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新编
《设计概论》教案
![《设计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342aa776a20029bc642d2f.png)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案2015~2016学年第2学期院(系):艺术设计学院教研室:基础与理论教研室课程名称:设计概论授课类型:□理论课□理论、实践课□实践课学时: 28学时学分: 2授课教师:鲁鸿英职称:讲师授课班级:14级艺术设计各专业教材名称:《现代设计概论》参考资料;1、《设计学概论》2、《设计概论新编》3、《设计概论》2016年 2 月 15 日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地位《设计概论》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是设计专业的入门指导课程。
二、课程任务使学生了解设计的内涵与外延,设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方法与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研究能力,反思设计教育、设计行为,反思设计师的社会定位与社会职责。
对于学生深入地进行设计理论研究、深入地进行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设计观,都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一、教学目的“设计概论”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设计的内涵、外延、类型、特征、本质、源流、趋势、规律、主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进而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研究能力,反思设计教育、设计行为,反思设计师的社会定位与社会职责。
这样一种宏观的视野,对于学生深入地进行设计理论研究、主动而积极地进行设计实践,都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核心内容:确定课程的范围、对象、特征和课题,探寻设计发展规律与研究的方法。
探讨基本的设计理论问题,加强设计思维、技法、理论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二、基本要求(1)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内涵及设计的意义,设计对于社会和人类的价值。
明确设计师的责任、工作性质与特点等。
(2)理解设计与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的关系,了解各个设计门类的基本知识。
课程教学过程设计在西方,工业设计常被称为工业艺术(Industrial Art),广告设计称为广告艺术(Advertising Art),等等。
设计被视为艺术活动,是艺术生产的一个方面,设计对美的不断追求决定了设计中必然的艺术含量。
全新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5
![全新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5](https://img.taocdn.com/s3/m/40af7b9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d.png)
全新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5全新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5设计学概论是一门介绍设计理论和实践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设计的本质和设计师的角色。
在设计学概论5中,尹定邦引入了一些全新的观点和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的本质和意义。
首先,尹定邦提到了设计的目的。
他认为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设计不仅仅是美的追求,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设计师需要通过分析用户的需求,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新产品和服务。
其次,尹定邦强调了设计的社会责任。
他指出设计师应该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并通过设计带来积极的影响。
设计师应该关注环境保护、人权、社会公正等问题,并通过设计提供解决方案。
尹定邦还讨论了设计的独创性和创新性。
他认为设计师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独特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设计师应该思考如何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创造出令人惊艳的作品。
此外,尹定邦还介绍了设计思维的重要性。
他认为设计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
通过采用设计思维,人们可以理解问题的本质,创造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设计思维不仅适用于设计师,也适用于其他职业。
在课程的最后,尹定邦还强调了设计的沟通能力。
他指出设计师不仅仅需要具备艺术和技术的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设计师需要与客户、同事和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确保设计的成功实施。
总的来说,尹定邦设计学概论5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设计教育,涵盖了设计的目的、社会责任、独创性和创新性、设计思维以及沟通能力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获得对设计的深入理解和实践经验,在未来的设计工作中获得成功。
《设计概论》大纲、教案.全新
![《设计概论》大纲、教案.全新](https://img.taocdn.com/s3/m/b4c3322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7f.png)
《设计概论》大纲、教案.全新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设计概论》英文名称:Design Introduction学分:2学分总学时:36学时适用专业:产品设计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教学任务课程类别:专业通用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设计概论》是产品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研究和概述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以及对设计范畴的相关问题作知识性介绍、理论上探索。
通过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设计文化修养和吸收前人、他人设计成果的能力,拓展专业知识、扩展艺术思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以其前瞻性、超前性与创新思维投入到设计中。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设计教育的最高目标。
二、课程教学目的(一)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以下专业素质:1.了解艺术设计的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
理解设计的发生及相关设计历史。
熟练掌握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
2.建立市场意识,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专业核心观念。
3.熟悉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环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发现设计点,构思设计方案的基本技能。
