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第3单元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含详解)
历史3.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新人教版选修3(优秀课件)

面对这场经济危机怎么办?
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摆脱 危机,千方百计寻找出路: 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暂时 缓和了危机,而德、日建立了法 西斯专政,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工业生 对外贸 失业人数 工人斗争情况 工人罢工频繁 大增 产下降 易缩减 资本主 1/3 以上 2/3 3000 万以 导致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义世界 上 美国 31.5% 70% 1700 万 1929-1933 年罢工 罗斯福新政 保持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900 次 40% 70% 德国 600 万 1930-1932 年罢工 1000 多次 日本 32.5% 50% 300 万 1931 年罢工 2415的尖锐矛 盾还被什么所掩盖?
第三,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 票投机活动非常猖撅,不但有职业投机者, 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参与股票的投机,把它 作为致富的捷径。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 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 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股票以 其帐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股票 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 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 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历史:第三单元第一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课件PPT(新人教版 选修3)
回顾一下,20年代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状况各有什么特征?
英国发展缓慢;法国恢复较 快;美国“柯立芝繁荣”; 日本喜忧参半;德国复苏。
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相对稳定,都有发展。一战结束后,通过巴黎 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暂时协调了 彼此间的矛盾,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时期, 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美国还出现了所谓的 “柯立芝繁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片歌舞升平、 欣欣向荣景象。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3.1【教学课件】《1929_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人民教育出版社 选修三
美国上世纪30年代股票市场
美国上世纪30年代贫民区
人民教育出版社 选修三
新课讲授
经济危机下各国 的选择
为摆脱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方式和道路,在美国,罗斯福
人民教育出版社 选修三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 1929~1933 年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人民教育出版社 选修三
探究活动
“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但莫有本届所见之兴旺繁荣,······但观今
日生存之必要条件,已由生活所需,进入美衣美食豪奢之境地。······我国今日之成就, 实足快慰。我国未来之前途,实很乐观。” 这段话是美国总统柯立芝于1928年发表的
异的原因是什么?
人民教育出版社 选修三
新课讲授
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 和对外扩张
起因:亚洲的日本,由于经济基础薄 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到经济危机的打 击十分沉重,工人失业、农民破产、职 员减薪,造成严重社会动荡。日本的法 西斯势力趁机而起。其中以军部法西斯 势力最为强大。
人民教育出版社 选修三
新课讲授
人民教育出版社 选修三
历史纵横
日本军部
日本军部
人民教育出版社 选修三
课堂小结
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 经济危机下各国的选择
1929~至1933年资本 主义经济危机
希特勒上台和德军的扩军备战
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人民教育出版社 选修三
当堂练习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说课稿(共1课时)

2.经济危机对各国的影响及各国的应对措施;
3.经济危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情况,理解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精炼和风格清晰。布局上,我会将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上角为课程标题和目标,中间为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右下角为总结和作业提示。主要内容部分,我会使用关键词和图表来呈现信息,如时间线、因果图等。风格上,我会采用简洁明了的文字,配合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确保板书清晰易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说课稿(共1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它属于现代世界历史的范畴,是了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经济危机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包括:
2.故事导入:接着,我会讲述一个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关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如一个普通家庭在危机中的遭遇,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问导入:最后,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认为经济危机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让学生思考并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基本概念介绍:首先,我会介绍经济危机的基本概念,包括经济危机的定义、特征等。
2.时间背景梳理:接着,我会通过时间线的形式,梳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包括当时的经济政策、国际环境等。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3 3.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共26张PPT) (共26张PPT)

