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20161205
高中化学全程学习方略配套课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鲁科版必修)
![高中化学全程学习方略配套课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鲁科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f105e75658fb770bf78a55b8.png)
课
基
前
础
新 知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两点:
自 主
初
演
探
练
课
课
堂
后
互
巩
动
固
探
作
究
业
易
思
错
维
案
实
例
验
警
探
示
究
课
基
前
础
新 知
【自主解答】选D。把H2SO4溶液滴加到Na2CO3溶液中,先
自 主
初
演
探 生成NaHCO3,然后才生成CO2,把Na2CO3溶液滴加到H2SO4溶 练
液中,直接生成CO2,所以当H+的物质的量小于CO32-的物
实 验
警
探
示 所以C错,D对。
究
课 3.(双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基
前
础
新 知
A.水合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空气中失去结晶水是物理变化
自 主
初
演
探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溶于水
练
C.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溶解度小
课
课
堂 互
D.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
后 巩
动
探 【解析】选B、D。A中Na2CO3·10H2O失去结晶水变成碳酸
基
前 新
装置序号)_____。
础 自
知 初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
主 演
探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
课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填选项序号)_____;
课
第一节 第二课时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第一节 第二课时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6e850557be1e650e52ea999b.png)
我们使用的自来水中往往含有碳酸氢钙,因此水壶、输送热 水的管道内壁常常积有水垢。由此你推断出水垢中一定含有哪种 物质?它是怎样形成的?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Ca(HCO3)2 == CaCO3↓ + CO2↑+ H2O
Mg(HCO3)2== MgCO3↓ + CO2↑+ H2O
自然界中有许多奇观,其中溶洞景观就是一绝,溶 洞里的石笋、石柱,千奇百怪,引人入胜。你是否想过, 坚硬的石头是如何形成造型奇特的石柱、石笋的呢?
一、自然界中的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转化示意图
火 山
喷发
CO2有 哪些 形式 进入 大气 中?
草木燃料 化石燃料
燃烧
燃烧
大 气 中 的 二 氧 化 碳
Mg + CO2 == MgO + C ⑤:
高温
点燃
指出上述氧化还原 反应中的氧化剂和 还原剂?
3、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间的转化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化合 物氰酸铵(NH4CNO)合成出有机化合物----尿素[CO(NH2)2],由此突破了无机化合 物和有机化合物的界限。
4、活动探究
水垢的形成
产生MgCO3在水溶液中长时间加热,会发生下面的反应:
MgCO3 + H2O==Mg(OH)2 + CO2↑
三、Na2CO3和NaHCO3间的转化
1、Na2CO3转变成NaHCO3 Na2CO3 + CO2 + H2O === 2NaHCO3
2、NaHCO3转变成Na2CO3
① 2NaHCO3===Na2CO3 + CO2↑+ H2O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课件2 鲁科版必修1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课件2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97e4b1b240c844769eaeee1.png)
第1节 碳的多样性 第2课时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精选ppt
1
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 转化
• 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 2.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 高炉炼铁
• 木炭燃烧
• 水垢的形成
• 无机物和有机物间的转化
•
精选ppt
2
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大气中光合的作二用氧化碳
绿色植物
火山 喷发
呼吸
森林草原 燃烧
光合作用 呼吸排泄
海洋 动物
化石燃料 燃烧
风化溶解
岩石
动植物遗体演变
精选ppt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精选ppt
4
溶洞中的 石花、石笋、钟乳
【活动·探究】 模拟“溶洞的形成”
实验方案及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澄清石灰水
持续通入CO2
开始出现白色沉淀 CO2过量时沉淀溶解
(9) (8)
Na2CO3
(12)
(13) NaHCO3
(3)
(4) (5) (7)
(11)
(6)
CO
注:不能重复
CaCO3
(14) (15)
(16) Ca(HCO3)2
精选ppt
9
高温
原理:Fe2O3+3CO==2Fe+3CO2
精选ppt
6
2、木炭燃烧
碳“三角”
C
CO
CO2
精选ppt
7
本节小结
•1、碳单质—同素异形体概 最念常及见的其碳单性质质有:金刚石、石墨、C60
2、 Na2CO3 和NaHCO3
高中化学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高中化学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72bf548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3.png)
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
实验室制法
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 应制取CO2,反应方程式为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性质实验
将制得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证明CO2能与 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 水。
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生活中的应用
小。
化学性质
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能与酸反 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水溶 液呈弱碱性,受热易分解生成碳
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用途
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 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碳酸氢钠 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发酵粉的主要
成分,也用于制灭火器等。
碳酸钙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
01
02
03
实验室制法
通过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 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制得 碳酸钙沉淀。
石墨
C60
又称富勒烯,具有独特的球形结构和 电子性质,在超导、光电子学等领域 有潜在应用。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润滑性和耐高温 性,被大量用于电极、润滑剂和高温 炉具等领域。
C60等新型碳单质的性质
C60分子由60个碳原 子组成,形似足球, 具有高度的对称性和 稳定性。
C60在超导领域具有 潜在应用价值,可用 于制造高温超导材料 。
• 转化关系:甲烷可通过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得 到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等卤代烃。