4.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以下非专业素质:1.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沟通能力;2.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诚实守信品质;3.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4.具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含学时分配要求、重难点、核心知识点、创新点)四、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本课程为理论课,实践项目均安排在课外进行)五、说明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热点话题讨论、演讲陈述、实训在该课程教学中运用开发内化教学法,在课程之初列出十本左右参考书目,并在课程中间就参考书目中某些问题进行针对性提问。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全新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全新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ddac694028915f814dc297.png)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全新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提供免费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第1章作为学科的设计1.1复习笔记考点一:设计的理论阐述★★★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依据西方对视觉艺术理论研究领域的划分方式来划分设计的理论研究领域,可以将其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1设计史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并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1)戈特弗里德·桑佩尔(1803~1879)①人物简介桑佩尔作为德国建筑师与作家,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艺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②思想主张a.在艺术史观上桑佩尔认为艺术的历史是一个连续的、线性的发展过程;艺术的风格是由地域、气候、时代、习俗,更重要的是由材料和工具等各种因素所决定的。
其追随者认为,艺术品是技术手段或自然原型的被动反应。
b.其美学材料主义影响了欧洲许多艺术史家和建筑家。
他强调艺术变化的原因来自环境、材料和技术,基于此,西格弗里德·吉迪恩写成《空间、时间与建筑:新传统的成长》一书。
c.他强调材料在建筑和工艺美术中的重要性,并因此成为现代艺术运动的先驱。
③代表作品在《工艺与建筑的风格》著作中,他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2)阿洛伊斯·李格尔(1858~1905)①思想主张a.奥地利艺术史学家李格尔从价值上完全打破了大艺术与小艺术的分界,将对传统小艺术的研究提高至显学的地位。
b.他严厉地批判桑佩尔的机械材料主义理论,指出机械材料主义美学的漏洞,强调艺术是一门心智的学科,必须具有精神性,并称之为“自由的、创造性的艺术冲动”,即“艺术意志”。
而艺术品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心智成功、是人的创造性精神的物质表现。
c.艺术活动的根本所在是坚持创造性的自主和选样的原则。
全新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1
![全新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1](https://img.taocdn.com/s3/m/0d72a26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a.png)
全新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1全新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1是一门关于设计学基本概念和原则的课程。
它旨在提供对设计思维和设计过程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于实际设计项目的能力。
本篇文章将介绍全新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1的内容和重要性。
设计学概论1包括设计的定义、设计思维和设计过程等基础知识。
设计是指以目标导向的方式创造出能满足特定需求的产品、系统或服务的活动。
它涉及到创新、功能性、美学和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
设计思维是设计师们使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它强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
设计过程是将创意转化为实际可行的设计方案的一系列步骤。
在全新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1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使用设计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不同的设计项目。
他们将学习如何研究用户的需求、制定设计目标、进行创意思考、制定设计方案、进行原型制作和测试等重要技巧。
同时,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运用视觉、色彩、材料和空间等设计元素来创造出功能性和美学的设计作品。
设计学概论1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设计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出独特的洞察力和创意思维,使他们能够提出创造性、可行性和有影响力的解决方案。
这种能力在各个领域都是非常宝贵的,无论是在工程、商业还是艺术等领域都需要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设计学概论1还能够提供对设计过程的全面了解。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将其推向市场。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合作、制定项目计划和管理项目进展等技巧,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为出色的设计师。
综上所述,全新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1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学习设计思维和设计过程,学生将能够应用这些技巧来解决实际的设计问题,并创造出具有功能性和美学的设计作品。
这将为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学概论2篇
![设计学概论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bf752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7.png)
设计学概论设计学概论第一篇:设计学是一门研究设计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如何创造实用和美观的产品、环境和体验。
设计学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从工业产品到图形设计、建筑和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设计过程和设计作品。
设计过程是指设计师通过分析、理解和创造来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一系列步骤。
设计作品则是指设计师最终呈现给用户或客户的实际成果。
设计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设计思维。
设计原则是指设计过程中的基本准则,如平衡、对比、重复、节奏和比例等。
设计方法是指设计师使用的一系列工具和技术,如用户研究、原型制作和评估等。
设计思维是指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包括创新、用户中心思维和系统思维等。
