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5 综合实践:小小商店丨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商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参加购物实践活动是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以及进一步理解购物活动中各类数学问题的最好方式。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经验,教材设计的“小小商店”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购物过程,积累购物经验,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材安排了两次活动,一是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商品货架的场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组织学生开办“小小商店”,进行模拟的购物活动。活动分为四个部分:(1)在教室里布置好“小小商店”。商品来自于学生们自带的义卖品,价钱由学生自主确定。(2)制定购物方案。买什么,怎么买,由学生自由选择。(3)实施购物行动。选几名学生扮演营业员负责收钱和找钱,其余学生扮演顾客。(4)交流购物经过。通过对买什么,需要多少钱,所带的钱够不够,应找回多少钱或还差多少钱等实际购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整理购物经验,加深对相关数学问题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参与或接触购物活动,虽然有的家长也说平时会让孩子去商店买点什么东西,但一般情况下家长给了孩子钱买东西,孩子只会跟营业员说要买什么就直接把钱给营业员,让营业员收钱找钱,完全没有自己的购物花钱的思考过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知道买东西要付钱,并知道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支付能力和商品的价格购买商品。还要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设计思想:

教材提供的商品货架场景中是先提出了“有30元钱,买一个玩具熊猫和一个玩具娃娃够不够?”,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得解决买两样商品一共多少钱。为了让学生思维具有层次感,在这儿我先设计了让学生看清商品及价格,挑出两件喜欢的商品,让学生自己来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学生会提出可算商品的总价和两样商品相差多少钱,知道价格中经常涉及到“便宜”“贵”,理解其意思。再引入有30元钱,买两样商品够不够的问题,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解决方法了。再接着加深问题的难度,提出“50元钱可以买货架上的哪些商品?”解决这个问题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有序思维:

1、50元正好买的商品。

2、小于50元能买的商品。而所买的商品还有不同和相同,有只能买两件还是三件甚至更多。这里重点培养了学生如何有序地思考和整理问题。为了让学生们更有序更有效地开展购物活动,因此课前先把学生们的义卖品整理好,事先在教室的后面布置好“小小商店”,课前领着学生整齐得排好队伍参观,让学生们心中有个数,在购物活动中不至于盲目购物。在购物活动中引导学生文明购物,并能针对自己的购物情况通过填写表格作一个了解与反馈。教学目标:

1、通过亲身参与购物活动,在取钱、换钱、找钱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商品的价格,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知道买东西要付钱,并能知道要各具自己的需要、支付能力和物品的价格来购买商品。

3、进一步了解人民币的实际价值,丰富对于购物活动相关的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懂得购物中的一般文明礼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买东西要付钱,并知道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支付能力和物品的价格来购买商品。

难点: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

1、事先向学生、家长宣传义卖,每人需要准备至少2件已经不用的小商品、购物零钱,义卖货款的处理打算。

2、收齐义卖品后整理成四类““玩具总动员”、“咪咪文具”、“书籍大世界”、“生活小帮手”。在教室里课前布置好商品柜台,带领学生有序参观浏览一遍。

3、制作好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商店情境。

小朋友,今天一个小商品店推出了我们小朋友十分喜欢的商品,想不想去看一看?(课件出示小小商店场景:小商品货架和商品、价格:地球仪、玩具娃娃、铅笔、文具盒、书包、新华字典等。)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揭题:小小商店)要想买到你喜欢的东西,就需要带什么呀?

2、揭示活动主题。

谈话:小朋友已经学习了“元、角、分”,认识了人民币,到小小商店就要知道怎样用人民币购物。大家能不能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顾客和售货员,在小小商店里购买你想买的商品,好不好?

二、观察商品,提出问题。

1、观察商品及价格。

谈话:这里有这么多商品,让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摆放的,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

老师指商品,学生一起说出商品的名称和价格。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商店场景的出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观察商品的摆放中了解到商店里物品摆放有归类,是因为这样便于顾客购物的道理。从认清商品名称到价格了解一般购物的过程首先就是熟悉要买的商品,积累初步的购物经验。】

2、提出并解决问题。

提问:小明喜欢上了货架的这两样商品,(课件点击书包和成语词典)你能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1)买一本成语词典和一个书包一共多少元?

指名列式计算。师板书:10+35=45(元)

(2)买一本成语词典比买一个书包便宜多少元?

指名列式计算,师板书:35-10=25(元)

(3)买一个书包比买一本成语词典贵多少元?

指名说说是什么意思,明白跟(2)是一个意思,再列式计算。

(4)可是小明带的都是10元的人民币,他要买这两样商品大约要付()张10元。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问题出发提出并解决问题,弄清一般购物中会涉及的常用语,如“便宜”“贵”,理解它们的意思便于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已有知识懂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就是求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少多少,是意思相同的两种不同表述。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怎样付几张10元,知道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