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第十五章: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五章 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
第二节
湖泊概述
湖泊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一、沼泽的概念及其成因
1、沼泽的概念 是陆地上潮湿积水、喜湿性植物大量生长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三、湖泊的沉积作用
2、化学沉积作用
(1)潮湿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2)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碳酸盐沉积阶段
硫酸盐沉积阶段 氯化物沉积阶段 盐湖干涸与盐层埋藏阶段
3、湖泊的生物沉积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五章 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
第二节
湖泊概述
湖泊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五章-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40
• 每当旱季,湖水蒸发、盐类结晶沉淀,形 成一定厚度的盐层;洪水来时带入的泥沙 覆于盐层之上,如此反复,便形成盐湖沉 积中盐与泥质互层的特点
• 盐类从溶液中结晶出来的顺序与其溶解度 有关
• 盐湖沉积分为四个阶段:碳酸盐阶段;硫
• 湖蚀的产物以及由入湖河流等各种外力带来的物质 (主要是碎屑物)被湖流、岸流、浊流等动力向湖 心方向搬运,并在适当部位沉积下来
23
• 湖泊可以接纳由地表流水、地下水、风、冰 川和火山作用带夹的各种物质以及大量生物 繁殖的生物残骸
• 经过长期的沉积,湖盆可被沉积物填满,湖 泊会消失或演变为沼泽
24
• 这些生物死亡后,它们的遗体大量堆积在 湖底,与泥质沉积物等混杂在一起,成为富 含有机质的沉积层。这种沉积层却是形成 煤、石油、油页岩等可燃有机矿产的原始 物质
37
动物死亡
细菌 作用
还原 环境
一定温压,有机质化合
腐泥
(富含碳的有机物 质与泥质的混合体 )
烃类(hydrocarbon)
(碳氢化合物)
①胶体状态氧化铁——→鲕状赤铁矿(肾状、钟乳 状、致密块状褐铁矿) 凝聚
Fe(HCO3)2+O2+2H2O→4Fe(OH)3↓+8CO2↑ 褐铁矿
34
②菱铁矿多沉积于氧化作用较弱的沼泽化湖 湾(弱氧化环境)
细菌作用 Fe(HCO3)2——→ FeCO3↓+H2O+CO2↑
(菱铁矿) ③黄铁矿形成于缺氧条件下的湖底(还原环 境):
角洲等地因汛期被水淹没或泉水溢流而长 期滞水沼泽化; • ②滨海地区海水浸漫滞水而沼泽化。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湖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变化会引起氧化还原 反应,从而影响湖泊中化学物质的转化和 迁移。
湖水中的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溶 解或沉淀,改变湖泊水体的化学成分。
湖泊生物作用
01
02
03
生物扰动
湖泊中的生物活动会扰动 湖底沉积物,促进沉积物 中物质的混合和交换。
生物新陈代谢
生物通过新陈代谢过程吸 收和释放化学物质,改变 湖泊水体的化学成分。
通过建立湖泊和沼泽生态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 干扰,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恢复工程
针对受损的湖泊和沼泽生态系统,实施生态恢复 工程,包括植被恢复、生物群落重建等,促进生 态系统恢复和健康发展。
公众参与与教育
加强湖泊和沼泽生态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 环保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
沼泽特点
沼泽地区水分充足,植物茂盛,是众多野生动植 物的栖息地。同时,沼泽还具有净化水质、减缓 洪水等生态功能。
形成条件及过程
湖泊形成条件及过程
湖泊的形成通常与地质构造、火山活动、冰川作用、河流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例如,构造运动可能导 致地面凹陷形成构造湖;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可形成火山湖;冰川挖蚀形成的洼地积水可形成冰川湖等。
湖泊分类
根据成因、水质、水深等多种因素 ,湖泊可分为构造湖、火山湖、冰 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河成湖
、风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等。