设计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人类早期的艺术和工艺品就是设计的结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并在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现代设计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包豪斯学派和功能主义设计思潮。
设计学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不可忽视。
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和环境的功能性和美观性,进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体验。
设计学通过研究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思维,为设计师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促进了设计水平的提高。
总之,设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人类如何创造实用和美观的产品、环境和体验。
设计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设计思维。
设计学对于提高设计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篇:设计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的学科也十分多样。
除了传统的工业设计和图形设计,设计学还涉及到建筑学、城市规划、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多个领域。
在建筑学中,设计学的研究包括建筑的外观、结构和空间布局等方面。
建筑师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功能,利用设计原则和方法来创造出符合人类活动的建筑环境。
城市规划领域的设计学研究则关注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
城市规划师通过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情况,运用设计思维和方法,提出合理的城市发展方案,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设计概论新编知识点
![设计概论新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397a2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0.png)
设计概论新编知识点设计概论是设计学科中的基础课程,旨在介绍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设计领域的进展,设计概论的知识点也需要进行更新和补充。
本文将对设计概论新编知识点进行探讨和介绍。
一、设计的定义和分类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运用创造性思维和专业知识,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有形的产品或解决方案的过程。
设计可以分为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时尚设计等不同的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二、设计思维与创新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设计思维注重观察、理解、洞察用户需求,并通过不断的迭代和反馈,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通过独特的创新理念和研发技术,推动设计领域的发展。
三、设计的原则和要素设计的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如平衡、对称、重复、对比等。
设计的要素包括形状、色彩、材质、线条、空间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和感知。
四、用户体验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需求和感受,提供优秀的用户体验的设计方法。
通过用户研究、用户画像、用户测试等手段,设计师可以了解用户心理和行为,优化产品界面、交互流程和功能设计,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五、可持续设计与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中注重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可持续设计和绿色设计是现代设计领域的重要趋势,有助于建设可持续的社会和环境。
六、数字化设计与虚拟现实数字化设计是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进行设计创作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等领域。
虚拟现实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人机交互技术,可以提供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为设计师提供更多创作的可能性。
七、设计伦理与社会责任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职业道德和设计伦理,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价值观。
设计概论新编赵农重点笔记
![设计概论新编赵农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e61640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6.png)
设计概论新编赵农重点笔记第一章设计的定义:消费在物质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之后才会追求审美的需要做设计1.使用功能2审美苏格拉底:美是有用的,没用的就是丑的柏拉图:相对美绝对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坚固,实用,美奥古斯丁:区分只在美和自为美艺术设计的作用:把有限的实在的和无限的潜在的短暂地永恒的形式连接起来什么是设计:在正式做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把艺术设计看做解放艺术和机器之间的冲突的手段那么艺术设计编年史从美国建筑师莱特开始认为艺术设计是消除物质创做和物质实践活动之间对立的途径,那么艺术设计可以从英国威廉莫里斯开始德国建筑家格罗皮乌斯领导的艺术设计学校包豪斯是艺术设计史的开始艺术设计解决的两组环境问题:物质环境(环境和产品世界)人的行为设计(交际环境马尔多纳区分外部特征和形式属性外部特征:指赋予产品更吸引人的外观,可掩盖结构上的缺陷形式属性:决定产品性质的各种内部因素,协调和调整的结果,由生产技术的复杂性和产品技术的复杂性所决定设计师直接设计的是产品,间接设计的是任何社会艺术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设计,是一种文化的设计,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设计,艺术设计师应按人的兴趣爱好和趣味来设计产品艺术设计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变异性艺术设计作为集成创新有什么特点?特点:1.艺术设计具有原型或源生材料,也就是说它具有集成的客体2艺术设计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功利性,3艺术设计起着进步加速器的作用,起着其中一种技术催化剂和社会催化剂的作用第二章:设计史现代设计诞生直接原因:工业革命给人创造了财富带来了机器同时机器生产带来污染艺术设计的先驱:罗金斯。
