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面临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摘要:学分制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本文结合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的现状,阐述学分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学分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来评价学生学习质和量的一
种综合性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强调以选课为核心,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助,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通过绩点和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业的完成状况。
学分制由选课制衍生而来,选课制来源于德国著名教育家威廉.冯.洪堡倡导的“自由选课”。
1810年,柏林大学率先实施“选课制”。
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此后美国各高校相继采用这种制度。
国内学分制的发展起源于北京大学在1918年实行的“选课制”,1977年恢复高考后,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展开。
一、学分制发展形态、特点及优势
当下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成熟且具有典型意义的学分制形态主要
有两种:
1、完全学分制。
完全学分制也叫全面学分制或彻底学分制,起
源于美国。
在完全学分制模式下,学校不明确规定修业年限,且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它以选课为核心,以学分来评估学生学习的量,学生在完全学分制下自主选择的余地较大,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就业方向来选择所学专业及任课老师,自由制定学习方案,安排学习时间,学生甚至还可以变更自己的学习专业,只要达到学校毕业要求所规定的最低总学分即可毕业。
2、学年学分制。
学年学分制是一种融入了学分制和学年制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
它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性,又具有学分制的某些长处,比如,在对课程的选修方面,给予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度等。
学年学分制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学年制为基础,以选修制为辅的教学管理制度。
它按课程性质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规定了每门课程的相应学分,也规定了各专业的总学分。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各高校在制定专业培养计划中对各专业的总学分、最低毕业学分、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实践课学分、课外学分及修业年限均有相应说明;同时也对每门课程的学时数、对应学分和建议选修学期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学分制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实践和发展,具有灵活性、自由性、选择性、目标性、指导性等特点,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它有利于能够真正的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通过因材施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整合
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同时国内高校学分制收费对缓解当前贫困生学费难题有积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校乱收费现象。
二、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21世纪以来,国内高等教育机构对学分制的认识逐渐走出了盲目模仿的误区,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推进学分制、导师制、班主任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是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赋予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和迫切需求。
推进学分制改革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集中体现和最好诠释。
学分制自引入我国以来,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各高校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发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逐渐探索适合本校的学分制发展形态,随着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学年学分制已不能满足学生跨专业、跨学院、跨学期选课甚至提前毕业等新的要求,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育教学资源不足
充足的教学资源是学分制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高等学校的师资队伍、实验设备、教学仪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软件与硬件设施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更新,不断加剧了学生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学校可供给的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进一步
制约着学分制的实施乃至整个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高校学分制的实施与高校师资力量休戚相关,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老化,单一,部分教师甚至无法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难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而师资力量的薄弱特别是通识教育基础课和一些相对较为热门的专业课教师数量严重缺乏。
在传统的专业设置和授课模式下,各学科之间、专业之间交叉不多,教师的授课对象也仅限于本专业的学生,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和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这对高校师资队伍是一个极大地挑战。
而目前高校教师的业务素质较为单一,很难开出多门课程,大部分高校所开设的课程还不足以满足学分制条件下学生选课的需求。
在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中,必修课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选修课程开设的数量极为有限,所占比例较低,质量不高,学生可选的自由度并不大,选课的灵活性受到限制。
师资力量的不足从根本上制约着高校学分制的实施和发展。
2、课程体系不完善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学分制的实施必须要有完善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每一学期的课程教学计划在上一个学期末就已制定完成。
从各高校教务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可以看出,必修课所占的教学时间和学分比例远远大于选修课,且很多选修课由于所选的学生数量达不到开课要求而无法正常开课。
目前许多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双肩挑,任务繁重,无论在教师队伍里还是学生中,“重必修,轻选修”的现
象仍然较为突出。
目前的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在各学期的时间分布上不均衡,具体表现在大一、大二为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较多,专业课少;而大三、大四开设的专业课较为集中,密度大,强度高,且学生在大四面临就业和考研的选择,学生普遍反映前两年时间较松,后两年时间紧张,学习压力大,学生疲于应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
同时,由于各专业课程体系的相对固定和单一,同一体系下的学生知识结构差别不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现有的课程体系过分强调专业教育,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基础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理论课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时间较长,甚至持续至整个学期,而学生的实验课、实践课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的时间被大大地缩短,部分实践课存在着“走马观花”之嫌,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少,学习浅尝则止,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学分制的宗旨背道而驰。
3、选课缺乏指导,导师制难以落实
实施学分制的高校会给学分制选课的学生制定相关的学分制选
课指导手册,并将手册分发给学生学习,以便为学生选课打下基础。
但无论是从学校层面还是各学院(系)的层面,均缺乏对学分制学生的集中培训或组织学生集体学习选课手册,且选课手册更多的只是从技术层面来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学校的学分制选课系统进行网
上选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普遍缺乏对本专业培养计划和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因此学生在选课过程中日趋功利化,存在盲目、随
意、跟风选课的现象,热门课程存在学生扎堆现象。
部分学生对所修学分估计不足,在已修满相应课程学分的情况下而过量选修其它课程,学生为放弃修课而旷课、旷考,不仅严重浪费教学资源,且助长不良学风。
学生选课缺乏相应的科学指导,从而造成所学知识结构不合理,不成系统。
相当比例的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打好基础,在考前抱有侥幸心理,为获得学分而进行考前突击学习,临时抱佛脚。
学生即使获得学分,也难以达到学校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和要求。
科学的选课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刚进大学的学生还处于迷茫期,也是树立三观的关键期,缺乏对未来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基本规划。
因此,实行“导师制”是学分制的重要前提。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实行了导师制,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导师基本上由任课教师兼任,其职责、考核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相应的奖励及约束机制,这些导师平时有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在身,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导师制执行起来往往是形式大于过程。
4、教学管理工作有待改进
学分制改革涉及到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给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和二级单位教学主管部门工作带来了极大的
挑战。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分制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实行学分制将会加大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特别是学生成绩管理、毕业生管理、考试管理、选课排课管理、学分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将更加复杂化,与之配套的制度建设相对缓慢。
高校仍然处于学
分制改革的摸索阶段,学分制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功能不够完善、系统不稳定、界面不够人性化、操作不方便,给学生、教师和管理工作者带来极大不便。
同时,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和教师、学生之间存在真空地带,教师和学生难以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信息渠道不够通畅。
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计算机操作能力较低,难以适应学分制发展需要。
同时,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作风有待改善,工作角色需重新定位。
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除了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更多的应把自己定位于广大教师学生的服务者,尽量减少行政指令干预,切实站在学校和社会的全局高度,努力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总之,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单纯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而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全方位改革,高校需正视并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学分制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和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彭莉萍.高校推行完全学分制改革面临的问题[j].学习月刊,2011,12(496):122-123.
[2]刘建清,郑伦楚.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z2):53-54.
[3]李淑娟.学分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探讨[j].教育在线,2011,
(03):127-128.
[4]戴云龙.弹性学分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2009,13(6):19-20.
[5]张洪珍,颜冰,毕开颖.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现状与改革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