沼泽定义
沼泽是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 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 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 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
沼泽分类
根据水源补给情况,沼泽可分为低 位沼泽和高位沼泽。前者由地下水 补给,后者由大气降水补给。
沼泽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 值,如提供水资源、净化水质 、提供农业肥料和工业原料等 。同时,沼泽也是重要的自然
第十五章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0
• (四)湖泊的化学成分 • 湖水中含有的大部分元素呈离子、胶体和气体存在。 • (五) 湖盆的成因 形成湖盆的原因比较多,既可由内因(内动力地质作用)造成 ,也可由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 1.与构造运动有关:世界上的大湖泊的湖盆多与构造运动有关。 (1)由于地壳运动使大块陆地沉降而形成的湖泊。如欧亚之间的里 海(43万平方公里)、洞庭湖、鄱阳湖等。 (2)由地壳运动产生的褶皱,断层所构成的凹陷部分形成的湖泊。 如阿尔及利亚的向斜湖、云南的滇池、内蒙的库仑湖等 2.与火山活动有关: (1)火山口---火山口洼地积水形成的湖泊。如长白山天池,湛江市 西郊的湖光湖,云南腾冲大龙潭湖 (2)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如牡丹江上游的镜 泊湖,黑龙江德都的五大连池。
(三) 湖泊的分类 • 1. 按湖泊与径流的关系分为: • (1).吞吐湖(排泄湖)——即有河水流入湖中, 又有湖水流出进入更大的河流中。如洞庭湖, 鄱阳湖. • (2).非吞吐湖——只有湖水外流。往往是河流 的源头。如西藏南部的玛那萨罗沃池。 • (3).终点湖(河口湖)——有入无出,河水流 入湖中而终止。如青海湖,宁夏的吉兰泰盐池。
大量堆积 温度 沼泽植物遗体 泥炭 压力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本章学习要求
初步了解湖泊、沼泽的基本概念;基本 掌握湖泊、沼泽的沉积作用及其特征。
学习重点:
重点是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及沼泽的生 物沉积作用的特征。
作业及思考题: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沼泽及其生物堆积作用
一、沼泽旳概念 二、沼泽旳生物堆积作用
一、沼泽旳概念
陆地表面过分湿润,嗜湿性植物大量生长,并 有有机质大量堆积旳地方。
沼泽地域地面排水条件差,潜水面位于地面附 近。沼泽为陆地面积旳2.3%。当年红军过草地- 松潘草地,其沼泽面积就达2700km2。
全国1980年湿地分布
平原沼泽,其中涉及山地中旳泥炭沼泽、 潜育沼泽及盐沼泽
莎草 莎草-禾草 禾草 芦苇 灌木-莎草 莎草 莎草-禾草 禾草 莎草-杂类草 杂类草 芦苇 半灌木
灌木(或乔木)-禾草 禾草 禾草-杂类草 莎草-杂类草 杂类草 芦苇
Cyperus mire Cyperus-Grass mire Grass mire Weeds Scrub-Cyperus mire Cyperus mire Cyperus-Grass mire Grass mire Cyperus-Mixed grasses mire Mixed grasses mire Weeds Semi-frutex mire
一、机械沉积作用
(1) 湖水机械沉积物主要起源于入湖水带来旳物质, 其次是湖水波浪冲击湖岸旳产物,另外,风、冰川、地 下水也可携带某些泥沙入湖。当湖水从浅水区进入深水 区时,水动力减小,发生沉积,并存在机械沉积分异作 用,即从湖滨到湖心沉积物由粗到细。
(2) 湖水机械沉积物较细,以细砂、粉砂、泥为主; 分选性好,水平层剪发育;湖边见波痕。
(灰岩-白云岩)aCO3 CaMg(CO3) 2 CaSO4.2H2O NaCl KCl (主要受溶解度大小影响,还受介质性质、生物作用影
响)
平面牛眼状:从湖滨向湖心,同心环状。如柴达木盆
地。剖面上:从下往上成层状。不一定完整,有时偏牛眼
15,湖泊及沼泽地质作用
第十五章《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
沼泽:是陆地上潮湿积水、喜湿性植物大量生长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
比较湖泊沉积与海洋沉积的异同?
湖泊的沉积作用包括:
1、机械沉积作用。
湖泊中机械沉积物能够显示出同心带状的分布。
在河流入湖处也形成湖滨三角洲,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对湖泊的机械沉积有很大的影响。
2、化学沉积作用:安气候条件可分为两类:潮湿气候区、干湿气候区。
3、湖泊的生物沉积作用,可成油田。
海洋沉积包括:1、滨海沉积 2、浅海沉积 3、半浅海沉积 4、深海沉积湖泊和沼泽是怎样形成的?湖泊和沼泽各形成哪些沉积物?