威廉莫里斯(现代设计之父)工业美术原因1工业革命的诞生2资产阶级思想传播3机械制品丑陋不堪过分装饰工艺美术运动时欧洲艺术设计理论的源头工艺美术运动时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的导火线道德主义—罗金斯工艺美术运动政治色彩唯美主义—王尔德主张道德审美性,追求形式美19世纪下半叶建筑和实用艺术的衰落威廉莫里斯认为1资本主义只承认带来商业利润的产品是唯一主义2劳动分工丧失了劳动创造性新艺术运动1892—1902顶峰提倡艺术与手工艺结合本质是:为艺术而艺术霍塔—新艺术运动的奠基人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的比较共同点:复兴手工艺和装饰艺术追求质量,形式简朴不同点:工,具有政治色彩,向中世纪学习(尤其是哥特式建筑)追求道德,新,无政治色彩,不向任何世纪学习更自由为艺术而艺术德国艺术工业联盟泽因佩尔:主张通过艺术研究和反器物青春风格:大量运用卷曲的曲线,有隐含意义的图案,如带表男人的树根等分离派:重视功能,几何外观,几何形式与有机形式相结合,反对新艺术运动对花卉图案的运用亨利凡德维尔德清春风格与新艺术运动的多面手德国工业联盟批评过分装饰,顺应历史,否定青春风格,否定分离派,否定现存的模式,考虑功能和外观的结合艺术家和工业的结合,艺术家加入企业内部早期工业时期的艺术设计主张1明确提出艺术,工业,手工业的结合2教育宣传提高德国设计艺术的水平,完善艺术、工业、和手工业3非官方路线,保持联盟作为艺术界行业组织的性质,避免政治对设计干扰4在设计中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5主张标准化下的批量化,以及作为设计艺术的基本要求德国工业联盟成立的原因外因:1商人与艺术家的联合2政府支持思想因素1批评装饰2否定青春风格3否定分离派彼得贝伦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设计师,摒弃附加装饰,造型简洁AEG透平机制造车间是第一个做真正的现代化建筑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系统CI:MI企业文化BI行为识别VI视觉设计德国工业联盟巅峰之作是1927年在斯图加特的怀森霍夫住宅展览会,形成了新的住宅观念1919年3月16日成立包豪斯(格罗皮乌斯)英国于1915年成立了艺术设计和工业协会DIA他的成员有设计师工业家和商人,市政府极力推崇成立的勒柯布西耶建筑五要素:1自由立面2建筑底层透空3屋顶花园4自由空间5横向长窗德国艺术工业联盟公开追求商业目的,他的活动提高了工业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德国工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第三章:现代派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一,基于机器文化的现代派艺术为了扭转机器产品带来的审美品位低下的状况,19世纪中后期,欧洲相继出现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但却被这个工业社会所抛弃根本原因在于复兴手工艺运动是从落后的手工艺时代的生产关系来抵制先进的工业生产力带来的革新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先进的生产力和审美之间的关系亨利凡德威尔德主张将艺术和工业生产结合现代派艺术追求对世界本源的探索将画笔深入事物的结构而非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他们的作品很明显表现出一种类似数学结构和程序正是这一原因现代派的艺术形式才能与手工业生产相结合,工业时代的审美才能解决,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设计才能诞生中国对现代派的观点:徐悲鸿坚持写实观点主张吸取古典写实方法,坚决抵制和反对现代派塞尚是后期的印象派主将,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不少思路其独特的主观色彩大大区别于强调客观色彩感觉的大部分画家结构主义之父,是艺术设计史上的第一位抽象艺术家,摒弃了对事物外在形态进行抽象创作对本质主义的认同毕加索:第一位将自己置身于机器文化的艺术家,也是第一位发觉机器的艺术潜能的画家,立体创始人是艺术由具象走向抽象的转折点赞美机器的现代主义流派:未来主义构成主义未来主义:反复重叠延续马蒂内斯意大利构成主义:至上主义—马列维奇《白底上的黑方块》构成主义具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则感他们热爱社会革命和工业生产倡导生产美术要求艺术与机器相结合走艺术实用化道路二.现代派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现代派艺术取缔了艺术家以自然主义艺术形式装饰产品的传统做法,也抹去了传统手工艺在机器生产中的存在,现代派艺术的抽象化程序化操作,它能够在产品进行流水线生产的同时实现对产品的审美加工俄国构成主义运动推动了艺术与机器生产的结合弗拉基米尔塔特林是构成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者构成主义的特点:做模型把平面变成立体。
2024年设计学概论(全新版)
![2024年设计学概论(全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b1761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7.png)
判断:事物在人的心灵中所有的形式通过人的双手制作而成形,就称为设计。
戈特弗里德·桑佩尔(Gottfried Semper,1803—1879)和阿洛伊斯·李格尔
设计批评的任务便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设计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
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评。
博朗设计原则迪特·拉姆斯作为功能主义的代表,他所提出的博朗设计十项原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
读书笔记
介绍了远古时代到当代,设计是怎样演变的。
对于设计学概述的还需要看别的另一个老师的艺术设计概论扩充设计运动和各流派的发展。
对中国的描述篇幅较少,大部分内容是顺着时间线的通史,但比《工业设计史》要详细些。
这本书与清华美院主编的艺术设计概论相比,实用性更强,提供了设计师从业指南,甚至还就自由设计师要
都作了较大的改写,增设了“现代设计”、“新媒介设计”、“设计师的从业指南”等章节,在每章后增补了有
利于课程考试复习的“课后回顾”,并增补了“设计专业术语表”和“进一歩阅读书目”,内容涵盖设计学以及
学科的理论发展与历史沿革。《设计学概论(全新版)》可作为各大专院校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指定教材和
研究生考试的指定用书。也是艺术与设计理论研究者、从业人员以及爱好者必备的设计理论与批评类读物。
第一节机器革
命
第二节 19世
纪的设计
第三节现代主
义设计
1
4
第四节后现代
主义设计
2
5
课后回顾
一、机器时代的到来
二、印刷业的发展
三、现代意义的设计师
一、工业革命的产物——博览会模式
二、19世纪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改革
三、古代装饰的工业化复兴
新编设计概论知识点
![新编设计概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3ec46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8.png)
新编设计概论知识点设计概论是设计学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掌握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概论知识点的重要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设计概论。
1. 设计概论的定义设计概论是研究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设计概论可以了解设计的概念、要素、原则和发展历程等内容。
它是设计学的入门课程,为后续深入学习设计提供了基础。
2. 设计的概念设计是指为了解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
它是将主观的想法转化为客观的形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追求美学上的完美。
3. 设计的要素设计的要素包括形式、结构、功能和材料等。
形式是指设计的外观特征;结构是指设计的组织结构;功能是指设计的实际运用价值;材料是指设计所使用的材料的性质和特点。
4. 设计的原则设计的原则是指设计活动中需要遵循的准则和规范,包括统一性、协调性、重点突出性、经济性、符号性等。
遵循设计原则可以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5. 设计的分类设计可以按照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交互设计等。
每种设计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6. 设计的流程设计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需求分析是确定设计的目标和需求;方案设计是制定解决方案;实施是将方案具体实施;评估是对设计进行总结和评价。
