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有感
因人而异的留心法—读南怀瑾《历史的经验》有感
[原创]因人而异的留心法—读南怀瑾《历史的经验》有感 (入选推荐日志,加10币)在《金牌店长训练-团队管理》课程中,我多次谈到了团队的激励问题,也就是靠什么留住员工的心。
举得最多的一个例子就是唐僧靠什么来管孙悟空,武功高强火眼金睛行动迅速的孙悟空为什么能够一心一意不离不弃,一路上披荆斩棘除妖惩恶,历经磨难护送唐长老最终取得真经。
这个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答一、是唐僧的愿景-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感召了孙猴子,这个叫做文化留人;答二、孙大圣在五指山下压了五百年,经观音点化是唐僧救他脱离苦海,并在取经途中为猴子做了件虎袍,猴子大受感动,而报知遇之恩,这个叫做情感留人;答三、观音给了唐僧一件法宝紧箍咒,只要猴子不听话,唐僧就可以念金箍咒,这个叫做制度留人。
“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轻松人,文化管人留住人。
”到底文化管人是不是留人的最高境界,这个还是要因人而异的。
近日在读南怀瑾先生的《历史的经验》一书,读罢大呼过瘾,其中特别涉及到一些领导者管理学的内容,更是精辟实用一针见血,大有启发。
为政在人,首在得其心;如何得其心?则因人而异也。
刘备之得诸葛,动之以义也。
曹操之得庞德,养之以恩也。
齐桓得管仲,示之以礼也。
魏文侯得吴起,利之以禄也。
高祖之用韩信,饵之以爵也。
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
”早在三千年前,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尽人皆知,任何将人的问题简单化都是不可取的,所以将人分为几种性格然后归类总结,以为采取怎样的技巧就可以领导好这些人,其实还是有待商榷,有很多的细分工作要做。
管理的问题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因人而异,对不同的人需要有不同的留人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得其心。
在因人而异留人的基础上,仍然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可以帮到我们:原则一、与下属同甘共苦古时候,有一位将领,别人送给他一坛好酒。
因为一坛酒没办法让全军所有人都能尝到,所以这位将军就把酒倒进了河里,然后与士兵一起共饮河水。
一瓶酒怎么可能让一条河都有酒味呢?但是士兵们都因为主帅不私自独饮一坛酒,而大受感动,都愿意为他拼命。
读《南怀瑾大师的人生智慧》有感
读《南怀瑾大师的人生智慧》有感读《南怀瑾大师的人生智慧》有感提要:对人对事不能太苛刻”大家都知道古语告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但这份明镜之心宽容之腹又谈何容易?成长中吃亏更多建筑学堂品味“人生智慧”——读《南怀瑾大师的人生智慧》有感喜欢书,却没能时常与书为伴只寻理由道是:没时间,但闲暇时又想着能手捧一卷于清净处尽情畅游其中享受读书那份特有的酣畅淋漓之感。
但是与友交谈惭愧自己并未记清某位作者的所有著作并未欣赏了大家说的所有精华读本,遗憾自己看书有点太随心随缘……恰逢读书月,本来是小有压力的阅读,本来是“望文生义”的选读《南怀瑾大师的人生智慧》想给大脑充些精神食粮,没想到翻开后再次体验了一把爱不释手的浓郁书香之快!本书上下总共涵盖了五十七项人生哲言,虽不敢苟同所有,但绝大部分确实给自己不少的人生启示,也让自己更加坚定了某些看似傻瓜的做人处事原则。
就着自己的认识及比较推崇喜欢的几点,一起分享一下:“别让理想成为空想”作为青年人的我们,少了一分少年的稚气与幻想,多的是知识武装的大脑与搏击长空打拼属于自己天下的蓝图和勇气。
但理想是照亮现实与改造现实的火炬,现实则是塑造理想并实现理想的根基。
谁人不曾有远大的理想,但真的由我们自己来操纵命运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实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呢?对许多人来说,理想不过是空想。
面对着怀抱理想却又不一定怀抱着足够勇气的青年朋友,用爱默生的话共勉一下:当一个人年轻时,谁没有空想过?谁没有幻想过?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标志。
但是,我的青年朋友们,请记住,人总归是要长大的。
天地如此广阔,世界如此美好,等待你们的不仅仅是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双脚踏实地的脚!“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很高兴能在书中遇到这句话,高兴自己坚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得到认可。
虽然当下无论是经济还是知识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推己及人的原则与之也并非水火难容。
名利荣誉是重要,在当今的社会也越来越受关注,但是作为有感知有思想的人类,是否心安是否开心舒心怕也是影响不小的一方面。
南怀瑾读后感
南怀瑾读后感
首先,南怀瑾在书中对人生的思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认为
人生是一场修行,每个人都应该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地修炼自己,
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他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呼吁人们要
珍惜时间,努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
生的意义不在于名利的得失,而在于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得到真正的
满足和安宁。
其次,南怀瑾对情感的思考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认为情感
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且情感的丰富和深刻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深刻地阐述了情感的重要性,以及如
何在情感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这让我明白了,人生中最重要
的不是物质的丰富,而是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只有在情感的交流和
沟通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最后,南怀瑾对人性的思考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认为人性
是复杂而多变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且每个人都有
改变自己的可能。
他呼吁人们要善待他人,要宽容他人的过错,要
在人性的复杂中找到真正的美好。
这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改变
自己的可能,只要我们能够善待他人,宽容他人的过错,我们就能
在人性的复杂中找到真正的美好。
总之,南怀瑾的《南怀瑾读后感》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悟。
他对人生、情感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我相信,这本书不仅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对其他读者也会有很大的启发和感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得到启发和感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
南怀瑾读后感
南怀瑾读后感南怀瑾,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国现代文化大师,他的著作《南怀瑾文集》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阅读了南怀瑾的作品之后,我深受启发,产生了很多感悟和思考。