那么, 出现“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柯立芝繁荣”的原因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 扩张了经济实力,为其繁荣提供了物 质基础。
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 最重要的原因。
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经济的发展。 分期付款的刺激。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 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 业工人的40%,到 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 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材料二: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 于5年前的4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 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 升到258。
材料三:美国银行业的弱点是促成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 的最后一个因素。当一家银行倒闭时,恐慌便传播开来, 储户纷纷赶到其他银行去提取存款,从而引起了一个逐 渐破坏整个金融结构的连锁反应。
这主要是 A
A.世界市场的作用 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C.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5、美国胡佛政府采取的反危机政策是 B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自由放任政策
C.计划经济体制
D.强制手段干预经济
6、下列关于胡佛政府采取的反危机措施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B
A.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经济
材料四:29年月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一夜 之间,“繁荣”被化为乌有。
阅读课文,思考:
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 来了怎样的影响?
艰难的生活
经济危机的影响
(1)局部: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
法西斯上台
(2)整体: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B、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尖锐。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3.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D )
A.整顿金融体系 B.强化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4、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是( C )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发动“二二六“兵变 C、广田弘毅上台 D、制定侵略扩张的国策
5、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日本的不同之
处在于:( D )
(2)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国 家将危机转嫁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资本 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关税战等经济战;不同的资本 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影响到 世界的发展。
学习延伸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从哪些方面为日本侵略中 国进行辩护?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为侵略行 径辩护的荒谬之处。
日本法西斯部队
(三)、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1931年,日本发 动九一八事变,侵略 中国东北三省。1936 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受军部控制)推行 对外扩张、对内独裁 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 洲策源地形。
日本法西斯部队中年少的孩子
时间:1936年 建立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 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 的亚洲策源地形 政治: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新 闻和出版自由 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外交: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积极准备扩大侵略 战争
希特勒在检阅部队
希特勒的法西斯部队
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建立 了法西斯专政,而美国则实行了罗斯福新政。试分 析产生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①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德国作为战败
国受到巴黎和会的制裁,日本由于乘第一次世界 大战之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迅速扩张,受到华 盛顿会议的压制。因此,德国有复仇情绪,日本 有不满情绪, 而美国是大战中的战胜国,是既得 利益者,又不想破坏现存秩序。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学设计(共1课时)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还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经济理论和复杂的历史事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20世纪初发生的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吗?它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哪些影响?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这个话题。”
接着,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美国的繁荣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1929年纽约股市暴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教学策略:
-以案例分析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经济危机的各个方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重史论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深度剖析。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经济危机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但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教师详细阐述危机前的经济状况,如股市泡沫、过度投资、贫富差距扩大等。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教案-3.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分析法、材料分析法、历史比较法、学生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各自不同的条件下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其中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并由此引发了世界大战,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灾难。
二、教材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了解经济危机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本课难点: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1、在必修2中我们已详细讲述了这次经济危机,只是那一单元的侧重点在美国新政上。
现在只需要老师轻轻点拨,学生就能理解,对于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之前也做过很详细的讲解,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2、学习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采用图片分析法、材料分析法、信息归纳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采用分析法、归纳法,做到史论结合。
五、课时计划:1课时六、板书设计: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具体原因:市场供求矛盾。
(3)直接原因:股市崩溃。
(4)历史原因:20年代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不稳定基础上。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3、影响(1)社会危机加深,社会动荡不安;(2)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3)西方各国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加速了欧、亚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
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1、美英法选择了改革的道路2、德日选择了对外侵略扩张三、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1、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2、法西斯专政建立:3、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四、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1、日本法西斯建立的原因: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3、日本法西斯专政的统治政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导入: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致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学案(有答案 )

第一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设计:李宗强 班级 姓名【课标要求】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了解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经过。
认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影响。
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重点难点】重点: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
难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学法指导】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危机。
为摆脱经济危机,德日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扩张侵略的道路。
世界大战的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知识归纳】1、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2、法西斯上台及对外扩张○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德、日两国为什么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疑难解析】***二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为一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间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持,经济再度超过英法。
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其他具体原因包括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地位的不满;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加剧了二战的爆发。
***德日法西斯专政有何不同特点?由于各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国情不同,德国、日本法西斯专政具有以下不同特点:第一、主体力量不同。
德国法西斯力量的核心是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是政党;日本法西斯力量的核心在军队,是军部,是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
第二、建立方式不同。
德国是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的方式合法取得政权;日本史军事法西斯力量通过暗杀、政变等恐怖方式建立起来。
第三、表现形式不同。
德国是法西斯政党独揽国家权力;日本则是军部以天皇的名义控制政府,实行军事法西斯专政。
最新人教版选修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案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了解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为摆脱危机,德日两国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等。
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结合必修二第六单元的相关内容,全面掌握经济危机的,注意分析异同点,【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提问“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吗?”这场危机带来哪些后果?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授新课】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一)开始:1929年10月从美国开始(二)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贫富差距扩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三)特点:1、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1937年又陷入新的危机;2、范围广:从财政危机波及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从资本主义国家蔓延到殖民地附属国,危机不断深化、激化;3、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下降2/3以上,失业工人有3000万人之多【问题探究】大危机为什么首先从美国爆发?(四)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1、影响(1)国内:激化社会矛盾;失业人数增加;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
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国际: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引起全球范围的经济战。
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课件 (共30张PPT)