7. 设计的发展历程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手工艺制作时期,经历了工业革命和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如今正面临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挑战。
设计发展的历程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8. 设计的意义和作用设计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产品和环境的美观性,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设计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9. 设计概论与实践设计概论是设计学的理论基础,它通过讲授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
设计概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设计的知识。
10. 设计概论的学习方法学习设计概论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
设计概论演讲稿范文
![设计概论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3417d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3.png)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充满创意与挑战的领域——设计。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接下来,我将从设计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为大家带来一场设计概论的演讲。
一、设计的定义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对某种产品、环境或服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构思和实施的过程。
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创造美好未来。
设计涉及多个领域,如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
二、设计的发展历程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诞生。
从原始社会的洞穴壁画、陶器,到古代文明的金器、雕塑,再到现代社会的工业设计、平面设计,设计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我国,设计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唐代的瓷器、宋代的丝绸、明代的家具等,都是我国设计艺术的瑰宝。
三、设计的分类设计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从设计领域来看,可以分为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从设计方法来看,可以分为传统设计、现代设计、可持续设计等;从设计目的来看,可以分为功能设计、审美设计、文化设计等。
四、设计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设计领域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1. 数字化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数字化设计成为主流,设计师可以利用各种软件进行创作,提高设计效率。
2. 可持续设计:面对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可持续设计成为设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强调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 用户体验设计: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用户体验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师需要关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设计方案。
4. 跨界融合:不同领域的设计师开始跨界合作,将各自领域的优势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独特、创新的设计作品。
五、结语设计是一门充满魅力与挑战的学科,它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还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设计概论(精选五篇)
![设计概论(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e4d12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7.png)
设计概论(精选五篇)第一篇:设计概论小皮的总结,请不要非法转载….设计概论1.设计的定义:设计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基本范畴,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反映着人的自觉意志和经验的技能。
2.设计的本质特征:1.设计是有目的、有预见性的行为。
2.设计是自觉的、合规律的活动。
3.设计对实践的指向性和指导性。
4.设计是生产为。
3.设计的评价系统:1.功能体系2.材料体系3.结构体系4.技术体系5.价值体系6.安全体系7.审美体系8.人机体系4.设计师的定义:是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是通过教育与经验,拥有设计的知识和理解力,以及设计技能与技巧,而能成功完成设计任务,并获得相应报酬的人。
5.设计师的分类:视觉传达设计师、产品设计师、环境设计师6.设计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艺术与设计的知识技能、自然与社会科学、设计能力7.设计师应具备的艺术与设计的知识技能:造型基础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及与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8.造型基础技能:手工造型、摄影摄像、电脑辅助设计9.手工造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速写、构成造型、制图与材料成型 10.构成造型: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光构成、动构成、综合构成 11.制图:机械制图、效果图12.能力与知识的区别:能力是个体完成某项活动时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们后来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属性和联系。
13.设计意识:是设计师从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本能出发而形成的对于设计对象的思考和反应;是将设计作为一种职业本能、责任感、自豪感的设计意识;是以观察力、判断力、表现力、想象力等相应的设计能力为基础的设计意识。
14.设计意识包含:创新意识、为人的意识、生态意识、功能与形式和谐发展、综合艺术观小皮的总结,请不要非法转载….15.设计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
16.设计传达设计范围: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影视设计 17.包装设计定义:是对制成品的容器以及包装的结构和外观进行的设计。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小编整理)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小编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14e43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7.png)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小编整理)第一篇:设计概论教学大纲《设计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设计概论课程编号:0631221050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必修课课程总学时:2周学分:2 面向专业:艺术设计教研室名称:视觉传达教研室一、课程说明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业设计所必须具备的重要专业设计能力之一。