湖泊根据湖盆的成因可以分为以下类型:(1)由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湖;(2)在火山口形成的火山口湖;(3)由河流的侵蚀与沉积形成的河成湖;(4)
由冰川的刨蚀作
用形成的冰川湖;(5)由海水的侵蚀和沉积形成的海成湖;(6)由湖盆经溶蚀、塌陷形成的溶蚀与陷落湖;(7)由湖盆因风蚀形成的风蚀湖;(8)由河谷被山崩所形成的岩块或火山喷出的熔岩流阻塞或冰川谷被冰川终渍阻塞所形成的堰塞湖;(9)由人工筑坝堵塞谷地而成人工湖。
沼泽的形成途径有以下几种:
(1)浅水湖泊的泽化;(2)河流泛滥地的泽化;(3)海岸带的沼泽化;(4)泉水涌出地的沼泽化;(5)积水地段的沼泽化;(6)森林和草地的沼泽
化。
湖泊经过机械沉积作用形成湖滩、砂州、砂坝及砂咀等类似于海岸带所见的各种堆积地形,在河流入口处也可形成湖滨三角洲,经长时间也可形成三角洲或三角洲平原或沼泽,盐沼或泥沼。
经过化学沉积作用可形成金属矿床和石油天然
气。
沼泽沉积作用主要形成煤矿。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五章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
海成湖泊:在滨海区的 海湾地带,由于沉积作用 使海湾逐渐封闭并与大海 隔离而形成的湖泊。如杭 州的西湖,江苏的太湖。
冰川湖泊:湖盆由冰川作用 刨蚀而成,多分布在高山、 高原或高纬度地区,例如北 美的五大湖,芬兰的湖泊以 及我国青藏高原上的大部分 湖泊都是第四纪冰川刨蚀而 成。
溶蚀湖和陷落湖:岩溶 地区经溶蚀所形成的湖盆 称为溶蚀湖,地面塌陷形 成的称为陷落湖,在我国 两广、贵州等岩溶发育的 地区广泛分布着这类湖泊。
我国煤的总体储量比较丰富,截止到2002年末,全国 己查明的煤炭资源量为1.01万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河南、安徽、辽宁以及山东 等地区,主要成煤时期是C、P、J、T等时期。
内流湖泊面积38150km2,贮水量5230亿m3,其中淡水390亿 m3;外流湖泊面积37460km2,贮水量2270亿m3,其中淡水1760 亿m3。
我国湖泊之最
最大的湖泊 青海湖(4340km2)
最大淡水湖
最高湖泊 最低湖泊 最长湖泊 最深湖泊
鄱阳湖(2933km2)
纳木错(4718m) 艾丁湖(-155m) 班公错(159km) 长白山天池(204m)
湖水的化学成分: 湖水中大部分元素以离子、胶体、或气体形式存在。 主要离子包括:HCO3-、SO42-,Cl-、Mg2+、Na+、K+等 生物生命活动必需:NO3-、 NO2-、NH4+、P、Si、Fe等 气体:O2、CO2、H2S、CH4等 微量元素:Rb、Cs、F、As、B、Th、I、U等 有机质成分 湖水过度蒸发可以产生盐类沉淀,常见的有碳酸盐、硫 酸盐以及氯化物,湖水化学成分与湖盆性质、流入水的 成分、所在地区气候以及土壤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湖泊的剥蚀和搬运
湖泊的侵蚀同样包括机械侵蚀、磨蚀以及化学 溶蚀等方式,其中以机械侵蚀作用为主,与海洋 类似,主要由波浪作用所引起,集中发生在湖岸 附近,大湖的湖岸在湖浪长期的冲积和侵蚀作用 下可能形成湖蚀洞穴、湖蚀凹槽、湖蚀崖等地貌。 湖蚀产物(以碎屑为主)被湖流、沿岸流、浊 流等动力往湖心方向搬泊由于泥砂不断沉积,湖底被逐渐抬高。湖水变浅, 最终被淤塞而消亡。 (二)、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主要受气候及地理位置影响。 有较大差异。现分述如下: 干旱气候地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一般特征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 量,湖水中的盐分逐渐增加,当盐类达到饱和时,就会结晶 沉淀下来。在湖底形成一层一层的盐类沉淀。
第十五章湖泊和沼泽地质作用
一、湖泊的机械沉积作用
① 湖泊的机械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入 湖河流携带的碎屑物,这些碎屑物在湖水 的搬运过程中,由于动能从边缘向湖心逐 渐减弱,因而按碎屑物粒径大小、比重, 依次沉积下来,大致呈环带状的分布。
