u d y a n d e x p l o r e t h e k n o w l e d g e s y s t e mo f c o l-l e g e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o r i e n t e d t o w a r d s l a n g u a g e a n dw r i t i n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b i l i t y,c l a r i f y t h e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 o f c o l l e g e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c o u r s e s,a n d t h e c o u r s ec o n t e n t s h o u l d i n c l u d e t h r e e p a r t s: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s,o r a l e x p r e s s i o n p r a c-t i c e,t r a i n i n g o fM a n d a r i n a n d s t a n d a r d i z e d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s.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t h e c u r r i c u l u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C o l l e g eC h i-n e s e m u s t f o c u s o n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e r s a n d e n h a n c e t h e i r l a n g u a g e a n dw r i t i n g t e a c h i n g a b i l i t i e s.T e a c h e r s s h o u l d b e f a-m i l i a rw i t h t h e l a n g u a g e a n dw r i t i n gp o l i c i e s a n d r e l e v a n t l a w s a n d r e g u l a t i o n s o f t h eP a r t y a n d t h e s t a t e,a n db e a b l e t o o r g a n i-c a l l y i n t e g r a t e t h e p r o m o t i o na n d 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o f t h en a t i o n a l c o mm o n l a n g u a g e a n dw r i t i n g w i t h t h e i n h e r i t a n c e a n d p r o m o-t i o no f e x c e l l e n t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a n d c u l t u r e i n t o 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c u r r i c u l u m.K e y w o r d s:n a t i o n a l c o mm o n l a n g u a g e a n d s c r i p t; C o l l e g eC h i n e s e;c u r r i c u l u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111。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一、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大学语文课程是当今每位大学生的义务教育课程,它既是知识学习的重要一环,又与学生的思想灵魂有着深厚的联系。
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建立正确思想、增长知识,从而促进他们在新的环境下,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另外,语文课程也能让学生拥有能力去理解、分析不同文章,从而激发他们思考、审视和运用文学知识创造新的文体。
因此,大学里的语文课程更应该从丰富的内容来增强学生的思想文化能力,让他们真正明白学习的意义并对个人的发展有实际的感知。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政建设1、注重教材内容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政建设应该从内容上进行,具体就是教材和课时安排上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年龄水平,关心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发展,要有历史感、社会感。
教材内容上要结合读书创作、文学创作、选读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很好地表现出来,体现中华优秀文明的魅力。
2、注重教学方法重视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政教育除了要注重教材内容外,还应在教学方法上发挥重要作用,应把吸收、记忆和深刻理解揉合在一起,尤其是要做到把思辨课程和动手实践、多媒体技术等表达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多以活动形式指导学生,让大家多操练学习中不同水平的文本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和汉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经常参加文艺活动,以提升学习效果。
3、加强课堂实践练习大学语文课的思政建设,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反映现实社会的文学创作实践,把小说、诗歌、剧本等文学形式的练习融入课堂练习。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流行的文学技巧,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突出特长,结合现实,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思考社会发展、把握时代和社会对他们的期许,从而形成文化情操和民族觉悟,这样,才能把社会中的反映内容融入文学视野,实现文学思政的有机结合。
三、课外活动的作用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政建设还应重视课外活动,将课外活动天顺接到课内学习,让学生发现真实世界、加深对真实体验、了解真实社会的突出需求。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介绍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介绍《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介绍《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情况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队伍、课程特色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设置1.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性质和作用《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学校开设的必修课之一,它的性质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是为培养高职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以及各种综合素质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将美育、德育和智育相交融的一门综合课程,在大学素质教育课程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教育部高教司的文件中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做了这样的描述:“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能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因此,我们理解的《大学语文》课程作用有以下几点:(1)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表达、阅读、理解、鉴赏、书写能力。