南怀瑾的作品中充满着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文字简洁而不简单,言简意赅,让人在阅读中不禁陶醉其中。
他的作品给我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让我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南怀瑾的作品中,他对于人生、命运、道德等问题的思考,让我深受触动。
他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对待生活更加积极向上。
在南怀瑾的作品中,他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他的作品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赞美与弘扬,让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
南怀瑾的作品中,他对于人性的洞察也令人钦佩。
他对于人性的深刻剖析,让我对于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让我更加理解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南怀瑾的作品给予我很多启发,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心灵上的滋养。
他的文字简洁而不简单,言简意赅,让我在阅读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加得到了心灵上的震撼。
通过阅读南怀瑾的作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让我对于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南怀瑾的作品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心灵上的滋养,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对待生活更加积极向上。
南怀瑾的作品给予我很多启发,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心灵上的滋养。
他的文字简洁而不简单,言简意赅,让我在阅读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加得到了心灵上的震撼。
南怀瑾的作品让我对于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南怀瑾先生的人生智慧》读后感
《南怀瑾先生的人生智慧》读后感南怀瑾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名人和智慧学者,他的人生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并研究了他的著作《南怀瑾先生的人生智慧》后,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这本书以一种独特且富有思考的方式,呈现了南怀瑾先生的人生智慧。
他从人生的不同角度出发,探究了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如何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我被他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力所深深吸引。
南怀瑾先生在书中提到了关于学习和知识的观点。
他认为,知识应该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表面的成就和功利。
他鼓励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知识,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这样的观点深深触动了我,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学习的态度。
此外,南怀瑾先生的书中还强调了个体的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
他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心的平静是人生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洞察力,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和世界。
通过读这本书,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尝试通过冥想和静观来实现内在的平静。
南怀瑾先生的智慧还体现在他对人际关系和人性的思考上。
他强调了善待他人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保持真诚和善良。
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深入剖析了人性的复杂性,并提供了实际的建议来改善人际关系。
这让我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以及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此外,南怀瑾先生还在书中讨论了生死观和人生的终极命题。
他认为,人生应该被看作是一段旅程,通过面对死亡,人们才能更好地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短暂。
他鼓励人们以一种理性和淡定的态度面对死亡,并在生命的有限时间里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事物。
这样的思想触动了我对生命的思考,使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明确自己追求的方向。
总的来说,《南怀瑾先生的人生智慧》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多的启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理解到人生智慧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生命和世界的思索。
我将秉持南怀瑾先生的智慧观点,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实现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
历史的经验读后感
历史的经验读后感-读后感大全《历史的经验》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著。
这本书在南怀瑾先生的著作中流传最广,影响面最大。
读史使人明智(培根),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
人是历史的人,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我们人生的最好教材。
本书告诉我们,读历史关键不在于"学"和"知",而在于"行"和"事"。
南怀瑾先生认为,历史就是经验,是对人和事经验的记录。
我们学习历史,在历史中寻找教训,学习古人做人处事的经验,作为自己的参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而怎样"洞明世事"和"练达人情"?一是从生活中积累自身的经验,二是从旁人的经历中吸取经验,三是从历史、从古人的经历中领悟经验。
书中讲到谋略,中国古代文化又称为纵横之术、长短之术、勾距之术。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领导的哲学和艺术。
历史故事告诉我们,要实施仁义爱人,也还要知道自己的本分,超过这个本分,即使做的是好事,也未必会得到好的结果。
什么是本分?做领袖的,做父母的,做儿女的,上下长幼,贵贱亲疏之间,都要守本分,恰到好处。
贫穷了,穿衣服就穿的朴素,就是穷人的样子,不可摆阔;有钱的人也不必装穷。
