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物流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流通产业结构
批发业和零售业的比例是1比3。5(商店数)①企业规模的细小性②非现代经营方式的细小商店占零售业的多数。据91年的统计,包括2名店员在内的小商店占零售店商店总数的53。2%。
③零售业店铺密,但劳动生产率并不低(虽然流通业水平低)。即流通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一定同步。
④综合商社的作用
但综合商社并不一定都是以涉外为基础的。据统计,综合商社的业务大多是以国内企业为依托的。90年九大商社国内营业额占43%,进口占18%,出口占12%,三国间贸易占27%。
如钢材的流通,10%通过钢厂直接销售给用户,55%通过综合商社销售,35%通过专门商社进行销售。
⑤批发层次多
原因是零售业的细小性。批发业交易额是零售业的4倍,这一比例是欧美国家的两倍。
2、日本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和流通渠道
生产企业在流通领域大量投资,采用垂直统合或流通系列化战略控制流通。战前,企业专心生产,销售由批发商进行。战后,企业规模的扩大及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体制的产生,使生产企业尽可能地控制流通。最先采取控制流通的企业是资生堂,进而是家电和汽车。下请方式,回扣制,重视长期交易。
3、新兴零售业的成长
流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增长作用越来越重要。
50年代日本批零人口占就业人口的11。1%,到了90年代,已占到22。4%,特别是60年代的流通革命,推动了流通产业的发展。当时,对流通革命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改革流通渠道,另一种是改革零售业。出现了超级市场和连锁店。
4、日本的流通政策
政策有两种,一种是完善市场法规,另一种是通过振兴产业推动进步。如大店法
5、经验①工业生产与流通产业发展步调并不一致。流通产业相对工业来说初期投资小,易吸收劳动力。
②综合商社作用不可低估。
③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流通必然会促使厂商积极参与现代市场流通。
④产业政策的作用。第二节日本的物流业
一、日本物流业的历史
六十年代,随着流通革命的出现,以大型超级市场为首的零售业,要适应当时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要求,提出取消中间环节,建立自己的流通渠道。同时,物的流通(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应运而生,使物流部门在流通中的地位得以巩固。这是因为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商都无法取代物流部门。
八十年代以后,与美国一样开始重视采购物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但出现的时间不同,而且有区别。美国与日本物流的区别在于美国以消费者为中心,物流是这一中心的保障系统;而日本更多强调的是通过物流——这一流通领域获取更多的利润。
二、政府政策的引导
在日本,每个公司除了配备自用物流设施之外,还根据“流通业务市街道整备法”配置大规模的物流据点。
“流通业务市街道整备法”是日本政府在1966年制定的,他的目的是通过使集中在大城市中心的流通设施向已经整备好的外围地区集中搬迁,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机能以及使道路交通流畅,维持和提高城市的机能。根据这一法律,目前已在22城市中建设了24个业务团地。运作的程序如下:通产省、运输省、农林水产省、建设省以及经济企画厅的5位主管大臣对有关流通业
务的城市进行设施配备,制定全国通用的具体政策,并且决定对象城市。
在每个对象城市,都道府县的知事等作为城市规划,制定流通业务地区的数量、位置、规模、机能、设施的种类等基本方针。
地方的公共团体、建设团体等根据城市规划进行流通业务团地的土地建设及团地内的公共设施、公益设施等的配备工作。
(一)产业再造计划
为了推动物流业的发展日本政府近几年连续出台了若干政策鼓励物流业的发展。
一是96年公布的产业再造计划。为了防止企业的空洞化,日本政府突出了一系列政策强化经济。其中在再造计划中,提出了四个发展方向,他们是:
1、国际物流基地的建设和其机能的现代化
2、区域物流结构的改革
3、城市内部物流的效率化
4、物流系统的信息化
(二)综合物流施策大纲
1997年和2001年又分别推出了物流施策大纲和新物流施策大纲,其具体内容为:
1、综合物流施策大纲
1997年4月4日,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该大纲是根据1996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决定的《经济构造的变革和创造规划》中有关“物流改革在经济构造中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到平成13年(2001年)为止既要达到物流成本的效率化,又要实现不亚于国际水准的物流服务,为此各相关机关要联合起来共同推进物流政策和措施的制定”这一指示而制定的。这个大纲是日本物流现代化、纵深化发展的指针,对于日本物流管理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
2、新物流施策大纲
2000年7月,由于日本国内及国际局势发生了变化,同时为了检验97年制定的大纲实施以来的成果,日本政府又出台了《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在97年制定的大纲中,提出了三个目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即
第一、亚太地区方便并且充满魅力的物流服务
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放宽规制,简化贸易手续,利用标准化、信息化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等。同时为了适应国际化的进展,进一步在软硬件方面交易改善。
第二、实现对产业竞争不构成阻碍的物流成本
日本的物流费用逐年降低,与美国相比已不分高低,但在与港口相关的费用上,与亚洲国家的某些港口相比,费用还处在高水平,以不利于日本参与国际竞争。
第三、减轻环境负担
为了使城市交通更加顺畅,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减少交通事故。
新大纲的要点为第一为了实现建设日本新的物流系统的目标,到2005年要实现以下目标:
构筑包括物流成本在内的具有国际竞争了的物流市场建设低环境负荷的物流体系为循环型社会做出贡献第二政策推进的角度有:各主体承担各自的作用;构筑公平竞争的物流服务市场;物流重点设施的建设和现存设施的合理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在新的大纲中明确了以下三个方向:
(1)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及高效地物流系统
①构筑高效的物流系统促进企业共同化、信息化的发展,推动规制改革、简化行政手续。
推进标准托盘运输的单元化。
在区域间物流中,推动建设使消费者在卡车、海运、铁路各种运输方式的自由竞争中,可以自由选择运输手段的交通体系。
在城市内部的物流中,推进TDM(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实施。
②强化国际物流结点的功能
进一步加强对连接国际物流结点的接口道路、海上高速网络及干线道路网络的建设。推进港口24小时营业制,进出口货物手续的电子化、一站式服务等,大幅度改善国际港口物流的效率。
(2)构筑解决社会课题的物流系统①地球温暖化问题的对应。促进卡车运输效率的提高,推动运输方式的转化。
②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对应。强化排出尾气的限制,开发和普及低公害车辆,建设环状道路增加交通容量,利用TDM政策使城市交通更加通畅。
③为了实现循环型社会,构筑静脉物流系统。
④物流安全问题的对应
(3)构筑支撑国民生活的物流系统①在物流规制放宽后,确保能够提供安定的物流服务和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受损害②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与物流的衔接③构筑安定的物流系统
三、日本物流的特点
1、多品种、少批量、高频率的物流系统
2、系列化、相互依存关系统筹型:制造商向消费者直接销售。
自主型:各制造、批发、零售商自主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