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河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目前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上,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强调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这一理念,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纲要》的精神和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1、综合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

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认知自然,了解社会,反省自我,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每位学生发展提供活力。

2、具体目标是: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课程规划:

1、实施年级:七——九年级

2、教师配备:

专职和兼职相结合,专职教师由年龄在50岁以下教师担任。

3、课时及分配:

每周课时数:七-九年级每周3课时。

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型学习各安排一学时。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按课表上课,搞好考核;研究性学习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每周安排1课时,有时集中使用;社会

实践每学期安排1周时间,利用假期搞2次活动,有时社会实践与研究性学习的课时相整合使用,每学期考核一次;社区服务学校不统一安排时间,学生可在假日内活动2次,服务工作日必须达8个以上。

4、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指定领域及班团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

5、活动主题确定:

专题可以由学校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提供,但首要因素必须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开展活动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了便于管理,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作长短线活动安排,一学期拟定一个长线活动,一个短线活动即可。另外的时间用于非指定领域中的团队活动及学校传统活动的教学上。在长线和短线活动的设计上,应以“研究性学习”的大方向为原则,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从学生感兴趣的、有地域特征,学校特色的身边小问题加以开展。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现结合我校科技特色及社区文化特色,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参考其中一个长线活动的课题,制定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参考活动主题:

(1)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类:

农村企业农产品加工发展状况,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农村人口流动状况,敬老院义务劳动,银河国家湿地公园生物种类调查等,一般利用课外时间安排。

(2)劳动与技术教育类:

校内劳动、模型制作、器械拆装,种植花卉等。利用已有劳动基地,立足于原有班级开展蔬菜种植活动。手工劳动,使用现有手工制作材料。

(3)研究性学习类:

银河中学体育教育状况调查、学生体质状况调查、学生文明习惯状况调查、学生自理能力状况调查、中学生学习习惯状况调查、学生兴趣爱好状况调查、村水污染的调查、学生迷恋网吧状况调查、生态文明村建设状况的调查、初中生吸烟问题调查、学生零花钱现状的调查。

四、课程实施:

1、课程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以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组织形式大致有三类:

小组活动:学生自愿或随机分组,组成活动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合作完成一项活动。这既可以扩大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又能使每个成员得到锻炼和发挥才能的机会。

因此小组活动最能有效实现课程目标,应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

个人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应给学生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允许个人根据兴趣爱好独立进行活动,这将积极地促进个人潜能的开发和个性发展。个人活动应与小组和集体活动有机地结合。

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在活动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更强调人际间的交流,也能对某一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2、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

(1)成立教研组,制定各科《课程实施方案》。

(2)落实社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3)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2)实施阶段:

(1)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学生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上报教导处,经审查批准后完成课题开题报告表,做好学生活动情况的相关记录

(3)每月坚持开展一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交流活动

(4)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动态培训,外出参观学习

(5)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

(3)总结阶段:

(1)举行综合实践活动会课评比及成果展示活动

(2)进行总结交流活动,编印案例、学生子课题设计方案、学生心得,评选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小组

3、课程评价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要促进学生发展,就要运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和鉴赏。

(1)评价目的要明确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而不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但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来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

(2)评价主体要多元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学生、学生家长、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教师在评价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