合于本分的爱人,才是真正的仁慈;合于本分的施舍才是真正的仗义;合于本分的思考才是真正的智慧;合于本分的行动才是真正的得体;合于本分的言语才是真正的信用。
总而言之,做人做事要晓得自己的本分,要晓得适可而止,这才算成熟了,否则就是幼稚。
人必须靠修养提高自己。
人虽然先天的禀赋和性格各不相同,但都有着相同的欲望,那就是让自己过得舒服安逸。
人人都想吃好的、穿好的、富贵享受。
相反,能安贫乐道,守住清贫,保持高尚情操,这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他与人的本性相违背。
人性并非生来如此善良,只有在后天不断用礼仪教化约束它、改造它,对自己的欲望有所节制,才能达到较高的道德水准。
"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这两句话是说教育并不是要否定欲望,而是要使人学会如何设法不放纵自己的欲望。
欲望无限,资源有限,人不受限就会毁灭,一些贪官的下场还不可悲吗?人不可满,人得意到极点就会很危险。
读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有感
读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有感南怀瑾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化界的杰出人物,他的多部著作有着极高的价值和影响力,其中包括《谈美》《谈艺》《谈佛》等内容涉及广泛,涵盖的领域有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让读者受益匪浅。
而《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以及历史学的著作。
在南怀瑾的笔下,历史与人生交织在一起,折射出了其深邃的思考与理念。
首先,从南怀瑾先生对历史的洞见和认识上来看,可以看出他对于中国历史在文化、哲学、宗教方面的独特见解。
南怀瑾认为,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因为它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与西方传统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对抽象的思考非常重视,注重探讨内心世界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认为,中国文化注重“用意传情”,这种态度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所体现,也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见到了痕迹。
从孔子的“仁者爱人”讲求润物无声,到儒家的“以诚感人”,再到佛教的“因缘空性”,这些思想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领域。
其次,南怀瑾的著作在思考人生的问题上也具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人生有三种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即什么都无所谓、追求道德、追求自由。
对于前者,他认为这种人生的存在方式是没有价值的,因为这种人既没有理想也没有目标,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只能迷失自我。
对于追求道德的人,南怀瑾认为这种人正处于探讨人生的阶段,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但仍需明确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最后是追求自由的人,南怀瑾认为这种人最有价值,因为追求自由的人在既有的现实环境下开辟出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到了自我实现,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最后,南怀瑾的著作不仅理论深刻,而且实践性很强。
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人生旅途的指导原则,鼓励读者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而使自己充实,增强自信,在进步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的文化底蕴,换句话说,南怀瑾认为,个人人生的实现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
总之,《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是一本十分有启迪性的书籍。
南怀瑾严格区分了人生的三大重要存在方式,让读者轻松明了并指出了个人发展的方向,此外,南怀瑾的洞见和哲思让人耳目一新,深深触动着读者的思维和灵魂。
【精编范文】少年南怀瑾读后感-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篇一:《南怀瑾》读后感《南怀瑾》读后感看了南师的讲演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书中一直写到的一句话,本人一无所长,一无事处,我所讲的话都是骗人的。
南师真是很谦虚,讲的话也是句句实言。
其实他所讲的到底是不是骗人的,那就看你是从哪个角度去看待理解分析问题了。
书中写到,古人学者读书是为了自己,而今之学者是为了工作赚钱,是呀,现在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实现他们未了的心愿,把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所以只要孩子从懂事的那天起,父辈们就会跟他们说,孩子,你要努力学习,考重点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只要有了基本的物质保障,将来的生活就不用愁了,说到底,还是钱在发挥着作用。
看看,现在只要一出家门,如果身上没有钱,可真是寸步难行,如今的社会,诱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举个普遍的例子吧,现在老百姓都不太愿意去大医院看病,并不是医院的医疗条件不好,而是根本看不起,都说医院是给富人看病的,普通的工薪阶级是看不起的,不就是没钱吗,没钱就不给治,那不就等于是等死吗?我在想,当今的世界,还有没有像白求恩这样的人呢,我真是不敢去想。
谈到钱,南师讲了一句很深奥的话,赚钱不难,用钱比赚钱更难,赚了钱,怎么花,怎么用得有价值,有意义?这个很难。
我觉得赚钱很难,花钱并不是很难。
天上不会掉馅饼,不会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赚钱是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没有付出,是不会得到的。
而花钱,我觉得只要是自己实际需要的,就有意义。
其实有时花钱,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能体验一番花钱时的快乐,只要买回来的东西不是废品,就不算是浪费。
有钱是好,但有钱人的日子就一定会过得幸福快乐吗?其实钱太多了也不见得会很快乐,每天都要把自己的财产清点一番,整天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的,担心身边的人对他好不是出于真心,而纯脆是为了他的钱,所以说,钱多了,生活条件好了,烦心事反而更多了,倒不如没钱时过得轻松自在,仔细想想,觉得也真够滑稽的!我觉得,读书还是应该为自己读,我们不仅要从书本上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去做人,去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霖 ;读 一本好 书 就像在 无际 的 大海 上 漂 泊时遇 到 了航标 灯, 它会指 引你 扬
推荐人 : 贵 州 省 国资 委 机
关 党委 书记
不 过 我 是 幸 运 的 , 村 里 民 办 小 起 理 想 风 帆 驶 向 正 确 的 人 生 旅 程 ; 读 本好 书 就 像 勇 士 遇 上 了 智 者 , 它 能 学 教语 文 的老 师是 我的远 房 老 舅 ,他
摘 录 :我 经 常 告 诉 同学 们 ,英 雄 与 圣 贤 的分 别 : “ 英 雄 能 够 征服 天 下 , 但 不 能征 服 自己 :圣 贤不 想 去 征 服 天 下 .