美国罗斯福新政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 了解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经过。 认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影响。 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背景资料 1918年,历时四年的一战结束。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出现了20年代的“相 对稳定 ”时期;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医治战争创伤,致力于国 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出现了20年代经济发展的 繁荣 景象. 但是这样的稳定和繁荣很快被打断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材料2: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 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 盲目提前消费 增加到35亿美元。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 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有的家具店对年青的新婚夫妇说:“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膨胀 你负责打扮姑娘,我们来布置新房。”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 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爆发的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矛盾 ⑴根本原因: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⑵具体原因:
①贫富差距大,社会实际消费能力不高(出现相对过剩) ,生产和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又盲 目扩大生产(相对过剩更严重)加大供需矛盾。 ③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供需矛盾,增加金融市场不稳定性。
3.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课件(人教版选修3)

料进行结概括,第一段材料归纳出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第二
段材料归纳出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第(3)题根据图片所 提供的信息不难推断出历史事件,并根据所学知识总结说明的
问题。
答案:(1)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政策:“以工代赈”。影响: 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压力,增加了就业机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
稳定了社会秩序,也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 纽约华尔街 股市崩溃,美国经济陷 1.爆发:1929年10月24日,___________ 黑暗的十月 入绝境,史称“___________”。 生产社会化 与生产资料 2.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___________
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3.特点:来势凶猛、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4)个人原因:德国有代表法西斯纳粹势力的希特勒,他 企图建立一个独裁政府;而当时的美国则是代表资产阶级民主 势力的罗斯福,他要维护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
【名师指津】面对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美国、德国和日本选 择了不同的道路。应该从政治、经济、思想、国际关系、个人 因素、现实等方面进行全面地分析。
三、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原因 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相 同 都实行极权统治;都扩军备战,发展军事工业, 点 政策 积极对外扩张
不 同 点
日本没有法西斯政党,通过法西斯组织军部,发 方式 动政变上台;德国建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 党,并通过欺骗性宣传获得选举胜利而上台
材料一
田纳西水利工程
材料二
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
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
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分职业如何,凡是具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3单元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练习)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练习) 1.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入超增加至8.67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B.九一八事变的影响C.国共十年对峙的影响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1929年经济危机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29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到1932年最严重,国内市场萎缩,所以为转嫁经济危机的影响向中国大量销售商品;B项从1931年开始、C项是从1927年到1937年、D项是在1946年,时间都不符合要求,选A。
【答案】 A2.美国总统胡佛不愿意采用政府干预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是因为他认为()①政府干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措施②美国的繁荣是永恒的,危机是暂时的③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改变④市场经济能够解决所有经济问题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胡佛不愿意采用政府干预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主要还是源于对市场经济万能的迷信。
【答案】 A3.罗斯福“新政”初期,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有()①失业严重②物价高涨③股市低迷④美元贬值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解析】1929年经济大危机发生后,美国大批银行倒闭,股市崩溃,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
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本题四个选项中符合当时现状的是①③两项。
【答案】 A4.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3.1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优秀教学案例

2.亮点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危机的根源、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以及危机对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通过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水平。
4.通过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水平。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研究危机期间该国的经济政策及其效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培养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2.利用多媒体展示经济危机期间的各种历史图片,如失业大军、排队领救济的食物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危机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当时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工人等角色,模拟危机期间的决策和生活状况,增强他们的历史代入感。
4.创设讨论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危机期间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法西斯主义兴起等,激发学生思考历史问题的积极性。
3.亮点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国家,研究危机期间该国的经济政策及其效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还让他们在交流和探讨中深入理解历史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亮点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鼓励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为后续学习提供参考。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的示意图说明,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但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失业人数迅速降低,这说明( )A.建立法西斯专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好办法B.德国纳粹党疯狂屠杀失业者,使之人数大为减少C.希特勒瞒报失业人数,进行欺骗宣传D.建立法西斯专政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答案:D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其实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和罗斯福新政在本质上都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所以,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失业人数迅速降低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从侧面也证明了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确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尽管建立法西斯专政是不好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
据此分析,导致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是( )A.股票投机过度B.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可知,1929—1933年之间,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但工人的工资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就导致工人购买力严重不足,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日益加剧,终于导致了危机的发生。
所以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盲目扩大生产造成供求失衡,消费力下降,无法拉动社会进步。
3.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
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答案:B解析:分析:由材料“1930年”可知,美国正在爆发经济危机,但是美国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挽救危机。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选修3课件:_第三单元第1课_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_课件(27张)