甲烷、乙烯等烃类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关系
1 2
物理性质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
3
转化关系
乙烯可与卤素单质、氢气、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生成卤代烃、乙烷、乙醇等;也可发生加聚反应 生成聚乙烯。
2015-2016学高中化学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探究导学课型)课件 鲁科版必修1
![2015-2016学高中化学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探究导学课型)课件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012fb08c281e53a5802ff5c.png)
1.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2.能从原理上解释钟乳石、溶洞的形成,能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高炉炼铁、木炭燃烧过程中的相关反应。 3.了解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碳酸正盐、碳酸酸式盐的性质 及转化关系。 4.通过了解CO2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增强环保意识。
1.CO与CO2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C与CO、CO2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Ca(OH)2与CaCO3、 Ca(HCO3)2之间的相互转化。
济”原则。
二、碳和碳的氧化物
高炉炼铁
1.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和焦炭,其中焦炭所起的作用有
哪些? 【思路分析】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利用还原剂在高温下将铁矿石
还原为单质铁的过程,焦炭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
成还原剂一氧化碳。
提示:(1)提供热能: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 出大量的热:C+O2 ==== CO2 (2)生成还原剂:二氧化碳再与碳反应生成还原剂一氧化碳:
2.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 的是( ) 沉淀法 显色法 气体法
检验方法
含义
反应中有沉淀产 反应中有颜色 生或溶解 变化
反应有气体产生
A.CO32-——沉淀法
C.SO42-——气体法
B.Cl-——沉淀法
D.OH-——显色法
【解析】选C。SO42-的检验通常是利用与Ba2+生成不溶于硝酸的 BaSO4沉淀,即沉淀法,因此C项错误。
高温 C+CO2 ==== 2CO △
然后利用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单质铁:
△ 3CO+Fe2O3 ==== 3CO2+2Fe
2.如何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气体? 【思路分析】CO有还原性而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因此可以利 用氧化铁或者氧化铜除去CO。
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60e9b66a650e52ea54189818.png)
第2课时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过程2.实验探究——溶洞的形成原理(1)CO 2属于温室气体,大气中CO 2含量多时会造成温室效应。
(2)少量CO 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 3,足量CO 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HCO 3)2。
(3)碳酸的正盐与CO 2、H 2O 反应生成酸式盐。
(4)稳定性:Na 2CO 3>CaCO 3>NaHCO 3[或Ca(HCO 3)2]>H 2CO 3。
二、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高炉炼铁原理高炉炼铁过程是将铁矿石还原成金属铁的过程,原料是 和 (主要成分是Fe 2O 3),但实际上起还原作用的主要是 。
按下列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还原剂CO 的产生① ; ② 。
(2)CO 还原氧化铁,生成铁 3Fe 2O 3+CO=====高温2Fe 3O 4+CO 2② ③ 2.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有的属于单质、氧化物和盐之间的转化,有的属于盐与盐、氧化物与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其转化关系为 具体转化的过程如图: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我们使用的自来水中往往含有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因此水壶、传送热水的管道内壁常常积有水垢。
由此你推测水垢中一定含有哪种物质?它是怎样形成的?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成分: 、Mg(OH)2。
(2)形成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
②Mg(HCO 3)2=====△MgCO 3↓+H 2O +CO 2↑, MgCO 3+H 2O =====△Mg(OH)2+CO 2↑。
4.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间也可转化。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化合物氰酸铵(NH 4CNO)首次合成了有机化合物 ,开创了以含碳无机化合物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先河。
[必记结论](1)C 、CO 一般表现还原性,CO 2只有氧化性。
(2)CO 2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水。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完整ppt课件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7207cacfc789eb162dc856.png)
人类生产、 生活中的转化
溶洞的形成
植物的 光合作用
高炉炼铁
木炭的燃烧
精选ppt课件2021
14
课堂练习
1、关于温室效应,有下列说法:①温室效应有利也有弊;②
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大气层中臭氧层受到破坏引起的;③温室效
应的加剧主要是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的;④发展
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可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
过程与方法
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 学思维方法。
精选ppt课件2021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 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 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 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
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
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
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
剧;⑤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
生存;⑥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所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可以
消除温室效应。其中正确的是(C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精选ppt课件2021
15
2、向一定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澄清溶液中通入过量
的CO2气体,最后有沉淀生成的是( B )。
A.Ca(OH)2
B.Na2CO3
C.CaCl2
D.Ca(ClO)2
精选ppt课件2021
16
谢谢大家!