文 I 吴 坦
我 的少 儿 时代 是在 农 村度 过 的。
几十 年 来在 书 中行 走 ,从理 论 书
而 征服 了 自己 ;英 雄 是 将 自 己的 烦 恼 交 那 里 文 化 生 活 极 为 枯 燥 , 唯 一 的 消 遣 籍 中获 取 行 动 的 指 南 , 从 名 家 名 著 中 给 别 人 去挑 起 来 ,圣 人 是 自 己挑尽 了天 是每 天 一个村 一个 村地 赶 着看 那 不知 翻 阅 人 间 的 万 象 , 从 经 典 文 献 中 感 悟 下 人 的烦 恼 ” 这 是 我 们 中国 文 化的 传 看 了多少 遍 的几部 电影 ;那 里 的书籍 人 生 的价值 ,从科 技作 品中探 求立 世 统 精 神 . 希 望 每 个 人 能 完 成 圣 贤 的 责 极 为 匮 乏 ,仅 有 的 读 物 是 那 些 在 小 伙 的本领 。 实 际上 ,读 一本好 书 就像 在 任 , 才能 成 为伟 大的 政 治 家 ,
任 )
子 》这 些 几 千年前 的 深 奥精典 , 南先 雄 对话 , 一会 儿 与邪 恶拼 刺 《 十 万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前言(练性乾)一辈子同文字打交道,自然读了一些书。
但对一位作者的书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津津有味,在两三年时间里读了他十几本专著,在我的读书经历中,算是件稀罕事。
这位作者就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
虽然未曾谋面,未拜过师。
但是,我在书信中还是呼喊他为“老师”-不是北京眼下逮住谁都叫“老师”的客套,而是从心底里感觉到,南怀瑾先生的学问、人品,确实令我敬佩、羡慕。
南怀瑾先生在台湾有许多头衔:“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国学大师”和“禅宗大师”等,还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但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这样称呼他;不管三教九流,男女老幼,也都如此亲昵地叫着他;许多人都以是南怀瑾的学生而引以为荣,而南老师自己则经常谦虚地说:“我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学生,也没有收过一个徒弟。
”接着,还自我幽默一下:“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不得了!我最讨厌人家把我当成偶像。
吾乃一凡人,不足让人盲从我。
” 南老师自谦为“凡人”,实际上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采。
南老师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个书香人家,自幼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
少年时期,已遍读百家,还学习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此外,还学习文学、书法、医学和易经、天文等。
抗战兴军,南老师入川,曾任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并在金陵大学研究所研究社会福利学。
后离校,专门研究佛学,花三年时间遍阅『大藏经』,后又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师。
此后,曾讲学于云南大学和四川大学。
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返乡。
不久,归隐于杭州之三天竺之间:后又于江西天池寺附近结篷清修。
1947年春,南老师去台,一住近四十年,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先是个别教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院校和研究所,并创办东西精华协会、老古文化事业公司等文化事业。
南老师学问博大精深,一生著作等身,在台湾已出版了三十一部专著,其中大多为南老师讲述,他人整理。
最新对大度看人生南怀瑾随笔
对大度看人生南怀瑾随笔对大度看人生南怀瑾随笔【第一篇: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传奇人生: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中广网北京10月1日消息(记者冯会玲)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新华社记者昨天从苏州市吴江区某宣传系统相关人士处获悉,据南怀瑾先生好友透露,著名学者南怀瑾已于29日在他创办于吴江的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
记者30日试图联络太湖大学堂,但该机构未对此作出回应。
此前,有关南怀瑾病危的消息已经传出,9月20日,太湖大学堂官网发布消息称,南怀瑾正在禅定。
这也是目前官网上的最新消息。
南怀瑾,一九一八年出生,温州乐清南宅殿后村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诗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曾经与大师有过交往的几位友人及弟子的描述,来回顾大师传奇的一生。
学界对南怀瑾先生的评价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可他给自己的评语却是:“我的一生,八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没有一样是对的。
”尽管他说自己“一辈子没有一张文凭,没有一个好的学位”,但他却精研国学,对儒、道、佛均有精湛的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诸门学问,而且融会贯通,自成一派。
他的很多拥趸的家里都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他的一大套书籍,足以说明“一代宗师”的头衔于他而言,当之无愧。
台湾的国学大师叶蔓就说,当年跟着南怀瑾先生学习,常常会因先生简短的一句话,甚至是几个字,便如醍醐灌顶般顿悟。
叶蔓:有一天他把我叫到一边,问我学佛学得怎么样?可是我觉得佛对我不实用。
先生说那你放下,我说我放下了,他说你把放下也放下。
顿时醍醐灌顶。
南怀瑾先生常常是一袭深蓝色的棉布长袍,翻出3寸宽的白色袖口,一头银发梳得一丝不苟。
他的学生总也难忘,吃饭时,南怀瑾先生只吃极少量的蔬菜和米粥,但总愿意坐在学生跟前,一脸微笑看着大家狼吞虎咽,看起来慈祥得就如邻家的老爷爷。
但有时他对学生又常常会恨铁不成钢似的一脸严厉,在我们找到的一段资料中,就听到了先生对学生的一番苦心教导。
读《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有感