探究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和
各国选择摆脱危机的方式 材料一 材料二 1929年至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了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
46.2%
40.6%
28.4%
16.5%
8.4%
[探究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及 原因。 (2)材料二中受打击最大的是哪两国?在相同的打击面前,两
(3)特点: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2.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 (1)影响 法西斯 ①国内: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_____________ 势力 乘机兴风作浪。 ②国外: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引发全球范围的经 济战。
(2)摆脱危机的道路 新政 ①美国:实行“_________ ”,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②德国和日本: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 的道路。
[思维导图]
[知识主线] (1)20世纪30年代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 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场危机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 波 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2)面对危机,美、德、日选择了不同的摆脱危机的道路,美
国通过“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渡过了难关。 (3)德日法西斯势力的不断膨胀和疯狂扩张,使欧亚世界大战 策源地先后形成,德日成为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
洲策源地形成。
3 .德国法西斯疯狂扩军备战: 1935 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
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_____________,又在第二年出兵
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三、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1.背景:日本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到经济 危机的打击十分沉重。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乘机而起。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1课 经济大危机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课件

当 时 报 道 经 济 危 机 的 新 闻 报 纸
人 们 在 争 相 阅 读 股 市 最 新 消 息
1929年经济危机中的华尔街混乱状况
华 尔 街 混 乱 不 堪 的 状 况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损失 情况:
美 工业 46.2% 下降 贸易 缩减 失业 人数 70% 德 40.6 % 69.1 % 英 28.4% 50% 法 16.5 % 日本 8.4% 50% 世界 1/3 2/3
1909-1913 “对许多人来说,维也纳是个尽情享乐 的天堂,寻欢作乐的场所,对我而言,却是我一生最悲 哀的时期…… 当时饥饿是我忠实的伴侣,他同我形影不离……”
他毫无青年的恶习,不抽烟,不喝酒,同异性没有来往。
读书的艺术——去芜存精
阿道夫· 希特勒的思想萌芽
奥地利三大政党: 社会民主党、基督教民主党、泛日尔曼民族党 卡尔· 卢格 1913年春天 德国慕尼黑 1914年8月 申请自愿加入巴伐利亚兵团 奇怪的士兵 1919年9月 “德国工人党” 1920年4月 改之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简称纳粹Nazi 1923年11月8日 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政变
东 京 贫 民 窟 中 一 景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 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 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 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图为柳条湖爆破现场。
日军在破坏的枕木、军帽、枪枝等 假证据前留影
这是“九· 一八”事 变第2天上午11时, 日本侵略军占领东三 省官银总号(中央银 行)大金库,掠夺了 大批现款和黄金。图 为日本兵把守在金库 门前,门上贴有“日 本军占领”的字条。
蒋下令“绝对不抵 抗”
高中历史三第三单元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案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案【课程标准】熟知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识记: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欧亚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
2、理解: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原因以及德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1、比较归纳:通过德日法西斯专政形成的过程,比较两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不同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对德日法西斯势力建立过程,探究其各自形成的历史根源以及各自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不同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其中的德国和日本等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
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由此形成.2、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思想与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
难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导入:“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但莫有本届所见之兴旺繁荣,……但观今日生存之必要条件,已由生活所需,进入美衣美食豪奢之境地。
……我国今日之成就,实足快慰.我国未来之前途,实很乐观。
”这段话是美国总统柯立芝于1928年发表的国情咨文。
20世纪2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经济相对稳定繁荣的“黄金时代"。
正因为如此,柯立芝才能如此自信和乐观。
然而,仅仅一年后,当美国人民重温这段话语时,却彷如隔世,完全没有了这种“美妙”的感觉……。
问: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件,使美国人民“完全没有了这种‘美妙’的感觉”呢?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1、、1929年10月从美国开始大危机由1929年10月美国股票行情猛跌而引发,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黑暗的十月”,由此导致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带动了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化。
第三单元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三单元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该课题以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为切入点,揭示了经济危机的成因、影响以及各国应对措施,旨在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脆弱性以及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成因、影响及各国应对措施,提高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具体包括:
1.了解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的经过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2.掌握经济危机的成因,如过度消费、股市泡沫、金融体系脆弱等。
3.认识经济危机对各国政治、社会、文化的冲击,如失业率上升、政治动荡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选择了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的珍贵历史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经济危机的爆发。观看完毕后,我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段历史有什么看法?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讲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成因、影响及各国应对措施。首先,我介绍了过度消费、股市泡沫、金融体系脆弱等经济危机的成因;其次,我阐述了经济危机对各国政治、社会、文化的严重影响,如失业率上升、政治动荡等;最后,我讲述了美国、德国、苏联等各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应对措施,如美国的“新政”、德国的纳粹崛起、苏联的五年计划等。