② 潮湿气候区入湖河流数多,水量大,携入 湖内的助沙石量多,因而,在河口可形成很多湖 滨三角洲。这些三角洲增长迅速,湖泊很快被淤 浅,变小,最后成为湖积—三角洲平原或演化成 为沼泽。 ③ 干旱气候区因入湖河流数少,河流水量 小,携带入湖的碎屑量少,且以较细的泥沙为主。 故碎屑沉积量少,河口三角洲亦不发育,但由于 湖水蒸发快,最后湖水干涸可演化成盐沼或泥沼。
第一节 湖泊概述
世界湖泊总面积270万Km2,世界最大的湖 泊是里海(436340Km2、咸水湖),第二是 苏必利尔湖(88627Km2、淡水湖);最深 的湖是贝加尔湖(1620m),海拨最低的湖 是死海(低于海平面349m)。 我国湖泊总 个数2万多个,面积约75610Km2,鄱阳湖 (约5000Km2)、洞庭湖(4000多Km2)
② 干旱气候地区的湖水,主要消耗在蒸发 上。因此,湖水含盐度不断增高,致使淡 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甚至盐湖。在盐湖 中,各种盐类按其溶解度大小,依次沉淀 出来(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由于 水分不断蒸发,湖水面逐渐下降,加之沉 积物不断淤积使湖底变浅,最后盐湖干涸, 直至湖泊最后完全消失。
12-10
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干盐湖
三、沼泽的生物沉积作用
沼泽的地质作用 基本上是沼泽的生物堆积作用。
在沼泽地区生长的大量喜湿性植物死亡后,其 遗体堆积起来。→在沼泽的积水和上覆植物遗 体以及泥沙的掩覆下,通过一系列生物和化学 作用,形成含碳质较高的、质地疏松的棕褐或 黑色物质,称为泥炭 。 →伴随有地壳的缓慢 下降,则可形成巨厚的泥炭层 。 →泥炭层在 上覆沉积物压实作用下,脱水,形成腐植煤, 进而形成褐煤、烟煤及无烟煤。
15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
第十五章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湖泊(lake)为陆地上的积水洼地,它包括湖盆(lake basin)和水体两部分。
第一节湖盆的成因和湖水状况一、湖盆成因形成湖泊的原因很多,既有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又有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
构造湖:区域性地壳下降形成的湖盆和断层一盘或断块陷落形成的湖盆称为构造湖(tectonic lake)。
世界上大湖的湖盆一般均由内力地质作用所成,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湖盆一般规模较小,湖水较浅。
二、湖水状况不泄水湖:干旱气候区的湖泊多数没有出口,为不泄水湖(undrainage lake);泄水湖:潮湿气候区的湖泊一般都有出口,为泄水湖(drainage lake);间歇湖:有些湖泊湖水时有时无,称间歇湖。
根据湖水的含盐度,湖泊分为:淡水湖(fresh-water lake)(<0.3‰)、半咸水湖(brackish-water lake)(0.3-25‰)、咸水湖(salt-water lake)(>25 ‰)盐湖(>250‰)。
深水湖泊不同深度的湖水密度不同,可出现垂向分层现象。
一种为盐度分层;另一种是温度分层。
三、湖水的动力湖水的动力也有波浪、湖流和浊流等机械动力,以及化学动力和生物动力。
与海洋相比,湖泊机械动力很小,相对而言,湖泊的化学和生物作用较为重要。
第二节湖泊的地质作用一、湖水剥蚀和搬运作用湖水机械动力对湖岸的剥蚀及对物质的搬运与海水基本相似。
湖滨基岩在波浪剥蚀之下,同样可以形成湖蚀凹槽、湖蚀崖,以及波切台和波筑台等。
湖水的搬运力很少,进入湖泊的砾、砂大部停放在湖岸附近,只有较细的粘土才能随湖流向湖心运移。
二、湖水的机械沉积作用湖泊中的水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沉积作用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湖水的机械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河流和冰水,次要来源于湖岸岩石的破碎产物和风的吹入物。
湖泊从浅水区到深水区,由于静水阻滞,沉积物机械分异非常明显。