读《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有感读《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有感前言:《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是南怀瑾先生的一本重要著作,全书围绕历史和人生哲学展开讨论,内容深入,触及广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历史和人生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书中每个章节的详细细化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一章:历史的意义和作用1.1 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1.2 历史的使命和价值1.3 历史的思考与反思第二章:历史的重要领域和专题2.1 政治史与国家建设2.2 经济史与社会发展2.3 文化史与人类精神2.4 科技史与社会变迁2.5 军事史与战争规律2.6 环境史与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历史的主要学派和理论3.1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3.2 法利赛主义历史观3.3 布尔什维克主义历史观3.4 托洛茨基主义历史观3.5 社会心理主义历史观第四章:历史的迷思与修正4.1 历史的真实性问题4.2 历史的客观性与主观性4.3 历史的解读与误解第五章:人生的哲学和境界5.1 人生的意义与目标5.2 人生的价值与追求5.3 人生的选择与坚持5.4 人生的幸福与快乐5.5 人生的尊严与责任第六章:历史与人生的交融与映衬6.1 历史对人生的影响与启示6.2 人生对历史的理解与解读6.3 历史与人生的共同修炼6.4 人生的奉献与成就结语:通过《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的阅读,我对历史和人生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历史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认识自己和塑造未来的重要依据。
人生的哲学和境界也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角色,并以此为基础,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附件:附件1:《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电子版附件2:相关讨论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历史的发展和演进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所驱动的。
2、法利赛主义历史观:法利赛主义历史观强调宗教信仰和教义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人类历史是上帝的计划和引导下的产物。
看南怀瑾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南怀瑾先生始终认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在《南怀瑾讲记》中,他提到:“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生命,是中国人的灵魂。
”这句话让我深感震撼。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逐渐忽视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甚至有人质疑中华文化的价值。
而南怀瑾先生却用他的一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怀瑾先生的作品涉及哲学、历史、文学、宗教等多个领域,他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南怀瑾文化体系。
他提倡“通识教育”,主张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为了提高人的素质。
他的这种观点,让我明白了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
二、对人生的感悟南怀瑾先生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
他提倡“中庸之道”,认为人生应该遵循中庸之道,既要顺应自然,又要遵循道德。
在《南怀瑾讲记》中,他提到:“中庸之道,是人生的根本法则。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南怀瑾先生还强调,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
在《南怀瑾讲记》中,他提到:“内心的平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
三、对教育的思考南怀瑾先生是一位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在《南怀瑾讲记》中,他提到:“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的未来。
”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南怀瑾先生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仅仅追求分数。
他提倡“通识教育”,认为学生应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历史,掌握科学知识,培养道德品质。
他的这种教育观念,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四、对人生的启示南怀瑾先生的作品,给我带来了许多人生的启示。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1. 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历史,培养道德品质,使自己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2. 追求中庸之道:在人生道路上,既要顺应自然,又要遵循道德,做到中庸之道。
3. 保持内心的平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
南怀瑾读后感
南怀瑾读后感
首先,南怀瑾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文字简洁而不失深刻,富有哲理,读起来让人感到很舒服。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让人在阅读中不仅能够享受到文学的美感,更能够得到心灵的滋养。
其次,南怀瑾的思想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他对人生、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思考深刻而透彻,让我在阅读中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作品让我思考了很多问题,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最后,南怀瑾的作品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在作品中对人生的探讨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他的作品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总之,南怀瑾的作品让我受益匪浅。