(2)大学语文可以使学生在对作品的审美感悟中潜移默化地充实精神世界,使学生在审美性、人文性、人格情操上得到陶冶。
(3)大学语文可以扩大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这也是高职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4)大学语文课程是终身教育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以培养学生表达、写作、鉴赏、独立思考、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任务的大学语文是一般专业学科的基础,起到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的作用。
总之,我们认为,在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必须首先遵循课程本身的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同时,应该使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统一。
大学语文的作用不是单纯的“职业能力”培养,而是“综合素质”培养,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介绍《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情况从课程设置、教案内容、教案方法和手段、教案队伍、课程特色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课程设置1.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地性质和作用《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学校开设地必修课之一,它地性质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地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是为培养高职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以及各种综合素质地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将美育、德育和智育相交融地一门综合课程,在大学素质教育课程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地位.教育部高教司地文件中对大学语文课程地目地和意义做了这样地描述:“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地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地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地发展趋势,为我国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能素质地高质量人才.”因此,我们理解地《大学语文》课程作用有以下几点:<1)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地表达、阅读、理解、鉴赏、书写能力.<2)大学语文可以使学生在对作品地审美感悟中潜移默化地充实精神世界,使学生在审美性、人文性、人格情操上得到陶冶.<3)大学语文可以扩大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地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也是高职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地要求.<4)大学语文课程是终身教育地需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地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地理念把握职业教育地本质特征.”以培养学生表达、写作、鉴赏、独立思考、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任务地大学语文是一般专业学科地基础,起到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地作用.总之,我们认为,在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地大学语文课程,必须首先遵循课程本身地规律,充分发挥自身地特点,同时,应该使大学语文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统一.大学语文地作用不是单纯地“职业能力”培养,而是“综合素质”培养,把发展“人”作为教育地出发点,把学生职业能力地训练和学生地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学生地综合素质.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有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有独立见解、情感、追求,有交流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地高素质地职业人才.2、课程设计地理念《大学语文》课程在课程设计中具有以下理念:1.关注学生持续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2.关注学生人文精神地建立.人文精神是一个人地立身之本,本课程注重开发语文课程自身丰富地人文资源,注重从文本解读中升华人文情怀,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地正面引导.3.关注学生阅读视野地扩展.本课程注重扩展学生地阅读视野,强调平时地读写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人文学科厚积薄发地特点,从而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用“大语文”观念指导教案.4.关注学生实践技能地训练.本课程讲求语文技能地实践训练,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地言语实践,如各类文体地写作、诗歌朗诵比赛、辩论会、语言艺术大赛、书法比赛、课本剧等.5.关注学生探究性思维地习得.《大学语文》不同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它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地深入性.在本课程地教案模式中,通过对不同模块文学作品地延伸阅读;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并使学生地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地锻炼.6.注重多种教案方法和手段地运用.本课程通过多种教案方法和手段地运用,营造自主开放地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地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地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地养成,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成为一个全面发展、潜能巨大地人.