欢迎批评指正!
精选ppt课件2021
17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精选ppt课件2021
18
8
活动探究 模拟“溶洞”的形成
开始出现白色 Ca2+ + 2OH- + CO2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三章第1节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三章第1节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078d4966fe4733687e21aab9.png)
综合推断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O2、HCl、 NH3及水蒸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下列 物质时会发生括号中所说明的现象:①澄清的石灰水(无浑 浊现象);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③浓硫酸(无明显 现象);④灼热的氧化铜(变红);⑤无水硫酸铜(变蓝)。对 该混合气体成分的正确判断是( ) A.一定没有CO2,肯定有CO和H2
解析:解答本题可借用“相似类推法”,以旧知识迁 移应用于题给信息。解题思路为:由碳酸钙、碳酸镁在高 温时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事实可推知:碳酸 锌在高温时也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气体;由碳与 氧化铜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事实可推知:碳 在高温时也能将赤铜(Cu2O)中的铜和氧化锌中的锌置换出来, 本身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由此可知答案。
变式训练 2.常温下,将一定体积的CO2通入V L NaOH溶液中, 已知NaOH完全反应,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 石灰水,得到a g沉淀,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CaCl2 溶液,得到b g沉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参加反应的CO2体积为0.224a L B.由上述数据不能确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若a=b,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只有 Na2CO3 D.b可能等于a、小于a或大于a
变式训练 3.按下图示装置持续通人气体X,并在管口P处点燃, 实验结果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Y可能是( )
A.H2和NaHCO3B.CO和Na2CO3 C.CO和CuO D.H2和Fe2O3
解析:由题意可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 明有CO2生成,并且X气体或X与Y加热后生成的气 体能够燃烧,符合条件的有A、C。 答案:AC
(3)碳酸钙 碳酸氢钙
HC 3)2=====CaCO3↓+CO2↑+H2O Ca(CHO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043e981633687e21af45a9c6.png)
CO2
人工降雨
小二黑俩不团结,高温夺宝很激烈。 一个得宝逃跑了,一个失宝在流血(却得铜)。 讨论: ①小二黑指我们学过的哪两种物质? ②夺宝中的“宝”是什么? ③请写出谜语中的反应。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上面反应生成的固体放入水中) 要留清白在人间。(上述反应后的溶液粉刷墙壁) 这首写于青年时代的《石灰吟》成为诗人一生的写照。 诗人用什么化合物比喻自己坚韧不拔的的毅力和高尚的情操?第 一句诗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后三句呢?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后三 句的变化?