从滨岸至湖心,沉积物由粗到细形成同心环带状分布,河流入口一端,常形成河口三角洲,粗碎屑堆积物向湖心方向作舌状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湖泊(1ake)与沼泽(swamp)是大陆上的重要沉积场所,其中往往堆积有众多的矿产资源。
在地质历史中湖、沼沉积有广泛分布,湖泊的沉积物类型与气候有较大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地层中湖泊沉积的特点了解古地理和古气候情况。
第一节湖泊概述一.湖泊概况湖泊——陆地上的积水洼地。
湖泊在其发展过程中,常因淤积转变为沼泽。
湖+沼总面积占全球大陆面积的4.1%。
湖泊遍布世界各地,其总面积为270万km²,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8%。
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国家是北欧的芬兰,共有湖泊五万五千多个,占该国面积的8%,有湖国之称。
湖泊规模不等,世界最大的湖泊是原苏联的里海,为咸水湖(salt water lake),面积达436 340km²。
世界第二大湖是北美的苏必略尔湖,为淡水湖(fresh water lake),面积达88 627km²。
世界最深的湖泊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水深达l 620m。
湖泊所处位置的高低相差悬殊,最高的是我国西藏高原的纳木湖,湖面海拔4 718m。
最低的是巴勒斯坦、约旦两国间的死海,它的水面比海平面低395 m。
二.湖水的来源、排泄及其化学成分1.湖水的来源湖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面流水和地下水,其次是冰川融水和残留海水。
湖水的来源深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位于高处的湖泊,如山顶的火山口湖,主要靠大气降水;位于低洼处的湖泊,其水源除大气降水外还有地下水;温湿气候区的湖泊,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水与大气降水;干旱、冷湿气候区湖泊的湖水来源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为主。
2.湖水的排泄湖水通过蒸发、流泄和向地下渗透三种方式而排泄。
干旱气候区多数湖泊无出口,湖水主要以蒸发方式排泄。
潮湿气候区多数湖泊有出口,湖水主要以流泄方式排泄。
一般将有出口的湖泊称为泄水湖(sluicing lake)或外流湖(external lake),无出口的湖泊称为不泄水湖或内流湖(basinal lake)。
如果湖水的流入量大于或等于湖水的排泄量,湖泊能长期存在;如果湖水的流入量少于排泄量,湖泊便逐渐干涸或成为季节性间歇湖。
3.湖水的化学成分湖水中含有的大部分元素呈离子、胶体质点或气体状态存在。
含有的主要离子为HCO3-、SO42-、C1-、Mg2+、Na+、K+。
此外,生物所需的养分如NO3、NO2-、NH4-、P、Si及Fe的化合物也很重要,它们的含量虽少但对湖中生物的繁殖具有很大意义。
溶于湖水中的气体主要为O2及CO2,某些湖小还含有H2S及CH4等。
在某一些由地下水补给的或干旱气候区的湖泊中可富集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如Rb、Cs、F、As、B、Th、I、U等。
当湖水离子浓度接近饱和时,由于蒸发或其它原因,可发生盐类沉淀,最常见的是以碳酸钠为主的碳酸盐(carbanate),以硫酸钠为主的硫酸盐(sulfate)及以氯化钠和氯化镁为主的氯化物(chloride)。
此外,湖水中还含有机质。
湖水的化学成分与湖盆的岩性、流入水的成分、所在地区的气候及土壤性质等密切相关。
一般说,根据湖中含盐量不同划分为:潮湿地区的泄水湖,常为淡水湖,其含盐量<3‰;干旱地区大多数为不泄水湖,由于蒸发量大而成微咸湖(brackish lake),其含盐量在3‰-10‰;或成为咸水湖,具含盐量达10 ‰-24.7‰;甚至成为盐湖(salt lake),其含盐量>24.7‰。
碱湖:自然碱为主,方解石、白云石。
苦湖:芒硝,石膏为主(硫酸盐类)。
盐湖:食盐(氯化物)。
硼砂湖:硼砂(硼酸盐类)。