《设计概论》是设计院校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设计基础知识,提高设计理论水平,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设计的历史、发生、发展,掌握有关设计的理论基础,理解设计的任务、目的以及设计与批评、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联系。
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本质,设计的目的与特征,设计的方法与程序,设计的手段、组织与管理,设计的历史与设计教育等。
要求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艺术设计。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内容为:第一章设计的发展1.现代设计之前:萌芽与源泉2.现代设计产生:酝酿与开端3.现代设计发展:继承与反思第二章设计的类型 1.视觉传达设计 2.产品设计 3.环境设计第三章设计的特征 1.设计的科技性特征 2.设计的经济性特征 3.设计的艺术特征第四章设计的创作 1.设计师的职责2.设计师的素养3.设计基础理论第五章设计的批评 1.设计的批评标准 2.设计的批评理论 3.当代设计的批评语境第六章设计的教育 1.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 2.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 3.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为:1.讲授演示。
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解释概念、原理和阐明规律。
2.小组讨论。
围绕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3.课外阅读。
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设计的发展(4课时)1.现代设计之前:萌芽与源泉2.现代设计产生:酝酿与开端3.现代设计发展:继承与反思第二章设计的类型(6课时)1.视觉传达设计 2.产品设计 3.环境设计第三章设计的特征(6课时)1.设计的科技性特征2.设计的经济性特征 3.设计的艺术特征第四章设计的创作(6课时)1.设计师的职责 2.设计师的素养 3.设计基础理论第五章设计的批评(6课时)1.设计的批评标准2.设计的批评理论 3.当代设计的批评语境第六章设计的教育(6课时)1.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 2.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 3.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四、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考核方式:阶段作业、理论考试方式成绩构成:平时成绩1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60%五、教材与参考书推荐教材:《设计概论》丁朝虹、宋眉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10年5月版参考书目:1.《设计概论》荆蕾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7年12月版2.《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1月版3.《设计概论》李立新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版第二篇:《设计概论》教学大纲《设计概论》教学大纲课程代码:5385209课程性质:学科核心课程开课单位:美术学院总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开课学期:第四学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设计概论》是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对设计史、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等相关问题作知识性介绍、理论性探索。
设计概论(微课版)课件--第7章-设计师可编辑全文
![设计概论(微课版)课件--第7章-设计师可编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bbd23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6.png)
7.2.1 创造能力
7.2.2 理解能力
在设计之前,设计师应该对设计项目有总 体认识,并从各方面获取大量信息,并在构思 设计方案之前将这些信息理解透彻。例如,美 国建筑设计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在为日本设 计饭店前,考虑到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 为确保建筑建成后不受地震影响而损坏,他充 分研究了地震的特点及规律,这使得他所设计 的饭店成为1923 年东京大地震后的幸存建筑 之一。
设计师首先需要让自己具备 正确的审美观念,然后努力 将这些审美观念融入作品中, 借助这些作品向社会传递各 种美好的观念,使社会能够 欣欣向荣。
7.3.1 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3.为全人类的利益而设计
设计师应该胸怀为全人类设计的宏大理想,而不是只考虑企业 利益或高消费水平人群的需求。特别是那些还处在贫困中的其他 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或者是老年人、小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更需要设计师设计的产品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质量。一名有担当 的设计师应该以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来关怀现实,服务社会中更多 的人,让他们的生活品质都能因自己设计的产品而提高。
主管设计师
主管设计师一般负责某一具 体设计项目,直接对总设计 师负责,理解和贯彻总设计 师的意图,组织并制定该项 目的总方案,安排和指导总
方案的实施。
设计师
设计师一般负责设计项目中 某一部分的设计工作,直接 对主管设计师负责,协助主 管设计师制定该设计项目的 整体方案、策略,组织实施
某一部分的设计 工作。
各种突发情况。
CONTENTS
7.1
设计师的演变与类型
7
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与从业指南
7.3.1 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1.为传承传统文化而设计
设计师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 设计的人文内涵,以推广本地特色或民族文化, 推动地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好的设计能够引流 社会潮流,从这个作用上看,设计师的设计取 向将直接影响人们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 光大这个责任重担,这是当代设计师神圣而又 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设计概论论文7篇
![设计概论论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3cf57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9.png)
设计概论论文设计概论论文7篇现如今,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计概论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概论论文1一、传统美术色彩体系1.1道家五色体系道家主张寡欲及淡泊无为,是黑白两色充盈的一种世界观,老子讲授的守黑知白,道家提倡的有无相生等,均是重要体现。
道家认为所有事物的发展及变化都是无与有的互相演变交替,并且是事物发展的两大极端,采用黑与白两色彩就可以表现出来。
我国的水墨绘画便深受道家的影响,追求的是简单平静的色彩,使用的是白色宣纸和黑色墨色,逐渐构成特有的水墨画境界,传统美术汲取了道家色彩观,以简单、朴素的色彩来对宁静气氛予以表达。
