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人性论再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荀子人性论再解读
张鹏伟
!摘要∀荀子#人性∃包含本然性即自然属性和实然性即社会属性两个层面。二者并非静态并列的关系,而表现为从本然性到实然性的落实与发用的动态过程,依次展现为从人的内在生命机理显现为自然本能、从自然本能外化为不同的社会心理和认知倾向的过程,此过程与人从出生开始的社会化过程相表里。荀子论#性∃,始于#性伪之分∃,此性为本然性;论善恶,终于#性伪之合∃,此性为实然性。善恶皆属于#性伪合∃,是性与不同之伪结合的结果。荀子言#恶∃,意在强调人要对社会化过程极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弊有高度的警醒和自觉意识,并通过礼义教化及时进行防范与补救。
!关键词∀荀子人性论本然性实然性
!中图分类号∀B82 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1539(2011)04 0086 05
所谓人性,顾名思义,就是人的属性、性状。这里所言人之属性,指一切人的共同属性,即一切人的共同性、普遍性。中国哲学关于人性的思考,发端于孔子。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思是人与人之间的天生禀赋是大致相近的,因后天积习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现实表现。此后,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恶,皆是对此说法的不同展开。
孟子认为人生来皆有天赋的良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荀子也认为#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荀子&性恶∋)。诚然,在哲学上探讨人性,就需要追根溯源,探讨人作为人所共有的普遍本性。
荀子以#人之性恶∃著称于世,并吸引了历来诸多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颇多。但关于荀子人性、性情概念的内涵、层次及其与#恶∃的具体关系,似有进一步梳理探讨的余地。
一、本然性(((天生本有的生命机理与自然本能
(一)#生之所以然∃(((生命机理之性
荀子论#性∃,沿着告子#生之谓性∃的思路推进:#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生之所以然∃与#不事而自然∃的意思是否一致呢?张岱年指出,#生之所以然∃即#生之所已然∃[1],这就与#不事而自然∃同义。梁启雄则认为:#生之所以然之性指天赋的本质,生理学上的性。不事而自然之性指天赋的本能,心理学上的性。∃[2]即是说二者含义有别。廖名春认可梁启雄的说法,并作了进一步分析:#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即#生之所以生者谓之性∃。变换一下句式,可作#性者,生之所以生也∃。这里的#所以∃,显然是表示凭借。#性∃是#生∃之凭借,就是说#性∃是#生∃的载体。生之所以生的物质载体谓之性,这个性,显然指的是人的形体器官,它
86
*作者简介:张鹏伟,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陕西西安710071)。
包括目、耳、口、鼻、身等。[3]
笔者以为,#生之所以然∃与#不事而自然∃对#性∃的规定确有不同。因为在荀子#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提出以前,就已经有告子的#生之谓性∃。#生之谓性∃即#生之然者谓之性∃。如果荀子认同告子的界说,则不会提出#生之所以然∃的命题。#生之然∃和#生之所以然∃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可表述为#生来就是这样的∃,而后者当表述为#生来之所以使其这样的∃。这里的#所以∃,表示所凭借、所依凭、所借助,意思是说在生的后面有一层更基础的东西在起作用。生,作为动词,就是人的生命的产生;作为名词,就是指人的生命。#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人的生命所赖以凭借的东西叫作性。那么,人的生命所凭借的东西究竟该怎样理解呢?徐复观认为#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的#生之所以然∃是求生的根据,这是从生理现象推进一层的说法[4]。这个思路是对的。廖名春把#性∃理解为人的形体器官,此说法有待商榷。形体器官是实体而非属性,仍然是#生之然∃者,而不是#生之所以然∃者。王天海说:#生之所以然者,言人生之即有男女之别者,谓之性。此)性∗乃男女之性。∃[5]男女之性虽然是人的生命产生的根据,但含义过于狭窄,不能涵盖人生命活动的丰富内容。
从上述讨论可知,生之所以然,就是生命之所以这样的那个依据。此依据就是人的生理现象得以成立的内在机理,此机理既不是人的形体器官,也不仅是男女之性,而只能是人的自然生命生成与运动的内在机理,或者说人的自然生命活动的内在生理规律。生理规律是生理现象的内在根据,它表现为人体与外界事物进行交合感应的生理现象。此机理既是人的生命本身内在的规律,又与天道相通,是天道在人的生命体中的发用和贯注。在此意义上可以称作天赋的本质,或者说天赋的本性。此当为荀子#生之所以然∃之#性∃的根本含义。
(二)#不事而自然∃(((自然本能之性
在确定了#生之所以然∃之#性∃的含义后,#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中两个#性∃字的含义又如何理解呢?显然,前面的#性∃指的就是#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的#性∃。#性之和∃即#生之所以然者之和∃。就是人的生命运动机理的合和。机理如何能够合和?必须凭借物质载体以发挥其作用。此物质载体就是#气∃。王先谦%集解∋引杨倞注曰:#和,阴阳冲和气也。事,任使也。言人之性,和气所生,精合感应,不使而自然。言其天性如此也。精合,谓若耳目之精灵与见闻之物合也。感应,谓外物感心而来应也。∃[6]将#性之和∃理解为和气、阴阳冲和气,是准确的。在先秦,气的观念出现甚早。西周末年,太史伯阳父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阳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国语&周语∋)春秋时期的医和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老子∋中也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荀子虽然很少讲阴阳,但也讲到气。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水火是物质,因此是有气的。但水火只是无机物,不是有机物。所以水火无生命。草木是比水火等无机物高级的有机物,所以有气、有生。依次类推,禽兽有气、有生、有知(简单知觉);人有气、有生、有知、有义。
那么,又该如何理解#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呢?#性之和所生∃,即指人的生命内在机理的综合作用,这种综合作用的过程就是#精合感应∃。精,是人的精气以及精神,日常语言中常讲人的#精气神∃,荀子也讲#形具而神生∃(%荀子&天论∋),形即是人的形体,人的形体离不开气。神就是人的精神。有了精气,才有精神。精气神的内容自然也包括耳聪目明的状态。合,是与外物合。#精合感应∃,就是人体的精气精神与外界事物进行交合感应的生命活动过程。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然特征之一便表现为气在人体与外界之间的运行流转和交换。#不事而自然∃之#性∃就是人的天赋本能,或者说与生俱来的自然本能,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人的感官本能,即荀子所谓#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是又人之所常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荀子&荣辱∋)。#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荀子&性恶∋)。
其二,人的生理本能,即荀子所谓#凡人有所一
87
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