他的作品不仅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更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以后能够继续阅读南怀瑾的作品,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明智。
【最新】《听南怀瑾讲人生哲理》读后感
【最新】《听南怀瑾讲人生哲理》读后感>内容简介:通过南先生别具一格的讲解,你会发现圣人们的形象与以往诸多学者经学中塑造的形象大相径庭,仿佛是身边循循善诱.学识渊博的长者在向你讲述人生的哲理,而这源于他自身修养与学问的沉淀,没有故弄玄虚的高深莫测,有的只是平凡中的智慧闪光.南怀瑾讲解的人生哲理,看似波澜不惊,却发人深省,他仿佛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弥补了当今中华文化的断层.数千年来,孔子.老子.庄子.释迦牟尼等圣人高居圣坛之上,成为世人高山仰止.顶礼膜拜的神像,同时也蒙上了历史的尘埃.人生如莲,质本洁净,于城市纷乱中误染尘埃.引一段清泉,洗涤身心,于繁华处获得宁静,于悲苦中获得快乐.学会与自然.与心灵.与世界沟通,找到久违的幸福.听南怀瑾讲人生哲理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在国学热潮席卷而来,孔子.老子.庄子成为热点人物的今天,有一个人的观点在众多解读中为读者所追捧.人们习惯称他为居士 ,也有人喜欢尊他为教授 ,然而更多的人敬他为大师 .人们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他就是南怀瑾,是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国学大师 ,是禅宗大师 ,是宗教家.哲学家,也是温暖人生的最佳顾问.南怀瑾少时习武,曾去四川.西藏等地拜师学道,路遇各种奇人异士.后弃拳学禅,于峨眉山中锋大坪闭关三年,研读佛家藏典.其代表作品有>.>.>.>等.南怀瑾的作品涉及佛家.道家等领域,对无法直接了解典籍的入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引导.他的语言生动有趣.博大精深,并且刊正了许多以往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因此南怀瑾的作品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读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言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普及功不可没.听南怀瑾讲人生哲理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拂拭心灵的智慧读本,修身立命的永恒准则.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谈儒学,说道家,讲禅宗,评世间百态,论人生种种.洞明世间学问,做自己心灵的疗养师.今日的世界,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从精神的层面上来看,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在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南怀瑾:历史大人生,人生小历史,所谓历史,全部不过是两个问题
南怀瑾:历史大人生,人生小历史,所谓历史,全部不过是两个问题南怀瑾先生认为历史的本身就是经验。
他说如果以学术的观点看历史,所谓历史,全部不过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的问题,一个是事的问题。
历史的记载,不外人与事。
从人的方面来讲,大概又分两个方向来立论,拿旧的观念说:一个是经,一个是权。
经是大原则,不能变动,权又叫做权变,就是运用的方法。
从事的方面来讲,西方文化只有两千年,但在中国来说,已经上下五千年了,所看到的事,似乎有现代与古代的不同,假使我们对历史有真的了解,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风月无今古,情怀自浅深。
”宇宙没有什么过去、现在、未来的太多不同,它永远是这样的太阳、这样的月亮、这样的风、这样的雨,只是人的感受不同。
我们中国人用文学来表达,就成了这样的诗句。
古人主张多读书,就是在于吸收历史上的许多经验。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这本书有三万六千页南怀瑾先生对当下的历史教育十分惋惜,他认为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传统的宗教、哲学、教育等道德理性的准绳,已经命如悬丝,失去了它固有的可依赖的力量。
他认为学历史必须有特立独行和“确然而不可拔”的精神,融合古今中外所长,建立新的文化机运,使后来的一代,走上安定的道路。
他还说,人们需要认识人类历史文化的成果,它永远都是年轻的,需要新知的灌溉而求其成熟。
宇宙的生命,无论过去与未来,它永远是常新不古,所以曾子在《大学》上强调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易经》也常提到“随时偕时”、“与时偕极”的道理,这都是提醒人们不要满足过去,留恋过去,要展望明天,开启未来。
青春的活力永远是推动历史文明发展的动能。
道家素来认为“天地是一大宇宙,人身是一小天地”。
为了说明人类的历史还很年轻,引申道家这个观念,可以说“历史是一部大人生,人生是一部小历史。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这本书有三万六千页。
感悟南怀瑾的人生哲学
感悟南怀瑾的人生哲学南怀瑾,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文化名人之一。
他以深厚的学问、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品质,影响了无数人的思想和人生。
在与他的交往中,我不仅受到了他博学多才和深思熟虑的影响,更深刻地感悟到了他的人生哲学。
,南怀瑾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在他的眼中,真正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学识的丰富和深度上,更要表现在行为的正确和切实上。
他常常引用孔子的名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只有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他鼓励人们不仅要有头脑的开阔和眼光的深远,更要有脚踏实地和实际行动的勇气。
这种知行合一的理念,使我深受启发并不断努力实践。
,南怀瑾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他认为,生活中的纷扰和烦恼都源自于心灵的不平静和不安宁。
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心静如水,然后心中自有一片蔚蓝的天空”。
他通过修炼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使自己能够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保持冷静和乐观。
这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使我深感欣慰,并意识到只有通过心灵的修炼才能真正获得生活的平和与幸福。