1.2儒家五色世界我国的哲学思想、文化精神以及传统意识形态等自成体系,对我国人民色彩观念的养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色彩作为我国传统美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十分准确的将传统美术色彩观念展现出来。
在银商时期,甲骨文便对有挂无色的四色白、黑、黄、赤的文字加以记载,而《周记冬宫考工记》则是五色的确切记载始源,主要将五色的概念提出,并且记述了色彩与对比关系、时间观、空间观的结合等。
我国的传统五色体系极大的影响了平面艺术色彩观的发展及进步,与传统儒家思想结合,间色代表着卑微,正色代表着权威与尊严,使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和宗教与色彩结合起来,色彩的运用则将严格的程式及规范呈现出来,同时,在我国民间五色体系确立了尤为深厚的情感基础,推动了民间色彩观的形成。
二、平面设计中传统美术色彩的应用2.1色彩是性格、品质及地位身份的象征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影响深远,对使用色彩也制定了尤为严格的规范及程式,自古以来我国便被称作是炎黄子孙,黄河是我国的重要象征,在五行中黄色占据正中位置,代表着中央政权及国土,是最为尊贵的,并且还代表着权势及威严。
黄色到了隋唐后便成为皇室帝王的专用色彩,平民若使用黄色便会引来杀身之祸。
设计概论 新搞1
![设计概论 新搞1](https://img.taocdn.com/s3/m/a61ce15ead02de80d4d84061.png)
1.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相互交叉,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融合,具有整体的多学科表现特征新兴艺术类学科。
2.艺术设计的含义:它是将物象的技术功能性、使用舒适性及审美装饰性有机地和谐地接合起来的设计。
3.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艺术性,包含对设计物象的造型形态特征、色彩装饰特征及材料肌理特征等方面的理解与表现。
科学性,包含对设计物象的工程结构、数据分析、理化性能、材料应用、环境测试等方面的试验与论证。
技术性,包含对设计物象的制造设备、加工工艺、质量检测、包装运输、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营运与安排。
4.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与艺术本身在历史发展中是同源而异流的。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设计是前瞻性而艺术是回顾性的。
设计是对生活的质量和现状的负责,通过设计来改变现状,来融合人与自然的矛盾;而艺术是对人的精神的安抚,缓释人与社会的精神冲撞。
5.文艺复兴:欧洲世纪史通常是指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以文艺复兴到路易王朝结束为标志。
它是肇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欧洲许多国家的新文化革命运动,资产阶级学者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6.蒸汽机的出现,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自从吉米.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后,一个新的动力—机器出现了,它除了为矿井抽水之外,还被发明家史蒂文森用来做成火车头,把运输的速度和负载量提高了上千倍;又曾经被富尔顿安装在船上,做成了轮船,是水上运输速度大增;纺织业人、冶炼业、机械制造业都大量采用蒸汽机动力。
7.青年风格:是指《青年》杂志为核心的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家们的作品。
这本杂志是1896年由乔治.希尔特创办的。
8.可持续设计:就是在生态哲学的指导下,将设计行为纳入“人—机—环境”系统,既实现社会价值又保护自然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
.9.绿色设计:是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反映了设计师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绿色设计要求设计师不能破坏生态,不能使用含农药、化肥或其它对人体有害的材料,使用不污染环境的产品,从而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已达到人类造物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概论新编引言:艺术设计是设计家有目的地进行艺术性的创造活动。
艺术设计作为一个学科的明确出现,是在西方源于现代工业革命的背景中,以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为发端的现代设计教育事业而开始的。
对于中国设计教育来讲,是以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为标志。
艺术设计是走向人类现代文明的途径。
设计形态论一.艺术设计家1.生存价值①.;②.生存需求:对于艺术家个人来说,生存意识的萌生,是自身觉悟成熟的表现。
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在论述形式对人们的本质影响时说:形式逐渐从外面向人靠近。
③.创造意识:对于美的发现和认识,是创造的文化力量,对于自然的社会的诸多只是的深入研究,是获得创造意识的重要因素。
艺术设计家获得和提高创造力,正是艺术设计的职业要求,也是从事这个职业的根本所在④.文化拓展:艺术设计是文化的职业。
一个当代的艺术设计家,更需要积极地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在转化人类共有的文化资源时,建构一种现代艺术设计的体系,即将西方人文主义和科学技术的成功,化作人类的共同财富,这种化西为中、化古为今,一级个人的积极努力,才是中华民族现代化进步的文化基础。
2.知识范围①.历史文化:作为一个艺术设计家,必须具备完善的历史文化知识,这是个人进步和事业拓展的必要条件。
—②.科学知识:科学是对自然和社会进行的理性主义的探索。
⑤.信息时代3.个人行为①.设计观念:艺术设计不同于绘画创作,也与工艺美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艺术设计的意识往往萌生于器物未出现之前,而工艺美术则是在器物出现之后的装饰。
因此,一个艺术设计家的设计观念是创造新的文明形态,是随着历史的步伐而不断进步的。
德国现代设计之父彼得。
贝伦斯坚持大工业生产方式的设计道路,成为了德国工业同盟中最早完成了功能化工业产品设计的设计家。
②.技术能力:技术能力的体现是一个艺术设计家水平的体现。
二.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是艺术设计行业中最有职业规范意义的一种设计形态。
1.基本特征①.指示标准: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指示特征标准。
②.语言明晰③.技术完善:视觉传达设计需要艺术设计家个人具有卓越的表达能力,符合技术规范的标准化(指图像借助符号化的标志,合理地强化视觉传达设计的感召力)、简洁化、风格化的要求。
2.传达理念①.导向公正②.观念合理③.$④.知识完备3.制作方法①.图像简洁:中国图像多以阴阳、内外、圆满的造型特征,圆形、方形、对称、二方连续的图案造型基础,反映中华名族的习俗中团圆吉祥的心理需求,并以自然流畅的造型手法,表现出平衡生动、圆满连绵的民族文化特征。
②.技术应用③.地域文化三.公共艺术设计1.基本特征①.和谐亲切:和谐是一个公共空间的最基本要素。
…②.安全简明③.展示空间2.合理耐用①.合理性②.导引性③.细致性3.区域影响①.明快亮丽②.隐性失误③.文化标志四.工业产品设计现代化生活是一种工业文明的社会形态。
人类的科学技术革命带来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工业革命的成功才有了新的人文主义的完善。
1.<2.基本特征①.简洁②.明确:工业设计的责任是使工业产品的功能明确,并具有自身的特点。
③.耐用:耐用包括设计人员对材料本身属性的充分掌握和理解。
耐用还包括了对材料本身物理性的尊重,是有效地“物尽其用“的理解。
3.适用功能①.功能性:重视功能的研究与设计,是工业设计的主要特点。
功能性是工业产品的属性所在。
②.安全性:安全性对于消费者个人,是建立在对工业产品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③.愉悦性:产品设计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类的生活所需。
愉悦性的出现,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文化价值的体现。