小女儿小女儿小女儿小女儿大女儿大女儿大女儿大女儿cocococococo22coco22cccc有毒有毒有毒有毒人工降雨人工降雨coco22小二黑俩不团结高温夺宝很激烈
两个伟大的理想:一是为人类 燃烧,二是为人类冶炼金属。
小女儿 CO
有毒
可燃性、 还原性
碳父 C
大女儿 CO2
”温室效应“。
父女夺宝:父亲在煤炉的大火中夺走了大女儿的一个氧原
现有A~E五种常见物质,其中B是石灰石
的主要成分,D是固体单质,C、D、E都含有同
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写出:
(1)物质的化学式B ,D
。
(2)反应E→C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C→B的化学方程式
。பைடு நூலகம்
CaCO3
C
CO2 CO
结合第六单元,根据诗意回答问题:诗暗指什么实验, 反应现象是什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女儿 CO
评一评妹 姐妹 姐CO的2的功功过过是是非非。。
大女儿 CO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3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3](https://img.taocdn.com/s3/m/c729a66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6.png)
分析: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但海洋中的水可溶 解一部分CO2气体,自然界中同时存在产生CO2和消耗 CO2的过程,正常条件下CO2“收支平衡”,自然界中的 CO2就会保持不变,否则就会产生温室效应;Ca(HCO3)2 不稳定,其溶液加热会分解,而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在溶液中不分解。 答案:(1)(2)(3)(5)
[例2] 某固体物质A受热分解,生成B、C、D三种物 质。B是一种钾盐,向B的水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产 生白色沉淀E;E溶于盐酸放出无色无味气体D;将D通入 澄清石灰水中,先出现浑浊现象,然后又变澄清;C在常 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
(1)写出A、B、E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炉炼铁过程中焦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①燃烧提供能量 ②与O2反应生成还原剂CO。
1.CO2与碱反应的原理 CO2为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与碱反应时产物与二者的相对量有关,当碱足量 时生成碳酸盐,当CO2足量时,生成碳酸氢盐。如与 NaOH溶液反应: (1)CO2不足时:CO2+2NaOH===Na2CO3+H2O; (2)CO2足量时:CO2+NaOH===NaHCO3。
溶洞的形成: CaCO3+CO2+H2O===Ca(HCO3)2 。 △
钟乳石的形成:Ca(HCO3)2=====CaCO3↓+H2O+CO2↑ 。
二、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高炉炼铁 (1)原料: 焦炭 和 铁矿石 。
高温 (2)铁矿石被还原:3CO+Fe2O3=====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20161205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20161205](https://img.taocdn.com/s3/m/d9a8793dcfc789eb172dc8c5.png)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201612051.组成中都含有某种元素的X、Y、Z三种物质,彼此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X是单质,X和Y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反应生成Z。
则X可能是___________;Y是__________;Z是___________。
2.(2009•福州)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______。
(填标号)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同学对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建构了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括号内一种含有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2)转化关系图中由H2CO3→CO2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3)CO2常用于灭火,但镁着火不能用 CO2灭火,原因是它们能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氧化物和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中A为一种混合气体,经分析已知只含两种元素,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1)写出下列标号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元素形成的物质的种类是最多的,故对碳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_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我国古代的一些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所...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所...](https://img.taocdn.com/s3/m/848cae2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b.png)
1.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这步转化发⽣的⼀定是化合反应
B.②这步转化发⽣的⼀定是复分解反应
C.③这步转化发⽣的⼀定不是复分解反应
D.④这步转化发⽣的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各种物质的转换过程和各个反应类型的特征进⾏分析.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成⼀种化合物的反应;分解反应⼀种化合物反应⽣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种单质与⼀种化合物反应,⽣成另⼀种单质与另⼀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解:A、碳和氧化铜反应⽣成铜和⼆氧化碳,该反应由⼀种单质与⼀种化合物反应⽣成另⼀种单质和另⼀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概念,属于置换反应;
故A错误;
B、⼆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成碳酸钠和⽔,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是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成氯化钙、⽔和⼆氧化碳,是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反应类型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反应类型特征的把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20161205
1.组成中都含有某种元素的X、Y、Z三种物质,彼此间的转化关系如
下图所示:已知X是单质,X和Y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反应生成Z。
则X可能是___________;Y是__________;Z是___________。
2.(2009•福州)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______。
(填标号)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同学对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建构了
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括号内一种含有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
(2)转化关系图中由H2CO3→CO2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3)CO2常用于灭火,但镁着火不能用 CO2灭火,原因是它们能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氧化物和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中A为一种混合气体,经分析已知只含两种元素,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
(1)写出下列标号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元素形成的物质的种类是最多的,故对碳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_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我国古代的一些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曾用四朵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进行了如图的实验,让我们体验了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2在人类生活、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若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的CO,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