咸水湖:同一湖水中的化学成分不是永远不变的,可以随自然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湖水的化学成分与湖盆的岩性,注入湖的水成分有关,与气候土壤亦有一定影响。
面积为1 600km²,1954年以后在盐层上建有公路,称为万丈盐桥。
三.湖泊的成因及其类型湖泊的可以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也可以是外动力地质作用改造而成。
根据湖盆的成因,湖泊分为以下类型:1.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湖盆(1)构造湖湖盆由构造运动引起。
如湖盆为向斜,称为向斜湖(synclinal lake)。
某部分地壳大规模沉降,也能形成构造湖,其面积常很大,形态不很规则,例如鄱阳湖、洞庭湖。
由断层而产生的洼地能形成断层湖(fault lake)。
多数断层湖具有形态狭长,湖水较深及岸线较直等特点,如东非裂谷带上的湖泊及亚洲的贝加尔湖。
我国云南昆明的滇池呈弯弓形,南北长约150km,东西宽10.5km,是在一个大背斜上由断层形成的。
新疆的天山是一系列复杂的断块山,山间盆地的湖泊都是断层湖,天山东端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湖水面低于海平面154m,也是由断层陷落而成的。
著名的南京玄武湖是因断层产生的洼地,后经流水侵蚀和人工加工而成。
(2)火山口湖湖盆为火山口:火山口为盆地形,积水成湖,白头山天池。
火山熔岩阻塞河流:五大莲池。
2.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湖盆所有外动力地质作用都可形成湖盆,规模小、水浅、湖盆周围可保留一些相应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地形和沉积物。
(1)河成湖湖盆由河流的侵蚀与沉积而成。
如河漫滩的低洼处可积水成湖。
河流改道后,被遗弃的河床形成牛轭湖。
河流的三角洲上也可因泥沙淤塞而成三角洲湖。
河床因沉积而增高,可阻塞支流而成河床湖。
(2)冰川湖湖盆由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
冰川地区尤其是大陆冰川地区,由于冰的刨蚀作用在岩性软的地段形成洼地。
冰融后成湖。
呈串珠状分布的称为串珠湖,这类湖泊大多分布在高山、高原及高纬度地区。
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地带有著名的苏必略尔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和密执安湖等五大湖泊,其总面积为24.5万km²,为世界上第一大淡水湖群,其形成皆与第四纪冰川的刨蚀作用有关。
芬兰的湖泊以及我国西藏高原的湖泊,多数也是由第四纪冰川刨蚀形成的。
(3)海成湖湖盆由海水的侵蚀和沉积而成。
如海岸地带由于砂坝和砂咀封闭海湾而成的泻湖,以及在海岸洼地上贮水而成的海岸湖。
(4)溶蚀湖与陷落湖湖盆经溶蚀而成者称为溶蚀湖(solution lake),湖盆由地面塌陷面成者称为陷落湖(fallenlake)。
我国云南东南部、贵州西部、广西西部均有密集分布的溶蚀一陷落湖群,如云南的异龙湖、八仙湖。
此外,地下岩盐溶解而成的盐池及由于冻土解冻,地面陷落而成的积水洼地也属陷落湖。
(5)风蚀湖(deflation lake)湖盆因风蚀而成,常见于干燥地区。
这类湖泊水浅易干,一般面积较小,见于我国青海、新疆、内蒙、甘肃等地,如甘肃敦煌月牙湖。
(6)堰塞湖(dammed lake)湖盆的形成是因河谷被山崩所形成的岩块或火山喷出的熔岩流阻塞,或冰川谷被冰川终碛堵塞。
如1933年四川茂县叠溪地震后,岷江被堵,形成了总长17km、深达130多米的两个湖泊。
镜泊湖是由熔岩堵塞牡丹江水所形成,湖水深达48m,湖口瀑布还用来发电。
著名的黑龙江五大莲池是熔岩流堵塞讷谟尔河的支流所形成的。
新疆天山的天池则是在构造断陷的基础上,经冰川刨蚀形成的冰蚀谷,被冰川终碛及泥砾阻塞而成。
(7)人工湖——水库(resevoir)由人工筑坝堵塞谷地而成。
我国有很多水库,如十三陵水库、新安江水库、刘家峡水库等。