4.技术流程①.市场调研②.样品实验③.社会推广设计创意论一.图形与创意艺术设计中的图形创意是建立在视觉意识、社会心理、民族习惯的多重意义的基础上。
1.图形确定①.题材:图形的题材选择,是艺术设计创意的出发点。
·从题材出发,所形成的创意文化,是一种艺术设计家生活阅和精神的产物。
②.主题:主题是创意的灵魂,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
主题的出现是创意文化的拓展,也是艺术设计进入市场的开始。
主题是对资源的重新发掘,标志着对市场的准确定位,主题的确立,也显示着艺术设计家的心智与经验。
主题是创意的深度表现,也展示着作品的艺术境界。
③.联想:联想是创意所获得的心理上的具体感应。
联想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2.符号运用①.形象化:在图形创意中对形象的选择和表现,决定着其符号的寓意。
形象化是艺术设计家对客观世界的充分认识所形成的。
、形象化是艺术设计最主要的手段。
②.拼音化③.抽象化:艺术设计家个人的认识水平,左右着艺术表现的能力。
3.形式构成①.构图:构图是艺术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综合了艺术设计家的才华和心智。
构图是合理地运用点、线、面等元素,构成一种和谐的结构。
艺术设计作品是由视觉感、光色感、气韵感、材料感等综合形态构成的。
②.节奏:节奏是动态的张力。
③.色调·二.材料与美感艺术设计活动中物化的过程,也就是材料被文化的过程。
1.材料选择①.天然:天然指原生材料。
石器工具的广泛应用,是人类真正意义的设计发明。
石器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模仿自然的结果,从而完成对生活用品的获取。
八材指的是“珠、象、玉、石、木、金、革、羽”②.复合:设计文化中的材料大约可以分为原生材料(土、木、丝)、复合材料(青铜、钢铁、塑料、纸张)、声光材料(电、光、声、超导)三大类。
③.声光2.[3.物化意义①.转化:艺术设计实际上是一种转化的过程彼得.贝伦斯认识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必须是工业生产技术和材料工艺的紧密结合。
②.美化:美的起源是随人类出现之后而产生的。
最初美的意识,就包含着物质因素。
③.文化:文化的生成是经过萌芽阶段的培养、系统结构的完成,到精神存在的立场,是一个有序的链环。
4.视觉审美①.美感②.积淀③.距离:美感是一种距离的产物。
有距离的美感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形成一种悬念的张力,引起消费者的欲望,形成召唤人们的精神力量。
三.功能与生态<1.人体工程①.技术:人体工学的应用,构成了技术形态的原生点,为艺术设计家,尤其是工业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证。
②.生理2.人与自然①.对峙②.征服:模仿是设计发生的起源,石器和陶器是人类设计文化的开端。
③.融合3.人与人性①.仁爱②.慈悲;四.精神与道德1.造物观念①.开启:生命意识的启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1919《包豪斯宣言》: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
艺术家与工艺技师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②.物用③.朴素2.知识产权①.自尊:自尊是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
②.自律③.维权·3.道德价值①.善良②.敬畏③.大美:艺术设计和美术史同步的,艺术设计与与美术本身在历史发展中是同渊而异流的美术是回顾性的,艺术设计是前瞻性的。
设计文化论一.历史与文明人类的历史发展对于艺术设计有着促进的作用。
1.人类文明的衍生:①.地理文化:艺术设计是一种特殊人士地球空间的方法,探索人类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存在。
②.设计文化:艺术设计是人类生之俱来的形态。
人类从早期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的产生,到各种生产、生活、战争诸多器具的不断演化,都与设计的思想、制作、试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现状、设计活动的存在和源流,就成为人类文化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中国传统艺术设计①.体系:中国传统推崇太极文化的表达,这种美学原理源于《周易》。
从图形意义角度看,确定于宋代周敦颐的太极图,是中国古人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中国传统图形的法则则是太极图。
仰韶文化中的彩陶尖底瓶,尖底瓶的设计思想,首先是功能和试用,然后才是器物外形的装饰。
②.特色: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中的手工艺品,不断发展,注重社会生活的审美意义与试用结合的形式。
尤其是以民间工艺的手工生产为主的,满足普通人生活的需要和审美要求的工艺品。
3.西方艺术设计的回顾①.古代时期:古代时期的设是指古代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的设计形态和成就。
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奴隶制兴起,到公元300年左右古罗马帝国解体。
·研究西方设计文化的历史,首先应该了解西方建筑的发展过程,因为在建筑环境中,往往包含着设计与技术的双重属性。
古希腊的壁画和瓶绘,表现了这个时期最高的艺术水平,建筑是以神庙为主表达敬天崇地的自然意识。
②.文艺复兴:时间14世纪至16世纪。
巴洛克建筑、雕塑、绘画的富丽堂皇,奠定了19世纪欧洲文化艺术辉煌灿烂的格局。
西方建筑的石质结构性质,使古典社会的设计水平有了稳定坚实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家具的古典风格样式,成为了欧洲古典社会的一种象征。
③.现代设计:从20世纪初开始。
以沙利文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的建筑风格,提出“形式服从功能”。
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德国工业同盟。
西方现代设计理论是以现代建筑为起点,推崇“功能至上”的国际主义风格。
德国1919年格罗佩斯创建的包豪斯艺术学院,被认为是现代设计运动的重要象征。
1950年各国乌尔姆学院成立,延续了包豪斯的设计理念。
文丘里提倡用装饰符号,表达个人的感情。
二.科学与技术1.手工艺技术①.民生:民间手工艺技术是对主流文化的补充,是老百姓的智慧结晶,有着自发性的创造过程。
②.@③.积累④.物种:任何一种手工艺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都以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前提。
2.大机器生产①,发明:电器标志着现代文明的进程。
工业技术的发展对产品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
从大工业化以来,艺术设计的进程已有了早期工业化设计、现代主义的统一风格、后现代主义的宇宙设计、回归田园的设计、计算机技术化设计等不同时期。
工业产品的特点是适用性。
1851年英国“万国博览会”,因钢铁、玻璃结构的建筑“水晶宫”的出现,揭开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序幕。
②.反思:艺术设计的落后状态同时也制约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③.成果:1889年的埃菲尔铁塔。
1851年水晶宫。
范.德.威尔德提出“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四大发明>3.计算机应用①.软件:艺术设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决定着设计的质量。
②.网络:技术越先进,人的依赖性就越大;而人的意志力越坚定,创造性的目光就越久远。
③.交流:计算机艺术设计作品的智慧性体现,正是衡量其作品成功的标志。
三.批评与美学艺术设计批评家的成长,除了正义和良心,还应有渊博的学识以及敏锐的判断力,为艺术设计事业呐喊,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
1.美学立场①.主体:艺术设计批评的审美导引是以美学为基础,结合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对社会大众及消费者进行的文化诠释。
审美导引是批评者的理论依据~对艺术设计来说,批评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判断,而且是经济文化的鼓动行为。
作为艺术设计批评职业本身,批评家哲学的思考扩大的审美的深度,是其思想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