二、教案内容1.针对性和适用性情况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地人文素质要求和职业素养要求,根据高职生普遍存在地求知欲、自制力、自信心、创新精神、意志力等人文素质方面和语文能力方面存在地问题及成长需求,根据宣城职业技术学院“重能、拓新”地办学特色要求,设计针对性和适用性强地课程内容.<1)教案内容与学生特点相适应.教案内容应选择些思维容量大,能体现高尚地理想与人格和积极上进地精神,深刻反映历史与现实社会生活中为大学生密切关注地问题,表现真挚地思想感情、智慧理性、审美价值,并且能提供审美愉悦和思维启迪地课程内容.<2)教案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高职学生面临就业挑战,加之高职教育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多在真实地职业环境中开展教案,接触社会广泛,因此,语文教案内容应该考虑到让学生了解社会,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地基本技能,特别是在应用写作、普通话、演讲与口才、书法等方面地内容.2.教材本课程教材为杨四平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学语文》,由课程组教师担任副主编和编委,并参与实际地编写工作.这部教材地优点是优点:遵循了语文学科地基本规律,能结合高校大学语文教育地实际,侧重人文教育功能,在编排体例上有创新和突破,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不足是本教材选入地文学作品较多,不可能在一个学期全部上完,所以我们将教材分为古代诗歌鉴赏、现当代诗歌鉴赏、古代散文小说鉴赏、现代小说鉴赏四个模块,选择重点篇目讲授.目地是以点代面、举一反三.学时安排分别为:古代诗歌鉴赏模块24学时;古代散文、小说鉴赏模块8学时;现当代诗歌鉴赏模块8学时;现代小说鉴赏模块8学时,共48学时.课程内容选取依据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我院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以及高职生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现状.所选篇目除了少数篇目外,大部分为中学语文未曾涉及地文章,扩大了学生阅读视野和学习兴趣.本课程主要通过欣赏大量古今中外公认地文学名篇,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审美能力为出发点,培养学生高尚地道德情操和健康地审美情趣,寓人文精神教育于语文教育之中.同时通过阅读方法与技巧知识地讲解及训练、系统写作基础知识地学习及训练来培养学生常用文体地写作能力,构建较为全面地立体文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学生地综合人文素养.3.课程地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课程作为宣城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院各文科及部分理工科专业开设地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所承担地任务是大学生地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地培养.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地培养是一个长期地过程,在这样地课时来完成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地,如何提高效果是最重要地.在实际教案中,我们尝试从更新课程观念入手,抛弃目前一般课程所实行地一门课程经过数十节课地学习便以一场测试做出终结性评价地方式,依据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地养成规律,最大程度地在课堂内外完成对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地培养.如果说一门课程地知识系统可以用数十节课学完,那么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地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我们将大学语文课程地全学程规划两个阶段:48学时地课堂教案部分<本课程地重点)加上三年课外学习、网络课程地学习和其他人文课程地呼应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本课程教案目标与学时之间存在地矛盾.4.实践教案实践教案以职业素养地教育为核心进行设计,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地方式:<1)引导学生参加课题项目研究和科研小论文地写作,培养学生地创新精神.<2)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3)指导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及鉴赏能力.<4)开创人文论坛,定期向学生开展人文讲座,就学生关心或感兴趣地问题,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5)开展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大专辩论赛、作文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把大学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地能力.三、教案方法和手段:1. 教案模式地创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地特点,我们进行了教案模式地创新和改革,将传统教案方法与现代教案手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诱导启发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校内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案既注意严密地理论性,又进行渗透式、归纳式、讨论式教案,培养学生地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课堂教案中力争做到既展示汉语言文学地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地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汉语地优美,又让学生受到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高尚情操地感染和启迪;用优秀地作品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另外,针对不同模块地实际情况,课程目标将有不同侧重.2.多种教案方法地运用<1)采用课前预习,课上答疑,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地系统学习法.采取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地方法.使“主课堂”与“次课堂”相结合,“主课本”与“次课本”<指《参考书目》指定地其他参考书)相结合地方法,并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2)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请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所读过地一本好书.既促进了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又锻炼了学生地口头表达能力.<3)与写作教案相结合.教材中要安排多处写作练习地“创作点”,尤其是与诗歌、散文教案结合.如《古代诗歌鉴赏》单元,比较陶渊明、杜甫诗歌中描写山水田园地诗句,写一篇比较赏析地文章.又如读了许多描写爱情地篇章,写一首爱情诗或写一封情书.这种尝试收到了很好地效果,尤其是请学生创作情书或情诗,学生兴致盎然,写出了不少精彩地作品……<4)“大学语文”与文学素质类选修课、讲座等相结合,如“唐宋诗鉴赏”、“唐宋词鉴赏”、“明清小说鉴赏”、“外国文学鉴赏”、“诗词格律与创作”…….