自然界的湖盆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发育在北美(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由五大著名湖泊组成:苏必利湖、伊利、安大略湖、密执安湖,原先是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湖,而后又经过冰川的刨蚀作用改造而成。
由于湖盆成因不同,各类湖泊的分布反映了地质条件和自然地理情况。
我国:冰蚀湖:青藏高原、山岳冰川河成湖:东部平原地区(湖北)。
溶蚀湖:西南,岩溶发育的地方。
风成湖:西北、内蒙、干旱区。
四.湖泊的能量1.机械能量弱总的说来,湖泊中的水体处于较宁静的状态,运动缓慢而微弱,产生的机械动力小。
湖水有类似于海水的波浪、潮汐、湖流、蚀流。
波浪——较海水规模小得多,水深>20米,不受波浪的影响。
潮汐——仅距海近的湖(湖水受海水潮流的影响较大)。
湖流——也有水平、垂直、动力弱。
浊流——风浪影响小,入湖河流小,因此浊流规模小。
2.化学能量强湖水中溶有一些气体O2、H2S、电解质HCO3-、SO42-、Fe2+等。
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溶解或分解一些元素。
若河流带入FeSO4FeSO4+2H2S→FeS2↓+2H2O+SO23.生物能量强湖水宁静,尤其淡水湖泊适合各种生物的生存,湖中生活有各种动、植、微生物,他们的新陈代谢,可以改变湖水的化学性质PH、EH值,生物死之后遗体也是沉积物的直接来源。
五.我国湖泊分布的特点我国是多湖泊的国家。
湖泊有两万多个。
面积在100k㎡以上的有100多个,1k㎡以上的有2 800多个。
湖泊总面积达75 610k ㎡。
就地区而言,我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两大湖区。
其中,东部平原区的湖泊面积为23 430km2,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1%。
湖北省境内江汉平原区大小湖泊共六百多个,其中100km2以上的有21个。
为我国湖泊最多的省份之一。
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面积广、分布稠密的地区,湖泊面积为36560km2,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8.4%,它拥有世界上最高(海拔3000-5000m)且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
西藏有湖泊约两千个,面积达27 000km2,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我国湖泊面积最大的省区。
其水质有明显的分布规律:藏东南为淡水湖,藏南为淡水与咸水湖,藏北为咸水湖,藏北北部为盐湖。
我国湖泊大致以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一昆仑山一唐古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为界。
此线东南多外流湖,且多为淡水湖,如江西省之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还有居第二位的湖南省的洞庭湖。
该界线之西北多内流湖且多为咸水湖和盐湖,如仅西藏的盐湖就有170多个,面积达6000多km2,是我国盐湖分布最多的地区,也是世界上主要盐湖分布区之一。
第二节湖泊的地质作用一.湖水运动的特征湖水和海水一样也处于经常运动之中。
然而湖泊比海洋范围小,水浅,所以湖水的运动比海水弱。
1.湖浪(lake wave)湖浪运动与海浪相似,但较海浪小。
在较小的湖泊中,湖浪的波长—般只有数米。
面积达5.9万km2的美国密执安湖,其最大湖浪波高也不超过4.5m,波长不超过30m。
我国鄱阳湖最大湖浪的波高为1.5m,波长为15m。
所以,即使是大湖,在水深20m以下的湖底就不受波浪的扰动而为静水环境。
2.湖流(lake current)是湖水的定向运动。
主要由风的吹动或进湖、出湖的流水所引起。
湖流常出现在河口处。
小湖的湖流流速不过几厘米/秒;大湖的略大。
如里海表面湖流流速为70cm/s,水深150m处的底流水速也有25cm/s。
湖水上下层的水温和密度可以不同,也可产生湖水上升和下沉的对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