,南怀瑾提倡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的享乐和满足,更在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来影响他人和社会。
他认为,人应该以利他为己任,将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用于造福他人。
他通过自己的学问和著作,为人们提供了指引和启迪。
他的思想和人生哲学,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使我明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和造福他人。
,南怀瑾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
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使他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他提倡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破坏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
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教育工作,传播着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他的生活方式和环保思想,激励着我积极投入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中去。
在与南怀瑾的交往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深思熟虑、高尚的人生哲学。
他对知行合一、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的重视,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和正能量。
我会将他的人生哲学铭记于心,不断努力实践,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塑自我人生——读《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有感
塑自我人生——读《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有感塑自我人生——读《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有感品读《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一书,细细领悟怀老先生之“人生遭遇,有幸与不幸。
虽曰人事,岂非天命哉!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深刻道理,对“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成就人生”,这个似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便多了几分感受与思考。
人的一生,大都会有很多面对:喧嚣浮躁亦或空灵净界,顺境或逆境、坦途与坎坷、失败和成功……既然命运如此安排,你不必倨傲人生大幸,也不用悲叹命运不公,欢忧之中,不妨适时地认识、把握好自己,去驾驭命运,实现自我,因为真正幸福、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其实源自于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对人生的态度。
许多人都在感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太重现实。
我们都是平常人,也许我们不可能成为漠视现实,不顾自己短暂一生的生活现实,而为千秋万代着眼,方枘圆凿,放弃自我而竭力为天下人着想,从而受到人们超越崇敬的“圣人”,但是我们更不能因一身私欲、为了现实的荣华,进而挖空心思、不择手断、奴颜婢膝、阿世苛合,穷尽一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们用不着羡慕别人的容貌和姿态,也不用慑于别人的威名,人云亦云。
但是我们可以仰慕古之韩信“含垢忍辱、受恩必报、受辱不怨”的气度和性格,并以之来激励自己、修练自己。
古之苏秦喟叹“何前倨而后恭”人情世态的真相,“位高金多”的俗世,也许难以让我们淡忘过去的嫌隙,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也确实不易,但是,在任何位置上、任何环境中,在众多的世俗标准中,我们若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有自己的生活追求和目标,不怨天忧人,自尊、自重,持一份善良、纯朴、宽容的心境,安于平淡,随遇而安。
仁爱他人,即便在阅尽了复杂的人心之后,依然能够相信这世界还有真、善、美,依旧能被纯洁的事物所感动。
这样,才能肯定自己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才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生活在热闹繁杂的尘世中,你也许永远无法改变现状,改变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
有的人胜骄败馁,事不遂意时,便心情沮丧、愤世嫉俗、缘事(世)失性、从而落魄一生一事无成。
感悟南怀瑾的人生哲学
感悟南怀瑾的人生哲学感悟南怀瑾的人生哲学南怀瑾,是一位中国的著名学者、思想家和作家。
他以其独特的人生哲学和智慧著称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南怀瑾的人生哲学,试图从中寻找意义与启示。
真实的自我南怀瑾的人生哲学中强调了发现和追求真实的自我。
他认为,人应该摒弃妄想和虚伪,勇敢地探寻自我内心的真相。
只有通过真实的了解和接纳自己,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南怀瑾认为,真实的自我是人生道路的起点和基石,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坚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真爱与奉献南怀瑾提倡人们将爱和奉献融入生活中。
他认为,爱是一种纯粹而无私的情感,是人们与世界和谐相处的基础。
他鼓励人们发现并表达对周围事物的爱,并通过奉献来传递爱的力量。
南怀瑾认为,爱和奉献是人们实现心灵与世界连接的途径,也是实现个体与整个社会的和谐的关键。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南怀瑾的人生哲学中,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一个重要的讨论点。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追求个人的成功与欢乐,更在于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人生观,认为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南怀瑾提醒人们要思考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并为社会、为他人创造价值。