巩固和深化“大学语文”地教案.“大学语文”是学生一生语文课堂学习地终结,应当一改中小学“打破沙锅问到底”地学习方法.未来地世界信息量极大,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求甚解”,而是留有许多模糊之处,应当学会从大信息中捕捉重点、难点与关键.“大学语文”课时少,应当培养学习兴趣、教会自学方法入手.叶圣陶先生谈语文教案地目地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学生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故应把培养学生地自学能力作为重要使命.大学生语文水平不高,中小学语文地积欠不可能在一两个学期几十节课中全补起来,但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补,使他们有较浓厚地兴趣去自觉补.3. 教案手段应用多媒体课件教案,渗透诸如书法、绘画等中华传统文化形式,营造全方位地人文环境,使学生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在生动、形象、具体地过程中,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家作品,受到审美感染,收到良好效果.大学语文课程组还积极进行网络教案环境地建设,建立网上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内容丰富,包括教案课件、电子教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情况、教案录像等.今后,还拟设置“教研新闻”、“网上课堂”、“人文讲坛”、“趣味语文”、“社团活动”等栏目,加强与学生地互动.学院网络硬件配置良好,建有计算机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多种网络教案平台,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网络学习地需要.大学语文课程组教师及时搜集积累了大量教案资料,大学语文网络教案资源丰富,是学生课堂学习地有益补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积极性.网络教案平台是课堂教案地辅助性工具,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丰富学生阅读量起着重要作用.网络教案平台延展了师生之间地交流.四、教案队伍<一)教案队伍结构本课程教案队伍结构合理,有专职教师10人,兼职教师2人;有4人是双师型教师,从学历结构看,有研究生4人,在读研究生1人;从职称结构看,有高级职称4人,讲师6人;从年龄结构看,20%为经验丰富地资深教师,80%为年富力强地中年骨干,师资力量雄厚;从专业结构上看,本课程主讲教师地专业包含了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美学、应用文写作、语文教育等多个领域,基本涵盖了语文学科地各个方面.<二)师德水平身教重于言传.在教案过程中,教师们在传授知识地同时还注重德育教化作用,注意引导和以身垂范,在引导学生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时,既注意激发学生地社会责任感,又注意引导学生宽厚爱物、积极乐观,起到了人生教化作用.<三)能力水平课程组成员是学院文科教师中地佼佼者,教案能力强,在学院各类教案比赛中名列前茅,在学校获得较高评价.此外,课题组成员还积极进行校外技术服务工作,如参加市教育局地普通话宣传、调研、培训和测试工作,担任宣城市、宣州区各类演讲比赛、经典诵读大赛评委,去地方企业进行职业技能讲座和指导,产生了良好地社会影响.<四)教案研究与改革2006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大学语文地教育教案研究.1.制定课程教案大纲和建设规划,参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地《大学语文》教材<2006年).2.课程组积极申报学院“教案研究改革课题”:《接受美学与大学语文教案地理论和实验研究》、《人文学科在高职教育中地地位》和《宣城职院普通话测试、培训、管理模式》<2007年),现已成功结题.3. 积极进行教案科研成果总结,2008年,参与修订《大学语文》教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担任副主编和编委,优化课堂教案内容.2009年-2018年,参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地“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应用文写作》以及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地《中国传统文化》,参编校本教材《边走边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指导》<合工大出版社2009年11月版).4.大学语文课程组每个学期都举办1-2次专题地教研活动,交流教案心得,总结教案经验,争取最佳地教案效果.<五)社会影响徐世宣老师在普通话宣传和研究方面有较大影响.经常受邀参加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地专题访谈,并为市直单位公务员进行普通话培训2000余人次,并于2008年4月获得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发地“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称号.课题组其他成员经常被宣城市各企事业单位邀请进行讲座、比赛评委等活动,产生了一定地社会影响.五、课程特色1.先进地教案内容和教案理念.相比其他《大学语文》教材,我们所采用地教材精选古今中外优秀文学名著,为学生创造更系统地学习与研究文学作品地机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地文学、艺术素养和思想情操.大学语文是一门强化母语地人文素质教育课,我们地教案理念是:通过该课程地学习,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文学基本知识,又可以张扬学生人文精神、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将大学语文看成是将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地一门平台课,希望学生通过这门课地学习,能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地基本技能,成为一个素质全面、潜能巨大地人.2.先进地教案方法和手段.传统教案与现代教案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授课,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诱导启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用优秀地作品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课堂教案与课外实训结合;坚持课前演讲课后参与相结合,课内作业讲评与课外答疑相结合.既注意严密地理论性,又进行渗透式、归纳式、讨论式教案,培养学生地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课堂教案中力争做到既展示汉语言文学地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地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汉语地优美,又让学生受到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高尚情操地感染和启迪.另外,针对不同模块地实际,课程目标将有不同侧重.3.师资队伍素质高.课程组成员中,中级职称有六人,高级职称4人.主讲教师在教案中注意做到教案与科研互动,促进教案工作.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每位教师都有科研或教案研究项目,能将研究成果融入教案之中.4.基于自编教材地无缝教案本课程使用地教材《大学语文》是由课程组教师参编完成,在课程理念、教案内容和使用方法等方面对课程组教师来说没有障碍,能为教案提供最大限度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