第三单元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经济危机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引发他们对经济危机的关注;
2.问题驱动: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济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各国应对措施;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6至1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独立性。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运算向抽象思维转变,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历史事件充满好奇心,尤其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问题较为关注。然而,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经济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各国应对措施展开讨论,促进知识内化。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领导人,针对经济危机制定政策,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经济危机的小论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课堂互动可能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在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采用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视频,降低理解难度;
2.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价反馈: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股市一景,引发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动摇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
涨上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B.①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20世纪20年代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世界,②③④均是引发那场危机的原因,①表述错误,故选D。
答案 D
2.1929年大危机中,有人甚至在日记中写道:“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这反映了()。
A.经济危机导致工业生产严重下降
B.经济危机造成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C.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苦难,出现了空前绝望的情绪
D.经济危机造成社会动荡
解析“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反映出人们对经济危机的恐惧和对未来的绝望情绪。
答案 C
3.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的一张报纸。
据这份报纸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胡佛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B.奥斯卡奖的历史回顾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北京人”头盖骨追踪
解析从图片中特别突出的“黑色星期四”可以看出。
答案 C
4.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B.在沿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
C.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
D.既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也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旧民主秩序)前提下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即新应用)。
答案 B
5.1933年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规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政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
”
这项法案()。
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了道路
B.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
C.是针对《凡尔赛和约》有关规定的
D.是对魏玛宪法的进一步完善
解析材料表明1933年德国以法律的形式使法西斯统治建立起来。
答案 B
6.20世纪30年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
A.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D.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解析此时,意大利、德国的法西斯专政已经建立,战争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同时,日本也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战争的亚洲策源地形成;这些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很大威胁,所以答案是D项。
答案 D
7.“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
”为此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
A.镇压社会主义革命B.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向边境地区迁移人口D.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材料体现了德国要对外扩张的意图,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体现了德国要摆脱和约的束缚,再度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答案 D
8.表明《凡尔赛和约》开始失去对德国军事方面约束力的事件是()。
A.德国退出国联B.德国大力扩军备战
C.德国大力发展军事工业D.德国与日本结盟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教材重要知识的再认能力。
《凡尔赛和约》主要的内容有四项,即德国的疆界问题、殖民地问题、军备问题以及赔款问题,很显然A、C、D三项与这一条约无关,应予以排除。
答案 B
9.在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似点是()。
①重点发展军事工业②军部控制内阁大权
③崇尚军国主义传统④信奉专制政治制度
A.①②B.①③④
C.③④D.②③④
解析一战因素是法西斯化的浅层直接历史因素,一战前的19世纪,德日资本主义发展史是深层历史渊源。
在德意志统一和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改革都留下浓厚的封建残余。
改革后,德国和日本都极力扩张,建立帝国。
军事优先是两者特点,因此B项为相似点。
②与德国无关。
答案 B
能力提升(14分)
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材料三1929年至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如下: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1)材料一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了什么事件?最早发生在哪个国家?标志是什么?(5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希特勒是采用什么手段取得政权的?“剑”和“犁”分别指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日本在经济大危机中经济受损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与文字材料的分析阅读能力。
第(1)问要注意图片的注释“因股票交易破产”提示的信息,从而正确链接教材。
第(2)问要注意材料中的“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便可知希特勒是进行欺骗性的宣传。
由“土地”可知“剑”应喻指武力;“犁”即对殖民地有强烈需求的资产阶级。
第(3)问要注意对比日本与其他四国生产力下降情况,影响可从对日本国内政权变化以及对华侵略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最早发生于美国。
标志是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出现股价暴跌。
(2)欺骗和煽动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剑”指武力;“犁”指德国资产阶级。
(3)状况:日本工业生产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仍对全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
影响:①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军部法西斯专政最终确立。
②为摆脱危机,对外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