生活中的平衡与和谐南怀瑾的人生哲学中也强调了生活中的平衡与和谐。
他认为,人应该在追求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满足时保持平衡,避免一味追逐物质享受而忽视心灵的充实。
他鼓励人们寻求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不仅要关注功成名就,也要关心内心的成长和满足。
只有在平衡与和谐的状态下,人们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和意义。
与自然共生南怀瑾的人生哲学中,自然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人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他提倡与自然相互交流与融合,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南怀瑾鼓励人们从自然界获取智慧,从自然的节奏和规律中汲取力量,以实现真正的心灵平静与和谐。
南怀瑾的人生哲学是一种注重思考、追求真实与意义的人生态度。
他通过真实的自我、真爱与奉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生活中的平衡与和谐以及与自然共生等方面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人生、探索人生意义的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淡生活,快意人生
——读《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有感
人生在世,极其短暂,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如昙花一现。
所以,人们总是千方百计让生命过得精彩而辉煌。
有人追求财富,认为金钱可以换来一切,能使生命光彩夺目;有人追逐地位,自认只有显赫的地位,才能流芳千古;有人到处卖弄学术,标榜自己各种头衔。
可是当我们回顾历史,这些把名利看得比什么都重整日孜孜以求的人,不但没有名留青史,相反,往往是落得个臭名恶名,甚至成为阶下囚。
尤其在当今这个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性浮躁,诱惑弥漫,种种物欲侵蚀人的思想,权力攀比刺激人的神经,很多人因此迷失自我,甘愿成为金钱的奴隶,甘做权欲的俘虏。
在权力面前,原铁道部部长、铁道部党组书记刘志军倒下了;在金钱面前,身为军人的原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躺下了,还有李圣君、白培中……他们穷其一生去追求,到头来却是一无所有。
他们认为抓住了名与利,就抓住了生命的全部,却不知生命的真谛是放下贪婪与欲望。
平平淡淡就是真,踏踏实实便出彩。
就像南怀瑾先生所说“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好。
”
平淡是一种待人之道,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法宝。
人生苦短,做人从简。
要耐得住寂寞,人生才会有深厚的积淀,唯有如此,才能认清自我,才能接纳别人。
生活中有很多烦恼,都是源于我们不能体谅他人,过分的在意自己的主张,互不理解,互不相让,伤了彼此的心灵,自然是闹得两相生怨,生活的乐趣也就荡然无存。
所以,生活很多时候要求我们学会一种体谅,拥有一份理解,怀着宽宏大度的胸襟去看待事物,对待别人。
记得康熙时期,有位大官员叫张英,当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文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想让张英出面“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家人的却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书,主动从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所争之地变成宽阔的“六尺巷”,流传至后代,张英的平淡人生观,大度的胸襟,不仅化解一桩纠纷,更应成为后世的楷模。
平淡是一种处世的境界,唯有平淡方能活得精彩。
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人常怀忧愁悲伤。
心若坦荡,奈我如何,心静如水,心也淡然。
知足者放得下,看淡者心宁静,心宽者少忧愁,你拥有平淡就能收获宁静,你拥有宁静就能收获幸福。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和渴望,最终无非是想让心灵得到满足,但人生知足者容易,满足却是很难很难。
我们何不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一切,日子自然过得真切而幸福。
我有一位亲戚,自己在环保部门任职,丈夫是国税局的科员,家里房子宽裕,车子两部,孩子又聪明,这样的家庭本该非常美满,但我的这位亲戚就是不满足自己在单位的地位和级别,一心想着捞一个大官来当,于是拼命工作,日夜加班加点,力争把工作做的细致,做的完美,对周围的同事是细心对待,唯恐得罪别人,逢年过节还要串串门,拉拉关系,害得孩子嚷着妈妈不关心他,丈夫怨她没有打理好家务,单位又有人对她冷嘲热讽,最后是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里外不对。
几经协商,还是丈夫说服了她,放弃刻意去追求权力、地位的念头,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一切顺其自然,工作之余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和家庭之上,多陪陪孩子,常常走进大自然,注意锻炼身体,现在一家人是自由而快乐,其乐无穷,她也真正领悟到快乐生活的与真谛。
人的一生有很多面对:有喧嚣浮躁与空灵净界,有顺境与逆境,有坦途与坎坷,有失败和成功……既然命运如此安排,你不必倨傲人生大幸,也不用悲叹命运不公,就像范仲淹所提倡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欢忧之中,不妨适时地认识、把握好自己,去驾驭命运,实现自我,因为真正幸福、有意义的人生其实源于自然与和谐,取决于我们对人生的一种平淡从容的态度。
我们都是平常人,也许我们不能超越现实,不能成为不顾自己只为天下人着想的“圣人”,但我们也不能因一身私欲,为了现实的荣华,为了虚有的名誉,而挖空心思,奴颜婢膝、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我们用不必羡慕别人的容貌和姿态,也不必羡慕别人的金钱与权力,不必追随别人的脚步,也不必摄于别人的威名。
我们就是路过这喧闹的尘世匆匆过客,是好是坏,都只有这一回,所以,面对生活,过于小心是自卑心态,过分追求是自我伤害。
有一段禅语讲得很好:
满也好,少也好,争个什么!
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
急也好,缓也好,那又如何?
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
因为在乎,所以痛苦。
因为怀疑,所以伤害。
因为看轻,所以快乐;
因为看淡,所以幸福。
……
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离开你多少。
注:练性乾.《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